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山西可持续发展战略
山西省钢铁企业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势 : 出 了一 些有 利 于 实 施 可持 续发 展 战 略和 绿色 营 销 的建 议 和 途 径 。 提
【 键 词 】 钢铁企 业; 关 可持续发展 战略 ; 绿色 营销 ; 循环 经济 ; 新型的工 业化道路 【 中图分类号 】 7 35 ; 172 【 F 1. F 2 .5 0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0 — 7 8 20 )0 04 — 2 04 2 6 (0 6 1— 2 3 0
低 、 持 可 持续 发 展 的 资 金 缺 乏 等 问 题 。 以 , 对 全 球 范 围 内 支 所 面 资 源 和 能 源 紧 张 、 态 环 境 恶 化 的 现 状 , 国钢 铁 行 业 能 否 按 生 我 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展循环经济 , 新型工业化道路 , 发 走 已是 关 系 到 钢 铁 行 业 能 否 持 续 、 康 、 定 、 速发 展 的 一 个 重 大 问 健 稳 快
量 . 为人 类 社 会 的进 步 和经 济 的 发 展 作 出 了 巨大 的 贡 献 。 但 它 与 此 同 时 . 为人 类 的生 存 留 下 了 无 限 的 遗 患 。 所 周 知 , 铁 也 众 钢 工 业 属 于 高 消 耗 , 污 染 的 产 业 , 消 耗 的 主 要 是 不 可 再 生 资 高 它 源 。 数 量 巨 大 。 环 境 的污 染 也 威 胁 到 了 几 代 甚 至 几 十 代 人 且 对
从 人类 进 入 工业 社 会 至今 . 铁 业 一 直 是 重 工 业 的 主 导力 钢 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的机会。 ( ) 实 施 可 持 续 发 展 与 绿 色 营 销 方 面 所 取 得 的 成 就 一 在 首 先 。 污 染 的 治理 。2 0 对 0 5年 . 原 市 对 1 太 5项 在 建 和 拟 建
可持续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一系列通过改善社会发展状况和促进社会福祉,满足当
前人民和未来一代需要,同时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它倡导综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考虑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各种决策的可能影响,并通过避免潜在的不良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应采取措施来识别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进行效能评估,以检验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
另外,还要通过加强参与者、共享信息、提供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来创造积极的文化环境,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与传统的短期经济利益分离开来。
它强调的是长远可持续的
社会福祉,把考量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等视为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它鼓励社会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效率,改进经济增长的实现的过程,避免发展的代价、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公。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理念,它是牵涉到当前政策制定和
国家行动计划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全球化、环境受损、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健康、教育等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强。
因此,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处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保证未来一代获得良好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多次的演变。
这些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也反映了山西省自身的发展实践和经验总结。
本文将从四个阶段,即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前期、改革开放中期和改革开放后期,概括性地探讨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一、解放初期(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山西省经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基础上,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省领导采取了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山西省在农业方面实行了土改,发展了生产合作社,加强了灌溉工程建设等;在工业方面,把发展乡村手工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手段来实施,开办煤矿、铁矿、纺织、食品等企业。
改革开放前期,山西省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主要集中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传统的煤炭、钢铁、能源等重工业转向了新兴的轻工业和服务业,并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山西省在这一时期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注重环境质量的提高,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中期(1990-2000年)改革开放中期,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煤化工和新能源产业;注重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帮困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开发旅游业,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使旅游业成为山西省重要的经济支柱。
改革开放后期,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化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注重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同时,山西省在新一轮全球化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了对外开放和合作,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总的来说,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始终贯穿着当前国家战略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山西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省份的道路上持续稳健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DSs) 是指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长期政策对策合集,可以建立、促进和支持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
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各国政府、商界企业、社会团体和全球性机构中被广泛地提及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范畴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给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均衡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它的宗旨是确保我们在繁荣昌盛的基础上,为未来世代提供经济福祉、社会公平、环境卫生和投资保护。
这将构建起一个有序的、可持续的和绿色的发展的社会,目的是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尊重社会文化的传统,并以更高的标准确保资源的不断运用和保护环境。
第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社会环境,建立一个能够维护人类权利和自由的可持续社会,并确保未来世代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上的持续进步。
它重视平等、尊重和保护人权,力求实现技术进步和社会改善,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和不正当的行为。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它的目的是以恰当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通过发展可持续的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为未来世代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将包括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等等,以维护自然界的有机秩序,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经济发展。
它着重于通过科技创新和竞争优势来创造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强调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劳动力市场、优化制度机制和改善生产流程,拥抱新兴技术和市场。
它也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财富的流动和投资机会的释放,以加速经济发展。
总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保障未来世代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追求社会发展,并以更高的标准保护未来世代免受恶化环境和暴露新生恐慌之苦。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关键点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关键点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关键点是:
1.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包括减少对自
