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1)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1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1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或行机械通气支持。

吸痰是侵入性操作,很多护理人员都会,但操作不规范,可引起外源性感染的发生,致患者颅内压力(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突然升高,有发生脑疝的危险,生命体征瞬间改变,危及患者生命。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导管来建立人工气道,导致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咯痰能力丧失,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方法。

如何给予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吸痰,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如何做到安全的、有效地吸痰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是国内外同行一直关注的问题。

现就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一、人工气道湿化与痰液稀释1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吸入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未经过上呼吸道的湿化与加温作用。

吸入气体由下呼吸道来湿化和加温,使呼吸道的无形失水增加,分泌物变得黏稠,形成痰痂[1]。

有效合理的气道湿化不仅能稀释痰液,湿润气道,还能抗菌、消炎,预防肺部感染。

2湿化液目前湿化液的研究集中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0.9% 氯化钠溶液多数学者不再主张使用。

蒸馏水稀释痰液效果较好[2]。

徐玉芬等[3]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湿化液:① 0.45%氯化钠溶液为低渗溶液,可补充人工气道患者经呼吸丢失的水分,具有蒸馏水稀释黏痰的优势。

② 1.25%碳酸氢钠为弱碱性,具有皂化功能,能抑制真菌生长,改善痰液性状及量,软化痰痂。

③ 0.45%氯化钠溶液+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黏痰溶解剂,可刺激肺泡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黏痰的附着力,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提高抗菌效果。

二、吸痰的管理1 吸痰原则吸痰操作遵循无菌、无创、快速、有效原则。

动作轻柔,口、鼻腔、人工气道的吸痰管分开。

2 吸痰指征据笔者多年经验,翻身、叩背前后各吸痰一次效果最好。

单君等[4]通过观察通气波形来确定吸痰时机,最常见的通气波形是锯齿状改变。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研究进展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研究进展

橡胶管 ,而充氧 一吸痰双 腔管对预 防吸痰诱 发 的低 氧 血症效 果 4.1 方法 护理 操作 按照 常规 要求 j,吸痰 时保 持患 者头 颈
明显 ,尤其适用 于危重患者 的吸痰操作 … 。
与躯 干呈一 轴形线 ,先将 吸痰 管尖端放 入无 菌生理盐水 中吸取
2.2 粗细硬软度 的选 择 所选 择 的吸痰 管质 地要 有韧 性 ,柔 少许 ,在无负压情况下将吸痰管 自气管 内套管 中轻轻插入 ,当达
以先气道 后 口腔为原 则 ,吸痰 时戴
Hale Waihona Puke 以起到稀释痰液 ,使痰液及 时排 出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 ,保持气道 无菌手套 ,持 吸痰 管的右手相对 固定 。一人一用一吸痰管 ,每次
湿润 ,消炎抗 菌 ,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的作用 。
时的给氧等几方面对吸痰护理进行了阐述。
宜太快 ,以免产生刺激性 咳嗽 、憋气 ,影响有 效通气量 。吸痰
1 吸 痰 指 征
前 气管导管内不要滴注生 理盐水 ,国外研究 证 明,生 理盐 水对
护士在进行吸痰操作前 首先要客 观评估 患者心率 、血压 指 分泌物的移动和变稀是无效 的 ,既影响 氧合 作用 又易增加感 染
和 加 重 缺 氧 ,吸 出 气 太 多 也 容 易 引 起 负 压 过 大 而 造 成 肺 不 张 。 遇到分泌物时稍作停 留 ,切忌 上下抽 吸。缓 慢上移并 轻轻 旋转
有侧孔 的硬度适 中的吸痰管效 果最好 ,吸痰管太粗 或太 细会影 吸痰管 ,每次应 <15 s,负压不宜过大 ,一般为 80~120 mmHg(1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6—6411(2012)03—0009—02

吸痰术的进展研究

吸痰术的进展研究

密闭式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此
[1]俞湘蓓,蒋玉兰.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 较·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81—1182·
口1暑鬟:嚣::0嚣鬈管内吸弓瞰果观察及评价·临床急
[3]i百募:饶晓菇:荷尧芝,等.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护理研究,1998.12(6):257—258. [4] 吕爱梅,霍俊霞。胡玉莲.对昏迷患者吸痰深度的探讨.菏泽医
专学报,2002·14(2):39· [5]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望誓孥鐾苎!誓坠坌篓望:璺要璺生字芦滋生。文献报曼,
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8%一60%,感染 发生率每日增加1%p1。这是由于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在吸 痰过程中保证了气道的密闭性,会明显降低含菌气溶胶的吸 入,并明显减少操作者的污染机会。陈小萍通过两种吸痰方
作。吸痰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孳感霉婆,病人呼吸
道的病菌能以
km/h

的速度被咳出。并且在稀释次urtg.限’rdp廿’JI-I-I.120
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病人呛咳,甚至痰液喷
射到医务人员身上、脸上,对医务人员产生职业伤害。由于痰
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痰液喷出,极易传染其他病人。
[6];磊i三蕃不同型号吸痰管吸痰安全性研究.护理学杂志,
j磊 。。2007 29¨、.4q
[7]叶桂芳。黄考福.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 (14):1107—1108.
[8]陈小萍.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比较·中国医
鋈!仑三置篓妻尘妻!!璺曼党篓罂耄望苎竺萼堡要三竺苎。,,差凳姜:=霎曩i嚣对8)负:1压130吸.痰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护理学

