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4 第1单元 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素材互动课堂专题4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素材互动课堂专题4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知识点1:分子的空间构型1.杂化和杂化轨道杂化是指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

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2.杂化过程及杂化轨道类型(1)杂化过程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2)杂化轨道的类型对于非过渡元素,由于ns、np能级比较接近,往往采用sp型杂化。

对于过渡元素,(n-1)d、ns、np能级比较接近,常常采用dsp型杂化。

sp型杂化,又分为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

dsp型杂化分为dsp2、dsp3、d2sp2等。

3.典型分子的杂化过程及立体构型(1)sp型杂化:一个ns轨道和一个np轨道间的杂化,杂化后得到两个sp杂化轨道,且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80°,呈直线形。

如BeCl2、CH≡CH分子的形成。

①BeCl2:Be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从表面上看Be原子似乎不能形成共价键,但是在激发状态下,Be的一个2s电子可以进入2p轨道,经过杂化形成2个sp杂化轨道,与氯原子的具有一个单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两个σ键。

由于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80°,所以形成的BeCl2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的。

请参看过程图:Be原子sp杂化过程两个sp杂化轨道BeCl2分子中σ键②CH≡CH:碳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在形成CH≡CH分子时,碳原子2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受激发跃迁到2p空轨道,一个2s轨道和一个2p轨道杂化形成2个sp杂化轨道,且各有一个单电子,呈直线形;剩余的2个各具有1个电子的2p轨道未参加杂化,则垂直于两个sp杂化轨道形成的直线,每个碳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1个σ键,各自剩余的1个sp杂化轨道相互形成一个σ键,而各自没有参与杂化的2个2p轨道以垂直于前面3个σ键所在的直线“肩并肩”形成2个π键,从而形成CH≡CH分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4.1.1第1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4.1.1第1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1.sp3 杂化与 CH4 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1个 2s 碳原子 2s 轨道上的 1 个电子进入 2p 空轨道,_____ 3个 能量相等、成分相同 轨道和 ____2p 轨道“混合”,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4 个 sp3 杂化轨道。
1.确定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的方法 对于ABm型分子(A是中心原子,B是配位原子),分子 的价电子对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即n=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 2 规定:①作为配体,卤素原子和氢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 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②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 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即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③对 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阴离子的电 荷数或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④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若剩 余1个电子,亦当作1对电子处理。⑤双键、叁键等多重键 作为1对电子看待。
【解析】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为2,采用sp杂化。
C2H2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通过1个2s轨道和1个2p轨道杂化 形成2个sp杂化轨道,呈直线形,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 子1s轨道、另一碳原子的1个sp杂化轨道形成2个σ键;每个 碳原子上剩余的2个2p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上剩余的2个2p 轨道形成2个π键。
2 3个 ________sp 杂化轨道。




(2)sp2 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
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硼原子的 3 个 sp2 杂化轨道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120° 3 个 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__ 。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3+第3单元+第1课时+共价键和答案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3+第3单元+第1课时+共价键和答案

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1课时共价键目标与素养: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与形成过程,知道共价键的特征,能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共价键的类型,掌握σ键与π键的形成及特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共价键的形成1.共价键概念吸引电子能力相近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2.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氢气分子形成为例)当两个氢原子相互接近,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它们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两个1s轨道发生重叠,电子在两原子核间出现的机会较大,体系的能量逐渐下降,达到能量最低状态。

若核间距离进一步地减小,两原子核间的斥力增大,使体系的能量迅速上升,这种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到平衡位置。

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指势能)随核间距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当它们相互接近时,两原子间总是排斥作用占主导地位,体系能量将逐渐升高。

所以,两个带有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的氢原子不可能形成氢分子。

3.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成键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只能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

故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

(2)方向性成键时,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机会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机会越多,体系的能量下降也就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二、共价键的分类1.σ键和π键(1)分类依据: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2)σ键和π键的比较(1)非极性键:当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若两个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叫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2)极性键:若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叫极性共价键。

由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愈大,键的极性就越强。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和答案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和答案

目标与素养: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与价值,能列举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能列举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1.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意义(1)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1)(2)分析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

(3)现代研究物质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和衍射实验。

(4)几种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仪器①红外光谱仪、②电子显微镜、③原子吸收光谱仪、④X 射线衍射仪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揭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寻找性能优异的材料,需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3)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4)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期待着物质结构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哪些不确切?[答案] ①②③均不确切。

从现在的观点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不同同位素的质量不同;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极小一部分,而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非常“空旷”。

2.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答案]能。

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典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苏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训练: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阶段测试【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苏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训练: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阶段测试【答案+解析】

