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最新版)
防电击安全知识及电击自救互救措施
防电击安全知识及电击自救互救措施导言电击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了解一些防电击安全知识以及电击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措施来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应对电击的自救和互救建议。
防电击安全知识电击事故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1. 触碰带电导体:避免触碰带电的设备、电线和插座等导体,尤其是湿手或身体潮湿时。
2. 动火时操作不当:在进行焊接、切割和其他动火作业时,应注意使用绝缘工具和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等。
3. 操作不规范:使用电气设备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并避免对电器进行非法改动。
防范电击事故的建议:-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并随时清除可能导致电击的隐患,如断线、裸露导线或受损电缆等。
- 室内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 当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及时断开家庭电器的电源,避免雷击造成电击。
电击自救互救措施当发生电击事故时,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是至关重要的。
1. 自救措施:- 切勿直接用手触碰受电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将受电人员与带电体分离。
- 若受害者不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
2. 互救措施:- 在发生电击事故时,其他人员应尽快切断电源,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
- 若无法切断电源,救援人员应使用绝缘材料,如木棍或塑料板,将受电人员与带电体分离。
结论电击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防范和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减少。
了解防电击安全知识和掌握电击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注意电击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请注意:本文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具体安全防范措施或培训,请咨询当地相关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
电气火灾的火源起因与防范扑救(三篇)
电气火灾的火源起因与防范扑救电给我们带来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舒适的电气化生活,但若使用不当,“电老虎”也会咬人,除了会发生触电事故外,由于电器使用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也十分普遍。
以至于社会上每当发生火灾而查不出原因时,通常都归结为“电线走火”。
所谓“电线走火”,大多数原因是用电不当。
电能通过电气设备及线路转化成热能,并成为火源所引发的火灾,统称为电气火灾。
根据化学定义,使氧化物质失去电子、伴随着有热和光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氧化反应称为燃烧,超出有效范围形成灾害的燃烧称为火灾。
一场火灾得以发生,火源、可燃物、助燃剂(氧化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火源是最根本的条件。
电气火灾的火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火花与电弧;另一种是电气设备或线路上产生的危险高温。
一、电气火灾的火源1、电火花与电弧主要在气体或液体绝缘材料中产生,损坏绝缘后,在缝隙或裂纹间会发生电弧,使两导体间被击穿而产生电弧的电压为30kV/cm。
电弧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如2~20A的电弧电流就可以产生xx~4000oC的局部高温,0.5A的电弧电流就足以引发火灾。
电火花可看成是不稳定的、持续时间很短的电弧,其温度也很高,由电火花、电弧产生的二次火源有着更大的危险性。
2、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时总会发热,原因有以下几种:⑴电流在导体的电阻上产生热量;⑵铁心损耗产生的热量;⑶绝缘介质损耗产生的热量。
在正常情况下,发热与散热能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下达成平衡,这个温度不超过电气设备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不会有危险高温出现,只有当正常运行遭到破坏,使发热剧增而散热不及,这时才可能出现温度的急剧升高,以至出现危险的高温,这种危险的高温在条件恰当的时候就会引发火灾。
二、电弧与电火花均属于明火,其引起火灾的途径是直接的。
危险高温,高温引发火灾的途径比较复杂,它的效应主要有软化绝缘、分解物质产生可(易)燃气体、直接烤燃物质。
三、电气火灾的具体起因⑴接触不良,当工作电流通过时,在接触电阻上产生较大的热量,使连接处温度升高,高温又使氧化进一步加剧,使接触电阻进一步加大,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很高的温度,可达千度以上,使附近的绝缘软化造成短路而引发火灾,也可能直接烤燃附近的可燃物而引发火灾。
电气火灾课件ppt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电气火灾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组织、人员、物资和救援 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 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援能力。
建立电气火灾信息报告和共享 机制,及时掌握电气火灾发生 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 持。
预防性维护
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如 定期清洁、除尘等,以减 少电气故障和火灾风险。
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和电缆
采购合格产品
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购买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电气 设备和电缆。
不使用劣质、假冒伪劣的电气设备和 电缆,以降低火灾风险。
检查产品认证
确保所采购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具有相 关的产品认证,如国家强制性产品认 证(CCC认证)。
安装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过载保护
在电路中安装过载保护装置,当 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防止线路过热引发火灾。
漏电保护
在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当发 生漏电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电击 和火灾事故发生。
双重保护
同时安装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提高电气安全性和火灾预防能力 。
禁止私拉乱接电线和违规使用电器
电气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人身安全危害
电气火灾产生的高温和有 毒烟雾可导致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电气火灾可造成严重的财 产损失,包括房屋、家具 、家电等。
环境污染
电气火灾产生的烟雾和废 气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电气火灾的常见原因
01
02
03
04
电气设备故障
如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
不当使用电器
如使用假冒伪劣电器、超负荷 使用电器等。
电击及电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电击及电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措施
电击是指人体接触带电导体或触电物体时,电流从身体部位进
入人体内部,引起机体生理反应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为了保障人身
