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5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思考练习:】 如下图所示胚芽鞘向光性实验,请分析各 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薄片为云母片)。
A B C D E F 答: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B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C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 D图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 E图胚芽鞘直立生长 F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二、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促使下部生长。 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影响分泌。
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科学探索的思路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研究证实。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为什么”, 提出假说解释疑问,设计并完善 实验设计,不断探索,直到研究 出结果。
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
两重性 4、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
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1、曲线AB段表示 随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 的 __________ 促进作用加强。 2、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 度表示 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 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生长无影响 __________ 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 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 抑制生长。 是___________
由植物向光性引发的研究
胚芽鞘是什么?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杰逊的实验 温特的实验 郭葛的贡献 希望大家思考的问题
植物向光性
在单侧光照射下,
植物朝向光源方 向生长的现象
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达尔文的实验
达尔文父子的假说——化学信号假说
胚芽鞘尖端细胞产生某种物质。 该物质向下部传送,影响下部细
想一想
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 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 况为( B )
高三生物第学案: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学习要点:1、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和主要途径。
2、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以及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3、内分泌系统及其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5、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知识框架:基础知识:1、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位于皮肤中的感受器是由一些感觉神经的末梢组成,但一些与机体生存密切相关的感觉器官是由形态和功能都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组成的,如眼、耳、味蕾等。
不同类型动物有自己特有的感受器,这显示了与生物多样性相适应的器官结构多样性.2、比较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3、味蕾人的舌面上密布乳头状突起,味蕾细胞(约50个)围成一圆形小体(味蕾)埋在乳头的上皮之中,顶端有一小孔与外界相通,细胞顶端有微绒毛,可感受化学分子,基部与感觉神经纤维相连。
味蕾细胞由上皮细胞分化形成,通常每10-30小时全部更新一次。
味觉一般分为甜、酸、苦、咸4种,每个味蕾至少有2种以上的味觉。
舌面对这4种刺激有不同的最敏感区域,“舌尖甜,舌根苦”正是这个原因。
4、人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对比5、嗅觉的形成典型例题:[例题1]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时,使用最多的感受器是( )①听觉②嗅觉③视觉④味觉⑤触觉⑥痛觉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解析]对于人类来说,化学感受器多用于对食物以及周边环境的感受;痛觉多用于防护;而相互之间信息交流时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因此,其感受器应该是听觉、视觉和皮肤的触觉。
答案:A[例题2]有一位患者在50岁后,视觉逐渐模糊,经医生检查后确定为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你认为白内障患者眼球中出现病变的可能是()A、视神经B、视觉中枢C、折光系统D、视网膜[解析] 对于眼球中与视觉成像相关的主要是折光系统和视网膜。
到目前为止,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和视细胞损伤是不能用手术治疗的,因此,可以推测是折光系统发生病变,故选C.视神经属于脑神经部分,而视觉中枢位于大脑,所以A和B都是不合适的。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案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一、课题: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二、教材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学生对生命的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进行“生命信息”主题的探讨,将学生引导到探讨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上来。
生命活动中信息的获取、传递、整合和表达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有序和协调进行的基础。
信息来自物质,任何信息都是物质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反映或表现。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物质能量代谢的过程,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一旦失去了信息的获取、传递与调控,生命的代谢将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停止。
因此生物体只有通过对相应信息的有效反馈和调节,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保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协调,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通过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信息传递与调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本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动物是怎样感受外界刺激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本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体接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刺激的特殊感受器,以及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