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实施环境管理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到社会责任的履行。
这包括尊重人权、
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以及关注社会福利。
通过制定社会责任政策和实施社会投资,组织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提高社会影响力。
3. 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实现。
这包括确保组织的
经济可持续性,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经济运营来提高效益。
制定经济效益政策和实施经济管理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 创新和合作: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鼓励创新和合作。
这包括推动技术创新和
绿色发展,以及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通过创新和合作,可以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系统,并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组织和企业都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一项涵盖环保、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战略,旨在平衡人类发展的需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确保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会对未来世代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战略强调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资源。
通过减少污染和浪费,合理使用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其次,它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最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社区发展,它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众的满意度。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1.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促使个人和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节约资源:采用节能和资源回收的技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鼓励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同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合作机制,与政府、企业和公众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5. 制定政策和法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6. 开展研究和创新: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提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新方法和技术。
结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和策略,我们可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演变和变革,不断探索和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山西省位于华北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下面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阶段,探讨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如煤炭、有色金属等。
当时,山西省政府在国家产业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煤炭、铁路、钢铁等重工业,以满足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山西省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推行农业合作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这一时期的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生产,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资源型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浪费严重,山西省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山西省政府也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
经过调整和改革,山西省的经济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机遇。
三、加快转型发展(1990-2010)进入1990年代以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山西省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山西省也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一阶段,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逐渐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0至今)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始终在探索和变革中前行,不断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资源型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再到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以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方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提供清洁的水源、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最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通过采取环境友好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社会方面,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改善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环境方面,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实施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
政府还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采取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挑战和对策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方案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几个演变阶段。
本文将从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外向型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西省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个阶段,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以煤炭、焦化、化工等为主导产业。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依靠国家计划进行组织和调度,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山西省经济的重要支撑。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开始凸显。
改革开放以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山西省力图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实行市场化改革,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个阶段,山西省的战略主要集中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希望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经济的新突破。
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了山西省的新战略方向。
在这个阶段,山西省开始注重对外经济合作和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和外资技术,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
山西省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园区等形式,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煤炭行业,山西省加大对外拓展力度,积极开展煤炭资源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山西省也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山西省的新经济战略。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山西省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减少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发展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山西省成立了大量的环保产业园区,加大了环保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的生态效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再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每一个阶段的战略都是基于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理解)二、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唯一正确选择)1、客观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2、理论原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④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⑤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三、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1)人口:状况: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理解)不良后果:①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资源:状况:资源形势严峻。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
