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Word

合集下载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取水工程大作业系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2给水排水班级:(1)(2)(3)2015年12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根据给水排水专业课程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取水工程课程设计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对城市一级泵站设计和工程制图的能力,对一级泵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等环节进行训练,巩固和进一步领会所学的有关内容,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1、取水工程设计2、流量要求:一班40000~80000m3/d;二班80000~125000 m3/d;三班150000~190000 m3/d。

其中每5人流量相同,按学号排列,流量间隔为5000 m3/d。

3、构筑物设计:本次设计构筑物可以选择固定式和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体同学可以自定。

三、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1、起止时间:2015.12.1-2015.12.312、进度安排表:四、设计原始资料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用两条(根据设计数据确定直径)管线从江中取水,该江水中含有少量泥沙。

水源洪水位标高位27.00 m(1%频率),枯水位标高为22.20 m(按97%频率),最枯水位为21.80m。

一级泵站地面标高为30 m。

给水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为38.00 m,江中心距泵房集水井全长150 m,泵站到净化厂的输水干管全长3000 m。

五、设计成果(具体要求内容供参考)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摘要,目录,设计任务和依据概述,取水头部的确定及计算,泵站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与选型说明,泵站平面布置与说明。

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③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手写,不接受电子计算说明书。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

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成果完成一个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典型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较完整地绘制该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纸。

可选择下列构筑物中的一项进行设计和绘图。

也可在征得教师同意后,自选其它构筑物进行设计。

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

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②平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③竖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④斜板沉淀池(共壁合建)⑤平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

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⑥平流式隔油池(共壁合建)⑦推流式曝气池(两组共壁合建)⑧接触氧化池(3格以上串联,或2组并联)⑨水解酸化池(共壁合建)每个同学设计成果为其构筑物工艺施工设计图纸l套(若干张),提交设计计算书l份。

三、设计要求: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

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设计流量Q s=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

(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取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取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取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取水工程是指利用水面水流、地下水源等方式采集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工程。

取水工程的设计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以下是一份取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具体包括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工程布置、设备选择等内容。

二、选址1. 取水点的选址取水点的选址要考虑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取水的方便程度。

同时需要根据工程需求确定选址地点的位置,尽量使得取水点与输水点之间的距离较短,减小输水管道的长度和损耗。

同时还需要考虑选址地点的地质条件,确保取水点的稳定和可靠性。

2. 输水点的选址输水点的选址要考虑取水点的位置和目的地,确定输水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便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设计规划1. 取水工程的规划在进行取水工程规划时,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分配取水点和输水点的位置,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同时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取水工程的规模,包括选址地点的数量和输水管道的长度等。

2. 设备配置的规划根据取水工程的规模和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取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确保取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四、工程布置1. 取水点的布置在取水点的布置中,需要考虑到取水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取水设备的布置。

同时需要考虑到取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取水点的可靠性。

2. 输水点的布置输水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到输水管道的长度和数量,以及输水设备的位置和布置。

同时需要考虑到输水管道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输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五、设备选择1. 取水设备的选择在取水设备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到取水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设备,确保取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2. 输水设备的选择在输水设备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到输水管道的长度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输水设备,确保输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六、安全考虑在取水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确保取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同时需要考虑到工程的环保性,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七、工程预算在取水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进行工程预算,确定取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和资金需求,确保取水工程的顺利进行。

取水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取水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取水工程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受地下水资源限制和水质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地下水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

因此,需要进行取水工程设计,以保障城市用水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取水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城市郊区,主要涉及取水设施、水泵站、配电设施、管网等方面。

基本设计内容包括:1、取水点的选址、取水水源的水质分析、取水点附近气候、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2、取水设施的选择和设计,包括泵站、输水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目标1、保障城市用水需求,保证城市用水供应的持续性和安全性;2、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保护和改善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四、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的选择取水点,确保水源的水质和数量符合城市用水标准;2、全面考虑取水工程的环境和气候因素,确保取水设施可以在各种自然条件下正常运行;3、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取水设施的效率和稳定性;4、遵守环保法规,保障取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最小化。

五、取水点选址分析在进行取水点选址时,首先要进行水资源的评估和水质分析。

其次,对于取水点周边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层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

