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开平碉楼是明清时期为了防范海盗而建造的一种高大的砖木结构的建筑,高达四层以上,外形宏伟壮观,内部装饰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开平碉楼分布在开平市区和周边的乡村,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开平市区的村落,包括有三层、四层、五层和六层的碉楼,共有183座,构成了开平碉楼的主要景观。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外观雄伟,内部精美,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明清两代的不同风格,如明代的平顶式、宝顶式、砖顶式和清代的圆顶式、拱顶式等。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平顶式的碉楼外形简洁大方,内部装饰简单而精致,是明代碉楼的代表之一;宝顶式的碉楼外形华丽典雅,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明代碉楼的另一种代表;砖顶式的碉楼外形稳重大气,内部装饰雕刻精美,是明代碉楼的又一种代表;圆顶式的碉楼外形独特奇妙,内部装饰华贵典雅,是清代碉楼的代表之一;拱顶式的碉楼外形古朴典雅,内部装饰繁复精美,是清代碉楼的另一种代表。
开平碉楼的内部装饰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碉楼的内部装饰丰富多彩,包括了绘画、雕刻、木刻、砖雕、石雕等多种艺术形式。
碉楼的一楼通常是厅堂,用于接待客人和举行活动,装饰较为简单;二楼是起居室,用于家庭生活,装饰比较丰富;三楼及以上是卧室,用于家庭休息,装饰更加精美。
碉楼内的各种装饰都是由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艺术价值。
除了开平碉楼,开平市还有许多古村落,如鹤山镇的古城村、大沙镇的麻步村、沙堆镇的梅塘村等。
这些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建筑风格与开平碉楼相似,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这些古村落保存完好,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乡村风情。
总之,开平碉楼和古村落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外观雄伟,内部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开平碉楼与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村落》
嘿,你们知道吗?开平有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啦!
我记得那次去开平游玩,就是奔着那些碉楼去的。
一走进那个村子呀,哇塞,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穿梭机一样。
那些碉楼高高的耸立着,形态各异,就像一群卫士守护着这个小村落。
我走近一栋碉楼,仔细地瞧。
你看那墙壁,上面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像是一位老人脸上的皱纹,满满的都是故事呢。
我轻轻抚摸着那墙壁,感觉自己好像能触摸到过去的时光。
那门口的石柱,雕刻得可精美啦,上面的图案活灵活现的,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我就站在那里,一直瞅着那些图案,想象着当年建造这座碉楼的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精心雕琢的。
再往上看,那楼顶的造型也是独一无二的呀!有的像个小亭子,有的像是一个尖尖的塔。
我都忍不住想,住在里面的人,是不是每天站在楼顶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村子里走着走着,碰到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
他给我讲起了碉楼的历史,说这些碉楼是以前的人们为了防范土匪啥的修建的,那时候可不容易啦。
听着老爷爷的讲述,我对这些碉楼又多了一份敬意。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回头看看那些碉楼和村落,感觉它们真的是太特别啦!这里蕴含的不仅仅是建筑的魅力,还有着那深深的历史沉淀和人们的生活气息。
开平碉楼与村落,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的宝藏呀!下次我还要带着更多的朋友来,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嘻嘻!。
中国的世界遗产:广东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图1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在车上)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开平,我是今天大家的导游。
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我叫陈丽萍,大家可以叫我小陈,这样会亲切些。
我们这次旅途的司机,正是坐在我右手边的这位正在专注开着车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可不得了!他今年38岁,有着30年的驾车经验,也就是说李师傅从8岁上小学就在开车了!不过那时候是自行车罢了!哈哈,李师傅经验丰富,功夫过硬,能乘坐由李师傅驾驶的旅游大巴,大家都应该能够感受到舒适与安全吧?在此,我代表旅行社感谢大家的到来!并预祝大家在此次开平之旅中能收获快乐,体验历史,获得知识!对了!我的手机号码请大家记好了,以便于联系我!大家知道今天是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吗?是的,4年前的今天“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
所以今天就是“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报成功4周年的庆典活动啦!那不知道大家对开平这个城市以及开平碉楼有多少的了解呢?现在距离目的地还有挺长的一段车程,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平市以及开平碉楼的概况吧!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1649年设置开平县,1993年建市。
相传开平的先民开到这里定居时,刚好看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了。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碉堡的碉,楼房的楼,这个名词您常听到吗?在座的朋友们,有没有哪位对碉楼比较熟悉的?请举手示意。
没有,看来“碉楼”这个名词比较生僻啊,但是我相信,这个词很快就会“流行”起来。