不良后果: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②加上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环境: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危害: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②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1、国家:(1)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多次演变,始终围绕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
一、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构架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缓慢。
因此,山西省当时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重农轻工”,即把农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满足人民基本需求为主要目标,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逐步推进工业化进程。
在这一阶段内,山西省着眼于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生产资料不足的问题,大力扶持和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善城乡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生产效率,为山西省经济的转型打下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2000年)改革开放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
在这一阶段中,山西省的发展战略主要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
为了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山西省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加快转化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新时代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山西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出台了“双转”战略,即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型经济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转型。
这一战略的制定,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要目标,旨在加快山西省的转型发展速度,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同时,山西省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型经济体,着眼于国际市场,带动内部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增强了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山西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法, 创新拍卖机制 , 远山、 山 瘦 可无偿划拨 , 限期绿化 ; 山 近
和立 地条件好 的可通过先卖后治或先 治后卖 的办法 确定 经营主体 。对 承包治理 “ 四荒” 的经营业主 、 参与退耕还林 的农户营造的生态林和经济林 , 要及时核发林权证 , 依法
护和合理经 营获得一定的收益。森林 、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可依法继承 、 抵押 、 担保 、 入股和作为合资 、 合作 的出资或 条件。 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 , 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 促进林木合理流转 , 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2 . 实施 以土地 换 生态 的林 业 政 策 2
是林业经营的可持续性 , 提出了一系列 山西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并
关键 词 : 可持续发展; 山西林业; 发展措施
中图分 类号 :36 3 F2. 2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 号 :0235(080-020 10—3620 )1.4-3 0
< 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通过对 山西生存 、
续发展能力 的主要障碍 , 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压力
和瓶颈。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林业发展依赖程度越来
越高 , 加快林业发展是社会经 济发展 的客观要求 , 全面推
进“ 绿色山西 建设 , 必须树立林业科学发展 观 , 树立林业
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 必须要有新 的思维 、 的 新
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不变并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 可实行国
发展 、 、 环境 社会和智力五大支持系统分析, 认为经济结构
层次低 、 口增长快且素质低 、 人 水资源紧缺、 环境 污染 和水 土流失严重 、 生态环境脆弱等六大因素是影响山西省可持
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战略
1 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资 “ 聚” 凝 在人体中 的知识和技 能。 它具有高效性 、 同接性和特效性等特点 . 其所有权是不能转让和继 承 的 它是一种 区别于物质资 的高收益率资本。 #
人力 资本对现代经济增 长至关重要 , 因为现代世界的进步依赖于技 术进步和知识 的力量 . 但不是依赖 于人的数 量 , 而是依赖 于人的知识水
但也会严重影 响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 。 并使其开发使用效 益特
l称评聘分开模式是最符合我 国国情 . 瞰 同时景 有利于保证我 国科技 人力
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 的正常健康发展
+本 文为江西社会科 学“ 十五” 划课 题《 中国职 称制 度建设 与改 规 新 革研 究》 编号为 0 s0 ) ( 3h 3 成果之 一。
… -。 ●… ‘ ‘ … ‘f… ‘ … … } 一 - ) ● )● ●0 ●… - t - - ,- - … ‘ - ’c ‘c~ 。 : ‘。一 ‘ 一 c ‘ L. …
嫁给企业 , 又因部分科技 人员和大学生难 免处 于失业或 准失业 而无 法得 到国家及时有 效的开发管理而退化为一般性人力资源 , 从而造成科技 人 力资源严重 浪费 , 增加 国家人 力投资成本 , 最终显然 也不利于建立该 制
20 年 第 1 卷 06 6
第8 期
收稿 日 : 0 一 1 O 期 2 6 O一9 0
山面经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人 资本 战略
张克勇
( 中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山西太原 ,3 0 1 00 5 )
摘
要 : 据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 续发展 的关 系, 山西省人力资本现状进行 了具体 依 对
展水平 , 纵向比显然大大提高 了。 可与西方发达 国家 等相 比, 国的经济 我 发展水平仍显得很落后 . 国家财力和综合实力更尾相形 见 。 绌 也就是说 . 在 目前 国情 下 , 用评聘分:模 式 。 采 F F 既有 利于 国家和用人单 位“ 财而 量 行” ,同时又不会影响国家和用人单位对各类各级科技人 力资源及时有 效的可持续开 发管理 若采用评聘结合模式 , 无疑会增加 国家 的财政 负 担, 特别是 会增加用人单位不必 要的科技人力资源成本 . 从而影响 国家 其他事业的正常建设发展 , 和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 。如实行 只评不聘模 式 。虽可把国家财政负担和用人单位科技人力资源成本降到最低程度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山西全面发展
第 l 7卷
第2 8期
收稿 日期 :0 7 0 — 5 20 — 7 2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 略
促进 山西全 面发展
赵彦红
( 山西省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 山西太原,30 1 00 0 ) 摘 要 : 绍 了山西省创建 可持 续发展 实验 区的背景与发展情 况, 介 阐述 了山西省 实施
可持 续 发 展 战 略 取 得 的 成 就 , 望 了 山西 省 实施 可持 续发 展 战 略 的前 景 。 展 关键词 : 可持 续 发展 战略 ; 实验 区 ; 山西 省
2 城 乡 居 民收 入快 速增 长 . 2
我国幅员辽阔 , 、 西部 地区在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 方 东 中、 面存 在着很 大的差异 。人 口规模 大 、 均资源 占有量少 ; 人 经济 相对落后 , 但处 于高速 增长时期 ; 然环境 复杂多样 , 自 部分地 区生 态十分脆弱 , 济 经 增长与社会发展、 资源环境之 间存在很大矛盾 。我 国政府较早地 意识 到 这一问题 , 2 世纪 9 年代 就开始实施 了可持续发展 战略 , 的十六 于 O o 党 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 为的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 展的科 学发展观 , 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 社会经济发展 , 对于全球 而言 , 资源枯竭 、 温 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而紧迫 的问题。我们山 西不仅有这些共性问题 , 也有 自身特殊的问题 。山西是我国最典型的资 源大省 , 地处内地 , 经济基础薄弱 , 长期的粗放型开 发造成了环境污染和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 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 ,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就成为 山西省未来发展的 自身需求和选择 。