最后,综合考虑水源的水质、数量和地质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取水点。

六、取水设施设计1、泵站设计:根据取水点的水源情况和输水距离等因素,确定泵站的型号和数量,并设计泵站的布局和结构。

2、输水管道设计:根据输水距离、输水流量和输水管道的材料等因素,设计输水管道的直径和布置方案,并计算输水管道的受力情况和防腐蚀措施。

七、配电设施设计由于取水设施需要电力供应,因此需要设计配电设施。

在进行配电设施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的功率、运行功率、起动电流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配电线路和开关设备。

八、管网设计为了保障城市用水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管网设计。

给水厂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给水厂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给水厂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能够分析并评价给水厂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掌握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

3.熟悉给水厂取水工程的流程和关键技术。

4.能够分析给水厂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5.能够评价给水厂取水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取水工程的热情和兴趣。

2.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以及给水厂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评价。

1.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讲解水源的选择、取水方式和水处理方法等。

2.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地下水取水工程、地表水取水工程和混合取水工程等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分析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3.给水厂取水工程的流程和关键技术:讲解给水厂取水工程的流程,包括取水、输水、处理和供应等环节,介绍相关关键技术和水处理工艺。

4.给水厂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评价:分析给水厂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评价工程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的认识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评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效果。

4.实验法:进行给水厂取水工程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相关技术和工艺。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word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word

目录前言- 2 -第一章基本资料- 3 -1.1 工程概况- 3 -1.2 水文条件- 3 -1.3 气象条件- 3 -1.4 工程地质- 4 -1.5 工程特性表- 4 -第二章坝型选择与枢纽总体布置- 6 - 2.1 坝型的选择- 6 -2.2水工建筑物的布置- 7 -第三章重力坝非溢流坝段设计- 8 - 3.1 基本剖面的拟定- 8 -3.1.3设计洪水位计算- 10 -3.1.4坝顶宽度- 10 -3.1.5坝坡面的拟定- 11 -3.1.6坝基的防渗与排水设施拟定- 11 -3.2 非溢流坝坝体荷载- 11 -3.2.1自重w- 12 -3.2.2静水压力- 12 -2.2.3扬压力- 13 -3.2.4泥沙压力- 14 -3.2.5浪压力- 15 -3.3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17 -3.3.1抗滑分析- 17 -第四章细部构造- 18 -4.1坝体构造- 18 -4.1.1非溢流坝段坝顶构造- 18 -4.2坝体分缝和止水- 18 -4.2.1横缝- 18 -4.2.2纵缝- 19 -4.2.3水平施工缝- 19 -4.2.4坝体排水- 19 -4.3廊道系统- 20 -4.3.1基础廊道- 20 -4.3.2坝体廊道- 20 -第五章地基处理- 21 -5.1地基的开挖和清理- 21 -5.2坝基的防渗处理- 21 -致谢- 22 -前言通过本学期水工建筑物系统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水工设计的基础知识。

为了进一步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为了能使我们尽快的适应即将面临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进行了历时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设计者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参考许多相关的教材、设计手册和规X,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提高了如下的几方面的能力:①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我们逐步具有更新和丰富自己科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③提高了我们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的能力;④培养了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正确的设计思想。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题目:江西省某县给水厂取水工程设计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班级:给排水121学号:6002212040学生姓名:王江起讫日期:指导教师:欧阳二明职称:副教授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说明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题目:江西省某县给水厂取水工程设计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指导教师:欧阳二明职称:副教授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一)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设计依据:①城市建设规划近期规划人口12.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95%;工业产值10亿元/年,万元产值耗水量120立方米/万元,日变化系数1.15;城市道路面积100公顷,绿地面积120公顷。

远期规划人口16万人,普及率100%;工业产值24.5亿元/年,万元产值耗水量110立方米/万元,日变化系数1.10;城市道路面积180公顷,绿地面积160公顷。

未预见水量按其他用水量10%计算,漏水量按其他用水量11%计算。

②参考资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材《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资源及给水处理》《泵站设计规范》《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1-给水工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其它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定二、自然条件资料(一)水源和水质1、地下水:该县基本无合适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该县属江西省,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市平均年降水深1568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748530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30mm,平均年径流总量355300万立方米。

