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直觉主义
(外国哲学优秀论文)柏格森直觉主义研究——兼论中西直觉思维
discussing,intuitionism and moustache of him fill in phenomenon study,existentialism and
China modem phitosophy,etc.have a countless connection.
H蝴e',%the intuition is not Bergson’S original creation full of trees.There is a clear
论文作者签名:嬖麦煞、导师签名:至塞垒日期:2Q她生璺旦
袁同学
摘
要
稻格森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逮位,稳对自古希腊就在讨论盼壹觉问题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直擞主义与胡塞尔现象学、存在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等都有千丝 万缕静联系。
但悬,直觉并不是柏格森的独创。直觉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个清晰的发展恩路。因 琏,本磅究善先扶疆方蜇学史上妻爨闫题建交这令瑟寤发,将疆方哲学史上壹熨发震的 三个时期,古代神秘时期、近代理性时期和现代非璁性时期的直觉作了梳理。而柏格森 麓哲学就是属于典型的非理性时期麴直觉。对西方嚣学史上的点觉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后,然屠其体到衲格森盼巍觉主义这个点上,展开对他非理髓直觉酶讨论。柏格森是西 方20世纪第一个倡导非理性主义认识方法的西方皙学家。为什么会礴一个从近代理性 商现代替理性兹转交?这个闯蘑赣怒稻椿森藩理往妻义壹觉产生翦背荣,本文落子滋了 探讨,然后才具体对柏格森直觉主义体系的阐述。在这一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腱开:第 一、由予旗撂森不是壹菝撵出壹雯囊义莰识方法瓣,绝魏壹爨主义是建立在毽鹣零薅论 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得荫先介绍他的本体论,否则,我们就不能真正了解直激的性质 _鞫特点。第二、柏格森在建立形丽上学直觉主义方法的同时对传统豹骥智方法进行了批 判。第三、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基本内容。柏格森的宜觉主义认识和中黧道家的赢觉思维 a#常相似,本文也将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它们的比较将对柏格森哲学有一个全面 豹了篇,从而揭忝了中露举丽的直激理论如何决定7中蘑文纯瀚差舅。由予稽撩森哲学 的划时代性,它在众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本研究只讨论了它对梁漱溟哲学的 影穗。鬣嚣之一懿楚葫臻森蜇学对黎激溟踅学愚怒虽然产生了基夫兹影弼,毽窀稍氇鸯 很多不同点,本研究也试图通过这~比较揭示中西文化本质的不同。
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其实也有“含泪的笑”:阿Q、卓别林;黑色幽默(海勒)
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孤立者体会不到滑稽,笑需要回声:
剧场气氛(情景喜剧中的配笑);火车上一群人的笑;牧师讲道,大家落泪 (一个人不落泪,因为“我不是这个教区的”)
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有时无法翻译:法国式幽默;英国式幽默;中国传统相声;《我爱我家》; 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本部分的主要参 考书
柏格森:《笑》
柏格森生平
Henri Bergson(1859.10.15-1941.1.4)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 犹太家庭:
其父波兰犹太人后裔;其母爱尔兰犹太人后裔 七个孩子的第二个
求学:
1868-1878:在芳汀中学(现名孔多塞中学)
1914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28年,获得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 “为了表彰其丰 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的卓越技巧”
柏格森的基本哲学思想
生命哲学 直觉主义
生命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 所受影响: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
核心观点:
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人生 反对严酷的理性和因果决定论,认为这是对个性、人格、
是复合的、相对的 “概念提供给我们的不过是实在的一些影子而已”
只有直觉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绵延”
一些例子:
小说人物:与人物打成一片 城市照片:无法穷尽它;瞎子摸象;百闻不如一见 一首诗的意蕴:任何解释和翻译都是不完满的
艺术与直觉
艺术乃绵延的方式之一
创作和欣赏都离不开直觉
我们所感到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会具有审美的性质,只要这情感是 通过暗示引起的,而不是通过因果关系产生的。
柏格森直觉主义探析
摘要: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直觉主义,在他看来世界的本质是很难捉摸的“绵延”,把握绵延只有一个途径――用直觉去认识。
直觉具有知觉性、主客融合性和不可言传性。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对于艺术领域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直觉认识方式不具有普遍性;直觉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不明白认识的基础、目的、贬低理性认识,使直觉神秘化。
关键词:直觉主义;柏格森;绵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二战”前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曾以倡导“绵延”和“直觉”风靡世界,曾一度激起“柏格森狂”。
柏格森的理论被视为现代西方整个社会思潮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折的一个路标,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直觉主义。
一、直觉是把握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在柏格森看来,世界的本质是绵延,要把握世界本质只能靠直觉。
绵延究竟是什么东西?柏格森给的解释也有些模糊,他认为要对绵延精确地加以确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
根据柏格森的各个方面的论述绵延可以这样来理解,绵延是指一种“生命之流”,一种生命的冲动。
生命的冲动就是生命的本源冲动,柏格森把生命想象成“一条流”,这条流世代延续、不断更新。
他认为以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质当成某种实体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世界的本质不是实体性的东西而应该是绵延。
柏格森这里的绵延是一种人的深层心理意识。
在解释绵延时,柏格森把人的心理分为表层心理和深层心理,表层心理为第二自我,深层心理位第一自我。