苏教版化学选修3:——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阶段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6的是( )A.K2[Co(NCS)4] B.Na2[SiF6]C.Na2[AlF6] D.[Co(NH3)4Cl2]Cl2解析:K2[Co(NCS)4]的配位数为4,其余配位数均为6。

答案:A2.下列分子为手性分子的是( )A.CH2Cl2D.CH3CH2COOCH2CH3解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为手性分子,故B正确。

答案:B3.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 A.sp­p B.sp2­sC.sp2­p D.sp3­p解析:BrCH===CHBr中碳原子以sp2杂化,其中一个sp2杂化轨道与Br原子的一个p轨道重叠形成C—Br σ键,故C正确。

答案:C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解析:CH4、CCl4均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正确;CO2为非极性分子,B错;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错;H2O 为V形分子,D错。

答案:A5.通常状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NCl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N—Cl键键长比CCl4分子中C—Cl键键长长B.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NCl3分子是极性分子,NCl3的沸点低于NH3的沸点D.NBr3比NCl3易挥发解析:C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的原子半径,所以CCl4中C —Cl键键长比NCl3中N—Cl键键长长,A错误;NCl3中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5,化合价为+3价,所以N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Cl3中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7,化合价为-1价,所以Cl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NCl3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都是三角锥型结构,氨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NCl3分子也是极性分子,NCl3为液体,沸点高于气体NH3的沸点,C错误;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所以NBr3比NCl3的熔沸点高,NCl3比NBr3易挥发,D错误。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4 第1单元 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 Word版含答案.pdf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4 第1单元 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 Word版含答案.pdf

第一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目标与素养:1.能准确判断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2.利用“等电子原理”推测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1.sp3杂化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1)杂化轨道的形成碳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空轨道,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

(2)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每个轨道上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3)共价键的形成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4)CH4分子的空间构型CH4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5°。

(1)杂化轨道数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相同,但形状不同。

(2)杂化轨道为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3)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4)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2.sp2杂化与BF3分子的空间构型(1)sp2杂化轨道的形成硼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3个sp2杂化轨道。

(2)sp2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3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3)共价键的形成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氟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3个相同的σ键。

(4)BF3分子的空间构型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3.sp杂化与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1)杂化轨道的形成Be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1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2个sp杂化轨道。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1.了解物质结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脉络。

4.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5.感受科学家探索物质结构征程中的坚毅和执著,树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6.领悟物质结构的探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1.19世纪初,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割,其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2.1904年,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汤姆生原子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3.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进一步建立起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5.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物理学揭开了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发现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为化学提供了分析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1.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C.生成一种新原子D.生成一种新单质解析:选C。

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不会有新原子生成。

A项,生成一种新分子,如H2+Cl2===2HCl,正确;B项,生成一种新离子,如2Na+2H2O===2Na++2OH-+H2↑,正确;D 项,生成一种新单质,如2Al+Fe2O3错误!2Fe+Al2O3,正确.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汤姆生原子模型③卢瑟福原子模型④电子云模型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答案:C3.18世纪初提出的原子论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点:①物质是由最小的微粒—-原子组成的。

原子就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在重量、大小和其他性质上相同.③一切原子都处在不停地运动的状态.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有几点?答案:不正确的有①和②.①要考虑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甚至更小的夸克等;②要考虑同种元素的原子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情况,即同位素。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2+第1单元+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答案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2+第1单元+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答案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 1 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目标与修养: 1.进一步认识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构造模型。

(微观探析 )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变化看法 ) 3.认识原子轨道与电子填补次序。

(微观探析 )一、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1.卢瑟福原子构造模型(1)卢瑟福依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构造的有核模型。

(2)卢瑟福以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3)卢瑟福被称为“原子之父”。

2.玻尔原子构造模型(1)玻尔在研究了氢原子光谱后,依据量子力学的看法,提出了新的原子构造模型。

(2)玻尔原子构造模型①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固的轨道上运动,这些轨道称为原子轨道。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汲取能量。

②不一样的原子轨道拥有不一样的能量,原子轨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③原子核外电子能够在能量不一样的轨道上发生跃迁。

3.电子云(1)看法:用小点的疏密来描绘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时机的大小所获得的图形叫做电子云图。

(2)含义①用小点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地区出现的时机,用小点的疏密描绘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地区出现的时机的大小。

②运动地区离核近,电子出现的时机大;运动地区离核远,电子出现的时机小。

1.电子云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轨迹吗?[ 答案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

2.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代表什么?[答案 ]小黑点代表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地区内出现的时机,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空间出现时机的大小。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1.电子层(1)区分依照区分电子层的依照为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地区的不一样。

