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尝试_同济大学开展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2014同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试点与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完善(陈以一)
2013.1.7
校长办公会 明确学校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 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 校长办公会决议
2013.1.28
学校务虚会 学校定位与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18
我校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推进过程(2)
1.领导小组
组长:裴钢校长
2.工作小组
同济大学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
二梳理
办学现状
促进卓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促进
促进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促进全校对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条件保障
14
同济大学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思路
15
同济大学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任务(1)
• • • • • • • • 对74张基本状态数据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 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尽可能少地让学院(系)、专业或教师填表的原则 质管办汇总,检查后上传 《自评报告》按照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 级结构,说明学校近年来的所思、所做、成效和问 题 对第一轮评估时的专家意见进行回应 以“5度”来检验本科教学工作、深层次分析存在的 问题 在6个审核项目下,分别进行“4个度”描述和问题 分析与改进计划,单独分析“达成度”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自评报告
• 专家工作室:支撑自评报告,展现本科教学工作成效。
支撑材料
• 学校支撑材料目录:按“审核要点”汇总全校的支撑 材料目录,保存在原部门和各学院(系)。
16
同济大学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任务(2)
• 保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不额外增加师生负担 • 提前与专家组长进行沟通,确定日程安排
专家组实地考察
• 配合专家组做好听课、访谈、查阅资料等工作 • 与专家交流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不回 避问题 • 学校不搞开幕式、不做校长汇报,不请上级领导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刘海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28期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逐步走向市场化。
高校从原来的国家直接管理的办学模式转向了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的自主办学模式,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效益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开始试行绩效拨款,财政拨款与绩效评价结果直接挂钩,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更加迫切。
通过研究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结合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实际情况提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28-0111-03一、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高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我国高校主要是公办院校,各高校的运行经费主要依赖于各级财政拨款,高校的捐赠收入、培训收入等创收资金在学校资金的比重较小。
一方面,绝大部分高校仅依靠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举借债务;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关注度比较低,普遍存在重拨款轻资金管理的现象。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找出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投入不足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及时调整资金安排方向,对一些资金效率低的项目和单位,进行资金的压减或收回,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教育产出的最大化,缓解紧张的财政资源与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矛盾,促进高校各项业务的高效发展。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普遍问题。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为政府部门进行资源的分配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并方便政府对高校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监督。
从高校自身管理角度讲,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有助于学校统筹安排各部门的活动,在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产出。
开展常态化内部教学评估的若干思考
开展常态化内部教学评估的若干思考摘要:开展常态化内部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是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身国家教学评估实践过程中创建的教学质量监控新模式。
本文就常态化内部院(系)教学评估的属性、基本原则、目标导向和如何持续开展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教学工作状态;常态化随着我国第一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即将完成,教学评估工作进入全面系统总结和理性反思阶段。
从相关讨论来看,人们对教学评估有两个基本共识:一是教学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需要在改进完善的基础上坚持下去;二是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严谨性、动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因此,教学评估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通过制度化、经常性的内部教学评估,真正牢固确立起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教学是高等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基于对教学评估的理性认识,很多高校以评估为契机,借评估东风,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内部教学评估,使评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但什么是常态化内部教学评估,常态化的内部教学评估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开展,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文拟结合我校开展常态化内部教学评估的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类型与选择一所高校选择什么类型的内部教学评估制度是由该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条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是该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该校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种价值取向。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最常见、最主要的是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蓝本开展的内部教学评估,它是高校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以应对教育部评估为目的而开展的自评自建活动。
几乎所有参评高校都开展过此类校内自评。
同济大学校内质量保证工作介绍及实践
14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Tongji University
