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1.三农问题的客观必然趋势国外已经普遍认为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世界工厂”。
根据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实际地位,我们客观上只能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保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而这种优势实际上产生于农村高达3个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全国劳动年龄人口7.钊乙,其中农村5亿,农业实际需要1,到乙,乡镇企业实际解决5000万非农就业),使我们可以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长期维持劳动力的最低价格。
如果只从国家的立场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我们这个“优势”是其他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
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推行开通城乡的政策;但另一方面,假如政府真要彻底打破城乡格局,使得流动打工的农村人口获得所谓“国民待遇”,并且按照现代劳动用工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则有可能造成劳动力成木上升。
这也许意味着中国将失去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当然也不利于参与现在这种国际竞争。
再者,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是历史遗留的包袱,即使真正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化,到2020一2030年能够达到50%一60%的城市化率,也仍然会有约7-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
由丁农村人口的绝对量根本不可能随城市化而大幅度下降,所以从长期看,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不会改变,其所派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可见,我们现在这种小规模、高分散的农户从事兼业化生产的小农经济,仍然将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类型。
因此,中国工业化快于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既是资本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趋势。
因此,农村维持小农村社经济的制度现象,也将是长期的或者说是不可逆的。
同理,当前已经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其实不可能有条件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
2.三农问题的政治性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趋于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产值已经下降为占GDP的巧%,而农业人口仍占60%以上。
其实,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在约巧%农业产值上的收益作为税费基础,为占60%以上人口的农村提供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开支;更不可能以此维持基层政府上千万财政供养人口的庞大开支。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三农问题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当前面临的“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农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扩大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分析“三农”问题的原因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科技水平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2.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4.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建议1.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6.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发挥其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总之,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三农问题
一、认识“三农”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
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
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突 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 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 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 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理论探索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以市场化引导 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
落后农村
VS
社会主义新农村
苏北某小山村
江苏华西村一角
传统农业
VS
现代农业
传统农民
VS
现代农民
农民企业家宁波雅戈尔集团公司 董事长 李如成
解决“三农”建议
(1)改革完善农村现有的农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 民的自由流动。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
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5)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四、解决“三农”问题 途径及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
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三、“三农”中 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
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2024年三农理论学习心得
2024年三农理论学习心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我于2024年秋季开始了对三农理论的学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三农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个人的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将就本学期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所指导。
首先,我意识到了农业的战略地位。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我对农业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农业只是一种产业,与其他产业相对立。
但通过学习三农理论,我明白了农业不仅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还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设好农村,保障农民的利益,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次,我了解到了农村的创新发展。
农村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上,而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培育新兴农村经济。
农村的创新发展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三农理论,我了解到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了农村的发展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只有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民的重要地位。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障农民的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够稳定农民的生活,推动农村的发展。
通过学习三农理论,我明白了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真正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够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的发展。
此外,我还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三农理论,我明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乡村振兴需要从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改革、农村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只有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引言2023年,我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学习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总结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展望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村的经济落后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虽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农村经济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次,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四、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在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表示肯定。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个人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总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使的三农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些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先如今有着8亿农村人口.国家相继减免了农业税,以及对粮食价格进行保护和补贴.在未减免农业税之前,农民每年都得缴纳农业税.而如今,除无需缴纳农业税外,每年还可以拿粮食补贴.减免农业税可以说是政府关心农村发展所做的一件大实事。
国家也花大力气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
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
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
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当然,减少农民数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持,而在当今我国的情况下,做到此是还是相当困难的。
