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合集下载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的诞生唐之韵是一部闪耀着中国古典文化光芒的诗集,它的诞生源于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氛围。

在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大批的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他们追寻着最纯粹的诗意,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有情有景的诗篇。

而唐之韵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唐之韵的特色唐之韵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唐之韵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诗集以深远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唐之韵的特色还在于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细腻婉转的词牌,还是奇崛俊逸的骈文体,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文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融入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唐之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和研究,后世文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唐诗的传统延续并有所发展。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代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还在于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人的思考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唐之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它记录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唐之韵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之韵似一束青花豪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珍贵。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承的文化宝藏,将其传承下去,流传千秋!。

唐之韵每集概括

唐之韵每集概括

唐之韵每集概括《唐之韵》是中国的一档电视文化节目,由中央电视台推出。

该节目主要以唐朝文化为主题,通过讲述唐朝的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内容,向观众展现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唐朝时代。

每期节目会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包括演员、学者、艺术家、历史学者等,以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唐朝文化,使观众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唐朝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概括《唐之韵》每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第一集《神州宏图》本集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主讲人通过讲解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向观众展示了唐朝政治的繁荣和稳定。

同时,还介绍了唐朝的经济繁荣、开放的商业环境以及文化多元等特点。

整集节目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向观众展现了唐朝繁荣的全貌。

第二集《博览群书》本集主要介绍了唐朝文化的卓越成就。

主讲人介绍了唐朝士人们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在讲解具体内容的同时,还分析了唐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观众了解唐朝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在本集中,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唐朝的文化瑰宝,同时还能体验唐朝的文化气息。

第三集《歌颂中华》本集主要介绍了唐朝音乐艺术。

主讲人通过讲解唐朝的音乐家、作曲家以及音乐作品的特征,向观众展示了唐朝音乐的灿烂文化。

在本集中,主讲人还会演唱几首代表性的唐朝歌曲,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音乐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第四集《儒释道三家》本集主要介绍了唐朝的宗教文化。

主讲人通过讲解儒家、佛教、道教三种思想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向观众展示了唐朝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本集中,观众不仅能够了解唐朝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深入思考宗教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第五集《天人合一》本集主要介绍了唐朝的科技文化。

主讲人介绍了唐朝人的数学、医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向观众展示了唐朝科技文化的卓越成就。

在本集中,观众还能够了解唐朝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唐朝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一个时代。

它的开篇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死亡为止,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称为“盛世”。

唐诗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诗不拘一格,有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也有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田园诗,更有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渗透其中的诗歌作品。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李白的豪情壮志,都成为世人所赞誉的经典之作。

唐之韵本解说词,将带您领略唐朝文化的魅力,体验唐诗的独特之处。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氛围、诗歌风格等方面为您展示唐之韵。

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标志着折断了隋朝长达30年的统治链条,带给中国一个全新的政权。

唐高祖李渊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良好的政策取得了统一中原的胜利。

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接续父亲的事业,开创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

唐朝立国之初,国土广阔,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外交交往频繁。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唐朝被誉为“盛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当时的社会对文化和艺术非常重视,文人雅士辈出,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不论是贞观之治下的诗礼之邦,还是黄巢起义后的中兴之世,唐朝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诗画。

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

这种诗歌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为主题,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形式,采用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田园诗则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以写景抒怀为主的山水诗,以及以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唐诗的瑰宝。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引言欢迎大家来到《唐之韵》的解说词文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背景、曲目、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之韵》这部音乐作品。

背景《唐之韵》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之作。

曲目《唐之韵》共有五个曲目,它们分别是:1. 第一乐章:《繁华之都》2. 第二乐章:《青山绿水》3. 第三乐章:《星辰之夜》4. 第四乐章:《诗词之旅》5. 第五乐章:《皇宫往事》每个曲目都展现了唐代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唐之韵》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古典音乐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美丽。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优美:《唐之韵》的每一个曲目都有独特的旋律,充满了东方的神秘与魅力。

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流畅的旋律线条,表达出了唐代的豪放和韵律之美。

2. 器乐协奏:作曲家在创作《唐之韵》时,注重使用各种古典乐器进行协奏。

在曲目的过程中,传统的古乐器与现代乐器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效果。

3. 文化融合:《唐之韵》通过音乐表达了唐代的文化特点,融合了唐代的古典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作曲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的文化内涵透过音乐展示给观众。

4. 情感表达:每一个曲目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从喜悦到伤感,从慷慨激昂到温柔恬静,情感跌宕起伏,触动人心。

《唐之韵》是一部值得珍藏和欣赏的音乐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的辉煌与文化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对《唐之韵》更加了解,并加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感谢大家的阅读!。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世民。