人均年占有地表水量约5000立方米,修河是发源于上游黄龙山。

修河在该县境内总流域面积3586平方公里,约占本市总面积的81%。

水资源课程设计给排水

水资源课程设计给排水

水资源课程设计给排水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概念,掌握水资源分布、类型及我国水资源状况;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 帮助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资源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给排水方案;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给排水设施维护与管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关注水资源保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给排水工程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学生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水资源及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基础知识:水资源概念、分类、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给排水工程原理: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保护措施、节水技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给排水设施及其维护:给排水设施的类型、功能及维护管理;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典型给排水工程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资源基础知识第二课时:给排水工程原理第三课时: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第四课时:给排水设施及其维护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水资源与给排水工程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取水工程设计

取水工程设计

给排水课程设计设计一城市自然条件一、地下水E市基本无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二、地表水碧流河贯通E市全境,其水文情况为:历年最大流量为952m3/s,最小流量为8.25m3/s,最高水位66.82m(P=1%),最小水位59.98m(P=97%),平均水位62.84m。

浪高1.1m.碧流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二级标准。

该市有东风水库、万福水库。

其中,离市区最近的无金矿污染的为距离市区30公里,万福水库上游2.5公里。

水库水量充足,水质好。

三、气象该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9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9.2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5.6摄氏度。

日照时速1850小时,无霜期260天左右,有冰雹、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影响。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000mm左右,最高降雨量2672.5mm,最小降雨量1432.6mm.境内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四、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规划到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生活用水量标准200L/人·d,日工业产值80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140m3/万元,日变化系数1.20,未预见漏失量20%Q计。

规划到202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万人,日工业产值120万元,最高日万元产值耗水量100m3/万元,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200L/人·d,日变化系数1.10,未预见漏失量20%Q计。

最高日一、设计内容1、取水工程:水源选择、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

二、供水水质及水压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为0.38MPa,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5MPa。

设计二河南省B城市给水工程前期设计1.1可行性方案的确定1、水质的要求根据城市生活用水标准,生活用水要求无色无味,不含肉眼可见物,浊度低于3度,各项化学、物理、生物学指标均要满足要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X 市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026413XXX指导老师:肖晓存完成时间:2015年月日温馨提示(装订顺序):1封面(不带页眉页脚);2.前言(中、英文,不带页眉页脚,不带页码);3.目录(三级标题);4.正文1. 绪论 (1)1.1设计任务 (1)1.2 设计基础资料 (4)1.3 设计成果及要求 (5)1.4 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 (5)2.计算说明 (8)2.1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8)2.2 取水头部形式的选择 (8)2.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8)2.4 集水间设计计算 (10)2.4.1 格网计算 (10)2.4.2 集水间平面尺寸 (11)2.4.3 集水间平面尺寸计算 (11)2.4.4 集水间标高计算 (12)2.4.5 格网起吊设备 (12)3.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注意目录之间行间距, 注意正文的字体大小及排版1.1设计任务X市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1.2 设计基础资料(一)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30-40) m,[计算集水间的标高](频率P=1%);最低水位为(20-25) m[计算箱体处的最低或最小水深。

计算箱体处最低水位时的水深,即定位箱体深入河内的长度,也即确定自流管长度,或定箱体到岸边的距离。

]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26000-40000) m3/s;最小流量[计算取水量的限值,设计取0.5)倍]为(300-600) m3/s。

水量要小于最小流量的(0.15~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2-6) m/s;最小流速为(0.3-1.0)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0.3-1.0) kg/ m3;最小含砂量(0.001-0.004) kg/ m3。

[看水质浊度用的.其含砂量为10~100kg/m3时,为高浊度水]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完整word版)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完整word版)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书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

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1、近期设计水量6,8,10万米3/日,要求远期9,12,15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

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

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

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100 米。

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73.2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65.5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68.2 米。

地面标高70.00。

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95.20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380(1000)米。

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本设计的工作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说明说2、设计图纸其具体要求如下:1、说明书(1)设计任务书(2)总述(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4)自流管设计计算(5)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6)水泵机组选择(7)吸、压水管的设计(8)机组及管路布置(9)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10)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11)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11)泵房平面尺寸确定(12)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站)2、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成果及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草图,按工艺初步设计要求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剖面图;取水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及机组大样图,图中应绘出各主要设备、管道、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

绘制取水工程枢纽图。

泵站建筑部分可示意性表示或省略,在图纸上应列出泵站和取水头部主要设备及管材配件的等材料表。

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前言水资源状态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受到了国际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