至少存在于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两级分化,贫富差距以及农业落后等问题也是相当难解决的,而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和支持的。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确是任重而道远。
但是任重道远并不代表没有成功之日,毕竟国家社会等各方面都在努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的进步,要形成工业与农业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致力于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同时,花大力气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与文化素质,转变农民落后的乡土意识,这才是根本出路。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逐渐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
我们每天所享用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都源自于农业的生产。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广泛,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农业还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在一些农村地区,土地抛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反映出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农村,是我们美丽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狭窄不平,水电供应不足,网络通信不畅通。
这不仅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一些农民生病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垃圾处理不当、污水随意排放,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辛勤耕耘在土地上的劳动者。
然而,他们往往面临着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益不高,很多农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导致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
而且,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农产品的价格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他们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农”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农村的繁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农民的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
三农题材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一、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二、农村改革是“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我们要: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土地流转。
2. 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题。
3.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4.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根本目标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民增收,我们要:1.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 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对三农的认识和理解
对三农的认识和理解三农是指中国社会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中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度非常高的问题,因为中国农村占据着超过70%的土地和约45%的人口。
农业是指农民进行的生产活动,其中包括种植、畜牧、渔业和林业等领域。
虽然农民技术水平不高但农业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视。
相对来说,中国的农业水平较低,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政策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随着中国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政策逐步成熟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农村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农业、畜牧、渔业等农业领域以及其他非农业领域的经济活动。
农村经济在中国地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一直是中国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农村地区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收入、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较低,在经济领域的支出也相对较少。
农民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民也是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
中国的农民基本都是精于耕种的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由于土地的流转、资金来源的不足、信息的缺乏以及政策的推动不足等问题,使得农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综合上述,浅谈三农问题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就需要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加大投入、推动改革,采取相应措施,为农村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民的适应度,促进中国乡村全面的发展。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村问题农村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面貌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上。
其中首要体现的就是农民的收入,在中国农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而且增长缓慢,农用材料价格却不断上升,很多的农民种不起地,负担很重。
在我国9亿多农民为3亿多城镇人口生产农产品, 仅靠国内市场, 则产品的过剩很难扭转, 由此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也是必然。
在中国加入WTO后,农副产品的价格普遍偏低,这使得农民的收入十分堪忧。
农业问题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我国人多地少, 农业生产规模小, 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
采用机械化生产代替劳力, 在没有稳定就业出路的情况下, 仍要分享农业收入, 会使成本大大提高;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 农民劳动强度很大, 经常出现粗放管理, 造成粮食减产。
1999~2003年5年时间里, 全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没有提高迹象,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出现了持续低下的局面。
众多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中央政府自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积极支持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众多的农产品质量仍不过关, 缺乏国际竞争力, 只能面向国内消费者。
我国9亿多农民为3亿多城镇人口生产农产品, 仅靠国内市场, 则产品的过剩很难扭转, 由此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也是必然。
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三农工作通常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它是指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工作。
以下是我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1.关键性地位: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的支柱,农民
是国家的主体力量。
三农工作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
和人民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
通
过引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改进种植养殖技术和
农业经营方式,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实
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推进农
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共服务提升,旨在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
村居民生活条件。
4.农民权益保障:保障农民的权益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
一。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维护农
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和社会权益,确保农民的利益得
到合理保护。
5.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三农工作的重要
目标之一。
通过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消除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口有序流动,可以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相信,通过持续关注和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同时,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不仅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它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福祉的重要问题。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民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之,"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三农”问题含义
1“三农”问题含义编辑“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
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在广大乡村区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地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在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中,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它不是中国所特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发达国家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在我国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逐渐被媒体和官方引用。
