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第十三章-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第八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及价格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三)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四)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五)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均衡/利润最大化)(一)生产要素及价格基本的生产要素及价格: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 土地——地租 企业家才能——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收益)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引致需求产品市场:需求—消费者,供给—生产者 要素市场:需求—生产者,供给—消费者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由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引致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产出水平和投入成本。
2、联合需求(共同性)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
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要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是为了生产,并非消费。
(三)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厂商的双面性: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只有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2、不完全竞争市场: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都不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完全竞争厂商:只有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要素供求双方人数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差别;要素供求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要素可充分自由地流动。
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单一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
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
1、完全竞争市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2、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回顾:产品市场注意:在产品市场上,收益只被看成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要素无关。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部分是要素的价格W(L),另一部分 dW(L) 反映了由于增 dL
加要素使用而引起的要素价格变动,它与要素数量的乘积 恰好是由于价格上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
接上页
上式中W(L)随着市场类型不同而不同。 ☆如果在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则: W(L)=W。即:MFC=W,水平直线。 ☆如果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买方,W(L)就是
当P>1时,VMP>MP。当P<1时,VMP<MP。当P=1时, VMP=MP
(3)要素的“边际成本” 设使用要素L的价格为W即工资。使用要素
的成本就是:C=W·L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dC(L) W
dL
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一个使用单位的生 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要素使用的边际 成本。W是不随使用量L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VMP=MFC
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量
W E
W1 W0
O L0
MFC W(L)
VMP
2.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即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 生产要素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生产要素理论 应该是关于多种要素共同使用的理论。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很多;要素没有区别;
要素供求双方信息是完全的;要素可以充 分地自由流动。 把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 素市场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第8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与供给
8.1 生产要素 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及生产要素市场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各 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 才能
经济学入门知识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
经济学入门知识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供求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一、供求关系的含义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供给者是指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需求者是指愿意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供给者通过生产和提供商品或服务,满足了需求者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供求关系。
二、供求关系的特点1. 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和服务,形成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2. 供需关系的动态性:供给和需求都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
供给受到生产能力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受到收入、价格、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供求关系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 供需关系的相互影响: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制约的,即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进而影响需求;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供给的增长。
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均衡水平。
三、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1. 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通过供求关系,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价格,实现市场均衡。
2. 影响生产和投资决策:供求关系对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当需求旺盛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投资以满足市场需求;当需求萎缩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和投资以避免库存和损失。
3. 预测市场走势: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可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当供需关系出现失衡时,市场往往会出现价格波动或供需短缺。
了解供求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4. 引导政府政策:供求关系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影响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结语: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价格形成机制。
了解供求关系对于企业、投资者和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供求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023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湖北工程学院2023年专升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求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时间: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题型大致比例:选择题:30% ;判断题20%;填空题:10% ;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0% ;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内容,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识记,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
第一章走进经济学识记: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市场与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理解:1、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3、掌握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第二章市场价格机制识记: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理;供给、供给函数、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供给弹性的含义;点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理解:1、掌握需求的涵义、需求定理2、掌握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3、掌握供给、供给函数、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定理4、掌握均衡价格概念,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5、理解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含义、区别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类型7、掌握厂商的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识记: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理解:1、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含义2、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掌握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4、掌握消费者剩余5、掌握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的特征6、掌握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第四章生产者要素投入分析识记: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收益;内在经济,外在经济理解:1、掌握生产函数概念2、掌握三种产量曲线及生产的三个阶段3、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原理4、掌握产量、成本既定时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章成本与收益识记: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与利润理解:1、掌握各种成本的基本概念,明确经济利润与各成本的关系2、掌握短期内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及其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性质关系并加以运用3、掌握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六章市场与竞争分析识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情况,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三级价格差别;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均衡;囚徒困境;竞争与垄断理解: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状况并加以运用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4、掌握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5、理解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和三级价格差别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识记: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和地租理解:1、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2、掌握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3、理解劳动者个人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识记: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互关系;支出法核算GDP;收入法核算GDP;名义GNP,实际GNP的含义理解:1、掌握GDP的含义及其支出核算方法2、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识记: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消费、储蓄与投资;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理解:1、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内涵2、掌握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3、理解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内涵4、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识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增长分析、日本经济增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解:1、掌握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3、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失业识记: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D):源于家庭或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量: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S):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量:对应于某一特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均衡:指经济系统中某一特定经济单位或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互相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市场均衡: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弹性: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外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遇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第二章消费者选择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享乐的一种度量总效用(TU):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效用(MU):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无差异曲线: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特点:有无数条,并且离原点越远其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不相交,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简言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均衡: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试图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的商品数量组合收入-消费扩展线: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发生改变价格-消费扩展线: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一种商品的某一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需求数量总效应: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消费者的需求量产生影响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维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作出的调整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作出的调整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企业:泛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和供给决策的基本单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单个自然人投资,并所有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企业公司:按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股权,分散责任有限,降低单个股东的风险,不能完全体现股东的利益)企业生产:把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个过程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N和企业家E)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短期生产: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长期生产: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劳动总产量TP(L):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的最大产量劳动平均产量AP(L):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边际报酬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减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生产相同产量所需的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描绘出的一条曲线(有无数条,离原点远,所投入的要素就越多,最大产量就越大,任意两条不相交,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宏观经济学 (13)
0.97
0.64
E 13000 F 14000
12240 12830
0.94 0.59
0.92
0.53
G 15000
13360
0.89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曲线
普通消费曲线
❖2、储蓄函数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 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依存关系。
❖ 此处I=S,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 划储蓄。
❖ 如果I≠S,即计划的投资不等于计划的储蓄,经济将处 于非均衡状态:当: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二、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本章的一些重要假定前提
1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 相应的供给量。(为什么这样假定?)