表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人的理智、理性。
深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情绪、灵感等。
柏格森认为第二自我是公共的、共识性的认识,第一自我是个性的、私人的、甚至是不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心理、情感。
“生命之流”的绵延主要是指第一自我,柏格森夸大了第一自我的作用。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和中世纪哲学都是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和理智,到了近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理性领域。
从此哲学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条是继续发展理性主义、另一条是非理性之路。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其实也有“含泪的笑”:阿Q、卓别林;黑色幽默(海勒)
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孤立者体会不到滑稽,笑需要回声:
剧场气氛(情景喜剧中的配笑);火车上一群人的笑;牧师讲道,大家落泪 (一个人不落泪,因为“我不是这个教区的”)
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有时无法翻译:法国式幽默;英国式幽默;中国传统相声;《我爱我家》; 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柏格森主要著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 1889 《物质与记忆》 1896 《创造进化论》 1907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源泉》 1932
《笑》1900
柏格森的基本哲学思想
生命哲学 直觉主义
生命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 所受影响: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
可以说悲剧的相通性大于喜剧;让人笑有时比让人哭更难
滑稽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机械动作和僵硬性
外在(不由自主性,笨拙,机械的僵硬)
偶然:摔倒坐下(笑)——故意坐下(不笑) 设计陷阱(捉弄:习惯无从实现):把钢笔插进墨水瓶,满笔尖污泥
内在
心不在焉,感官和智力迟钝,看到的是已经不再存在的东西,听到的 是不再响的声音,说出的不合时宜的话。(堂·吉诃德:生活对梦想的 纠正;《儒林外史》迂腐子;孔乙己;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井)
艺术创作的不可预测性:绘画 听诗人朗诵:同情、同化 艺术欣赏的被动性
麻醉我们的能动力和反抗力;催眠;自我遗忘;见诗人之所见
审美感的强度
引起的直觉越丰富,美感越强
影响:
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笑
主题:
笑的作用:
纠正人们“不合社会”的行为,温柔的惩罚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补充2: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
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 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 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 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 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 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 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 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 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至今的西方文论整体上来讲经历了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次转 移(关注重心从作家主体转移到文本自身, 关注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和接受),两个 转向(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人本主义主潮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直觉主义产生在实证主义盛行,传统的形而 上学出现危机的时代(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强调创造性、非理性、无意识等问题, 最终将形而上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认为 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 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而意识流作 为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 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 物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 宰,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 不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只能靠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 出感性与理性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 能力。他还认为人的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的替代 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延到现在,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1)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极大影响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凸显的重要问题,而且对意识流手法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2)直觉和理性分析是认知对象的两种方式。
①直觉:进入对象内部,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由于它不再取决于主体的认知立场,所以它对对象的把握是绝对的,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有可能沟通世界的本质。
②理性分析:环绕对象而过,必须有赖于观者的立足点,结果借助符号得以表现。
但事实上无以把握而必须用理性分析来拆解对象,用自己熟悉的术语来描述对象的各个成分,因此,人就不是同现实本身进行交往,而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现实孤立的碎片。