现代资源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仅对水资源的评价与无序开发转变为更重视水资源量与质的综合评价、合理开发与利用;更加注重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天然循环与人为循环之间的协调;更加强调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和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我们选择了一个与水息息相关的专业,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所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工程课程设计,掌握水资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和措施;掌握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措施,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设计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尽可能的增长见识,这样可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打下基础。

Preface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life. 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 of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isaster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Moder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from the traditional only for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quality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cycl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rtificial cycle; More emphasis on wastewater regeneration recycle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ater polluted water quality repair technology and promotion,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We chose a professional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water, so we need more to understand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of water resources. We can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supplyand demand balanc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aster water engineering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Grasp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water intake structures; Understand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easure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crease practice knowledge,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each. We should grasp every chance to see the world as possible, so that we can for our future better apply learned knowledge to work to lay the found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1)第2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2)2.2.1 构筑物分为以下形式 (2)2.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 (3)2.2.3 进水管形式的确定 (3)2.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 (3)第3章设计计算 (4)3.1 取水头部设计 (4)3.2 自流管设计计算 (6)3.3 集水井设计 (7)第4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一、前言本文将针对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取水工程是指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将水引入到特定的地点,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取水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取水过程中安全、稳定和高效。

二、设计目标在进行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一般来说,取水工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安全可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2.高效节能:为了提高取水效率并节约能源消耗,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3.环保可持续:作为一项涉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工程项目,取水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应该考虑工程的可持续性,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设计步骤1.确定工程需求:在进行取水工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取水量、取水水质、供水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2.选定取水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最合适的取水点位置。

这需要考虑到河流或湖泊的地形、水位变化等因素,并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勘测和评估。

3.设计引水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引水方案。

这需要考虑到引水管道的长度、直径、材质等因素,并选用合适的泵站和阀门进行控制。

4.设备选型:根据引水方案,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

这需要考虑到设备性能、能源消耗、维护成本等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5.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这包括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

6.运行维护:在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

这包括对设备、管道、阀门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四、设计技术1.引水技术:引水技术是取水工程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水资源课程设计---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题目:保定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系别: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李松亚学号:024409224指导教师:肖晓存余海静何亚丽谭水成河南城建学院2011年12 月8 日前言水是生命的源泉,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生存环境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建设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课程设计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设计实习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使以前学过的东西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通过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对水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的计算评价,地表水及地下取水工程,节水理论与再生水回用等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次对一个取水头部的课程设计,我又对整个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书中的知识点又过了一遍,对那些原来感到茫然的知识又有了清晰地认识,对那些原来自己不知道的内容,也有了了解,使自身较为全面,系统地获取水资源取水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了取水知识。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并且是第一次进行课程设计,难免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老师能予以纠正,以促进我今后的学习。

Preface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is the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basis.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through the design practi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 s can be more skilled in the use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link theory to practice, so that the previously learned more figurative and vivid! On the knowledge to be applied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sign, draw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using the design manual and standard of basic skills on initial training;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grasp by designing surface water intake of the basic calculation method; master tool application method.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 learning, o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evaluation, surface water and underground water engineering, water saving theory and the reuse of reclaimed water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By the time of a water head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 o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book knowledge over, for those who originally confused knowledge ha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he does not know the content, also have understanding, make oneself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access to water resources for water related knowledg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etter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water.Due to their limited capacity and was the first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inevitably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blems, hope that the teacher can be corrected, to promote my future study.目录1 绪论 (5)1.1 设计目的 (5)1.2 设计任务 (5)1.3 设计时间 (5)2 计算说明 (5)2.1 基本资料 (5)2.2构筑物类型确定 (6)2.3 构筑物设计 (6)3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 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取水工程》课程设计—30000m3d地下水水源设计计算书组别日期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设计任务1、题目30000m3d地下取水水源设计计算2、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绘图、使用规范、手册和技术资料的基本技能。

3、要求(1)确定取水型式与构造、取水设备,确定井群布置的方案。

(2)计算书要文字简练,字体端正,计算正确,图表清晰美观。

4、资料(1)水源地范围长×宽=1350×1600(2) 地下水流向及水位1)自北向南流动(3) 含水层性质:承压含水层岩性:粗砂夹砾石埋深:52~73m(厚度为21m)渗透系数:K=43.5md影响半径:R=260.5m水质资料: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4)勘探试验井井距:L试=54.59m 井径:D试=300mm(5)抽水试验资料1#、2#孔进行了互阻抽水试验,试验进行了三次稳定降深,试验成果详见表1。

