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上报处理规定(修订版)

合集下载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文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文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文一、目的与范围本设备维修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高效、规范进行,保障设备运行的正常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维修工作,包括设备故障维修、设备保养与维护等。

二、责任与权限1.工程部门负责设备维修的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并将维修情况报告给上级。

2.设备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并及时向工程部门汇报维修情况。

3.设备使用部门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反馈设备故障情况给工程部门。

三、维修流程设备维修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故障申报:设备使用部门发现设备故障后,应立即向工程部门进行故障申报。

2.故障评估:工程部门收到设备故障申报后,应立即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故障评估,确定维修措施和时间。

3.维修计划制定: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工程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包括维修所需时间、所需人员和材料等。

4.维修执行:工程部门按照维修计划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工作,确保按时完成维修任务。

5.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应记录维修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故障现象、维修措施和维修结果等。

6.维修验收:设备使用部门对维修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四、预防与保养为减少设备故障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加强设备保养工作。

1.定期保养: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保养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等。

2.设备检查:设备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报告给工程部门。

3.保养记录:设备使用部门应记录设备保养情况并归档,以备查阅。

五、安全与环保设备维修工作应严格遵守安全与环保的相关规定。

1.安全操作: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

2.环境保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分类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六、设备更新与淘汰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必要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淘汰。

设备故障处置管理制度

设备故障处置管理制度

设备故障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故障处置的安全管理,公司确保设备故障处置过程中安全受控,明确工段和相关专业科室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本身原因导致设备故障停机或停产,使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行而需处理的故障称为设备故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工段全体职工及外协人员。

第二章设备故障处置安全职责第四条设备科职责(一)当发生设备故障导致停机或停产,构成A级故障时,故障设备具备检修条件时,现场进入设备故障检修状态后,设备部现场负责人负责协调指挥设备检修,为设备故障检修现场第一负责人;(二)发生设备故障后,组织施工单位的选择、人员的确定、施工方案的制定并报安全部备案;(二)负责组织设备、电气仪表故障处置检修作业标准的制定、完善并安全部备案;(Ξ)负责组织完善设备类故障处置清单,形成规范性文件;(四)负责设备类故障处置作业标准进行审核管理;(五)负责设备类故障进行分级处置管理。

第五条生产科职责(-)发生设备故障时,负责检点各级人员按故障处置流程组织(二)故障处置并上报公司领导及上级单位;(三)检点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纠正过程中违章违制,确保故障处置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四)负责检修期间合理安排生产。

第六条工段职责(一)负责根据《设备故障处置管理制度》修订本工段相关管理人员设备故障处置安全职责及工作标准,制定工段处置作业标准,不断完善、更新本工段《设备故障处置作业标准》;(二)负责收集并不断完善本工段设备故障,形成设备故障清单,建立设备故障处置录像回放检查台账;(三)负责组织本工段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岗位职工开展危险辨识、危险预知训练,制定设备故障处置作业标准和单项措施,并不断完善硬件措施和工器具,对无标准的故障处置要及时组织班组开展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估、落实工段责任管控;根据辨识结果制定单项安全措施并明确“三道防线”和硬措施。

(四)负责对设备故障处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学习设备检修作业标准,并不断完善检修作业标准;(五)负责对设备故障处置过程中本工段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现场环境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六)负责设备故障处置现场能源动力介质的停送确认等安全管理;(七)负责故障处置后试车前的安全确认、以及试车过程的安全检查;(八)负责按照设备故障等级逐级落实安全监护、监督检查职责,制止纠正过程中人员违章行为,对违章人员采取措施、落实考核;(九)工段长不在场时,按照故障发生的分级,工段长可授权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使现场指挥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义务;(十)设备故障处置人员过程中有权拒绝各级人员违章指挥。

设备故障上报处理规定

设备故障上报处理规定

设备故障上报处理规定(修订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故障设备突发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协调性,尽快解决故障并重新投入生产,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青岛×××橡胶有限公司装备动力部3 定义设备故障,一般是指设备失去或降低其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现象,表现为设备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致使设备中断生产或效率降低而影响生产。

设备故障: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

a)突发故障:突然发生的故障。

发生时间随机,较难预料,设备使用功能丧失。

b)劣化故障:由于设备性能的逐渐劣化所引起的故障。

发生速度慢,有规律可循,局部功能丧失。

设备故障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设备事故是企业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行为或事件。

加强设备事故的管理,其目的是对所发生的设备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度发生。

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演,达到消灭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责任事故。

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及维护修理不当等,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2、质量事故。

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3、自然事故。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自然事故。

4职责装备动力部职责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编制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管理负责制定设备重大故障、设备事故的上报流程负责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的设备修复负责设备重大故障或事故的原因调查安全环保部职责负责设备的安全保护部分的监督检查负责组织设备事故的相关调查处理负责组织设备安全的培训生产技术部职责负责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管理负责设备重大故障或事故的现场管理采购部职责负责采购设备的安全资质和安全要求达标负责重大故障或事故设备的厂家反馈及相应的问责5管理规定设备的故障管理设备发生故障而操作人员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设备部检修,并做好应急处理。