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应确保电器设备安全可靠,如电线电缆是否老化破损、带电部位是否存在漏电现象,用电设备及配电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使用电器时,不得随意拆卸、改变、加装设备;禁止在潮湿
环境下使用电器;禁止用手触摸电器开关或插头等;禁止拔电器插
头时拉电线。
3. 在进行电器检修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穿绝缘鞋、手套,并
采取可靠的漏电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4. 一旦发生电击事故,应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如果被害人还意
识清醒,应迅速切断电源或利用绝缘物将被害人与电源隔离;如果
被害人意识不清或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通过上述几点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电击事故的发生,并
在发生电击事故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地
减少人身伤害。
因此,认真学习掌握电器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对每个人都非常必要。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女性为,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该电流不会产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2、工程标准: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δ数Kd按%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²mA²·S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²t<116²mA²·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以下;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则室颤电流值不同;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阻容性;(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补充:触电急救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一、解脱电源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二、迅速诊断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 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1、类别划分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1O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2、安全措施:不需要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4、Ⅲ类设备: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1、外壳及外壳防护: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写作:IP××,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素引数字的含义见P58表3-4、3-5;例如:IP30、IPⅹ、IP2ⅹ等;2、试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是通过相关的试验来确定的; 注:电气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只是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而并不表明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而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是以“级”来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性能有高低之分;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1保护设备免受外界危害2使人免受设备伤害三、屏护除通过绝缘实现直接电击防护外,屏护与间距也是常用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屏护:是一种对直接接触带电导体的可能性进行机械隔离手段;主要用于不便于绝缘如开关电器的可能部分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如高压设备的场合1、阻隔屏蔽:罩盖式外壳2、障碍:障碍只提供局部的直接接触防护,不具备防止故意接触带电体行为的功能;四、间距间距是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的空间距离,使人不能同时触及二者以避免电击事故的技术措施;人的伸臂范围规定为,因此带电体距地面应在以上;小结:绝缘,屏护与间距都是防止直接电击的基础保护手段,是直接在设备或装置上采取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作为补充,剩余电流保护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是在直接电击防护失效后的补充,后面将讨论补充:安全距离:电压等级: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距离m: 1第三节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除雷击或静电等少数情况外,电击发生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供配电系统提供,因此系统电击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上的技术手段,在电击或电击可能性发生的时候,切断这个电流供应的通道,或降低这个电流的大小,从而保障人身安全;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间接电击防护问题,因讨论的各种措施都涉及设备外壳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故都仅针对Ⅰ类设备;若讨论中无特别说明,均按正常环境条件下安全电压V L=50V,人体阻抗为纯电阻,且电阻值R M为1000欧姆进行分析计算;一、低电压系统接地故障1.接地故障定义相导体与大地或与大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非正常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故障;如:相线与接地的PE线、PEN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相线跌落大地等;2、接地故障与电击事故的关系对电击防护Ⅰ类用电设备而言,在TT,TN,IT系统中,设备外壳都通过PE线与大地相连,设备相导体碰壳漏电故障即相导体与PE线电气连接,因此均为接地故障;换句话说,在以上接地系统中,间接电击危险性都是由接地故障产生的;站立在地面的人发生直接电击,也是接地故障;3、接地故障与单相短路故障的区别与联系在工频交流系统中,接地与单相短路的共同特征是故障点处与另一导体发生了非正常电气连接,形成故障回路;若故障回路阻抗只包含电网阻抗,则是单相短路故障;若另一导体与大地有电气联系,则为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是按不同标准命名的,两者之间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具体就TT,TN,IT系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1TT,TN,IT系统中,相线与中性线如果有的话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单相短路故障,但只有TT、TN系统中同时又是接地故障;2TT,TN,IT系统中,相线与PE线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接地故障,但只有TN系统中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若接地故障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则故障电流很大,但非短路性质的接地故障电流一般很小,很多时候甚至小于计算电流;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TT系统即系统电源和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各自独立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接地装置就在设备附近,因此连接设备外壳和接地装置的PE线断线的几率小,一旦断线也容易被发现,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另外,TT系统正常运行时用电设备外壳不带电,漏电接地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着PE线传导至其它设备处,使其在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低压公共电网和户外电气装置等处有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渐趋广泛;1、原理分析: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Vt= R