为什么呢?我将在后面讲到。
首先我得说说什么是碉楼。
碉楼,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本文以空间营造的角度,以时间序列,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场所营造进行研究。
关键词:开平碉楼;族群迁徙;演变;空间营造abstract:the buildings of kaiping watchtowers and villages are a special type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place making of these old architectures in the sequence of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creation.keywords:kaiping watchtowers;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s;evolution;space creation1前言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长期动乱的社会环境与兴盛的移民文化所催生的产物,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市是碉楼分布的中心、也是数量最多的地区,据普查,开平的18个乡镇现存碉楼1833座,俗称“中国碉楼之乡”。
据记载,开平市的历史建制沿革,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郡县,岭南历史上首次形成了与中原相关的制度文化。
开平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禺县地,后南朝、隋朝、唐、宋时期均属义宁县,后经历史变迁,明万历元年,岭西兵备佥事李材督师镇压陈金莺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后,在现今开平的大沙、马冈、龙胜、苍城、金鸡一带,设置了18个屯,其中在仓布村设置的开平屯,其名有“开同敉平”之意,是希望通过设屯驻兵,保一方太平。
这便是开平立屯之始。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最高峰时达三千多座,1940年代后,曾经默默无闻半个多世纪。
在珠江三角洲五邑地区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的开平碉楼,是在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下,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也是地域性历史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际第一个有关“移民文化”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群形成的时期,正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排华浪潮高涨时期。
华侨抱着“叶落归根”的思想,寄回大部分血汗金钱赡养家眷,殚心积虑地经营家人和自己年老归乡的家园。
由于开平侨乡多为聚族而居的族姓村落,宗族亲朋与海外关系稳定持续,海内外宗亲社团组织活跃,守望相助,凝聚力明显比一般外国侨民强。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
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是珠江三角洲乡村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精神守望地。
当地泥水匠设计建造碉楼时,不拘泥固定的法式,潜心追求形式美。
“集体无意识”把中国传统乡土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风格的杂拌。
加之楼主不同的审美观和经济实力,使开平碉楼汇聚、移植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式样。
文艺复兴时期和十七世纪欧洲建筑造型等在这块平原上可以找到嫁接后的身影。
因防御的功能,碉楼在中下部通常造型简约实用,而“衣锦还乡”、“出人头地”和攀比斗富的心理导致不约而同地在碉楼上部造型最为着力。
根据上部造型式样,开平碉楼大致可以分为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混合式四类。
碉楼为点式建筑,注意向空间发展,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墙体比传统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有铁栅铁窗铁门。
多建有突出悬挑的角堡,开设射击孔,可以形成全方位的控制。
开平碉楼 与古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嘿,你们知道吗?在广东有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开平。
那里啊,有着超级独特的开平碉楼和韵味十足的古村落。
我记得呀,有一次我去开平玩。
刚到那儿,我就被那些碉楼给震撼住啦!哇塞,那些碉楼高高耸立着,有的像个威武的大将军,有的像个神秘的城堡。
我走近一座碉楼,仔细地观察起来。
它的墙壁可厚实啦,感觉就像铜墙铁壁似的。
而且呀,上面还有好多精美的雕刻,那些图案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那墙壁,冰冰凉凉的,触感特别真实。
走进碉楼里面,那感觉更是奇妙。
里面有着弯弯绕绕的楼梯,我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每一步都走得特别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等我爬到楼顶的时候,哇,那景色真的太美啦!远处的古村落尽收眼底,那些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一幅宁静的画卷。
我就那样静静地站在楼顶,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心里别提多惬意啦。
从碉楼下来后,我又在古村落里溜达起来。
古村落里的街道很窄,地面都是用青石铺成的,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
我好奇地东看看,
西瞧瞧,看到那些古老的房子,有的门窗都已经破旧了,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我还遇到了一位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她特别和蔼可亲,跟我聊了好多关于古村落的事情呢。
啊,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呀,真的是让我着迷不已。
它们就像是时间留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慢慢探索和发现。
以后有机会呀,我一定还要再去好好感受一番呢!
