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的课堂体系,赛事体系和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教育的课堂体系,赛事体系和实践活动
课堂体系
(一)充实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需要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前沿性与实用性,能与专业课相互融合。首先,双创教育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具有普适性与创造性。双创教育课程配合专业课程,将创新与创业意识、技能的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专业课与双创课整合而组成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其次,双创教育课程是专业知识和双创技能的综合应用。通过双创教育课程学习,学生将拥有双创必备的知识体系,用于毕业后创业实践。第三,双创教育课程紧跟时代要求。高校应依据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而创设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编写符合时代背景的特色教材,使双创人才培养既继承传统理论,又符合社会需求,最终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改进双创教育教学方法
双创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有较大差异,应采取积极灵活的教学方式。现有的双创教育基本以传统讲授为主,主要依赖课堂讲解,而案例讨论、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应用不多。双创教育要求高校改革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双创理论,由专业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要将双创教育贯穿培养方案的全领域,把双创素质和能力培养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创建专业化、系统化双创教育平台。可以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双创教育。双创教育方式主要有:典型案例分析——搜集和研讨双创实践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使学生获得基础经验和教训,减少学生未来双创可能走入的误区;实地参观企业创业史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使学生领会创新创业流
程,激励自己的创新精神,树立起勇担风险、开拓进取的精神,调整自己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追求;创新演练——通过建设实验室、学生创新社团和创业基地等平台,让学生模拟创新创业过程,检验自己的双创构想,体验双创过程中的细节,从而能够结合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双创能力,并规划职业生涯。此外,还可以通过支持学生组建学术型社团、学生志愿者组织和创业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将双创活动向社会延伸;建立社会性双创教育平台,通过实战演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双创积极性。
(三)培养双创师资队伍
教师是双创教育的施教者,在双创教育质量上起着关键作用。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和发展相对较晚,专任教师缺乏,双创教育能力亟待提高。在双创师资培训上,也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创业过程的演练和实践比重很少,双创师资技能仍有欠缺。目前,开设双创教育的课程多为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辅导员或文科专业的任课教师,多数教师虽有双创理论但从未参与创新创业,双创实际经验较少,所以授课时难以系统地讲授,也难以结合切身感受进行言传身教。合格的双创教师既要有较高的双创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营和管理经验。双创教师应当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能够进行实践教学,他们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高校应以本校师资为主,积极选拔有相关经历的教师作为双创课程的主要师资力量,形成稳定的双创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质量更高的培养方案。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组建实践经验丰富且教学方式多样的兼职教师队伍,聘
请企业家和创业者等专业人士作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的双创师资团队应包括经济、工程、投资、企业等各领域内的专家。学校还可以与双创教育相关的社会力量合作,组建专职教师队伍,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邀请成功创新者、企业家、职业指导师、技术创新专家、风险投资家到学校讲学或从事双创教育工作。这样的双创师资团队具备跨领域合作思维,对双创精神感同身受,对双创教育更富于激情。
双创师资团队需配套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聘任规划落实任务要求。兼职教师主要讲授与通识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性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专任教师则侧重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双创理论素养。同时,鼓励师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实地学习企业创办经验,积累双创素材,逐步成长为双创人才。
赛事体系
(一)双创赛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双创赛事”指的是创新赛事和创业赛事,两种赛事对人才素质的考察与要求有所不同。所谓“人才素质”,学者Boyatzis的“洋葱模型”认为人的素质由内至外可以分为个性/动机、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度/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双创赛事选拔人才的指标不但包括人才的基本素质还要求有实践成果,从人才的指导思想、思维形式,行为模式、专业技能、能力结构等方面建立双创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近年来国家双创赛事的选拔过程和选拔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优秀团队无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机会鉴别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这六种能力。但还是有所偏重,对于创新赛事,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偏重以技术为导向,拥有较高学历,有科研技术背景,能力结构以创新能力为主;而对于创业赛事,更注重选拔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偏重以市场
为导向,对学历水平要求不高,较少从事科研技术工作,且能力结构偏向管理能力。
(二)双创赛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双创赛事的目的是锻炼参赛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创新一些解决方法,这就是创新能力的本质体现。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机会鉴别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这六种能力。这是作为顺利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关键技能和潜在知识,是人才素质能力主要体现方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模式要基于实践、易于实施。针对创新创业赛事对于人才素质结构的侧重点不同,高校应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五个方面提供支持,培养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双创比赛输送人才。
(三)双创赛事体系的构建
尽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浪潮,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形式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双创项目纷繁复杂,质量良莠不齐;二是高校双创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双创教育服务师资不足以及相关双创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三是高校、企业、政府联系不紧密。为了更高效的达到双创比赛选拔培养人才的目的,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双创赛事体系,建设以“兴趣驱动引导—学术教育启发—双创环境营造—硬件支持保障”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双创赛事中,高校应建立针对“赛事科普-赛事培训-赛事进管理”的服务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