E Vφ/R N + R EVt-人体预期接触电压 R N-系统接地电阻 R E-设备接地电阻Vφ-故障相电压当人体接触外漏可导电部分时,则安全条件:Vφ= 220V ,R M=4欧姆,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可见:设备外壳接地能有效降低接触电压,但要低于安全限值以下难度较大2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假设R N=R E=4欧姆,接地电流Id=,如此小电流不易让保护装置动作;如对于固定设备,电击防护要求过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电流,若用熔断器保护,则要求故障电流Id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5倍,而为防误动,要求熔体额定电流为计算电流的倍,则计算电流不大于,即只有计算电流在5A以下设备,单相碰壳用熔断器保护才能有效,若为手握式电器,要求内动作,则允许计算电流更小,可见保护有很大局限性2、相关问题:1中性点的对地电位偏移:正常运行:中性点人与保护接地E电位相同,两点重合;故障时N点不变,E点发生偏移:若R E=R N则中心点上将带110v对地电压若降低R E使Vve=50v则R E≤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2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TT系统与TN系统不得混用原因可上课提问3、T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 TT系统通过降低接触电压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2 TT系统通过接地故障电流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3 TT系统在电击防护性能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防止故障设备外壳危险电压向其他设备外壳传导;4 剩余电流保护是TT系统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没有此措施,绝大多数保护是安全性不合格的三、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虽然TN系统在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T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单相短路电流大或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值小,对电流电击防护是有利的;TN系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系统;1、原理分析:以TN-S系统为例,分析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原理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单相接地电流为:Id=Vφ/|Z1+Zt+Zpe|,因此时R N上无电流流过,系统中性点仍保持地电位,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预期接触电压为:Vt=Id|Zpe|=|Zpe|Vφ/|Z1+Zt+Zpe|可见Vt大小取决于Z1+Zt/Zpe,在TN系统中,当截面较小时线路很长时,Zt<<Z1,故人体预期接触电压通常会大于110v;结论:尽管TN系统在碰壳故障发生后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一般不能将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不能有效防止电击;2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主要是将碰壳转为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保护装置切断电流实现电击防护;切断电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能可靠地切断;二是应在规定时间内切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回路阻抗越大,电流越小, 程度会下降,但仍要求在切断时间不变前提下可靠动作,故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越远,对电击防护越不利2线路阻抗的影响:降低线路阻抗;对电击防护是有利的,因为Id增大不仅有利于可靠动作,降低PE线阻抗,还可以降低Ut,可见加大导线截面不仅可降低电能损耗,电压损失,还有利于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及电击防护水平3变压器计算阻抗Zt的影响:Zt与变压器零序阻抗有关,选择适当的联结组别如Dyn11可大幅降低Zt的大小,对电击防护有利2、相关问题:1TN—C系统存在的问题:1正常运行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三相 TN-C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流、3n次谐波电流等都会流过PEN线,并在PEN线上产生压降,从中性点电位为零到沿PEN线越远则电压越高有指示最高120v,对于单相TN-C系统PEN线上电流为相线电流,在PEN线上产生电压也会导致设备外壳上,可见无论单相,还是三相TN-C系统,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带电是不可避免的2 PEN线断线会使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以单相TN-C系统为例2、TN—C系及TN—C—S系统的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使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而在工作接地点以外其他点的接地;作用:显著提高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地点:电缆与架定线路交接处;电缆、架定线路引入建筑物处;1 TN-C系统:a 降低正常工作时PEN线的电压见P66图3-15b 有效防止PEN线断线时的危险,降低断线点后的接触电压P67图3-162)TN-C-S系统:重复接地对TN-C部分作用仍然有效,同时使故障设备到电源中性点阻抗变小,使设备外壳部分电压减小,从而既降低了接触电压,又增大了短路电流;见P67图3-173、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1)尽管TN系统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不能低到安全电压的水平;(2)T 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即将单相碰壳故障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并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现电击防护;(3)单相短路电流的大小对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四、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IT系统即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的配电系统;IT系统特点:供电可靠性高,供电连续性好,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1、原理分析:1正常运行状态分析:正常运行分析见P68图3-18所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平衡,无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每相对地电容电流见P68式3-8;2碰壳接地故障分析:若系统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接地故障如V相碰壳,则线路L1对地电压Uue大幅降低,忽略R E上压降,则 Uue=0V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三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再平衡,则相电流之和不再为零,有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且为正常泄露电流的三倍,接地故障电流通过R