这就是我和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的故事,希望你们也能喜欢上这个神奇的地方呀!嘿嘿!。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2018·09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文化遗产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已达到了53处。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还增强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密切关注,主要是从遗产申遗前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建议。
如单霁翔的《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2006年)通过介绍工业遗产的概念、历史进程、注意事项等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2016年)从文物修复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
殷力欣的《祁阳重华学堂大礼堂: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殿堂》(2016年)着重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
目前国内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遗产现状调查文献研究较少,吴丽云《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2009年)调查了泰山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这是因为泰山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严重破坏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现状及调查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其中有3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和西式别墅散落分布在马降龙、自力村、三门里、锦江里四个分散的保护区内。
1996年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原则与提名评估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殷付正超张超张万胜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
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表1四个遗产核心区35座核心建筑问题分类汇总表表2各碉楼存在问题数量汇总表建议将完整性原则同时应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近年来,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步增多,尤其是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的展开,本文系统地收集近年来关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文献,从建筑单体景观、遗产地社会历史背景、村落整体布局、村落保护与管理、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五大方面归纳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综述1 前言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以广东省开平市华侨兴建的、集居住防御于一身的特殊乡土建筑——雕楼而著称,展现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反映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复杂而完美的融合。
2001年开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研究是和“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报文化遗产工作紧密联系的。
据统计,2001年之前涉及到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研究文章寥寥可数。
其中1983年,开平市政府组织了第一次全市性的文物普查工作,其中对碉楼进行了重点普查,积累了一批宝贵的资料;1985年原开平博物馆馆长阚延鑫发表了《开平碉楼建筑与华侨》一文,概述了开平碉楼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碉楼建筑艺术价值以及开平碉楼与海外华侨的关系等,为开平碉楼研究积累了最基础的资料[1];之后,张国雄、梅伟强等学者在研究开平当地华侨华人史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关于开平碉楼的历史资料,对开平碉楼的起源、分布、类型特征以及开平碉楼所体现出的中国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和利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梁晓红阐述了“文化混杂”对当地建筑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途径[3]。
2001年之后,随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学者对其研究给予了关注,从建筑单体景观、遗产地社会历史背景、村落整体布局、村落保护与管理、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发表之外,基础性的研究著作和资料集也开始出版。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https://img.taocdn.com/s3/m/c274c3a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e.png)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篇(一):开平碉楼阅读答案①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开平市,是个著名的侨乡。
那里碉楼林立,星罗棋布,平均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碉楼,有的村庄有几幢碉楼,甚至整个村庄均由碉楼组成。
开平碉楼是一种多层塔楼,过去当地人通称它为“楼仔”或“众人楼”。
碉楼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当它成功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它才为世人所了解。
②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当时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后来,华侨纷纷集资汇款回乡,为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于是,碉楼在开平遍地开花,碉楼林立逐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从而形成了“无碉楼不成村”的乡间景象。
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1833座。
③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居住两大功能,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
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装饰少,防卫性强。
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宽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
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之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3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
