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大题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健康:健康指的是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的标准。
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
水中毒:高溶性低钠血症,特点是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脱水热: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高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高于5.5mmol/L低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低于3.5mmol/L 。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 原发性减少和 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CO2排除障碍或吸进过多引起以血浆[H2CO3]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加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肺通气过度,以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三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考研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3.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4.病因(etiology agents)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5.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指那些能够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6.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在病因作用与机体的条件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7.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主要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10.死亡(death)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11.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问答
疾病: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集体因自稳调节紊乱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异常生命活动。
2、脑死亡: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包括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3、健康:没有疾病和痛苦,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病理过程:也叫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肯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1、水中毒:有叫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为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漏出液(transudate):体液比重低于 1.015、蛋白含量低于 2.5g/%、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3、渗出液(exudate):体液比重比重高于 1.018、蛋白含量可达3g/%~5g/%,细胞数大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
1、代酸: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呼酸: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引起血浆血浆H2CO3浓度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3、代碱: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4、呼碱:肺通气过度引起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组织缺氧。
此时动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2、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3、低张性缺氧(hypotensive hypoxia):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氧饱和度降低,组织供氧不足,又称或缺氧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解答题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4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03161909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疾病(disease):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此时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脑死亡(braindeath):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大脑、小脑、脑干功能永久性消失。
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nydration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指患者肾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6、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在一些病理情况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酸碱度稳态破坏,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 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是指CO?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或PaCO2) 增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是指细胞外液H+丢失或碱过多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紊乱。
病理生理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着重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4、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6、分子病:由于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衰老: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
8、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诱因: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病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9、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
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1、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病因转化;疾病时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2、疾病转归的经过:病因侵入(潜伏期)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特异性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结束(转归期)13、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15、植物状态和脑死亡的区别:植物状态:①自己不能移动;②自己不能进食;③大小便失禁;④眼不能识物;⑤对指令不能思维;⑥发音无语言意义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医学考博--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带英文)
病理生理学考博资料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或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 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且,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领域。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诊断、预后及预防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3.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及其调节机制的功能活动、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4. 机能障碍(Dysfunction):机能障碍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者发挥异常的状态。
5. 病因(Etiology):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内因和外因。
6. 生理病理(Physiopathology):生理病理是指正常生理条件下某种机能的失调状态。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疾病所引起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
8.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机体对病原体、自身组织或异位物质等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因缺血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伤,在再灌注后加重或恶化的伤害过程。
10.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是指氧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自由基、氧化物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状态。
1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等过程。
1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组织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不同机制的反应来恢复损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3. 管腔阻塞(Luminal obstruction):管腔阻塞是指管腔内存在一种物质,阻碍了管腔的正常通畅,导致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或坏死等病理生理现象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的身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动态变化和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性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疾病:这是一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由致病因素的破坏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引起的体内稳态调节失调引起。
此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身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受到损害。
3.脑死亡:是指大孔上方全脑死亡;大脑,小脑和脑干功能永久消失。
4.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量减少,其水分损失多于钠损失,血清钠浓度> 150 mmol / L,血浆渗透压> 310 mmol /L。
5.水中毒:是指患者的肾脏引流功能减弱,或重新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积增加,血清钠浓度<130 mmol / L,血浆渗透压<280 mmol / 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6.水肿:一种病理过程,其中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称为水肿。
7.酸碱紊乱: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多或不足或调节机制紊乱,会破坏体液的酸碱稳定性,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由于细胞外H +的增加和(或)HCO3-的损失而引起的血浆[HCO3--]减少。
9.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由二氧化碳排放紊乱或过度吸入引起的血浆H2CO3(或Paco3)增加。
10.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细胞外H +丢失或碱过多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疾病。
11.呼吸性碱中毒是指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过度的肺通气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降低。
12.低氧:由缺氧不足或组织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功能,形态和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3.紫osis:当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 / L时,患者的皮肤和粘膜出现紫cyan。
病理生理学名解和简答.