(3)直觉与艺术:①柏格森提倡由内向外的直觉体味式的读解模式,因为人物自身的内在本质读者是无法从外部感知到的,为此他将描述、历史、分析归为一类,认为这些知识只能让人驻足于相对的知识,而只有直觉才能通达绝对。
②诗人运用语言总是有违规范,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自己的直觉感知;而具有欣赏力的读者也能透过语言表层进入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之中,捕捉到语言与毫无共同之处的某种东西。
(4)艺术的非功利性:①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人们总是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至于不能看到对象鲜明的个别性,而只能看到它被复述的部分,所以我们对事物、他人和自我的情感感知都是片面抽象的。
②而抛弃上述功利性面对对象内在生命的艺术,就成了一种心灵的感知。
因此,伟大的艺术产生的效果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5)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以统万物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的感知其个别性。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西方现代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柏格森对心理时间曾作出这样的解释:“如果我们将绵延视作融为一体的许多时刻,就像被线穿在一起似的,那么,不管这个被选定的绵延有多短,那些时刻的数量是无限的……这种绵延发展到极限便是永恒……一种生命的永恒……一种集中了全部绵延的永恒。
”他的心理时间学说为意识流小说家在作品的时间安排与结构布局上的大胆革新同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许多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忠实记叙,且以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来描述人们的精神活动以及内心活动。
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名作《尤利西斯》就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乔伊斯在该部作品中,充分展示“心理时间”,以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空倒转的手法,把时间限制于一定范围内,写的却是三个人物的漫长岁月与人生经历。
如,文中写到布卢姆在柏林街头上任意地行走,随着目光所及,他的思想也出现大幅度的跳跃。
简述19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哲学思潮
简述19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哲学思潮
随着资本主义的衰落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这时期出现了各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哲学思潮。
(1)尼采的超人哲学
①尼采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人杰和群氓,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则在于优先发展最强的人,即他所谓的“超人”;
②他的权力意志论言,强者应有追求权力的欲*望和行动,“权力意志”是世界万物的基础和本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夺取权力,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③他还宣扬“一切从权力产生的都是善,从软弱产生的都是恶”。
④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S专*政的理论根据。
(2)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实质。
直觉主义明显地转向非理性主义。
否认逻辑的、理性的认识,公开与科学决裂而导向神秘主义。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认为“潜意识”特别是人的“性的本能”,决定着人的意识和一切社会活动;宣扬文艺创作和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乃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本能欲*望的表现。
(4)泰纳的决定论
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要素,同样否定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的阶级内容。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1 【1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 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 .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 .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 1 。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 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直觉主义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直觉主义摘要:威廉,大卫·罗斯爵士(1877-1971)是西方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也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同为直觉主义学派的摩尔及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
罗斯为解决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伦理学无法解决的道德困境,而提出了一种多元性的规范伦理学理论,这就是他那著名的显见义务论。
研究罗斯的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对直觉主义伦理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便为我国的元伦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一、罗斯生平简述大卫·罗斯爵士[Ross,sir(William)David]1877年出生于苏格兰。
从1900年到1929年间,他在牛津奥里尔学院任讲师、研究员和指导教师;从1929年到1947年退休,一直任奥里尔学院院长。
此外1923年至1928年,他还出任牛津大学道德哲学的怀特副教授;1935年至1936年,任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zliversity)的吉福德讲师;1938年至1939年,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1941年至1944年间,他任牛津大学副校长,1944年至1947年,任代理副校长。
1938年他受册封为爵士。
在哲学方面,他主要以编辑、翻译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以及伦理学上的系统著作而知名。
他的两本伦理学专著《正当与善》和《伦理学基础》属于20世纪伦理学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著作之列。