15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2004年9月 土木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点实施
2005年9月
全校实施
Tongji University
16
2005年7月18日: 试点工作总结暨学校实施工作会议
Tongji University
质量指标
指评判执行项目完成质量情况所需的资料。主 要包括该项目的执行情况表、检查统计表、分 析报告等。质量指标一方面可以检查各执行项 目和监督项目的完成质量,另一方面也作为监 督项目对相应执行项目的质量评判依据。
50个控制节点
一、 学院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办学指导思想 、专业设置 等8个控制节点
国际交流
10% 教学工作
科技服务
30%
30% 学科建设
30%
教学工作 学科建设 科技服务 国际交流
Tongji University
8
各具 特色 的办 学模 式
常规院系 特色院系
Tongji University
9
2006年3月发布
2004.9—2005.9同济大学办学质量白皮书
Tongji University
1、宣传,使领导、教师都熟悉质保体系 及相应工作
2、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按流程执行控制 节点的项目
3、按质量指标监督项目执行情况、信息反
馈、改进
Tongji University
47
学校定位
要求
制度
管理
质量
体制
服务
保证
Tongji University
机制
高校院系组织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院系组织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院系组织结构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优化院系组织结构,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对高校院系组织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一、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学科设置是高校院系组织结构的核心,学科的数量、设置、规模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与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
传统的高校,学科设置多以专业为单位,各专业独立运行,互相联系较少。
但是,由于现实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学科设置需更加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
在学科设置上,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人才需求的要求,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具有优势的学科为主,适度增设科技前沿选择与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新兴学科。
此外,东西部教育差异大,在学科设置上要适时进行调整,地区特色和差异进行合理的布局。
这样的学科设置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更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组织机构的合理性教学组织机构是页面的基本单位,具体由系部、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单元等组成。
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合理,对课程的开设、评估、考核等方面都能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能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
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科间的重要和联系,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共性,合理设置教学组织机构,实现科学建设。
可以通过学科、专业等进行组合搭配,又要考虑到每个教学组织机构的规模合理,学生教师比例等。
三、教学管理机构的合理性教学管理也在高校院系组织结构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而教学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立教学管理机构,以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质量提升。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审核评价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由校长主持,明确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2 质量目标1.2.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质量要求: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②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1.2.2人才培养目标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1)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2)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3)实践训练:实验/写作训练;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专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4)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5)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③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1.3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
质量要求:①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②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基于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务管理——以同济大学为例
穆
这就 要求 各学 院 ( ) 务 员及 时 上 网 了解 信息 , 系 教 并按 教务 网上 发布信 息要求 去做 。 第二 、 时 按 教务 管理 网 上 要 求 做 。不 止 上 及
网了解信 息就 够 了 , 要 能 按 照 信 息 内 的工 作 内 还 容 、 作要 求 , 工 及时规 范 地去 做好 。 由于教 务 管理
厕绔 窃搿
2 0簪 通
基 于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的教 务 管 理
— —
以 同济 大学为例
潘 玲
摘
要 : 学工作 是 学校 的 中心工作 , 学质 量是 学校 的生命 线。制 定、 教 教 完善
和 实施本科教 学质量 保证体 系是 为 了保证 和提 高教 学质 量 , 以形 成保 证本科 教 学 质量不 断提 高的长效 机制。教务 管理是 学校 管 理工作 的核 心 , 是保 证教 学工作 正 常开展 的基本 前提 。本文探讨 了实施本科教 学质 量保证体 系下如何做 好教务 管理 工作 , 并根据 实际工作提 出了几 点建议 。
・
5 ・ 6
第 期
本 科 教学质 量 保 讧体 系后 , 一 些 诸 如 试 卷 的 格 E 对 式、 毕业 设 汁的 要求 、 学 资料 的归档 等 统 一 了标 教
准, 使之 更规 范化 。有利 于 今 后 教务 资料 的归档 、 保 存 与查阅 。
第 二、 务 管理 更 科 学 化 。本 科 教 学质 量保 教 证 体系 实施之后 最显 著 的特 点 就是 教 务 管理 更 加
量要 求 , 落实 到工 作 中 , 范地 按要求 去做 。 规 第 一 、 务管 理 更 规 范化 。我 校 在 本 科 教 学 教
基于绩效评估结果的院系发展状况浅析——以同济大学为例
(5 ) 科研 基础 (0 ) 部分 。2 1 年度 由 1% 、 1% 三 0 0学
原 法政 学 院拆 分 而 来 的法 学 院 、 治 与 国际 关 系 政
学 院 、 克思 主 义 学 院作 为 三 个 独 立 学 院参 加 常 马
规 院系绩 效评估 , 件学 院 、 软 电影 学 院也 新 加 入常 规 院系 参 评 , 2 1 故 0 0学 年 度 参 评 常 规 院 系 数 从 20 0 9学 年度 的 2 增 加为 2 。 2个 6个
校 内院系绩 效 评估 强 调 三大 类 比较 以实 现 对 院系 办学 系统 的 运行 状 态 进 行 测 定 及 导 向 : 是 与 学 一 校 的整 体 目标 进 行 比较 , 定 系 统 各 部 分 的 运 行 确
是否 正 常 , 否达 到 了预 期 的 目标 ; 是 二是 对 院 系 的
土木工程学院
2 3 4
建筑成规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建筑成规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建 筑成规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建筑成规学 院 电子信息学 院 交通 运输学 院
建筑成规学院 电子信息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建 筑成规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环境科学学院
降序 排 列 ,0 0学年度 新列 入 的 5个学 院无 对 比。 21 2 1 年度 有 6个 院系 ( 纹 带 有 灰 度 的院 0 0学 底
意识 , 高办学 效 率 , 提 增进 核 心竞争 力 。