2 政府税收政策
3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 “消费之谜”(pozzles of consumption)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
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3-14章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与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IS—LM模型被称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还在于IS—LM模型在阐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方面有很多优点:一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示经济短期波动究竟来自何方,是来自投资支出变动、消费支出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方面因素的变动,还是来自货币供给和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
如果属于前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IS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如果属于后一方面因素引起的变动,则会在LM曲线移动中得到表现。
二是IS—LM模型可清楚直观地表现出政府干预经济使用的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如果是财政政策,必然表现在IS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是货币政策,必然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增加货币的扩张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减少货币的紧缩政策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记忆口诀(一)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记忆口诀:保过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记忆口诀:富少(富有弹性降价好)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记忆口诀:多长高大(多长高则弹性大)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记忆口诀:本质替代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记忆口诀:节约产物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一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服装店(按不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2.二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批发(不同批发量不同价,同个批发量同个价)3.三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学生票(划分出学生等几组消费者分别收取不同价格)4.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市场的供给曲线记忆口诀:带“垄断”二字的市场都没有供给曲线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 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记忆口诀:瓦斯均衡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C+I+G+(X-M)=C+S+T记忆口诀:吃一个西梅=吃食堂2.凯恩斯消费理论记忆口诀:两减一收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记忆口诀:莫生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记忆口诀:佛救5.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通货膨胀率、折旧。
记忆口诀:风一吹,莉莉的帐篷旧了6.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第十七章)7.总需求的影响因素:利率、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税收、预期、价格总水平。
记忆口诀:购公寓睡家里8.总供给的影响因素:价格、成本、其他因素、预期。
记忆口诀:预计其他人嫁成功9.长期总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
记忆口诀:老子技惊四座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乘数
500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
变化的比率。
k y
i
乘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 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这里指国民收入的 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 率。
乘数的代数表达式
乘数
1
1 边际消费倾向
或 :k 1 1 MPC
y ci
几点说明
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实际 值。
c和i是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 际发生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 (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 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 正好相等,从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 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 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 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此,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 税收之和,即: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c=s 储蓄函数为:s=-α+(1-β)y 联立方程,求得均衡收入
y ai 1
图13-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若实际产量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造投资品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 亿元,这100亿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80亿 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又流入生产这些消费品的生产 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元,这 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
宏观复习题解答
湛东升先生整理,深表感谢!宏观复习题解答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即是名义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储蓄——投资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含义)。
(1)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支出角度看顾,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看顾,由于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
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
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S=Y=C+I,就得到I=S。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
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
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按照社会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Y=C+S+T。
I=S+(T-G)。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和投资恒等式。
这里,T为政府净收入,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T-G)可以看作政府储蓄。
(3)四部门经济中,在三部门基础上加上对外贸易。
河北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课程——市场经济学-要点重点【范本模板】
第一章资源及其设置1、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2、怎么生产3、为谁生产。
2、市场配置方式的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3、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1、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
2、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的过程较长。
3、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它不能对有益外部性进行鼓励、刺激,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进行自动抑制和调节。
4、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1、传递信息的功能2、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3、提供生产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4、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5、市场经济的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6、现代市场经济一般四大特征分析:1、看得见的手的调节2、现代公司组织形式3、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积极秩序4、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7、产权的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5、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8、产权制度的功能: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9、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①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②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③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学--需求、供给和价格讲义
市场经济学--需求、供给和价格讲义市场经济学讲义一、需求与供给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核心概念。
