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99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
为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由于在建筑施工时造成作业污染和扰民,改善生活环境,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订以下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止大气污染,做好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车辆运输必须有盖。
2、经常检查现场散装水泥是否专用车运送。
3、加强对职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教育,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施工现场。
4、落实环境管理人员,公司每月一次安全检查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环境防护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1)、现场临时道路有否用於铺设;
2)、乙块等有害气体是否专门保管;
3)、搅拌机、灰浆机等作业地点是否有沉淀池,污水管线、自来水源、油料仓库是否良好。
4)、施工现场道路是否指定专人适量洒水,机械设备是否清洁,
防止和减少扬尘。
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施工安全和保护工人健康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下面是一个可能包含的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
1. 环境保护目标:设定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如减少废弃物产生量,降低能源消耗等。
2. 环境风险评估: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土地、水源、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废物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
4.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的水资源,避免造成水体污染,使用可再生水资源进行施工。
5. 节能减排:通过科学规划施工过程,优化设计,采用节能设备和材料,减少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6. 大气污染防控: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现场扬尘、气味等污染物扩散,如覆盖裸露的土地,喷水降尘等。
7. 噪音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如使用低噪音设备、设置隔音屏障等。
8.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各类动植物,注意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9. 社会责任:与当地社区和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监督并纠正问题。
10. 员工培训:为施工人员开展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遵守环保规定和要求。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工地环境卫生,维护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形象,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建筑工地,包括施工现场、拆除现场等。
三、责任与义务1.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工地环境卫生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2. 工地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巡查和整治,确保环境卫生合格。
3.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持工地环境的整洁卫生。
4. 所有工作人员应接受环境卫生管理培训,掌握环境卫生知识和技能。
5.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四、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1. 施工现场应实行日常清扫制度,对建筑垃圾、杂物等进行及时清除,保持施工区域的整洁。
2. 施工现场应设立垃圾箱,并定期清理垃圾箱,避免产生垃圾滞留和异味。
3. 施工现场的卫生间应按照规定设置,保持清洁,并设立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
4. 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持畅通无障碍,确保安全交通,避免堵塞和意外事故。
5.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和卫生。
五、工地环境卫生管理措施1. 设立环境卫生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 在施工现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档案,记录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和整治措施。
3. 定期组织工地环境卫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对施工场地、道路、卫生间等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5. 定期开展工地环境卫生大清洁,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杂物和垃圾。
六、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和奖惩1. 对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进行定期考核,制定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
2. 对考核结果排名前列的工地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3. 对工地存在严重环境卫生问题的,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卫生与环境保护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卫生与环境保护建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现场的卫生与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卫生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本文将就建筑工程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卫生与环境保护进行论述。
1. 施工现场卫生管理1.1. 卫生设施配置: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厕所、洗手池、淋浴设施等,并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保障工人的卫生需求。
1.2. 垃圾处理:施工现场应设置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并妥善处理各类废弃物。
对易腐烂垃圾应及时清理,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异味和传染病的传播。
1.3. 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卫生管理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保持施工现场的良好卫生状况。
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2.1. 噪音控制: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噪音控制,例如在施工设备上安装消音装置、合理规划施工时间等。
2.2. 振动控制: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对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潜在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振动控制,例如合理布置施工序列、加装减振装置等。
2.3. 空气污染防治: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威胁,应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防治措施,如喷水降尘、封闭施工、安装除尘设备等。
2.4. 水体污染防控:施工现场的废水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废水经处理后才能排入排水系统或自然水体。
施工现场应设立沉淀池、油水分离设备等,确保废水的有效处理,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环境意识与培训3.1. 环境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应提高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并将环境保护纳入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2. 培训措施:施工单位应进行环保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环保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环境保护工作方法,并要求施工人员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整体素质与业务技能。
建筑工程安全环境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安全环境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维护参与工程的人员健康和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建筑工程安全环境管理规定。
二、安全生产责任1. 建筑项目总承包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严格落实安全职责。
2. 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培训,确保全员安全参与。
三、施工现场管理1. 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定安全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通畅。
2. 对易发生事故的施工工艺、设备和工作面进行专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
