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2019年第11期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2日。

1校训的内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从以上解释中,我们得出校训的几个特点: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具有规训、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

因此,校训应是具有高度凝练的词句,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和激励意义,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文化精神之于大学更是意义非凡,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2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大学在诞生之初是没有校训的,直到15世纪初,牛津大学才出现了自己的校训——“上帝指引我们迈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

到18、19世纪,历史悠久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才纷纷确立了自己的校训。

我国最早的大学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在1914年确定的校训“实事求是”应为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订立校训已十分普遍,直至抗战时期,我国大学校训虽具一定特色,但却大多以抗战和爱国为主题。

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大学多以毛泽东主席所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训。

二十世纪末,我国大学校训又纷纷改变,并显示了一定的高校特色,该时期意义较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3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同3.1思想内容从校训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无论是中国大学还是西方大学都热衷于引经据典。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出自《中庸》,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

从中外大学校训看中外教育思想差异

从中外大学校训看中外教育思想差异

从中外大学校训看中外教育思想差异作者:唐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校训是学校治校精神和宗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稳定性,体现一所大学所追求的教育和治学的价值观。

本文通过中西大学校训的考察,以此来探求中外教育思想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校训;差异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一、大学校训的内涵校训,一般定义为:“学校制定的全体师生需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从解释中可看出,校训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师生的行为与道德,使之符合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及价值取向。

学校精神和文化的灵魂是校训,因此,中外大学都十分重视校训的制定与诠释。

不同学校的校训各有不同,反映的不仅是一国的历史、语言、文化特征的差异,更体现的是不同学校的教育文化理念及精神的追求。

二、中西校训思想内容的比较(一)中国校训的思想内容中国大学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的产物,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德思想、教育理念等思想和社会现实制约的影响,导入我国的西方教育思想在中西文化交流、现代与传统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不断的调适与发展,从而形成了我国大学独有的充满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宗旨,这在校训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引经注典,承续传统各类大学不约而合地引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著作和耳闻则诵的名言警句,有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的“实事求是”源自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1];南京师范大学的“笃实敏行”出自《论语·子张》;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出自于《礼记·大学》……这些都反映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大学教育和治学精神的培养,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伟大生命力[2]。

2.顺应时代,紧随潮流通过深入分析和考察各类大学校训拟定的历史发展及校领导对其内涵的解释,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在一方面坚持继承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将其发展,使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谈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启示

谈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启示

谈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启示作者:王婷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5期摘要:校园文化不只是体现在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层次以及特征上,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后在校园中的体现。

而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与美国交流增多,在文化上不断地形成交流碰撞,中西双方校园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渐显现出让人心驰神往的魅力与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在这其中双方在文化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究其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二者的优势,进而推动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美校园文化差异教育发展启示■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化塑造人、培养人,让学生学会在社会较高层面做人和做事。

校园文化是学生在成长期间,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总和。

{1}大学的校园文化是这所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结构、校园景观绿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有物质文化的内容,更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它是通过外在形态表现的学校师生心灵、精神上的一种定位。

每个学校的历史、建筑、景观不同就反映出不同的校园文化。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以刻苦学习和艰苦奋斗为标志和以人为本的大学精神为属性的价值目标取向。

当今美国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除了对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以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感染力也备受各国的关注。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它的名誉校长陆登庭在谈论哈佛大学办学经验时说:“哈佛大学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大学也可以正常运转。

”{2}明确的办学理念才能保证哈佛大学的正常运转,一个学校要想有正常的发展自然也要有明确的理念和具体的方法。

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对校训的分析与思考

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对校训的分析与思考

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对校训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通过分析中西方校训,发现中西方校训,代表了中西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精神,蕴含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本文对中西方校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我国校训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西方校训;教育价值观;启示韩文祥(1963—),男,汉族,陕西省韩城人,陕西韩城西庄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成长江(1957—),男,汉族,陕西省合阳人,陕西合阳坊镇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学校特色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差异,中西方学校的校训各有特色,而中西方教育价值的取向也体现在校训中。

因此,通过校训这一视角,研究中西方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学校校训的特点分析(一)“主德”、“求善”的道德性取向中国学校的许多校训中,都有一个“德”字或“品”字。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香港大学的“明德格物”,台湾大学的”敦品,励志,爱国,爱人”,大部分学校的校训都引经据典,可从古典文献中找到渊源。

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周易》中“乾”“坤”两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以及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并有一整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

①所以,中国文化被称为“德性文化”。

《大学》开首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更是为许多学校普遍使用。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是以“求善”为主旨,重道轻艺,“百工”之人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区别于古希腊对“求真”的关注。

