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cad72ef84868762cbaed539.png)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3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在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3).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a.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居民密集居住区。
c.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f.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
4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层的渗透系数K<=10cm/s。
(3).防渗工程应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工艺。
(4).填埋场基底为抗压的平稳层,不应因垃圾分解沉陷而使场底变形。
(5).填埋底最低处应设有集液池(并),其内应设有总管通向地面,并高出地面100厘米,以便抽出垃圾渗滤液。
(6).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和排放处理系统。
(7).气体输导系统应设置横竖相通的排气管,排气总管应高出地面100厘米,以采气和处理气体用。
(8).对填埋场产生的可燃气体达到燃烧值的要收集作用;对不能收集利用的可燃气体要烧掉排空,防止火灾及爆炸,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相应设施。
(9).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可燃气体集聚遇明火爆炸。
(10).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
5 填埋物入场要求(1)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生活垃圾。
(2)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危险性废弃物混合一起;严禁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生活填埋场。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1)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颗粒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9641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1.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3.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5.应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2.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3.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4.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5.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6.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以下地区:1.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2.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3.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4.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5.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6.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7.远离水源。
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以下地区:1.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2.洪泛区。
3.淤泥区。
4.居民密集居住区。
5.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6.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7.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8.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9.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10.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11.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以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1.地形、地貌。
2.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3.地下水水位深度、走向及利用情况。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7f50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1.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之一,对于填埋场的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填埋场的管理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控制标准,以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控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风向,距离地下水位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填埋场还应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以便进行填埋场的扩建和更新,同时要考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土地利用法规,建设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填埋场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填埋场的稳定运行和垃圾填埋的安全性。
同时,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和渗滤液处理也是填埋场控制标准的重要内容。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填埋场内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完善的渗滤液处理系统,确保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填埋场的封闭和复垦工作也是填埋场控制标准的重要环节。
填埋场在填埋期满后,需要进行封闭和复垦工作,将填埋场恢复为绿化用地或者其他环境友好的用地。
在封闭和复垦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埋场的封闭和复垦工作符合环保和土地利用标准。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控制标准是保障填埋场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相关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填埋场的管理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填埋场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填埋场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f4d4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6.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综述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定义
1.2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作用
根据《国家垃圾滞留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共卫生及环境质量,确保垃圾安全、有序处置,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
二、基本要求
2.1场地选择
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的区域,避免密集地区和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2)如果选择在水边,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水库或其他防护工程;
3)垃圾场边缘应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不应距离居民点、大气污染源、环卫垃圾房和流动垃圾点小于500m,对于有特殊污染源的垃圾堆积场应设置必要的排放设备。
2.2垃圾安全处置
1)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按照先进的技术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填埋的规定;
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1b59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2.pn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填埋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是指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项目。