第一章水电解质1•低渗性脱水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2. 水中毒特点是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3. 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4.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5. 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皮下组织内有过多的游离液体积聚时, 用手指按压出现凹陷的水肿。
6. 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i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但未出现凹陷特征的水肿, 此时组织液明显增多,可达体重的10%。
7.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8.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
简答题1. 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危害有何不同。
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严重高渗—脑细胞脱水、脑体积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静脉破裂、脑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低渗性脱水:①大量细胞外液丢失②细胞外液低渗、大量细胞外水分进细胞—低血容量性休克2. 高渗性脱水机体可通过哪些措施使细胞外液高渗有所回降?①口渴,增加饮水;②少尿,减少水分排出;③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起自我输液”作用。
3. 患儿一岁半, 发热一天, 水样便6-7次, 最可能发生何种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为什么? 高渗性脱水:主要因发热经呼吸道和皮肤失水过多又未饮食水,腹泻丢失大量消化液。
低钾血症:腹泻丢失大量钾离子。
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碳酸氢根。
4.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哪些?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T如充血性心衰时,全身毛细血管流体静压T②血浆胶体渗透压J如肝硬化时,蛋白合成J③微血管通透性T如炎性水肿时,炎症介质使微血管通透性T④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 可引起阻塞性淋巴性水肿。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带英文)
病理生理学考博资料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或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 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且,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 )。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及大题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
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致病因素etiological factors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predisposing factor):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在某些疾病因果交替的发展过程中,几种变化互为因果,构成一个环式运动,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加重,称恶性循环。
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脱水dehydration:钠水代谢紊乱造成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导致机体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脱水热: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脱水征:因组织间液量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下陷,婴幼儿囟门凹陷等体征。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指全身水肿病人的组织液增多小于原体重的10%,增多的液体能被组织间隙中的胶状物完全吸附,故无游离液体存在,因此局部按压无凹陷出现。
凹陷性水肿(recessive edema)指全身水肿病人的组织液增多超过原体重的10%,增多的液体不能被组织间隙中的胶状物完全吸附,故有游离液体存在,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按压有凹陷。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篇: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论述题一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与诱因原因;1心脏舒缩功能障碍见于心肌病变心肌炎等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缺血等 2 心脏负荷过重前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诱因 1 感染;1 感染引起发热使机体代谢率增加加重心脏负荷 2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心脏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血液灌流减少 3 感染毒素直接抑制心肌收缩 4 呼吸道感染时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右心后负荷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律失常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一方面抑制心肌收缩一方面诱发心律失常妊娠分娩;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静脉回流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二心功能不全时心外代偿方式有哪些1;增加血容量,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代偿方式2;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供血3;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4;红细胞增加三诱发心力衰竭机制1;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 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改变 2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3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1 钙离子复位延缓 2 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 心室顺应性降低3;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四简述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的机制 1;抑制钙离子内流2;使肌浆网与钙离子亲和力增加而释放钙离子减少 3;氢离子与钙离子竞争结合肌钙蛋白最终导致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收缩力减弱五心脏代偿机制1;心外代偿增加血容量血液重新分布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红细胞增加2;心内代偿心率加快最早出现;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肥大;六左心衰呼吸困难机制1;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患者入睡后常常滑向平卧位平卧后下半身静脉淋巴回流增加肺淤血严重(2)膈肌上移限制肺的扩张(3)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通气阻力增加(4)入睡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各种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严重缺氧严重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引发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平卧时下半身静脉淋巴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膈肌上移胸廓缩小限制肺的扩张3;劳动性呼吸衰竭最早产生(1)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2)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肺淤血加重(3)肺顺应性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使患者感到呼吸费力(4)缺氧导致呼吸活动反射性增强一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1;CO2有脂溶性弥散速度比氧气大20倍2;动静脉血氧分压差远大于二氧化碳分压差值3;由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特点导致二严重的慢性二型呼吸衰竭吸氧注意什么为什么原则是;持续低浓度(低于30%)、持续低流量(1~2L每分钟)吸氧,使动脉血氧分压达到60mmHg以求能供给必要的氧为主。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脑死亡(brain death)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基因病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条件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9.因果交替规律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大题汇总
名词解释部分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名解1.健康: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5)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3.衰老:又称老化,是机体正常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的不可逆过程。
(6)4.诱因:加强病因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7)5.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6.危险因素:与某一疾病具有明显相关,但尚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因素。
(8)7.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1)8等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按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水和钠,血清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280~310 mmol/L正常水平的病理过程。
(19)9.高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0)10.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及血浆渗透压<280 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1)11.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它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体征。
(22)12..水中毒:水在体内潴留,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脑神经细胞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