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④ 开平碉楼建筑汇集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又与开平乡村生活结合,正是这样的“不土不洋”,成就了开平碉楼的独特价值。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中国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们是一种木结构砖瓦建筑,通常建于山坡上,由多层塔楼和过厅组成。
碉楼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御,因此其外墙通常很厚,有些墙壁甚至有三层,能够抵御炮火
和风雨。
碉楼的屋顶则呈多边形或圆形,也有的采用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如“牛脊式”屋顶。
古村落是指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村镇。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有很多古村落,如浙江乌镇、安徽宏村、福建土楼等,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
在开平市境内,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如鹤洞古村、大洲古村等。
开平碉楼和古村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这些古建筑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是他们生活、工作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状调查作者:付正超张超张万胜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
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截止2017年底中国的文化遗产入围世界遗产名录已达到了53处。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还增强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世界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密切关注,主要是从遗产申遗前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建议。
如单霁翔的《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2006年)通过介绍工业遗产的概念、历史进程、注意事项等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2016年)从文物修复角度对文物修复提出过许多可行性建议。
殷力欣的《祁阳重华学堂大礼堂: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殿堂》(2016年)着重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
目前国内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遗产现状调查文献研究较少,吴丽云《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2009年)调查了泰山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这是因为泰山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严重破坏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一、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现状及调查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其中有3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和西式别墅散落分布在马降龙、自力村、三门里、锦江里四个分散的保护区内。
1996年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总体原则与提名评估标准”的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将完整性原则同时应用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村落》
嘿,今天我要和你唠唠开平碉楼与村落。
那还是我前几年去的时候呢,我一走进那村子,就感觉像穿越了一样。
哇,那碉楼可太显眼了,高高耸耸的,各种各样的造型。
我记得当时看到一座碉楼,它的窗户特别有意思,就像是一双双眼睛在看着我,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呢。
我走进碉楼里面,那楼梯窄窄的,走起来还嘎吱嘎吱响。
我就慢悠悠地往上爬,一边爬一边还好奇地四处张望。
到了楼上,那视野可太棒了,能看到整个村落的景象。
远处的农田一块一块的,就像拼图似的。
还有那些在村子里走来走去的人们,小小的身影,感觉特别有趣。
我当时就在想啊,这些碉楼可真是见证了历史啊。
它们在那里静静地站着,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留存下来,给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在那村落里逛了一整天,我都不觉得累,感觉每一处都值得好好欣赏。
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那些碉楼和村
落。
这就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地方,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去好好感受感受。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感兴趣啦?那就赶紧去瞧瞧吧!。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简介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左右,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
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从2000年开始启动。
开平现存的碉楼,大多是民初开始建立,建碉楼的本意不是让人观赏,而是御贼和走避洪水。
建国前,开平境内盗贼峰起,洪涝不断,民不聊生,不少华侨、归侨、侨眷被害。
苦不堪言,有见及此,乃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
由于侨居欧美各国的影响,所以碉楼的建筑风格和式彩就多种多样。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兴起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内容

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与村落内容
1. 哇塞,你们可知道开平碉楼与村落有多神奇吗?那可是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瑰宝啊!就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绽放在大地之上。
想象一下,走在那些村落里,看着碉楼独特的造型,是不是感觉特别奇妙?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2. 开平碉楼与村落啊,真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呢!它们不是简单的建筑,而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啊。
你说,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碉楼,像不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比如当年华侨们的奋斗与拼搏。
3. 哎呀呀,开平碉楼与村落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你看那碉楼高高矗立着,多威风啊。
这不就好比守护村落的勇士,坚定又可靠。
当你置身其中,是不是会被那种独特的氛围所感染?一定会的呀!