其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程选址要求1. 应选择具备良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地方,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
2. 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日后运营的便利性,选择地势平坦且土质良好的区域。
3. 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选用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不适宜的地点。
三、规划设计要求1.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填埋量。
2. 应设置垃圾存放区、垃圾压实区、渗滤液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各区域的大小。
3. 应设置防渗、防渗漏和防渗失系统,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四、设施设备要求1. 应建设完整的收集、运输和填埋设备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设备等。
2. 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运营要求的填埋场。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渗滤液、沼液等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应采取措施控制填埋场的气味和粉尘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运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应进行定期的设施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应及时组织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作业,保持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七、安全措施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意外伤害。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f7c6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d.pn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详细介绍其建设标准。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合规地掩埋于土壤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该项目的建设标准涵盖了工程规模、设计要求、设备配置、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工程规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规模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能力和预期使用年限等因素确定。
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设计要求1. 基础设施设计:卫生填埋场应具备坚固的围护结构,避免渗漏和垃圾外溢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保证设施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2. 排水系统设计:设施应有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保证垃圾填埋场在降水过程中不受到影响。
3. 垃圾填埋技术:应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垃圾填埋技术,保证填埋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垃圾分解效果。
4. 气体处理设计:填埋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应设计合理的气体处理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设备配置1. 垃圾清理设备:包括垃圾运输车、压缩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运输到填埋场。
2. 垃圾堆置设备:包括堆置机械、抑尘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有序地进行填埋和掩埋处理。
3. 气体处理设备:包括气体收集系统、净化装置等,用于收集和处理填埋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
4. 排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用于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五、运营管理1. 垃圾收集与运输:应建立规范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源头的有效控制和卫生条件的维护。
2. 环境监测:应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填埋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 设备维护与更新: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更新制度,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ca9cfa1a6c30c2258019e52.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151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2号)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前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05]19号)的要求,在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的基础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贯彻节约土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和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技术政策,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备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对近几年我国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编制组广泛征求了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与设备、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5d5c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9.png)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首先,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填埋场的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便于垃圾填埋和后期的环境监测。
其次,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场地规划、工
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另外,填埋场的设施建设也是关键的一环。
包括垃圾堆放区、防渗层、排水系统、气体处理设施等,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以保证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沼气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填埋场的运营管理也至关重要。
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
体系,定期对填埋场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填埋场的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最后,对于填埋场的封场和后期治理也需要引起重视。
填埋场在填埋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封场处理,并进行后期的环境监测和修复工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建设、设施、运营管理、封场
和后期治理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提供可靠保障。
垃圾填埋场规范
![垃圾填埋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fc2f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c.png)
垃圾填埋场规范垃圾填埋场是一种治理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常见方法。
其实施需要依照一系列规范,以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以下是垃圾填埋场常见的规范要求:1. 土地选址: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自然保护区和地下水资源。
选址时应考虑地下水岩性、坝体稳定性、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
2. 工程设计:填埋场的工程设计应包括土地改造、控制土壤侵蚀、固体废物的分布和密度等方面。
设计要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气体处理、渗滤液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等。
3. 土壤保护:填埋场的表层土壤要进行保护,避免土壤侵蚀。
应采取措施,比如种植植被、覆盖覆土,以减少表层土壤的流失。
4. 垃圾的处理:填埋场要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将垃圾进行处理。
有些地方会对特殊垃圾(如有害垃圾、医疗垃圾)进行独立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设施。
5. 排放控制: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同时,要建立气体收集系统,将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 燃气处理:填埋场会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
