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500字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全文共计1911字读《七个“怎么看”》有感2019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讨论了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七个“怎么看”第一个探讨的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国家,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因为我国人口多、占地广、可耕种地面积少,在快速发展中不免产生不平衡。
而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书先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取得的傲人成绩说起,同时也说明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同时分析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不是只突显在一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各阶段表现不同。
本书一步步从浅入深分析问题,给予读者具有说服力的解答。
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是如此由浅入深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分析解答。
《七个“怎么看”》的魅力首先在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它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贴近实际生活,关切民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重视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在矛盾面前不退缩,在症结面前不回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在这个过程中,它没有隔靴搔痒,没有蜻蜓点水,而是鞭辟入里,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其次,《七个“怎么看”》的魅力来自于清新自然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在问题解读的时候,七个篇目都是有故事有数据,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没有诘屈聱牙的表述,更没有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
每个篇目都将理论的思想观点与生动有趣的事实融为一体,并以民众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备感亲切。
再次,《七个“怎么看”》的动人之处还在于深刻的人文关怀。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
面对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始终跟着党努力克服一切外来的竞争压力。
然而,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因此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着力解决的是: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小处方的大影响――怎么看看病难;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从“蜗居”走向“安居” ――怎么看房价过高;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风正好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
这些正是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想把它明明白白的提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首先表明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直面现实矛盾的态度。
生活中热点问题常常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房价为高、看病为难等等。
那么对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呢?就来看一本新书:《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品牌的最新作品。
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物质生活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的提升和发展。
渴望政治生活民主、社会公平公正、希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更多的。
《七个怎么看?》一书是基于民众的期盼,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党的决心和努力。
使民众对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显得非常关键。
这本书在调查的基础上,注重用事实和事例说话,以专家的视野,百姓的角度、理性的回答了当前广受关注的7个问题。
使民众认识到发展和成就来之不易,使民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印象里,大凡理论的书,多是难以卒读,但《七个怎么看》却改变了我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和偏见。
近来,有幸细细品读了这本好书,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事例。
可以说,这种化理论为无形的通俗阐述,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启发了我。
纵览全书,围绕当前7大社会热点问题,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有人说,现代的人不缺少对问题的发现和抱怨,缺少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是的,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里,生活中如果没有平常心,如果没有阳光心态,那么永远无法知道怎么看待身边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难免会在对不平衡的抱怨中永远也出不来。
本书完全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开阔了眼界,总的体会有三点:一是敢于直面当下的问题,体现尖锐性。
现实生活是缤纷多彩的,既需要有放长看远的高点,又需要不断自我审视的勇气。
该书这种严谨和认真的直面问题的态度,是我们当前普遍需要去努力要求做到的。
二是善于思考存在的问题,做到深刻性。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早日解决现实问题。
国内外敌对势力挖空心思把我们的社会问题严重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的繁荣富强任重而道远,其实,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临时性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分析、解决问题。
本书对人民的诉求迅速做出了回应,及时地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问题,消除各种误传误解。
三是勇于解决出现的问题,坚持针对性。
本书在直面问题、思考问题的同时,也不忘给我们一个解决的办法:《七个怎么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怎么办”,也就是说客观地理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它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金钥匙”的思考。
读完全书,掩卷长思,越发觉得它具备可读性和通俗化,是一本避开高深理论和空泛口号,能走进百姓生活的书。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一)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22》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本书围绕“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这本图文并茂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之所以倍受欢迎,基于此书给群众的阅读感较深,笔者读后有如下感受。
实践出真知据媒体报道,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组织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分析,组织专家学者同实际工作者一起研讨,广泛征求理论界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集思广益,形成了最后的书稿。
本书不同于普通文学着作,关门笔辍即可成书。
本书是经过专家长期深入基层,调研民生中获得真知的,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本书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事求是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建议。