4. 开平碉楼与村落,那吸引力简直绝了!它们就像是散落在人间的艺术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难道你不想去探索一下,在那碉楼之间寻找过去的痕迹?说不定还能偶遇一段感人的往事呢。
5. 嘿,开平碉楼与村落可是相当了不起啊!每一座碉楼都有它的个性,有的华丽,有的质朴。
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嘛!那些村落的布局也超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6. 哇哦,你们想想看开平碉楼与村落得有多迷人!它们就如同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却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你站在那,是不是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7. 开平碉楼与村落,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热爱的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它们吗?当然应该啊!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风采吧!。
开平碉楼 与古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作文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说说开平碉楼和古村落。
之前呀,我专门跑了一趟开平,去好好瞅瞅这些神奇的地方。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些碉楼给震住啦!高高矗立着,就好像是一个个骄傲的卫士一样。
我走进了一座碉楼,哇塞,那里面的布局可真是有意思。
楼梯弯弯绕绕的,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走迷宫似的。
每一间屋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有的摆着老家具,感觉好像时间一下子就倒流了。
我还特别留意到那些窗户,有的小小的,像个神秘的小眼睛;有的大大的,能透进来好多阳光,照在地板上可好看啦。
我就站在那个大窗户前面,想象着以前住在这里的人,是不是也经常站在这里往外看,看着外面的世界,心里有着各种的想法。
在古村落里溜达的时候,我看到那些古老的石头路,都被踩得光溜溜的。
路边还有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呢,那场景可温馨啦。
我还和一个当地的老爷爷聊了会儿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关于碉楼和古村落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真的,在开平碉楼和古村落里逛了一圈,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有韵味,都那么让人着迷。
等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好好再感受感受这儿独特的魅力!这就是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呀,真的超棒的哟!。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种类繁多
• 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 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 若从作用来分:大致有避盗防涝、抗日据 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张丽 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广东开平的碉楼是村落
中修建的一种具有防卫功能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这些雕楼与周围的乡
村景观和
• 世遗专家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
“开平碉楼与村落”符合三条标准:
•
1.别具一格的乡土建筑群落,表现出近代东西方建 筑文化在中国乡村交流的深刻影响。
•
2.自明朝以来的一种预防贼匪侵犯的防御性建筑物。
它的鼎盛同时反映了华侨经济对当地社会所起的作用。
•
3.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的其他建筑物是联系开平本地
与世界各国的纽带,表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平本 地与东南亚,澳洲,北美等国家的关系。
广东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欢迎您!
开平赤坎镇宏裔楼:英村 退匪的见证
居安楼:求安而不得安
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
开平市月山镇奉父楼:久远悲情 仍荡漾
蚬岗镇南兴里斜楼
塘口镇宝树楼
• 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联合国世 界遗产委员会所制订的六项“全球突出普 遍价值”中的至少一项。 • “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是指该遗产在文 化或自然景观的价值能跨越国界领域,对 现今及将来的人类有公认的重要价值,永 久保护该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 开平的华侨旅居欧美各国,因此这里的碉楼都带着 浓郁的欧美风情,同时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设计建造, 其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古
从银信看_开平碉楼与村落_

·文化遗产· 本栏责任编辑刘守华文/ 刘进从银信看“开平碉楼与村落”“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
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2007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什么能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呢?我们可以通过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另一珍贵文化遗产“银信”,来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原因,透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的奥秘所在。
银信的内涵清末、民国时期开平碉楼的大量兴开平碉楼1919年美国华侨陈光锦寄给儿子陈润华的银信建,与源源不断的银信流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有银信,后有碉楼。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 银”)和家信“( 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
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由于近代金融、邮政、交通和信息传播网络还很不健全,华侨汇款的过程十分艰难,参与银信递送的机构亦庞杂多样。
海外华侨把血汗之资寄给亲人,通过家书报个平安十分不容易。
晚清民国时期,开平华侨通过传统的金山庄、银号汇款给家人,有银必有信,“银”和“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即使通过邮局、银行机构汇款回国,这些机构往往也为华侨提供“随款附信”的服务。
开平与台山、新会、恩平四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面临中国南海,风俗相近,民国以前多被称为“四邑”(加上鹤山,即今日所称之“五邑”)。
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人民无以为生,加之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于是四邑的民众被动或主动源源不断地出洋谋生,于是四邑地区便形成著名的“美洲华侨之乡”,尤以台山和开平两县的美洲华侨为最多。
开平碉楼与村落_自力村碉楼群

249第27卷 1/ 2009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开平碉楼与村落—— 自力村碉楼群高介华 摄制/张冯娟 组编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 km,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现存1833座。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力村碉楼群建筑精美,布局和谐,错落有致,与周边的村落、稻田、小桥、流水、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奇特而美丽的景观。
1 自力村入口石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1925年)。
该楼高 6 层,首层为厅房, 2 ~ 4 层为居室,第 5 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 6 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
2 铭石楼全景(1925年)4 铭石楼与绿竹相映成趣3 铭石楼楼顶建筑采风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6 养闲别墅全景(1919年)5 叶生居庐正面(1920年)20世纪20年代,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
这些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
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三层。
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
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
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
建筑风格多样,很多带有西方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
7 叶生居庐全景8 碉楼顶部的欧洲城堡构件9 振安楼全景(1924年)250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1/ 2009 第27卷11 云幻楼楼顶10 云幻楼全景(1921年)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开平碉楼与村落.ppt