读书报告-排痰方法的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排痰方法的研究进展

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痰液粘稠 04
无效咳嗽 02
排痰方法欠规范 05 或执行不到位
惧怕疼痛,咳嗽无 03 力
相关因素 01 痰液粘弹性
气道黏膜纤毛清 除功能
.
10
排痰方法研究进展
.
11
排痰方法
促进咳嗽
吸痰法
松动痰液
排痰方法
促进痰 液引流
指导性咳嗽、诱导性咳嗽、机械咳痰法、穴 位叩击、其他改良技术 叩击排痰、手法振肺排痰、器械辅助排痰
techniques,ACBT )
自发引流 ( autogenic drainage,AD)
指在正常吸气后,口和声门保持张 开状态按压胸部与腹部肌肉将气体 挤出,如同呼气时发出的无声“哈 ”的呼气过程。
是一种综合呼吸周期控制、胸廓扩 张和用力呼气技术的程序疗法。具 体包括放松、呼吸控制、3-4次的 胸廓扩张运动、重复一次;放松、 呼吸控制、1-2次强迫呼吸技术、
196-205. [[7]11]FinDkaJvBid.soFnoArcGe,d eWxpoinrgatLoTr,y tPeicrhienGiqEu,e,etdairl.ectLeodncgo-tuegrhm,caonmdpaauratotigveentircidarlaoifncaognev[enJ]tio.nalRpeerscpuirssCiaornea,nd20d0r7a,ina5g2e( p9h) y:s1io2t1h0e-1ra2p2y3.versus autogenic [d8ra]inHaagseainniCAF,[PJa]via.PDe,diaAtgrnPeuwlmJoE,noel。t a1l.992R,e1g4io(5n8a)l l:u2n9g8c.learance du.ring cough and 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 ( FET) : effects offlow and v1i4scoelasticity[ . Thorax,1994,49( 6) : 557-561.

关于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分析

关于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分析

关于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2-09-19T11:33:43.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曾金可[导读]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无法通过自主有效的咳嗽清理呼吸道中分泌物或阻塞物, 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状态。

曾金可 ( 广州市花都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1 0 8 0 0 )【摘要】目的:探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0 年8 月到2011 年8 月在我院治疗的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224 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口咽吸痰加强护理。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效果增强、护理满意度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对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用经口咽管吸痰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吸痰护理肺部疾病【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276-02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无法通过自主有效的咳嗽清理呼吸道中分泌物或阻塞物, 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状态。

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后不能有效咳嗽时属于清理呼吸道无效[1]。

如不能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将引起气道分泌物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严重损害呼吸道功能,并伴随有肺部感染、高碳酸血症、缺氧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吸痰作为清除痰液潴留、改善吸气功能、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本院就2000 年8 月到2011 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224 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发现经口咽管吸痰护理后比直接经口鼻腔吸痰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0年8月到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224例。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的论文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的论文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的论文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的论文【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

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

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

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

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适时吸痰;吸痰法吸痰的指征和时机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刺激。

临床上常用吸痰指征为;呼吸机管道内压力升高,患者呼吸时与呼吸机有对抗,听诊有痰鸣音,痰液堵塞spo2下降。

吸痰前要注意观察肺部体征和临床症状,不应以痰的性质、量、来片面评价吸痰效果,决定吸痰时间。

有研究将吸痰指征分为客观情况、患者、护士3方面。

客观情况包括气道压力报警,spo2下降等出现高压报警。

出现高压报警时,多为痰液堵塞气道使管腔变窄,致气道压力升高,但也不精确。

气道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可判断为痰液阻塞,作为吸痰指征。

还有造成spo2下降的原因很复杂,可能由于呼吸机管路意外断开,打折,呼吸机模式、参数不能适应病情,也可能是病情变化导致,而痰阻气道只是众多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护士能够分析和排除可能导致spo2下降的因素,正确判断吸痰时机。

患者方面包括患者主动要求,如患者主动要求吸痰时,此时痰液已经很多了,此时并不是最佳吸痰时机。

护士应该更早观察,发现患者的吸痰指征。

ICU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不同吸痰护理的效果分析

ICU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不同吸痰护理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6期V ol.4, No.26, 2019137ICU 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不同吸痰护理的效果分析陈 兰(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006)【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 )内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不同吸痰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吸痰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予以气管内插管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祛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发生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P <0.05);观察组祛痰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6.19%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P <0.05)。

结论 ICU 内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予以气管内插管内吸痰护理,可保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有效提高祛痰效果,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气管内插管吸痰;人工气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6.137.01重症监护室(ICU )内未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常由于咳嗽反射缓慢、咳嗽无力而无法自行咳出痰液,肺部分泌物积聚于呼吸道,气管内误入呕吐物等原因均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给、呼吸困难而加重患者病情。

笔者对己选定的84例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分别予以不同吸痰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吸痰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18,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52±2.13)岁:其中瓣膜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主动脉疾病8例,冠心病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6:16,平均年龄(60.27±5.65)岁,其中瓣膜病12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疾病8例,冠心病10例:两组患者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吸痰的方法湿化的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人工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也是临床上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遇到的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

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病人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1]。