二、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的理论背景1903年G.E.摩尔出版了划时代的伦理学名著《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l),标志着在西方两千多年中占统治地位的规范伦理学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被西方伦理学界称之为本世纪英国伦理学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以摩尔为开端,包括普里查德(H.A.Prichard,1871一1947)、罗斯(W.D.Ross,1877一1971)等为代表的直觉主义(intuitionism)在20世纪初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构成了元伦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现代西方文论第三章直觉主义
一 、直觉主义文论溯源
• 1、直觉主义文论产生的原因 • 1)社会心理背景 • 社会心理气候,适合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 学的产生。
叔本华
• 2)思想 基础 • 18世纪康德哲学在德国的传播,费希特、谢林的出现, 东方印度哲学的传入,是直觉主义产生的温床。 • 康德、费希特、谢林的观点:理性无用、自我中心、无 意识直觉成为当时德国的三大新思想。 • 东方印度佛教又在德国流行。它们最鲜明的特色是强调 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人的心灵里还存在一个新天地, 即无意识、无理性的领域。
• (2)艺术特征论:独特、个别、不可重复 • 1.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它是独 特的、不可重复的。 • 2.柏格森认为,艺术不是一般的事物、符号和 类型,而“总是以个人的东西为对象的”。
• (3)喜剧因素研究:笑与滑稽 • 柏格森认为,笑与滑稽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稍有差别的概 念: • 喜剧所表现的是滑稽。 • 滑稽引发的效果是笑。 • 笑的心理基础是:以缓和紧张为前奏,而以自我发现 后的悲哀为结果。 • 滑稽 • 对于滑稽人物来说,是他的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可笑), 即“当局者迷”,而对于读者与观众来说,则是一种心 理优越感,即“旁观者清”。世界的人看见他的可笑, 他也看见世界的人,但不知道自己的可笑。这就是产生 滑稽的奥秘。
3、文艺观
• • • • • • • • • (1)艺术本质论:艺术即直觉 克罗齐的直觉。 1、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 2、一种是来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即直觉 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实际的功利活动。 3、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
• (2)艺术发生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形式,形式即抒 情,因此,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 • 如何理解克罗齐关于艺术与直觉的关系?从以下三方面: • 1.艺术是直觉、幻象。 • 2.艺术是意象、幻影。 • 3.艺术如何在喜欢艺术的人那里再现——由外向里,得 到意象。由这段话推论出,在克罗齐那里:艺术=直觉= 幻象,艺术=意象和幻影。所以,艺术=直觉=意象=幻象 =幻影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乔伊斯《尤利西斯》
在有名的长达四 十余页的最后一 章中,作者摒弃 了标点符号等一 系列传统手法, 采用了“内心独 白”这一意识流 形式,来表现女 主人公莫莉的内 心世界:
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 中国人该起身梳他们的发辫了 很 快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 了 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 眼 除了一二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 怪牧师以外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 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 得着 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出来的 象星星一样的花朵象花龙巴街上 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我的 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存在”做出新的诠释— —存在不是实体,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的实体;存在 只是流动和变化,核心在于“生成”(be-coming),是 正在进行中的、尚未完成的存在(coming to be )。他 认为,在现实中,运动变化比事物更恒久、更根本。 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是世界观。存在—— 生成。生命的本质是活动,活动的本质是自由创造。生命 哲学又带来一种新的人生观、道德观——人的道德生活应 当是创造,而不是服从;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沉思;应该 是进取,而不是保守。 “宇宙不是被造成,而是正在被不断地造成……没有已被 造成的事物,只有正在创造的事物;没有自我保存状态, 只有正在变化的状态。静止从来就是表面的,或者毋宁说 是相对的东西。”
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哲学核心理论是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在 《形而上学导论》中,他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两种 认知世界的方式:理性分析事物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 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直觉的感知则是追随对象的 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这不取决于主体的 认知立场,对事物的把握是绝对的。因此,人惟有凭 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沟通世界的本质。 艺术与直觉 “生活仅仅接受事物对人有用的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 行动,而其他一切印象就必然变得暗淡,或者模糊不 清。当事物和生物的个性对于我们没有物质上的利益 的时候,我们是不去注意的。”
论西方哲学史上的直觉思想
论西方哲学史上的直觉思想
论西方哲学史上的直觉思想
直觉是非理性因素之一,是人的精神素质的部分,在人的主体结构和人的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阐述了其直觉思想.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直觉思想进行简略的梳理,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进行评价,旨在有益于得出正确的直觉概念和对直觉的深入研究.