2 0 年综合科技进 步水平指数 为 3 . . 06 3 9 居全国第 l 位 ; 7 7 技术创新 体 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 全省新增重点学科 5 个 , 1 省级 以上重点实验室 l 7 个、 企业技术 中心 7 个 、 1 科技企业孵化器 2 O个 , 初步形成了 区域科技创 新体系 ; 科研开发能力有效提升 , 共性关键技 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 高新 技 术 产业 实现快速 发展 , 高新技术 企业 数量达 到 5 家 . 4 6 全省 高新技术 产 业 产值 占工业产值的 比重 明显提高 ; 科技 进步对产业发展 的支撑能 力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山西省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当前,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发展过程中的变革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工业。
在国家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下,山西省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了一批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企业。
这一阶段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以国家规划和指导为主,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工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够均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调整。
1980年代后期,山西省开始着力发展现代化产业,逐步实现了经济结构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山西省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进入21世纪,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逐渐转向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着力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山西省在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这一时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和资源保障。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又迎来了新的转变。
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举措,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再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山西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及几点思考
、
用 系统 思 想理 解 可持 续 发展
可持续发 展思 想 中最 重 要 的是 强 调综 合 、 调 地 发展 。 协 可持续发展需 要经济 、 会 、 社 环境 、 口、 人 资源 等系 统地 、 谐 和 地均衡发展 , 这样各 个部 门之 间才会 形成合力 , 同促进 整个 共 社会的发展 。相反 , 如果 子系统之 间不能保持协调一 致 , 不 则 仅不会形成合 力 , 反而会抵消掉一部 分力量 , 成钳制 。这 正 形 如经济学 中的“ 短边规 则 ” 揭示 的原 理一样 , 济最 终会 受 所 经 制于来 自短边 的约束 ,长 边” 只能 是过犹不及 了 , “ 也 反而是 一 种极大的资 源浪费和效率损 失。
可持续发展应该 包括生存 支持系统 、 发展支持 系统 、 环境 支持 系统 、 社会支持 系统 、 力支持系统 五个子 系统 。这五 个 智 子系统对 可持续发展 共 同发挥 作用 , 中生 存 支持系统 是实 其
施 可持 续发展 的临界 基础 , 发展支持 系统 是动力牵引 , 环境 支 持 系统 是约束 限制 , 会支 持 系统 则是 实施 可持续 发展 的组 社 织能 力 , 智力 支持系统 是科 技 支撑。如果 一 个子 系统发 生偏 差, 就会对所有 其他子 系统 的运行造成直 接的影响 , 这启示我 们决不能 以牺牲 某 一方 面 的 发展 来 片面 追求 另 一方 面 的发
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2-8743(2006)S1-0073-05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康 乐(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山西是全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大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同时也是全国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煤炭城市就有11座,其中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均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炭资源的开采兴起或发展壮大,而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不断开发而日趋枯竭,从而使山西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如产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发展模式,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根本手段.该文探讨了山西资源型城市现存的问题,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山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或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主导产业为依赖性强的资源采掘业,其基本经济运行模式是: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品—尾矿的线性经济运行模式.建国初期资源型城市作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曾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经济建设的资金和大量的税收,但由于储量的有限性,资源型城市大多都会出现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的经济衰退现象,在全球能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下,其生存与发展不仅面临新的挑战,而且直接关系到城市体系乃至区域和国家的持续发展大局.山西省是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以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同、阳泉、晋城最为典型.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山西经过近50年的大规模建设已经具备相当的能源产业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能源基地建设为推动山西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环境也受到日益严重的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如何及时发现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及早避免“矿竭城衰”的现象发生,这是确保新世纪实现山西省“把山西建成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实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Ξ1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及产业结构现状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是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t ,已探明储量为2700亿t ,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30%,并且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煤田地质结构简单,易于开采,素有“煤炭之乡”之称.煤炭产业已经成了全省的支柱产业,其煤炭产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开发,矿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城市与资源开发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王青云对山西城市的调查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就是因煤炭资源的开采兴起而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煤炭产业既包括煤炭的开发,也包括煤炭的初加工.山西资源型城市是全国最多的,为11座,且均为煤炭城市,包括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高平、原平,其中大同、阳泉、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为典型资源Ξ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康 乐(),女,山西柳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2006年6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n.2006第23卷专刊 Journal o f G ua ngxi T ea cher s Educa tio n U n iver sity (N a tura l Sc ience Editio n )V ol.23Suppl.:200-12-20:1981-.型城市.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其煤炭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详见图1)2 当前山西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现存问题2.1 经济结构单一,对煤炭产业依赖过重山西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方式粗放.