设备检修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检修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检修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检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的及时修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的全部设备检修工作。

第三条设备检修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设备检修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第四条设备检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和高效的原则,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检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设备检修应按照预定的检修计划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检修内容和时间。

第二章设备检修组织与人员第六条本单位应设立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设备检修工作。

第七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设立检修班组,明确班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配备具有相应技术资质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建立设备历史档案,记录设备的检修记录和维护情况,便于日后参考和分析。

第十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定期组织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设备检修计划与方案第十一条每年初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制定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并报单位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设备检修计划应明确检修的设备和时间,确定检修的内容和范围。

第十三条设备检修方案应编制详细的检修步骤和措施,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设备检修方案应经过评审并获得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四章设备检修的流程与操作第十五条设备检修前,应进行设备的停机准备和安全确认,确保人员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检修工作。

第十六条设备检修过程中,应按照设备检修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进行其他操作或试验。

第十七条设备检修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和作业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十八条设备检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验收,确认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设备检修的记录与报告第十九条设备检修人员应认真填写设备检修记录,包括检修的设备、时间、内容、问题和处理措施等信息。

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一、引言信息系统设备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当这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将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的及时处理,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确保设备故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信息系统设备的部门和员工。

三、工作流程1.故障申报当员工发现信息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故障申报。

技术支持人员应及时记录故障的详细情况,包括设备类型、故障现象以及故障发生的时间等。

2.故障评估技术支持人员在接到故障申报后,应立即进行故障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故障的严重程度、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以及修复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等。

评估结果需及时向申报人汇报,同时上报至上级主管。

3.故障处理根据故障评估的结果,技术支持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进行故障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现场维修、远程支持、设备更换等。

技术支持人员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应记录处理过程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并定期向申报人和上级主管汇报处理进展。

4.故障确认当故障处理完毕后,申报人应对设备进行测试确认,确保故障已经修复。

同时,技术支持人员应向上级主管提交故障处理报告,对故障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责任和权限1.申报人的责任是及时、准确地向技术支持人员报告故障,并配合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2.技术支持人员的责任是及时响应故障申报,并进行评估和处理工作,确保故障得到及时解决。

3.上级主管有权根据故障评估的结果,调配工作人员和资源,指导和监督故障的处理工作。

五、保密和安全在故障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故障信息和处理细节需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非相关人员。

同时,故障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文件和数据应按规定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生产设备故障及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生产设备故障及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常州好时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备管理文件编号:起草:审核:批准:生产设备故障及事故管理办法2019年月日发布 2019年月日实施前言本办法是常州好时新能源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常州好时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备部提出并归口。

本办法由常州好时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备部负责起草。

流程图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 目的:为加强设备的故障及事故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常州好时新能源有限公司设备故障及事故的管理。

2 术语及定义2.1 设备故障:设备或系统在使用中因某种原因丧失了规定的机能,而中断生产或降低效能时称为故障。

2.2 渐发故障:是由于各种因素使设备初始参数劣化,衰减过程的发展而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它与设备的使用时间有关。

2.3 突发故障:是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或偶然的外界影响共同作用,超出了设备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它是随机的与设备的使用时间无关。

2.4 设备事故: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者均为设备事故。

2.5 故障管理:故障的频繁发生会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因而探索故障发生规律,对故障进行记录,以及对故障机理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的发生。

3 管理职责3.1 设备部负责设备故障及设备事故的归口管理工作。

3.2 各车间负责本车间的设备故障、事故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4.1 车间要做好设备故障(事故)停机原始记录。

4.2 一旦发生故障,设备应尽快组织抢修,使设备恢复正常;对超过10分钟还未排除或超出能力范围的故障要及时通知设备所属上级。

4.2.1设备接到通知后的处理方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是生产人员已处理和解决的设备故障,请将处理的结果和措施报设备备案,以便于设备日后的运行管理;2.人员接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及时修复的故障,生产人员全力配合维修工作并做好故障修复的详细记录;3.设备人员未能立即赶到现场,现场人员必须以保生产为工作前提,尽量准确的描述设备故障发生的细节,保持与设备人员的沟通和确定维修人员具体到达时间,对于超过十分钟维修人员未抵达现场,现场班组长必须第一时间汇报当班主管,主管对接超过20Min后,设备未抵达现场通知生产经理,经理对接超过半小时后未抵达现场,每10min进行一次升级4.3 设备所属上级接到电话后,应即刻到现场协助车间解决问题,如要外委必须及时对接生产并给出预估时间。

电厂设备故障上报制度模板

电厂设备故障上报制度模板

电厂设备故障上报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及时处理电厂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故障上报的范围、程序、责任主体等内容。

第二条故障定义本制度所称设备故障,是指在发电过程中,因设备本身原因导致的设备停机或停产,使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第三条故障分级根据设备故障的影响程度,将设备故障分为以下四级:(一)一般故障:影响生产正常运行,但未影响安全的故障。

