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设想
杨刻俭
人多地少的现实不能让几亿农民完全靠种田致富,一部分农村人口需要进城,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但是城镇化不能消灭农业、消灭农民、消灭农村,农业、农民、农村还将继续存在,三农问题还将存在,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长的时间内还会变的严峻。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更多山区农民会迁入城镇,但山区农业又不能规模化经营,不能靠大规模流转集中来维持农业生产。
山区农业的衰落和消亡,粮食生产的压力更多集中于平原地区。
在缩小种植面积的情况下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的做法在正常年份还能保证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
但随着气候变迁严重,自然灾害天气增多,影响粮食生产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
科技还不能改变天气和控制灾害性天气,洪涝灾害、气温变化都可能带来农业歉收,粮食大幅减产。
在种粮面积扩大的情况下可以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减产冲击,而种粮面积的减少,农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降低,意味着粮食安全的风险更大。
二、城乡差距将拉大
当前,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打工的经济收入流到农村维持家庭开支,打工产生的资金链条从城里流向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返乡农民逐步减少,城市流向农村的打工资金链断裂,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降低。
农村输入城市的将是廉价的初级农产品,城市输入乡村的将是终极的工业产品。
即使城市化缓和了农村紧张的人地关系,但农业产值远低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农村居民收入要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
城乡差距不是进一步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
三、土地不能公平配置
均田制的实行是要由国家掌握土地并定期分配。
三十多年间农村土地就由十五年调整一次到三十年调整一次,又到长期不变,再到长久不变,并写进中央文件。
加上三十多年来的人口自然变动、职业流动、空间流动以及农民乱占滥建,土地关系已经变得极度混乱。
现在政府既没有可拿来调整的土地,也没有继续平均分配土地的决心,标志着均田制受到破坏。
农村土地调整只能依靠市场化运作,也就是所谓的土地流转来实现。
市场化就是两极分化,依靠市场化实现家庭适度规模的均田制的想法只能成为良好地愿望。
土地向小部分人手里集中,社会两极分化逐渐严重,已被历史无数次地证明。
传统社会靠农业积累缓慢地实现土地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今天只会来的更快、更猛烈。
规模经营不仅要求具有劳动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才能、雄厚的资本。
留守农村的农民恰恰大都是只有劳动能力而缺少经营管理才能和雄厚资本,注定要成为土地上的雇工。
农业机械化耕作劳动时间少,农民就业机会少,农村劳动力价格低,雇佣农民前景不容乐观。
四、贫富分化将加剧
虽然城镇化使一部分人进城能缓解农村人地关系,但土地不能公平配置导致农村贫富进一步分化。
留在农村的一部分人会成为种田大户,他们大规模地占有土地,成为农村的富有者;一部分人属于自耕农,可以兼种田兼打工。
尽管他们直接经营土地,有不计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农业原料、耕种收割基本完全靠市场化交易来完成,他们的农业生产依然维持很高的成本;一部分老弱病残者不能进城打工,也不能受雇于种田大户,只能依靠自家的承包地和低保维持生活,过着最下层、最悲惨的日子。
社会贫富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五、农工结合、种养结合的家庭经营方式难以维持
市场竞争要求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要求更高的技术,要求生产社会分工。
农业生产也不例外,小农户明显不适合这一要求。
小农户在与大资本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农民必然从农产品家庭加工业、养殖业和经济作物领域领域退出,从事单一的低效益的粮食种植。
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
向少数资本集中,农工结合、种养结合的家庭经营方式难以维持,意味着农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减少,小农的路越走越窄。
六、城乡居民生活成本将拉高
当前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年龄大了回乡种田,还能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带来劳动力单向流出,导致劳动力急剧减少。
劳动力的匮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延续,必然被能源农业所取代。
能源农业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将使粮食价格也将随着上涨。
劳动密集型的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价格将上涨更快。
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在农民自己种植的条件下,农民不计劳动力成本,价格还可能相对稍低。
如果由资本集中经营,资本要支付劳动力成本的话,价格将会提升,再经过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层层提高放大,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价格进一步上升,意味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
七、农村治安环境会恶化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农村人口减少,一部分老人、妇女、儿童在家,维持社会治安的能力降低,农村地广人稀,村庄分散,公安派出机构警力有限,农村社会治安环境逐步恶化,导致盗匪横行,原来的小偷小摸逐渐变成猖獗偷窃,再到今天已变成了光天化日之下的公然抢劫。
随着更多农民进城,乡村治安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如果要靠警力来维持良好的治安环境,投入无疑将是巨大的。
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方案设想
解决三农问题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种措施协同配合。
这里仅就农业生产环节的解决方案做一设想。
那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联合自强道路,就是实现农村土地向集体流转集中,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由那些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返乡或留守农民耕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实现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以村为单位,成立全体种田农户参加的农机合作社,实现农业机械公有制。
现代农业生产工具不再是一家一户的一犁、一锄、一镰,而是大型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机械,客观上要求社会共同占有。
与农机耕作市场化相比,实现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共同占有,能够大幅度降低耕作成本,能使全体种田农户享受到农业机械现代化带来的好处。
第二步:以村为单位,实现土地向集体流转集中,组织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集体耕种。
这样既能使外出打工农民获得土地租金,也能使留守农民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土地向集体流转集中,能够实现土地连片经营,便于农业机械耕作,提高生产效率;能够进行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统一规划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田灌溉工具从小型喷灌机械向水利灌溉电气化升级改造,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农业旱涝保丰收。
第三步:通过村际合作、乡际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合作。
在区域内实行生产原料集体批量购买,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粮食等生产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统一化经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粮食等农产品,实现粮食等农产品销售的优质优价。
第四步:在区域联合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合理安排粮食和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并联合起来闯市场,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又能较好地化解市场风险。
第五步:克服家庭分散养殖的不经济、适应社会分工需要,集中、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米糠、余粮发展集体养殖业。
这样做既能解决一部分农民就业,又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实现粪肥还田,减少农业对化肥的依赖,生产出更优质的无公害粮食和蔬菜和油料,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步:在区域联合基础上发展集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
以像华西村,刘庄村那样发展其他产业)。
它能够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解决农民就业,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第七步:依靠集体经济为农民提供各种福利以及农村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美化;组织农民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实现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农村发展需要外部支持,工业需要反哺农业,但工业反哺农业不是靠资本下乡来实现。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一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二要靠政策引导农民集资。
没有政府资金和政策主导,集体经济就很难建立起来。
创建集体经济初期,政府也要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加大财政投入,吸引农民分散的资金参加进来,以后逐渐依靠农民力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没有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农民就没有一个共同奋斗的方向。
没有政府的财政大力支持,农民合作就没有一个主导力量。
同时,创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发挥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
人与事是相辅相成的。
人没有事做,基层政权只能更瘫、更瘸;事没有人去做,只能荒废。
人与事结合起来,基层政权组织才能有战斗力,集体经济才能逐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