通过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生物体是以细胞为单位实现信息获取的,简述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而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则探讨神经系统如何传递整合信息,并调节生命活动。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学生能简述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的物理信息并进行反馈和调控,维持自身协调和适应环境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生物体的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
能够列举人体主要的皮肤感受器。
·过程和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比较教材与练习册纸张的差异,体验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借助多媒体展示探讨接受物理刺激的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声波感受器和化学信息感受器的共同特性,分析获取及传递信息的细胞及相互关系。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2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课件1沪科版
草履虫
变形虫
一6
一9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脊髓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
脊髓
对信息整合、 调控的场所
经
系
统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信息的传递 功能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③
树突
细胞体 ①
②
细胞核 轴突 ④ 髓鞘 ⑤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 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 鞘所构成。能传导神经冲动
⑥ 神经纤维
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传递信号:化学递质
比较
兴奋在神经冲动传导与突触传递
比较项目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间的传导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电信号 快
双向
化学信号 慢 单向
人体神经细胞数量巨大,约有1.2ⅹ1010个神经 细胞
产生基础: 膜电位的变化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冲动产生的基础:以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基础 兴奋传导过程: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神经元内兴奋传递方向: 双向传导 信息传导形式: 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问 题 问题二: 兴奋是如何由一个神 探 究 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联
系 方
轴突与树突相联系
突触
式
轴突与细胞体相联系
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单胺类物质
传递特点: ----单向性
• 有机磷农药致死机制: • 破坏乙酰胆碱酶,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
突触后神经元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肌 肉抽搐死亡。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教学思路:本节内容2课时,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植物生长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研究本课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并进行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将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内化为知识的迁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剖析、分析图表、观看动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科学推理、探究和判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引导—-探究模式的指导下,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体现科学的探究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了解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含量及作用。
(2)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生长的两重性。
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生长素的发现史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分析比较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
第 3 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课题: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教材分析:激素调节是动物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初二学过内分泌系统组成和功能,对内分泌腺名称和激素名称并不陌生,但每种激素特定的调节作用记忆不甚清晰。
本节内容将激素调节作用明晰化,在此基础上以血糖调节为例说明激素调节的机理,又以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为例说明激素调节的反馈机制。
人体激素调节受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影响,在课堂中讨论长期紧张造成激素调节对机体的影响,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紧张度,维护身体健康。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人体主要激素及其调节作用。
能从细胞膜上激素受体和激素调节酶活性角度说明激素作用的特点。
能以血糖浓度的稳定为例分析激素调节机理;阐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的共同调节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描述血糖浓度稳定的调节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浓度稳定中的调节作用,认识事物是矛盾对立与协调的统一体。
分析生活中长期紧张造成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选择健康适度的生活节奏。
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激素调节特点反馈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双重调节教学难点:反馈调节。
教学用具:自制PPT (人体内分泌系统、血糖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关系)教学过程:内容与设计引入,引起注意、人体内分泌腺引导学生从记忆库中提取相关记忆。
1、内分泌腺功能激素激素的作用以记忆内容为学习基础,以结构联系或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和辨别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作用。
