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古镇导游词1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濯水古镇导游词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您们好!

[车上或广场:开场白]

欢迎你来到千年古镇——濯水。我是导游员×××,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并祝大家旅途愉快!

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南部,距黔江城12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19国道从这里穿过,交通十分方便。濯水古镇集古商埠建筑群与自然山水、地质奇观、人文胜迹于一体。清澈的阿蓬江、神奇的蒲花河、灵秀的古镇,成就了濯水诱人的魅力。濯水古镇的商埠历史起于唐末宋初,是土家族地区史上最具开放和文化交流意义的商贸集镇。1000多年来,濯水经历了无数风雨,积聚了巴、楚文化的交融和久远的华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智慧和宝贵的人文遗产,让我们从中领悟从政、经商、为人之道。

[图腾墙、万寿宫]

各位朋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濯水的图腾墙,墙高3.3米,长28米。图腾墙主体为抽象的西兰卡普图案,中间的主图为白虎,是我们这一带土家族人的图腾。传说土家族的祖先廪君死后,魂魄幻化为白虎,因此土家族人有崇敬白虎的习俗。

各位朋友,请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是2009年修复重建的濯水古镇标志性建筑,濯水三大会馆之一—万寿宫。万寿宫是我国古代会馆文化的代表,遍布全国各地。万寿宫也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等。这里是濯水古镇娱乐、聚会的主要场所,濯水人俗称这里为“戏楼”。明清时期,江西商人带来了昆山腔、湖广会馆——禹王宫的南戏和濯水的后河戏在这里进行着艺术交流,使三大古戏都有了创新和发展。大家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来这里欣赏至今还保存下来的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河古戏。

万寿宫高15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气势宏大,做工精细。请大家向上看,万寿宫的最上面是一个宝鼎,宝鼎下面是莲花,莲花下面大家看是什么呢?看出来了吗?对!是蝙蝠。在这里是借蝙蝠的蝠喻幸福的福。

戏楼正面雕刻的是我国四大名著里面的一些场景,正面最上面一排雕刻的从左到右依次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马超追曹》、《三英战吕布》、《赵云救子》,中间雕刻的是我国古代的琴、棋、书、画、最下面一排雕刻的是《红楼梦》里面的片段《元春省亲》。侧面:左边是《千里走单骑》,右边是《桃园三结义》。

[禹王宫、李家老街]

接下来我带大家看看修复重建后的禹王宫。

禹王宫是濯水又一会馆建筑。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供奉大禹。于1982年被一场洪灾破坏,现在恢复重建。历经明代的“赶蛮拓业”和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批外省移民陆续来到濯水。作为具有地缘性质的帮会机构,禹王宫主要职能是联络湖南、湖北来濯水的商人乡情,以壮乡威。所以,它是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之所。来自湖南龙山和来凤的两个戏班子常年驻扎于此,演出从湖南带来的南戏。湖广会馆——禹王宫是濯水古镇繁华商埠历史的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濯水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朝门]

朝门本是古代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为由此门进行入正朝﹐所以称为朝门。由于濯水古镇上码头直达万寿宫、禹王宫两大会馆,所以当地人就把禹王宫边的这道门叫朝门。

[走进老街]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古镇老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长约1000米,宽4至5米。老街两边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坚毅中透出柔情,古朴中饱含哲理。

[道德碑]

现在大家看看这座道德碑。这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上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天理重他律,良心强调自律,两者相辅相成,在濯水古镇的商贸活动中影响极其深远。如果以此作为安身处世的标准,那么,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会大大锐减。这是濯水古镇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濯水古镇之魂。

道德碑边上的雕塑是一组公平买卖的场面,商家在售货时秤杆高高上翘,说明他的买卖非常诚信,这正是“天理良心”的写照。大家可以在此拍张照片,以作纪念吧。同时也警示自己,讲求自然之理,保持善良之心。无论为官为商,请记住“天理良心”。

[濯河坝讲堂]

濯水以前曾叫濯河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河坝讲堂。濯河坝讲堂原为樊家宅第,建筑面积386平方米,三进合院建筑,坡屋顶砖木结构。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开设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这比黔江区主城最久远的三台书院还早三年。从中可看出濯水古镇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也曾有进士和举人出自这座宅第。自民国时期,濯水就一直有较多学

子外出学习,他们也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这让我们看到了商儒并重的世风。这栋建筑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不设大门。门楣木雕极其精致。两个天井之间也没有门,是一片适合学子活动的空地。

濯河坝讲堂最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凉厅式建筑。“凉厅街”这一古建筑形式早已驰名中外,引起建筑学界极大兴趣。目前在全国古集镇中,除四川犍为和濯水古镇的凉厅街之外,尚无发现,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这里也是古镇上唯一没有大门和售货柜台的大院;宅院空间具有较为严谨的空间序列,造型独特,各进呈梯级移位,递次变化,并呈现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凉厅街也体现了徽派古民居与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结合。

[光顺号]

各们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水古镇第一大院——光顺号。

光顺号是明清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建筑面积880平方米,是镇上最大的古建筑。光顺号的大门是目前我国西部古镇中发现的唯一的卷斗门,也是镇七大院中唯一采用两开大门的大院,也是镇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是典型的会馆式商号建筑。这座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镇上的一家客栈,后来卖给了一个叫余光顺的当地医生,于

是改名号为光顺号。余光顺是一个瞎子,由于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余神仙”。

大家跟着我边走边看。这是一栋三进两天井木结构合院建筑。各进之间用青砖墙体分隔,一门相连,门框为石条打制。独特的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很好。大院左右两厢三楼都有一个冲天阁楼。内院共设有七段栏杆阳台,具有典型的会馆式商号特征。

[汪家油号]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汪家油号。

汪家是濯水古镇近代工商业的领头羊。汪家拥有的房产,占了当时整条街中建筑的三分之一。他们长期经营多种加工业,仅榨油作坊就有三个,汪家油号是目前尚存的一个。除了三家榨房,还有酿酒、烟墨等产业,另外还经营票号、钱庄、运输等商务。民国时期,他们就拥有两台木炭汽车,镇上的人们用“汪家的银子”来形容当时汪家的富有。

汪家油号三道大门和三个天井在一条中轴线上,给我们一种庭院深深的直观感觉。这座大院的格局大气中透着保守,蕴含着浓重的明清封建习俗。丰富多变的空间布局和别具匠心的设计施工,体现了“前店后坊”的古商业建筑形式。大院南边与钱庄共用山墙。作坊内现在除了原来土法榨油的工具外,已经变成了做绿豆粉的作坊了。今天我们可以亲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