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8篇)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8篇)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
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
”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作文/,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
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
苏轼这个人不复杂,单枪匹马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有着远大报复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自己看,那是日记,可文章就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
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的自持己见,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悲凉,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
”的清高卓绝......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2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39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39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家⼼中⼀定是萌⽣了不少⼼得,现在就让我们写⼀篇⾛⼼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是店铺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通⽤3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 最早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诗⽂,看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后,为东坡完美的⼈格所倾倒,肃然起敬的同时⼜⽣爱慕之⼼,胸中涌动着⼀种激情,似奔腾汹涌的长江之⽔,继⽽化作⼀股向前的⼒量,启迪我的⼼灵,激励我奋发向上,这就是东坡千古不变的精神魅⼒吧! 苏轼伟⼤的⼈品具有⼀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博、诙谐,有⾼度的智⼒,有天真烂漫的⾚⼦之⼼。
他完美的⼈格正源于他豁达乐观的积极⼈⽣态度。
他有⼀颗仁爱的⾚⼦之⼼,对妻⼦东坡柔情似⽔,“⼗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缠绵凄婉,⾄死不渝的真情,让⼈动容,“惟有泪千⾏”。
他和⼦由更是⼿⾜情深,两⼈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歌,⼀曲《⽔调歌头·明⽉⼏时有》道出了对弟弟的⽆尽思念,令所有写⽉的诗篇顿时黯然。
不仅对家⼈,东坡对朋友对百姓也是⾄真⾄诚,仁爱有加,甚⾄对他的政敌都能以直抱怨。
正如他⾃⼰所⾔“吾上可陪⽟皇⼤帝,下可陪卑⽥乞⼉。
眼前见天下⽆⼀个不好⼈”。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乐⼀直陪伴他。
东坡⼀⽣沉浮宦海,饱经忧患的拂逆,却仍保持天真淳朴,终⽣不渝。
因为他⽣性倔强,⼜过于⼼直⼝快,加之才华过⼈,就得罪了许多奸佞⼩⼈,⼩⼈的龌龊就是见不得美好,诬陷永远是他们的拿⼿好戏,于是东坡屡遭贬谪、流放,甚⾄逮捕⼊,狱险些丧命。
⾯对所有磨难,他仍不忧不惧,泰然处之。
因为他⾝上具有⾄⼤⾄刚的浩然正⽓,所以⽆所畏惧。
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苦中作乐。
穷则独善其⾝,达则兼善天下。
在东坡种稻、植桑、种菜、养蚕,⾃给⾃⾜,劳苦之中亦⾃有其乐。
“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却也怡然⾃得。
《苏东坡传》读后感11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1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最近读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
身居惠州,多少与苏东坡有关的城市,好象多年都没有静心了解这位中国史学中的名人。
这才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了解东坡先生多舛的人生。
著者总是提到东坡之伟大,最后一段:“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
”我非常佩服东坡先生儒释道的造诣,不贬低东坡先生文学与书法的成就,但我实在不认为东坡先生伟大。
其实东坡先生很缈小,东坡先生的一生,其实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多难命运的写真。
在奸佞小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玩弄之间无助而自嘲自乐。
小人够小了吧,而东坡们却拿这样的小人没办法,认其摆布。
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是比小人更缈小的人。
以东坡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提炼者和传承者。
第一,他们深谙中国历史走向和文化原理;第二,面对命运他们又利用文化这剂中药为自己疗伤,从中获得快乐;第三,文人们调整文化内涵提升中国人精神。
中国文化存在了几千年,就象一个巨大的炼丹灶,不断提炼着中国人的精神。
炼就了世界上最尊贵而最忍耐的金丹。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一个能象中国这样系统地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号称当今世界警察的美国,自以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流的,总是肆意忘为地指斥和干涉别国或其他民族。
他们的那点所谓的精神,其实是自己称霸世界的幌子。
我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哲学观都是短视的,甚至是盲目的。
都比不上中华文明的`精神。
东坡先生的中国文化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文艺的丰碑,人生在他在内心是一个宏大的宇宙。
我辈望之如遥视繁星。
从这个方面来评价,他是伟大的,但这也是缈小中的伟大。
因为他并没有改变历史进程。
或许我的观点有误,伟人应该是较短时间里对人类进程(可以说历史、文明、科学等方面)产生较大逆转作用的人。
当看到一个人被其他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同时他也无能为力控制和调整对他不利影响的时候,他既使是在靪结方面再大的贡献,他也是一个可悲的人。
与东坡先生同时代的另一个人黄山谷,黄庭坚,却是一个与东坡先生共命运,而不同结果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24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24篇)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1这本书刚开始读觉得晦涩难懂,但是读了之后就像品一杯咖啡,第一口的苦,回味却是无穷的。
本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轨迹的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个部分来写苏东坡的传记。
因为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他对苏东坡十分了解,也在他收集的资料与他的想象中,创造出状元一本好书。
谁说苏东坡本就在东坡流放,谁说苏东坡整天就在那里耕田写诗不管国家,而这些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苏东坡又开始绽放了自己的光彩,变得那么平易近人。
少年天才苏东坡在考试时被误认为了曾巩,欧阳修为了避嫌,所以他成为第二名。
在京师之中“三苏”的名声早已经传遍。
可是原本是要殿试的三人,却因为苏东坡的母亲的死亡,所以三苏赶紧回家,三年的守孝。
三年以后,“三苏”再次来到京城,但是兄弟两人只有一个人可以在待在京都与父亲在一起当官,于是苏东坡被派到郑州。
休闲的生活开始了,苏东坡偶尔做做公事,经常游山玩水,好不自在逍遥,可是小人佞臣在历史中总是不会缺少,在乌台诗案中苏东坡被新党众人列入了死亡名单,不杀了苏东坡,不能安心,但是在朝廷上下也都在上书劝神宗不要杀苏东坡,就连是新党的前领导者王安石也上书,所以苏东坡开回归人们的记忆中——苏东坡被贬黄州,那个东坡来了。
在经历了艰难的生存危机之后,“东坡”上的一块田,一家人的劳作。
自从神宗驾崩之后,旧党的势力开始恢复,但是在东坡待的几年也让他见识到旧党的不好,这让苏东坡现在既不能容于旧党,也不能体谅于新党,所以对于朝廷的黑暗,苏东坡自请外调。
在一端政治交替候,徽宗继位,朝廷又让苏东坡复任朝官职,但是在又一次次的交换之中,苏东坡也经历的海南岛的穷困潦倒,所以在北归的途中也逝世了。