E流回电源,此时若有人触及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形成人体电阻Rt与Re分流,流过人体电流为, ,若设备不接地,则流过人体电流为I CE,可见设备外壳将大大降低人体流过电流;假定R E=0,可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入大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单相对地电容电流3倍;流过人体的电流I M=R E I CE/R E +Rt其中:I CE-系统接地电容电流,I M-流过人体电流,R E-接地电阻 ,Rt-人体接触电阻包括人体电阻R M,鞋袜及与地板电阻;结论:流过人体的电流I M一般远小于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故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性能非常出色;2、相关问题:1一次接地与二次接地:1 一次接地:IT系统某一相发生接地称为一次接地,若Vt=I CE R E<50V,则无电击危险,系统可继续运行;2二次接地:若发生一次接地后,系统另一设备与一次接地不同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则称为二次接地,此时类似相间短路故障,应立即断电,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设备及线路;若忽略线路及变压器计算阻抗,则短路电流为:见P70式3-11,3-12;此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否则过电流可使设备损坏或引发火,对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外壳将带190v50v电压,将威胁到人体安全;2中性线装置与相电压获取IT系统可设置中性线,但一般不推荐,IEC强烈建议不设置,原因是IT系统多用于易发生单相接地场所,中性线一旦接地则成为TT系统,针对IT系统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可能失效且连续供电能力,防护水平均受影响相电压获取:1用10kv/变压器直接以10kv电源取得。
电气用电安全常识
电气用电安全常识1. 电气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电气安全是指在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防范电气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常识。
对于每个人来说,掌握电气用电安全常识至关重要。
具备良好的电气安全意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电气事故的危害电气事故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其他灾害。
以下是电气事故的常见危害:•电击:电击是最常见的电气事故,人体接触带电部分时,可能造成电击伤害甚至死亡。
•电火灾:电气设备发生短路、过载等故障时,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漏电:电气设备绝缘破损或接地失效时,可能导致漏电,使人体产生触电危险。
•爆炸:某些电气设备因为受到外界干扰或设计缺陷,可能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伤亡和破坏。
•辐射:某些电气设备产生辐射,如高压线路等,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电气用电安全常识3.1. 安全用电前的准备工作在使用电气设备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规划电气布线:合理规划电气布线是确保电气安全的重要一环。
布线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避免电源电路负荷过大、线路过长、接线不安全等问题。
•确认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在使用电气设备之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通过了安全认证,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定期维护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2. 安全用电的操作常识在使用电气设备时,需要遵守以下操作常识,以确保安全用电:•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气设备,以免过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电气设备运行期间,要注意观察设备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
•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擅自接触电气设备,以免触电或引发其他安全事故。
•使用电气设备时,要保持设备周围的环境整洁,避免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
3.3. 安全用电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可靠的电器设备。
电气安全知识
电气安全知识电气安全知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岗位资格与技术等级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电气安全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气安全知识篇1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与事故种类知识点一、触电1、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2、电击电流值:感知电流(平均男1.1ma,女0.7ma),摆脱电流(平均男16ma,女10.5ma),室颤电流(50ma左右,与持续时间有关)。
人体阻抗:干燥时约为1000~3000ω,潮湿时约为500~800ω。
3、电击类型: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4、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电烧伤。
是最为常见的电伤。
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
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知识点二、电气火灾与爆炸1、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1)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能量。
(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分为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2、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爆燃包括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
知识点三、雷电危害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直击雷的每次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闪电感应(包括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球雷。
(2)雷电的危害形式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3方面的破坏作用。
触电急救及电气灭火课件
保持安全距离
在灭火过程中,保持与火源的安 全距离,避免烧伤和吸入有害烟
雾。
03
CATALOGUE
安全用电常识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不接触裸露的电线和带电体
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触摸裸露的电线和带电体,避免发生触电事 故。
使用合格的电器设备பைடு நூலகம்
确保使用的电器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避免使用假冒伪劣或损坏 的电器。
维护家庭财产安全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能够预防电气火灾,保护家庭财产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安全用电能够保障家庭和社区的正常供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安全用电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监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于用电安全 领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预防安全隐患。