以表格归纳的方式进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多媒体提问:动物体以反射的方回忆与调节有关的人体内分泌腺式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内容。
分布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我们还学过动物体的其它观察,回忆内分泌文字调节方式吗?系统组成,交流。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详细版.ppt
轴突
二、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
反射弧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传入神经末梢)
(脑和脊髓)
(传出神经末梢及支
配的肌肉或腺体)
四、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 增强器官活动
自主神经
重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状态占优势。
副交感神经 减弱器官活动 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占优势。
作用结果 互相拮抗
精心整理
9
第3节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 (一)激素 1、产生部位 内分泌腺 2、化学本质 蛋白质、脂质 3、作用部位 靶细胞 4、运输 血液 5、作用 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观察反射现象 有曲腿反射和搔扒反射 证明反射弧完整 环割脚趾皮肤 无曲腿反射 反射弧不完整,证明脚趾皮肤中存在感受器 破坏脊髓 无曲腿反射和搔扒反射 反射弧不完整,证明脊髓中存在神经中枢
精心整理
7
五、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一)组成 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
(二)功能区 1、位置 大脑皮质 2、功能 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一)位置 脊柱椎管内
(二)结构
1、灰质 中央 (1)组成 神经元细胞体 (2)功能 低级神经中枢
2、白质 外周 (1)组成 神经纤维 (2)功能 传递神经冲动
(三)功能 通过基本反射活动调节机体
(四)特点 反应速度快
(五)意义 有助于机体迅速避开危险
精心整理
6
实验十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初中物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如血糖平衡 如体温调节特异性、高效性● 基础知识1、人和高等动物有特定的感受器从外界获得信息。
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将其分为物理感受器 和化学感受器两类。
感受器能接受信息,产生兴奋,由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
2、人和高等动物的光感受器是视细胞,声波感受器是耳蜗,感受身体平衡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味觉感受器是味细胞,嗅觉感受器是嗅细胞。
3、在神经细胞质膜的内外两侧之间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兴奋区)膜外的Na +内流,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
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双(“单”或“双”)向传导的。
4、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端时,轴突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其内所含的神经递质排入突触间隙,这些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相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兴奋由此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化学传递,传递的方向是单(“单”或“双”)向的。
5、脊髓是动物低级反射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是神经活动的最高中枢,条件反射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
6、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使之转化为条件刺激,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7、动物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受脑的控制,但不受意志支配,称为自主神经(也叫植物性神经)。
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控制内脏活动。
当人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8、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与靶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结合,调节靶器官的生理活动。
激素作用的特点有特异性和高效性。
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9、当血糖偏低时,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水解肝糖原,为血液提供葡萄糖,另一方面可促使脂肪细胞水解脂肪提供能量物质,以提高血糖。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2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课件4沪科版
神经递质
_→_突____触___后_上_膜_的产生__动__作_电__位蛋_→结白冲合质动→受传打体至开突_触__后_神__经上元的→离神子经通突递道触质后膜 被酶催突化触降后解膜而失活,作用终止。
信号变化: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思考:
• 变式:若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被酶分解,会 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1 4 679 2 3 5 8 10
高等动物的反射方式
非条件反射
反射
条件反射
具体信号引起 抽象信号引起
人和动物共有 ——人类特有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反射中枢
级别 神经联系
联系 实例
先天性 大脑皮质以下
后天性
形成过程
大脑皮质
低级
高级
不会消退
(3)神经冲动传导和突触传递的比较 △
3、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3、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脊髓的调节功能
(1)实验: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 (2)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
5、脑的调节功能
想一想:哪些是非条件反射(低级 反射)?
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排 尿、分泌消化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的结构
大脑
大脑皮质 大脑白质
细胞体密集分布 神经纤维
间脑
小脑
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
脑和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 进行调节的吗?
小组讨论: 1常1它 尿、.成有受的成人大控遗人和脑 制尿有婴控 能的儿意制 力现控。 较识象制弱婴地,排,儿控尿为所因制的以脑什排初排的么尿级尿发?中,次育枢数尚婴都多未儿在而完却脊容善不髓易,能,发对但,生排常 (夜提间示遗:尿排现尿象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腰段)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5.2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
