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5篇范例]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5篇范例]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和《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近两年我院中职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走访省内相关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现提出制定2012级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原则意见(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注重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三、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2. 实践性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3. 特色性原则: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 连续性原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保证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四、具体措施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动态,将企业资源引入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4.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结合,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确保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2. 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要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更新。

3. 加强监督检查:学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 完善激励机制: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总结综上所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高等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

这个目标需要考虑到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此外,还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包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求。

五、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建立起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以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达到预期的要求。

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因此,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这包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术环境。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2021年3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rh.2021第 2 期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2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杨巧玉(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300)[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任务,科学制订与实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教”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通过全面制订和实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开展“三延伸两融合”教学模式设计促进“三教”改革,构建“六位一体”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三全育人”机制建设,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在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进行了创新实践,旨在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特色,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制订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和意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构建了 新时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体系建设思路,赋 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任务,绘制了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的全新蓝图。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 导意见》)提出:“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 机制,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特别强调职业院校 在本次全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时,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涵和特 征,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 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的落地实施为重点,科学规 范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质量化、特色化、智能化、国际化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聚焦产业发展,注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职业发展规划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 坚持“产学研融合”的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坚持“国际化办学”的方向,注重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三、主要任务1. 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和评估标准等。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

3. 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 推动国际化办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3.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 推动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国际化课程,提高学生国际化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于2024年6月20日,意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案提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技之长、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

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强调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此外,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出既懂技能又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方案重点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方案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人才。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学生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最后,方案还提出了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职教育是指专门为生产和服务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为高职教育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制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行业需求、教师队伍、教育资源等因素,以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在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指导方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地制订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走出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

二、合理设置课程在制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该根据行业需求和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还应考虑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可以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高职教育还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学生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等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各个行业的需求,制定和实施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议题,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

针对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建议采取市场导向的理念,即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来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还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实际产业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就业导向性。

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当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职业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训比赛、科研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

为了提高职业本科专业人才的素质,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思想改革。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服务。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

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一直关注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且重视制订和实施相关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确立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目标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就业前景,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强调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与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相衔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制订培养方案的程序和要求1.组织编制专家组。

职业院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

职业院校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需求分析,了解当前社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的方案要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3.制定培养目标和要求。

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明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及培养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

4.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

制订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及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类设计,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与方法。

5.完善评估和改进机制。

制订方案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培养方案实施的措施和保障1.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制订方案的需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指委(教指委),有关单位: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组织职业院校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要及时开展宣讲解读,组织指导本地区职业院校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二、各行指委(教指委)要把宣传解读《指导意见》、开展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经验做法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三、根据《指导意见》、专业教学标准和调研工作基础,我司组织研制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见附件)。

职业院校应参考有关内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办学实际,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职业院校原则上应实施根据《指导意见》和本通知要求新制(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参考实施。

五、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9年8月底前将本地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有关政策举措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并建立抽查制度,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情况定期检查评价,公布检查结果。

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9年6月5日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对照中、高职现行专业目录规范表述。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均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课程重修管理规定

课程重修管理规定

课程重修管理规定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该通知明确指出“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经学校研究决定,不再对2019年入学后的学生组织清考。

落实《关于严格高校大学生学业管理做好学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冀教学[2023]6号)文件精神,为规范课程重修管理和操作流程,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本规定。

一、申请课程重修的范围凡参加补考一次后仍不及格的全部课程,包括考查课、单独考核的实训课、因违纪而取消成绩、缓考、旷考的情况,均需重修取得成绩。

学生在获准重修审批后,方可参加课程重修。

二、学院只受理学生最长学习年限内的重修。

最长学习年限是指在标准学制年限基础上不得超过两年。

三、课程重修由开课教学部门确定重修方式,专人负责,并制定该重修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开课对象、开课形式、线上课程开放时间、考核要求、教师联系方式等),经教务处批准后执行,不计工作量。

课程重修原则上采用线上课程模式,可兼设线下周末辅导或考试。

分两学期或两学期以上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每一学期均按单独一门课程计;其重修也需要单独组织、单独考核。

四、申请课程重修的学生,必须在补考成绩公布后一周内向学生所在系提出申请,由学生本人填写《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修申请表》,经各系审核后,由各系将课程重修汇总表上报教务处审批。