节能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的用电方式,推广 节能电器和绿色能源的使用。
触电急救的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
遵循安全规范
在处理触电事故时,应保持冷静,避 免惊慌失措。
在进行电气操作时应遵循安全规范, 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注意绝缘
在切断电源和进行急救时,应确保自 身安全,避免触电。
02
CATALOGUE
电气灭火
电气火灾的危害
电气火灾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为电线、电器等设备可能带电,增加了火灾的复杂 性和危险性。
隔离灭火
将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品移开,防止 火势扩大,同时使用灭火器进行灭 火。
抑制灭火
使用干粉等灭火剂,通过化学反应 抑制火势的蔓延,适用于扑灭各类 火灾。
电气灭火的安全措施
确认电源已断开
在灭火前,一定要确认相关电源 已经断开,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024版年度安全用电触电与急救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 坏心脏、呼吸系统等重要器官的 正常功能,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 伤害,如电弧烧伤、电烙印等。
2024/2/2
4
安全用电原则与措施
01
02
03
04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 靠近高压带电体。
2024/2/2
不使用绝缘损坏的电器, 不私拉乱接电线。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 切断电源,避免长时间 待机或无人看管。
2024/2/2
28
行业标准及规范要求
《用电安全导则》
提供了用电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包括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等。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规定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4/2/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针对低压配电系统,提供了详细的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26
06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
2024/2/2
27
国家有关安全用电法律法规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规定了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和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 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涉及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 管路的设计等消防安全要求。
雷电击中地面
雷电击中地面时,会在周围形成强 大的电场和磁场,人体在雷电场中 行走也可能遭受跨步电压触电。
11
其他类型触电事故
剩余电荷触电
当设备或线路停电后,仍可能存在剩 余电荷,人体接触到这些带电体时可 能发生触电。
电气火灾与防控知识
电气火灾的常见原因
设备故障
电气设备老化、绝缘损 坏、接触不良等原因, 导致电流过大或产生电
弧、电火花。
不当使用
使用电气设备不当,如 乱拉乱接电线、超负荷
使用等。
维护不当
电气设备缺乏定期维护 和保养,导致设备故障
。
环境因素
环境潮湿、多尘、震动 等不利因素,影响电气
设备的正常运行。
02
电气火灾防控措施
合理规划与设计
01
02
03
选用合格材料
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阻燃 材料和非易燃材料,以降 低火灾风险。
规范电气线路布局
遵循安全规范,合理规划 电气线路的走向和布局, 避免线路混乱和过度集束 。
考虑负载需求
根据用电设备和场所的需 求,合理配置电线、电缆 和开关设备的负载容量, 避免超负荷运行。
定期检查灭火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灭火器材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04
电气火灾案例分析
家庭电气火灾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家庭因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造 成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
某家庭厨房因电饭煲短路引发火灾, 原因是潮湿环境下电器使用不当。
案例二
某家庭使用劣质电器引发火灾,原因 是电器内部线路故障。
电气火灾与防控知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电气火灾概述 • 电气火灾防控措施 • 电气火灾应急处理 • 电气火灾案例分析 • 电气火灾法律法规与标准
01
电气火灾概述
电气火灾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气火灾通常是指由于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在有电接触的 部位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产生高温、电火花和电弧,从而引燃周围 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电击意外培训内容概述
电击意外培训内容概述电击意外培训内容概述电击意外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危险的事故,它可能发生在家庭、工作场所甚至户外等各种环境中。
为了提高人们对电击意外的认知并减少事故的发生,电击意外培训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击意外培训的核心内容,并分享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电击意外的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2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
1.3 电击意外的分类和常见原因。
2. 防范电击意外的措施2.1 安全用电知识。
2.1.1 安全使用电器和电气设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1.2 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线电器安装和维护规范。
2.2 地线系统和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
2.3 安全用电操作技巧。
2.3.1 插拔电器插头的正确姿势。
2.3.2 避免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器。
3. 应对电击意外的紧急处理3.1 断电与急救。
3.2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
3.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操作流程。
4. 社会救援体系和相关法规4.1 常见的电击意外社会救援体系介绍。
4.2 关于电击意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5. 电击意外培训的有效性评估5.1 电击意外培训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5.2 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措施。
在进行电击意外培训时,我们应该尽量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介绍相关知识,以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正确的安全用电技能和紧急处理能力。
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提供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电击意外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总结而言,电击意外培训内容包括电击意外的基础知识、防范措施、紧急处理方法、相关法规和评估等多个方面。
