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 实验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重点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难点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
什么是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如图5-13: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2)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丙瓶应放在黑暗中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3、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正常进行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4、下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5、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6、如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有人指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①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③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④鱼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⑤河泥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转化鱼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金鱼藻生活提供营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班级某某学号[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探讨:见课本P109为什么森林、草原和苔原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那么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例1〗比较两种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稳定性: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第 5 章第 5 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研究性学习设计
三、通过视频及文字描述生态缸的制备方法。参考资料如下:
1)制作一个玻璃缸制作一个玻璃缸,长100CM,宽70CM,高50CM。
2)堆放生态缸的土层在玻璃缸底部约1/2范围,先放人数块小石块。在小石块上面铺上花土,形成一个坡面,坡高约10CM,坡的最底处约高5CM;在花土一侧上面铺』:一层沙土高约10CM,另一侧铺上一层高约10 cm的黄土。
9)观察记录每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每隔三天观察记录生态缸中各成分的变化,统计数据制成表格。
五、各小组同学汇总数据,总结各组生态缸维持长短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六、通过雨林的破坏、生物圈二号的视频让同学们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及权重
评价标准和等级分数
A优良:65-100分B.一般:40-65分C.较差:0-40分
评价
结果
学
习
态
度
30
分
A.能积极参与学习、专心致志、探究问题的兴趣浓厚并持久、遇到学
习上的困难能积极想办法解决,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并逐步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B.基本能参与学习,但不专心,兴趣不大,不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实验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是可能的,但达到稳定状态后,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变化,稳定状态只是暂时的,当干扰超过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后,将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4能对一些受到破坏和将要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改良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
高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得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需要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
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实践能力下降,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受限,因此在征集了学生的想法后,把课本上的设计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运用了逆向思维,这将更能体现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另外,通过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
效果分析:在讨论实验注意事项和分析实验结果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
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生物圈Ⅱ号”实验资料。
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
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
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
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
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2课时,完成制作实验。
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
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
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探讨。
(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__.(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结果: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②森林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3)基础:负反馈调节.问题探究1.材料1 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材料2 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从材料1、2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3.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如下图:从材料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_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1.判断正误(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5)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易混辨析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比较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不同实例热带雨林中假若某种植食性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轻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要有计划地采伐,防止过度采伐,并且要伐种兼顾.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_,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2)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并且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农田的输出.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水乡,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别具风情.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材料二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相反,在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水乡人家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很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反映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2)众多染坊废水使河流臭气熏天说明了什么?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哪种稳定性?(3)材料二可以说明什么?2.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物种越多越好?3.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吗?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①③B.②④⑤C.②③D.①④⑤4.如果将一处受到外来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的森林开发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提高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B.在森林里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易混辨析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点提示(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2.实验流程问题探究试分析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完善下表: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________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_____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④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别提醒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生态缸中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4.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一、知识梳理1.(1)保持恢复能力(2)自我调节能力2.(1)①物理微生物种类和数量②丰富受到抑制(2)有限一定限度问题探究1.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2.(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加速正反馈是有一定限度的活学活用1.(1)×(2)√(3)√(4)×(5)√2.D二、知识梳理1.抵抗保持原状破坏恢复到原状复杂越强净化作用恢复力2.(1)适度自我调节能力(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问题探究1.(1)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反映了河流生态系统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2)众多染坊废水流入虎丘外围的河流,远远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染坊停止排污后,被破坏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3)由材料二看出: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差,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不是.引进新物种是对原有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干扰,只有在保证不破坏原有稳态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活学活用3.A4.D [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将会改变原有的营养结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期清理灌木、杂草和残枝落叶,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属于可再生性资源,适量采伐、合理利用,并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促进物质的循环,使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三、知识梳理1.(2)为食的动物非生物物质问题探究封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透明活学活用5.B [生态系统在能量来源上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太阳能,因此设计的生态瓶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态瓶内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为维持其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要遵循能量流动规律;瓶底放一些鹅卵石并不是设计生态瓶所必需的.]6.D课堂小结食物链、食物网物质抵抗力恢复力自我调节当堂检测1.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2.B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C4.C [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给予适当的光照,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5.(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逐渐恢复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
5.5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5.5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验设计的内容。
内容包括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在前一个课时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相关进行了学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从探究活动的角度设计了“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并对全章知识的进一步总结概括和深化。