好雨知时节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早日解决现实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愤青”总想把社会问题严重化,通过向人民群众制造谣言来误导群众,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临时性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本书的出版可以说非常及时,对人民的诉求迅速做出了回应,及时的让人民群众理性看待问题,有事即使摆在桌面来,消除各种误传误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共同攻克难艰,也即使解决人民的关切。
青山着意化为桥本书并不是长篇空话套话之理论,更不是说教的理论包装品,而是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本书言简意赅而不失内涵,图文并茂不显枯涩,有理有据分析问题,有方有法解决问题,真心贴近人民群众,真诚帮助人民群众。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篇一: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近日,在党组学习中,我阅读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
这本书图文并茂,就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等七个民众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此书解答了一直以来我的一些疑惑,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七个怎么看》对这些热点问题都一一做了解析,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实际上,七个热点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七个热点问题反映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平正义。
温家宝总理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
所以,在此,我不想就这七个问题分别展开讨论,仅就怎么看房价过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点带面,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仅仅是四面墙,一个顶,遮风避雨那么简单。
房子,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是和家划等号的。
没有自己的房子,总会觉得家是不完整的。
所以,在中国,房子不仅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房子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还和户口紧密相连,关系到今后的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房价的飞速上涨触动了这么多人神经的原因之一。
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要调控房地产,具体用了哪些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在此不再赘述。
可诡异的是,房价却陷入了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被人戏称为中央空调的怪圈中。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样看读后感(一)远日外宣部实践局组织编写的艰深实践读物《七个“怎样看”—实践热门面临里·2010》出书后,遭到了广阔读者的冷烈欢送,原书模板围绕“怎样看尔国开展不服衡”、“怎样看便业易”、“怎样看看病易”、“怎样看学育公正”、“怎样看房价太高”、“怎样看调配没有私”、“怎样看糜烂景象”做没了深刻浅没的答复,那原图文并茂且只要9万字的艰深实践读物之以是倍蒙欢送,基于此书模板给大众的浏览感较深,笔者读后有以下感想。
理论没实知据媒体报导,从本年年头开端,外宣部实践局便组织力气深刻下层发展调研,仔细理解广阔湿部大众的闭切,组织外央无关主管部门的卖力异志独特剖析,组织博野教者异真际事情者一同研讨,宽泛征供实践界战社会各圆里定见,重复批改,群策群力,造成了最初的书模板稿格式参考。
原书模板差别于普通文教着做,闭门笔辍便可成书模板。
原书模板是颠末博野持久深刻下层,调研平易近熟外取得实知的,能够说人平易近大众的伶俐是无量的,原书模板散外反映了人平易近大众存眷的热门答习题,真事供是的反映了人平易近大众的口声战修议。
孬雨知时节正在今朝的社会主义建立外呈现了一些主观存正在的现真社会抵牾,广阔人平易近大众渴想晚日处理现真答习题,海内内奸对权势或个体“愤青”总念把社会答习题重大化,经由过程背人平易近大众造制谣言去误导大众,偏偏离社会主义焦点价值不雅,尤为是年夜教熟的思维政乱学育事情面对新应战,任何国度城市呈现暂时性的社会答习题,要害是若何面临答习题,若何剖析答习题,若何处理答习题,原书模板的出书能够说十分实时,对人平易近的诉供疾速作没了归应,实时的让人平易近大众感性对待答习题,有事即便晃正在桌里去,打消各类误传曲解,怨言太衰防肠断,风物少宜搁眼质。
引发广阔人平易近大众投身到社会主义理论外来,独特攻克易艰,也即便处理人平易近的闭切。
青山着意化为桥原书模板其实不是少篇废话套话之实践,更没有是说学的实践包拆品,而是一座党战当局取人平易近大众之间有用沟通的桥梁。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居安思危——由一连串问题引发对腐败的思考前言:“居安思危”出自《左传》,它告诫我们:即使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这个话题虽然很沉重,但是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政党的荣辱与共。
前一阵子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七个怎么看》,里面讲述的都是当今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下面我想通过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体会,阐述一下我的见解: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教育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均?怎么看腐败现象?这几个问题一环扣着一环,贯穿其中,背后总有一种现象在作祟,那就是最后所提到的——腐败。
近些年,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繁荣的背后是投资的扩张,因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被经济的繁荣所掩盖。
在一荣俱荣的表面繁荣下,社会腐败问题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正如温总理所说的“是当前最大的危险”,如果我们不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那么,就不能够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更无法化解民众不断积聚的怨气。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新中国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确,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军事,历史—都一直在发展,这是硬道理。
但有些人片面理解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认为只要“发展了经济”就可以包治百病,天下太平。
腐败势力甚至制造“腐败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有益无害”的论调。
果真如此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历史实践吧:历史上,宋朝,明朝都是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超级大国,它的GDP在世界上的比重超过现在的美国。
可是由于社会腐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
竟然都轻易的被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蒙元和满清给灭亡了。
近现代史上,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清军已经大败革命军主力,革命军几乎处于快被围歼的境地中,可北洋军临阵“倒戈”,反而将枪口对准了清廷。
腐朽啊,落得众叛亲离!国共解放战争中,(撇开意识形态来分析),国统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大于共产党解放区。
七个怎么看 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七个不同的视角
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让人们重新审视人性、情感和生活。
在阅读这
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小说中,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经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
不同的因素影响。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我