电击意外的危害性极高,因此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有效的电击意外培训,我们能提高人们对电击意外的认知,提升安全用电意识,并为应对电击意外提供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是对电击意外培训内容的概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对于这一主题,我认为通过培训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电击意外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自觉地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防电触电事故与合理使用电器
用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01
设备操作前检查
在使用电气设备前,应对设备进 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接 线正确。
02
设备运行中监控
03
设备停机维护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
设备停机后,应对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确保设备下次使用时的安 全性。
工作场所触电事故防范
1 2
危害程度
电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烧伤、心 脏骤停、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对 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伤害。
事故发生原因及分类
设备故障
电器设备绝缘破损、老化,导致漏电或短路,引 发触电事故。
人为因素
操作不当、违规接线、使用破损电器等人为原因 造成的触电事故。
不可抗力
自然灾害(如雷电、风暴等)导致的电力设施损 坏,引发触电事故。
选用合格电器
购买电器时选择符合安全标 准、质量可靠的产品,避免 使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 的电器。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检查 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 坏的部件,确保电器的安全 性能。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了解电的危险性和防 范措施,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
谢谢
THANKS
案例分析
结合真实案例,对触电事故的原因、救援过程及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通过案例 分析,可以加深救援人员对触电事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对类似情况的能力。同时,也 可以为今后的救援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电器使用不规范
许多人在使用电器时并不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例如不拔 插头、使用破损的电线等,这增加了触电的风险。
电击事故预防及抢救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加强我单位电击事故的预防与应对,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电气作业、设备操作、用电管理等岗位的员工。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电击事故预防及抢救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预防小组:负责制定电击事故预防措施,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检查用电设施及作业现场。
(2)抢救小组:负责电击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后续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用电操作规程,确保用电安全。
2.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电气线路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线路安全可靠。
4. 加强对员工的用电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操作安全。
6. 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用电安全。
五、抢救预案1. 发现电击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2.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
3. 抢救小组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急救:(1)检查伤者意识,如有昏迷,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检查伤者呼吸、心跳,如有异常,立即进行抢救。
(3)检查伤者受伤部位,如有出血,进行止血处理。
4. 在等待医疗救援过程中,密切关注伤者状况,如有变化,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 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六、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电击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现场处置、救援过程、事故调查等环节。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电击事故预防及抢救领导小组所有。
3.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电气火灾防护与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演练质量。
06
未来电气火灾防护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智能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
新型灭火材料
研究开发高效、环保的灭火材料,以应对电气设备火灾的特殊要求 。
虚拟现实与模拟技术
电气火灾防护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 电气火灾概述 • 电气火灾防护措施 • 电气火灾管理规范 • 电气火灾案例分析 • 电气火灾安全教育 • 未来电气火灾防护展望
01
电气火灾概述
电气火灾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气火灾是指由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的热能,如高温、 电弧、电火花以及非故障性释放的能量,如电热器具的炽热表面,在具备燃烧条件下引燃本体 或其他可燃物而引发的火灾。
02 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 ,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
02 利用宣传栏、海报等形式,普及电气火灾安全知 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模拟电气火灾场景,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参与人员、演练流程等细节,确保演练的有效性。
某居民楼电气火灾
因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劣 质电器引发火灾,造成多 户居民受灾。
案例成因分析
线路老化、短路
设备维护不当
长时间使用电气设备导致线路老化, 短路引发火灾。
缺乏定期维护和检查,导致设备故障 引发火灾。
私拉乱接电线
不规范接线,使用劣质电线和电器, 增加火灾风险。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1、电击伤亡电击伤亡的定义:“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电击是电流流经人体或动物体,使其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当接触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用于诊断和治病的某些医疗电气设备,这种电接触称为微电接触。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称作电击。
这里说的电击主要是指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的交流电流的电接触。
此外尚存在着高电压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它是指在雷击和高压触电事故发生时,有安培级以上的大电流流经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所引起的伤害。