经过 六 年 的 实 践 与探 索 , 系绩 效 评 估 已有 院 了一 定 的积 累 。本文 试 图在 近年 常 规 院 系 相关 评 估结果 比较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求 对 目前 学 校 院 系 力 的现 状 和发 展 有 个 较 为 客 观 、 确 的 反 映 并 进 而 准 提 出些 看法 。
《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通知
《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通知同济大学文件同教〔2012〕81号关于印发《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院系:《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经主管校长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日主题词:教育学生学分办法通知- 1 -校长办公室 2012年5月31日印发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为了促进我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认定规则1.认定类型分为学校认定和学院认定;2.学校认定范围包括获校内外各类竞赛奖、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及课题研究成果等;3.学院认定范围由学院制定具体认定细则报教务处备案;二、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学校认定标准(一)各类竞赛获奖(以学校认可的学科竞赛为准)参加同一竞赛按照所获得最高奖项获得学分。
集体参赛的所有学生均可获得相同的成绩和学分。
1.获校级一等奖记3学分、二等奖记2学分。
2.省部级一等奖记5学分、省部级二等奖记4学分、省部级三等奖记3学分。
3.国家级一等奖记6学分、国家级二等奖记5学分,国家级三等奖记4学分。
4.国际级学科竞赛(经学校认可为准),参照国家级执行。
5.其他非学术组织、行业协会举办的行业类学科竞赛(经学- 2 - 校认可为准),获三等奖以上(含三等)记2学分。
(二)学术论文1.在权威报纸(以学校认定为准)上发表文章,署名第一、二作者记2学分。
2.在核心期刊(以学校规定为准)上发表论文,署名第一作者记4学分、第二作者记3学分、第三作者记2学分。
3.发表被SCI和EI检索的论文,署名第一作者记5学分、第二作者记4学分、第三作者记3学分。
(三)获国家发明专利,署名第一作者记5学分、第二作者记4学分、第三作者记3学分。
(四)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奖励1.大学生创新项目(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结题后,每个项目组成员可获得4学分。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近年来,高校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计划和绩效评估机制,实现预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
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的预算计划
高校应该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计划。
同时,还应该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用于调整预算计划和优化资源配置。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高校的决策提供支持。
四、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权责,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同时,还应该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公开,让师生和社会公众了解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
总之,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高校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高校预算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程。
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31㊀㊀[收稿日期]2018-06-03[作者简介]卢国强,男,山东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㊂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卢国强,薛松(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摘㊀要]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高校办学规模膨胀带来问题的迫切要求,是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任务㊂文章通过对42所大学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具体实践,提出新形势下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㊂[关键词]两级管理体制;内部治理;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G6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献编号]1009-1173(2018)04-0031-05㊀㊀我国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㊁尝试,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期㊂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 牛鼻子 ,如何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㊂为了解新形势下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和其面临的困难,本文对中国农业大学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㊁华南农业大学㊁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20所农林院校和中国石油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㊁山东师范大学㊁济南大学㊁山东财经大学等山东省22所本科院校就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㊁主要问题㊁改革效果等进行了调查㊂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具体实践,提出在 放管服 新形势下深化校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㊂调查样本中高校类别结构为:综合性大学占23.8%,理工类大学占16.7%,农林类大学占47.6%,医科类大学占11.9%㊂主要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共向各校办公室发放问卷42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㊂㊀㊀一㊁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意义㊀㊀(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是指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责任和权利,使学校由原来的决策与管理中心转变为决策中心,以宏观决策㊁制度建设和监督服务为主;学院成为具体的管理中心,在学校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履行教学㊁科研㊁社会服务等管理职能,形成学校宏观决策㊁部门协调配合㊁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㊂(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1.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高校办学规模膨胀带来问题的迫切要求1999年中国高校实行扩招后,带来了高校办学规模的膨胀,自2000年至2016年,全国高校录取人数从220.6万人增至748.6万人,增长约3.4倍㊂学校管理对象变为十几个学科门类,二十个左右的学院,近百个专业,数万名学生,各学科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很难用一个模式进行管理,用一把尺子进行衡量㊂校院两级管理幅度均迅速扩大,原有的以学校层面为管理主体的模32㊀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因此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分解责任,增强学院层面的自主办学力度与管理实体性,缓解学校层面的管理压力,促使学院能够更加及时地根据社会需求对自己的办学方向进行调整,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和决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㊂2.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基础双一流 建设是党中央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㊂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科学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应有之义㊂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㊂学院是按照学科组建起来的基层学术组织实体,学科建设的主要带头人㊁知名的专家教授都在学院;学科建设的重心在学院,学院最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㊂只有改革现有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使学院真正形成制度健全㊁运行良好的学院治理体系,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奠定基础㊂3.