(二)较大故障:影响生产正常运行,且对安全有一定影响的故障。

(三)重大故障:严重影响生产正常运行,对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故障。

(四)特大故障:导致生产全线停机或存在巨大安全风险的故障。

第四条故障上报程序(一)设备发生故障后,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设备运行,并立即上报给当班负责人。

(二)当班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认故障情况,并在1小时内填写《设备故障上报表》,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

(三)设备管理部门接到上报表后,应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并在2小时内制定故障处理方案。

(四)设备管理部门将故障处理方案上报给公司领导,经批准后,组织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五)故障处理结束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处理结果填写在《设备故障上报表》上,并上报给公司领导。

第五条故障上报责任(一)现场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后,应立即上报,不得隐瞒、拖延。

(二)当班负责人:负责组织故障上报,确保故障信息畅通。

(三)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故障分析、处理方案制定和实施,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四)公司领导:负责审批故障处理方案,对故障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故障上报注意事项(一)故障上报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

(二)故障上报应及时,确保故障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各级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不得违反规定操作。

第七条奖惩措施(一)对按时上报故障、积极参与故障处理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未按时上报故障、隐瞒故障、拖延故障处理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

2024年电气设备试验区事故及故障处理制度(二篇)

2024年电气设备试验区事故及故障处理制度(二篇)

2024年电气设备试验区事故及故障处理制度1.安全用电管理人员一旦遇到事故发生时,须保持镇静,及时向生产科长和生产主管副经理报告,并立即尽量设法进行处理。

2.遇到过负荷所引起的跳闸事故时,须对有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没发现问题,可强送一次,若第一次强送不成,则不得再做第二次强送。

3.逢有差动、速断、瓦斯继电保护动作时,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强送电。

4.若发现接地信号,则首先与生产科长联系,并由生产科长与有关部门联系,然后按照生产科长的命令查各开关柜、变压器,或用分路停电的方法速查原因。

5.遇到强烈的短路引起设备严重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生产科长,并迅速向生产主管副经理汇报情况。

6.若遇到事故或故障有可能继续扩大蔓延或其它危害时,安全用电管理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立即向生产科长和生产主管副经理报告情况。

7.继电保护动作后,则在合闸前须将继电保护动作信号复归。

8.下列操作可不经生产科长和生产主管副经理的命令,允许由安全用电管理技术人员随时进行8.1. 切断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电源;8.2. 隔离已损坏的设备;8.3. 当母线电压消失时,断开与该母线所连接的断路器;8.4. 对运行中可能受损伤的设备进行隔离;8.5. 上述操作应在事后立即向生产科长和生产主管副经理汇报;9.安全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应拒绝执行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命令,并向发令人陈述原因,同时记入工作记录,然后报告生产主管副经理请示处理意见。

2024年电气设备试验区事故及故障处理制度(二)一、背景介绍:电气设备试验区作为电气设备试验、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对试验区事故和故障的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及故障分类:1. 事故分类:(1)人员伤亡事故:指因电气设备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包括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等;(2)设备故障事故:指电气设备本身存在的故障,包括电气线路故障、设备短路等。

设备事故与故障分级标准、处理与防范、统计与上报管理制度(最新版)

设备事故与故障分级标准、处理与防范、统计与上报管理制度(最新版)

设备事故和故障分级标准、处理与防范、统计及上报管理制度一、设备事故、故障的定义:1、正常生产的设备,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机械、设备、动力、运输、矿热炉系统、发电设备、环保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烧结系统等生产设备零部件、构件损坏,或工业钢结构建筑突然断裂、裂陷、歪扭等损坏,或由于企业设备原因直接造成能源供应中断,使生产突然中断者,统称设备事故。

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机组中的局部或零、部件的损坏,或虽未损坏,但设备运作不正常,控制失灵等造成的被迫短时间、损失较小的停产,又不足构成设备事故的停产现象,统称为设备故障。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设备事故范围:1、经检测、检查因设备技术状况不良,为避免事故、故障突发而安排的临时检修。

2、生产线上的钢结构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后而自然损坏,又危及生产而迫使停产者。

3、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安全附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而未造成其他设备损坏者。

如安全销、断路器等。

4、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5、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但未造成设备设施和钢结构厂房结构损坏者。

6、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系统电压降、升超限突然停电,使生产中断而未造成设备损坏者。

7、新安装或检修后的设备在试车期间发生的事故。

8、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设施、钢结构建(构)筑物损坏而使生产中断者。

9、利用生产工艺允许时间、等铁水、待料或生产性、工艺性停产等时间进行设备维护或检修的情况。

三、设备事故的分级标准:1、特别重大设备事故:1.1设备事故损失(设备修复费+设备及配件费)在200万元及以上者。

1.2设备事故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直接报废),以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在200万元及以上者。

1.3设备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24小时(含)以上者。

2、重大设备事故:2.1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单台电炉)停机16小时(含)以上24小时以下者。

2.2设备事故损失(设备修复费+设备及配件费)在50万元(含)以上200万元以下者。

设备故障管理办法

设备故障管理办法

附件一: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行车设备故障管理办法为加强行车设备故障管理,依据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和《铁路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结合公司具体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职责分工(一)设备维修养护单位是行车设备故障处理和调查分析的主体,发生设备故障时,必须迅速组织抢修恢复,查明原因,确定责任,提出内部考核处理意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故障重复发生。