如吸痰太过频繁可能加重病人的气道黏膜损伤、增加感染和出血的几率、加重低氧血症甚至诱发急性左心衰竭,而吸痰不及时则可能造成呼吸道不通畅、肺泡通气量降低,甚至因痰液堵塞引起窒息及诱发心律失常而危及病人的生命[2]。

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就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1吸痰时机掌握合适的吸痰时机可明显提高吸痰的有效率。

[3]适时吸痰指证包括:病人出现呛咳或憋气,听诊有痰鸣:病人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在病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有警报时;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当病人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若清醒病人主动示意吸痰时,护理人员也应及时予以吸痰。

[4]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2010 年气道吸引指南[5]不推荐常规进行气道内吸痰,建议病人在出现以下指证之一时予以吸痰:①听诊气道内明显的大水泡音和(或)V P 曲线环有锯齿状改变;②在使用压力控制模式时病人潮气量减少或容量控制模式时病人气道峰压增加;③病人气道内有明显分泌物;④病人氧合和(或)动脉血气分析值恶化;⑤病人出现急性呼吸窘迫;⑥病人无有效的自主咳嗽能力;⑦怀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误吸。

吸痰对保持病人人工气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获取痰液标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

本文从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氧供,气道湿化,吸痰负压,吸痰方式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机械通气;吸痰;气道湿化;负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

由于传统的吸痰方法易导致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患者缺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为吸痰在改善通气的同时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减轻病人痛苦,本文从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氧供,气道湿化,吸痰负压,吸痰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吸痰管的选择[1]1.1 吸痰管的质地吸痰管太硬容易损伤气管壁,太软的易在插入过程中打折或被负压吸扁而使吸引不畅。

临床上已用柔韧性好的硅胶管代替了质地硬的橡胶管。

1.2 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过粗会造成呼吸道通气量不够或形成无效腔,严重时可引起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过细则影响吸痰效果。

现公认的做法是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1/2,有利于空气进入肺内,预防过度负压导致的肺不张。

2 吸痰的时机在机械通气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因此及时有效的清除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分泌物是保证气道通畅的关键[2]。

陈月妹等[3]等提出:如患者出现(1) 清醒患者主诉憋气感, 要求吸痰或患者咳嗽、频繁呛咳时;(2) 床旁闻及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3) 呼吸机气道峰压高报警或SpO2 突然下降, 排除其他因素时。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提示大量痰液淤积在上气道,需立即给予吸痰。

有些病人需要每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吸痰1次。

而有些病人只需每4 h或更长时间吸痰1次。

瞿佳[4]等对1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分适时吸痰组和严格遵医嘱2小时吸痰一次组,比较2种吸痰时机下发生低氧血症、窒息、肺不张、心律失常、气道损伤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适时吸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而遵医嘱2小时吸痰一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

重症病房吸痰的护理进展

重症病房吸痰的护理进展

重症病房吸痰的护理进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大多是经口或鼻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给这些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吸痰是最为普通而常见的操作。

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

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仍在不断地研究,因为这项护理操作蕴含着诸多内容。

笔者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吸痰时机的选择传统的吸痰方法是我们‘按医嘱”和“按时间”给予病人吸痰,这些都是“按时吸痰”。

也就是常规上2 h吸痰1次,而最新指南提出现在我们应该适时吸痰,即“按需吸痰”。

Van de1ear等[2]的研究发现按需吸痰的不良反应小,与常规吸痰相比在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如吸痰过于频繁,会加重低氧血症,刺激气管黏膜,增加分泌物,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3];但是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及时吸痰,以免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

2.吸痰方式的选择临床上主要有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吸痰方式,然而最新的研究提出半开放式吸痰。

2.1.开放式吸痰:此方法因为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开,所以难以保证正常的通气量,引起肺容量大幅度降低,出现肺泡塌陷。

进而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故吸痰后易导致低氧血症,所以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进行吸痰前进行预吸痰l min可降低患者缺氧的最佳时间[4]。

2.2.密闭式吸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临床应用[5]。

密闭式吸痰由于不与呼吸机分离,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肺容量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维持患者相对较好的氧浓度,可以大大降低开放式吸痰过程中的血氧浓度降低。

但因为密闭式吸痰管的费用相对偏高,需24小时更换1次,因此患者承担较大的经济负担。

Meyer等[6]提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与密闭式吸痰的操作频次相关,故可以延长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期限。

非人工气道条件下气管内吸痰插管长度与吸痰效果探讨

非人工气道条件下气管内吸痰插管长度与吸痰效果探讨
责》、 实验 室有偿 服务管理规定》 《 《 、 实验室 技术人 员考 核量 化标 准》 等。做 到实验室管理从人到物 、 从小到大 、 事无 巨细 均有章可循 , 有法可依。一旦 出现 问题 , 责任明确 , 免了相 避 互推诿现象 的发 生 。如科 研实 验 中心对 分子生 物学 实验 室 和免疫学实验 室设备 完好 率 、 用率 、 护情 况 等 ,由中心 使 维 实验 室主任 负责考 核 ; 对一 些无 法进行 量 化 的 E常请 领 、 t 报 销、 管理工作 , 予一定 的奖励措施 , 给 通过年终 民意 调查 、 打 分进行监督考 核 , 成 了一 个完 整 的体系 , 我 院的实 验室 形 使 管理工作 水平 有了很大提高 。 3 硬件建设和管理 20 0 2年 以来 , 我院加大投资力度 , 大实验室面积 , 扩 添置 和更新 了大批 实验 室仪器和设 备 , 全面改善 了实验环 境 。如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第 2卷第 l 6期
C i dD u p hnJMo rgA p