3. 施工现场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安全带、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四、劳动保护与用工管理1. 建筑工程参与人员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2. 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3. 管理工人用工合同,确保合法、合规用工,不得超员、超时工作。
五、作业环境管理1. 施工单位应确保作业环境的通风、照明、防尘等设施符合标准要求。
2.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应采取妥善的处理、运输和存放措施,避免造成污染。
六、应急管理1.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对措施。
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做好应急演练。
七、监督与检查1.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建筑工程安全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或给予相应处罚。
2. 社会公众、工人和相关方面应当积极参与安全环境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八、法律责任1. 违反本规定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对规定进行修改,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结语:建筑工程安全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工程安全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旨在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保护自然资源: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
合理规划和管理施工现场可以减少对这些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实现可持续利用。
2.保护生态系统:施工现场的破坏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
3.降低环境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物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困扰。
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可以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保障周围环境的良好品质。
第二部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环境问题:1.噪音污染:施工现场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干扰和损害。
合理的施工计划、使用低噪音设备以及建造隔音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噪音污染。
2.扬尘污染:施工现场的施工活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使用喷淋设备、覆盖物料和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和传播。
3.废水处理:建筑施工现场的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化学物质,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第三部分:有效管理和解决施工现场环境问题为了有效管理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得到有效执行。
2.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对现场进行充分规划,确保施工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施工项目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施工项目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维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保障施工现场工人身体健康,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责任主体1. 项目部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和指导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 环卫专责人:负责具体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包括组织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巡查、整改和记录,实施环境卫生督导等。
3. 施工单位员工:负责遵守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参与和保障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三、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要求1. 清洁卫生:施工现场各部位、设施和设备保持清洁,杂物要及时清理。
2. 垃圾处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要严格分类并及时清理。
3. 环保设施:施工现场要设置环保设施,如固体废物贮存点、污水处理设施等。
4. 消防设施:施工现场要设置消防设施,保证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和安全。
四、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流程1. 日常巡查:环卫专责人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及时整改。
2. 定期检查:项目部负责人定期对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3. 录入记录:对巡查和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备查。
五、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1. 项目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员工参加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培训,在岗新员工入职时也要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培训。
2. 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环境管理意识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环卫专责人负责组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2. 项目部负责人负责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并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七、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改进1. 项目部负责人要不断总结和改进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
2. 环卫专责人负责对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环境卫生管理的改进建议。
建设工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设工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建设工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立本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工地的垃圾处理、化工品使用管理、水资源保护、噪音和震动控制等。
三、环境评估1. 在建设工地选址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及生态系统等。
2. 如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址处建设工地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应及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确保符合相关环保规定。
四、垃圾处理1. 建设工地产生的垃圾应分类收集,干、湿垃圾分开收集,并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2. 尽量减少建设现场产生的垃圾,降低建设工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增加建设工地周边的垃圾箱数量,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清理和处理。
五、化工品使用管理1. 建设工地使用的化工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必须购买合格证明,并在标签上明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建设工地在使用化工品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严禁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化工品,如有必要使用,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
4. 及时清理和处理使用过的化工品包装,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水资源保护1. 建设工地的废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确保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2. 在使用水资源时,应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减少浪费。
3. 建设工地不得直接向地表水体排放污水,应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七、噪音和震动控制1. 建设工地应尽量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产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周末进行大声施工。