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批判和指责。
其次,小说中的情感描写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和深刻。
通过这些角色的情感交织,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更加珍惜身
边人的情感和情感。
另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
每个角色都经历了不同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们都在不同的方式下坚
强地面对生活。
这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重要
的是如何去面对和应对,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
最后,小说中的文笔和叙事手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七个不同的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让我对故事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总的来说,《七个怎么看》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通过这本书,我对人性、情感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身边人和眼前的一切。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对周围的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心得体会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心得体会《七个“怎么看”》是一本以七个问题为线索,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书籍。
作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剖析了当今社会种种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触动,从中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作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问题与答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让我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的本质。
这种思考方式很有针对性,让我对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意识到,对于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的现象进行判断,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全面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对社会问题做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揭示了问题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谈及“为什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个问题时,作者指出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等因素的作用,并透露了背后的社会结构和竞争机制。
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和复杂的思考。
第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所导致,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在《七个“怎么看”》中,作者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人类行为等方面。
例如在谈及“为什么现在的研究越来越难做”这个问题时,作者从科技发展、研究系统和学术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问题的多层次性。
这让我认识到,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找出一个原因,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观念,调整思维方式,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在谈及“怎么看待意外事故”这个问题时,作者提出了改变视角、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预防措施等建议,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思路。
这给我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即在面对问题时,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只是停留在抱怨和指责的阶段。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是2010年由中宣部理论局发表的国内时事评论书籍。
该书对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七个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说明。
阅读学习了《七个怎么看》之后,我对书中提到的社会焦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七个怎么看》集中讨论了应怎么看“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七个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该书通过引用大量事例,对各个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说明。
同时该书广泛征集了社会各方面的观点声音,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提问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答。
此外,在每一部分后面还附注了相关知识点和阅读文献,为读者深入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建国六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领导全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搞建设,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了近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50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40倍。
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越来越好。
第三,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3篇[修改版]
通读《七个怎么看》,我们会感到,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情怀。
本文是读《七个怎么看》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一:《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
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原因,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引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
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
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
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
我认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章列举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步骤,如果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日认真学习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读后受益匪浅。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七个热点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可读性极强,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感觉该书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聚焦热点问题。
“七个怎么看”即“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件件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
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梳理。
“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