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原料型、粗放型,消耗资源多,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上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单一的产业结构致使近一半煤炭以原煤形式出售,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2003年全省煤炭洗选率仅为56%,近一半煤炭以原煤方式外运销售.在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上,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煤炭、冶金、电力、炼焦和建材五大行业的增加值和利税占全省工业企业的70%以上,其中煤炭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和利税占全省工业总量的37%左右,提供的财政收入(包括各种政策性收费)占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其次,一、二、三产业非常不协调,煤炭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集中在煤炭和化工产业,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非常突出.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04年山西的一、二、三产业分别所占比重为9.7%、52.5%、37.8%(详见图2)其第一产业低于全国5.45~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于全国4.74~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略高于全国0.71~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并高度依赖煤炭.全省有2Π3的县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炭产业,主要依靠采煤、炼焦、炼铁等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这些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占到各县区收入的2/3以上.这种以第二产业为主体、超重型、一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它代表了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影响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4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山西省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综合利用程度低,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流失.从目前看,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全省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深度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达到经济规模,规模小、档次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醇基液体燃料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燃料电池、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气除尘脱硫净化、煤基合成汽油等煤炭开发利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则处于空白状态.据研究表明,山西省中煤利用率不到40%,矸石利用率不足20%,粉煤灰利用率为54%.与煤伴生的焦化工业煤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回收率低,每年排空焦炉煤气达约80亿m 3,煤焦油100万t ,其它化工原料50万t.全省焦化工业每年浪费优质焦煤和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其它化工原料,据专家测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元.2.3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问题突出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产业结构为主体,属于典型的线性经济,它是建立在对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和消耗基础上的,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采,为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山西由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恶化,环境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2.3.1 地质灾害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地下煤炭的开采,使上覆岩土层丧失了稳定的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地表往往会发生崩塌,滑坡,沉降,裂缝和塌陷,以致会诱发小地震和引起地层活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山西省因煤炭开采已造成1300km 2的采空区,地表塌陷面积达712km 2,采空区引起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容易引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因此采空区的回填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煤矸石的乱堆放,使得采空区负重过大,极易引发地质灾害,所以矸石山的清除和土地的复垦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治理.据测算,山西统配煤矿煤炭地下开采每平方公里产煤600~700万t ,如按目前的生产水平匡算,每年要增加40~50km 2地下采空区面积,由于采空区的不断延伸,采煤后所引起的地面变形而辐射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采空区的实际面积.另外,加上地下水的漏失,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形成,所在地区都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2.3.2 大气污染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加快了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以及资源消耗的速度,从而使山西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由燃煤形成的,属典型的煤烟型,燃煤形成的煤烟,随风飘散,煤中的硫在燃烧过程中部分氧化成二氧化硫随烟气排出.据2004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在113个重点城市中,山西省的太原、长治、大同、阳泉、临汾等5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均为劣三级标准城市,这些城市大多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煤燃煤造成了当地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城市的人居环境下降.全省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和烟尘排放均居全国第一,癌症和职业病发病率也高于我国其他地区.2.3.3 水资源污染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多年形成的煤炭产业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并且下排出的矿井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而污染着水源.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当岩溶水顶板突水时,水质良好的岩溶水变成矿坑污水,减少了岩溶水出露水量.而当采煤层底板高于岩溶水压力水头时,矿井水将补给下层岩溶水,使下层水质受到污染,降低了水源的使用价值;二是对地表水的污染.矿井排出的污水,不仅混入大量的煤尘,而且还受到井下腐烂坑木以及油类等严重污染,排出地表后,直接使河道水流受到污染山西已经成为全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煤炭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水环境的污染影响越来越严重,它已成为影响山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调查,每挖煤需要消耗水 康 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75 ..1t 2.48t资源,每年挖5亿t 煤使12亿m 3的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引黄入晋一年的总引水量.2.3.4 固体废弃物占地及污染煤炭资源在采掘和剥离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选矿丢弃的“贫矿”等,使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固体废弃物.山西矿井开凿和采煤产生的废石和矸石量,与原煤产量的比例大致为1∶1,其中与煤矸石的比例为1∶(0.2~0.3),该类固体废弃物有的平地起堆,有的沿天然沟壑倾倒,有的向塌陷区充填,有的弃入尾砂库,大多数随意排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若按原煤产量算,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21世纪初,山西全省可排放固体废弃物约40亿t ,其中矸石在10亿t 以上,估计占地将达到1万hm 2以上,其中耕地可达0.6hm 2左右,如不实施复垦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程度,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在煤矸石中夹杂有一定数量的煤炭,矸石从翻矸车上倾倒,大粒度的滚到矸石堆底部,小粒度的留在矸石堆的顶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煤和硫在空气中因氧化而引起自燃.目前,山西全省矸石山一半以上都产生过或正在自燃.矸石自燃后,排出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使局部的气候恶化,对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此外,矸石山除自燃外,还极易产生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堵塞,因此,采煤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对矿区周围的影响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3 实现山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现存储量已十分有限,即使将来再有新的探明储量,也会有枯竭的一天.