2. 在施工周边设置噪音和震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施工引起的噪音和震动水平,确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3. 对于产生较大噪音和震动的施工活动,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工地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工地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确保工地的文明施工环境卫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工地环境卫生管理,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工地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管理涉及工地范围内的环境清理、卫生安排等方面,适用于所有参与工地施工的人员。
二、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职责1. 施工单位负责安排专人负责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2. 工地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工地环境卫生状况,并制定整改措施。
3. 工人在工地工作期间应自觉遵守环境卫生规定,并配合工地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整改。
三、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规定1. 施工单位应在工地布置期间,按规定安排垃圾收集点,并定期清理,垃圾收集点应有明显标识,保持整洁。
2. 工地周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并密闭保存。
3. 工地卫生间应设置合理数量,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并配备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4. 工地内禁止乱倒污水、废弃物和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垃圾、废弃物和杂物分类、分解及处理。
5. 工地设立的临时生活区应保持干净整洁,禁止乱堆乱放废弃物和杂物。
6.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人的环境卫生管理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杜绝吸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7. 工地应配备必要的防尘、防护设施,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8. 工地内的各种设备、机械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四、环境卫生管理检查与奖惩制度1.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管理检查,对工地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环境卫生管理不达标、影响工地环境卫生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包括警告、罚款等。
3. 对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和嘉奖,树立榜样。
五、工地环境卫生管理督查与监督1. 由建设单位或相关监管部门委派专人进行工地环境卫生管理督查和监督,确保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落实到位。
建筑工地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建筑工地环境监督管理制度1. 简介建筑工地环境监督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工地,包括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商业建筑等。
2. 监督管理机构2.1 建立专门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监督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情况。
2.2 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并及时提供监督报告。
3. 环境管理要求3.1 建筑工地应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环境管理工作。
3.2 建筑工地应合理规划施工区域,设置防尘网、防噪音设施等,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3 建筑工地应妥善处理废弃材料和污染物,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4 建筑工地应定期清理垃圾,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并正确处理和分装废弃物。
4. 环境监督与检查4.1 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监督与检查,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4.2 监督检查时,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进入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查看,并要求提供相关的环境管理文件和记录。
4.3 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及时向建筑工地提出整改要求,对严重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5. 环境管理记录与报告5.1 建筑工地应建立环境管理记录,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废弃物处理记录等。
5.2 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定期收集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记录,并进行分析评估,形成监督报告。
5.3 监督报告应包括建筑工地环境管理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等内容,并及时向建筑工地下发。
6. 处罚措施6.1 对于严重违反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筑工地,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罚款、停工整顿等处罚措施。
6.2 对于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违规行为,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
7. 审查与修订7.1 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审查和修订,以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7.2 审查和修订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及时公布修订结果。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一、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条理》第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罚10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未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第二十五条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排污申报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九条规定。
第二十九条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十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噪音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工程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工作,维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的环卫管理工作,包括施工单位及各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注重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和卫生。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本制度要求开展环卫管理工作。
第二章施工现场环卫管理第五条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应当按照“天天检查、时时处理、串联起来”的原则进行,形成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置专门的环卫管理组织和专兼职环卫管理人员,明确责任、权利和工作任务。
第七条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工作应当采取区域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施工现场环卫管理工作应当重点加强对危险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处置和处理。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和报告机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定期报告。
第三章施工现场环卫设施和设备管理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环卫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施和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和维护保养。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应当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垃圾袋、保洁工具等环卫设施和设备,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环卫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对环卫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运转。
第四章施工现场环卫宣传教育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开展施工现场环卫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设立环保宣传栏,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图片等内容,提升环保宣传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第五章施工现场环卫监督检查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环卫监督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环卫管理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是指施工地点周围的自然条件、区域气候、空气质量等因素形成的一种施工环境状态。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进度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环境准备、施工现场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
