魏华林《保险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保险监管国际化【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保险监管国际化
21.1复习笔记
一、保险监管国际化的背景
1.保险业务国际化
保险业务国际化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市场全球化:①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的国际性特点决定了保险业务必须国际化;②跨国公司的保险需求推动保险业务朝国际化发展;③巨额保险标的的出现推动了保险业务国际化的发展;④保险自由化为保险业务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保险机构国际化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保险公司出于内在的发展需要和迫于外在的竞争压力,往往采取自身扩张和战略联盟的方式使自己成为国际性的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进行国际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人希望借此提高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
国际扩张的吸引力就在于保险人的经济风险和承保风险都得到了分散,而且保险人还可以国际化的机构做平台,通过国际化的投资政策获得良好的收益。
为了满足那些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的客户的保险需求,保险机构也必须进行国际扩张。
3.保险风险国际化
保险风险国际化是指保险标的风险超越一国的国界而跨越两国或两国以上国界,它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结果。
风险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风险是无国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风险因素迅速地在国际范围内出现。
二、保险监管国际化及其标志
1.保险监管国际化的含义
保险监管国际化有其明确的含义和特定的内容:
(1)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保单持有人和投保人的利益,防范系统性保险风险的跨国传播和蔓延,维护国际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各国保险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组织和机制。
通过这个组织和机制,形成一套为不同辖区的保险监管机构所广泛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
(2)保险监管国际规则只能是对各国保险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共性抽象,是对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及其运作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所以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不同国家保险监管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不应当也不可能代替各国保险监管具体法规以及各具特色的不同监管方式和习惯做法。
(3)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应当允许不同国家的保险监管机构在适应保险监管国际化形势的过程中有先有后,有快有慢。
2.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与《保险监管核心原则》
(1)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简称IAIS)于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其宗旨是保障各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个独立的论坛,使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增强对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问题的认识,鼓励保险监管机构之间展开广泛的个人和官方接触,增强保险监管机构在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和提高保险市场效率方面的能力。
IAIS自成立以来,在制定全球保险监管标准、改善跨行业的监管、推动保险监管国际规则的执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内容如下:
①研究制定偿付能力与会计核算标准;
②加强监管信息交流,在国际论坛上发挥积极作用;
③推动并监控保险监管国际规则的执行;
④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联系和交流。
(2)《保险监管核心原则》
《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为世界保险业提供了一套普遍适用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但这些原则的推行和运用,必须结合本国实际。
核心原则由监管实践做支持,并与其他各项文件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三、中国保险监管国际化
1.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的一般性差距
按照IAIS的观点,要在新兴市场国家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制度,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必须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良好的宏观政策,以便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市场出现严重扭曲。
(2)必须在社会方面达成足够的共识,支持建立和维持健全的保险市场所必需的措施。
2.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存在的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监管制度在以下方面还存在差距:
(1)监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2)监管力量不足,人员数量和素质都不适应实施有效监管的需要。
(3)监管手段落后,主要依靠现场检查和手工操作,建立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基础上的非现场监控系统尚未形成,制约了监管效率和水平。
(4)保险监管法规建设不适应国际化要求,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清晰的保险监管法律和监管规章体系框架,没有形成科学的监管理念。
(5)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需的信息披露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市场力量和公众监
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6)保险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业绩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对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要求还不很完备。
(7)外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保险机构报表、数据等信息资料的公允性和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督认证机制。
(8)由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不够,投保人和潜在消费群体缺乏选择依据,市场力量和公众监督对保险机构的约束力不强。
3.实现中国保险监管国际化的措施
(1)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
要想取得良好的制度管理,必须要求保险公司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建立一支有能力、负责任的管理队伍。
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一种能够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作用的所有制结构。
(2)构建严密的审慎监管规章框架体系
通过保险监管法律、规章和标准的推行,使市场参与者确信保险市场的规则和做法是可靠的,进而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参与者的信心。
(3)构建完善的保险监管会计、审计和精算制度
为确保保险机构遵守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遵守内部控制程序,应当建立有效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保险精算制度。
要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内审部门和精算师的作用,从制度上保证内审和精算工作的独立性和超脱性。
应当建立健全保险机构审慎会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4)构建现代化的保险数据库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中国保监会应当适应保险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监管数据库和非现场监管基础建设,加大硬件配备和软件开发力度,切实提高监管效率。
逐步提高披露这些信息的标准、质量、
及时性和相关性,这对消费者能够从适当的保险机构选择适当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5)构建反应灵敏的风险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化的非现场监管手段和保险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对保险公司实行统一和持续的风险监管。
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纠正措施。
在非现场监管基础上,建立对保险机构的监管分类评级制度,对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内部管理松弛、风险状况严重的保险机构,要给予密切关注,加大现场监管频率和查处力度。
(6)构建高效的保险监管交流与协作制度
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各项活动,及时引进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高我国的保险监管水平。
中国保监会要切实利用好这个国际保险监管交流与合作的场所,认真学习世界各国同行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研究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近年来制定的对各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保险监管原则、标准和建议,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一套既符合中国保险业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制度。
(7)构建科学规范的监管人员培训制度
应当健全保险监管机构的教育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快速全面地提高监管人员素质,以适应中国保险监管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同时要转变用人观念,积极吸收引进人才。
21.2课后习题详解
一、重要概念
1.保险监管国际化
答:保险监管国际化的含义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保单持有人和投保人的利益,防范系统性保险风险的跨国
传播和蔓延,维护国际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各国保险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组织和机制。
通过这个组织和机制,形成一套为不同辖区的保险监管机构所广泛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保险监管国际规则。
(2)保险监管国际规则是对各国保险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共性抽象,是对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及其运作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所以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不同国家保险监管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不应当也不可能代替各国保险监管具体法规以及各具特色的不同监管方式和习惯做法。
(3)保险监管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人为的方式在一夜之间建立和推行,应当允许不同国家的保险监管机构在适应保险监管国际化形势的过程中有先有后,有快有慢。
2.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答: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前身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定期主办的国际保险监管年会。
1993年,来自53个国家的保险监督官员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简称IAIS)。
其宗旨是保障各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共同利益,通过这个独立的论坛,使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增强对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问题的认识,鼓励保险监管机构之间展开广泛的个人和官方接触,增强保险监管机构在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和提高保险市场效率方面的能力。
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机构参加了这个最具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保险监管组织。
3.保险监管核心原则
答:2000年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在以往制定的有关监管规则的基础上。
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