! :


1 23 ・
教保科 、 科研 科 等 部 门下 基层 进 行 实 地 调 查 ,收 集 整 理, 对原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规章进 行 了全 面的修订 和调
研 究 的进 展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迅 速 发 展 , 要 不 断 更 新 知 识 需
结构 , 累实践经验 , 大知识 面 , 积 扩 做到 “ 专多能 ” 以便 更 一 , 好地适应 教学 、 科研 的需 要。 因此 , 近年来 我们 制定 了实 验 技术人员 的培 养计 划 , 后 选派 技 术人 员 到 军事 医学 科 学 先 院、 北京 医科大学 、 河北 医科 大学 等单 位进 修学 习, 掌握 医学

影响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原因及干预

影响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原因及干预

3 . 4 体 位不当
由于患者病 情不愿 意采 取要求 的体味 ,只好勉 强将就 其 体 味 ,以致 插管成 功率低 ,采取 调整 患者体 味的方法 川 : 病 情允许 者 , 取去 枕平 卧中立位 , 肩下 垫仪软枕 ,头稍 向后 仰 , 颈过 身 ,四肢伸直 放平 ] 。脊柱 畸形 驼背者 ,肩下垫 一枕 改 为颈下 垫一 枕 ,以托起 颈部利 于插管 】 。大部 分患者 鼻 中隔 向左偏 ,以右侧鼻孔 插入 吸痰管 较容易 『 4 】 。
3 . 2 吸痰 时将 导管插入气 管的技巧
吸痰 的方法 传统 为一手 反折 吸痰导 管末 端 ,另 一手用 无 菌血 管 钳 持 吸痰 管 前 端 ,插 人 口咽 部 (1 0— 1 5 e m) ,然 后 放 松 导 管末 端 ,先 吸 口咽部 分 泌 物再 吸 气 管 内分 泌 物 f 1 吸 净 口咽部分 泌物很 容易 ,但 将导 管插入 气管 内 ,吸净 气管 内 的分 泌 物 相对 较 难 ,多数 护 士不 能 掌 握 此技 巧 ,以致 吸痰 无 效 。吸痰管 有无 插入 气管 内是决定 本法 吸痰效 果 的关 键 提 高一 次性插 管成 功率 ,可采 取 以下 方法 : 咳嗽刺 激吸痰 法 : 此 法 吸痰量 大 于 5 ml 者占 1 0 0 %,一次 插管 成功 率 9 7 % ;常 规 吸 痰法 一次 插 管 成 功率 为 2 5 %,每 次 吸痰 量 大 于 5 ml 者 占3 0 %。冯 伟 等 将 吸痰 管 经 鼻腔 插 入 咽喉 部 时 由助 手 按压 喉 部 天突 穴 ,令其 咳 嗽 ,刺 激声 门开放 ,插 入气 管 内吸痰 , 此 法 更加 提 高 了 一次 插 管 的成 功 率 ,同时 咳嗽 反 射 使气 道 深 部 的痰 咳到 上 呼 吸道 而 利 于 吸 出 ,避 免 反复 插 管 对气 道 粘 膜的损 伤 ] 。

非导管吸痰技术的调查与对策

非导管吸痰技术的调查与对策

掌握 不经导 引管吸痰技术 , 通过理论培 如
训、 示教 模 拟 、 旁教 学 、 程 教 育 等 。 床 远 关键 词 吸痰 操作规程 调查 护理
对气道黏膜损伤 。
表 2结 果 表 明 基 层 医 院 在 非 导 管 吸
对 象 与 方 法
调查对 象 : 调查 了荣 成市 4所 基层医 院从事 临床护理工作 的护士 10名 , 0 包括 内、 、 、 外 妇 儿各 科 室 ,0 10名 护 理 人员 年
要吸痰 的患者大多病 情危 重 , 保护性 咳嗽
反射减弱甚 至缺 失 , 自行排 痰 障碍 , 了 为
义。
痰 , 口咽通 气管置 于 口腔解 除舌 后 坠 , 将
将 吸痰管 自通气管 内插入大气管 , 整负 调
预防肺部感染及 维持正 常通气氧合 , 持 保
呼吸道通畅是关键 , 而吸痰是维持 呼吸道 通畅 的重要手段 , 因此对进 院 5年 以内的 低年资护士 , 须及 时加 强业务 培训 、 必 理 论考试 、 床旁教育 、 拟演练 、 模 远程教育 等 方法 , 使之熟练掌握非导管吸痰 的操作 技 巧, 并认真加 以落实 , 有迫 切的 现实 意 具
参 考 文 献
1 王翠 荣 .C I U护 士 为 患 者 安 全 吸 痰 的 护 理 . 齐 鲁护 理 杂 志 ,0 3 ( ):4 2 0 ,7 5 0
压吸痰。②经 口腔 吸痰时若 无 口咽 通气
管, 可用牙垫 代替 。如插 至 咽喉部 , 人 病
2 刘 晓联. 肺部感染 病人 的排 痰护理. 中华 护

