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派系
国民党派系之争

蒋介石统治大陆时,知道并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 会。倒是中共成全了他,使蒋介石在台湾完成了消除派系之争的问题,但他再也 返回不了大陆了。综观派系之分,一方面是历史原因所造成,另一方面却是地方 要员的军阀思想作祟。这些所谓的国家军队,名义上拿着国家的薪饷,实际却被 各路诸侯当作私家军队使用。名义上是一支军令统一的军队,实际作战时却令不 出指挥部,如此“国军”又焉能不败?
在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 领袖人物。事实上,蒋介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 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 以维护他的统治。抗战胜利后,大派系还留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其他小派系如 马步芳、马鸿逵、冯治安、刘汝明、刘文辉、邓锡侯等更是不胜枚举,就连蒋介 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 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个师先前已经遭到解放军打击,为保存实力和自己的政治资本,名义上服从出援 的命令,实际却行动缓慢,坐看整六十六师的覆没。开封战役,守军指挥官中央 嫡系的整六十六师师长李仲辛将自己仅有一个旅担负全城防务,而将兵力众多的 刘茂恩杂牌赶出城外充当炮灰,最终灰飞烟灭,李仲辛一旅之众又如何能守住城 池?刘茂恩在其回忆录中心痛地指出,如李仲辛能合理使用他的部队,则开封战 局未必会如此惨败。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川系军阀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川系军阀川军。
由旧川军直接易帜而成。
川军从始至终不是一个统一的集团,只是对源出四川的各路军阀的统称。
早在旧川军时代,川军便已分成多股。
大革命时,编成杨森第20军、刘湘第21军、赖心辉第22军、刘成勋第23军、刘文辉第24军、邓锡候第28军、田颂尧第29军等,但各成一股,并非一体。
尚有刘斌、罗泽洲、郭汝栋等多个派系,常年在本省内混战不休,这中间分合频繁,起伏错落,要说清楚绝非三言五语所能及。
1935年参谋团入川后,川军整编。
抗战暴发后,编成第22、第23、第27、第29、第30、第36共6个集团军出川抗战。
也许是由于共同受到中央军的排挤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使得本不是一个系统且多年争斗不休的出川川军各部,却不分彼此,都能以一个团体相待,协作抗战,贡献颇大。
先后有王铭章、李家珏、许国璋、饶国华等高级将领为国捐躯。
抗战胜利后又被投入内战,消耗殆尽,余下的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
大陆解放前夕,杨森、孙震等兵败去台,王陵基被俘、唐式遵战死,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王瓒绪等率部起义,川军不存在了。
1903年四川成立新军第33混成协,1909年成立第34协,组成第17镇。
辛亥革命后改编为5个师,1918年扩编为8个师。
1924年发展到20个师13个混成旅。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前,川军内部有七大派别: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刘湘、赖心辉、刘成勋、杨森,共44 个师、30个混成旅、19个独立旅等,以杨森的实力最大。
北伐战争伊始,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先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0、第21、第22、第23、第24、第28、第29军军长。
虽接受番号,各军之间混战不断。
在1927年宁汉对立中,各军军长支持蒋介石。
6月下旬,第24军刘文辉部兼并第23 军刘成助部,12月击溃第22军赖心辉部。
1928年1月,国民政府以杨森收留吴佩孚而将其免去本兼职,任命其部将郭汝栋为第20军军长。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
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北洋五色旗一、袁世凯时期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
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他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
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
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
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各方势力一览表
导语:一: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
一:北洋军阀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二:直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三:皖系军阀: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系北洋军阀的主力,势力最大。
主要头目有徐树铮、卢永祥、靳云鹏、倪嗣冲、陈树藩、段芝贵等。
四: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五: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晋系军阀集团以阎锡山为首领,还有几位主要将领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
六:滇系军阀:
滇军是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势力。
以唐继尧为首的一些新军军官热衷于独裁专制、穷兵黩武。
它们靠在反清反袁斗争中钻营,把云南新军变成一支控制滇政,称霸西南的军阀队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时期的军阀时代,各路军阀的来路都有哪些人

民国时期的军阀时代,各路军阀的来路都有哪些人这些军阀都是怎么来的?多少都是继承了清朝的遗产,除了本身北洋军阀这个派系之外,剩下的基本就是各省军事长官因为独立而搞出来的私人军队。
北洋军嫡系部队本身在袁世凯死后就分裂出来了冯国璋的直系和段祺瑞的皖系,这个算是当时政府的中央军部队,这个是主流,然后各省还是自己的杂牌军。
要说这帮人的混战,真的也就是大型地主武装打来打去,简直是太混乱,当时全国比较大的军阀主要有这样几支部队,前面奉系军阀张作霖,晋系军阀阎锡山,滇系军阀唐继尧,等........那时候的南方革命军是个什么地位?就这么说吧,没有地位,孙中山只是一杆非常大的旗帜,打仗嘛,干什么都得师出有名,都得有自己的道德制高点,比如北洋军阀派系把自己当成嫡系。
保卫自己的势力,把自己当成正统,那么孙中山就是其他军阀打击北洋军阀的一个道德制高点,拥护共和等口号也好掩盖一下自己那不堪的灵魂。
当然了,有些军阀还是忠心追随的,只是有点外挂贴牌的意思。
乱世里不要相信别人会同情弱者,除非他代表这个阶级,所以那时候南北方打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对于孙中山本身来讲都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
无非就是谁的地盘扩大了,谁的地盘缩小了,谁上台了,谁下野了,很大程度上都成了被利用的对象。
当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的时候,更是完全使他心灰意冷。