在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应设置燃烧装置或利用甲烷发电设备对垃圾产生的燃气进行处理和利用。
7. 监测:填埋场应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废气处理等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8. 增加填埋场使用寿命: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可以减少填埋场的使用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9. 培训和宣传:填埋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垃圾分类、处理和填埋场管理的知识。
同时,应向社会公众宣传填埋场规范和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视程度。
总之,垃圾填埋场规范是确保垃圾处理过程中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bdc2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3.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其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最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之一,其建设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选址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建设的第一步,关系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环境影响。
选址应符合以下标准:1. 土地功能要求:填埋场选址应与周边环境相互独立,不受敏感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影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 地质地貌条件:选址应远离断层、滑坡、泉眼等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其地质稳定性和承载力要符合规定要求。
3. 土地利用要求: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规划的要求,并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功能区划。
二、规划设计标准1. 建筑布局:填埋场应合理布局,包括垃圾填埋区、压实区、生活区和管理区等功能区域,保证各功能区域的功能互不干扰,减少环境风险。
2. 容量规划:填埋场的容量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保证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填埋场占地面积。
3. 排水设计:填埋场应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废水处理和压滤液处理等,以确保废水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防渗措施:填埋场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如铺设防渗材料、建设雨水收集池、渗滤液集中处理系统等,防止废水、渗滤液渗透到地下水中。
三、运营管理标准1. 垃圾填埋操作:填埋场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垃圾的填埋,包括垃圾的投放、压实、覆盖等环节。
操作过程要精确、高效,确保垃圾填埋均匀、稳定。
2. 废气管理:填埋场应建设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废气的排放,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渗滤液管理: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收集、贮存和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4. 压实与覆盖:填埋场要定期进行垃圾的压实和覆盖,保持填埋土的稳定性,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4693929ec3d5bbfd0a7492.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151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2号)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与设备、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自建设应严格执行。
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邮政编码:100029),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研究所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北京高能垫衬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宁波市鄞州区绿州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参编人员:徐文龙王敬民陈海滨杨宏毅刘涛吴文伟徐海云林泉邵军翟力新夏小洪姚兆祥甄胜利康振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f5a95d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f.pn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客观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规定.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中、小城市宜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第十一条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以下规定:一、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II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III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IV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二、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II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III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IV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第十二条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且宜根据填埋场建设的条件考虑分期建设.第十三条填埋场建设项目由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收集处理或利用,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推铺、碾压设备,挖运土及消杀设备等.二、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码头〔、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测化验、加油、冲洗和洒水等设施.三、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第三章选址第十四条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第十五条填埋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第十六条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选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环卫、设计、国土管理、水利、卫生防疫、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参加.二、场址应符合以下要求:l、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2、环境保护的要求;3、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6、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7、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8、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三、选址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场址初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多个候选场址;2、场址推荐.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植被、水文、气象、交通运输、覆盖土源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征求当地政府意见,确定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3、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比较,提出首选方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选址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第四章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第十七条填埋场场底基础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的要求,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不小于2%的纵横坡度.第十八条填埋场场底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要求时,可采用天然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措施.