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章节翻译-泰伯篇
论语泰伯原文与解析
论语泰伯原文与解析泰伯问于孔子曰:“闻君子远庖厨,乡人之味,不可与共也。
耕也,斯可以使民也,狎也,君子之礼,不可不学也。
”孔子曰:“君子之道,训诂也。
小人之道,察曲也。
泰伯未使民也,气与之杂也。
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解析:本段对话发生在孔子与泰伯之间。
泰伯首先向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君子是否应该与平民一起吃同样的食物。
泰伯认为君子应当与平民保持距离,不与他们共享食物;而在耕种土地方面,他认为君子应当与平民共同劳作,这是符合君子的礼仪的。
孔子回答说,君子之道就是要教导人民正确的诠释和理解,而小人之道则是体察、迁就各种曲解。
泰伯自从开始治理民众以来,与他们互动的方式和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孔子不愿再观看他的行为了。
这段对话揭示了孔子的一贯思想和态度。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要通过正确的言行来引导和教育人民。
他不赞成君子与平民之间的鄙视和隔阂,而是主张君子与平民共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孔子对泰伯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对泰伯的做法表示了不满和不同意见。
此外,这段对话还反映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传道授业的期望。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启迪人民。
他对泰伯治理民众的方式不予认同,因为他认为泰伯在与民众相处时,没有恰当地执行君子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从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和误解。
总之,这段对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行为准则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之间差异的看法,以及他对泰伯治理方式的批评与反思。
这一段落中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论语翻译 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8.0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的品德可以说是极其崇高了。
多次推辞君位,把天下让给了三弟季历。
人们都找不出词汇来赞美他的这种伟大的品德。
”『8.0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说:“光注重容貌的端庄却不知礼节就未免使自己劳倦;光知道小心谨慎却不知礼节,就未免畏葸懦弱;光知道敢作敢为有胆量却不讲礼节,就会盲动惹祸;光知道心直口快讲话,却不讲礼节就会尖酸刺人。
当官的能对待自己的亲人宽仁深厚,老百姓就会学习他,趋向仁德。
当官的腾达了,不背弃自己的穷酸的亲人旧友,老百姓也会学习他,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礼是变通的,是温润的,在交际中以悦人为度,彼此处的愉快就不失礼。
居于高位的君子,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践行仁义。
『8.0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病得厉害,把学生们都叫来说:“看看我的脚,再看看我的手,都还完整吧?诗经上说过对待自己的身体‘要小心谨慎啊,就像处在深渊之侧,薄冰之上一样’不可使其受伤,不要触犯法律被行刑,以免让父母担心。
从今往后,我就不会再担心自己触犯刑罚,被砍手跺脚了。
因为我要挂了。
徒弟们,你们要谨记啊!”『8.0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病得厉害,孟敬子来探望他。
曾子说:“飞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哀悯的;人要死的时候,他的遗言往往都是善意的。
我告诉你,作为当官的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注重三条:一、自己的容貌要严肃,这样可以避免上司的粗暴和下属的懈怠;二、端正自己的脸色,这样自己讲话别人就容易相信;三、讲话时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和措辞,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避免鄙陋粗野和犯错。
论语第八篇泰伯篇原文译文
论语第八篇泰伯篇原文译文译文注解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
’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文言文翻译-《论语》泰伯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一起学《论语》8.17泰伯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一起学《论语》8.17泰伯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一起学《论语》8.17泰伯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白话】孔子说:“求学如同来不及,而且还担心会失去。
”【释词】如不及:如,如同、有如。
不及,来不及、达不到。
钱穆:“学问无穷,汲汲终日,犹恐不逮。
”犹:还。
恐:担心。
【先贤精义】《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勉人进学之词。
人之为学,将以求进乎道也。
然使无勤敏之功,则其心徒劳而无益;使无警省之心,则其功终怠而不前。
所以君子之为学也,穷理以致其知,返躬以践其实,孜孜焉惟日不足,常如有所追而不及者然。
其用功之勤如此,然其心犹悚然不敢自怠也。
当日进之时,常怀日退之惧,惟恐失其所学,而果有所不及也。
盖学贵日新,无中立之境,不日进者则必日退。
蔡节曰:人之为学,汲汲皇皇,常若不及,而犹惧或失之。
此圣人勉人为学之急也。
上蔡谢氏所谓如追寇雠者,深得其旨矣。
《论语注疏》曰:此章劝学也。