(二)公司运输生产部、工程技术部、科技信息部等业务部门是行车设备故障日常管理主体,按照分管专业,负责对设备故障处理、调查分析和设备故障情况下的行车应急组织进行核实审定和指导考核,必要时,应牵头组织调查处理。

(三)公司安全质量部是行车设备故障管理的监督检查主体,应准确掌握设备故障信息及调查处理情况,督促各业务部门和设备维修养护单位加强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定性定责、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工作。

二、故障报告(一)设备故障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或其他发现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或通过邻近车站值班员转报)列车调度员、设备管理单位值班人员或各段值班调度。

配属我公司的机车、客车在外局(外公司)由于自身原因发生设备故障时,列车长、机车乘务员、车辆乘务员、添乘人员除报告邻近车站值班员外,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立即向公司列车调度员和本单位领导或值班调度报告。

(二)列车调度员接到设备故障报告后,应迅速查清故障情况和影响范围,及时通知公司主管业务部门、安全质量部负责人或具体专业人员,并立即填写安全信息反馈表。

(三)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维修养护单位人员必须如实向列车调度员汇报情况,列车调度员必须如实填写安全信息反馈表,不得迟报、谎报和瞒报。

(四)外局(外公司)、专用线、工程单位的机车或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不含我公司租用的机车)在我公司管内发生设备故障时,由列车调度员电话通知外局(外公司)列车调度员,必要时可将安全信息反馈表电传至相关单位;设备故障升级为事故时,由公司安全质量部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共同调查分析、认定责任。

公司设备报修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报修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报修管理制度制度中应明确报修流程的各个环节。

当员工发现设备异常时,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通过内部系统或直接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问题。

在报修信息中,员工需要详细描述设备故障现象、发生时间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以便技术人员做出快速反应。

设备管理部门接到报修请求后,应迅速对问题进行分类评估。

紧急故障需立即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处理,而非紧急问题则可安排在合适的维护窗口期进行修复。

这一步骤要求设备管理部门具备高效的响应机制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制度中应包含维修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

维修人员在接到任务后,需迅速前往现场进行故障诊断,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

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第一。

对于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备件和工具,应有明确的记录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维修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填写详细的维修报告,包括故障原因、处理过程、更换的零件信息及后续建议等。

这份报告不仅有助于设备管理部门跟踪设备状况,也是对维修质量的一种监督。

报修管理制度还应涵盖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

通过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的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因此,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周期性的检查计划,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制度的执行力,还需要设立监督和考核机制。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报修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规操作进行处理。

同时,通过对维修效率和质量的考核,激励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员工的配合和培训。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故障应急处理能力。

这样,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员工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处理。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综述一、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维修各类设备,保障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三、本规定的执行单位为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维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设备维修的责任与义务一、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组织设备维修工作、制定设备维修流程与标准、监督设备维修质量等工作。

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需求,制定详细的设备维修计划,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维修档案,记录设备维修的过程和结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三章设备维修的流程与标准一、设备维修的流程包括设备故障报修、设备检查与诊断、设备维修方案制定、设备维修实施、维修结果评估等环节。

二、设备维修的标准包括设备维修时间标准、设备维修质量标准、设备维修费用标准等。

三、设备维修流程和标准应当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保证维修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设备维修的管理措施一、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并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协调解决设备维修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工作质量。

第五章设备维修的安全与保密一、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稳定。

二、设备维修涉及到的技术和信息应当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防止泄露和利用不当。

第六章设备维修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一、设备维修工作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励其更好的完成维修任务。

二、设备维修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或维修质量差的个人和集体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促使其改正错误和提高维修质量。

第七章附则一、本规定由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特种设备事故上报制度(3篇)

特种设备事故上报制度(3篇)

特种设备事故上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特种设备事故的上报程序和要求,提高事故报告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其它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检验、监察等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二章事故的分类和等级第四条特种设备事故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被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万元及以上但不满100万元的事故。

三级事故:造成人员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万元及以上但不满50万元的事故。

四级事故:造成设备停产、停用,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万元及以上但不满10万元的事故。

第三章事故的上报程序第五条特种设备事故上报程序包括事故的报告、立案、调查和整改。

第六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拨打事故报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援措施。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保障人员安全后,应立即向本单位的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交书面报告。

第八条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第九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章事故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可以采用纸质报告、电子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等级等。

2.事故的原因:详细分析事故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

3.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包括人员死亡、重伤、轻伤的人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的金额等。

故障处理及上报制度(维护规程09。11)

故障处理及上报制度(维护规程09。11)

故障处理及上报制度第1条网络故障根据影响范围一般分为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较大故障、一般故障,具体故障等级划分按照各专业规定执行。

第2条故障处理的总原则是“先抢通,后修复;先核心,后边缘;先本端,后对端;先网内,后网外,分故障等级进行处理”。

当两个以上的故障同时发生时,对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影响重要大客户的故障等予以优先处理。