表1 抽水试验资料抽水次数 1# 2#单孔互阻单孔互阻涌水量Q(LS)降深Sw(m)单位涌水量Q(Ls·m)水位削减量t(m)涌水量Q(LS)降深Sw(m)单位涌水量Q(Ls·m)涌水量Q(LS)降深Sw(m)单位涌水量Q(Ls·m)水位削减量t(m)涌水量Q(LS)降深Sw(m)单位涌水量Q(Ls·m)1 17.557 1.5211.5510.3216.0821.619.98815.411.728.970.5211.411.736.5952 34.631 3.1710.9250.7828.8953.199.05829.623.568.320.8924.553.586.8583 47.679 4.6810.1880.9341.0014.728.68737.234.687.961.1829.624.586.467二、设计计算1、取水型式的确定管井对含水层的适应能力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用于开采深层地下水,井深一般在300m 以内,最深可达1000m 以上。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书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

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1、近期设计水量6,8,10万米3/日,要求远期9,12,15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

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

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

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100 米。

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73.2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65.5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68.2 米。

地面标高70.00。

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95.20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380(1000)米。

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本设计的工作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说明说2、设计图纸其具体要求如下:1、说明书(1)设计任务书(2)总述(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4)自流管设计计算(5)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6)水泵机组选择(7)吸、压水管的设计(8)机组及管路布置(9)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10)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11)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11)泵房平面尺寸确定(12)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站)2、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成果及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草图,按工艺初步设计要求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剖面图;取水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及机组大样图,图中应绘出各主要设备、管道、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