近五十年高强度、大面积、粗放型的掠夺式开采,使山西的煤炭资源日益减少而面临枯竭.因此山西资源型城市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也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危机.因此,山西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寻找一种适合山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模式.3.1 发展多元化的主导产业,为城市顺利转型奠定基础对于资源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单一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多元经济,逐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多功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的煤炭资源开发应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逐步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和煤气的比重,实现改输煤为输电的转变,实施煤电联营战略,建设坑口电厂和以煤矸石、洗中煤等劣质煤及高炉煤气等为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减少运煤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不便;发展煤焦多元化产业,推进水煤浆、型煤、活性炭、煤基合成油等煤炭深加工领域示范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广煤炭脱硫,除尘技术,火力发电厂要安装脱硫设备,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发展城市集中供热,限制和逐步淘汰分散的锅炉,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二者之间的矛盾.山西资源型城市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了产业间互补互利,共担风险的组合效应.进行资源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由单一主导型向多元化主导型结构转变,增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活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粗放型的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三产业落后,第三产业限于传统的服务业,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比重低,根据这种状况,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思路是加快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要注意解决以采掘为主的初加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带来的低效益、高污染的问题.加快传统工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在生产技术、物质消耗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品种和质量等方面缩小与先进地区和国家的差距.充分利用原有主导产业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品的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生产出高档精细、优质的多样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以及资源型城市自身的优势,确定城市潜导产业,通过积极扶持,促其大力发展;对于发展前景好、产品档次达不到市场要求的传统产业进行大力调整、升级和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扩大产业规模.总的来说,在延长原有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发展有潜力的支柱产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形成健康、合理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为经济转型奠定基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以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如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76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2 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寻求替代品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节约和寻求替代品,对于煤炭产品开发利用,最重要的是节约,即以管理手段减少采、运、选等环节的跑、漏及无用的浪费.同时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煤炭的热量潜力.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必须把合理适度开发和节约放在并重的位置,努力提高资源回采率;搞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煤炭行业经济效益.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限制对稀缺煤种的不合理消费,坚决禁止主焦煤产区的小机焦、小土焦;产品设计时要考虑节约材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注意尽可能节电、节水和节约原材料,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和扩大应用范围,降低废品率,废弃物要尽可能回收利用或生态降解,尽可能少污染环境.洁净煤技术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总称,采取洁净煤技术能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3.3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对于山西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要避免走以前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运用标本兼治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状况.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条件,下大力气进行改造、修复,如污水的治理、塌陷区的填埋、塌陷区居民的合理安置等.这只是补救办法,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关键还是要从根源解决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附加值高的清洁产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生产和治理同时进行,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办法,污染物在排放前先进行处理,要尽可能使用有利于环保的原材料和清洁原料,推行清洁生产.保障排放物的无毒、无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一方面加强集中供水、供电、供热及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增强城市自身的空气净化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改善山西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提升其综合实力,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护环境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之一.山西省对于一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迫使那些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改造、升级换代,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更为发展优势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2]李赶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 ].河北大学学报,2002,(3).[3]张杏梅.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 ].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2005.[4]田霍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刘武华.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J ].山西焦煤科技,2004,(1).[6]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课题组.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J ].晋阳学刊,2003.[7]彭致圭.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劳玉灵] 康 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77。
山西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山西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近年来,山西省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上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了一
系列新的战略实施方案,以加快推动山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
发展。
首先,山西省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
传统的煤炭产业
一直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山西省政府将通过加大技术
改造、结构调整等措施,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积
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山西省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新兴产业是山西省经
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山西省政府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山西省还将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是国家提
