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增强实践体验。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课件、练习题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长度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用尺子示范如何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

每组选取一个物品,如课本、铅笔等,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培养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

2.能够用尺测量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3.能够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4.能够相互转换长度单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识别并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米”。

2.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单位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用途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尺子、米尺、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好练习册、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对其进行简单测量。

二、讲解新知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的关系和应用。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厘米表示。

四、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知识点。

二、引入新知识•讲解长度单位的转换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

四、绰解疑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进行解答和讲解。

第三课时一、小结•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二、讲解扩展•介绍长度单位的更深层次应用,如米和千米的关系。

三、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

2.测量家中任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以“长度单位”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拓展长度单位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

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

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厘米和米是长度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描述和测量。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灵活运用厘米和米进行表示。

三、教学内容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通过积木等教具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厘米和米表示长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根线或一本书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长度。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测量长度时会用到哪些单位吗?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介绍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

2.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他们猜测并描述使用厘米或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第三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2.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讨论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帮助他们检验和纠正自己的操作。

第四步:巩固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巩固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学会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用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长度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几件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为以后学习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图片、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长度现象,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厘米和米的区别,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和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给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推荐2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推荐2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

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

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尝试估测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前的微课、课件、厘米尺、纸条、魔盒等教学流程紫蓝色系标题谈话导入师:孩子们,通过课前微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1:知道了古人是怎么样测量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五章第二节《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和厘米的换算,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厘米标志、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把尺子,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会回答:“尺子。

”我会继续问:“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但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学生们可能会摇头,我会告诉他们:“厘米是用来衡量长度的一种单位,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使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 讲解: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厘米标志,然后让他们拿着标志在桌子上进行实际的测量。

我会告诉学生们:“每个厘米标志代表1厘米的长度,你们可以用这些标志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书本的长度等等。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用厘米标志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学生们会相互合作,用厘米标志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上“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这个,然后画出一把尺子和一些厘米标志,标出厘米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厘米标志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太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所以在课后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推荐】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7份)

【推荐】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7份)

【推荐】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7份)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认识厘米和米。

2.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厘米和米的换算。

2. 使用尺子的正确方法。

3. 长度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这两个长度单位。

3. 演示与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指定物体的长度。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使用尺子测量长度3. 长度计算作业设计: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计算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操作和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进行长度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换算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厘米和米的换算在二年级上数学的教学中,厘米和米的换算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换算关系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基础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米等于100厘米,这意味着米是厘米的100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1-5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和米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难点:建立一厘米和一米的直观表象。

教学方法:双分管理,五步教学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厘米和米”,板书课题。

)2、课题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3、揭示学习目标(齐读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二、自主探索1、自学指导(教师根据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文字部分,用6分钟时间完成下面问题:①哪些物体第长度大约是1厘米?②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③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2、自学。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3、自学效果检测(1)用1-2分钟小组讨论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展示,完成例题。

(3)做一做:(课本上的做一做,至少让两名学困生演板,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书写工整,坐姿端正。

)三、合作提升1、更正:(指名上台更正。

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对演板的易错点,要组织学生的进行争论。

)预设:测量物体时物体对准直尺第左端?3、评改:评议正确率、书写情况。

同桌对改、调查学情。

4、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数学知识的规律或者是做题方法。

)A、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厘米和米就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B、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它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C、1米=100厘米5、质疑再探:(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并让其他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至第7页的教学内容包括:(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本课时是在学生差不多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周围的物品、学习用具等关心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学习长度单位前对长、短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基础,但如何测量物体长度学生还不了解,对长、短的概念的明白得也还不够透彻,需要系统学习来认识厘米、米的长度观念等。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勤观看、多动手的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关心学生形成厘米的正确表象。

3、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回形针一盒、30厘米尺子一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题1、老师:新学期开始老师发觉许多同学长高了,来,谁能跟大伙儿说说自己的身高。

请学生发言,将自己的身高说出来。

2、老师:老师相信还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白自己的身高,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为《长度单位》,同学们要是认真听讲这堂课,课后就能够同桌之间互量身高了。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学生摸索自己的身高高度并积极发言。

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并引出学习课题。

探究、学习新知1、老师:老师看到大伙儿课桌上都有一块橡皮擦,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大伙儿把自己的橡皮擦那出来量一量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的宽度有几个橡皮擦那么长?请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和米。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

2.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实物(如绳子、木棒等)。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操场、道路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教师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长度单位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教材第3、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二自主探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米”和“厘米”计量长度;–能够简单将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发现长度单位的差异;–提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计量长度。

2.难点: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测量尺、米、厘米的标尺等。

2.教学媒体:黑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某物的长度,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2. 学习新知识•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标尺等工具展示;•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加深理解。

3. 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4. 巩固•设计各种游戏和习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计量长度,还进行了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希望大家通过课后的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己找一些物体,用正确的方式测量它们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进行计量。

在课后的复习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知之于行,运用灵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1】篇〗课型:重点课模式:结构式教学设计思想: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分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教学意图: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二、新课(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

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 )厘米。

一乍长( )厘米。

臂长( )厘米(5)说说还有那些物体长1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

教学过程设计: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

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厘米和米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物理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直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测量数据,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关系。

2. 演示法:展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阐述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演示:演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和准确读取数据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房间的大小、家具的尺寸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课时标准课教学环节操作流程看+说+做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

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看+讲+想+做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做+小动+大动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

(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取整数) 1.下课活动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课题:::::认识米、用米量: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教材第3、第4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
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
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
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

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长呢?从刻度“0”到“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尺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尺子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5”的长度是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如尺子上从刻度“0”到“
2”的长度是2厘米,从刻度“3”到“
2厘米等。

【设计意图:在尺子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
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铅笔长8厘米。

生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
的长度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尺子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
纸条,测量一下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设计意图: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3.认识1米。

师: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出示米尺)。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
m”表示。

现在请同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
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学生说出
课桌的长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给学生充足的数的时间,再交流。

生1:一个格一个格地数,1米是100厘米。

生2: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

师:通过刚才大家数的结果,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那就是说1米=100厘米。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
么宽;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还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
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出物体
的长度。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cm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1.“猜谜”是学生喜欢的非常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

猜信封中装着什么笔,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笔的长度”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猜的过程是思维和空间观念发展的
过程。

2.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
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A类
量黑板的长,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考查知识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B类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的认识;能力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考查知识点:“厘米”和“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第2种量法正确
B类:米米米厘米
教材习题
第4页“做一做”
(上面)看一看,铅笔长(8)厘米。

(下面)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