加之编者深入浅出、论文参考入情入理的分析,读后让人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分析说理通俗易懂。
这本书一改人们脑海中理论读物索然无味的印象,没有抽象的概念演绎,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将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百姓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说话,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图表、数据以及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时兴流行的表现形式,通俗的语言、生动的阐释,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老百姓愿意读,喜欢看,乐于接受。
三、讲“怎么看”是为了提出“怎么办”。
探讨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这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讨论“怎么看”的阶段,而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深入地从“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几个方面解疑释惑,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比如“怎么看分配不公”,书中首先列举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分配不公现象,论述了分配不公产生的五点原因,在阐释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三个“如何”,即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新-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精品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七个怎么看》这本书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热点事件作了深入浅析,有针对和说服力的回答。
读完后总是在思考,其实就我目前的工作性质,这些事已不是我该用心去考虑的。
但是我想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油、盐、柴、米、读书、就业、生、老、病、死,仍然是我生活中的大事,是我要面对的,因此我一样的关心,关注这些事,总是会去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求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住房时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收入是民生之源。
因此,政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所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是这样看待《七个怎么看》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措施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
我认为:一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教育体制改革两大问题。
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教师交流制度。
加大督学监管力度。
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普通高中,解决高中“瓶颈”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中等职业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就业结合起来,加快职业教育布局与结构调整。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通过学习《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本书,使我看到我们的党在执政过程中更加追求实事求是,更加务实。
生活中很多热点问题常常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房价为什么这样高、看病为什么这样难等等。
那么对这些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呢?通过《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看到了党和政府为理顺各种社会关系,解决热点问题所做的努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他们渴望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希望一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得到更多的改善。
《七个怎么看?》一书是基于民众的这些期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
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中国是一个占世界20%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仅有占世界7%的耕地。
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仅仅60年时间,而且其中还几经曲折。
只有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
我们国家才真正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
使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了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三的伟大发展及其。
但是发展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是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反映了富裕起来的民众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公正、政治民主的更高要求。
虽然,这是一个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人口大国所必经特殊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家也在竭尽所能去不断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依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面上存在着。
这给了一些不良用心的海外反华人士和一些妄图分裂国家的人提供诋毁政府的理由。
他们借这些问题在各类媒体上大肆宣扬这些问题,丑化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愚弄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
《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显得非常关键。
七个怎么看观后感5则范文
七个怎么看观后感5则范文第一篇:七个怎么看观后感七个怎么看观后感北大出了这样一道考题:某男是一官员,一天,一人求他办事,临走时拿出一红包放在桌子上,转身要走.正当这时,男子拦住了他.几番话后,男子还是收下了红包.这件事曝光之后,男子却称如果自己不收下红包那么该人将不会投资,那么该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将受到阻碍,那么作为一官员,岂不是亏对于人民?百姓是不是会责备他?自己是不是要对该市的建设和发展承担责任?因此,权衡之下,他收下了红包,并认为这是有情可原的.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他是真的为百姓着想,为该市的发展着想收下了红包,还是自己另有图谋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在七个怎么看节目中,李主任做了一个现场互动.有一名男子对此做法给予了否定的态度.他认为收红包是一种腐败的行为.而一名女士她同意这个做法.她说,她也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她有过相同的经历,并且说,现今,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而且自己还认为这并不是一种不好的手段,反而这样可以有利于交朋友,促进人与人的关系.现场在座的还有北大招生的一名教师,当时就对那名女子给予了否认,说如果她去考试,则不会被录取.但就我而言,我也不赞同那名男子的做法,我认为他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诡辩.如果仅仅只是因为他没有收下红包使是那个项目夭折,那么我认为他的原因,只是因为项目做得不够好,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不足以让他们去投资.因此,他并不需要对此负责,也不许自责,而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改进或是采取别的方法设计这个项目,以此来吸引投资者,而不是直接收下红包.况且,我认为,他不应该怕投资者,如果不是他怕该男子不愿意接受,他会舍得掏自己腰包送礼吗?但这名男子却恰恰弄反了,本来他是主动者的,被这么一弄,他完全成了一个被动者.