绘制取水工程枢纽图。

泵站建筑部分可示意性表示或省略,在图纸上应列出泵站和取水头部主要设备及管材配件的等材料表。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书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基本资料1、近期设计水量6,8,10万米3/日,要求远期9,12,15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 100 米;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米;地面标高;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 3801000米;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三、工作内容及要求本设计的工作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说明说2、设计图纸其具体要求如下:1、说明书1设计任务书2总述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4自流管设计计算5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6水泵机组选择7吸、压水管的设计8机组及管路布置9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10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11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11泵房平面尺寸确定12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站2、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成果及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草图,按工艺初步设计要求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剖面图;取水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及机组大样图,图中应绘出各主要设备、管道、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绘制取水工程枢纽图;泵站建筑部分可示意性表示或省略,在图纸上应列出泵站和取水头部主要设备及管材配件的等材料表;二、总述本次设计为一级泵站,给水泵站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泵房设计外径为16m,泵房上设操作平台;自流管采用DN800的钢管,吸水管采用DN600的钢管,压水管为DN450的钢管,输水干管采用DN600的钢管;筒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管路配件均为钢制零件;水泵机组采用14sh—13A型水泵,JS—116—4型异步电动机,近期二用一备,远期三用一备;起重机选用DL型电动单梁桥式,,排水设备选用WQ20-15型潜水泵,通风设备选用T35-11型轴流风机两台;三、取水头部设计计算1.设计流量Q的确定: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场本身用水,取水用水系数α=,所以近期设计流量为:Q近=αQ Q24Q=1.05×6×104×10324×3600QQ=729.17Q/QQ 远=αQ d24h=1.05×9×104×10324×3600L/s=1093.75L/s2.取水头部的设计和计算本设计中取水头部选用箱式取水头部格栅面积公式:F=Q(v×Q1×Q2⁄),m2式中:Q——设计流量,m3/sV——过栅流速,取sk1——栅条的堵塞系数,取k2——栅条的面积减小系数,k2=b/b+sb——栅条净间距,取40mm s——栅条厚度,取10mm 则:k2=b/b+s=40/40+10=F=Q(v×Q1×Q2)=1.093750.4×0.75×0.8=4.48Q2取水头部两面进水,采用4个栅格,单个栅格的面积为f=F/4=4=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得:选用的栅格尺寸为:B×H=1500mm×1100mm进水口尺寸为:Q1×Q1=1400mm×1000mm有效面积为:标准图号为S321-1,型号为12四、自流管设计计算采用远期流量进行计算,由于采用两条自流管输水,所以单管的输水流量Q输=Q远2=546.88Q/Q,根据输水管的流速范围,选取V= m/s,得D=√4Q输1.2Q=761.75mm,因此输水管采用800mm的钢管;五、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1.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水头损失在正常工作最大流量下的情况下,由于有两条自流管,当一条自流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即Q′=Q远×75%=1093.75×0.75L/s=820.31L/s查给排水设计手册中的钢管水力计算表,选用两条DN800的钢管作为自流管,查水力计算表得:Q1=820Q/s时, V1=s, 1000i1=Q2=830Q/s时, V1=s, 1000i2=利用内插法求得,Q′=L/s时,1000i=,V= m/s<2 m/s,符合要求;由式h=ill=100m,得∑Q自流管=1.1×3.86×10−3×100=0.42m是包括局部水头损失而加大的系数;取水头部的水头损失取h2=;所以从吸水头部到吸水井的水头损失H=∑Q自流管+ h2=0.82m2.水泵所需的净扬程HST因为从吸水头部到吸水井的水头损失为,则吸水间中的最高水位标高:H洪=m=H枯=m=所以所需的净扬程HST为:洪水位时,HST洪= 枯水位时,HST枯=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Q输按远期考虑设采用两条DN800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干管, 一条管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按远期考虑,即:Q2=0.75Q远=820.31L/s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V= m/s,1000i=,所以:∑h输=××10−3×380=式中为局部损失加大系数4.泵站内管路的水头损失粗估为2m,考虑安全水头为2m则泵设计扬程为:估水位时,Hmax=++2+2=洪水位时,Hmin=++2+2=六、水泵机组选择1.初选泵和电机近期三台14Sh-13A型泵Q=240~370L/s,H=41~30m,N=121~136kW,Hs=,m1=1000kg,两台工作,一台备用;远期增加一台同型号泵,三台工作,一台备用;根据14Sh-13A型泵的要求选用JS-116-4型异步电动机N=155kW, n=1470r/min,m2=1080kg2.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查泵与电机安装尺寸,计算出14Sh-13A型泵机组基础平面尺寸为2468mm×1020mm,机组总重量W=Wp+Wm=10548+9800=20348NQ1=3.0QQ×Q×Q式中L——基础长度,L/mB——基础宽度,B/mγ——基础所用材料的容重,对于混凝土基础,γ=23520N/m3所以H=3.0WL×B×γ=3.0×203482.468×1.02×23520=1.03m七、吸压水管的设计1.吸水管已知Q远=10943=365L/s,因此吸水管采用DN600的钢管,V=s,1000i=2.压水管压水管采用DN450的钢管, V=s,1000i=八、机组及管路布置为了布置紧凑,充分利用建筑面积,将四台机组交错并列布置成两排,两台为正常转向,两台为反常转向,在订货时应予以说明;每台水泵有单独的吸水管,吸水管与压水管采用直进直出方式布置,压水管引出泵房后两两连接起来;泵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H44TX-10型、电动蝶阀D941型和手动蝶阀D341型,吸水管上设手动闸阀Z45W-10型;为了减少泵房建筑面积,闸阀切换井设在泵房外面,两条DN900输水管用DN900蝶阀D341型连接起来,每条输水管上各设切换用的蝶阀D341型一个;九、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按一条最不利路线见如下草图Q其中,V1-偏心渐缩管出口流速,ssmdQV/m783.3/35.04364.04/221=⨯⨯=⨯=ππ2.压水管路的水头损失∑Q Q 其中,V3-渐放管进口流速,ssmdQV/m15.5/3.4364.4/223=⨯⨯=⨯=ππV4-压水管路DN450流速,V4=sV5-输水干管在事故时流速,V5=s因此,∑Q=∑Q Q+∑Q Q=0.238+2.164=2.402Q 水泵实际扬程:枯水位:Hmax=+++2=洪水位:Hmin=+++2=由此可见,初选水泵机组符合要求;十、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1.起重设备=1080kg,最大起重高度为+=其中是考虑操作平最大起重量为JS-116-4型电机重量Wm台上汽车的高度;选用DL型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定制,起重量为2t,跨度,起重高度18m;2.引水设备水泵是自灌式工作,不需要引水设备;3.排水设备由于泵房较深,故采用电动水泵排水;沿泵房内壁设排水沟,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内,然后抽回到吸水间去;取水泵房的排水量一般按20~40m3/h考虑,排水泵的静扬程计,水头损失大约5m,故总扬程在+5=左右,可选用IS65-50-160A型离心泵Q=15~28m3/h,H=27~22m,N=3kW,n=2900r/min两台,一用一备,配电机为Y100L-2;4.通风设备由于与水泵配套的电机为水冷式,无需专用通风设备进行空-空冷却,但由于泵房筒体较深,仍选用风机进行换气通风;选用两台T35-11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700mm,转速960r/min,叶片角度15°,风量10127m3/h,风压90Pa,配套电机YSF-8026,N=;5.计量设备在净水厂的送水泵站内安装电磁流量计统一计量,故本泵站内不再设计量设备; 十一、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1.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为了便于用沉井法施工,将泵房机器间底板放在与吸水间底板同一标高,因而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所以水泵的安装高度小于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无须计算;2.泵房筒体高度的计算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为保证吸水管的正常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吸水管上缘的淹没深度为D/2=;取吸水管下缘距吸水间底板,则吸水间底板的标高为D/2+=; 洪水位标高为,考虑的浪高,则操作平台标高为+=;故泵房筒体高度为:H=;3.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泵房筒体高度已知为,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设备及起吊高度、电梯井机房的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吊车梁底板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为,则吊车梁底板的标高为+=,从平台楼板底到房顶底板净高为10m;十二、泵房平面尺寸确定根据泵机组、吸水与压水管道的布置条件以及排水泵机组和通风机等附属设备的设置情况,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有关设备和管道配件的尺寸,通过计算,求得泵房内径为16m;十三、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