(26)13.盐中毒:又称高血钠性细胞外液溶液增多,是体内钠总量和血钠含量增高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病理过程。
(27)14.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33)15.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过程。
(43)16.实际碳酸氢盐: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49)17..标准碳酸氢盐(SB):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为40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49)18.缓冲碱(BB):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缓冲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内的HCO3-、Hb-、HbO2-、Pr-、和HPO42-等,通常以氧饱和的全血在标准条件下来测定,正常值为45-52mmol/L,平均值为48mmol/L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50)19.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52)20.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56)21.代谢性碱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57)22.反常性酸性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K+减少,引起K+-Na+交换减少,H+-Na+交换增强,其结果是肾排泌H+增多,重吸收HCO3-增多,从而发生低K+性代谢性碱中毒,其尿液反而呈酸性。
(58)23.缺氧: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65)24.发绀: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Hb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
(67)25.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由于Hb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此时动脉血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正常。
(67)26.乏氧性缺氧(低张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66)27.循环性缺氧(低血流/动力性缺氧):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68)28.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对氧利用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缺氧,本质不是氧的缺乏(69)29.肠源性发绀: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dl时,皮肤、黏膜可呈咖啡色。
(68)30.发热: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值的0.5℃。
(76)31.过热: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产热、散热功能异常,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76)32.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源,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77)33.应激: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机体所表现出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86)34.应激性溃疡:强烈应激原(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等)作用下,机体出现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95)3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不仅不能使其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结构得到修复,反而造成其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98)36.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Ca2+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在。
(102)37..细胞凋亡(apoptosisi):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109)3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一种以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因促凝物质的暴露增多,天然抗凝因子及内源性纤溶不足,导致广泛的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导致多部位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27)39.休克: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机体组织细胞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
(133)4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150)41.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等急性危重病时或在其复苏后,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损害,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
(150)42.心力衰竭:若致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较重或不断发展,使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加重或充盈严重受限,在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到已不能满足日常代谢的需要,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195)43.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肌舒缩功能或心室充盈受限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
(195)44.心室重塑:心室在持续机械负荷过重、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过渡激活状态下,通过改变其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代偿适应性反应。
(200)45.向心性肥大:长期压力超过负荷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增大,合成的心肌肌节呈并联排列,心肌细胞明显增粗,心室壁明显增厚,而心腔容积正常或缩小,使室壁厚度与心腔半径之比增大。
(201)46.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超负荷使舒张期心室壁应力增大,合成的心肌肌节成串联排列,心肌细胞明显增长,心腔容积增大,而心腔增大又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增大,进而刺激肌节呈并联排列,引起心室壁一定程度增厚,室壁厚度与心腔半径之比基本保持正常。
(201)47.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机体在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 mmHg,或伴有PaCO2高于50 mmHg,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10)48.Ⅰ型呼衰:仅有PaO2降低,PaCO2正常或偏低,换气功能障碍型。
49.Ⅱ型呼衰:PaO2降低,伴有PaCO2的升高,为通气功能障碍型。
(210)50.限制性通气不足:因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而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212)5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多种原发病过程中,因急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220)52.肝功能不全:各种致肝损害因素作用与肝后,一方面引起肝组织变性、坏死、纤维化及肝硬化等结构改变,另一方面还能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顽固性腹水及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224)53.肝性脑病: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231)54.假性神经递质:苯乙胺和酪胺的化学结构和脑干网状结构中真正的神经递质相似,但生理作用却较其弱,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234)55.急性肾衰竭(ARF):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245)56.肾功能不全: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潴留,并伴有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45)57.氮质血症:含氮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增高。
(250)58.慢性肾衰竭(CRF):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是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以致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252)59.尿毒症:急慢性肾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除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有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256)病生大题1.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原因与对机体的影响(19)等的原因:1)麻痹性肠梗阻时,大量体液潴留于肠腔内; 2)大量抽放胸腔积液、腹水,大面积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或胃﹑肠吸收以后; 3)消化液丧失等的影响:主要丢失细胞外液,血浆容量及组织间液量均减少,但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
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容量缩减,血液浓缩;肾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加强,可使细胞外液容量得到部分补充。
患者尿量减少,尿内Na+、Cl-减少。
若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则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衰竭等。
高的原因: 1)饮水不足:①水源断绝;②不能饮水;③渴觉障碍;2)失水过多:①单纯失水;②失水大于失钠高的影响: 1)口渴感; 2)尿少;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5)尿钠变化 6)脱水热低的原因: 1)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2)大汗后只补水; 3)大面积烧伤;4)肾失钠 5)脑性盐耗损综合征;低的影响: 1)易发生休克; 2)脱水体征明显; 3)尿量变化:早期不减少,严重时少尿;4)尿钠变化:肾外原因,尿钠减少。
肾的原因尿钠增多,晚期或重度尿钠减少程度回升。
2.水肿发生的机制(23)1)毛细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①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有效流体静脉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发生水肿。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