(2)表示电子层用 n 表示,原子中由内向外的电子层数n 可挨次取 1、2、3、4、5 等正整数,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 、N、O 等。

2.原子轨道(1)含义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不一样地区。

2019-2020年第二学期苏教版化学选修3新课导学:专题4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自主预习、课堂

2019-2020年第二学期苏教版化学选修3新课导学:专题4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自主预习、课堂

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自主预习】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物质的结构、性能及性质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1.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有许多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揭示。

2.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微观领域作更深入的研究。

3.从分子、原子层次去揭示生命现象、催化机理和材料性能的本质。

一、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物质结构是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等。

(2)物质的结构包括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构型等。

2.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解决分子设计、合成新型材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镧系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也可寻找到功能奇特的光、电、磁等材料;(2)研究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的结构因素,可以帮助人类认识生命运动的机理;(3)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可以得到强度大、密度小、稳定性好、耐腐蚀的合成材料。

二、研究化学反应的量子力学理论1.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是化学服务于人类的重要方式之一。

2.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要求化学家建立精确有效而又普遍适用的化学反应的量子力学理论。

三、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1.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对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1)化学键理论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探寻人类和生物的生命运动的化学机理是21世纪化学科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研究配体小分子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人们就能进行药物设计,有助于合成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搞清楚食草动物胃内的酶如何把植物纤维分解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就能为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纤维资源打下基础,合成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的分子,可帮助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了解活体内信息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生理调控的化学机理,创造新陈代谢的目标能得以实现等……2.物质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的创造性科学,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3 第4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Word版含答案.pdf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3 第4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Word版含答案.pdf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目标与素养:1.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掌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认识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理解氢键的本质,能分析氢键的强弱,知道范德华力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认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物质性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掌握分子性质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模型认知)一、分子间作用力1.Error!分子间作用力2.范德华力(1)存在范德华力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2)特点范德华力较小,没有(填“有”或“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影响因素①分子的大小、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如F 2<Cl 2<Br 2<I 2。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①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②与溶剂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3.氢键(1)形成和表示H 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较小的原子X 以共价键结合时,H 原子能够跟另一个电负性大、半径较小的原子Y 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即形成氢键,通常用X—H…Y表示。

上述X、Y通常指N、O、F等。

(2)类型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两种。

如①H2O与NH3分子间存在分子间氢键,②存在分子内氢键③存在分子间氢键。

(3)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①含有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

②含有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具有较低的熔、沸点。

③与溶剂分子易形成氢键的物质溶解度较大。

二、分子晶体1.结构特点2.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由于以比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2)对组成和结构相似,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物质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

但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晶体熔、沸点较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3第4单元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ppt课件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3第4单元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ppt课件

本 课
键”):
时 栏
(1)NaCl 溶于水时破坏 离子键 ;
目 开
(2)HCl 溶于水时破坏 极性键 ;

(3)SO2 溶于水时破坏 极性键 ;
(4)NaOH 和 HCl 反应时形成 离子键 和 极性键 ;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5)反应 2H2+O2===2H2O 中,被破坏的是非极性键, 形成的是 极性键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3.氢键的概念与形成条件
(1)氢键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 分子间作用力 ,它是由
已经与 电负性很强 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 与
另一分子中 电负性很强 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氢键的通式可用 X—H…Y 表示。式中 X 和 Y 代表


F、O、N,“—”代表共价键 ,“…”代表氢键 。
3.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C )
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

C.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课 时
D.HF 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形成氢键

解析 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

开 关
性质,与化学性质(如稳定性等)无关。水分子内只有共价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4.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当 分子间存在氢键 时,熔、沸点较高 ,如 HF、

H2O、NH3 等;而 分子内存在氢键 时,使熔、沸
课 时
点 降低 。
栏 目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目标与素养: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与价值,能列举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能列举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1.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意义(1)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决定 (2)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1)(2)分析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

(3)现代研究物质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和衍射实验。

(4)几种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仪器①红外光谱仪、②电子显微镜、③原子吸收光谱仪、④X 射线衍射仪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模型名称道尔顿(1803)汤姆生(1904)卢瑟福(1911)玻尔(1913)量子力学(1926)模型图示实验事实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阴极射线α粒子的散射实验氢原子光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揭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寻找性能优异的材料,需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3)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4)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期待着物质结构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哪些不确切?[答案] ①②③均不确切。

从现在的观点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不同同位素的质量不同;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极小一部分,而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非常“空旷”。

2.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答案] 能。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3 专题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pdf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讲义:专题3 专题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pdf
硫化 锌晶