细胞间传递
过程:
兴奋 突触小体 或抑制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兴奋
特点:单向传递
方向:一个神经元轴突 另 一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内,只能由前膜 释放,作用于后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4
轴突:较长,分支少,末端膨大叫突触小 体,是神经元传出信息部分。
产生兴奋 功效
基本形式: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传递(刺激 膜电位改 变 局部电流 未刺激部位膜电位改变 局 部 电流)静息时外正内负
细胞间传递
3/4
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
结构:突触
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 存在空隙
突触前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细胞 体膜或树突膜
一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和调整
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机体 对内外环境刺激有规律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基本方式:反射
形成:感受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 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 中枢对传入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 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发生对应活动。如肌 肉收缩
非条件反射 类型
条件反射
1/4
组成 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信息整合、调 控)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 发出分布到身体各部分神经 组成。(信息传递)
基本结构和功效 单位 :神经元
2/4
过程 传导兴奋
神经元
结构
细胞体:是营养和代谢中心。
树突:通常较短,分支多,是神经元接收 突起 信息部分。
高中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课件2沪科版
味觉(wèijué)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嗅器毛;——多分布(fēnbù)于触角
( 味 觉 毛 )
口 器 、 足 末 端
触 角 ( 嗅 毛 )
第二十页,共23页。
小结
皮肤感受器
痛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视杆细胞(光亮)
物理(wùlǐ)感 光感受器 眼
感 受器
视锥细胞(色彩)
受
物体(光线)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倒像) 视神经 视中枢
形成视觉
第七页,共23页。
(jiǎo
(jìnshì)
近 视
矫 正
第八页,共23页。
第九页,共23页。
远 视 矫 正
(yuǎnshì) (jiǎo
狼来了 T^T
看不见,看不 清,就意味着 与世隔绝(yǔ shì gé jué)了?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xìnxī)的传递 和调节
动物对信息的传递
(chuándì) 和调节
神 经 系
内
( 含
分
激 素
调
统
泌
节 )
系
统
植物(zhíwù)对信息的 传递和调节
植物激素 调节
(生长素等调节)
第一页,共23页。
第一节 动物体对外界(wàijiè)信
息的获取
单细胞动物 整个细胞
人和高等动物 感受器
(形成嗅觉)
转
变为神经冲动)
第十七页,共23页。
味觉的形成过程:
味细胞 (将化学(huàxué)信号
转 变为神经冲动)
味神经 (shénjīng)
感受(gǎnshòu) 溶解在水中的 化学分子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单细胞动物通过原生质来感受外界刺激,人和高等动物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来感受外界刺激。
1.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1皮肤感受器1.1.1类型:有温度感受器(真皮内)、痛感受器(表皮内,特征:呈分支状)、接触感受器(特征:毛发根部,呈分支状)、压力感受器(真皮内特征:环层小体)等。
1.1.2概念:分布于皮肤中、能感受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的神经末梢。
1.1.3功能:接受刺激并能将皮肤接收到的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电信号)。
1.1.4分布:通常在手指、唇等敏感部位分布较多。
注意:皮肤中,既能感受物理刺激又能感受化学刺激的感受器是痛觉感受器。
1.2光感受器:1.2.1组成:1.2.1.1眼球:巩膜(最外层):使眼球保持一定的形状脉络膜(中间层) 神经细胞:在前视网膜(最内层):功能:光感受器视细胞(在后)类型:视杆细胞(感受光亮度)视锥细胞(感受光色彩)光是穿过不感光的神经细胞后投射到视细胞上。
1.2.1.2折光系统(无色透明,功能:折光和聚焦的作用):角膜:眼球最前方,眼的聚光装置房水:晶状体和角膜之间,作用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具有聚焦作用,人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调节视物的成像距离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1.2.2视觉的形成:光波→视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转变成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视神经)→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注意:像成在视网膜上,视觉形成在脑部视觉中枢)1.2.3 知识延伸瞳孔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置而缩小的实像所观察的物体由远及近时,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使物象成立于视网膜上假性近视与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有关:晶状体曲度变大近视与眼球前后径及晶状体曲度有关:眼球前后径变长,晶状体曲度变大。
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虹膜与人的颜色有关鼓膜1.3声波感受器:1.3.1结构:1.3.1外耳:由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组成;1.3.2中耳:由鼓膜、3块听小骨(放大声音)组成;1.3.3内耳:耳蜗----是声音的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
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材从个体水平上阐述生物体的信息流动过程,介绍了内分泌系统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激素的作用和特点,对于激素的调节作用,教材分两部分展开。
首先介绍了激素作用的专一性(激素与受体的关系)和高效性(激素微量)。
用图示的方法,以胰岛对血糖调节为例介绍内分泌腺对生理过程的调节过程。
以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调节和反馈7,说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以及内份泌腺活动的调节和平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体激素的调节功能。
2、理解激素作用的特点及内分泌的调节特点。
3、理解神经和激素对机体的双重调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例描述内分泌腺反馈调节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悟生物体平衡与调节的辨证关系。
2、从信息角度感悟生命的物质特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激素调节特点及激素的反馈调节。
2、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调节。