谢谢观赏
这是加拿大村紧邻的两幢楼房,前为碉楼,后为 别墅;在碉楼的顶层,安全设施的枪眼清晰可见。
开平属亚热带丘陵、东方稻作文化区域,中西结合的碉楼与村落, 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中西文化在乡村交流的历史进程,
紧密联系本地农业社会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这一文化景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 值,应受到全人类的保护。也就理所当然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单位。
升峰楼, 为旅居美 国华侨黄
峰秀于 1919年兴 建的居楼, 高7层的钢 筋砼结构, 法国建筑 师设计。 2001年列 入国家重 点文物保 护单位。
云幻楼,是旅居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于1921年修建的居楼,5层钢 筋砼结构,围墙院落自成一体,2001年列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碉楼顶部比较典型的外观图。
当时这是广东唯一 一处世界遗产地。还被评为≤中 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
从此,开平碉楼与村落更加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此 参观。立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赤坎是350年历史的古镇,镇内有骑楼600多处,是经常有 中外明星云集的影视城,既是岭南的古镇又像西洋的古城
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在开平拍摄。一百年前的碉楼, 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十分符合影片的梦幻色彩及时代背 景。让开平碉楼与村落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新的贡献。
在修建的碉楼 中,有26%为 众人楼,多建 在村后或村外, 由全村人或部 分人集资共建, 每户分房一间, 以供临时躲避 土匪或洪水使 用,其造型封 闭防卫性强。 这是马降龙村 的天禄楼。
这是锦江里村修 建的锦江楼,也 为众人楼。是村 民在海外华侨支 持下,1918年建 成,高5层的钢 筋砼结构,1至4 层为村民防洪防 匪使用。2001年 列入国家重点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建筑材料分 、 混凝土楼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清末民 混凝土楼 “石屎楼” “石米楼” 清末民 国时期,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 国时期 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 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 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 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四、历史作用
• (一)避盗防涝 一 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 开平地势 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1884年潭江大涝 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 ,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 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 (二)抗日据点 二 抗日据点 开平碉楼,在抗 日战争后期,为阻 止日寇开辟四邑直 通两阳之捷径—— 由新会、江门出广 州,连结成一条由 南路向广州撤退之 交通线,起过一定 作用。其中,以坐 落在赤坎镇腾蛟村 赤坎镇腾蛟村 的南楼最为出名。 的南楼
二、开平碉楼分类
按建筑材料分
石楼
按使用功能分
众楼
夯土楼
居楼
青砖楼
更楼
混凝土楼
1、按建筑材料分 、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 石楼 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 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 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 楼总数的0.5﹪。
1、按建筑材料分 、 夯土楼是用三合土,即黄泥、沙子、石灰按 夯土楼 比例混合拌成,运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夯土技术。 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 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 ,占碉楼总数的5.5﹪。
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在开平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 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 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 、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 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开平随处 可见。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门类的建筑元 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汇聚一地和谐共处 ,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表现出 特有的艺术魅力。
五、开平碉楼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开平碉楼的历史、
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 主动接受外来文化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 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 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 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 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 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 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 心态。
• 1848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 • 1865年 美国西部修建太平洋铁路 • 1868年 美国与清政府签定《蒲安臣条约》 鼓励华人移民
•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 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 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
19世纪末20年代初,“金山伯”(当地人称出国淘 金的人)挣到钱后的三件事: 回家 建房 娶老婆
•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 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 目前 尚存1800多座 多座,分布在 尚存 多座 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 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 把外国 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 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 化相结合的结晶 量之多,建筑之精美, 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 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碉楼博物馆” 碉楼博物馆 。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 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 或火攻;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 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 铁板窗门。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 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 民的攻击点。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 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 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 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 燕子窝 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 敌;
四、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 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 的完美结合 碉楼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 前的池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 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前面是 成片低矮的民居,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 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开平碉楼成为 侨乡民众构建和谐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