第3条发生故障时,各级运维人员应遵循发现故障、确认故障、派单、处理、回单、确认修复和销障等流程,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及时处理。

对于较大故障,应安排技术骨干前往处理;对于特别重大故障或重大故障,相关单位领导应到现场指挥抢修。

第4条故障申告时应使用全网统一命名的标称系统名称或电路编号进行申告。

第5条为保证发生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或业务中断时,业务能够迅速恢复,运维部门应制订应急抢通预案。

预案内容应具备可操作性,并应根据网络情况不定期进行修改完善。

第6条应树立全程全网的故障处理观念,建立故障逐级上报制度。

各级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规程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报告特别重大故障及重大故障状况,严禁弄虚作假。

第7条发生如下条款所列情况之一的特别重大故障时,各级运维部门应按规定立即逐级口头上报,15分钟内报至集团公司,3小时内之内做出简要书面报告(附表20:简要书面报告);故障处理结束后24小时内提交包括故障现象、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整改措施等内容的书面故障专题报告。

1. 3条以上国际通信陆海光(电)缆中断,或通达某一国家的国际电话通信全阻持续超过1小时;2. 5个以上卫星转发器通信中断持续超过1小时;3. 不同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间电话通信全阻持续超过5小时;4. 长途电话通信1个方向全阻持续超过2小时;6. 移动电话通信中断影响超过50万户,且持续超过1小时;7. 互联网:(1) 100万以上互联网用户无法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2) 全网5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阻断1小时以上;(3) 骨干网与国内运营商网间直连点1个以上互联方向全阻1小时以上;(4) 2个以上省网(或2个以上电信网络安全防护定级3.2级以上城域网)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8. 数据专线业务中断影响范围1000(用户x小时)以上;9. 长途通信1个方向全阻持续超过2小时;10. 1项以上国际业务全阻持续超过1小时;11. 骨干数据网核心节点设备瘫痪,影响业务持续超过1小时;12. 智能网系统瘫痪或其他原因造成1种智能业务全阻持续超过5小时;13. 短消息平台、多媒体消息平台及其他增值业务平台中断服务持续超过5小时;14. 省级以上党政军重要机关、与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直接有关的重要企事业单位相关通信中断;15. 涉及网络安全、机房安全、设备安全等的特别重大事件及其它需及时报告的特别重大故障。

IDC机房故障处理制度

IDC机房故障处理制度

IDC机房故障处理制度第一条故障分类:分为客户设备故障和IDC设备故障。

1、客户设备故障:客户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按照是否影响其他客户业务的正常运行:分为限制级客户设备故障和影响级客户设备故障。

(1)限制级客户设备故障:客户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但不影响其他客户业务的正常运行。

(2)影响级客户设备故障:客户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而且影响其他客户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二条故障级别:针对IDC设备故障,分为重大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三类。

IDC重大故障1、IDC核心路由器/交换机故障,造成IDC所有服务中断,在凌晨1时至凌晨6时,业务故障历时超过60分钟,在其他时间段,业务故障历时超过30分钟。

2、上报要求:重大故障一经确认,应立即上报,重大故障自故障发生到上报到网络部不能超过30分钟。

IDC严重故障1、以下情况发生任意一种即为严重故障:(1)IDC核心路由器/交换机故障,造成IDC部分服务中断,在凌晨1时至凌晨6时,业务故障历时超过60分钟,在其他时间段,业务故障历时超过30分钟。

(2)由于各种原因IDC出口质量下降,业务运行指标低于一定的参数值2小时:如网络时延、丢包率、抖动等业务运行指标低于正常情况的50%。

(3)由于IDC原因,造成某客户业务中断超过2小时。

(4)IDC核心路由器/交换机的冗余设备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尚未影响业务,但对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隐患,该设备故障历时超过60分钟。

2、上报要求:严重故障发生后,应于故障发生当天上报网络部备案。

IDC一般故障1、定义:除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外的其他故障为一般故障。

第三条故障处理原则1、在发现故障后,应立刻判断故障点,按照相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尽快恢复业务。

2、在出现业务故障后,应该立即通报相关业务部门。

3、处理故障时,一般应不影响正在使用的用户或任意扩大影响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故障诊断手册,命令手册等规定的命令和操作方法处理。

设备故障管理规定

设备故障管理规定

设备故障管理规定为了规范企业设备故障的报修、维修、统计分析及专项改善作业流程,减少设备故障的重复发生,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率,特制定本规定。

一,术语解释(一)重大非计划性停机事件:指除大修、项修、指令性停机、计划小修、更换机油或润滑油、更换刀具以及因新品试制需要等计划性停机之外,因故障(包括电气、仪表)原因造成停机达10小时的事件。

(二)高频重复性故障事件:是指同一类型设备在一月内发生3次及以上同类设备故障的事件。

(三)设备故障:指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或其零部件完全或部分丧失原有功能,而不能满足长期运行需要。

二,本规定适用于企业生产及外围公共设备与设施的故障管理。

三,本规定内容由生产部设备科负责解释。

四,设备科职责生产部设备科为设备故障的管理部门,其职责如下:(一)负责制定(修订)企业设备事故、事件及故障管理制度。

(二)负责针对设备故障,分析并暴露出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负责对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进行监管与检查。