难点:激素的反馈调节。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校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或知识技能基础上,都处于本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中下水平,学生虽精神面貌尚可,但对于生物这门学课,绝大多数学生课外预复习工作做得较差很少有学生抽出时间买些课外书来练习巩固了。
于是,怎样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是迫在眉睫的事。
根据学生的现状,在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创设问题情景,配合小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五、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学案为导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培养学生推断思维能力,学习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基础上,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采用直观、谈话、讨论的教学模式,利用辅助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主动地学习,体现了自主性的教学原则,最后进行智能训练,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单细胞动物通过原生质来感受外界刺激,人和高等动物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来感受外界刺激。
1.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1皮肤感受器1.1.1类型:有温度感受器(真皮内)、痛感受器(表皮内,特征:呈分支状)、接触感受器(特征:毛发根部,呈分支状)、压力感受器(真皮内特征:环层小体)等。
1.1.2概念:分布于皮肤中、能感受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的神经末梢。
1.1.3功能:接受刺激并能将皮肤接收到的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电信号)。
1.1.4分布:通常在手指、唇等敏感部位分布较多。
注意:皮肤中,既能感受物理刺激又能感受化学刺激的感受器是痛觉感受器。
1.2光感受器:1.2.1组成:1.2.1.1眼球:巩膜(最外层):使眼球保持一定的形状脉络膜(中间层) 神经细胞:在前视网膜(最内层):功能:光感受器视细胞(在后)类型:视杆细胞(感受光亮度)视锥细胞(感受光色彩)光是穿过不感光的神经细胞后投射到视细胞上。
1.2.1.2折光系统(无色透明,功能:折光和聚焦的作用):角膜:眼球最前方,眼的聚光装置房水:晶状体和角膜之间,作用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具有聚焦作用,人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调节视物的成像距离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1.2.2视觉的形成:光波→视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转变成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视神经)→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注意:像成在视网膜上,视觉形成在脑部视觉中枢)1.2.3 知识延伸瞳孔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置而缩小的实像所观察的物体由远及近时,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使物象成立于视网膜上假性近视与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有关:晶状体曲度变大近视与眼球前后径及晶状体曲度有关:眼球前后径变长,晶状体曲度变大。
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虹膜与人的颜色有关鼓膜1.3声波感受器:1.3.1结构:1.3.1外耳:由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组成;1.3.2中耳:由鼓膜、3块听小骨(放大声音)组成;1.3.3内耳:耳蜗----是声音的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1.3.2听觉的形成: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变成神经冲动→听神经→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4其他感受器:1.4.1红外线感受器:某些蛇类(蝮蛇、响尾蛇等)的颊窝,能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1.4.2侧线:鱼类和水生两栖类,能感受水流和定方位等。
2.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2.1嗅觉感受器:2.1.1分布: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的嗅细胞和昆虫的触角上的嗅毛;2.1.2结构:嗅细胞上有嗅毛,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2.2味觉感受器:2.2.1分布:主要分布于口腔的舌上的味细胞,昆虫足的末端和口器上的味觉毛;2.2.2结构:味蕾上的味细胞(感受细胞)顶端有微绒毛,基部与感觉神经连在一起。
(注意舌感受不同味道的部位)掌握导测:1、7、10、12、14、16、25、26、28、29、30、31、32题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1.1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1.1结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树突----通常短而多分支,是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有的神经元的树突只有一条且较长;轴突----较长,分支少,是神经元传出信息的部分;注意:树突和轴突合成突起,实质为细胞膜特化的结构细胞体的分布: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分布于神经节中,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细胞核、细胞体的区分1.1.2类型:传入神经元也叫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也叫运动神经元1.1.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1.2 神经与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汇聚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
注意:神经只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则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内。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白质中。
传出神经不等同与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不等同与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不等同与神经中枢。
1.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单个神经元内部):1.3.1概念: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产生基础:膜电位的变化)1.3.2膜电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是由膜内的钾离子和膜外的钠离子维持的)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膜外钠离子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入膜内动作电位转为静息电位:膜内钠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到膜外1.3.3传导形式: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1.3.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注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电位变化的表述:膜内电位的变化膜外电位的变化电位变化电位的测量:膜内;膜外;膜内和膜外神经元中各结构信息传导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1.4突触传导:1.4.1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类型:由突触后膜决定分为两类,一类突触后膜为树突膜,一类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