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一)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这八十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苑》),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就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释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

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杜牧不可能不明白。

他之所以出语惊人,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并不是肯定项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打个败仗就彻底认输罢了(安徽和县霸王祠)。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引言《唐之韵》是一部以中国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于20xx年播出。

该剧集讲述了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下,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和宫廷斗争。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唐朝的繁荣与风华。

本文将对《唐之韵》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人物、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解说。

剧情梗概《唐之韵》以李白和杜牧为主要人物,围绕他们的传奇爱情展开。

李白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文武双全,酒后吟诗,风流倜傥。

而杜牧则是一位优雅的文人,深情厚意,情深义重。

两人在朝堂上相识,并互相影响,展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背景下,剧中也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以及宫廷斗争和政治阴谋。

剧中,李白和杜牧的爱情受到了诸多挑战。

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宫廷和贵族的压力,还要面对自身的矛盾和困惑。

二人之间的感情时而如火燃烧,时而又受到外界力量的阻碍。

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人物形象李白李白是《唐之韵》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

他身体健壮,性格豪放,天赋异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情,抒发了对人生、对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李白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自由奔放、风流倜傥的诗人形象,他的存在给剧中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杜牧杜牧是《唐之韵》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他是一位优雅和富有内涵的文人。

他与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牧深情绵长的诗作显示出他内心的柔软和细腻。

他与李白之间的关系在剧中被描绘成一种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成长,互相扶持,为剧情增添了温情。

其他人物除了李白和杜牧,剧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例如女主角、皇上、宰相等。

他们各有特点和故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

这些人物形象的设定和演绎,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艺术表现服装和布景《唐之韵》精心塑造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风华,通过精美的服装和精致的布景,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的时期。

剧中的宫廷群臣穿着华丽的龙袍、仕女们身穿色彩缤纷的汉服、杂耍艺人们戴着金色的面具等,都展现了唐朝的繁华和富丽堂皇。

《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 着:
两人对饮 [ 酌 ] 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 “ 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 (《玉壶吟》)。后人 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 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 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 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 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 因绝不是遭到了谗 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 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 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 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 圣旨叫李白创作新 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 [ 识 ] 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 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 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 “ 黄河之水天上 来 ” 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第一章绪论一、背景介绍《唐之韵》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唐之韵》进行详细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之宝。

二、《唐之韵》的起源《唐之韵》最早是由唐代文人编纂,记录了当时唐诗的韵文特点及其用法。

后世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版本。

此书对于研究唐代诗歌的音韵体系、韵律规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的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韵律规则解说和研究成果总结。

第二章《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一、总体概述本节对《唐之韵》的总体内容进行概述,包括韵书的篇目、作者、编纂方法等。

还将介绍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简介,以便读者能够对《唐之韵》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各个章节的详细解读在本节中,将详细解读《唐之韵》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如韵书的各个部分、诗歌韵律的分类和解释等。

对于特定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将进行重点阐述和分析。

第三章韵律规则解说一、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本节将重点介绍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包括平仄、声调、韵脚等要素的解释和运用规则。

通过对《唐之韵》的解读,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唐诗的音韵特点和构成规则。

二、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在本节中,将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解析《唐之韵》中的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

包括不同韵律规则的变化和合理运用,以及其对诗歌的音韵美感的影响。

第四章研究成果总结一、对《唐之韵》的实证研究本节将对近年来针对《唐之韵》进行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包括对韵书主要内容的验证、对唐代诗歌韵律规则的深入分析等。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读者将了解到关于《唐之韵》的最新研究动态。

二、对《唐之韵》的评价和启示本节将对《唐之韵》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唐之韵》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研究,对读者的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唐之韵》完整文本。

《唐之韵》解说词:李白.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李白.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七集:一代诗仙(上)(李白)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

他父亲叫李客。

“客”可能是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

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

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的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

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的去扬起海上狂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300字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300字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300字
诗人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
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及其历史背景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的概述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的概述4.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的具体内容5.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的具体内容6.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的概述7.李商隐对七言诗的表现力的贡献8.李白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及其生平事迹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大型文化系列片,通过解读唐诗,展现了唐朝这一辉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影响力深远,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该系列片通过对唐诗的深入剖析,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第一集中,解说词概述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的陵墓位于陕西醴泉县的昭陵。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在唐朝,诗歌成为了表达政治理念、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

这也使得唐诗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介绍了刘禹锡这位唐代著名诗人。

刘禹锡在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后遭受打击,被贬到朗州。

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他的诗作《偿词二首》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这一集的解说词通过对刘禹锡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详细解读了唐诗中的经典名篇。

