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盲目地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面对日益加剧的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在环境中的地位,并希望通过全球的共同行动来改变这种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一、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协调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类通过它不断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关系,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目标的最优化。
(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其一,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其二,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应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
其三,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应该指出,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仍处于半贫困或贫困状态,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贫困问题。
可见,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持续、生态持续及社会持续三个内容。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重要保证,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
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自200—300万年前古人类的出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环境”系统中,人类长期习惯于以“大自然主宰者”的地位思考问题,认为人类可以主宰一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可以向大自然进行无限制的索取。在工业革命前,人类社会生
产力尚不发达,人口数量不大(1800年才达到10亿),所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不明显。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1930年达到20亿,仅过了30年,到1960年人口就达到30亿),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能力和数量大增,加深了人与自然资源再生的长期性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性的矛盾。矛盾结果产生了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性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这些严峻问题的产生,实质上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结果,是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因此,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整体协调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历史必然。这是我国振兴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战略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是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可行性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有许多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如道家的“与物成春”、佛教的“万物平等”、儒家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近代以来,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行着不息的探求,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揭开了全球对人与自然共同生存问题的大思考;20世纪70年代初,由巴巴拉·沃德和雷纳·杜博斯两位执笔,为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背景材料——《只有一个地球》一书;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1981年,布朗出版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
以上古代和近代有关人与自然的这些思想,为现在和将来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新型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全球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已达成共识,尤其是在近代工业社会负面作用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渴望尽快形成良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建立人与自然新型关系是对传统文化中,将人看成自然的主人,世界的统治者,能对环境为所欲为等观念的反思而推出来的。
人类活动必然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活动引起自然变化,却不一定要破坏自然。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人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按照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可以建设比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旧有平衡,建立有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的自然平衡,这是世界的进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适宜人类与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给当代和后代人建立舒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为了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提高环境意识
1、实施生态教育,培养人们在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新型伦理价值观
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却未真正形成,有关新型伦理价值观更缺乏。加强生态教育,培养人们新型的环境价值观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和核心。通过加强环境教育,第一,唤醒人们的生态伦理良知;第二,使全球意识或“地球家庭意识”深入人心;第三,使人们形成有关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自律精神;第四,使人们改变不当的环境资源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提高厂商企业和政府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
认识到人类对自然拥有的开发权和使用权的有限性,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除具有使用价值外,也有价格和内在价值,使用自然资源就需付出代价,就应给予补偿。“人类给自然立法”就应该是人类根据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储量、自然资源在自然界的循环年代、自然资源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等给自然资源“定身价”。在生产生活中,将自然资源列入产品成本,并计算资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列入整个生产活动。
bsp;3、充分认识自然价值,全面规划社会经济发展
自然的价值是多样的,首先是其生命创造价值和生态价值,其次是经济价值对人类精神生活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游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医疗价值等。因此,应该在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利用、综合考虑、全面规划的行动,充分发挥自然价值的效益,避免顾此失彼、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自然资源,又不能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现象重现。
4、共同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大自然没有国界,生
态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其整体运演规律,就会瓦解生态系统的存在条件,也就破坏了实现人类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任何国家、地区在寻求自己的发展的时候,不能仅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应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目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还应明确各自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5、弘扬中国古代先哲生态伦理思想,指导现实实践
中国古代哲学里不仅充满着生态伦理思想的智慧,并且指导着实践。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明确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由于以往哲学界未能将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紧扣时代需要,而没能弘扬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鉴中国古代文化中重生命、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人与万物之间生生不息的生态关系等合理成分,并运用于实践,不仅利于自然的变化和建设,也利于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人口生产与社会生产协调发展
要保持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的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与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三)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资源建设协调发展
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系统的统一整体。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如果各种因素之间能够保持正常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那么它的各种因素就能维持正常生存和发展,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反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必然导致严重后果,从而阻碍社会发展。搞好环境建设,注意保护环境可以持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净化更多的生产和生活的废物,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对人们健康和繁衍生息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互促进,使经济建设与能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四)完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
在建设人与自然新型关系,促进人类持续发展阶段,单靠教育灌输生态意识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法制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法制的完善必须与生态道德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致,为人类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提供规范和准则。在完善法制的同时,其他社会机制的完善也很重要。
总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
中带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消费的发展模式转变成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推动和建立新的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使人口、环境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