苏东坡经历了人世间的心酸和苦楚,身心怀有着志气,却只有郁郁寡欢而到达生命终点,但是在他留下的一篇篇的诗词和记录他的言行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个活跃在我们心头的苏轼。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最初的阅读动机无非是消遣下时光,至多见贤思齐而已,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感到收获远不仅此: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令人可敬、可爱又可亲的真实的伟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纯粹文人在最复杂朝廷里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与命运的抗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序言,直接便可作为最好的散文去读: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利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建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但在气势上,他确是地道的中国人气质。
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以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可以维持众生万物。
本书或许不是非常严谨考究的历史传记,因为其中有浓郁的文学成分,虽全书是按苏东坡一生的时间推进而演进,但某些事件和人物常会穿插出现,而且书中有不少一看就是逸事传说之类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面有讲苏东坡暗恋堂妹,这是令人感觉非常奇怪的事情,当时觉得不太可能,后来上网一查,发现有人对此大肆批评林语堂,我不懂历史,也不知这是否是林氏对苏东坡极具八卦色彩的独创观点。
其实这样的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其实苏东坡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传奇,这种浪漫的传记写法,非常适合写苏东坡这个人。
苏东坡一生的关键词是:达观,刚毅,慈悲。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书评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书评篇一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但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才发现,我对他的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千年,亲眼目睹了苏东坡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的才华,那简直就是“杠杠滴”!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样样精通,简直就是个全能型的大才子。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了不起的,古代的文人不都这样嘛。
嘿,您还别这么说,苏东坡的才华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的诗词,那叫一个豪放洒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是不是感觉特别带劲?不过,苏东坡的一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多次被贬,遭遇各种挫折,可能换做别人早就崩溃了,但是苏东坡没有。
我就在想,这得有多大的心态才能扛得住啊?也许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他被贬到黄州,还能写出《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这心态,我服!我觉得苏东坡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的乐观豁达。
不管生活给他多少难题,他都能笑着面对。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何等的洒脱!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哭天抢地的,跟苏东坡一比,简直弱爆了。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苏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天才?是智者?还是一个永远乐观的“小强”?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一生,真的很精彩!我觉得自己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比如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不过,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对苏东坡的赞美简直有点“过头”了,难道苏东坡就没有一点缺点吗?我觉得可能还是有的,只是林语堂先生太喜欢苏东坡了,把他“美化”了一些。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苏东坡的魅力已经足够让我们为之倾倒了。
总之,读完《苏东坡传》,我对苏东坡的敬佩之情那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苏东坡,这位大神级的人物,以前我只知道他诗词写得牛掰,可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他简直就是个“超级赛亚人”!才华横溢不说,性格还特别招人稀罕。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苏东坡传》读完了,原谅我的才疏学浅,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才是这几年的事情,所以也不敢夸夸其谈,只是在不断的提升自己,是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公司的读书会上,会议的章程中有一项是每人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公司的一位领导为我们推荐的就是林语堂所写的《苏东坡传》,通过他的推荐,让我了解了苏轼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那个苏轼——只是一个诗人,小时候对诗人这个概念很模糊,认为诗人就是喝喝酒、写写诗,然后平时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完全忽视了当时的科举,他们也是为政一方的政治人物。
第二次接触到《苏东坡传》是在看余秋雨写的《山居笔记》——苏东坡的突围,字里行间秋雨先生对东坡先生很是佩服,佩服他冲出重重围挡后坦然自若、淡泊静定。
读完全书,林语堂先生对东坡先生的概述很到位也很简练,我自己也想不到能用什么更简单的文字来提升。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寥寥数百字就把苏东坡的一生所为全部囊括,他最后才是诗人,在诗人的身份之上东坡先生更是一个有所作为、百姓信赖的从政者,是苏子由的好哥哥,是朋友能够推心置腹的知音。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溢于言表,全书读下来每个字都透漏着这种喜爱,他喜欢苏东坡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坎坷一生,各处为人民奔走,一个正正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人,无论多大的挫折,都改变不了他豁达、达观、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近乎高中状元,没考中的原因只是欧阳修误以为东坡的__是自己的门生,为了避嫌,将其评为第二,不过这根本不足以遮盖东坡在文学上锋芒,欧阳修评价他的__“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要知道欧阳修在当时还是文学权威,门生遍地,同时欧阳修推荐苏氏兄弟二人参加制策,宋仁宗看了两兄弟的策论__直呼“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足以能证明东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苏东坡传读后感(2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25篇)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苏东坡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苏东坡传读后感第1篇: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
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所以,一个人的人格能够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此刻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
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能够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
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此刻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第2篇:作者说:我认为我完全明白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