注意:突触间隙内液体为组织液。
神经元的表示突触的表示1.4.2传导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兴奋传入下一神经元。
1.4.3传导形式: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4.4传导特点:单向传导(原因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注意:信号的转变:突触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信号的转变: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中含有大量高尔基体的原因、大量线粒体的原因当兴奋传导下一个神经元时,与受体结合的神经递质很快就被突触间隙的酶降解而失去活性,作用终止。
2.脊髓的调节功能:2.1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的延髓相连接2.2结构:白质,位于脊髓的外周,由许多集合成束的神经纤维组成;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是神经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内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2.3功能:(通过实验: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来说明)2.3.1 传导传递神经冲动,由白质中神经纤维担任;2.3.2反射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由灰质担任。
2.4 脊髓反射实验去除头背部的原因:去除脑,排除脑对脊髓的干扰。
0.65%生理盐水:牛蛙的等渗溶液0.5%的盐酸:刺激源环割脚趾皮肤:破坏感受器破坏脊髓:去除神经中枢搔扒反射刺激部位为腹部皮肤。
注意:一个反射活动至少有三类三个神经元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五部分组成表述时按顺序。
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区分方法脑与脊髓信息的联系有神经纤维(传导束)来实现脊髓调节的反射活动特点:反应速度快,受脑控制。
3.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3.1脑的组成: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组成。
大脑表面有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上有许多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高级神经中枢。
3.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3.2.1概念:指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2.2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注意判断)3.2.3反射类型:3.2.3.1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人进食时会分泌唾液;3.2.3.2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人看到红灯停止,谈虎色变等。
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能力。
注意: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条件刺激的区分及相互关系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是强化人类条件反射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区别4.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1概念:自主神经是指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
4.2调节特点:受脑控制,不受意志支配。
4.3类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关系:拮抗4.4调节过程:交感神经:当人体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占优势瞳孔兴奋、支气管扩张(通气量增大)、心跳加快、刺激肾上腺分泌,抑制唾液腺分泌、抑制肝、胃、胰腺、小肠分泌和大肠蠕动,抑制膀胱收缩副交感神经:当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占优势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刺激唾液分泌、促进胃、胰腺、小肠分泌和大肠蠕动,促进膀胱收缩生活的不规律或者长期处于不良精神状态导致自主神经之间平衡失调,会出现种种不良症注意:两者调节共同的内脏器官,但作用的结果是相互拮抗。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肾上腺和肝脏受交感神经支配不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掌握导测:1、2、3、4、6、7、8、9、12、13、17、、19、21、23、24、25、26、29、30、31、33、34、35、36、37、39题阅读教材15页图5-16认真总结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活动方面的作用区别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人体内分泌腺泌调节的枢纽。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有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前者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后者作用的靶器官为集合管和肾小管。
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类信息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有时也提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常见的蛋白质类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脂质类(胆固醇)激素。
内分泌失调症、传染病、遗传病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2.激素的调节作用2.1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激素调节(体液调节)2.2体液调节中,激素本身不为机体提供能量或代谢,仅仅起着“信使”作用,将信息传递给靶器官。
2.3激素传递信息的途径:通过血液传递。
2.4激素作用的特点:特异性(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高效性2.5不同激素间的作用特点:(以血糖调节为例)(1)协同调节:不同激素对于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彼此协调。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6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如右图,以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为例)2.7激素的调节机制(如右图):反馈调节(促进作用为正反馈,抑制作用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注意:酶、激素、维生素均属于高效能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