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

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这是一篇().

A.寓言故事

B.历史故事

C.成语故事

D.神话故事

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

敬仰思慕.()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

(措词)恰当;确切.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5.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

6.你知道哪些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答:

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诲: (2)鸿鹄:

(3)援: (4)弗: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横线的“之”字的含义.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

(4)虽与之俱学. 之: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4.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狐假虎威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

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食〔〕长〔〕然〔〕皆〔〕

故〔〕遂〔〕子〔〕走〔〕

2.翻译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a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

〈3〉兽见之皆走()〈4〉辍耕之垄上()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5、《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战国末秦国人.(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此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 ②.吾马良( )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解释下列()里的字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其)里之富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又失(其)故行矣

2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