本来项目的权利在他手里,他却反客为主,让投资者占了上风,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吗?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那完全是在他犯了法以后,为自己找的一个说辞,并不是想他所说那样,完全是为了该市的建设与发展和百姓,这完全是饮鸩止渴.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忘记了一个政府官员该有的品性.在问题结束以后,李主任向我们总结了一句话:作为政府官员,我们要认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把握住这个底线.是的,这个界限法律中并没有规定,他是模糊的,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也是作为官员必须要有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位,这杆秤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农民来说,或许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不会危害到别人,但对于政府官员,就很重要了.因为他们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也将决定着许多百姓的命运.他们一时的忍不住,对于百姓来说,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灾难.因此,这就要求官员们很好的把握自己,称量自己,为自己,也为他人,一定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要一时糊涂,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影响自己的一生.是的,不可否认,当今的中国,行贿和受贿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了.很多百姓在找官员办事情时,哪怕是本职所在,他们都会拿着红包或是买好的礼品去.在他们心里似乎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概念,找别人帮忙不能白白麻烦别人,哪怕他们是拿着国家的分录的.事情办完以后,还会邀请那些官员吃一顿大餐,以表感谢.然而许多官员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已经忘记了拒绝,已经把这个当作了理所应当.在他们眼里,百姓谁没有带红包,并不是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不懂得人情世故.节目的最后,李主任对这两种人分别说了一句话,寄予期望.对于手握权力的人,权力既可以带来荣耀,也会带来危险,因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就像双刃剑一样,用不好则会伤己.而对于那些对反腐贪污的有憧憬的人来说,廉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希望这个尺度会越来越高.也是给了大家一个信心,廉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不应该摒弃,而是随着社会主义的进步,将他们发扬光大.其实,廉洁的社会里我们也并不遥远.只要百姓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官员们把握好自己的尺度,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文明健康的大同社会.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赞同阿勒泰实行的对官员进行预算公开.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利是百姓赋予的,那么他们理所应当的应该接受百姓的监督.很喜欢那句话: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第二篇: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观后感看经典童话人偶剧《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有感上课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广告牌有《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人偶剧剧照,白雪公主穿着漂亮的衣服,小矮人可爱的外形……我和妈妈商量好,放假时,带我来看。
七个怎么看
《七个怎么看》观后感看完曹鹏飞教授的“七个怎么看”之后,我深有感受,中国还有这么多的问题发生,在身边也有这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只是不是我们的切身感受,不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
看完这段视屏报告我充分理解了现实问题存在客观性和必然性看到了政府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所作不懈努力充分体谅政府难处以理性观点客观对待存在这些问题并决心以积极态度去支持党和政府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他们渴望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希望一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得到更多的改善。
七个“怎么看”是基于民众的这些期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
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这七个问题分别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 ,“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
每一个问题都以实际出发,深入重点,揭露了社会的现状,是党政人们学习的榜样,这些问题可以解开人们心中的很多疑惑,也可以引领党员干部运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看法,客观辩解社会热点的问题。
人们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结合社会思潮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过程,成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本领的过程。
当前,要特别注意把加强学习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最新推荐】七个怎么看,读后感-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篇一:《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读后感曾几何时,一个名词“新三座大山”出现在社会上并广为流传,专门用于指代“教育、医疗、住房”。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却重新使用起这个容易一下子联想起苦难的表达词,足见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医疗、住房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用词比较夸张,但从中,我们仍可以感受出那份心酸苦涩、五味杂陈。
可以说,“新三座大山”和80后这一代紧紧相连,“裸婚”、“蜗居”、“蚁族”各种新新词语的盛行,就是这种苦难留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烙印。
这多重压力,让大家不堪重负,对于它们,年轻人颇有怨言,并通过微博等各种方式进行发泄。
发泄是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被这股怨气所蒙蔽,对于社会上众多热点问题,在思考中都产生偏颇,想法变得狭隘,只顾一味指责,言语中充满着对社会的不满。
借助如今发达的络,这种偏激很容易传染开来,令一个群体集体陷入误区。
我们应该认识到,怨天尤人于个人、于社会没有任何帮助,而当务之急,也是青年所肩负的真正责任,应该是去深刻认识如今的社会,进而付诸行动,去了解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如果我可以向他们推荐书籍,那我第一本要推荐的书,就是我此次演讲要介绍的一本好书——《七个怎么看》。
这本书重在“怎么看社会”,他们心目的疑惑,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能真正认识社会,并且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去种种。
可以说,读《七个怎么看》是他们获得新的认知视角,了解社会诸多热点问题的第一堂,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堂课。
《七个怎么看》是一本开智之书,尤其是年轻人的一盏指明灯,它通俗易懂却寓意深远。
通篇文章引用大量原生数据,带领我们抛弃过去对社会的种种误解,去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并深入了解七大热点问题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热点问题中,一个个典型例子如实展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一组组鲜活数据淋漓道尽了现实带来的各种无奈,每一个“为什么”都引发读者随之深思,每一个“如何”却又让读者充满新的希望。
读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教育公平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教育公平有感在“突破睢宁”战略中稳步推进教育公平改革——读《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教育公平》有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谓强国必先强教育。