要 目的 : 为了解临床 护士对常用的
折 , 泡 破 裂 等 J 要 根 据 听 诊 确 定 痰 肺 。 液 的 位 置 吸 痰 。 呼 吸 道 痰 液 滞 留 达 一 定

非人工气道患者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非人工气道患者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摘 要] 随着人 口老年 化速度 的加剧 ,肺部 感染是 80岁 以上老年人 的首要致死原 因,老年 患者呼吸 系统的 组织结构和生理 功 能 随 年 龄 增 大 而逐 渐 出现 衰退 表现 ,如 胸 廓 的 变硬 、肺 泡 减 少 、肺 弹性 降低 、小支 气管 扩 张 、肺 活量 下 降和 残 气量 增 加 等 导 致 其呼吸运动减弱、换 气功能障碍 、咳嗽排痰 动作减弱。因此,老年 患者极 易出现排痰 不畅、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护理问题,从 而导 致 一 系列 的护 理 问 题 如 缺 氧 、窒息 、肺 部 感 染 加 重 、呼 吸 衰竭 等严 重 并 发 症 ,常 危 及 患 者 生 命 。 笔者 从 吸 痰 时 机 、吸 痰 体 位 、吸 痰 管 、吸 痰 深度 、吸 痰 技 巧 等 方 面着 手 ,做好 有 效 吸 痰 。避 免 或 减 少人 工 气道 的建 立 ,减 轻 病 人 痛 苦 ,减 少病 人 经 济 负担 。 [关键词]非人 工气道 :有 效吸痰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7)16-0066-03
的机 会 ,相 比传 统观 念 的按 时吸 痰 更 人 性 化 ,根 据
不 同 的患 者有 不 同 的病 情 ,形 成痰 液 的 多少 与 时 间
不成 比例 关 系 ,有 的患者 吸痰 后 甚至 不 到 1h又 要进
行第 二 次 吸 痰 ,而 有 的患 者 4~5h才 需要 吸 痰 一 次 。
清 理 呼 吸 道 无 效 是 指 个 体 处 于 不 能 清 理 呼吸
道 中 的 分 泌 物 和 阻塞 物 以维 持 呼吸 道 通 畅 的状 态


若 不 能及 时 吸 出气 道 分 泌 物 ,将 引起 气 道 分 泌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与护理的研究现状金多(徐州市中心医院ICU )【摘要】能否有效吸痰直接关系到非人工气道患者疾病的转归,本文从吸痰方法的选择、吸痰时机的把握、插管深度、吸痰负压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以及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非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护理呼吸道管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但吸痰技术影响吸痰效果。

如何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预防肺部感染,防止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症病人,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加重病情。

人工吸痰成为治疗和护理该类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1]。

但无创吸痰较之建立人工气道吸痰, 操作难度更大, 更容易发生缺氧、气道痉挛、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病人往往难以接受。

为了解决诸多问题,广大医护工作者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吸痰方法1.1经口腔直接吸痰法将吸痰管经病人口腔颊部插入至咽喉部, 当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的方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咳嗽反射好且配合度高的病人,主要用于吸尽口咽部分泌物,对吸取气道内痰液效果差。

经口腔吸痰一般需使用压舌板撑开口腔,便于吸痰管进入,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方法,吸痰管进入气道的几率小、吸痰效果差、操作时间相对长。

所以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病人呕吐时不能或来不及自行吐出,直接经口腔吸引避免窒息和误吸。

1.2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是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插入气道,吸净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1.2.1评估患者口咽通气管吸痰适用于自主呼吸尚存的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以及昏迷舌后坠痰多者或经口鼻吸痰效果欠佳者,不适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2]。

观察患者口鼻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齿有无松脱及痰液的性状。

如果患者有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进等,禁用口咽通气管[3]。

1.2.2操作方法一般为双人操作,安置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一名护士用压舌板打开口腔,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平行从唇角放入口腔,压住舌面向咽喉部送入,当前端置于舌根后,再将口咽通气管顺时针旋转180°,确定放置妥当后,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另一手固定病人头部。

无创气道物理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无创气道物理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对气道物 理排痰护 理技术进 行 了许 多研 究 ,现将其研 究进 2 辅 助排 痰技 术
展综述如下 。
目前 国内外较常用 的辅助排痰技术有胸背部 叩击 、胸廓
l 咳嗽 排痰
挤压 、机 械 振动 排 痰 及 联 合 震 颤 排 痰 技术 四种 。 2.1 叩 击 胸 背 部 叩 击 胸 背部 排 出 痰液 是护 理 中 最 常 规 、最
关 键 词 :物 理 排 痰 ;呼 吸 道 ;咳嗽 ;辅 助技 术
中 图分 类 号 :R473.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2095—4441(2015)04—0096—03
排 痰是保持 呼吸道通 畅最基 本 、最重要 的措施 ,但 由于 无力患者 以及急危重症 的患者 ,这些患者的膈肌活动差 ,呼吸
· 96 ·
Journal of Guan ̄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Vo1. 18 No.4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influence of Gleason
score,treatment and bone metastasis [J].Biomedicine& Pharmacotherapy,2012,66(4):249—255. 1 14 j Chiarla C, Giovannini I, Giuliante F.et a1.Plasma
在正常人体呼 吸时 ,肺上部 的肺 泡与肺下部的肺泡大小 基本的护理措施 。叩击胸部可 以使 胸廓产生振动 ,利于痰液
不均等 ,肺上部者较大 ,肺下 部者较小 ,肺血流分布和 吸入气 向心性移动 、排出及循环改善 。传统的扣 背法是患者取侧卧 ,