(四)负责组织进行设备故障的维修与恢复。

(五)负责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六)负责主导设备故障一般改善措施与专项改善措施的推行与固化,确保措施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五,生产现场职责生产现场为设备的主要使用部门,其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企业设备障管理制度。

(二)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设备科。

(三)积极配合设备科进行设备故障原因的调查与处理。

六,设备故障管理原则(一)设备故障的报修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二)设备故障的分析应科学有效,对于故障原因的分析应真实准确,故障处理方式的填写应与实际作业保持一致,改善措辞应具可操作性且效用良好。

(三)设备故障的专项改善应遵循系统分析的原则,深入剖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联系设备运行原理与设备使用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临时应对措施及永久改善措施。

(四)设备故障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设备管理)铁道部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部号文)

(设备管理)铁道部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部号文)

铁路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准确调查处理铁路行车设备故障(以下简称设备故障),加强设备质量管理,防止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局、铁路专业运输公司以及铁路局直接管理或者受委托管理的其他铁路。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等应比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

第三条因违反作业标准、操作规程及养护维修不当或设计制造质量缺陷、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铁路机车车辆(包括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铁路轮渡、线路、桥隧、通信、信号、供电、信息、监测监控、给水、防护设施等行车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危及行车安全,均构成设备故障。

第四条铁道部、铁路局专业部门是行车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设备故障的调查处理,应建立设备质量管理制度和设备故障管理办法。

第五条发生设备故障时,应迅速组织抢修,减少对运输生产安全的影响,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第六条设备故障的调查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规章规程、技术标准、维修标准为准绳,认真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制定对策,实施责任追究和经济考核。

第七条铁道部、铁路局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设备故障管理的监督检查,掌握设备故障信息及调查处理情况,监督落实设备故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必要时,可组织或参与设备故障的调查处理。

第八条设备故障升级为铁路交通事故时,按《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设备故障分类第九条发生耽误列车、危及行车安全或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下列情形之一,但未构成铁路交通事故的,为行车设备故障:G1.机车故障。

G2.车辆故障。

G3.动车组故障。

G4.铁路轮渡设备故障。

G5.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故障。

G6.线路、桥隧设备故障。

G7.信号设备故障。

G8.通信设备故障。

G9.供电设备故障。

G10.供水设备故障。

G11.信息系统设备故障。

生产设备故障汇报制度

生产设备故障汇报制度

生产设备故障汇报制度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各类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设备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生产延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设备故障汇报制度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顺利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就生产设备故障汇报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度目的1.及时掌握设备故障情况:通过统一的汇报制度,能够及时收集到设备故障的相关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提高设备故障处理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故障汇报制度能够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信息传递中发生的误解和延误,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3.完善设备维护管理:通过整理和分析设备故障数据,可以发现设备故障的共性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1.故障汇报流程(1)故障发生:设备故障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设备负责人。

(2)故障判断:设备负责人根据故障现象和设备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需要报备上级。

(3)故障记录:设备负责人将故障记录在故障日志中,包括故障时间、故障地点、故障现象等信息。

(4)汇报上级:如果故障需要汇报上级,设备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将汇报记录在故障日志中。

(5)故障处理:设备负责人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并将处理结果填写在故障日志中。

(6)故障解决:设备负责人协调相关人员和部门解决设备故障,并跟踪故障解决情况。

(7)故障总结:设备负责人应及时总结故障原因和处理经验,并提出改进设备维护管理的措施。

2.故障汇报的要求(1)准确详细:故障汇报应该准确描述设备故障的现象、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故障处理和分析。

(2)及时上报:故障应该在第一时间上报,避免延误故障处理。

(3)规范化格式:故障汇报应该使用统一规定的格式和文档,以便于信息的整理和查询。

(4)责任明确:故障汇报应该明确责任主体,避免资源浪费和责任推卸。

中国联通故障处流程(修订版)

中国联通故障处流程(修订版)

中国联通甘肃省分公司通信业务故障处理补充规定第一条为了完善各业务部门故障处理制度,提高通信网络业务故障处理效率,缩短故障历时,压缩故障的影响范围,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依据《中国联通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2010年修订版)》、《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规程》,通信网络故障根据影响范围一般分为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较大故障、一般故障、其它故障。

第三条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时,各市州分公司、省分公司运行维护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中国联通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2010年修订版)》、《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规程》等规定的故障处理流程组织相关维护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技术支撑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客户服务部门按照《中国联通甘肃省分公司客户服务应急预案(暂行)》规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逐级上报公司领导,确认用户解释口径。

第四条当通信网络出现故障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排除,导致故障级别升高或用户投诉增加时,按照市州分公司维护部门、市州分公司分管领导、省分公司运维部门、省分公司分管领导的次序逐步升级,升高故障处理级别,扩大故障排查的范围。

4.1市州分公司维护部门是指市州分公司负责通信网络、营帐支撑系统、增值业务平台维护的单位;4.2省分公司运维部门是指省级分公司负责通信网络、计费及营帐支撑系统、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维护的部门。