这就要求得有自己的军队,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还没有出来,但是对于大部分军阀来说还是身体力行地执行了,所以通过改组国民党以及与我共合作,联络苏联,这才需要建立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很有意思,在老蒋叛变革命后却成为了臃肿的怪胎,最后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今天主要是说说这支部队的历史沿革,也就是国民党党军,后来的国民革命军。
军队由来国民党军的成立和粤军有着很深的关系,因为当时中央党部设立的军事部,粤系军人许崇智为军事部长。
但是这个仅仅是一个空架子,手底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部队,所以当时一个影响中国重要的机构诞生了,也就是黄埔军校。
北洋军阀五大派系,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北洋军阀五大派系,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当时,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大小军阀,按照派系大致可分为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西北军阀,其中尤以北洋军阀实力最强,而其内部又可细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和西北系五大势力。
接下来,仅用此文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北洋军阀势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洋各系军阀: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在袁世凯去世后,由于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和政权,于是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各自为政成为军阀,其中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五大派系,尤以直系、皖系和奉系势力最大,就连北京政府也长期受他们支配。
冯国璋1、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为首,此外还有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等人。
冯国璋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本就是北洋政府的中坚力量,袁世凯称帝时曾试图以高官厚禄拉拢,但皆被其拒绝。
凭借着在北洋中的地位,冯国璋在军阀割据时期迅速崛起。
直系军阀势力最大时期,曾占据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段祺瑞2、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此外还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人。
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乃是袁世凯手下的重要实权将领,在袁世凯死后的1916年至1920年,段祺瑞曾以北洋政府总理和临时执政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皖系主要势力在安徽,最强盛时期则控制着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地。
张作霖3、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此外还有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等人。
相较于前两位,张作霖其实并非北洋正统出身,起于草莽的他在被招安后入仕,袁世凯主政后也并未予以重用,但因其在东北势力太大,袁世凯晚年才任命其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但因其后来也曾掌控北洋政府,故而将其归入北洋系。
民国军阀列表

民国军阀列表
1、北洋系
皖系:段祺瑞、倪嗣冲、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张怀芝
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王占元、李纯、陈光远奉系:张作霖、张学良、张宗昌、郭松龄
晋系:阎锡山、傅作义
冯系:冯玉祥
鲁系:韩复榘、张怀芝
豫系:赵倜
2、西南
滇系:唐继尧、龙云
桂系:(前)陆荣廷、(后)李宗仁、白崇禧
粤系:(前)陈炯明、邓本殷、(后)陈济棠
黔系:刘显世、王家烈
湘系:汤芗铭、唐生智、谭延闿、何键
川军四巨头:东—刘湘、北—邓锡侯、西—杨森、南—刘文辉
3、西北军
陜西:刘镇华、杨虎城、郭坚、党玉琨
宁夏:马鸿宾、马鸿逵
青海:马麒、马麟、马步芳、马步青
甘肃、新疆:马仲英
新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
北洋军阀派系

北洋军阀势力简介北洋三杰: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龙王志珍北洋之豹冯国璋派系势力范围代表人物扶植势力直系军阀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美国、英国皖系军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段祺瑞日本奉系军阀奉天、黑龙江、吉林张作霖、张学良日本晋系军阀山西阎锡山日本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
其中曹锟在1923年通过有争议的选举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直系基本上都受到英美的支持。
1916年袁世凯死后,由北洋军阀分裂而成。
因首领冯国璋是直隶(今河北)人,故称直系。
直系军阀,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冯巩曾祖)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第一个登上TIMES封面的中国人)继起为其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主要地盘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
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2年9月任直隶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镇压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攻占南京,其部属驻守长江下游一带。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到北京继任总统,其部下曹锟、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督军,构成了直系的基本势力。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
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
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
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
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奉天省原有旧军八路四十营,1909年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
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任该师师长。
如果因此以为张作霖是个行伍出身的军人,那就错了,对于他的身世和发迹,还须细细道来。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军阀派系
中华民国历时38年,在这38年里历经两代中央政府,而这两代中央政府又都是军阀政府。
可以说民国的38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时代,军阀混战是民国史上的重要内容,民国时代的主要军阀如下:
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军阀——段祺瑞。
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来。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
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
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
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
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
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
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
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直系军阀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曾长期控制北京政权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
其中曹锟在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为其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主要地盘有江苏、江西、湖北三省。
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2年9月任直隶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镇压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攻占南京,其部属驻守长江下游一带。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到北京继任总统,其部下曹锟、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督军,构成了直系的基本
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
由北洋军阀分裂出。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
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
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
此後﹐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
练新式军队
5、晋系军阀——阎锡山。
6、浙系军阀——孙传芳。
7、江苏军阀——齐燮元。
8、桂系军阀(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
9、粤系军阀——胡汉民,陈炯明,龙济光等。
10、湘系军阀——谭延闿,程潜,赵恒锡,
11、黔系军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
12、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
13、川康军阀——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等。
14、新疆军阀——杨增新。
国民政府时期
1、蒋系军阀——蒋介石。
蒋介石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1928年,由蒋介石主导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直到1949年南京政府倒台。
2、冯系军阀(西北军)——冯玉祥。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解体,旗下将领分裂成多个军阀派系。
3、晋系军阀——阎锡山。
4、桂系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5、粤系军阀——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余汉谋。
6、奉系军阀(东北军)——张学良。
7、川康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
8、山东军阀——韩复榘。
9、宁夏军阀——马鸿逵。
10、甘青军阀——马步芳。
11、绥系军阀——傅作义,董其武。
12、滇系军阀——龙云,卢汉。
13、新疆军阀——金树仁,盛世才。
其它军阀:刘镇华,孙殿英,石友三,陈树藩,刘珍年,唐生智,何键等等。
民国主要军阀战争
1、直皖战争:1920年7月,直奉联盟对阵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2、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至5月,直系军阀对阵奉系军阀,奉系军阀失败,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3、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对阵奉系军阀,直系军阀失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4、蒋桂战争:1929年3月至6月,蒋系军阀对阵桂系军阀,桂系失败,李宗仁、白崇禧被迫下野。
5、第一次蒋冯战争:1929年5月,蒋系军阀对阵冯系军阀,冯玉祥失败,通电下野。
6、第二次蒋冯战争:1929年10月至12月,蒋系军阀对阵冯系军阀,冯玉祥失败被囚。
7、中原大战:1930年3月至10月,冯、阎、桂、粤军阀对阵蒋、奉军阀,此战持续长达半年,双方投入兵力100多万,死伤30余万,是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大战。
此战之后,蒋系军阀的实力大幅上升,极大的加强了蒋系军阀的政治地位。
蒋系军阀的崛起
蒋系军阀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蒋介石控制中国政坛二十年,所依托的正是蒋系
军阀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蒋系军阀也是民国结束后唯一一支没有被消灭的军阀势力。
蒋系军阀的崛起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黄埔军校建立到第一次北伐胜利,是蒋系军阀建立和发展初期,到第一次北伐结束后,以蒋系军阀为主体的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蒋介石成为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军阀之一;
第二阶段是1928到1936年的南京政府时候,这段时间国民党新军阀间爆发了多次大战,包括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蒋石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两广事变,蒋系军阀大获全胜,尤其是在中原大战之后,蒋系军阀空前强大,成为当时主宰中国政治走势最主要的决定力量;
第三阶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此期间,由于日军的侵略,全国各政治力量捐弃前嫌,一致抗日,结成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由于蒋系军阀控制着政府,坐享财政和美援,而其它军阀被蒋介石推到前线当炮灰,地盘被占,实力大减。
虽然蒋系军阀在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缅甸战场等战役和战场上抗战积极,但是总体上讲与其强大的实力不相匹配,尤其是1938年以后,蒋系军阀鸠占鹊巢,消极抗战。
到抗日结束,除个别军阀势力实力略有增长外,在蒋介石一味护嫡、借刀打人的政策帮助下,蒋系军阀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蒋系军阀的势力,蒋系军阀成为与袁世凯当政时的北洋军阀一般强大的民国军阀,也成了解放战争中最主要的反动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