同样,对于一个县的发展来说,教育是提供人才,培养贤能的载体,是改变一地民俗风气,进化一方思想精神的便捷通道,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源泉,也是地方创新创造精神永不枯竭的动力,可以说,强县必先强教育。
“不患寡而患不均”,教育要先进,教育要强大,实现教育公平是关键。
XXX以来的历年*工作报告中,*总理都强调教育公平问题,他指出,城乡教育、地区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才有助于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才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实现和社会发展活力的保持。
中央高度重视,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具体落实到县里,我们不仅保证及时有效的完成上级领导部署的工作任务,同时也积极发挥自己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制度创新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创新等渠道,争取在教育公平改革工作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在理论认识层面,书中指出以往对教育公平问题理解的几个误区,同时指出了教育公平问题对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这些看法加深了我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书中指出,教育公平,既关系到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平等,也关系到教育质量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平等,在现实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一些人拥有的教育条件比另外一些人更优越,这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教育公平并不是要一刀切,并不是“大家都一样”,而是在个人已有的教育水平差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教育平等并不以否认教育的差异性,牺牲效率为代价。
从实践层面来讲,所谓教育公平,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态的理论词语,而是一个应当在动态的实践和操作中加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书中提出的观点,实际上启发了我们进一步认清教育公平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500字
这两天,仔细阅读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感触颇多。
在此,我想就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七个怎么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仔细分析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值得我们一读的是,它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头头是道,在具体分析过后,这本书把主力放在了怎么解决问题上面,以很大的篇幅专门对“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策。
其中,针对各级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各项要求自有这些部门去做,我就只说一说作为毕业生自身,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有哪些吧。
我们都知道,从高等学校“大扩招”开始一直到现在,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找不到工作。
而且,随着毕业生一年年的增多和往年未找到工作的研究生的留存,可以预见到将来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身为即将毕业的08届研究生,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已经有一个半月之久了。
在这一个半月里,每天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对于“就业难”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
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跟我们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有很大关系。
我身边就有很多研究生(也包括之前的我自己)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理想化,凭空想象,企图一步到位,甚至就就业问题互相攀比、讲条件。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薪酬预期方面,很多研究生期望的薪酬过高。
就教师这个行业来说,很多研究生一心等着广东深圳一带的教育局过来招人——原因是那边给的工资高,这就导致别的地区的招聘单位他们看都不看,错过了很多机会,到最后大家又都一窝蜂地挤到一起,竞争更惨烈。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研究生普遍持有“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希望能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很少,更没有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的。
比如我就在招聘现场不止一次听到有研究生说:“我才不去小地方。
我一定要留在北京,哪怕是让我扫大街呢,只要给我户口。
”这就导致大城市人才蜂拥却又没有足够的职位合理利用,小城市亟需人才却人才紧缺的不平衡局面。
从职位要求上看,研究生都希望从事“白领”工作,没人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普通的操作工作。
大家都觉得:我研究生都读下来了,不能白读这三年啊。
于是,在网申职位的时候,很多人都去申请管理培训生类的高精尖职位,很少人乐意选择诸如公关人员等比较具体、繁琐的工作。
从以上几点看,研究生对工作的要求比较高。
而现实情况是,不管是工作收入、工作地点,或是工作性质,都与研究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研究生如果按上面的择业标准面对就业问题,其结果势必造成一部分可以就业的研究生不就业,结果就是增加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就业矛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这些面临就业的研究生不应一味怨天尤人,而应反观自身:一方面,使自己的择业心态从理想回到现实,降低过高的期望值,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就业观念问题造成的“就业矛盾”。
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
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
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客观评价自己。
不能仅仅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应多考虑“我能干什么”,才容易被用人单位所接纳。
另一方面,是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从而减轻就业压力问题。
在提高素质方面,我这一段时间深有感触。
我一直很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就是教师。
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很不错的师范院校就读,所以在心态上一直有一种放松感,觉得自己想做老师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问题:对中学课程不熟悉,基础知识都忘光了;板书没有好好儿练过,写到黑板上的字非常丑;对中学课标一窍不通,不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才是好的。
这样的素质,怎么可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大家不管找什么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干一行了解一行,知道这个行业要求我们具有什么素质,然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补上去。
在择业心理上,我有一段时间被连连打击,却又找不出什么原因,于是心情十分沮丧,简直有一种再也找不到工作了的
绝望想法。
好在,室友积极帮助我寻找原因,鼓励我积极向上,我终于走出了那段低谷。
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如何被拒,我们都不能否定自己,要能想得开,积极乐观,这家单位不行,还有下一家,只要我们努力了,总有被认可的时候。
总之,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知人群,应该更有勇气去面对来自就业的压力,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不适应,充满信心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