如:运行维护部、信息化部、产品创新部、网管中心。

第五条上报升级的途径:采用电话和口头汇报两种。

第六条各级配合单位必须安排知识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与现行故障最能适应的技术人员参与故障会诊和排查。

第七条在故障处理升级后,不改变故障设备维护单位的主责任者身份和配合单位协助测试、定位故障的配合义务。

第八条通信网络业务故障处理在省级分公司层面遵循业务主导的原则,即根据维护管理的支撑系统、平台和业务确认省级分公司的故障处理牵头部门。

第九条通信业务故障按照故障业务区分为基本通信及语音类、数据类、增值业务类和计费营帐类故障。

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信息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故障申告、受理、处理和修复后业务验证等日常维护支撑和管理工作,保证故障申告、受理、处理和业务验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工作流程、相关要求以及考核指标,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范围本制度所指信息系统包括:机房环境、配套网络、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

信息系统的分类将信息系统分为重要信息系统和非重要信息系统两类。

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公司重要业务,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非重要信息系统是指除重要信息系统之外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故障分级据信息系统故障的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将信息系统故障分为重大故障、较大故障、普通故障三个级别。

当故障满足多个级别的定级条件时,按最高级别确定故障级别。

重大故障 (一级) : 由于线上系统服务宕机,系统的操作性能严重降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3个小时(含)以上,对业务运作造成重大影响.➢较大故障(二级) : 由于系统操作功能受损,使业务运作中的某一部份功能受到不良影响,但其它部份业务功能仍可正常运作,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普通故障(三级) : 由于系统的操作性能(效率)降低,业务运作的受到不良影响,但业务功能应用仍可正常工作,在主要业务服务时段导致业务无性能不足达1个小时(含)以上;执行标准本制度由负责解释和修订, 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组织及职责,故障管理实行-两级管理体系本制度涉及的相关组织有信息系统故障申告部门、受理部门、处理部门.1、申告部门包括、分支机构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 . 申告分为、和三个层面。

申告到层面能够解决的故障和问题,无须上报层面,在层面归口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上报层面解决.2 、受理部门分为和两个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类管理标准设备故障、事故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第01版修订00批准:审核:张广增编制:陈超敏1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故障设备突发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协调性,尽快解决故障并重新投入生产,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青岛×××橡胶有限公司装备动力部3 定义设备故障,一般是指设备失去或降低其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现象,表现为设备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致使设备中断生产或效率降低而影响生产。

设备故障: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

a)突发故障:突然发生的故障。

发生时间随机,较难预料,设备使用功能丧失。

b)劣化故障:由于设备性能的逐渐劣化所引起的故障。

发生速度慢,有规律可循,局部功能丧失。

设备故障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设备事故是企业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行为或事件。

加强设备事故的管理,其目的是对所发生的设备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度发生。

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演,达到消灭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责任事故。

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及维护修理不当等,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2、质量事故。

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3、自然事故。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自然事故。

4职责4.1装备动力部职责4.1.1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编制4.1.2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管理4.1.3负责制定设备重大故障、设备事故的上报流程4.1.4负责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的设备修复4.1.5负责设备重大故障或事故的原因调查4.2安全环保部职责4.2.1负责设备的安全保护部分的监督检查4.2.2负责组织设备事故的相关调查处理管理推进部会签:总经理办公室会签:4.2.3负责组织设备安全的培训4.3生产技术部职责4.3.1负责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管理4.3.2负责设备重大故障或事故的现场管理4.4采购部职责4.4.1负责采购设备的安全资质和安全要求达标4.4.2负责重大故障或事故设备的厂家反馈及相应的问责5管理规定5.1设备的故障管理5.1.1设备发生故障而操作人员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设备部检修,并做好应急处理。

5.1.2如遇较大的设备故障,维修人员一时难以排除,装备动力部有责任进行业务指导,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进行联系,争取外援。

5.1.3原则上,当班的故障,维修值班人员必须当班排除。

确实当班处理不了的设备故障,根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可酌情处理。

对设备故障处理不利或拖延处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将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或)行政处理。

5.1.4对经常和重复发生的故障,相关技术人员需进行认真分析或技术攻关,制订改善维修的措施,尽可能从根本上排除诱发故障的原因。

5.1.5根据设备等级的划分,设备发生故障会引起公司停产或半停产、或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或危及安全和造成较大经济的主要设备,必须进行专项挂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5.1.6新员工或调换岗位的员工在独立操作设备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5.1.7新增设备安装调试后,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操作熟练后,才能进行设备验收。

5.1.8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

对违章操作者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5.1.9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设备故障停台统计,填写故障维修清单,列入设备管理档案,每月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设备运转情况和故障率。

5.2设备事故管理规定5.2.1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当事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马上停机保持现场,并及时向车间负责人汇报,在分清事故性质后,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隐瞒不报或私自处理者从重加倍处罚。