言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故勤学汲汲,如不及,犹恐失之也,何况怠惰而不汲汲者乎?朱子曰: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程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
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张栻曰:学者当常怀不及之心,犹恐夫心之或放也,况于自是自恕者乎?以一善自居,以一智自喜,自足者也。
今日不为,曰姑待明日;小事放过,曰为其大者,自恕者也。
此皆人欲所由长,而本心所由失也。
李充曰:学有交劳而无交利,自非天然好乐者,则易为懈矣。
故如惧不及,犹恐失之,况可怠乎?李炳南曰:学如不及,开始求学,好像追人,而有追不及的感觉,这是努力求取学业进步的意思。
下句是讲勤学有得以后,必须温习,犹如得了一物恐怕遗失,所以说“犹恐失之”。
《论语正义》曰:如不及者,方学而如不及学也;犹恐失者,既学有得于己,恐复失之也。
如不及,故日知所亡;恐失,故月无忘所能。
刘宗周曰:此道在我,得之难,失之易。
君子学以至道,不得玩愒承当,须用全副精神。
08《论语》第八篇泰伯
《论语》泰伯篇第八共二十一章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
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真不知如何来称赞他。
”【注释】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
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
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不传长子太伯,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
太伯为着实现他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为吴国的始祖),终于把君位传给季历和昌。
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儿子姬发(周武王),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①。
”【译文】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端庄却不知礼,未免劳倦;谨慎却不知礼,会畏葸懦弱;勇敢却不懂礼,会动乱;直率却不知礼,会尖刻刺人。
君子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不遗弃老朋友,平民百姓间的人情就不会淡薄。
【注释】①偷:淡薄,这里指人与人的感情而言。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文】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
’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8.4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biān)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参病了,孟敬子探问他。
曾子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珍贵的礼仪有三项:注重容貌,这样就避免了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就近乎信实可靠;注意谈吐,这样就避免了粗野和过失。
一起学《论语》8.18泰伯篇——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一起学《论语》8.18泰伯篇——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一起学《论语》8.18泰伯篇——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白话】孔子说:“真是崇高伟大啊!舜禹拥有天下却不刻意为治。
”【释词】巍巍:高大的样子。
有天下:舜禹积功累德,功德巍巍,不求为天子而为天子。
李炳南:“舜禹之有天下,不是从与之求之而来。
舜受尧禅,禹受舜禅,二位圣王受禅而有天下,皆非求而得之,纯由他们的道德与事功而有天下。
”不与:本处译为“不刻意为治”,即无为而治。
舜禹为天子,用心于得人,选贤任能,不亲预其事。
汪沆:“此读‘与’为‘预’。
”《论语稽求篇》:“任人致治,不必身预,所谓‘无为而治’是也。
若谓视之若无有,则是老氏无为之学,非圣治矣。
袗衣鼓琴可藐视,天下可藐视耶?”陈祥道:“有天下而不与焉者,如尧之无为而治者也。
无为而治者,君子之道。
”按:综合前贤几处解读,本处“不与”是得天下不是主动求来,有天下之后无为而治不去妄为干涉,同时可以看做有天下而不为己、无私心等几种观点,详见“附录”。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美舜禹也。
颜师古曰:舜禹治天下,委任贤臣,以成其功,而不身亲其事也。
《论衡》曰:经云‘上帝引逸’,谓虞舜也。
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故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论语正义》曰:晋刘实《崇让论》曰:“舜禹有天下不与,谓贤人让于朝,小人不争于野,以贤才化无事,至道兴矣,己仰其成,何与之有?”此直指任贤使能为无为而治之本。
舜禹禅有天下,复任人治之,而己无所与,故舜复禅禹,禹复禅益也。
《论语稽求篇》曰:《汉书·王莽传》,太后诏曰:“选忠贤,立四辅,群下劝职。
孔子曰:“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是汉后儒者皆如此说。
且此直指任贤使能为无为而治之本,正可破王何西晋老氏虚无之学,观者审之。
张栻曰:舜禹之有天下,岂有一毫与乎其间哉?天与之,人与之耳?天与之,人与之,舜禹顺乎天人之心而履乎其位,于我何加哉?此其德所以为巍巍也。
《论语》原文+注释 泰伯篇
《论语》原文/注释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1] ,三以天下让[2] ,民无得而称焉。
”[1] 泰伯:周朝姬氏的祖先有名叫古公亶(dǎn 胆)父的,又称“太王”。
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又称“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即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传说古公亶父见孙儿姬昌德才兼备,日后可成大业,便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以谋求后世能扩展基业,有所发展。
