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并运用小数的加减法。
2.能够归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3.能够解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法以及归纳总结相关规律。
2.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解决方式。
三、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1.直接相加法:将小数按照小数点对齐后,按位相加,最后再将小数点对齐。
例如:0.27+0.68=0.95。
2.进位相加法:将小数按照小数点对齐后,从个位开始按位相加,若相加结果大于10,则进位并加上下一位数。
例如:0.39+0.67=1.06。
2. 小数的减法1.直接相减法:将小数按照小数点对齐后,按位相减,最后再将小数点对齐。
例如:1.23−0.46=0.77。
2.借位相减法:将小数按照小数点对齐后,从个位开始相减,若被减数小于减数,则向高位借位。
例如:0.73−0.45=0.28。
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按照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先乘除后加减,并按照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
例如:$2.5\\div 0.5+1.8-0.3=7.8$。
4. 规律的归纳与总结通过对小数加减运算中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5公里的长跑比赛,小明第一圈用时10分钟,第二圈用时9分钟,第三圈用时12分钟,第四圈用时11分钟,请问小明本次比赛的用时总长是多少?解题思路首先,将小明四次跑步所用的时间转换成小数,然后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计算过程如下:$10\\div60+9\\div60+12\\div60+11\\div60=\\frac{42}{60}=0.7$小明本次比赛的用时总长为$5\\times0.7=3.5$小时。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板书、练习、归纳总结以及实例演示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2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谈话引入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三、巩固新知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审题。
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2、完成试一试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布置作业练一练1-5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活动二、试一试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
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五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换算,感受____立方米、____立方分米、____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和容积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分析、猜想、验证、归纳和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在应用分数、比、百分数、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4.在探索简单数学规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正确建立____立方米、____立方分米(升)、____立方厘米(毫升)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主动应用所学分数运算、比、百分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二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总复习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一.“数与代数”领域: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要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
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优秀7篇-最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优秀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篇一苏教版教材中单独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在执教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许多迷茫,偏颇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课本以和倍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使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能便于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
有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和差,和倍问题的练习课,把教授如何解决该类问题作为课堂重点,使课堂失去生命力。
其实十一册第一单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如果把该节课定位在训练解题技巧上,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如何解题,没有提升到利用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统一为一个未知量是一种策略的高度。
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应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体会到各种解决方法的共同点,体会方法中渗透的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一一列举,替换等实际上是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解题技巧。
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应该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些策略有什么共同点,感受这些策略为解决问题带来方便,重在体会。
另一方面,学生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可能上新课前已经掌握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具体方法。
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几节课才能掌握该类问题的解题技巧。
因为这些例题本来就是由奥数题改编而来。
把课堂的重点定位在体会策略的优势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例如本案例,课堂开始我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导入,后进生如果感受到替换的策略能把生活中的难题变简单,他就有收获。
而学习较好的学生能体会数学策略能应用于生活,他也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周次时间单元计内容划实授课课时时面的旋转2第一周至第二周第三周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4圆柱的体积2圆锥的体积2练习一和单元检测4比率的认识1比率的应用2至第二单元第周围第五周第三单元第六周至第四单元第七周第八周期中复习及检至测第十周第十一周至总复习第十七周比率尺2图形的放缩与减小2练习二和单元检测3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运动1赏识与设计1练习三2变化的量2正比率2反比率2练习四2整理与复习5数的认识1整数2数的小数分数百分数2常有的量2认识运算的意义2估量2计算与应用2运算律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方程2初步正比率反比率3研究规律2单元检测2图形线与角2的认平面图形2识立体图形2图形与丈量4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地点2单元检测2统计3可能性2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十八周总复习至5毕业模拟检测十九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设计面的旋转教课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 内容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着手操作等;初步领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课要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识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经过察看;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及其特色。
教课难点:经过察看;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构成及其特色。
教课器具:各样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法:指引法学法:自主研究教课过程: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察看并思虑彩带跟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依据发现的现象(彩带跟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察看下边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事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通用18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数学教学总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1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8篇)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一、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4页----17页。
二、学生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小水盆,一些绿豆。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重点难点: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五、学习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两个图形之间隐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
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这种情况在数学中叫做“等底等高”。
在“等底等高”的条件时,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或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六、布置课前预习点拨自学1、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开始讨论。
注意,这里的圆柱和圆锥指的就是图上的圆柱和圆锥哟!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七、交流解惑: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体积比圆柱小……动手做实验:把圆锥装满绿豆,倒入圆柱中,看倒几次能把圆柱装满。
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八、合作考试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口算)2、沈老师在大梅沙玩,将沙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半径约3分米,高约2.7分米,求沙堆的体积。
(只列式不计算)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8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30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问题。 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圆柱体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自主尝试:
1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 怎样求侧面
积? 2 、已知底面半径和高, 怎样求侧面
积?
先同桌交流 再全班总结
3 、已知底面直径和高, 怎样求侧面
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举例完成
自主尝试 : 完成“试一试”。 合作交流 :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 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 部分?
独立完成试一 试的题目
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
应该分哪几步? 汇报点评: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 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 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交流自己的想法
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
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
并体验:点动成线
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 P2 各图,你发现了什
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 验交流回答
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
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补充修订
汇报点评:
( 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 一条线;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转 门形成一个圆柱。
什么关系? (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
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小组总结圆柱侧面积的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巩固练习: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 )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
独立完成
因为(
)
拓展延伸: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
面直径为 4 分米,高为 5 分米,至少需
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
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
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
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
说自己的猜想)
合作探究:
研究圆柱侧面积
学生操作、 观察对
1、独立操作: 利用手中的材料, 用 比、小组交流,认
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识圆柱的侧面。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全 册 教 案
课题
面的旋转
总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面的旋转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 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 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小组合作完成后 交流。
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行间巡视,
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
是否正确。
完成第 6 页的题
巩固练习: 目
完成课本第 6 页“练一练” 第 1 题,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
完成课本第 6 页“练一练”第 2、3
题
拓展延伸 :
完成课本第 6 页“练一练”第 4、5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 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 它的面积吗?
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
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探索汇报圆柱侧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 面积的计算公式
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
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 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
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件 教学圆规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自学感悟: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一个圆锥也
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
独立完成
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面的旋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圆柱的表面积(一)
1、能根据具体情境, 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 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师展开图,思考: 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
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观察 思考 回答
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 侧= ch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
总第 3 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二)
教学目标
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 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 成体。
( 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 的图形连线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 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 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 巩固练习: 判断。
学生感受点、 线、面、体之间 的联系。
动手操作 连线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 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
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
题,搞清楚问题的关键,
注意单位的换算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思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总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三)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
全班总结:求侧面积,可以运用公
式 S 侧 =ch 或 S 侧=2∏ rh 或 S 侧=∏dh
合作交流:
1、判断
独立判断
把一个圆柱形钢材截成 2 段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