一、环境准备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环境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现场勘察,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其次,要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方案,包括噪音、扬尘、废水等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并且在施工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正确、有效地进行环境准备工作。
二、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对于施工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
其次,要加强对施工场地的监控,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及时清理废弃物料,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督导和培训,确保他们遵守环保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扬尘、废水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采用降噪设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控制噪音在允许范围内。
其次,要采取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喷水、覆盖土壤等,减少扬尘的产生。
同时,要加强废水处理,合理收集和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确保不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四、施工环境的评估与监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应定期进行评估与监测,以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通过环境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环境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符合要求。
同时,要建立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扬尘、废水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环境状况,采取必要的调整和措施。
总结起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绿色施工,提高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我公司特制定本环保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系1. 环保领导小组:在每个建筑工地设立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工地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价等工作;2. 环保专职人员:每个建筑工地都应配备专职环保人员,负责工地环保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环保领导小组做好环保工作。
三、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环保措施和保护目标;2. 制定施工方案,明确环保责任和分工,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3.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培训,指导他们环保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施工阶段1. 废弃物处理:所有施工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妥善处理,不得乱倾倒;2. 噪音污染控制:施工期间要加强对噪音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污染;3. 空气污染控制:要加强施工车辆的排放管理,做好扬尘控制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4. 水污染控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废水排放,确保水环境质量不受影响;5. 施工装备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和废水,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五、整改与处罚1. 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责任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2. 对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监督与评估1. 每个建筑工地都应设立环保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环保部门应定期汇总各工地的环保成绩,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未尽事宜,由环保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经公司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自即日起正式实施。
希望各工程部门、施工单位遵照执行,共同维护环境,创建绿色和谐工地。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促进施工现场的有序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第三条工程单位应在工程施工现场设立环境管理岗位,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的协调与监督。
第四条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
第五条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应用环保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六条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评估,做好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编制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措施和责任人。
第八条工程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周边居民进行告知,告知施工时间、施工内容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第三章施工期间管理第十一条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环境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环境隐患。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垃圾处理工作,分类收集,规范处理。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监测环境质量,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组织职工参加环保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建筑噪音、震动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四章施工结束后管理第十六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环境清理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恢复环境原貌。
第十七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编制环境管理报告。
第十八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环保部门对接,完成环境验收手续。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汇总,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第五章环境违规管理第二十条如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环境违规行为,环保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依法对违规单位做出相应处罚。
监理实施细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与环保管理

监理实施细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与环保管理监理实施细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与环保管理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与环保管理对于保障工人健康、保护环境、提高项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监理实施细则,详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卫生与环保管理措施,以指导工地管理者和施工方有效进行管理。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卫生管理1. 垃圾分类与处理a) 施工现场应设置垃圾分类区域,标明不同类别垃圾的收集点,并确保垃圾区域保持清洁。
b) 建立垃圾收集制度,定期清理垃圾,遵循环保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c) 垃圾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垃圾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漏。
2. 环境卫生a) 环境保洁措施: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除尘、清洗,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
b) 消毒措施:必要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消毒处理,保障工人的健康。