五、学生重修考核结束后,各教学部门负责教师填写《课程重修成绩单》上交课程所属系部及教务处,课程重修考核合格一律计60分。

六、重修不及格者,可安排一次重修补考。

重修补考仍不及格者,需申请再次重修。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具体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执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

第三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执行、调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第四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根本指导原则。

(二)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门数和分配教学时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合适比例。

第五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程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和进度安排,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定。

(一)教学科研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审核批准后执行。

(二)各二级学院应由负责人牵头、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指派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等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统筹、汇总、审核、签字工作,不得将以上职责转移给他人。

(Ξ)教学科研部应充分征求负责人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意见,并在制订和修改中充分考虑、采纳,并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在有兄弟高校、行业企业参与并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类课程安排的初步意见,并对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在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安排上达成共识。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旨在指导全国各职业院校实施教学工作,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其中包含了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实习、毕业论文、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管理和评估工作的规定。

一、招生1. 招生 target:高中毕业或相当学历2. 招生数量: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适当调整3. 招生政策:均等原则4. 招生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生,通过考试选拔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计侧重实践性,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2. 基础教育:包括通识教育、语言文化教育、数理科学教育等3. 行业技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市场需求,设置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4. 专业方向:结合行业和政策要求,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5. 实践课程:必须结合实际经验,在开展实践课程时,要深入企业、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实训、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三、实践训练1. 行业实训室、模拟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等,要按照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熟习电器电子等方面专业技能。

2.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应开设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旅游实训等不同实践培训项目,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知行业特点和体验专业技能。

四、实习1. 职业执照考试或实习前认证:学生在参加企业实习时,需要提供实习前的学习证明,以推动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开展.2. 合格率达标要求: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院校应该能够及时公布并鼓励学生提高实习表现,使实习成绩合格率能够达到规定标准,提高专业技能。

五、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和熟练度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毕业生的选择性考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专业专项知识。

2. 毕业论文应与实际生产和服务相联系,特别是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发挥最大作用。

3. 在论文撰写前,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确定选题、阐述论文结构、撰写内容等。

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范本

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范本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号)等文件精神,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启动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具体指导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围绕我校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定位,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凝练专业优势与特色,全面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定位原则紧紧围绕我校“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任务,密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专业定位,确立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跟踪学科专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丰富专业内涵,突出专业优势,培育专业特色。

(二)结构优化原则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

(三)强化实践原则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开放合作原则积极探索校地互动发展之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推动双主体办学、双岗位聘任、双主线培养。

主动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推进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深度与广度,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摘要。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

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

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为加强我校公共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学校设立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直接分配到各课程,在二级学院的领导下,各课程组自主管理使用。

为规范该项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公共课程建设的需要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公共课程范围界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程[2019]13号)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的公共课程包括:数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6门,各课程根据专业特色按需开设的子课程不单独按一门课程计算。

其他公共课程按相关专项制度规范。

二、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的来源公共课程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专项拨款,每门课程建设经费为10000元/年。

三、公共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要求(一)经费的使用范围公共课程建设经费开支项目主要用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科研(含教研)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师生竞赛活动等方面产生的相关费用。

原则上包括:1.召开或参加公共课程建设主题会议、学术交流活动费用;2.课程建设费用(此费用不包括学校组织立项的相关课程建设项目费用);3.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考级考证实施方案等调研、论证费用;4.教材建设费用;5.教学团队建设费用(包括指导青年教师奖励费用);6.教师本人参加教学竞赛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相关费用,优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此费用不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比赛学校按赛项拨发的专项经费、获奖奖励,及可用于教学长期使用的软、硬件购置费用);7.科研(含教研)各级各类项目申报费用、课程建设相关论文发表版面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

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

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

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学校还应当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

(三)合理安排学时。

三年制中职、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

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0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

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

一般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四)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推动职业院校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五)严格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

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六)促进书证融通。

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七)加强分类指导。

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体现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

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制订程序(一)规划与设计。

学校应当根据本意见要求,统筹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具体工作方案。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二)调研与分析。

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三)起草与审定。

结合实际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

学校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校级党组织会议审定。

(四)发布与更新。

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四、实施要求(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根本保证。

职业院校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领导。

职业院校校级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职业院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二)强化课程思政。

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三)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

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规范编写、严格执行教案,做好课程总体设计,按程序选用教材,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组织实施。

(四)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