直流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试验证明,直流电流对人的危险性要比交流电流小的多,大约仅为50Hz交流电流的25%左右。
这是因为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有机组织时,只引起电解现象,因极化而削弱了电流的作用。
对低压50Hz的交流电流而言,人体有三个主要效应阈值:1)感觉阈值:0.5mA2)摆脱阈值:10mA,主要指当人用手持带电导体时,如流过手掌的电流超过此值,手掌肌肉的反应将是不依人意地紧握带电导体而不是摆脱带电导体;如不能摆脱带电导体,在较大电流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将遭受伤害甚至死亡。
人体其他部件接触带电导体时可瞬即摆脱带电导体,不存在电击致死的危险。
因此“手持式设备或移动式设备比固定式设备具有更大的电击致死的危险性。
”必须在相应时间内切断电源,这也正是要求在接用手持式、移动式设备的插座回路上装用瞬态RCD的原由。
3)心室纤维性颤动阈值:30mA,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IEC60479标准根据测试得出“导致心室纤颤的15~100Hz交流电流Ib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曲线”,“从曲线L可知,只要Ib小于30mA,人体就不致因发生心室纤颤而电击致死。
椐此国际上将防电击的高灵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值取为30mA。
电击基本与防护措施概述
注册电气工程师技术资质考试辅导教材(二)14.2 电击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14.2.1.电击的机理如上节所述,电击所产生的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或动物躯体将产生病理性生理效应,轻者受到伤害,重者将会死亡,所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触电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所造成的电击分别称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
为了防止电击,必须先了解电击机理,然后对直接电击、间接电击以及兼有该两者的电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人、畜及设备的安全。
14.2.1.1 人体阻抗的组成电击电流大小由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所决定。
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及频率等有关。
人体阻抗的组成如图14.2-1所示。
如将两个电极接触人体的两个部分,并将电极下的皮肤去掉,则该两电极问的阻抗为人体内阻抗Zi。
皮肤上电极与皮肤下导电组织之间的阻抗即为皮肤阻抗ZPl和ZP2 。
Zi、ZP1、ZP2的矢量和为人体总阻抗ZT。
现将这些阻抗的特征说明如下:①人体内阻抗Zi根据IEC测定的结果,Zi主要是电阻,只有少量电容,如图14.2-1中虚线所示,其数值主要决定于电流路径,一般与接触面积关系不大,但当接触面积小到几平方毫米数量级时,内阻抗才增大。
②皮肤阻抗ZP1、ZP2ZP1、ZP2是由半绝缘层和小的导电元件(如毛孔构成的电阻电容网络)组成,见图14.2-1。
接触电压在50V 及以下时,皮肤阻抗值随表面接触面积、温度、呼吸等显著变化;50~100V 时,皮肤阻抗降低很多;频率增高时,皮肤阻抗也随之降低;皮肤破损时,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
③人体总阻抗ZT ZT由电阻分量及电容分量组成。
当接触电压在500V 及以下时,ZT 值主要决定于皮肤阻抗值;接触电压越高,ZT与皮肤阻抗关系越少;当皮肤破损后,ZT值接近于人体内阻抗。
④人体初始电阻Ri在接触电压出现的瞬间,人体的电容还未充电,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这时的电阻值称为人体初始电阻。
防电击安全教育内容
防电击安全教育内容
概述
本次防电击安全教育旨在提高员工对电击事故的认知,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以降低工作场所发生电击事故的风险。
以下是教育内容的概述。
电击的危害与风险
- 电击事故的危害性和潜在风险。
- 不正确操作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可能导致的电击事故。
安全使用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
- 安全使用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的常规原则。
- 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 防止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过载和短路的措施。
防护措施与设备
- 安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等。
- 了解不同类型的防护设备及其适用场景。
- 检查和维护防护设备的重要性。
事故应急处理
- 当发生电击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 如何正确拨打紧急电话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 事故后的事后处理和报告程序。
知识测试
- 通过知识测试来评估员工对电击事故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 针对测试结果,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员工责任与合规守则
- 强调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责任和义务。
- 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使员工明白合规的重要性。
以上是防电击安全教育内容的概述,请按计划组织教育活动,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知识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最新版)1、电击伤亡电击伤亡的定义:“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电击(eIectricshock)是电流流经人体或动物体,使其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当接触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用于诊断和治病的某些医疗电气设备,这种电接触称为微电接触。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称作电击。
这里说的电击主要是指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的交流电流的电接触。
此外尚存在着高电压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它是指在雷击和高压触电事故发生时,有安培级以上的大电流流经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所引起的伤害。
直流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试验证明,直流电流对人的危险性要比交流电流小的多,大约仅为50Hz交流电流的25%左右。
这是因为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有机组织时,只引起电解现象,因极化而削弱了电流的作用。
对低压(1000V以下)50Hz的交流电流而言,人体有三个主要效应阈值:1)感觉阈值:0.5mA2)摆脱阈值:10mA,主要指当人用手持带电导体时,如流过手掌的电流超过此值,手掌肌肉的反应将是不依人意地紧握带电导体而不是摆脱带电导体;如不能摆脱带电导体,在较大电流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将遭受伤害甚至死亡。
人体其他部件接触带电导体时可瞬即摆脱带电导体,不存在电击致死的危险。
因此“手持式设备(如手电钻)或移动式设备(例如落地灯)比固定式设备具有更大的电击致死的危险性。
”必须在相应时间内切断电源,这也正是要求在接用手持式、移动式设备的插座回路上装用瞬态RCD的原由。
3)心室纤维性颤动阈值:30mA,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IEC60479标准根据测试得出“导致心室纤颤的15~100Hz交流电流Ib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曲线”,“从曲线L可知,只要Ib小于30mA,人体就不致因发生心室纤颤而电击致死。
椐此国际上将防电击的高灵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RCD)的额定动作电流值取为30mA。
”依据欧姆定律“电流Ib因施加于人体阻抗Zt上的接触电压而产生。
接触电压越大,Ib也越大。
在设计电气装置时计算Ib 很围难,而计算接触电压比较方便。
为此IEC又提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条件下相应的预期接触电压Ut——时间曲线”。