3. 环保设备与材料a) 使用低频率噪声发生器等环保设备,减少施工现场噪音污染。
b) 使用环保型材料和产品,符合环保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4. 个人卫生保护a) 施工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安全帽等,确保工人的个人卫生。
b) 食品安全:施工现场严禁食用无关食品,食品存放要符合卫生标准。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保管理1. 水资源管理a) 合理使用施工现场的水资源,避免浪费。
b)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
2. 噪音污染防控a) 设计和合理安置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设备,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以及附近居民的影响。
b) 施工现场与周边居民区域之间设置屏障,减少噪音扩散。
3. 空气污染防控a) 控制粉尘:在需要控制粉尘的区域进行覆盖或湿润处理,减少扬尘。
b) 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减少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
4. 土壤污染防控a) 对于有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施工活动,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b) 减少使用对土壤有害的化学物质,选择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
四、监督和考核1. 监督机制a) 监理单位应派驻专人进行卫生与环保管理的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以执行。
工地环境污染管理制度

工地环境污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地环境污染的管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地、公路施工工地、水利工程等建设工程领域,负责工地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工地环境污染管理主体为建设单位,监督管理单位为环保部门。
第四条工地环境污染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规范。
第二章工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明确工地环境污染的防治目标和措施,通过综合布置和合理规划,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六条工地应当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确保污染物不外溢,不泄漏。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如垃圾箱、沉淀池、废水处理厂等,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第八条在施工工地和材料堆放场所,应当设置防尘网、防风网、降尘设施等环境保护设施,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定期对工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排放,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因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三章工地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第十一条环保部门负责对工地环境污染进行监督管理,对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二条环保部门对工地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应当依法行政,并对不符合规定的工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三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对工地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和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配合监督检查,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工地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环保部门有权对建设单位进行警告、罚款、责令改正等处罚。
第十六条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环保部门有权调查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1.防止大气污染(1)多层建筑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高抛撒。
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应尽量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3)现场临时道路其面层应采用细石、焦渣、沥青等铺设,防止道路扬尘。
(4)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医院疗养区及文物保护区附近的施工现场,应设专人及设备,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严禁使用敞口锅熬制沥青。
(5)凡在市区内的施工现场,应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
必须在现场设置搅拌设备时,应安设除尘装置。
(6)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2.防止水污染(1)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2)凡进行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
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污染环境。
(3)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4)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淘油,防止污染。
3.防止施工噪声污染:施工现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
第一章冬、雨季施工措施【1.1】冬、雨季施工措施【1.1.1】冬季施工措施1、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部分项目在冬季施工期内,需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
建筑施工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技术流程

建筑施工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技术流程一、前期准备阶段在建筑施工工程开始之前,施工方需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技术流程的制定与实施。
1. 确定环境管理目标施工方首先需要明确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目标,比如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
2. 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根据目标,施工方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资源利用方案、废物处理方法等。
同时,也需要确定环境管理责任人,明确各项管理任务和时间节点。
3. 建立环境管理团队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团队,由环境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环境管理方案的执行与监督。
并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环境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现场环境管理实施阶段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技术流程的实施阶段,需要严格按照前期准备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1. 环境保护设施的搭建根据前期计划,施工方需及时搭建各类环境保护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噪音隔离措施、防尘网等,保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
2. 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施工方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管理与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境管理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操作、垃圾分类、清理工地周边环境等。
3. 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需要及时处理,合理利用资源。
施工方应根据前期计划,建立废物分类体系,并选择合适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或回收。
4. 定期环境检测与评估建立定期环境检测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大气、水体、噪音等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环境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不超标。
5. 意外情况应急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施工方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保证应急资源和设备的充足供应,以及相关应急演练的进行。
三、项目结束及后期整理阶段施工项目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后期整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
1. 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废弃物的清理与处理、设备设施的归档、环境保护设施的拆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摘要: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严格