作者:邓小伟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刊名: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U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2 24(5) 分类号:B5 关键词:直觉理性非理性直觉主义。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2003年1月第24卷 第1期东岳论丛Dong Yue Tribune Jan.,2003Vol 124 No 11[收稿日期]2002-08-20[作者简介]王晋生(1948-),男,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哲学研究】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王 晋 生(山东大学哲学系,济南250100) [关键词]柏格森;直觉;直觉主义[摘 要]现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提倡直觉哲学。
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觉主义。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理性不能认识它,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
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不同的认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着意志的努力钻进对象内部,与其本质相交融。
这种认识与人的物质利益无关,但并非对人生毫无意义。
相反,它能使人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义,提升人的精神。
因此,它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3)01-0093-05一、直觉哲学柏格森认为,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即自然哲学,以感觉知觉的方法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可以感觉到的东西。
但自柏拉图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哲学家们开始引入理智的方法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因为他们认识到感觉的范围是有限的,单凭感觉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
感觉不能达到的领域,要用抽象、概念、推理等的理智方法。
哲学家们想用这种方法扩大感知的范围,以彻底认识世界。
然而方法却与目的背道而驰。
由于理智的方法具有抽象性,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没有扩大知觉范围,更全面地把握实在,相反,它“把大量的质的差别从实在中消除了,把我们的一部分知觉泯灭了,把我们对宇宙的具体的洞察力削弱了。
”[1]可见,引入理智方法不是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好办法。
但是,二千多年来,无论哪一派哲学家却都在采用理智的方法,以求全面地把握实在,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在柏格森看来,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认为他就担负着纠正这个错误的历史重任。
这就是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哲学,这种哲学要求扩大感觉知觉以把握实在,而不是寄希望于理智方法。
反思直觉:当代西方哲学对待直觉的不同态度的开题报告
反思直觉:当代西方哲学对待直觉的不同态度的开题报告引言直觉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行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古希腊哲学中,直觉被视为灵魂的能力和智慧的表现,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然而,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对待直觉的态度却非常不同。
一些哲学家认为直觉是一种不可靠的知识来源,需要通过严格的思辨和证明来验证其可靠性;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直觉是人类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哲学思考中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围绕当代西方哲学对待直觉的不同态度进行反思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直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探讨当代哲学中对待直觉的不同态度,包括怀疑主义、合理主义和自然主义等,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和后果。
最后,我们将结合实例,从实际操作中探讨怎样有效地运用直觉,并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用和局限性。
一、直觉的定义和重要性直觉是指在没有经过思考或推理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风格、事物、情境等的直接感受和认知。
直觉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一种形式,与理性认识相对应。
它并不是完全随意的,而是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复杂因素形成的。
直觉在人类认识和行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觉在知识获取、决策和行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知识获取方面,直觉可以帮助人们感知、识别和理解复杂的信息、模式和关系。
例如,学习语言时,孩子们直觉地掌握了语音和语法的规律。
在决策方面,直觉可以帮助人们在快速反应和压力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行动方面,直觉可以帮助人们感知和适应环境中的复杂情况,提供快速、准确的反应和行为。
二、对待直觉的不同态度在当代哲学中,对待直觉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别。
主要包括怀疑主义、合理主义和自然主义等。
1.怀疑主义怀疑主义者认为直觉是不可靠的知识来源,因为它在不同情境下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与事实相悖。
因此,他们主张直觉必须通过严格的思辨和证明来验证其可靠性。
这种态度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和休谟等。
笛卡尔认为,只有那些可以清晰、明确地被思考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所有其他的东西,包括直觉,都是需要被验证的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在西方文学史上直觉主义与意识流创作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意识活动的忠实记叙,因此本质上可以认为一篇完整独立的意识流文章属于记叙文体裁,但由于其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较为高级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忌的散文特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散文来看待。
意识流文字先天优势让它更适用于现代诗的写作,以及短篇小说,长篇的意识流小说过于复杂,会加剧作品内容的理解难度,让人感觉隐晦以及阴暗。
目前的绝大部分意识流文学作品体裁都是小说,但实际上中国古诗中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而且很多宗教经典中也含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
意识流文学由于过于晦涩强调无秩序,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无法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
英国伍尔夫的意识流名作《墙上的斑点》就给读者带来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
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主人公一会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小说打破传统既定俗套,通过人物头脑中的瞬间印象和冥想、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反映生活本质,揭示永恒真理。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浪漫主义和直觉主义、意识流是有着历史渊源的,只不过浪漫主义要受到一些规律范式的约束,意识流是完全意义上的天马行空。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法国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
在小说
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
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
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
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
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
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整个篇幅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
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普鲁斯特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
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渣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
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
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
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的创作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2008370332
姓名:王光来
完成日期: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