唐诗作为一代文学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韵味。

解说词通过分析经典唐诗,向观众展示了唐诗的魅力,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了这一文学瑰宝的风采。

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具体阐述了刘禹锡的诗歌艺术成就。

刘禹锡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集的解说词通过对刘禹锡诗歌的分析,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

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介绍了唐代诗人李商隐。

千古唐诗《唐之韵》解说词解析

千古唐诗《唐之韵》解说词解析

千古唐诗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族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在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之韵》第7-9集:一代诗仙(上、下)千秋诗圣(上)

《唐之韵》第7-9集:一代诗仙(上、下)千秋诗圣(上)

《唐之韵》第7-9集:一代诗仙(上、下)千秋诗圣(上)
《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

其拍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

《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

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

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反响。

《唐之韵》第7集:一代诗仙(上)
《唐之韵》第8集:一代诗仙(下)
《唐之韵》第9集:千秋诗圣(上)。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唐之韵》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一集解说词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

唐之韵第八集观后感诗人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导言《唐之韵》是一部富有古典风情的影视剧,该剧以唐代为背景,以唐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为题材,展现了唐朝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本文档将针对《唐之韵》这部影视剧进行详细解说。

剧情梗概《唐之韵》的故事发生在唐朝,以宫廷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宫女白韵的成长历程。

白韵是个聪明、善良的女孩,在宫廷中受尽欺凌和委屈,但她一直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心态。

通过机缘巧合,白韵得到皇帝李世民的宠爱,成为了贵妃。

在贵妃的位置上,白韵积极参与政务,并且尽自己所能为民众做贡献。

她通过与李世民的深入交流和努力工作,成功引导了唐朝的政治发展,使国家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和强盛的时期。

人物角色白韵白韵(饰),是本剧的女主角。

从小身负母亲的压力,长大后进宫成为宫女。

聪明机智的她,最终成为贵妃,通过她的努力和智慧为唐朝的政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世民李世民(饰),是唐朝的皇帝,以聪明睿智而著名。

他被白韵的才智所吸引,对她十分宠爱,并经常向她咨询政务。

白韵成为贵妃后,他更依赖她的智慧和才能。

贵人嫔妃们贵人嫔妃们(饰)是后宫的众多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是出身贵族,有的是下层女子进宫。

她们在后宫中相互竞争,同时也为白韵所感动和帮助,共同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努力。

唐朝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和富饶的朝代之一。

在唐朝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政治方面,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等,使国家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

在军事方面,唐朝打破了北方的统治局面,开创了征北之路,进一步扩大了国土。

在文化方面,唐朝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化精品,如《唐诗三百首》、《长恨歌》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影视剧的制作《唐之韵》是一部大型历史题材影视剧。

为了还原唐朝的宏伟和神秘,剧组在拍摄时充分借鉴了当时的宫廷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资料,力求还原唐朝的风貌。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
唐之韵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意象,已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20集的文学教育片《唐之韵》,是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拍摄的经典影片,也是一部影音版的文化巨著。

在制作过程中,摄制组沿着中华千年的文脉之河溯流而上,走遍中国的江河大地,行程几十万公里,寻着千年前诗人的游历足迹,遍访唐宋时期的遗址名胜,在文字词句之中,在平仄抑扬之间,重新将那些在历史画布上出现的诗词小令描摹得五彩缤纷。

以其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一播出就获得了热烈反响。

《唐之韵》不仅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

该片总编导康健宁说:“唐诗,就是唐朝一批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朝。

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相比大多数电视作品,《唐之韵》算是个冷门,它没有明星,是一部结结实实的文化作品。

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为方便观看,公众号将《唐之韵》20集分两次推出,供大家鉴赏品味。

第一集千古唐诗
第二集独振新风
第三集吴中四士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篇)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篇)
第六集山水诗人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
第八集一代诗仙(下)第九集千秋诗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

纪录片《唐之韵》

纪录片《唐之韵》

纪录片《唐之韵》《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

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

《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

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着创造了新的空间。

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地热烈反响。

01《千古唐诗》一说起唐代,我们就会立即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02《独振新风》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

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

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抽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03《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

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容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

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04《边塞诗人》上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之韵——第8集》解说词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

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

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

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

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

唐玄宗赏牡丹来了。

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

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

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

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

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

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

这话其实信不得。

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

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

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

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

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

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

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

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

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

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

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

”(《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

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

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

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

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

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然自得地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流浪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村子里住下了。

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

临别时他吟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这就像老朋友分别时随便说的话。

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深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

他大声疾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

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

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

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

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