探讨178例NICU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

探讨178例NICU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

探讨178例NICU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探讨NICU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护士加温湿化器,做好气道温湿化,胸部叩击与振动翻身雾化,有利于患者痰液咳出以及护士吸痰。

有效防止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通过2013年8月-2014年8月NICU178例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标签:重症监护;非人工气道;气道护理神经内科重症室(NICU)患者病情严重,大多数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咳嗽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住院时间长的特点,[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而肺部感染后其他患者的感染率为50%[1].做好NICU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能有效的防止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我们尝试对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长期卧床,咳嗽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患者实施气道湿化及相应的基础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科监护室收治的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长期卧床,咳嗽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78例,男101例,女77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68岁。

二、方法患者从入院当天护士在监护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使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在做好气道湿化的基础上给予合理安置体位、背部叩击与振动,翻身,有利于痰液咳出以及护士吸痰,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洗必泰口腔护理每日3次。

有利于患者痰液咳出以及护士吸痰。

三、护理3.1护士加温湿化器,做好气道温湿化加热湿化器是以物理加热的方法为干燥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湿度[2]。

本科室使用的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在较大范围气体流量内,特别是高流量吸氧时,其温湿度不受影响;(具有自身安全机制和报警装置,可防止温度过高和过度脱水;湿化器本身阻力、顺应性和无效腔不会对自主呼吸造成负面影响;吸入气体保持无菌。

)加热湿化器首先对水罐内无菌蒸馏水进行加热,水罐出气口温度为3l℃,绝对湿度为30 mg/L;其次,RT 308管路内的螺旋形加热丝对吸气管道内氧气和冷凝水再次进行均匀加热,产生水蒸气,当吸入氧气到达面罩时,温度可达34℃左右,绝对湿度为32mg/L,加温、湿化过的氧气吸入气道后再经呼吸道温湿化作用,可达到温度37 cc、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 mg/L的最佳湿化状态。

非人工吸痰操作技术

非人工吸痰操作技术
6)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存瓶内液体达2/3满时,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贮液瓶内应放少量消毒液,防止分泌物粘附于瓶底。
以免堵塞。若口腔吸痰困难时,更换吸痰管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面部分泌物
12)脱手套,手消,铺好吸痰盘,用压舌板检查口腔粘膜,撤下弯盘、治疗巾。
13)吸痰后必要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14)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
15)处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指导要点
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注意 事项
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每次吸痰时间<15秒,以免造成缺氧。
4)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
5)痰液黏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10)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水平旋转缓缓上提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11)吸痰管取出后,观察患者痰液性质、颜色、量,再吸灭菌注射用水冲净痰液,
非人工吸痰操作技术
操作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评估准备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发生。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操作用物:

临床吸痰技术的护理进展

临床吸痰技术的护理进展

临床吸痰技术的护理进展摘要】伴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吸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方法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进展。

针对各种情况的患者,采用合理的吸痰方法和吸痰前后的妥善处置与观察,对患者的通气与换气都起到了好的效果。

对患者安全起到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吸痰湿化膨肺密闭吸痰这一技术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广泛关注。

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吸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方法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进展。

1 临床吸痰技术1.1 应激性吸痰这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问题。

按照当前国际标准,无论在急诊室、病房、救护车上都设置有吸痰装置,包括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水等。

作为畅通气道的设备装置常备不懈。

迅速为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或痰液在上呼吸道时,立即吸痰。

并同时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

吸痰前后为患者吸氧,尽可能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时刻监护观察,以准备新的情况。

配备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喉罩时马上经人工气道通过通路吸痰,注意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用2分钟纯氧。

有条件的可用呼吸机通气。

这一技术的核心目的是积极有效畅通气道,从技术到设备要求很高,关系到抢救成功率。

1.2 常规吸痰对一些年老体弱呼吸道感染以及因为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造成的排痰障碍进行间断常规吸痰,是临床中常见操作。

评估吸痰时机,当患者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双肺湿罗音,或呼吸机高压力报警,病人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要考虑为患者吸痰。

时间不足以作为吸痰的标准,但经口鼻气管插管的患者最少两小时吸痰至少一次,以防止管道下端被痰液阻塞结痂,吸痰前翻身排背,同时备好吸痰管,迅速吸痰后,机械通气的吸纯氧2分钟,评估患者生命指征及血氧饱和度,评估痰的颜色性状指导用药及气道湿化。

2 吸痰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器具,更有利于省时,达到好的效果。

2.1经口咽通气道湿化吸痰技术呼吸道干燥,痰液粘稠,排痰困难,为患者插好口咽通气道,沿着口咽通气道内壁缓缓滴入1毫升或两毫升灭菌生理盐水,并沿着口咽通气道内壁插入吸痰管吸痰,吸出的痰较多。

人工气道病人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1)

人工气道病人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1)