②(二)“重集体”、“重和谐”的整体性取向在分析所收集的101则校训中,“团结”出现了48次,是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美高等教育理念之异同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美高等教育理念之异同
需 要有 所 突破 呢 ?可 不 可 以有 快 乐 学 习这 样 等 教 育理念 比较
这样 有 利于 为广 大师生 创造 愉快 轻 松 的学 习氛 围 。我们 的 确需 要居安 思危 , 勤奋治学 , 但适 当地 提 倡 快 乐 学 习 , 是 否 有利 于缓 减部分 学生 厌学 的心 理 状态 呢 ?我 想 中 国大 学 校
因为历 史来 源差异 , 相 同原 因是 因为教 育 的本质 相 同 ; 了解 中关高等教 育理 念异 同具有 益 处 , 它有助 于 学 生学 习
目标 的完善 , 有 助 于高等 教育理 念 的进步 , 更有 助于 民族 文化 的传承 与更新 。 [ 关键 词 ] 大 学校训 ; 中 美; 高等教 育理念
校有 着不 同 的校 训 。所 以 , 笔 者认 为校 训 最 能 体 现 学 校 的
育人 标准 。从 校 训 中我 们 体 会 学 校 的 文 化 内涵 和 教 育 理 念 。本文 从 大 学 校 训 的 角 度 探 讨 中 美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的
异同。

为人上 人 ” 。可 是 中 国高 等 教 育理 念 在 乐 学 这 一 方 面是 否
[ 中图分类 号 ]G 6 4 0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7 ) 1 6 — 0 0 4 2 — 0 4 [ 本 刊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中国高 等教育 理念 突 出“ 勤奋 ” , “ 团结 ” , “ 善” , “ 苦” 。
美 国高等教 育理 念突 出 “ 光 明” , “ 宗 教 精神 ” , “ 服务 ” ,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基于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语料库分析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基于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语料库分析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语言文化研究ENGLISH ON CAMPUS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基于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语料库分析文/马晴【摘要】大学校训一直有其重要意义,中美大学蕴意独特的校训背后展现其各自的价值取向。

本文以AntConc为研究工具,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对比了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特点,从而发现了在教育领域中西方价值取向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即两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均强调“科学思想”、“求知思想”和“实践思想”;不同之处即中国在教育建设中,更重视“集体思想”、“伦理思想”以及“内向性思维”的培养;而美国在教育建设中,侧重于“个人自由”、“宗教思想”以及“外向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为中国的校训建设提出更好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校训;大学;价值取向;语料库;中国;美国【作者简介】马晴,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一、引言校训是一所大学制定的行为准则的体现,也是其校风及文化精神对外展示的窗口。

中外学者都曾对校训的重要意义予以肯定。

《辞海》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编辑委员会,1980:126)。

”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设计系主任戴夫·霍尔斯顿认为:“校训是我们如何考虑自身以及我们如何与外界交流的一切东西(Bartlett,2007:1)。

”由此可见,校训不仅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更能展示一所大学的独特风采和深厚底蕴。

中外大学皆有其蕴意独特的校训,这些校训字面意义的背后反映了中西方在教育领域相同或不同的价值取向。

教育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从教育的定义即可知,“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的传递,来引起、激发、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的实践活动(洪宝书,1992:89)。

”因此,中西方在教育领域上的价值取向必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中西方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体现在教育领域上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会有异处。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校训是大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也成为了学校内外的标志性符号。

同时,作为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它们的校训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这就涉及到中美文化的差异性。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为中美两国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研究问题
1.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是什么?
2. 中美名校校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存在何种文化差异?
3. 中美名校校训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找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中美名校校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变过程。

2. 对比分析法:选取几所中美名校的校训,对其表达方式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名校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揭示中美校训背后的文化因素。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有助于:
1. 增进中国与美国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教
育合作。

2. 实现中美名校之间的相互借鉴,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3. 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启示。

东西方大学校训比较

东西方大学校训比较

一、中西方大学价值观的比较:中国大学校训“主德”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的德性文化,孔子要求在教育思想中要改善人伦关系、完善人格修养;孟子则要求通过受教育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种儒家传统思想反映在大学校训中体现为重视道德教育的“德性文化”,强调人的道德义务和人伦关系以及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使得很大一部分校训来自儒家经典著作。

如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掌篇》;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语;武汉大学的校训“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南京大学校训中的“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子君子”。

在引用儒家经典名句中,“厚德”、“博学”等词普遍出现在大学校训中。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化工大学的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湖南工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兰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等等。