具体思路如下:(1)提出问题①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②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③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④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2)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3)设计实验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缸稳定性——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4)表达交流(5)实验评价(6)问题探究(7)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①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2技能目标(1)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应用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③通过小组的合作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从中体会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同步速递】高中生物每日一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4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高考频度:★★★☆☆难易程度:★★★☆☆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食草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的生物存活时间最长B.丙的稳定性最差C.往生态瓶放入少量蔗糖,为植物提供营养D.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一半【参考答案】B1.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2.评价小生态缸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其主要标准是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的积累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4.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5.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该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入无菌空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生态瓶放在散射光下,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1.【答案】C【解析】应该将生态缸放在散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是密封的,它里面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外界额外通气,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投放到生态缸中的生物比例要适中,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
高中生物 第5章 试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知识导航一、提出问题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二、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三、实验过程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在上,层厚5~10cm。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上。
5.封上生态缸盖。
贴上标签(标签参考如下)将生态缸放置于、的地方,6.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基质变化。
参考表格如下四、实验结论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五、实验评价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①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②要考虑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④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六、注意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3.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
七、问题探究1.本组制作的生态缸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示文稿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实验步骤] • (1)按100 cm×70 cm×50 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 (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 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厚5~10 cm。 •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小乌龟、蚯蚓、蜗牛 等)和植物(浮萍、水草、蕨类、仙人掌等)放 在生态缸中(放置位置因生物种类而异)。 • (5)封上生态缸盖。贴上标签,注明制作者姓 名和时间。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态系统稳定性时间有长 有短,其原因可能是未能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 特别是在堆放生态缸的土层、加水、投放生物比例 上有较大偏差而致。 • (3)结论: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 定但不是永久,同时也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是有条件的。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生 态 瓶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例题分析 •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
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下图所 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 • •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 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 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 较长。 • 答案: A
知识点——设计并制作生态 缸,观察其稳定性
2021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
层级|
学习
过程
反思
感悟
1.现在人们的生存面临了许多的危机 ,教学时要求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
2.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在分析问题时 ,还是会出错误 .
3.生态瓶的制作要提前安排学生制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1.学生制作生态瓶可能丢三落四 .
2.对稳定性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
2.你能构建教材上的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负反应调节的概念模型吗 ?
3.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规律 ?
4.得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
1.学生构建负反应调节的概念模型 .
2.学生思考问题 .
PPT展示
知识点二:生态缸的设计制作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1.你能分析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吗?
问题三: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 ? "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
1.观看"生物圈II号〞相关图片.
2.思考相关的3个问题 .
PPT展示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
预习
1.什么叫反应调节 ?
2.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 ?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 ?
3.系统的稳定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1.结合导学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预习 .
教学
建议
1.安排学生制作生态瓶 ,并把生态瓶带到课堂教学中 ,学习气氛会更好 .
2.采用科学家实验的情景引题 ,对内容的解析更有说服力 .
3.对稳定性的解析 ,演变方向很容易搞错 ,要 "一般〞和 "特殊〞解析清楚 .
4.结合本节内容 ,进行适当的生态环境教育 ,效果更好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并制作生态系统,观察其稳定性)》教案(复习课)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积极补充。
1.通过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理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1.培养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情感目标:形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从我做起的意识。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解决措施: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素材引入;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以进一步探索研究;提升了课堂的直观性、实效性。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教材第5章《生态系统》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本课中主要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两个内容。
2.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
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
设计并制作生态系统,观察其稳定性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题
设计并制作生态系统,观察其稳定性
学科
生物
适用年级
高二
学时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
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
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
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
二、猜想假设
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三、设计实验
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缸稳定性——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二、方法步骤
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在上,层厚5~10cm。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上。
5.封上生态缸盖。
将生态缸放置于、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三、现象观察
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四、实验结论
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五、实验评价
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
误区警示
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4.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6.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1.本组制作的生态缸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生态缸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
二、探究创新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生态缸中的蚯蚓的作用。
巩固练习
1.下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 ) A .呼伦贝尔大草原 B .人工蔬菜大棚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 青海湖
2.关于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提供正常运转的动力
B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C .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 .人类活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态
3.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
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 2
/年)。
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为肉食性动物
B .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 .乙是能量的起点
D .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4.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流入丁的CO2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C.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5.右图能正确反映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食性鱼的
密度上升时,每条鱼寻找食物时的能量消耗的变
化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6.写出下列生物最适合生活在那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水稻和花生:
鲫鱼和鲤鱼:
眼镜蛇和长臂猿:
野兔和狼:
裙带菜和海带:
答案:
方案设计
二、7-10
实验过程
二、2.花土沙土沙土层 4.生态缸水中沙土花土花土
5.室内通风光线良好
三、略(可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列表表示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水质颜色变化等)。
四、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五、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①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②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④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问题探究
一、1.蜗牛可能先死亡。
在生态缸中,蜗牛属于消费者,消耗氧气较多。
2.提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可适当增加生态缸中分解者的数量。
二、提示:设计另一对照的生态缸,其中不放入蚯蚓,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
巩固练习
1.B
2.D
3.C
4.C
5.D
6.(1)农田生态系统(2)淡水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
(4)草原生态系统(5)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