出的重要战略,山西省将通过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推动农村
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山西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山西战略实施方案的最新出台,将为山西经济的转型升
级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山西省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经
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信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西经济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重在实践
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重在实践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重在实践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重在实践”。
我想通过我的发言,能够与大家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必须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从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便很快被世人所接受。
因为它确立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三大支柱,在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实现未来”三大课题中,成为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如果有一天,某一位学者由于研究可持续发展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话,我们大家一定都举双手赞成。
这是因为我们深信,没有什么理论比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来说更为重要的了。
一、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20世纪,我们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多年来,不计资源和生产成本的以资源型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非但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触目惊心的。
仅以山西省为例,据中国科学院《202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研究,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大支持系统中,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的能力都排在全国的下游,特别是生存支持系统排在最后。
由此造成的后果,不仅制约着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进步,威胁着人类健康,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有资料显示,山西省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是全国最高省份之一。
实际上,由于污染引发的,到现在尚未彻底查清的疾病还是个未知数。
同时,生态环境破坏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1号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国仅大气和水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实现公平,特别是代际公平。
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负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实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导言1.1 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时期,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下世纪山西发展的轨迹与进程,影响山西未来的命运与地位。
为此,必须从省情特点出发,本着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研究和制定全省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1.2 当前,山西面临着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当并存的矛盾。
发展不足表现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层次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与沿海地区发展的差距明显拉大。
发展不当表现为经营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发的环境、社会代价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资源利用效益偏低。
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当两大问题交织在一起,弱化了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1.3 要改变现行的粗放式、低层次、数量型经济开发模式,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善发展质量,努力协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4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山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仍然是发展,发展生产力是头等重要的任务。
与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同,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是一种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具有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强调的重点是改进发展方式、降低发展代价、提高发展层次、改善发展质量。
也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要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逐步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同步改善。
1.5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末以及下世纪全省社会与经济建设的主旋律。
本章所论述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是《山西21世纪议程》的总纲,对其它各章具有指导作用。
1.6 本章设4个方案领域:A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与重大行动;B把山西建成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C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与国际合作。
方案领域A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与重大行动行动依据1.7 从80年代以来,山西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择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到“整体创新、综合开发”战略、经济上新台阶战略等,都曾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有益的推动作用。
然而,多数战略主张偏重于产业发展及总量增长,对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关系重视不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90年代初,有的提出“建设文化生态大省”的构想,这一理论探索也未进入政府决策。
1.8 全省通过编制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强化环境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实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补偿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和矿区土地复垦等一系列手段与措施,逐步注意到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手段与措施还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9 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得到体现和贯彻。
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好地兼顾当前利益和后续发展能力,有必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及其行动方案,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
1.10 山西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以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议程》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以解决发展不当所引致的发展不足问题以及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为主要着眼点。
目标1.11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模式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资源高效利用为要旨,优先项目和示范工程为突破口,能力建设为支撑,开发与整治有机融合,环境与发展协调共进。
1.12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是:以发展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资源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变步伐,壮大环保产业,控制环境污染,整治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消耗代价和社会风险。
改进发展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开发效率和效益。
有效保护资源基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实现全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共进和持续发展。