“厚德”语出《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精神,要求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容万物,使大学师生员工以德立身,通过大学以高尚的道德来传承和弘扬人类的美德。

中国大学校训中“厚德”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大学德为学首、德为校魂的价值取向。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学者专门对全国229所大学的校训用词进行了统计,发现在频率居前的10个词中,使用“博学”的占40%。

“博学”就是要求大学的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学识的广博和学问的渊博。

孟子认为,“博学而详说之,将反说约也”。

中西方校训对比

中西方校训对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大主题: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2)小组主题: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比较(3)小组分工:(4)主题论文: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比较一、中外大学校训的历史演进从中外大学校训诞生的历史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本来根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以意大利和法国最早,意大利波罗那大学建于1088年,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建于1150年,而资料表明这类早期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

稍后英国创建的牛津大学(1168)及剑桥大学(1209),直到15世纪初和16世纪末的1573年,才分别设计和启用了各自的校标。

由于校训和校标一样,都是大学及其精神的象征,由此笔者认为,两校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应该是西方大学较早的校训。

到了17、18世纪乃至19世纪初,美国哈佛(1636)、耶鲁(1701)、普林斯顿大学(1746)、西点军校(1802)和德国柏林大学(1810)应运而生,这些历史悠久的西方大学其校训渗透的思想与牛津剑桥相仿:追求真知、并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

且这些校训一般不因校长更替或时代演进而轻易更改,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其精神内核不断被赋予时代新意,始终成为这些大学发展的目标导向。

因此国外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校训并不少见。

而作为世界文明根源之一的中国,殷商时代的学宫、汉代洛阳的太学、隋代的国子监等就已近乎国立大学,也提出了大学之道和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奴隶和封建教育制度给学生根深蒂固的训导(如学而优则仕)只能算是学校固有精神的总结和提炼,称不上现代意义的校训。

虽然宋代书院院训义蕴深厚,堪称我国古代校训的典范和近代大学校训的先声。

不过蔡元培认为中国大学乃仿效欧洲大学建制,非古代太学演化而来。

所以我国大学校训是随着近现代大学的出现才逐渐成熟的。

如立校最早的北洋大学(1895)1914年确立的校训“实事求是”是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随后有1921年厦门大学校训的问世。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摘要大学校训本身的意义分为表象性的直意和内延性的隐意。

后者是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

大学校训的深意反映的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归属、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综合。

中国的京师大学堂和美国的哈佛学院是中美两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它们校训所包含的深意是对大学精神真谛的深刻阐释。

本文从中美两国著名大学历史的演进、文化的扬弃、精神的诠释三个层面对其校训的精神内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融中西方大学精神为一体,为我国未来大学校训的创立及对大学精神的解读提供启示。

关键词历史发展文化扬弃精神内涵比较分析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的校训开始,我国古代校训就有了近现代大学校训的雏形。

时至近代,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始于1636年的哈佛学院即现在的哈佛大学成为了美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自此,大学校训作为历史文化和大学精神本身的必然产物,对大学意义的提炼与抽象和大学精神的诠释与注解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的历史来源与背景1.1中国著名大学在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就制定了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之后,第一任北大校长严复先生就提出了“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先生于1916年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办学思想。

现在北大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旗帜和如今北大的校训已经成为了北大精神和大学精神内涵的最好注脚。

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是现今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清华人就提出了“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办学方针”的教育理念。

现在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八个字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既体现了清华人发奋图强、宽容豁达的内在品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浅析中美大学文化差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启示

浅析中美大学文化差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启示

浅析中美大学文化差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启示作者:方志坚来源:《山东青年》2019年第02期摘要:“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中美两国在大学文化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差异。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应当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并不断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大学文化。

关键词:中美大学文化;差异;启示一、中美现行大学文化比较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而大学历来是文化建设主阵地。

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每一所大学都有独特的大学文化和精神,相比之下,中美两国大学文化差异较大。

1、中国现行大学文化基本特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统一为特征的民族精神,而中国的大学文化存有传统文化深深的烙印。

同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又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坚持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现行中国大学文化显著的特点。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大学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大学人文精神滑坡、办学目标功利化、办学特色个性缺失、学术氛围官僚化气息严重等问题。

2、美国现行大学文化基本特征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率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美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并开始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存的基本价值观使美国大学崇尚自由教育,注重开发个人最大价值,鼓励校园竞争。

此外,众多的私立与州立大学、独立于中央的资金来源,无形中也减少了大学的政治依附性。

美国大学文化理念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强调大学应当追求客观真理,在价值取向上不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干扰和影响;而过分追求学术的纯粹,所以有时表现为“为学术而学术”,弱化了大学的应用性。

