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第 1 条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堂会议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下 :(1) 、合理饮食,少吃外国快餐,控制零食,不偏食,吃早餐。
国外快餐主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而小吃和饮料主要是高糖、高盐和多味精。
高热量油炸、焙烤食品含有比成人一天所需多得多的脂肪,这不仅增加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缺水,而且还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2、保持卫生并经常洗手,以防止疾病从口中进入并保持清洁。
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成饭前和排便后洗手的习惯。
一双没洗过的手里有80 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油里有 38 亿个细菌。
(3)、晚上睡个好觉,好好休息。
白天花时间小睡 10-30 分钟。
良好的睡眠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8-12 岁,每天需要睡 10 个小时; 12-18 岁,每天需要睡 9 小时;成人每天应该睡 7-8 小时,不少于 6 小时。
长时间的睡眠,就像睡眠不足一样,会导致精神疲劳、身体疲劳、的代谢率下降。
例如,长时间睡眠后,心脏跳动缓慢,新陈代谢率下降,肌肉组织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变得懒惰,甚至智力也会下降。
(4)、享受玩耍的乐趣,学习时,娱乐是必不可少的。
兴趣和爱好美化生活。
培养健康的娱乐爱好有助于放松大脑。
去公园、听音乐、画画等。
都是很好的娱乐形式。
(5)、充分利用新媒体健康上网,不要成为电视迷。
父母应该适当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过 4 小时。
每过一个小时,适当休息一下,站起来移动,向远处看,让你的眼睛休息一下。
(6)、合适的活动 :XXXX 年每天锻炼,借寺庙学习,并把它们作为私立学校。
1948 年,它被接纳为国家小学,并命名为武昌县油坊小学。
解放后,学校的规模继续扩大。
1956 年,红山区人民政府拆除了寺庙并修建了校舍。
它隶属于江夏区,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
在 XXXX ,继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信托之后,刘放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光谷第三小学。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深刻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生活。
在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家长,并涵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以及家长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期望和实践。
实地观察则通过课堂观察和班级活动观察,了解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和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小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不强、责任感不足等问题。
家长普遍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校合作,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激励机制、规则制定、示范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自律性和责任感。
五、研究结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表扬等方式,激励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整理书包等。
2.制定规则和约束:明确制定学校和家庭的规章制度,让小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应该避免的。
3.示范引导:家长和老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以身作则。
通过亲身示范和模仿,引导小学生学会正确的行为,如学会文明用餐、礼貌待人等。
4.培养自律性: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葫芦岛市建昌县娘娘庙中心小学白淑娟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教育。
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这一目标,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习惯若自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困难,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2、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作为克服教育弊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思想正在被人们广泛接受。
近年来国内众多的实验群体分别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
养成教育的研究是对深化我国的养成教育进行了更为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养成教育的科学水平,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3、目前,在我校的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娇生惯养成了对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旋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被家长淡化甚至放弃。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不和谐,尤其对基础薄弱、习惯较差的学生还不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进行养成教育,因而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强行灌输、拔苗助长、过度训斥、情感冷漠、甚至排斥的现象。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马埠小学张长栋2014.03.1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是我校2012年4月申报,被《中国教师报》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
反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小学生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活动的更新,能力的迁移和品质的形成,积极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实验及推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所有农村完全小学。
具体研究对象为马埠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通过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
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1、良好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特长、做好两操、与同学友好交往……2、良好的做事习惯——知错能改,收齐学习用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后认真检查,订正作业错误,不乱花钱……3、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言行一致、学会倾听,不随便插话,碰到师长、同学及时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卫生,正确处理垃圾……4、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完成岗位任务(值日、校长小助理、班务、校务)、有集体荣誉感……5、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分担家务,与家长谈心,学会告知(“我回来了”“我上学了”“因为有什么事情,晚点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个一”(给父母送上一句问候、献上一杯热茶、给父母送上一双拖鞋)……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分析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条件,并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养成;家庭教育1.引言行为习惯是个体长期以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农村小学生作为人口较多的特定群体,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2.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2.1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较早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生活的稳定性较高,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发生在较早的阶段。
这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较难改变。
2.2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较为传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较为严格。
父母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2.3学校教育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农村小学生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这对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阻碍。
3.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3.1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由于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较少,家长对他们的安全较为关注,常常要求孩子在家久坐不动,导致他们缺乏运动的机会。
这不利于他们身体健康和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3.2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落后,卫生条件较差,家长的卫生习惯传统,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负面的影响。
3.3自律能力较差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特点,农村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03
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起到关键作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策建议
制定培养计划
强化实践训练
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家长意识
教师示范作用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 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良 好习惯培养计划,明确 培养目标、方法和时间 安排。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 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THANK YOU.