采用的人工合成材料高密度聚乙烯〕EIDPE〔防渗膜的锚固平台高差不宜超过10m.第十九条填埋场底部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导流层、导流盲沟、渗沥液收集管道、集水井等.盲沟或管道以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集水井.第二十条收集的渗沥液在处理前应先进入污水调节池,调节池应有足够容量.污水调节池容量应按多年逐月平均降雨量产生的渗沥液量以及渗沥液处理规模确定.渗沥液处理应优先考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条件时,应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第二十一条填埋场应设置独立的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洪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尽量减少洪雨水侵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满足防洪标准的要求.地下水导排系统应做到将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导出,减少地下水侵入垃圾堆体和对防渗层产生不良的顶托压力,其排水能力应与地下水产生量相匹配.第二十二条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1〔和《城市防洪设计规范》〕CJJ 50〔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重现期:年>第二十三条填埋场场内的运输道路应根据其功能、使用年限和交通运输量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临时性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其布局应满足填埋作业、维护、管理、生活后勤和其他辅助工作的要求.道路设计标准应满足交通量、车载负荷及使用年限要求,场内道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的要求.第二十四条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应根据填埋场规模、生活垃圾成分、产气速率、产气量和用途等确定.填埋气体不利用时,应主动导出,并采取集中燃烧处理.第二十五条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周围应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第二十六条填埋场应设置监测井.监测井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的要求.第二十七条填埋场必须设置计量设施和车辆冲洗设施.第二十八条填埋场终场后应进行封场处理、土地再利用和生态恢复,填埋场稳定前,不应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第二十九条卫生填埋应采用单元作业法,作业工序为卸车、推铺、压实、覆盖,并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填埋作业计划.第三十条填埋场作业区应设置和道路相连接的卸车平台.道路和卸车平台应满足运输量和车载量的要求.第三十一条填埋作业过程中,随着垃圾堆体高程的变化,应根据需要在相应的高程上设置阶段性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垂直导气和水平导气相结合的系统.第三十二条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应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可参照表2选用.表2 填埋场工艺设备选用表<台>注:①卫生填埋机械使用率不得低于65%.②不使用压实机的,可两倍数量增配推土机.第三十三条覆盖土应按土量、运距和车辆能力配备运输车.第三十四条垃圾进场后需要进行二次倒运时,应实行封闭化运输,并应配备足够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第三十五条填埋场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设备标准应能满足填埋场全天候安全作业和不污染环境的要求.第三十六条Ⅰ、Ⅱ、Ⅲ类填埋场应设置化验监测室,配备垃圾、渗沥液、填埋气体、填埋场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指标的化验分析仪器和监测设备.IV类以下的填埋场不宜设置监测室.第三十七条填埋场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中间宜用绿化带隔离.第三十八条填埋场供电电源应由当地电网供给,供电宜采用三级负荷.电气设施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等有关规定设避雷接地装置.第三十九条填埋场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第四十条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场区消防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要求.第四十一条填埋场设备维修宜实行社会化服务,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相应的设备维修设施.第四十二条填埋场的外部道路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 J22>的要求.第四十三条填埋场通信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各生产岗位之间的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的需要.第四十四条填埋场专用道路两侧及填埋场周边,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填埋场终场覆盖后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绿化隔离带可种植易于生长的高大乔木,并与灌木相间布置,以减少对道路沿途和填埋场周围的居民点的环境污染.终场绿化可选用易于生长的浅根树种、灌木和草本作物等.第四十五条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的要求.第四十六条填埋场污水的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排放标准.应对填埋气体进行定期监测,填埋区不宜有封闭式建<构>筑物,建<构>筑物中的甲烷含量不得超过1.25%<体积百分比>.必须设有排风系统、自动安全报警系统和防爆措施.填埋场臭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规定.第四十七条填埋场的环境质量,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 3037>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价.应配置相应测试设备.第四十八条填埋场应有灭蝇、灭鼠、防尘和除臭措施.第四十九条填埋场的安全、卫生措施应符合《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监察的暂行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等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中的有关要求.第五十条填埋场区内,必须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牌或标记.第五十一条填埋场内机电设备所产生的噪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规定时,应采取减震措施或隔音、防噪措施.第五十二条填埋场建设的总平面应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建设用地应遵守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的需求.填埋场总占地一般要满足其使用寿命8~10年以上;填埋区占地应达到每平方米可填埋5~10m3以上垃圾.第五十三条填埋场建筑标准,应贯彻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填埋场规模、服务年限、建筑物用途、建筑场地条件等需要而确定.第五十四条填埋场构筑物与附属建筑物应按工艺要求与使用年限,结合当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第五十五条填埋场的生产管理、生产辅助、设施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条件下,宜集中布置.各级填埋场附属建筑面积指标不宜超过表3所列指标.表3 各级填埋场附属建筑面积指标<m2>注:①生产管理用房包括:行政办公、机修车间、计量间、门房、加油站、车库、化验室、变配电房等.②辅助设施用房包括: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③填埋作业为两班制,有独立污水处理厂的取上限;填埋作业为单班制,又未设污水处理厂的取下限.第五十六条填埋场运营机构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劳动定员应按照定岗定员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第五十七条填埋场制度,宜采用一至二班制.第五十八条填埋场劳动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级填埋场的劳动定员可参加照表4选用.辅助生产人员可根据当地的社会化协作条件, 步由社会化服务系统解决.表4 填埋场劳动定员<人>注:填埋作业两班置制,有独立污水处理厂的取限;填埋作业单班制,又未设污水处理厂的取下限.第五十九条新建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投资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编制.评估或审批顼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时,可参照本章所列指标,但应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及价格变化的情况,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调整后使用.第六十条新建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每立方米库容投资估算指标可参照5采用.表5 填埋场投资估算指标<元/m3>注:①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如南方地区建设填场,其渗沥液处理规模较大,填埋场投资估算指标宜取上限.②填埋场场址状况相近的条件下,日处理规模较大的填埋场,填埋场投资估算较高.③填埋场征地费未计入,表格投资估算指标按2000年市工料及费率标准计算.第六十一条新建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分项投资的比例可参照按表6控制.表6 分项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注:①不采用人工衬层;垃圾渗沥液生产量少;不单独进行渗沥液处理或只需要进行简易处理的填埋场清理场地、进场道路、垃圾坝、雨污分流排导系统覆盖土存放、环境监测设施部分投资比例为较高限.