二、中美大学文化差异原因探析1、政治文化不同对比中美两国,美国的制度强调自由、民主、人权,这反映在大学文化中便形成了强调个人价值的大学文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氛围。

中美大学校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中美大学校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l h ) , 伦 坡 大 学 的 校 训 是 “ 识 永 放 光 芒 i t” 科 g 知
“ 允公 允 德 , 日新 月异 ” 台湾 大学 的校 训是 “ 品 , , 敦
励志, 国, 爱 爱人 ” 河南 大学 的校 训是 “ , 明德 新 民 ,
止 于至善 ” 。其它 一 些 大 学 的校 训 虽 然 没 有 直 接 提 到“ ” 德 这一 字 眼 , 但许 多提 法 都 与 “ ” 着 千 德 有
有 “ ” 有“ 必 做到 “ ” 德 , 德” 诚 。
但在 美 国的一 些 知名 大学 校 训 中几 乎 找不 到 与 “ 相 类似 的提 法 。 哈佛 大学 的校 训 是 “ 德” 与柏
拉 图 为 友 , 亚 里 士 多 德 为 友 , 更 与 真 理 为 友 与 但
( e l t b o r f i n L t P a o e y u re d, a d Ars o l , b t n it te u
性 特 点 , 美 国 大 学校 训 则体 现 了 美 国文 化 中 注 重 认 知 和 个 体 自由发 展 , 求“ “ ” 超 前 性 特 点 。 而 追 变” 动 的 【 键 词 】 大 学校 i ; 关 ) 文化 差 异 l I
【 图分类号】G 4 中 0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 1 0 — 6 7 ( 0 6 O — 0 0 — 0 03 8 32 0 )3 12 3
是“ 真理 、 明( r t n ih ) , 光 T uha dLg t” 哥伦 比亚 大学 的校 训是 “ 在上 帝 的感 召下 我 们 寻 找 知识 (nt e I h l h h l wesel h ) , 坦 福 大 学 的校 训 是 i t al e i t ” 斯 g s g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浅析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浅析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浅析作者简介:辛哲(1988-),女,河北石家庄市人,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校训受本国文化的影响而体现对师生的规范和要求。

中美大学校训的比较可以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推进两国文化交际的发展。

关键词:校训文化差异性中国美国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希冀和要求。

校训的确定离不开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名牌大学则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本文从中美名牌大学校训这一角度来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性。

1.中美名校校训介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以及qs四大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全球具有权威地位。

作者分别从四大机构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选取排名前十的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共总结出12所美国大学以及15所中国大学并根据这27所学校的校训进行中美文化差异性对比分析。

各所学校及校训如下:1.1 中国名校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厉学敦行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2 美国名校校训麻省理工学院:mind and hand哈佛大学: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耶鲁大学:light and truth芝加哥大学: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普林斯顿大学: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加州理工学院: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哥伦比亚大学: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宾夕法尼亚大学: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康奈尔大学: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斯坦福大学: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et there be ligh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let there be light2.文化差异性对比2.1 中国集体主义特征和美国个体主义特征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分别是中、美两国的核心文化,在大学校训中也有体现。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第一篇: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一.什么是“校训”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如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就是蒋介石校长制定的,有些是领袖名人的题词,如中国医科大学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毛主席题的。

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

这就是校训。

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校训文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校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一个大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文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立足于中西方大学校训各自的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探究校训背后折射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与教育理念的差别。

三.中外校训略览 1.中国大学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交通大学:知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2.美国大学校训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Ever to Excel 超越无止境。

中西方大学校训中的词性偏向与文化差异

中西方大学校训中的词性偏向与文化差异

有些 大学校 训为 介词 短语 , 如多伦 多 大学校 训 :
A s a t r e e w i t h t h e p a s s a g e o f t i me( 像大 树一 样茁 壮 成
长) ; 普 林 斯 顿大 学 : I n t h e N a t i o n ’ S s e r v i c e a n d i n t h e