泰伯体察到了父亲的意愿,就主动把王位的继承权让给三弟季历;而季历则认为,按照惯例,王位应当由长兄继承,自己也不愿接受。
后来,泰伯和二弟仲雍密谋,以去衡山采药为名,一起悄悄离开国都,避居于荆蛮地区的勾吴。
泰伯后成为周代吴国的始祖。
[2] “三以”句:“天下”,代指王位。
第一次让,是泰伯离开国都,避而出走。
第二次让,是泰伯知悉父亲古公亶父去世,故意不返回奔丧,以避免被众臣拥立接受王位。
第三次让,是发丧之后,众臣议立新国君时,泰伯在荆蛮地区,索性与当地黎民一样,断发纹身,表示永不返回。
这样,他的三弟季历只好继承王位。
有了泰伯的这“三让”,才给后来姬昌(周文王)继位统一天下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因此,孔子高度称赞泰伯。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3]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4] 。
君子笃于亲[5] ,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6] 。
[3] 葸(xǐ洗):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4] 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5] 笃(dǔ赌):诚实,厚待。
[6] 偷:刻薄。
曾子有疾[7] ,召门弟子曰:“启予足[8] ,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9] 。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小子[10] ![7] 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
《论语》成书时,后世门生记其言行,尊称为“子”。
[8] 启:开。
这里指掀开被子看一看。
一说,同”,看。
[9] “战战兢兢”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mín 民)》篇。
泰伯篇原文及注释
泰伯篇原文及注释一、原文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而不愿,悾悾(kōng)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焕乎其有文章!”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特如此。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国学宝典《论语》:泰伯第八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泰伯第八原文翻译泰伯第八【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论语泰伯篇原文及翻译评析
论语泰伯篇原文及翻译评析
【原文】
子曰:“泰伯克蔑之心,不可以有也。
必也使民重其众,轻其贱,爱其有,恶其无,故上不重贤,而民不尊贱也。
”
【翻译】
孔子说:“不可以克蔑泰伯的心,因为他让民众重视自己,轻视他们的贱民,爱护有钱的人,讨厌无钱的人,所以上层不重视贤明的人,而民众也不尊重贱民。
”
【评析】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关于泰伯的一段话,孔子认为泰伯的心是不可以克蔑的,他让民众重视自己,轻视他们的贱民,爱护有钱的人,讨厌无钱的人,从而导致上层不重视贤明的人,而民众也不尊重贱民。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社会秩序的看法,他认为上层应该重视贤明的人,民众也应该尊重贱民,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论语泰伯篇原文及赏析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赏析:
《论语·泰伯》这一篇,是孔子对泰伯提出的三个问题,他们分别是:学习,接待客人,不抱怨。
孔子用三个“不亦乎”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是件好事,接待客人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而不抱怨则是君子的行为。
孔子的这三个问题,说明了他对礼仪、道德、学习的重视,也提醒人们要学习知识、恭敬客人,不要抱怨,这是君子应该具备的素质。
《论语》泰伯篇(一)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
《论语》泰伯篇(一)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原文】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①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豐父的长子。
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
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
长子泰伯为便父亲愿望实现,便偕同仲雍出走他国,便季历和姬昌顺利即位,后来姬昌之子统一了天下。
【翻译】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
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解读】至德无形,让位于贤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
为了让才大德高的姬昌有机会治理国家,他多次让出自己应得的王位。
这种只为天下苍生计,而不为个人功名富贵的让贤之举,堪称至德。
孔子对这种美德非常推崇,在多个场合予以赞美。
禅让之礼古已有之,但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尧舜之时,由于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君主并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利益,禅让可能是要将更重的责任交出去。