人工气道病人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1)
张桦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总页数】3页(P1547-1549)
【作者】张桦
【作者单位】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J], 武恬恬;王晶晶
2.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人工气道吸痰病人的护理 [J], 刘晓荣
3.非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护理 [J], 倪小英
4.人工气道病人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J], 范春芳
5.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研究进展 [J], 薛鹏扬; 高健; 周文华; 史冬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与护理的研究现状金多(徐州市中心医院ICU )【摘要】能否有效吸痰直接关系到非人工气道患者疾病的转归,本文从吸痰方法的选择、吸痰时机的把握、插管深度、吸痰负压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以及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非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护理呼吸道管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但吸痰技术影响吸痰效果。

如何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预防肺部感染,防止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症病人,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加重病情。

人工吸痰成为治疗和护理该类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1]。

但无创吸痰较之建立人工气道吸痰, 操作难度更大, 更容易发生缺氧、气道痉挛、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病人往往难以接受。

为了解决诸多问题,广大医护工作者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吸痰方法1.1经口腔直接吸痰法将吸痰管经病人口腔颊部插入至咽喉部, 当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的方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咳嗽反射好且配合度高的病人,主要用于吸尽口咽部分泌物,对吸取气道内痰液效果差。

经口腔吸痰一般需使用压舌板撑开口腔,便于吸痰管进入,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方法,吸痰管进入气道的几率小、吸痰效果差、操作时间相对长。

所以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病人呕吐时不能或来不及自行吐出,直接经口腔吸引避免窒息和误吸。

1.2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是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插入气道,吸净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1.2.1评估患者口咽通气管吸痰适用于自主呼吸尚存的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以及昏迷舌后坠痰多者或经口鼻吸痰效果欠佳者,不适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2]。

观察患者口鼻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齿有无松脱及痰液的性状。

如果患者有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进等,禁用口咽通气管[3]。

1.2.2操作方法一般为双人操作,安置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一名护士用压舌板打开口腔,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平行从唇角放入口腔,压住舌面向咽喉部送入,当前端置于舌根后,再将口咽通气管顺时针旋转180°,确定放置妥当后,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另一手固定病人头部。

另一护士持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气管深部吸引。

如果病人需频繁吸痰,可以用胶布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口腔内,既开放气道,又便于多次吸痰。

1.2.3操作要点①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选择原则是宁大勿小,宁长勿短[2]。

选择一个较长的口咽通气管比短的安全,如果口咽通气管太短不能经过舌,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正确的位置应使口咽通气管远端位于会厌上[4],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确定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5]。

②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体位。

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减少咽喉部的生理弯曲,使吸痰管相对容易地经过口咽通气管进入气管,降低误入食管的概率,并使吸痰管插入到较深的位置[6]。

③妥善固定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小孔,插管前将长度适中的边带容穿过两个小孔,确认口咽通气管的位置适宜,气流通畅后将边带绕至颈后固定。

避免口咽通气管在口腔内上下滑动,防止口腔粘膜受压过久引起糜烂和溃疡。

对躁动不安、剧烈咳嗽及变换体位时更应加强观察,防止脱落。

④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至后咽时,待患者深吸气便把吸痰管插入气道内。

⑤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口咽通气管外口应覆盖浸湿生理盐水的纱布,具有保湿和防止异物坠入的作用,可适时经口咽通气管直接滴入生理盐水,或在吸痰时将2~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然后吸出,达到湿化气道的目的[7]。

1.2.4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优点口咽通气道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能迅速开放气道, 获得有效通气[8] , 具有无创性。

而且口咽通气管接近会厌处,吸痰管易导入气管,从而口咽部黏膜损伤的可能性小,研究证实[9],口咽通气管吸痰刺激咳嗽强,有利于痰的排出,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总之,口咽通气管吸痰提高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呼吸的影响小,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1.3一次性牙垫的使用使用一次性牙垫辅助吸痰,是借助牙垫撑开病人咬合紧密的上下齿,便于吸痰管插入口腔,既可以从上下牙间隙插入,也可以从牙垫孔中插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面部、舌咽部肌肉活动不灵活或僵硬、牙关紧闭的病人。

这种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刺激相对小,但吸痰效果因人而异。

在放置一次性牙垫过程中,如果病人抵抗明显要避免动作粗暴,防止损伤牙齿和舌头,置入口腔后,特别注意在吸痰过程中,病人突然张大口腔,牙垫滑入口咽部造成窒息,所以操作过程中,应两人配合,一人吸引,一人固定病人头部和牙垫。

在实践中,有时会使用5ml无菌注射器,去掉内芯,剪掉乳头端,并用胶布缠绕后替代牙垫,与牙垫相比,内径较牙垫孔大,利于吸痰管插入,且便于固定,由于较牙垫长,在撑开上下齿的同时能压迫舌面,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1.4经鼻腔吸痰法经鼻腔吸痰法是临床常选择的方法, 简便易行, 适用于鼻腔黏膜完整,无力咳嗽或咳嗽反射弱且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

1.4.1操作方法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操作前,先安置病人合适体位。

平卧位时,去枕,必要时肩部抬高;侧卧位时,使病人头后仰,一名护士用手托起病人下颌以打开气道,另一名护士自鼻腔轻柔插入约15cm, 嘱清醒病人呼吸或咳嗽时, 对于昏迷或不合作病人在其吸气时或由另一位合作者刺激咳嗽时, 迅速将吸痰管继续向下插至22-29cm[10], 如清醒病人出现呛咳(昏迷病人若将吸痰管末端放入水中,随病人呼气有气泡溢出), 则证明吸痰管已进入气管, 徐徐打开负压,吸除气道内分泌物。