晶体中微粒分布详解 每 8 个 Cs+、8 个 Cl-各自构成立方体,每个离 子被 8 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包围。在每个 Cs+周
3 围最近的且等距离( a)的 Cl-有 8 个,在每个 Cs
2 +周围最近的且等距离(a)的 Cs+有 6 个(上、下、 左、右、前、后),在每个 Cl-周围最近的且等距 离(a)的 Cl-也有 6 个 Zn2+、S2-的配位数均为 4;每个晶胞中含 4 个 Zn2 +、4 个 S2-;与 Zn2+紧邻的 4 个 S2-构成一个正 四面体;Zn2+与 S2-之间的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
1 长的
4
二氧 化碳 晶体
金刚 石晶

石墨晶 体
SiO2 晶 体
晶体中,顶点有 8 个 CO2,面心有 6 个 CO2。在 2
每个 CO2 周围等距离( 2 a,a 为立方体棱长)且 最近的 CO2 有 12 个(同层 4 个、上层 4 个、下层 4 个) 每个 C 采用 sp3 杂化轨道,与另外 4 个 C 以共价 键结合,前者位于正四面体中心,后 4 个 C 位于 正四面体顶点。晶体中均为 C—C 键,键长相等、 键角相等(109.5°);晶体中最小碳环由 6 个 C 组成 且 6 个 C 不在同一平面内;晶体中每个 C 参与了 4 个 C—C 键的形成,每 2 个 C 形成 1 个 C—C 键, 故碳原子数与 C—C 键个数之比为 1∶2 层内存在共价键、大 π 键,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兼具有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的特征。 在层内,每个 C 采用 sp2杂化轨道与邻近的 3 个 C 形成 C—C 键,构成正六边形,键长相等,键角 相等(均为 120°);在晶体中,每个 C 参与了 3 个 C—C 键的形成,每 2 个 C 形成 1 个 C—C 键,

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

2019_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4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选修3

专题复习课1.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轨道采取一定的杂化方式后,其空间构型和键角如下:故可按图索骥、简单判断。

2466型为sp 2。

2.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能够比较容易而准确地判断AB m 型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其关系如下表。

型。

(1)GeCl 4中Ge 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2)AsCl 3中As 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3)SeO2-4中Se 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GeCl 4:Ge 的价电子对数=4+12×[4-4×(8-7)]=4+0=4,Ge 采用sp 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故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AsCl 3:As 的价电子对数=3+12×[5-3×(8-7)]=3+1=4,As 采用sp 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故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SeO 2-4:Se 的价电子对数=4+12×[6+2-4×(8-6)]=4+0=4,Se 采用sp 3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故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答案] (1)sp 3正四面体形 (2)sp 3三角锥形 (3)sp 3正四面体形 3.应用等电子原理判断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一般来说,等电子体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

对于结构模糊或复杂的分子、离子,可将其转化成熟悉的等电子体,然后进行判断。

常见的等电子体往往是同族不同元素或同周期相近元素构成的微粒。

4.根据共价键类型判断从杂化轨道理论可知,原子之间成键时,未杂化轨道形成π键,杂化轨道形成σ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目标与素养:1.能准确判断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2.利用“等电子原理”推测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1.sp3杂化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1)杂化轨道的形成碳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空轨道,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

(2)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每个轨道上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3)共价键的形成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4)CH4分子的空间构型CH4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5°。

(1)杂化轨道数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相同,但形状不同。

(2)杂化轨道为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3)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4)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2.sp2杂化与BF3分子的空间构型(1)sp2杂化轨道的形成硼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3个sp2杂化轨道。

(2)sp2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3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3)共价键的形成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氟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3个相同的σ键。

(4)BF3分子的空间构型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3.sp杂化与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1)杂化轨道的形成Be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1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2个sp杂化轨道。

(2)sp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两个sp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其夹角为180°。

(3)共价键的形成Be原子的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l原子的1个3p轨道重叠形成2个相同的σ键。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内容分子中的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

(1)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为使价电子斥力最小,就要求尽可能采取对称结构。

(2)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部分参与成键时,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及孤电子对之间、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从而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3)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大,相互之间的斥力越小。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1)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全部参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的几何构型如下表所示(由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m来预测):AB m几何构型示例m=2直线形CO2、BeCl2m=3平面三角形BF3m=4正四面体形CH4、CCl4(2)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价电子中未参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的几何构型: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与成键电子对互相排斥,使分子的几何构型发生变化,如:H2O、NH3等。

(3)相关说明①具有相同价电子对数的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价电子对分布的几何构型也相同。

②如果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上存在孤电子对,价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小顺序为:孤电子对与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且随着孤电子对数目的增多,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键角也减小。