1.13 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初步理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到2020年,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共进。
(a) 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20亿元,人均达5970元,地方预算可用财力达到200亿元,重点建设能源、冶金、电子、建材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2∶38,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到2010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跨入中西部的先进行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210元,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50∶44,农业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基础设施总体适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经济体系基本定型。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800元左右。
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5∶47∶48,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建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b) 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确保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1‰以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2岁,贫困地区基本实现脱贫。
到2010年,人民生活达到宽裕水平,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城镇体系及城乡一体化雏形。
全省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
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高效、合理的城镇体系,农村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人口素质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
(c) 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00年,力争使全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遏止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速度,使环境严重超载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自然保护区增加到1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5 %。
到 2010年,使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初步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到2020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0%左右,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
行动1.14 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
2010年之前,实行弱可持续性——环境资本净损耗不断减少的战略;2010年之后,实行强可持续性——环境资本不断增长的战略。
1.15 从实际出发,编制各经济地带、经济区、地(市)、县级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各领域、各部门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深入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
1.16 要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知识,普及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和发展观,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意识。
1.17 以发展为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总收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协调管理资源与环境;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工业中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节能降耗,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1.18 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施“科教兴晋” 战略,走科教引导社会发展之路。
要长期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以促进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为准则,在当代人之间和下代人之间实现社会基本公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引导群众采用新的合理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和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就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尽快消除贫困;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类住区功能与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体系;重视社区发展,保障公众与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
1.19 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基础。
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提高和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力;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实行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自然保护区网络;重视水土保持和土地退化整治;防治环境污染;推行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与管理。
1.20 从政策、法律、体制、管理、科技、教育、公众参与、区内外合作等方面入手,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21 以8大示范工程为突破口,争取中央政策支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把山西建成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1.22 把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发展质量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任务。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深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重视就业培训和在职教育、脱产学习等,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持续发展。
1.23 大力推进山西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争取国际援助、国外优惠贷款与技术合作、政府投资、企业筹资、群众集资和其它各种资金筹措形式,落实优先项目计划,扎扎实实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
B把山西建成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行动依据1.24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选择新的“发展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a) 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效益优先的非均衡战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增长极,有力地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
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经济基础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b) 国家已经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的方针,开始实施加快内地发展的政策。
(c)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采取“非均衡”策略,建立适合自身特征的新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依靠增长极的创新功能、示范效应和扩散带动作用,培育强有力的经济增长驱动机制,促进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d)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
对于以发展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试验示范区。
通过试验区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技术和政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体制,降低实施的代价、风险和负面影响,以便积累经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其它地区推广、普及。
1.25 山西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和综合优势,是中西部“新增长极”的最佳侯选区。
(a) 山西地处东西部连接点,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沿海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的首选接收区,有条件发挥承东启西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