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㊂2014年12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提出, 对由学校自主决定的事项,要逐项完善决策机制与程序㊂要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向院系放权,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㊂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一般说来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高等教育体制等宏观方面;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等微观层面㊂相对于大学外部关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学校内部治理的协调㊁规范任务更为突出[1]㊂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则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任务和重要手段,是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点和突破口㊂㊀㊀二㊁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现状(一)国外高校两级管理体制运行现状由于国外高校独特的发展历史所形成的特殊管理传统与国内高校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外尚无明确的与国内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意义相匹配的概念,多是从学院制管理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世界各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制差异性很大,但是都具有实体性㊁发展性㊁特色性和包容性的特点㊂国外大学建立学院制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发展学科,其次是为了缩小管理幅度㊂随着大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学院逐渐成为学校具体事务的中观层面管理的主体㊂尤其体现在决策权㊁人事权㊁理财权等方面,其相比国内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㊂李宝富认为其已成为集相应权力于一身的实体性机构[2]㊂(二)国内高校两级管理体制运行现状国内关于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 管理体制 ,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权责明晰㊁运转高效㊁考核合理㊁监督有效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㊁运行机制,并通过体制的构建来解决学科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㊁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㊂其他则是通过教学管理㊁学生管理㊁财务管理㊁人事管理㊁科研管理等某一具体方面来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㊂本课题调查的42所高校显示,有47.6%的高校出台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或意见并实施,28.6%的高校正在制定准备出台,这说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各高校发展的共性问题,大部分高校从学校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㊂但是从改革的效果来说,没有一所高校认为实际效果超出预期,23.8%高校认为达到预期,61.9%的高校认为没有达到预期,14.3%的高校认为明显低于预期㊂这说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效果总体不尽如人意,还有体制机制的藩篱需要破除,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㊂㊀㊀三㊁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分析通过对42所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存在一些突出问题㊂(一)学院设置有失规范经对42所高校调查发现,学院数量在10 15个的占14.2%,15 20个的为59.5%,20个以上的占26.2%㊂在学院设置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院数量较多,部分学校仍按照二级学科为33㊀基础设置学院,学科层次普遍偏低,以学科门类为基础设立的学院比例很少,不仅导致了学校管理成本的增加,而且不利于同一学科门类内部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共享㊂而有的学校将体育与艺术㊁音乐不同的门类放在同一个学院办学,学科间差别较大,相容性不强,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㊂贾莉莉通过国际比较研究认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院中,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按照二级学科进行设置的学院,以学科门类或学科群为设置标准的约占74.76%㊂学院设置数量要控制在15个以下,一般是在10个左右[3]㊂(二)学院管理体制不顺畅,学院自主办学能力不足调查中发现,学院自主办学能力不足是制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㊂在我国国家政策文件中,对大学治理领导体制㊁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政策规定多,而对大学学院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政策规定少[4]㊂‘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只是规定了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并未对党政之间的关系和党政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如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的关系问题,哪些事需要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哪些事需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具体的议事规则等㊂贯彻好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决策内容㊁议事规则㊁决策机制等,否则就会造成因为各自的理解不同而导致基层单位在具体的执行中产生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影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执行㊂另外,学院权力监督机制建设不到位,行政权力㊁学术权力与民主权力三种权力在学院管理中运行失范等问题,也导致学校对于学院的管理能力信心不足,不敢将权力下放㊂(三)校院权责划分不清从调查结果看,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的扩大了学院的人事管理自主权㊁财务管理自主权和教学㊁科研事务管理权㊂但在权责划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㊂一是权责不明晰,存在模糊地带,通过文件明确学校学院权责关系的高校只占到35.7%㊂二是责权不对等,学院责大于权或有责无权㊂经过问卷调查,有2.3%的学校认为事权㊁财权㊁人权都集中在校级,有88.9%的高校认为事权以及事务管理基本运行经费支配权下移,重大财权㊁人权及发展事项仍然集中在校级,只有7.1%的高校认为学院已获得自主办学相应的人权㊁财权㊁事权㊂如在职称评聘方面,有28.6%的学校二级学院只能自主评聘讲师,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仍需要学校进行评聘㊂不同类型的大学,由于各自学科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同,究竟如何在学校和学院之间进行权力划分,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 集权于校 ㊁学校与学院之间权责划分不当是当前校院两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院在人才引进㊁职称聘任㊁财务管理㊁专业建设㊁学科发展㊁队伍建设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也就无法履行相应的责任,也是校院两级管理无法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㊂(四)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调查结果表明,有62%的高校对学院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激励措施㊂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学院的主动性,健全和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是推进学院实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㊂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院年度发展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的缺失,学院考核结果难以实际应用或者以偏概全,不同学科门类㊁不同发展水平的学院无法找到统一的考核标准,导致考核的激励功能弱化㊁异化㊂同时,学院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缺失,导致学院管理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监督,责任与权力无法统一,各个学校的 