试验证明人体阻抗Zt与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皮肤干湿程度有关,并且随接触电压的增大而减小,为方便计算Zt取平均值。
由此得出“在干燥条件下当Ut不大于50V时,人体接触此电压不致发生心室纤颤;IEC将干燥环境条件下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定为48V(我国现仍沿用过去的36V)。
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大于25V的Ut即可导致引起心室纤颤的30mA以上的接触电流Ib,据此IEC将潮湿环境条件下的UL值规定为25V,而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则规定为24V。
在水下或特别潮湿环境条件下,例如在浴室或游泳池等场所内,由于皮肤湿透,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IEC规定仅12V或6V。
近年来多次发生喷水池或冲浪浴盆内电击伤亡事故,除等电位联结措施不力外,未按规定选用特低电压设备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人身电击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之分。
直接接触电击(directcontact)指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直接接触引起的电击,例如人在检修电气线路时没有切断电源,人手接触破损的插座,灯头而引起的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indirectcontact)指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因绝缘损坏而带故障电压,这时人或动物接触此外露导电部分而遭受的电击。
例如人挪动因绝缘破损,相线线芯碰金属支柱的落地灯时遭受的电击。
应该说明的是:“带电部分”和“外露导电部分”的不同定义。
“带电部分”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便带有电流的相线和中性线。
外露导电部分(exposedconductivepart)是电气设备日常使用中可能被触及的导电部分。
它正常情况下不带电压,但在基本绝缘损坏发生接地故障时可能带电压,例如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敷设线路用的钢管、金属梯架、托盘槽盒等。
外露导电部分带电压常称为“漏电”。
在实际发生的电击事故中,由于电气设备在结构上不会让人直接接触带电部分,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很少;相反,因人随时可能接触外露导电部分,所以间接接触电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此外,因漏电引起的跨步电压触电事故属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
3、电气火灾火灾的酿成必须具备起火源、可燃物和氧气三个条件。
如果电气装置设计安装不当,往往在建筑物中因电的原因而形成起火源。
电起火源通常以异常高温、电弧(电火花)的形式出现,其发生又是复杂而多样的,一般可归纳为短路、连接不良和电气装置安装不当三类起因。
燃烧三要素:火源,可燃物和助燃物,三者缺一不可。
短路起火是电气火灾主要形式。
短路又称接地故障(earthfault),是指“由于回路带电导体与地(包括大地、与地连接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导通,或对地绝缘变得小于规定值而引起的故障。
3.1发生短路主要有两个原因:a、受机械损伤,线芯外露接触不同电位导体而短路;b、电气线路因过热、水浸、长霉、阳光辐射等作用而导致绝缘水平下降,在电气外因触发下,例如受雷电瞬态过电压或电网暂态过电压的冲击,耐压强度过低的绝缘被击穿而短路。
关于引起线路“过热”的热源可能是距线路过近的暖气管道、高温的炉子等外部热源,也可能是由于电气线路过载(过负荷)引起的温升过高的内部热源。
3.2短路起火有金属性短路起火和电弧性短路起火两种:a、金属性短路起火:短路时在两个不同电位的导体接触时,大的短路电流“通过接触电阻而产生高温,使接触点金属熔化”,熔化时可能会出现金属熔化成团而收缩造成脱离,也可能将两触点熔化焊牢,此时,其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能达到电气线路额定载流量的几百倍至几千倍!此时回路上的短路防护电器应迅速动作,但“如果短路防护电器失效拒动(例如熔断器误被铜丝或铁丝替代、断路器失效拒动),短路状态将持续,当线芯温度超过355oC时,PVC 绝缘分解出的氯化氢将因剧烈氧化而燃烧,这时沿线路全长线芯烧红,PVC绝缘也自然而形成一条‘火龙’,酿成火灾的危险极大。
b、电弧性短路起火:如将两电极接触后再拉开建立了电弧,则维持此10mm长的电弧只需20V的电压。
也就是说只要先接触,之后又分开,很可能产生局部温度很高的电弧而成为起火源。
按电弧发生的不同部分可分为带电导体间的电弧、带电导体与地之间的电弧和绝缘表面的爬电。
l带电导体间的电弧性短路起火:前边讲到短路起火时指出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两导体(如相线与中性线)接触时因短路电流产生的高温,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之后金属熔化成团收缩而脱离接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建立电弧。
“又如线路绝缘水平严重下降,雷电产生的瞬态过电压或电网故障产生的暂态过电压都可能击穿劣化的线路绝缘而建立电弧。
”“电弧性短路的起火危险远大于上述金属性短路的起火危险。
”l接地故障电弧起火:由于“接地故障发生的几率远大于带电导体间的短路”,所以“接地故障电弧引起的火灾远多于带电导体间的电弧火灾”。
这是因为“在电气线路施工中,穿钢管拉电线时带电导体绝缘外皮之间并无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摩擦,但带电导体绝缘外皮与钢管间的摩擦却使绝缘摩薄或受损。
另外,发生雷击时地面上出现瞬变电磁场,它对电气线路将感应瞬态过电压”,此时“芯线上感应的瞬态过电压是基本相同的,而电缆梯架则因接地而为地电压”,所以,芯线对地的电位差较大。
从摩损和电位差大两方面分析,接地故障电弧起火率自然偏高。
l爬电起火:爬电是指电弧不是建立在空气间隙中的电弧,而是出现在设备绝缘表面上的电弧。
例如电源插头的绝缘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相线插脚和PE线插脚,它们之间的绝缘表面可能发生爬电。
4、间接接触防护措施4.1自动切断供电的防护(I类设备)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在危险的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基本绝缘提供;——附加防护由在基本防护失效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危险时的自动切断供电提供。
自动切断供电通过下述方法实现:——为故障电流提供一个包括装置中的保护导体和设备的保护联结构成的返回通路;——在装置中或在考虑了装置特性的设备中提供一个可切断供电的保护电器。
4.2使用II类设备或等效绝缘的防护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在危险的带电部分与易触及部分(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和易触及的绝缘材料表面)之间的基本绝缘提供。
——附加防护由基本绝缘之外的附加绝缘提供。
或——基本防护和附加防护由下述方法提供:·在危险的带电部分与易触及部分(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和易触及的绝缘材料表面)之间的加强绝缘,或·通过结构配置提供等效的防护。
注:这些防护措施可设在设备内,或安装时设在装置内。
4.3SELV防护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以下措施提供:·将电路(SELV电路)的电压限制在无危险水平,·将SELV电路与除SELV电路以外的所有电路隔离;——附加防护由以下措施提供:·将SELV电路与除SELV电路以外的所有电路之间作保护隔离,·将SELV电路与大地之间作基本隔离。
不允许有外露可导电部分连结到保护导体或接地导体上。
注:这些防护措施可设在设备内,或安装时设在装置内。
4.4PELV防护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以下措施提供:·将接地电路(PELV电路)的电压限制在无危险水平,·将PELV电路与除本系统以外的所有电路隔离;——附加防护由在PELV电路与除本系统以外的所有电路之间的保护隔离提供。
注:这些防护措施可设在设备内,或安装时设在装置内。
如果经相应产品标准认可,则允许将外露可导电部分(Ⅲ类设备除外)与保护导体或接地导体相连接。
4.5限制稳态电流和电荷的防护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限流电源电路供电提供;——附加防护由在危险的带电部分与限流电源电路之间的保护隔离提供。
4.6非导电场所的防护在防护措施中—-基本防护由在危险的带电部分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的基本绝缘提供;——附加防护由工作场所的绝缘地面和墙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