②采用人工衬层;垃圾渗沥液产生量较多并设渗沥液处理厂的填埋场防渗系统、渗沥收集系统、渗沥液处理部分投资比例为较高限.③小型填埋场化验设备和填埋机具部分投资比例为较高限.④小型填埋场生产管理用房及其他辅助设施和设计、勘察、工程准备等部分投资比例为较高限.⑤本指标中未包括填埋场用的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第六十二条各类填埋场建设工期可按表7所列指标控制.表7 填埋场建设工期<月>注:①表中所列工期以破土动工起计,不包括非正常停工.②表中人工防渗系采用人工衬层材料.③I类填埋场宜分期建设.第六十三条新建填埋场能耗指标可按以下指标控制:填埋作业机械的燃料消耗汽油<柴油>应小于0.5kg/m3.渗沥液排导、处理过程中每吨污水的电耗应小于3.5~5.0kW·h.第六十四条新建填埋场运行费用<元/t填埋量>可按表8所列指标控制.表8 运行费用指标<元/t填埋量>注:①表中所列费用不含折旧费.②表中污水排放标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第六十五条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进行经济评价.。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659a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0.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必须制定适当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选址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址标准:- 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水源保护区,以降低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潜在风险;- 距离主要交通干道较近,以方便垃圾的运输;- 要求具备良好的土地稳定性和排水条件,以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
2. 填埋场设计填埋场设计是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环境摄影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标准:- 设计合理的底衬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和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设计有效的控制排气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如甲烷气等;-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降水对填埋场的影响,并实施合理的雨水处理措施;- 设计安全可靠的垃圾覆盖层,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异味扩散。
3. 垃圾填埋过程管理垃圾填埋过程管理是保证填埋场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标准:-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填埋量;- 严格控制填埋场的垃圾投放量和投放质量,避免超负荷投放和有害物质的投放;- 定期进行垃圾密实和覆盖,保证填埋场的容量利用率和环境美观;- 定期检测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地下水,以确保环境水质的安全。
4. 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是保障填埋场持续运行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与监管标准:- 定期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地下水、土壤等进行监测,以评估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填埋场的现场巡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成立专门的填埋场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填埋场的运营情况;- 强化填埋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结: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8d78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3.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之一,其建设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地下水位高的地段,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填埋场周边应设置防渗墙和排水系统,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填埋场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填埋操作的安全进行。
其次,填埋场的设计应考虑到垃圾填埋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填埋场应设置防渗层和防渗系统,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填埋场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填埋操作的安全进行。
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层应分层填埋,每层填埋后应进行覆盖和密封,以减少垃圾降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液体的排放。
此外,填埋场的运行管理也是关键。
填埋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运行管理。
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层应定期进行覆盖和密封,填埋场周边应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填埋场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最后,填埋场的封闭和复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填埋场的封闭应在填埋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封闭后应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填埋场的复垦应在填埋场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进行,复垦后的填埋场应进行绿化和固化处理,以减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封闭和复垦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2cd20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8.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清洁与治理。
为了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控制标准,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为您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一、填埋场选址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的区域,以确保对周边人群和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同时,在填埋场选择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填埋场选址合理、稳定、安全。
二、填埋场建设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控制标准,除了满足相关建设规划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设计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填埋场。
填埋场建设要求:1.填埋场必须有可靠的生态屏障2.填埋场必须有防渗工程3.必须采用可燃气体的排放和收集系统4.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5.必须采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三、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营需要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以保证运营的高效、环保。
运营要求:1.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填埋工艺,确保生活垃圾能够进行快速腐烂2.必须采用可靠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提高填埋场的垃圾利用率3.需要采用全封闭式运营模式,以保证生活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4.必须加强生态管理,保护周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5.必须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填埋场的运营安全四、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督管理的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督管理是保障填埋场安全、环保的重要环节。
对填埋场的监督管理包括经济、法律、技术、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监督管理要求:1.必须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排放标准符合相关法规2.必须建立健全的填埋场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3.必须定期对填埋场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填埋场存在的问题4.必须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填埋场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五、填埋场的污染治理控制标准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多种污染物的排放。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_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_16889-2008](https://img.taocdn.com/s3/m/8481a67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4.png)