4 9.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 0 1 3年第 4期
东 师范 大学 : 求 实创造 、 为 人师表 ; 中国地质 大 学 : 艰 苦 朴素 、 求 真务 实 。使 用名 词 的校 训 非常少 , 如 西安 理 工大 学 : 祖 国、 荣誉 、 责任 。对 中 国 2 0 0 3年 2 2 9 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2 2 7 7 ( 2 0 1 3 ) 0 4 — 0 0 4 9 — 0 3
在 中西方 大 学校训 表 达 中 ,存 在 明显 的词 性偏 向差 异 。 中国大 学校训 中多用 动词 来构 成校 训 的词 语结 构 ; 西方 校训 则倾 向于名词 , 有 明显 的名 词 性偏 向。 词性 的不 同偏 向 , 显示 出 中西 方词 语表 达 习惯 中 的 动词思 维 和名 词思 维 ,其背 后是 中西 方文 化 上 的 差异 。 中西 方哲 学思 想 的不 同 , 带来 了对 同一事 物观 察 的着 眼点不 同。不 同 的文化 影响 带来 了不 同的表 达 习惯 ,也 由此 形成 了表 达风格 迥 异 的 中西 方 校训 表达 方式 。
邬 昭 君
( 武汉商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 在 中西方校 训 中存在 明显 的词性偏 向。 中 国大学校训 存在 动词 偏 向 ; 西方 大学校 训 中存在 名 词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步思想 , 含有唯物主义 的色彩 , 是对 于智 慧和真理孜孜不倦
的理 性追 求 。 梁漱 淇先生认 为 中国文化本 质是无处 不适 的玄学 , 即
训, 体现出中华传统思想对 于人 的德 行和修养 的要求 , 即大 学精神 的重要 目标之一是要 培养人 的内在涵 养 、塑造人的 健全人格 , 使之成为通达高 尚的人。大学精神需要我们用容 载万物 、 独立求 是的思想去实现其涵义 。耶鲁大学“ 光明与 真知” 的校训 , 体现 出西方大学 对于科学 和真理 的重 视。大
上的有据的创造 。
23 从 对 精 神 诠 释 的 角 度 .
既然看见主赐下智慧 ,便 当在 隐秘处认 真借着祷告寻求他 的智慧。” 这一段哈佛古 老的校训反映 了美 国的大学精神 中
对于基督教和圣经崇 拜的因子 ,充 满着 古典主义的坚定信 仰和对 真与善 的重视。 哈佛大学后来 的校 训 “ 让真理与你 为友 ”源 自威廉姆
透 的心 智 、 自由深 邃 的思 想 实 现 大 学 的使 命 。 用
3 中西方 名校 校 训对 于大 学精神 建构 的启 示
所谓“ 精神” 广义上指所有 的非物质现象 , , 是对外部世
势 。北京大学“ 国、 爱 进步 、 民主、 科学 ” 的校训精神就是对传
统腐朽的中国文化 的有力反叛和审视。首先 , 中国传统文化
T E MA I I U E IA ” L , GS AM C S V RT S 。这则校训 明显与之 前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精神 ” 的凝 练与抽象 , 含着 广博 而深刻 的内涵 。 包 根 据古典 大学 的精 神 内涵 , 学应 有 “ 养 、 学 、 大 修 科 自
由、 寂寞” 的精神底蕴。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的校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蓬勃,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中美越来越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两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

其中校园文化占重要部分,通过对两国校园文化的分析,找出其政治、文化、历史的差异并寻求其源远流长的根源,有助于两国学生更深层次地交流与发展,吸取文化精华,打造更加轻松开放的校园世界。

关键词:中美校园文化文化差异启示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生命之泉,校园教育向来是一个国家所重视的教育工作,其工作的意义深远。

对于校园文化不同层次的研究,是很多学者文人的神圣使命。

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基本方向来源于文化。

”可见校园文化主干源于社会文化,受到社会文化主流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与整个时代大背景步调一致,又有带领时代前进的动力和新鲜血液。

所以看一个国家的校园文化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及历史背景。

每一个学者研究校园文化都有其不同的视野和方向,角度与认知的不同造就对校园文化的不同理解。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为《文化教育学》一书中给出的概念,即:“广义的,校园文化泛指办学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校园文化指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包含理念、目标、制度、传统、校风的综合体现。

”二、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1.校园建筑的差异。

谈到差异,大家都会想到学校建筑的差异。

在中国大多学校都是由一堵堵围墙所建造的,诚如学校的教育方式“保守、墨守成规”,老师、学生的活动被局限在这四四方方的墙内,思想也被一堵无形的墙牢牢限制。

在美国大多学校是没有围墙的,诚如学校的教育方式“开放、崇尚自由”,老师、学生的思想就像他们开放性的学校一样,是没有边际的。

当然,这些都与各自的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含蓄内敛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人们安于现状,与世无争。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祖先习惯用高高的城墙、围墙保护各自的私有利益和隐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中西美食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浅析《廊桥遗梦》的主题思想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浅析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大地》中的儒家思想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原则的运用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魔戒》中的生态元素“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干旱的九月》米妮.库珀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艾米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