对吸痰管插入困难, 或插管时憋气、恶心、呕吐症状明显以及肺功能受损者,可将吸痰管留置于气管内, 留置深度为22 - 26cm,其末端接氧气管给予吸氧, 有痰时再接吸痰装置进行吸痰, 注意此时吸痰管不应退出声门, 待病情较平稳后再拔除吸痰管, 以减少并发症,留置时间一般< 72h[11]。

1.4.2操作要点下吸痰管前要与患者沟通好, 争取患者的配合, 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注意手法要轻柔, 不要损伤鼻腔和气道粘膜, 以免引起感染,因此方法是将吸痰管下到气管深处, 对患者的刺激比较大, 所以下吸痰管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和生命体征, 出现问题及时与患者沟通。

如果病人无咳嗽反射,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进入气道的几率高。

吸痰管进入气道时,可有明显的突破感,护士边吸引边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可有效吸净气道分泌物。

留置吸痰管者需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避免反复插管,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 保持口鼻腔清洁, 加强口腔护理, 床头抬高30度,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吸痰管周围形成痰痴。

1.4.3经鼻腔吸痰法的优缺点经鼻腔吸痰法是临床常选择的方法, 简便易行,且克服了经口腔吸痰时, 意识不清病人张口困难及咬合吸痰管的缺点。

但不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通畅,且影响因素较多,如鼻腔结构及组织的个体差异。

同时,留置鼻饲管者需固定一侧鼻腔吸痰,反复刺激可引起鼻黏膜出血等。

再者,鼻腔直接吸痰法因吸痰管经常穿插于咽部,吸痰器的负压易致鼻黏膜损伤,且当鼻黏膜损伤甚至感染时,可蔓延到副鼻窦引起鼻炎。

另外,咽的上端在颅底,如果鼻咽部受到感染,可使颅脑外伤的患者颅内感染的机会亦相对增多。

鼻导管留置吸痰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及时的排除气道内分泌物, 同时又能够防止患者因粘痰堵塞气道, 导致呼吸功能减退, 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2]。

有研究表明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优于常规吸痰的方法, 提高了吸痰的综合疗效,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13]。

2 吸痰护理2.1.掌握吸痰时机吸痰是一种微创性的临床护理操作, 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舒适感,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达到吸痰的效果, 现多主张按需吸痰[14], 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防止过频吸痰而致黏膜损伤几率增加。

目前认为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 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血氧饱和度( SpO2 ) 下降, 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

当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

2.2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太硬容易损伤气管壁, 太软的易在插入过程中打折或被负压吸扁而使吸引不畅。

临床上已用柔韧性好的硅胶管代替了质地硬的橡胶管。

2.3吸痰负压的选择蒋冬梅等[15]研究认为, 成人吸痰时压力应< 33.3 kPa, 因压力过大易损伤呼吸道黏膜, 压力过小则达不到吸痰的最佳效果。

黄丽娟[16]通过对6F、8F、10F吸痰管进行4种吸引试验, 证明吸痰管对吸痰负压有直接的影响,吸痰管内径越小, 吸引时的负压越接近吸痰器所设置的负压。

吸痰过程的实际负压会小于或等于反折导管所设置的负压, 大于未反折导管所设置的负压, 吸痰管侧孔的多少和吸痰管的长度对吸痰压力没有明显影响, 任何型号吸痰管完全浸在液体中吸引时都有负压值。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吸痰管的内径来调节负压。

2.4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有文献[17]报道, 经口腔吸痰插至咽喉部15 cm 左右, 经鼻腔吸痰插管至咽喉部20~ 25cm。

吕爱梅[18]等将45例昏迷病人分为3种不同插管深度吸痰, 比较吸痰24 h后肺部闻及湿啰音情况, 分析得出昏迷病人的吸痰深度原则上应偏深一些, 在肺部尚无啰音时可选择20~ 25 cm, 当肺部有啰音或有呼吸音减低时应选择30~ 40cm。

2.5吸痰时的护理吸痰前可翻身拍背,使痰松动(脑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进展期、肺出血不宜拍背)[19]。

吸痰时要正压进,负压出,吸痰动作轻柔。

将吸痰管远端反折阻断负压,吸痰管到达吸痰部位后放松反折进行吸痰,缩短负压吸引时间,减轻缺氧,吸痰管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若痰液在高位时应由上而下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充分吸氧。

吸痰时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应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再进行。

吸痰后要进行肺部听诊,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对比,评价吸痰效果。

2.6 吸痰中注意的几个问题2.6.1 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问题吸痰时患者出现发绀、SpO2下降是难免的,但SpO2降至80%以下时,需及时退出吸痰管并加大氧流量或加面罩吸氧,待SpO2上升至90%以上,才再次吸痰[19]。

如患者SpO2上升困难或继续下降,则必须应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如患者症状仍未改善,则需准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6.2 胃液反流问题昏迷患者经常留置胃管,部分患者胃液分泌过多或消化不良时,吸痰管稍刺激咽喉部即可见大量胃内容物反流,需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吸净反流的胃内容物,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

为了防止胃液反流,昏迷患者鼻饲后30 min,才可吸痰,吸痰前将床摇高30°,或吸痰后再鼻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