但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君主位高权重,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财富,禅让的事情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综观中国历史,从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内部兄弟之争,到后来封建社会为争夺皇位时的父子相残,历朝历代充斥着灭绝人伦的惨剧。
争夺权力失败者,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全家乃至全族都会被灭。
不去争权夺利,已经是罕见的高尚了,哪里还会有泰伯这样的让国之举?由此可见,孔子对泰伯的高度赞美,确实是有的放矢。
一个政权要想巩固,必须有政治的合法跬、施政的正义跬,以及当政集团深厚的道德基础,否则的话,这个政权就不会长久。
泰伯让国所成就的周朝,周文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
武王去世后,周公任劳任怨,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
天子之家的高风美仪,不仅感化了贵族阶层,而且赢得了天下民众的拥戴。
因此,周朝的国运绵延800余年。
反观那些为争权夺利而父子猜忌、手足相残的王朝,能长久者十分罕见。
曹操的两个丿L子曹丕和曹植,为争夺世子之位明争暗斗,曹丕即位后对曹植十分猜忌,多方迫害。
论语泰伯篇第八
论语泰伯篇第八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
”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本事,却去请教没有本事的人,自己知识丰富,却去请教知识有限的人;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内心充实却像空无一物;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做了。
一起学《论语》8.16泰伯篇——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一起学《论语》8.16泰伯篇——狂而不直,侗而不愿一起学《论语》8.16泰伯篇——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白话】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无知而不谨厚,愚戆而不诚信,我真不明白这种人了。
”【释词】狂而不直:直,直爽。
《注疏》:“狂者,进取宜直,而乃不直。
”钱穆:“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
”侗而不愿:侗,无知的样子。
愿,谨厚。
《注疏》:“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而乃不愿。
”倥倥而不信:倥倥,愚戆、无能的样子。
信,诚信。
《注疏》:“悾悾,悫也。
谨悫之人宜信,而乃不信。
”吾不知之矣:此为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
《注疏》:“此等之人,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也。
”钱穆:“今则仅见其病,不见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尔,盖习乎下流而天真已失。
此等人不惟无可培育,抑亦不可测知,此孔子所以深绝之。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疾小人之性与常度反也。
李炳南曰:这三种人都是反乎常情者,难以教化。
这些人应该自省。
《论语正义》曰:此章示人当守忠信。
虽生质未美,亦当存诚以进于善,不得作伪以自欺也。
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不齐。
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
故马之蹄啮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驯。
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钱穆曰: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时亦有其可取。
今则空有病而更无可取,则其天性之美已丧,而徒成其恶,此所谓小人之下达。
人之气质不齐,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
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
张栻曰:狂者进取,侗者未有知,悾悾者拘执,然是三者有可以进学之理。
《论语集说》曰:狂、侗、悾悾,本非美质。
然狂而直,恫而愿,悾悾而信,于其不可取之中犹有可取者焉。
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是巧伪生于其间,并与可取者而亡之,是不足望也,故曰“吾不知之矣”。
刘宗周曰:人之气质,不失之高明,则失之卑暗,而气质之性终不锢其义理之性。
论语第八章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八章的原文及翻译论语第八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论语第八章的原文及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原文】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评析】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原文】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
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论语泰伯文言文翻译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真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了。
他三次将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称赞他。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说:“恭敬而不懂礼节就会感到劳累;谨慎而不懂礼节就会感到拘束;勇敢而不懂礼节就会导致混乱;直率而不懂礼节就会陷入困境。