水资源设计说明

水资源设计说明

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方法。

3、掌握工具书的应用方法。

1.2 设计任务某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

1.3 设计时间第15周(2011. 12 .5—11)第二章设计方案比较2.1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确定由于取水地点河岸平缓、岸边水深不足。

故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取水头部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喇叭口、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等。

由于取水地点水深较浅含沙量少,有一定的水草和青苔,所以选取箱式取水头部。

头部迎水面作成尖角形用钢筋混凝土分两节预制,吊装下沉后,水下拼装。

头部周围抛石,防止河床冲刷。

2.3管道形式的确定按照进水管形式的不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自流管取水、虹吸管取水、水泵直接取水和桥墩式取水等类型。

本设计选用自流管取水。

适用条件:河床较稳定、河岸平坦、主流距离河岸较远、河岸水深较浅且岸边水质较差,自流管埋深不大或者在河岸开挖隧道以敷设自流管等情况下从河中取水。

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集水井和取水泵站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

分建时集水井的平面形式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圆形集水井结构合理,水流阻力小,便于沉井施工,但不便于布置设备;矩形集水井安装滤网、吸水管、分格及布置水泵和管线较为方便,但造价较高。

通常当集水井深度不大,可用大开槽施工时,采用矩形集水井,否则用圆形。

综上所述,选用矩形集水井。

第三章设计资料3.1河流自然条件1、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 35.00 m,最低水位为 20.30 m (保证率P=97%)。

2、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 26000 m3/s;最小流量为 335 m3/s。

3、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 2.45 m/s;最小流速为 0.5 m/s4、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 0.45 kg/ m3;最小含砂量 0.0013 kg/ m3。

水资源课设说明书

水资源课设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主要为:a该县城的原始设计资料,包括水源和水质、县城规划与供水规模、供水水质及水压、气象、水源地地形图(含水厂场地位置)等;b相关规范,包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给排水工程规范》《水泵站设计规范》《快速设计手册》《净水厂设计》《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及其他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1.2设计范围设计范围有:水源选择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1.3城市自然条件1、地下水:该县基本无合适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该县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市平均年降水深1568毫米,平均年降水总量748530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730mm,平均年径流总量355300万立方米。

人均年占有地表水量约5000立方米,修河是发源于上游黄龙山。

修河在该县境内总流域面积3586平方公里,约占本市总面积的81%。

修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二级标准。

修河水源丰富,水量充足,最大径流量为2270m3/s,年最枯径流量9.23m3/s,多年平均最小流量为16.35m3/s。

最高水位78.50m(P=1%) ,最小水位72.15m(P=97%),平均水位74.30m.浪高0.65m.水面宽100~500m。

修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二级标准。

该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9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9.2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5.6摄氏度。

无霜期260天左右,有冰雹、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影响。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000mm左右,最高降雨量2672.5mm,最小降雨量1432.6mm。

境内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二设计原则1.本项目的设计均采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

2.本项目的设计在考虑当地地质特点,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尽量降低工程投资。

3.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前言水资源状态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受到了国际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