十三五发展规划 等长期战略目标在学院层面难以落实落地㊂(五)大学自主办学权不足高校自主办学权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反映的制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㊂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作为独立办学主体应具有的核心要素,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㊂对我国大学而言,我们在大学的定位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有所背离,高校受行政干预过多,高校内部行政化倾向明显㊂这必然导致一方面政府与高校在办学职能上高度重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空间范围过于狭小,大学在校级层面上无权可放;另一方面,大学以行政级别与政府行政体制相对接,大学内部以行政权力为核心建立起管理框架和科层体系㊂学校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直接向上级管理部门负责,倾向于将主要的权力和责任放在学校层面,从而降低放权的风险[5],疑虑的存在直接阻碍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34㊀改革的推进㊂㊀㊀四、新形势下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㊀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解决好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㊂(一)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不断优化学院设置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学院的设置尤为关键㊂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大学学术性的本质属性要求大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学术为目的㊂而我国高校则由于历史背景㊁社会环境等因素,在学院设置中偏离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目标,一方面,造成高校学院设置数量过多,造成同一学科分属不同学院,或许多相关性较强的学科被分散在不同的学院;另一方面,一些关联性不强的学科,或不属于同一门类的学科又被放在同一个学院㊂这两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科群的建设发展㊂所以必须以党中央㊁国务院提出双一流 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为契机,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从学院的设立与调整入手,以学科门类或若干一级学科为基础,扩大学院规模,增加学院的学科容量,把学院建设成为统筹学科㊁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办学实体,真正成为学科建设的主体㊂在现实操作层面上,由于各个高校的学院设置是历史形成的,贸然做出改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㊂在不具备改变现有学院设置条件的情况下,山东农业大学通过探索实行学部制,打破现有学科组织结构,克服学院数量过多㊁学院学科层次低造成的弊端,理顺学校㊁学院之间的关系,推动管理中心下移㊂学校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核心,按照学科类别组建学部,成立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部㊁理学与工程科学学部㊁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三个学部㊂促进相关院系㊁学科间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部在学科规划㊁人才引进培养㊁学术评价㊁交叉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㊂通过实行学部制,激发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创新活力,山东农大不同学院学科资源局部分散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学术力量得到整合,实现了学术分类管理和教授治学,为学院分类考评和管理的体制形成打下了基础㊂(二)探索建立有效的学院管理体制,增强学院自主办学能力学院层面的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学校层面 党委领导㊁校长负责㊁教授治学㊁民主管理 大的体制框架相适应,处理好学院党委㊁行政班子和教授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㊂在明确学院党委以及学院行政职责的基础上,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㊂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是符合我国现实要求的历史选择[6],将党政联席会议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形式㊂山东农业大学在完善学院管理体制,增强学院自主办学能力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依托学校特色探索构建了学院党委政治核心㊁院长行政负责㊁教授委员会学术决策 三位一体 的管理体制㊂学院党委是学院的政治核心,负责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管干部㊁党管人才原则,研究决定干部队伍㊁人才队伍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监督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和规章制度在学院的贯彻执行;院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对教学㊁科研等工作行使行政管理权;教授委员会负责学院学科建设㊁专业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术业务工作的决策,三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平等竞争㊁健康和谐的工作和学术环境㊂同时在学院全面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 三重一大 事项必须由党组织先研究再提交学院党政联系会议集体决定㊂(三)合理㊁清晰划分校院责权关系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其实质是对财权㊁人权和事权在校院两级的资源配置权力权限的重新划分,其核心内容就是首先要明确规定学校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所担负的不同责任,并根据其承担的不同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利,并将这些职责㊁权力固化,上升为学校的制度㊂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学校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关系学校发展的全局性㊁方向性㊁战略性重大事项上,将权力下放给学院,由以管理为主改为考核㊁引导㊁监督为主,突出目标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手段引导学院工作,以有效监督为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运行㊂在具体操作层面对于权责的划分范围与程度,由于各高校历史渊源和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各个学校只能依据本校校院两级改革管理体制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其是否合理,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地改进㊁优化㊂山东农业大学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重视学校层面整体改革方案设计和全35㊀校权威推动,自上而下地协同改革;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由学院提出需要下放那些权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㊂学校按照 重心下移,分步实施 