1.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量取决于需求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自身收入的变化。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影响因素:- 价格: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 价格的替代品和亲代品:如果价格的替代品或亲代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可能会增加。
- 收入水平:收入增加可以导致需求量增加,而收入减少可以导致需求量减少。
- 偏好和趋势:消费者的偏好和趋势对需求量也有影响。
2.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不同价格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和期望利润。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影响因素:- 成本: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成本下降会导致供给量增加。
-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供给量。
- 期望利润:高利润预期可以提高供给量,而低利润预期可以降低供给量。
- 税收和补贴:税收增加会导致供给减少,而补贴增加会导致供给增加。
二、价格的形成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价格的调节机制:- 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会减少,供给量会增加,直到价格回归到均衡价格。
- 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会增加,供给量会减少,直到价格回归到均衡价格。
通过这种供需调节机制,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需求的满足。
总结: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元素。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供需关系的动态调节,市场经济可以实现价格的均衡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13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1)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企业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 线为MRP MRP曲线 线为MRP曲线 企业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为AFC 企业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为AFC 曲线,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为MFC曲线。 MFC曲线 曲线,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为MFC曲线。 利润最大化时, 利润最大化时,MRP=MFC
完全竞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完全竞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 = 边际产 品价值VMP VMP) 品价值VMP)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要素成 本MFC(=W) MFC(=W) 为求利润最大化, 为求利润最大化 , 企业对要素的使用量 MRP=VMP=MFC= 将调整到MRP=VMP=MFC=要素的价格 将调整到MRP=VMP=MFC=要素的价格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这一要素的MRP曲线, MRP曲线 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这一要素的MRP曲线, 也就是VMP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VMP曲线 也就是VMP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MFC =AFC
图13-1 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雇用量 13-
13图 13-2 企 业 的 劳 动 需 求 曲 线
结论: 结论: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佣量为劳动的边际 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劳动的价 VMP=MRP=W。 格,即VMP=MRP=W。 完全竞争市场上,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边 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图13-10 13-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2)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工资 2万
生产出成品(纱) 20万
利息 1.5万
减去购买棉花 15万
地租 0.5万
利润 1万
收入合计 5万
产出合计(增值) 5万
某纺纱厂某年收支表 (单位:美元)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
0
100
180
240
新增价值
100
80
60
70
产品销售价
100
180
240
310
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现在生产和销售
去年库存
今年库存
50亿
1000亿
100亿
今年销售:1050亿
今年生产:1100亿
今年GDP = 今年销售 – 去年库存 + 今年库存 = + = 1100亿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Nhomakorabea国外储蓄
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王雪平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02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宏观均衡的概念
03
1 宏观均衡的概念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假设: 两部门:企业、居民户 价格不变 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
自发消费
引致消费
姚建文《微观经济学》10第十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O
L MP曲线重合为同一条曲线
图10-1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如图10-1,此时产品的价
格水平大于1。
精选课件ppt
8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
20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卖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需求的需求
W
MRP=MR·MP
在卖方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
(一)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产品用曲原线则除了由于要素的边际
VMP
产品曲线下降而下降的原因之
外,还由于产品边际收益曲线
下降而下降,即由于产品的边
际收益率递减而下降。因此,
一般而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即共同性或相关性。
精选课件ppt
3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厂商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 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按照这个规定,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1)卖方垄断厂商r自己的产量扩大不能改变它所面临的产品需 求曲线; (2)其余厂商的产品与厂商r的产品完全不同,故它们的产量扩 大也不能改变厂商r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 结论:如果假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则无论是否考虑多个厂商 的调整,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都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 线MRP。
精选课件ppt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
原因:单个厂商根据要素价格下降增加要 素使用量,引起的产量增加,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对产品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A
所以,厂商将增加劳动投入L1-L0。
如果允许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
,那么每个厂商的产量增加合
在一起,就会使产品价格下降
B
,进而使VMP曲线向左移动。
C 因此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 经过A、C而不是A、B。
L0
L1
第十四章 要素市场
L2
Labor
(worker-h2o9urs)
3、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假设
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可变要素。 面对要素价格变化,所有厂商都调整要素需求量。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 每个厂商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调整,即行业调整后的
要素需求曲线(简称为行业调整曲线)为di(i=1,2,……,n)。
但由于其他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w
最初,当工资率从w0下降为w1 时,厂商增加劳动投入L1-L0。
增加,厂商将增加这些要素的 投入,而这又提高了劳动的边
际生产力,从而使VMP曲线向
上移动。因此,在工资率下降
后,厂商对劳动的实际需求量
w0
A
是L2而不是L1。相应地,厂商 的劳动需求曲线经过A、C两点
,而不是A、B两点。
在每一要素价格水平上,完全竞 争厂商都将遵循VMP(L) =w。
w3
w2
w1
w0
0
2024/10/12
L3
L2
L1
L0
第十四章 要素市场
L
23
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w
(w0,L0) , (w1,L1) ,
(w2,L2) , (w3,L3) 都 在
经济学入门知识市场经济与供求关系的基础
经济学入门知识市场经济与供求关系的基础市场经济与供求关系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其中供求关系是其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是经济决策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于理解经济学入门知识至关重要。
一、市场经济概述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市场交换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形成。
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自由竞争和私有产权。