实际上“三农”问题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多,解决起来规模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三是中国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
2000年3月,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者、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新世纪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关注“三农”问题,首先在提法上对其有了全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其次是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三农”问题用“三个最需要”进行了总结(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遵循原则,并指出“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一、引言三农问题作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紧密关联着亿万农民的福祉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谨就个人对三农问题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二、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农业产业链的畅通与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农民是社会的根基。
农民的幸福感和福祉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农村发展现状的了解1. 农村人口流失现象显著。
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四、三农问题原因的分析1. 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农村地区缺乏与城市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机遇。
2. 农村经济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机制不够市场化,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三农问题改革成果的总结1.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多年增长。
2. 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多元化渠道,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六、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1. 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
2. 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三农问题,听着就有点严肃,但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你说农村、农业、农民,仿佛是那些老爷爷老奶奶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画面,简简单单,却又蕴藏着无数的故事。
农村是咱们的根,是祖辈传下来的地方,土壤里埋着的不光是粮食,还有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
可如今,农村的发展问题像一颗钉子,扎在我们的心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说到农业,那真是个神奇的行业。
想想看,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在田里忙碌,春种秋收,白天热得像个蒸笼,晚上却冷得像冰窖。
可真是辛苦啊,种一季地,等到收获的时候,心里那种期待和焦虑交织着,就像过年时等红包的心情。
收成好得让人欢天喜地,却因为天气、虫害等各种原因,结果却让人心凉。
不过,农民的韧性真是让人佩服,尽管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他们依然坚持下去,继续为我们提供美味的食物。
再说农民这个群体,大家都知道,他们有个特点,特别勤劳。
那种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真是没得说。
你看,很多农民都跟土地有着一种奇妙的缘分,种下去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他们对生活的期盼。
可是,现实往往打脸,农民们的收入跟城市里那些白领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让人想起一句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下干农活,觉得没前途,宁愿在城市里打拼,虽然城市生活压力山大,但总归能见到更多的机会。
说到农村的变化,咱们不能不提科技。
以前农民伯伯们靠着经验,种地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点儿盲目。
现在有了智能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真是如虎添翼。
这些科技产品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可是,有些农民对这些新鲜玩意儿还是有点陌生,没接触过,心里还会有点儿犹豫,像是在对待一个刚认识的朋友,怕受伤,又想靠近。
再来聊聊农村的基础设施,乡村的路真的是个话题,时好时坏,偶尔能遇到些泥泞的道路,让人心生感慨。
你想,村里的人们为了出门买点儿菜,得战胜重重困难,真是不容易。
大伙儿都盼着能有条宽阔平坦的路,车子能开进来,生活才能变得方便。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于
三
农
问
题
的
认
识
08日语2班
董杰
2009年8月25
日
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
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说出了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真是面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如今13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民,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昌盛。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农村,农民,以及农业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这一暑假的走访询问,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以说是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了解。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经过了30几年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确实有很大的改观,然而与中国的城市相比中国的农村确实很破,中国9亿农民的收入与城市的人相比很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
我通过查资料得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们根本就不愿呆在农村,更不愿去种地,于是纷纷涌向城市,这就导致了农业的投入不断减少,以及城市的混
乱,所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的长久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2008年东南亚许多国家爆发了粮食危机,许多的人们根本买不到大米,他们只能以土豆、红薯等勉强填饱肚子。
试想如果我国的农业出现严重问题,这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恐慌,影响到我国的发展,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很重要的。
在暑假期间我和我的父母到自家的农田里施化肥、拔草,冒着炎炎的烈日,看着那一片片的庄稼地,我从内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恐惧,“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说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流下滴在那干涸的土地上,玉米叶不断地从自己的脸上划过,留下一道道红色的痕迹,汗水从此流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坐在地头休息的时候我曾注意过那也在田里劳作的大叔大婶们,他们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而他们仍旧低着头在那里一声不吭的干着,似乎是一个永远不停劳作的机器。
夏天的天孩子的脸,雨水顷刻间从天而降,雨点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打在了那也农民的身上,此时我不知道从我脸上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或泪水,而我却深深体会到了“农民真苦”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的样子,到处都是很矮的小屋,村里的道路非常的难走,尤其是下了雨之后,原本就很难走的小路就变得更加的泥泞了,车辆根本就没法通行。
在夏天下了大雨之后,很多人家的院子里就被水淹了,只能用盆子把水弄到大街上,有时大雨之后,就有人家的房子倒塌了,那时候的农村确实非常的穷。
在几年以前农民根本就不愿意去种地,因为每当庄稼收获,农民
去算这一季度的收成的时候根本就挣不到几个钱,种子很贵,化肥很贵,农药很贵,浇地也需要钱,而农民去卖庄稼的时候却很便宜,所以说当时农民根本就不愿去种地,以至于农村大面积的土地荒芜,可见当时的农业是很危险的。
党中央国务院在认识到三农问题后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和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2003年3月,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恢复增长,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的农业生产落后的瓶颈问题,中国政府在原有的于2000年首先在安徽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
国家领导人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时候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推行新农村建设目标。
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
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6年总体工作要求中,提出“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推出“农民工”维权方案。
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在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之后农村的面貌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的收录有了很大的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
原先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原先一排排快要倒塌的土屋如今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人们的手里也有钱了,有很多的人家已经买了轿车,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今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增多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党中央的一些重要指示在到达农村之后它的性质已经变味了,还有现如今农村地区的官员素质较低,贪污受贿等问题比较严重。
一个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有能力和智慧去解决问题,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使我国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