现代资源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仅对水资源的评价与无序开发转变为更重视水资源量与质的综合评价、合理开发与利用;更加注重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天然循环与人为循环之间的协调;更加强调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和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我们选择了一个与水息息相关的专业,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所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工程课程设计,掌握水资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和措施;掌握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措施,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设计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尽可能的增长见识,这样可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打下基础。

Preface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life. 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 of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isaster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Moder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from the traditional only for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quality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cycl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rtificial cycle; More emphasis on wastewater regeneration recycle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ater polluted water quality repair technology and promotion,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We chose a professional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water, so we need more to understand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of water resources. We can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supplyand demand balanc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aster water engineering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Grasp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water intake structures; Understand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easure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crease practice knowledge,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each. We should grasp every chance to see the world as possible, so that we can for our future better apply learned knowledge to work to lay the found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1)第2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2)2.2.1 构筑物分为以下形式 (2)2.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 (3)2.2.3 进水管形式的确定 (3)2.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 (3)第3章设计计算 (4)3.1 取水头部设计 (4)3.2 自流管设计计算 (6)3.3 集水井设计 (7)第4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使我们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的训练。

1.2 设计任务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1.3 设计要求1.自觉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2.设计计算说明书:字迹工整,干净整齐;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原理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表述准确;计算有公式,公式有说明、出处;3.图纸:设计方案合理,线条层次分明,图面整洁,尺寸标注整齐统一;要达到扩初设计施工图的要求。

第2章计算说明2.1 基本资料1、河流自然条件:(1) 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36.60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21.50 m (保证率P=97%)。

(2) 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27500m3/s;最小流量为330m3/s。

(3) 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2.5m/s;最小流速为0.6m/s(4) 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0.42kg/ m3;最小含砂量0.0014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和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约82m,主流最小水深3.8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2、地区气象资料:最低气温:-7℃,最高气温:36℃,最大冰冻深度10cm。

3、工程要求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6.68万m3/d,供生活饮用和生产需要。

2.2 构筑物类型确定2.2.1 构筑物分为以下形式:1、固定取水构筑物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岸较陡,主流靠近河岸,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化幅度不太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

②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时。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①缆车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为10-35m、涨落速度小于2m/h.②浮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为10-40m或更大,涨落速度小于2m/h.因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岸边水深不够,宜采用河床取水构筑物。

2.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按照取水头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管式取水头部、蘑菇式取水头部、鱼形罩式取水头部、箱式取水头部等类型。

因本地水深较小、含沙量小、冬季有潜冰,故本设计选用箱式取水头部。

2.2.3 进水管形式的确定进水管有自流管和虹吸管两种自流管适用条件:自流管埋深不大或者在河岸开挖时采用。

虹吸管适用条件:河滩宽阔、河岸高、自流管埋深很大或河岸为坚硬岩石以及管道需穿越防洪堤时采用。

因本地区符合自流管试用条件,且自流管式比虹吸管式工作的可靠性强,故本设计采用自流管式。

2.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集水井和取水泵站可以和建,也可以分建。

分建时集水井的平面形式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圆形集水井结构合理,水流阻力小,便于沉井施工,但不便于布置设备;矩形集水井安装滤网、吸水管、分格及布置水泵和管线较为方便,但造价较高。

通常当集水井深度不大,可用大开槽施工时,采用矩形集水井,否则用圆形。

综上所述,选用矩形集水井。

第3章 设计计算3.1 取水头部设计取水头部平面为菱形,锥角宜取60°--90°,这样水力条件较好;矩形取水头部的水力条件稍差。

本设计取水头部整体为箱式,α角取90 °,侧面进水。

设计水量: Q=66800×1.08=72144 m ³/d=0.835 m ³/s(1) 格栅计算格栅是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

进水流速:v 1=0.35m/s (本地有较大发展空间)栅条厚度:s =10mm栅条净距:b =60mm (一般采用30到120mm )阻塞系数:K 1=0.75;面积减少系数: K 2=s b +b =100606+=0.857 格栅面积:F 1=k k v 211Q =0.8570.750.350.835⨯⨯=3.71㎡ 进水口数量选用4个,每个面积为:F =4F 1=43.71=0.93㎡ 格栅尺寸选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90s321-1,每个进水口尺寸为B 1×H l =1300mm ×900mm ,格栅外形尺寸B ×H =1400mm ×100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