现实教育问题的需要
现实中,小学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不 专心、做作业马虎、不遵守规则等,这些问题 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课题组的研究兴趣
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对如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01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生习惯培养的理论,为后
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习惯培养的家庭影响
研究还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结果讨论
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习惯培养工作 。
02
在进行习惯培养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能 一刀切。
03
04
研究内容与过程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 实践研究,提出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特点研究、当 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缺失及原因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等 。
05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我申报的校本课题是《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已被XXX批准列入白山市教育科学课题。
该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灰色文化的出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存在不良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重复与训练会形成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们学校位于城区边缘,生源来自附近的农村、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年长的亲属管理,与学校管理脱节,导致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些家长望子XXX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些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认为长大后能挣大钱即可;还有些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申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的研究、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惯的矫正,以促进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因此,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研究,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淮滨县王店乡一小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我校地处河南省淮滨县王店乡,有在校生652人,有教师35人。
由于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有50%的孩子为留守儿童,他们多为隔代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管理的严重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里经商,由于忙于生意,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习习惯不好,不遵守课堂规范;校园内吃零食、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尤其严重;学生缺乏文明礼仪,打人骂人现象时有发生;不懂感恩,自私自利,漠不关心……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加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提出课题和论证课题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并且开始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为人民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又一个契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当然,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在一切向前的主流文化中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进了一些灰色文化,这些灰色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发展和进步,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就是有的少年儿童有诸如“过分自我、行事霸道、不讲道理、不懂礼貌、撒谎懒惰、任性孤僻、胆小懦弱、习惯依赖”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方面的问题。
因此,作为他们的监督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获得更好的成长。
而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和教育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加强规范训练和养成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行和各方面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doc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
说明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我校学生中具有本市户籍及非京籍务工子弟的学生各占一半,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倍加呵护,有的学生易焦躁、任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无团队精神,自制力差,经不住挫折。
在生活方面:他们行为散漫、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小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虑后果,他们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二、概念界定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最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

04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 略
家庭教育策略
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家庭规矩
制定家庭规矩,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 许的,并要求孩子遵守。
鼓励与表扬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 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育改革需求
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小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 存在不足,需要学校和社 会的支持和指导。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指导和借 鉴。
研究意义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 和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02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生活习惯
按时作息
小学生应养成按时作息的 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 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卫生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如勤洗手、刷牙、 洗脸等,保持个人卫生和 环境整洁。
饮食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 挑食、不偏食,保持营养 均衡。
学习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
小学生应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 惯,遇到问题主动思考,不抄袭
、不依赖他人。
课堂认真听讲
小学生应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思考、 勇于发言。
善于利用时间
小学生应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 学习和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调查报告(三篇)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调查报告(三篇)篇一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调查报告800字一、调查目的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
我小组于2023年9月对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本班学生的常规工作制度,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训练、教育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二班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
我们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养成教育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一)学生在校行为、学习惯(1)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 6人;需父母提醒督催2人;(2)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交流使用礼貌用语5人,不主动与别人问好的3人。
(3)自主准备学习用品:主动准备2人; 靠别人提醒帮助6人。
(4)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主动5人 ; 需要老师点名提醒3人(5)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 6人;偶尔迟到校2人。
(6)学习时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有5人;没有3人。
(7)公共卫生:有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2人;有时候不能坚持6人。
(8)交通安全:有遵守交通规则意识2人;需要家长帮助6人。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工作单位:课题组成员:报告执笔人:[摘要]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
本课题针对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差,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识的实际问题,就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以及学科学习习惯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进行研究。
我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采用调查、理论研究和实验总结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反思,探索出了切实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比较详细的学习习惯训练内容和一系列的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策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学生重新建构了一系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建立了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观念。