君子对亲人忠诚,那么人民就会兴起仁爱之心;对待故旧不遗忘,那么人民就不会冷漠。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生病了,召集门下弟子说:“抬起我的脚,抬起我的手。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从现在开始,我知道自己可以免除一死,你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好努力!”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生病时,孟敬子前来探望。
曾子说:“即将死去的鸟,它的鸣叫声是悲哀的;即将死去的人,他的话语是善良的。
君子所重视的道德有三点:改变自己的容貌,就能远离粗暴和傲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能接近诚信;说话时注意语气,就能远离粗俗和轻薄。
至于祭祀和宴会等琐事,则有专人负责。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可以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有知识的人可以向知识较少的人请教;有实力的人可以向实力较弱的人请教;有道德的人可以向道德较低的人请教。
有若无,实若虚,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以前我的朋友曾经这样实践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托付给六尺高的孤儿,可以寄托百里之远的使命,面对重大的节操问题,决不可动摇。
《泰伯篇》第一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泰伯篇》第一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②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③。
”
注释:
①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②三:多次的意思。
③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
评析: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一起学《论语》8.6泰伯篇——可以托六尺之孤
一起学《论语》8.6泰伯篇——可以托六尺之孤一起学《论语》8.6泰伯篇——可以托六尺之孤【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白话】曾子说:“可以把六尺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政令委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大关节也不能改变他的操守。
这就是君子了吧?这真就是君子啊。
”【释词】托六尺之孤:六尺,指十五岁以下的孩子。
钱穆:“古人以七尺指成年。
”托,托付。
蓝田吕氏:“孤,幼主也。
”托孤,受先君之命辅佐幼主治理国家。
李炳南:“父死以后,子称孤子。
十五岁以下,统称六尺之孤。
君主在命终之际,顾念其子孤幼,乃委托可靠之人辅佐,名为托孤。
”寄百里之命:这是摄国政、代君行政令。
百里,古之大国。
蓝田吕氏:“百里,诸侯国也。
”李炳南:“寄也是托的意思。
封建时代,诸侯受封的国土,约为一百方里。
命是国家政令。
托孤必然同时寄命,即将国家大事一并拜托此人帮助幼君治理。
”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国家安危、社稷存亡、个人死生之大关节处。
夺,强迫改变。
钱穆:“受人之托,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摇夺也。
”《正义》:“大节,犹大事,故注以国家社稷言之,明此大节所关,在宗社安危存亡也。
能安国家社稷,则不得以利害移、威武屈,故知不可倾夺。
”朱子:“有才无节,固不足恃。
”君子:德才兼全之人。
程子:“君子者,才德出众之名。
”蕅益大师:“有才有德,故是君子。
”与:同“欤”。
《义疏》:“再言‘君子’,美之深也。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君子德行也。
朱子曰: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
李炳南曰:承受托孤与寄命之人,一旦面临国家存亡的大关节时,不为一切利害改变其意志,而能全始全终。
这里所称的“君子人”,乃具有优越的办事能力,与高尚的品德。
后世蜀汉诸葛亮可以当之无愧。
伊藤仁斋曰:此言当大任、治大众,非忠信而有才者不能。
袁黄曰:辅长君不难,托孤为难;执国政不难,摄政为难;托孤寄命不难,临大节而不负其寄托之重最为难。
泰伯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泰伯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泰伯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章节翻译-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间然矣。
”
参考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
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
’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
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
么。
”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
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
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
(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
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
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
”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
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
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
利事宜。
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