5.2.2对设备事故的处理顺序,应按《事故处理报告单》的要求,由发生事故的车间部门负责人填写事故报告单,并拿出事故处理意见后送设备科。

设备部核实事故原因后根据实际修复的材料及工时,准确估算出修理费用,填写处理意见后,将报告单上报副总经理室审批,重大设备事故需上报总经理审批。

5.2.3由于操作者使用不当,违章操作或超负荷运转,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属设备责任事故,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责任者的认识态度等来确定相应的处罚措施5.2.4如故意损坏重要设备者,经查实将加倍处罚并予以除名,严重者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5.2.5凡是因为维修工巡视不力,发生设备事故的,根据事故的轻重,对设备承包责任人,在绩效考核中处置。

5.2.6所有处罚均予以通报.任何责任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应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6相关文件和表格《事故处理报告单》《装备动力部事故管理细化规定》《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和特征》事故处理报告单设备部内部管理规定装备动力部事故管理细化规定1 事故基础管理1.1装备动力部科内应设专人(专职或兼职)管理全厂的设备事故1.2设备事故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为:根据政府法令和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草拟必要的规章制度或规定;组织或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研究防止发生事故的措施;配合安全环保部组织对机修新工人或外单位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地对全厂职工进行防止设备事故的教育;定期总结、交流预防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做好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

1.3日常事故管理工作包括:1.3.1事故的调查、登记、统计和上报。

1.3.2整理和保管事故档案。

1.3.3进行月、季、年的设备事故分析,研究事故的规律和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调查程序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般事故由事故单位主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与下分析事故原因。

若事故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由装备动力部组织全厂设备管理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重大及特大事故由企业主管设备的副总(总工程师)组织设备、安全技术部门和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分析。

事故调查可按下述程序进行:2.1迅速进行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凡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若有伤员则应组织抢救,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未到场,任何人不得改变现场状况。

装备动力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前往事故现场,着手进行调查,不能拖延。

事故现场是分析事故的客观基础,为了掌握事故原因的第一性材料,避免发生错误判断,把本来属于操作不当或工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误认为设备事故,装备动力部人员必须尽快赶到事故现场,工作开展越早,可得到的原始数据越多,分析事故的根据就越充足,防范措施就越准确。

2.2拍照、绘图、记录现场情况重大事故发生后设备管理员应立即将这些遗物、痕迹拍摄成照片,收集有关资料,以便用这些照片较长时间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特别是在发生压力容器爆炸,吊车、倒塌等重大事故。

2.3成立专门调查组,分析调查按事故严重程度成立由设备分管副总负责组织,由安全环保部、装备动力部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组。

若发生设备事故的同时也发生了人身伤亡或使生产受到重大损失时,要由上级局、公司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调查指导事故调查组工作,压力容器、锅炉发生事故时应上报质量技术监督局,并要邀请其参加调查组。

调查工作首先应请现场操作和其他现场人员如实介绍情况,广泛地向他们了解情况,弄清事故发生前的操作内容、方法等,力求把事故全过程真相搞准确。

调查的笔录,至少要有二人负责,要经当事人过目并签名。

要由主要当事人写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并存入档案。

向主要当事人了解情况时要问清操作方法、操作次序、当时的外界条件等情况,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当事人能反映出真实情况,给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2.4模拟实验,分析化验在调查中除了查阅有关技术档案、运行日志外,为了弄清事故原因,可以进一步做分析和化验工作,以取得所要求的数据,如润滑油是否变质,亦可分析气体成分、材料强度等。

对操作过程是否超温、超压则可作模拟实验,按形成的后果来推算事故发生的情况。

2.5讨论分析,作出结论在以上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调查组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向企业领导汇报,并以企业名义向上级机关报告。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若仍有部分人持异议,则在结论中将这种不同意见详加说明,并存档备查。

2.6建立事故档案每次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处理上报,应将每次事故的原始记录及各种调查材料立卷存档,妥善编号保存。

对重大设备事故,更应强调保存一切资料,以备今后查阅。

2.7采取对策,防止事故发生事故的调查,目的不仅是为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据以制订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限期实施。

但是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不是一个,因此预防措施也可能不是一个,必须一一落实,而其中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3事故处理设备事故发生后,对事故责任者,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要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的处理,以教育事故本人和其他职工,各个相关部门也应从中找出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主动承担本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3.1责任事故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及维护修理不当等,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责任事故。

3.2质量事故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质量事故。

3.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称为自然事故。

任何责任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应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班组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

4损失计算4.1停产和修理时间的计算停产时间:从设备损坏停产时起到修复投入使用时止。

修理时间:从动工修理起到全部修理完交付使用时止。

4.2修理费用的计算修理费用系指设备事故修理所花的费用,其计算方法为:修理费(元)=修理材料费(元)+备件费(元)+工具辅材费(元)+工时费(元)4.3停产损失费用的计算设备因事故停机,造成工厂生产损失,其计算方法为:停产损失费(元)= 停机时间(小时)×每小时生产成本费用×成本利润率4.4事故损失费用的计算由于发生事故,迫使设备停产和修理而造成的费用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事故损失费(元)= 停产损失费(元)+ 修理费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和特征1、设备故障: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