的原则,实施动态调整,成熟一个,下放一个,稳步向学院下放权力,已首批向学院下放27项权利,包括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权㊁人员招聘权㊁教职工考核权㊁教学经费管理权㊁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权,下一步学校还将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继续动态调整下放权力㊂(四)完善考核评估监督,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体系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注意学校向二级学院放权不等于放任,更不是一放了之,要对放权后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置控制手段和防范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落实学校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㊂要健全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㊁创新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运用奖惩方式激发学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㊂山东农业大学出台‘学院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学院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院高质量发展,确保权力下放后能接得住㊁用得好㊂一是按照分类考核和差异考核的思路,将全校18个教学学院按学部分为农业与生命科学类㊁理学与工程科学类㊁人文社会科学类三类进行考核,强化学院分类发展,既统筹推进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充分考虑各个学科发展规律的不同和各个学院发展的实际差异,对学院工作进行全面㊁客观㊁公正的评价㊂二是强化对目标设定的调研论证,既横向对比同类型学院和相似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又纵向分析学院的基础和学科专业建设进展,注重增量考核,年初制定目标,年中检查进度,年底考核算账㊂三是坚持全面考核和注重实绩相结合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考核内容分为工作实绩考核(80分)㊁民主测评(20分)和加减分(5分)三部分,既有对学院年初工作台账指标完成情况的量化打分,又有对学院总体工作的民主评价㊂四是坚持整体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考核内容既有对学院常规工作的评定,又专门设置了对学院创新与特色工作㊁参与全校性重点工作的考核指标㊂五是坚持绩效导向原则,把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办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学校年终绩效奖励挂钩,通过经费分配杠杆,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㊂(五)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 放管服 新形势下做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能否深入推进有着重要影响,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 各高校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向院系放权,向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㊂ 各省在2018年前后已陆续推出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例如山东省规定高校自主确定党政管理机构以及教学㊁科研㊁教辅等内设机构的设置方案;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按规定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制订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政策㊂‘意见“及各省实施意见的出台,破除了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历史机遇㊂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推动政策落地㊁加快配套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淡化 管理 色彩,强化 服务 意识,为高校㊁师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运用这次契机,协同推进,不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向院系放权,着力打通 最后一公里 ,形成自我发展㊁自我约束㊁自我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真正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㊁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㊂[参考文献][1]许杰,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经验与思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42-47.[2]李宝富,周昕.国外大学的校院分级管理及其运行特点[J].高校教育管理,2008(1):53-57.[3]贾莉莉.学科视角下的中美研究型大学学院设置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7):51-54.[4]张德祥,李洋帆.二级学院治理:大学治理的重要课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7(3):6-11.[5]郭雷振.新形势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困境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9):6-9,14.[6]张德祥,方水风.1949年以来中国大学院(系)治理的历史变迁 基于政策变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7.(责任编辑:李良木)。
高校两级管理与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
是我 国高等教育形 势发展 的客观要求 ,具有新 的时代 内
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需要院校通过建立健全院系二级管理创造一个优化的环境氛围建立一套科学管理机制和措施发挥所有教职员工的主体作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管理思路创新和体制创新及管理实践创新改进原有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
Ji aoY UX u8YanJI ul
☆ 教 育 学 研 究 ☆I
世 纪之交 , 中国高等 教育大众 化步伐加 快 , 校在 新 高 校生 规模 迅速扩大 , 全国本科高校平均 90 多人 , 00 万人大 学已是 普遍 现象 , 来高校管理体制 中的集权 管理弊端 已 原
严重不适应 当前高等教育 的形势 。 内高校在管理体制上 国 呈梭 型结构 , 级领导权 力表现得 不充分 , 校 而院系 的权力 实现得也不充分 , 学校和院系的管理层之 间有一个巨大 在
增大 , 校集 中处理各种 事务的管理体制客观上 导致 管理 学
工作量剧 增 , 使校级 管理 者陷入处 理 日常 事务之 中 , 缺乏 充 分精力处理关乎 学校总体发展 的重 大问题 , 必然 导致 管 理 效率低下 。高校 领导机构就像是一个小 教委 , 单诉求 。高校管理工作 高校
状况和管理效能如何 , 直接影 响到高校 的功能的实现 。建 立科学 、 范 、 规 高效 的校 院两级管理体制 , 对大力推进教学
作 者 简 介 :刘平 昌(94 )江苏赣榆人 , 15一 , 淮海工学院 , 淮海工 学院东 港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和高校思
制 改革为重点 , 实行 两级管理 , 进一步完善 党委领导 下的校长 负责制和 院( 党政共 同负责制 , 系) 并且在这个大前提下 开展 高校基层 党建工作创新 。
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管理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同济大学作为我国知名高等学府,始终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实践管理教学的新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分析其特点、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的概述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一个集教学、实践、研究、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企业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创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多家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社会调查等。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背景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二、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的特点1. 实践性强: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2. 产学研结合:系统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与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支持,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实践项目等。