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切以人为本,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施工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坚持环境保护和工程质量并重,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实现绿色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1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既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又要向自然界排放相当乃至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产生噪声等,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环境管理
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之一。
随着大众环境法制意识的增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
护问题日益受到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而一些情况下环境保护问题
成为施工企业与居民之间产生纠纷的突出原因。
因此,切实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正日
显重要性和迫切性。
2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1 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
建筑本身除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中又会带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地基,取土建楼等,对地表破坏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大雨条件下,极易引起侵蚀,发生局部水土流失。
此外,建筑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弃土弃渣,若处置不当,会影响周围自然环境。
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生产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
在上、下水施
工中,会使水质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
2.3 施工噪声的影响
噪声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来自土建类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等产生的噪声,还有脚手架和模板的装卸、安装和拆除,建筑材料的切割加工等作业产生
的噪声,而且施工过程中往往多种设备同时运行,加剧了噪声的影响程度。
此外,在特殊
情况下因工程工期和施工部位等问题造成的昼夜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
学习,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投诉率最高的环境问题。
2.4 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为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场对有较大的风,能卷起尘土产
生扬尘,其二自然风也会卷起废物中的尘土,所以要处理好总量虽然很少尘土,但如不处理
也将造成环境污染。
2.5 废气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扬尘为主,扬尘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在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
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的主要环节为:场地平整、土方挖掘以及建筑垃圾、水泥为主的建筑细集料的
运输、存放和使用; 凌空抛洒楼层清理后的垃圾物的不文明施工现象; 木工房锯机作业,石灰、砂石、土方回填,裸露地表风蚀扬尘,车辆进出等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
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之大风天气,施工现场的扬尘将更严重。
另外,职工食堂大灶、燃煤取曖、施
工机械、施工车辆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化学材料的热熔加工、油漆稀释剂的挥发也会产生
一定的有机废气。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大气污染的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项目都难以避免产生大气污染,污染类型分为废气、粉尘以及扬尘等。
形成这些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杂物、施工现场堆土、物料存放、施工运输过程中
的扬尘等。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施工现场杂物在清理过程中,尽量采
取桶装或设置永久性垃圾道,避免将杂物扬起或抛洒;施工堆土位置的选取要谨慎,不能选在
附近敏感点的上风向,堆场适当进行苫盖;运输水泥、珍珠岩、白灰等易飞扬的小颗粒物料时,需要进行严密的覆盖,存放时,也尽量避免露天存放;施工作业现场扬尘处根据需要设置安全
网密闭,并定期清洗;车辆在行驶之前,避免轮胎携带大量泥沙,在施工场地进出口处可以通
过铺设石子路或洗刷等方式去除车轮车身的泥沙,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减少急刹车,车身
安装净化器及消声器,降低废气、噪声的产生量;施工现场严禁焚烧产生有毒害刺激性气味的
物品;建筑施工需要搅拌时,要建立集中搅拌站,并设置除尘器,有效降低扬尘产生量。
3.2 噪声的管理措施
(1)合理布局施工场地,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尽量降低施工现场附近敏感点的噪声
强度,避免噪声扰民。
(2)在人口密集区进行较强噪声施工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
般避开晚10时到次日早6时的作业;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必须昼夜连续
施工时,要尽量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3)夜间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和
乱轰油门,装卸材料要做到轻拿轻放。
(4)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和乱吹哨、不得无
故甩打模板、钢筋铁件和工具设备等,严禁使用高音喇叭、机械设备空转和碰撞其他物件
(如混凝土振捣器碰撞钢筋或模板等),减少噪声扰民。
(5)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缩短维修保养周期,尽可能降低机械设备噪声的排放。
(6)施工现场超噪声值的声源,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噪声或转移声源。
①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来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工
艺(如用电动空压机代替柴油空压机;用静压桩施工方法代替锤击桩施工方法等),降低噪声。
②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即在鼓风机、内燃机、压缩机各类排气装置等进出风管的适
当位置设置消声器(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穿微孔板消声器等),
降低噪声。
③加工成品、半成品的作业(如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门窗等),尽量放在工
厂车间生产,以转移声源来消除噪声。
(7)在施工现场噪声的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隔
声等的声学处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
①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如泡沫塑料、吸声砖、矿渣
棉等)或吸声结构(如微穿孔吸声结构、穿孔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等)来吸收
通过的声音,降低噪声。
②隔声:把发声的物体和场所用隔声材料(如混凝土、砖、矿棉
被等)或隔声结构(如单层和双层的隔声间、隔声机罩、隔声屏等)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
降低噪声。
(8)施工现场定期进行噪声值监测,居民区离施工现场最近一侧噪声值控制在
55分贝以内为好。
3.3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时产生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以及建筑材料的消耗过程,为降低建筑施工中废弃
物带来的污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施工场地范围内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堆、池,并进行相应
类别的废弃物处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废弃物在运输时要实行
密封覆盖,并运至当地政府制定的场所进行科学处理;施工材料多采用环保型物料且尽量做到
物尽其用;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因为质量不合格导致第二次建筑造成的物料浪费。
3.4 废水的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来源广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外排和渗漏;一个是施工现场工人及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
水污染的管理可以从废水的处理和排放两个角度
来加以控制:施工产生的废水不要任其自然流放,而要建立污水管道导污;对施工中需要用到的化学溶剂、油料等设置专用的库房,并对墙面和地面做相应的防渗处理,防止化学溶剂的滴、漏、冒、跑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污水收集池,池内的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可以用以喷洒降尘或排入地表水体。
4 结束语
通过大量施工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施工现场的外部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但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健,贾兴安.谈工程项目施工的环境管理[J].浙江建筑,2009(1).
[2] 程传林.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 刘怀志.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