二、供给与需求的定义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出售数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可购买数量。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三、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可以通过供求曲线来表示。
供给曲线代表了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曲线代表了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四、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将稳定并趋于均衡水平,这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也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五、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取决于多个因素。
供给方面,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者预期和相关工业政策等。
需求方面,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变化、相关产品价格和广告宣传等。
六、供给与需求的弹性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则称为非弹性供给或需求;相反,如果供给或需求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则称为弹性供给或需求。
七、供给与需求的调节机制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会产生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相应调整。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降会促使生产者减少供应,同时吸引消费者增加购买;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升会促使生产者增加供应,同时减少消费者的购买。
结论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学入门的重要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3-2 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㈣行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对整个行业来讲,任何一种生产要 素价格的变化,都会造成产品价格 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产品价格的 变化又会引起要素边际收益产品的 变化。
二、生产要素供给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整个市场的生产 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但劳动的供给 线如下:
图13-6 劳动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 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1、整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整个市场或行业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如图13-4中所 示,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比企业 的需求曲线稍大。
图13-3表示单个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图13-4表示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假 设 产 品 市 场 是 不 完 全 竞 争 ( 垄 断 市 场),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在垄断市场下,因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 降地更快,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 ( MRP=MP*MR ) 曲 线 在 其 边 际 产 品 价 值 ( VMP=MP*P ) 曲 线 左 下 方 , 并 且 边 际 收 益产品曲线的斜率更大。如图13-5。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在完全竞争市场,随着劳动数量的 增加,边际产量递减而产品价格保 持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是向下倾斜的。如图13-1。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图13-1 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雇用 量
按照VMPL = MPL*P的原则,企业实现利 润最大化的劳动雇佣量为劳动的边际 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价格,即点A的劳 动雇佣量L。
求。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 ㈠企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普遍原则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企业在确定
每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时,遵循该生 产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 则。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㈡完全竞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量,我们称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用MP*MR表示,其中MP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 量,MR为产品的边际收益。
第十三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本章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市场具有哪些不同于产品市场 的特点 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决定各 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生产要素的需求和 供给如何 决定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使用量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中,只
有唯一的买家购买生产要素。
图13-10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⒉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在生产要素(假设为劳动)的卖方垄断
市场,只有一家卖主。如图13-11所示。
图13-11 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⒊生产要素的双边垄断
当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买主和卖主都 只有一个,称为双边垄断的情况。 在这样的市场上买卖双方都拥有讨 价还价的地位和能力,所以市场的 价格和销售量难以确定。最终的市 场交易价格和销售量取决于双方的 力量对比。
完全竞争条件下,每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与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相等VMP=MRP= P。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㈢完全竞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对每个企业而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要素价
格都是既定的,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生产要 素供给曲线。如图13-1所示,在完全竞争的 劳动市场上,企业能以W0价格上雇佣到任意 数量的劳动,因此劳动的供给为一条水平线 S。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销售任何单位产品 的价格都是不变的,因此产品的边际收益等 于产品价格。MP*P是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增 加一单位生产要素而增加的产量所带来的货 币 收 益 , 我 们 称 为 边 际 产 品 价 值 (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缺乏对要素市场价格的影响 力,面临一条水平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对于整 个市场或行业而言,我们把供给线看作一条向右 上方倾斜的曲线。
图 13-7 中 , 完 全 竞 争 企 业 对 生 产 要素的需求即边际产品价值线VMP 和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MFC相 交于点E,此时,生产要素的价格 为P0,使用量为L0。所以,此时生 产要素的均衡价格由生产要素的 供给状况决定,而生产要素的使 用量则由企业的VMP曲线和要素供 给曲线共同作用决定。
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 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 市场具有与产品市场不同的特点: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⒈生产要素是要素市场上的交易对象。 ⒉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与产品市
场上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正好相反。 ⒊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⒋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复合需求、共同需
图13-7 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企业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图13-8 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二、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的均衡
我们分产品市场垄断和要素市场 垄断来分别讨论。
㈠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 市场垄断时的均衡
图13-9 垄断条件下生产要素的 市场均衡和企业均衡
㈡生产要素为垄断市场时的均衡
图13-5 垄断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定义 生产要素的供给方为产品的消费者
(或家庭)。 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指在各种价格水平
下,生产要素所有者愿意并且能够提 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种 类型:初级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所谓 初级生产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投 入的原始生产资料,即未经加工的要素 投入,比如劳动、土地、自然资源等。 中间产品是企业生产出的、在以后的生 产阶段中充当投入品的产品。它们要经 过再加工或制造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供 人们使用,因此称为中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