三、等电子原理1.原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

2.应用(1)判断一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2)利用等电子体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制造新材料。

(3)利用等电子原理针对某物质找等电子体。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和CO2中的碳原子采用的杂化类型相同。

( )(2)CH4和NH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故两分子的键角相同。

( )[答案] (1)× (2)×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4A.NH B.PH3C.H3O+D.OF2D [如果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则应该是sp3杂化,V形结构由3个原子构成,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中,三角锥型的NH3结合一个H+变为四面体结构;B选项中,PH3为三角锥型;C选项中,H2O为V形,H2O结合一个H+变为三角锥型结构。

]+43.CH4与NH________(填“是”或“不是”)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答案] 是 正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类型1.杂化轨道理论要点(1)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杂化。

(2)杂化轨道数目和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杂化轨道能量相同。

(3)杂化改变原有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使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更牢固。

(4)杂化轨道为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6)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2.AB m 型粒子的中心原子杂化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1)当杂化轨道全部用于形成σ键时杂化类型sp sp 2sp 3轨道组成一个n s 和一个n p 一个n s 和两个n p 一个n s 和三个n p 轨道夹角180°120°109.5°杂化轨道示意图实例BeCl 2BF 3CH 4分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空间构型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型(2)当杂化轨道中有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时由于孤电子对参与互相排斥,会使分子的构型与杂化轨道的形状有所区别。

如水分子中氧原子的sp 3杂化轨道有2个是由孤电子对占据的,其分子不呈正四面体构型,而呈V 形,氨分子中氮原子的sp 3杂化轨道有1个由孤电子对占据,氨分子不呈正四面体构型,而呈三角锥型。

3.含σ键和π键的分子构型和杂化类型物质结构式杂化轨道类型分子中共价键数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甲醛sp 23个σ键1个π键约120°平面三角形乙烯5个σ键1个π键120°平面形氰化氢sp2个σ键2个π键180°直线形乙炔3个σ键2个π键180°直线形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1)根据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判断,如直线形为sp 杂化,平面形为sp 2杂化,四面体为sp 3杂化。

(2)根据参加杂化的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相同判断,如2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 杂化,3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 2杂化,4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 3杂化。

(3)根据中心原子是否形成π键及π键数目判断,如中心原子没有π键为sp 3杂化,形成一个π键为sp 2杂化,形成两个π键为sp 杂化。

1.(1)(2019·全国Ⅲ卷)NH 4H 2PO 4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P 的________杂化轨道与O 的2p 轨道形成________键。

(2)(2019·全国Ⅰ卷)乙二胺(H 2NCH 2CH 2NH 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O sp 3 σ (2)sp 3 sp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等电子原理1.AB m 型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的关系杂化类型价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分子空间构型实例sp22直线形BeCl 2、CO 230平面三角形BF 3、SO 3sp 2321V 形SnBr 2、PbCl 240正四面体型CH 4、CCl 431三角锥型NH 3、PCl 3sp 3422V 形H 2O2.价层电子对的分析方法价层电子对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对于AB m 型分子(A 是中心原子,B 是配位原子),分子的价电子对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即n =。

规定:①作为配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2体,卤素原子和氢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②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即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③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④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亦当作1对电子处理。

⑤双键、三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

3.等电子体满足等电子原理的微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常见的等电子体如下:类型实例空间构型双原子(10电子)N 2、CO 、NO +、C 、CN -2-2直线形三原子(16电子)CO 2、CS 2、NO 、+2N 、NCS -、BeCl 2-3直线形三原子(18电子)NO 、O 3、SO 2-2V 形四原子(24电子)NO 、CO 、BF 3、SO 3-32-3平面三角形五原子(32电子)SiF 4、CCl 4、SO 、PO 2-43-4正四面体形七原子(48电子)SF6、PF、SiF、AlF-62-63-6正八面体形(1)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与成键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的价电子总数相同,而不是电子总数相同。

(3)O3可以看成OO2,故O3的通式及价电子总数与SO2均相同,二者互为等电子体。

【典例】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1)H2S________;(2)NH________;(3)BF3________;(4)-2CHCl3________;(5)SiF4________。

[解析]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可以判断出本题分子的中心原子含有的孤电子对数和结合的原子数为:化学式H2S NH-2BF3CHCl3SiF4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数22000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22344根据上述的数据不难判断出各种分子的空间构型。

[答案] (1)V形 (2)V形 (3)平面三角形 (4)四面体 (5)正四面体确定AB m型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思路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为( )A.正四面体型 B.V形C.三角锥型D.平面三角形D [SO 3分子中S 原子的价电子对数==3,由于结合3个O 原子,故6+02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是0,其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