《⽣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_16889-2008ICSZ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889-2008代替GB16889-1997⽣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StandardforPollutionControlontheLandfillSiteofMunicipalSolidWaste(发布稿)本电⼦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本为准。
2008-04-02发布2008-07-01实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发布⽬次前⾔ (1)1适⽤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2)4选址要求 (3)5设计、施⼯与验收要求 (4)6填埋废物的⼊场要求 (6)7运⾏要求 (8)8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 (9)9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9)10环境和污染物监测要求 (11)11实施要求 (14)1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程设计与施⼯要求,填埋废物的⼊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
⽣活垃圾填埋场排放⼤⽓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式的转变,引导⼯业⽣产⼯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向,本标准规定了⽔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次发布于1997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2、补充了⽣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3、细化了⽣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要求;4、增加了可以进⼊⽣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般⼯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活污⽔处理污泥的⼊场要求;5、增加了⽣活垃圾填埋场运⾏、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6、增加了⽣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数量。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4c87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9.png)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
1.填埋场选址标准
1) 填埋场周边应无居民点,距离居民区、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机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公路铁路等敏感区域距离应符合国家规定。
2) 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填埋场建设的后续发展,具备自然负载能力。
3) 填埋场应选择坚硬地基,地下水流速度较慢。
2.填埋场建设标准
1) 填埋场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环保硬件设施安装并正常运行,如雨水或地下水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排气装置等。
2) 填埋场内设施应健全,如检测系统、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
3) 填埋场应配备专业监控人员和班组,保证监控覆盖率。
3.运行管理标准
1) 对于每日产生的垃圾,应按照规定时间集中运输至填埋场。
2) 填埋场应按规定制定填埋计划,安排填埋时间和填埋量。
3) 垃圾填埋过程中,应按照规定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渗漏、爆炸等风险。
4) 填埋场应定期巡检、清理,保持环境卫生。
5) 填埋场渗滤液应按规定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以上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的简单介绍,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应按照当地相关规定执行。
垃圾填埋场标准
![垃圾填埋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6fc7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f.png)
垃圾填埋场标准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场所,其建设和管理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介绍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包括场地选择、建设要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垃圾填埋场的场地选择至关重要。
应当远离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水源地、地震活动带、城市规划红线以及其他禁止建设的区域。
填埋场周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考虑到垃圾运输的便利性。
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其次,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要求包括场地平整、排水系统、防渗措施等。
填埋场应当保持平整,以便于垃圾的填埋和覆盖。
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因雨水积聚导致的渗滤液外溢。
防渗措施是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包括防渗墙、防渗层等。
另外,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填埋场应当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包括垃圾填埋、覆盖、压实、渗滤液收集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同时,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行。
定期对填埋场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垃圾填埋场还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在填埋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和沼气,同时对渗滤液和沼气进行收集和处理。
可以采用生物气化、焚烧等技术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垃圾填埋场的标准涉及到场地选择、建设要求、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遵循标准,才能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公共卫生。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共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建设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
第一、基本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立在本底条件优、土质条件稳定、雨季洪涝不严重、周边环境干净整洁的地区,距离城市中心区不宜小于5公里。
填埋场应设在山丘或平原的低洼地段,采用抗渗、抗渗压、防滑等措施,先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再堆放垃圾。
第二、环境保护
填埋场应在建设前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环境。
应根据环境条件设置良好的防渗系统,并选用防渗性能较好的防渗材料,避免渗滤和磨损。
同时,填埋场要求进行生物处理,让微生物降解垃圾,并定期监测周边环境,确保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设施配备
填埋场设施应配备完善,包括进出口、称重室、观察亭、人员生活设施等。
同时,应确保填埋场内的消防设施完善,防
止发生火灾事故。
同时,填埋场还要配备可靠的监控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垃圾管理的准确性。
第四、保证运营
填埋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清理、转运、灭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同时,要对填埋场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处理漏隐问题和损坏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以保证生态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同时,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应善于从生活垃圾中回收再利用有价值的物质,使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尽可能高,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小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时,必须要认真遵守相关标准规定,让城市环境更加清洁,居民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