课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内容;管理策略《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是烟台市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于2006年12月由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批号:YJGZHDI115150,由具体承担研究。
此课题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探索对小学生学习习惯训练的具体内容以及培养策略,以使少年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经过我校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努力,已经达到了研究的目标,此报告即为课题研究的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山东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把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概括为“三个全面”,其中第三个全面就是“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而作为小学阶段,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良好的行为
惯对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并成为有责任
心的公民。
本研究将探讨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培养良好行为惯的有
效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我们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教育者和家长在培养良好行为惯方
面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研究结果
从文献分析和调查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
1.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惯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建
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的良好榜样。
2. 学校环境同样对小学生的行为惯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并提供积极的奖励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 教育者应该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培养他们的纪律和责任感。
4.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和解决小学生在行为惯方面的问题。
结论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合作,提供一致且积极的教育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本研究提供的策略和建议可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小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注重,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实行过多项相关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展开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靖边二小学生礼仪规范》和《靖边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展开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标兵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
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动以德治国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2、学校发展的需要: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协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实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动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一、从家庭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1.培养规律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制定一份日常生活的计划表,让孩子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如起床、吃饭、做作业、睡觉等。
激励孩子坚持执行计划,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睡前刷牙、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可以给予正面激励和表扬,同时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3.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阶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与感受。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日常任务和学习。
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份时间表,让他们自主管理时间,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二、学校教育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作用学校是小学生第二个重要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几点学校教育的策略:1.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班级会议等形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守纪律等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建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表扬信、奖状等,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应该及时、具体,体现出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开展品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道德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者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角色与责任教育者包括家长和学校教师,他们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目的意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其地域的不同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产生不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理论依据(一)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它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见《辞海》),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的形成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叶圣陶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他认为小学生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训练的措施和方法作了周到详尽的论述,在阅读、说话、写字、作文、计算、劳动等训练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对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四)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
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
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个体户子女较多,个体户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
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所谓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
它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
以上五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思路:
1.转变养成教育的观念和思想。
首先要认识到养成教育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从小为学生打下做人基础。
它是办成有特色学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其次要坚持做到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力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同时积极启动学生的内外机制,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2.必须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1)严肃严格、自主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约束氛围。
(2)强化训练、寓教于乐,形成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
(3)情境创设、感染提示,形成潜移默化的陶冶氛围。
3.走全员教育科研之路
现代养成教育工作必须走全员教育科研之路。
抓每个教职工都来参与养成教育教育的课题研究。
第一,研究目标。
根据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一要注意不降低或拔高要求,二是全面兼顾、防止偏废。
三是要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次”、“弹性目标”,使目标制定得适度。
第二,研究学生。
充分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别差异,调动主体积极性,从而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
第三,研究方法。
首先方法要科学。
其次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构置最佳训练环境,是养成教育得以成功的有效之路。
再次,还必须坚持适量优质的原则,反复抓,抓反复;项项目标到位,不打折扣;样样讲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实施中要注意规律性。
养成教育既不能肓目拔高、贪大,也不能粗放浮飘,而要紧紧围绕低、小、近、细、实,一步一步地抓实搞好。
“低”,就是起点要低。
起点低并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要从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小”,就是教育要求的坡度要小;“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到效果的事情做起。
“细”,就是要求要具体。
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实”
,就是重实践,学以致用。
五、课题组织实施方案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队员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为使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队员熟记在心,少先队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
队员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
古人说:“勿以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