4. 创新驱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同济大实践管理教学系统的优势1. 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实践管理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2. 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践管理教学系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步入职场奠定基础。
同济大学内部的办学质量评估共53页文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3
同济大学内部的办学质量评估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地方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杨晓捷【摘要】As an important integral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 of China, Internal specialty assessment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level,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a university.In the paper,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purposes of such an internal assessment system,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o major achievements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actual practice.In the final part,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specialty assessment.%校内专业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建立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的目的,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内专业评估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成果,提出完善校内专业评估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作者】杨晓捷【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明了做好教学评估工作的方向:“各高校应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构建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估制度。
02 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_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
建筑教育 ARCHITECTURAL EDUCATION合作交流的形式。
近年来,在研究生阶段,中国与世界建筑院校开展的双学位合作交流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中国与世界建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对方国家的建筑院校进行为期1年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两年后获得两个国家颁发的硕士学位。
在中国建筑院校开设全英文授课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是国际合作学位教育的又一种形式。
2008年9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设了全英文授课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迄今已有一届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质性对等的国际平台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机构建立的在国家层面上互认建筑教育评估的协议。
1992年,中国开始进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至今已有45所建筑院校通过评估。
中国建筑学教育评估的机制已经形成,并且在建筑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8年4月9日,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的建筑学专业评估认证机构代表和英联邦建筑师学会代表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教育评估认证实质性对等互认协议”,即《堪培拉协议》5)。
中国作为发起国之一,参加了该协议的相关活动。
根据协议,中国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45所建筑院校与协议签署国家和机构所属建筑院校,在建筑教育评估方面“实质性对等互认”。
签署 《堪培拉协议》为中国建筑教育提供了国际平台,同时也对中国建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这要求中国建筑教育及时分析交流建筑学专业国际国内动态,挖掘整理整合中国建筑学的精髓,研究探讨中国建筑学专业的传承、借鉴、吸收、创新思路,从潜在状态上优化我国建筑智力资源6)。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正在经历大规模、高速度的城乡建设。
建筑学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过去以建筑学专业为主的学科体系,发展成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体系7)。
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面对当前及未来的大建设,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建筑、规划及景观专业人才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的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2007年3月 评 价 与 管 理Evaluation &Management Vol.5No.1Mar.2007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尝试———同济大学开展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思考樊秀娣(同济大学办学质量评估院,上海 200092)【摘 要】 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不同于社会机构对高校的排名,也不同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各种评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校真正自发、主动地对校内各院系的办学绩效进行评估并排名。
本文从校内院系绩效评估的目的和思路、做法和特点、实际作用和对评估结果的辨证认识等方面来对同济大学开展的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作一些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高校院系;绩效评估;尝试【中图分类号】 G 647A Pioneer T rying of Higher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Construction———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 n ofColleges or Depart ment s on Tongji Camp usFAN Xiudi【Abstract 】 Unlike university rating f rom social institutions or highe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by educational authori 2ty ,quality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on campus is truly taken by UNIV ersity self in some meaning.Tongji university is the first one does this.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ideas ,running and specialty ,realizations and dialectical realization of results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on Tongji campus.【K ey w ords 】 colleges or departments on campu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trying 对大学内部院系进行办学绩效评估,同济大学办学史上是首次,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也未有耳闻。
可以说,这是学校真正自发、主动地对校内各院系的办学绩效进行评估并排名,这种“动真格”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
同济大学2005年上半年成立了办学质量评估院(以下简称评估院),开始着手同济大学院系办学绩效评估方案,经过校部、院系上下5次之多反复讨论修改,2005年底在校长办公会议上通过了《同济大学院系绩效评估方案》。