• “中山楼”是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于 1912年兴建,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在抗日战 争时期,“中山楼”一度是开平党组织的重要 活动中心,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 和中共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 均曾在“中山楼”设立,各种革命活动的研究 、布置,都在这个碉楼里进行。因此,这个碉 楼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开平 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2、按使用功能分 、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 众楼 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 。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 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 碉楼的26﹪。
2、按使用功能分 、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 居楼 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 ,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 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 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 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 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 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 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 穹顶、 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 穹顶 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 ,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 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 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 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样。这些不 同的建筑造型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 方。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 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至此,中国的世遗已经增至38处,位居世界第三。
一、历史背景
• 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 北靠东 龙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 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 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 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 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
六、开平碉楼的现状
谢谢观看! 谢谢观看!
PPT制作、讲解:周蓉 PPT制作、讲解: 制作 资料搜集整理: 资料搜集整理: 李杰龙 陈润景 唐美琪 何永胜
三、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 是华侨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 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这种文化的冲突 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随便走到一座 碉楼或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因此 ,开平碉楼与民居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华侨文化 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华侨文化的重要承载物
一、开平碉楼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开平碉楼的分类
目 录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四、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
五、开平碉楼的价值
六、开平碉楼的现状
•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 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 广东省开平市 防卫、 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 防卫 居住和中西建 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 (三)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 三 共产党地下活动场所 开平境内不少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党开展的 革命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1937年8月18日, 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 的碉楼“中山楼”开会宣告成立。谢创被推选为 特支书记,会上,确定以抗日救亡为中心,领导 开平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开平革命斗争进 入新的阶段。
• 源源不断的海外资金大量流入,侨眷的衣食 住行水平大大提高,生活富裕起来,很多华人 归国成家,买地建成了被当地百姓称为“庐” 的建筑。
• 开平特殊华侨文物:金山箱
在匪风炽盛 匪风炽盛的日子里, 匪风炽盛 为防贼患,开平的父老乡 为防贼患 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 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的 中西合璧 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 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 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开平 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 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 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2、按使用功能分 、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 更楼 ,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 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 。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 的12%。
三、开平碉楼的建筑特点
•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 居高临下地防御;
1、按建筑材料分 、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 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 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 红砖 期当地烧制的青砖 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 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 青砖 近代的红砖 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 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目前开平现 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
• 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 退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自 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 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 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 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 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 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 誓与南楼共存亡 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 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 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 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 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