至今,评估院在校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外事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数据的基础上,已完成了同济大学2005和2006年度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并编制了相应的《同济大学办学质量白皮书》。
同济大学院系绩效评估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这里我们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1 院系绩效评估的目的和思路早在同济大学评估院成立和运作之前,学校已有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质管办)这样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和保障。
之所以还要成立评估院并开展校内院系办学质量绩效评估,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落到实处。
同济大学一贯把教育质量视为学校立足与发展的生命线,而就学校内部管理而言,如何在规模扩大、校区增多,学科也越来越齐全的状态下,实现科学管理是达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为此,同济大学大胆而坚定地尝试了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
其目的是通过下列各项比较实现对院系办学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定及导向。
第一,与学校的整体目标进行比较,确定系统各2部分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第二,对院系的工作进行共时性比较,确定各院系在办学运行或绩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第三,对院系的工作进行历时性比较,确定各院系在办学运行或绩效方面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比较工作的基础上,力争使学校及院系都能明确内涵建设的方向,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率,增进核心竞争力。
据此,本着科学、可行、实用的基本思想,我们在制订指标体系时力求体现以下4个原则。
第一,强化办学目标的正确导向。
同济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学校办学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落实,结果是否可控?其中首当其冲的还是目标导向。
为此,指标体系的设定,首先针对办学目标的正确导向。
第二,落实内涵建设的核心环节。
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院系各项工作的落实。
通过评估指标的设定,强化和专注于当前管理的重点、弱点和未来工作的要点,如加强过程建设,从规模扩展转变为内涵增强等。
第三,参照主流排行榜的合理部分。
除了教育部的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外,目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各种类型的大学排行榜,在现代传媒条件下,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无法忽略的。
虽然有其明显的弊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共同关注的办学参量,有其客观的根据,其合理部分也作为本指标体系的重要参照。
第四,指标计量尽量与学校现行相关评估体系的计量方法统一。
学校各职能部门都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院系绩效评估就是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以梳理整合,而不是另搞一套,增加院系填报数据的工作负担。
如两者发生冲突,评估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商统一。
经过反复酝酿,最终制订了同济大学常规院系绩效评估指标(试行),具体见下表所示。
2 院系绩效评估的做法和特点校内院系绩效评估的实际效用和影响力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切合学校院系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评估方案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第一,强调两类办学模式的评估:常规院系和特色院系。
同济大学常规院系绩效评估指标(试行)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A教学工作(30%)A1本科生教学工作A2研究生教学工作B学科建设(30%)B1精品课程B2优秀教学成果奖B3优秀教材B4学术专著B5教师重要期刊论文数B6科研获奖数B7杰出专业人才B8教学名师数B9科技创新团队B10博士点/所办专业涉及博士点B11博士后流动站B12重点学科B13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B14国家级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工科课程教学基地B15新生入学平均分数B16学生高层次奖项获得数B17优秀博士论文B18学生重要期刊论文C社会服务(30%)C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C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及经费C3重大科研基金项目数及经费C4横向科研项目数及经费C5一般计划类科研项目及经费C6专利数C7重大项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社会影响D国际交流(10%)D1合作办学D2合作科研D3人员交流D4外国留学生 考虑到各参评院系的历史条件、现有状况、发展重点等有所不同,我们将参评院系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常规院系”,现有21个院系参加常规院系评估。
另一类称为“特色院系”,现参加特色院系评估的有11个院系。
两类院系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案。
“常规院系”主要强调办学目标的4大核心内涵,即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4大板块(一级指标)的评估,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设定4大板块的权重。
一级指标下面还设有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都赋予了相应的得分值。
常规院系的评估结果,有4大板块加起来的总排行(见图1和图2所示),也有各大板块的单独排行,另外还12樊秀娣: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尝试对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的单项排行。
评估结果的所有数据都做了百分化处理,即就某一指标,各院系计量得分数值的平均值定为100,各院系在该项的最终得分为其计量得分数值除以此平均值的相对百分数。
所以,如果某院系某项的得分值超过100,说明该院系此项得分高于学校常规院系的平均水平,如果低于100,说明在平均水平之下。
这样各院系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各项指标在整个学校院系中所处的水平位置。
图1 常规院系总量绩效排行“特色院系”是指办学功能相对独特或尚不完备的院系。
还有新兴、新办专业的院系,暂时实力较弱、较偏,对这类院系的评估强调办学特色及其相应的成长趋势。
“特色院系”评估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院系根据其现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培植方向,自主选择若干个能代表学院特色及水平的指标,以此作为评估及考核的依据,并重点关注其发展及成长速度。
特色学院的评估结果是在各院系材料上报和自述的基础上专家打分得出的(见图3所示)。
图2 常规院系标准人均绩效排行第二,强调两种计量结果的评估:总量绩效和标准人均绩效。
以往高校间的各类评估和排行一般只考虑实际取得的成效,而相关的投入很少会计算在内,校际间的评估尚可如此,而校内院系间的评估,因各院系的规模相差很大,如只计产出,不考虑投入,那么大、小院系间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为此,对院系评估结果采取了总量绩效和标准人均绩效两种计量结果。
图3 特色院系绩效排行总量绩效反映的是院系的总体实力,作为学校某一学科或院系实力的体现,院系总量绩效在衡量学校某方面总体实力和对外宣传、交流方面是很重要的,而从校内科学管理,注重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而言,标准人均绩效也许更有实际意义。
标准人均绩效即总量除以院系的标准人数,它更注重的是各院系的单位人均绩效。
这里涉及的院系人数并不是各院系全体成员数的简单相加,而采用了标准人数的概念,即考虑了学校对院系不同岗位等级人员投入的多少而得到的一个综合加权的院系人数。
按照同济大学现有的岗位聘任及校内津贴制度实施办法规定,院(系)岗位等级有A 、B 、C 岗之分,A 岗基础津贴人均4万,B 岗基础津贴人均2.75万,C 岗基础津贴人均0.5万。
A 岗是C 岗的8倍,B 岗是C 岗的5.5倍,岗位等级越高的人员获得学校投入的资源越多,相应的职责也就应越大。
据此,每个院(系)的标准人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 =8a +5.5b +c(其中,P 为学院的标准人数;a 为A 岗教师人数;b 为B 岗教师人数;c 为非A 、B 岗其他人数)标准人均绩效的推出,使不同规模的院系在办学质量和效益上有了一定的可比性,这对于各院系的挖潜增效无疑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要说明的是,绩效评估应该考虑投入与产出,现在的投入只计人员投入这一项,而其他如对院系的经费、设备、场地等投入都没有计入在内,这样的评估结果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