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xx、xx、xx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
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坚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应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我的信念。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推荐12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推荐12篇)篇一: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
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潜质。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正因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爱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
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正因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好以为你是大学教授,因此作研究比较重要;不好以为你是杀猪的,因此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好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你这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务必要有带头人。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正因“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
他有十分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古时一位伟大的诗人,当然他的才华还不仅限于此,可以说每每谈起苏轼,人们心中都会涌出一股对他个人钦羡。
林语堂这样说到:“我若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我对苏轼开始的初步认识还是在初中;随后上了高中,由于陈校长对苏东坡的欣赏,使我对苏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苏轼其人有了细致彻底的品读和学习。
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对苏轼敬佩有加,从他的言语中就能体现出来。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
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
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便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
苏轼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在文学方面作为中学生了解最多的还是他的诗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为豪放派词人。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这位大才人的波澜坎坷一生,苏东坡是一位敢于在官场上直言的人,为人坦诚直率,这也使他在官场上的跌宕起伏的根本所在。
在王安石当政时期,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直言进谏,却遭贬职,不得重用;同时他又在肯定新法正确的部分,又得罪旧党,也遭到排挤贬谪。
至于王安石,能成为宰相就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但是变法的失败既有其自身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王安石见不得有人说新政的问题,无法虚心纳谏有关,同时也与正如苏轼提出的新政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关。
苏轼有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波折坎坷的一生也更磨练了苏轼的性格。
他做官实实在在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干实事儿,无论到哪都深受百姓爱戴,这便是苏东坡正直爱民的体现。
《苏东坡传》读后感(集合15篇)
《苏东坡传》(集合15篇)《苏东坡传》1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可以知道他充分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
但是他还是能从当中找到兴趣,以一种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为人处世当中。
苏轼当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当地的居民很喜欢这位太守。
他很亲民,常常请别人或去别人家吃饭喝酒谈国事。
他非常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谷物歉收时,拼命为百姓想方法,多谋取一点粮食,即便这样会让那些小人更讨厌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同样,他和他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非常让我羡慕。
这样一对兄弟,相处如此融洽,分别时格外的依依不舍。
他们在官场上的立场一样,可以随时为对方付出一切。
他们俩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处时却又如此融洽。
在彼此遇到官场上的低谷时,会互相陪伴,互相帮助,互相抚慰。
每次苏东坡写完一首诗,总会把它第一个寄给他的弟弟子由,与他分享。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拟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确实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如此乐观,还笑迎人生的这样一位特别时期的伟大诗人!《苏东坡传》2 最近读完《苏东坡传》后,颇有感慨,感觉已经没法再出现唐宋诗人词人那样的文人了。
写可以广为传颂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古体诗词需要经典积累,需要读经,需要从几岁开场二十岁之前就熟读《诗经》《楚辞》以降的古代经典著作,这在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根本不可能,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至少从清朝末期开场,中国就根本没出现过值得一提的诗词大家。
如今别看电视上喜马拉雅听上的那些明星学者侃侃而谈诗词,他们只能评而已,让他们写一首古体诗词,结果可能就是惨不忍睹了!现代中国人肯定也有尝试写古体诗词的,但根本上都最终只是“打油诗”的程度!人们也许认为,我们中国中国人要与时俱进,不应拘泥于古体诗和文言文,现代诗不也不错吗?实际上,本人对汪曾祺这些现代诗人写的现代诗一点兴趣也没有,也许仓央嘉措的“现代”诗有点意思,只不过有点疑惑,仓央嘉措的诗是不是从藏语翻译成汉语的呢?我倒希望他是用汉语写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
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
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
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
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
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
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
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
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
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
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
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2这本书从家庭、生活、政治、书画等角度概况了苏轼一生,读完第一感受就是苏轼怎么这么好,被一贬再贬,还是很豁达地面对一切,王安石真的是令人讨厌,还邋里邋遢。
苏轼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追随他的粉丝,敬仰他的人品和才华,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朋友愿意接济他,他倒是自得其乐,没官做就做做农民,种种地,到处游玩写写诗提提词。
他是一个心中有国,却没政治的人,职位再低,都尽可能地救济百姓,他是真的想做事的人。
看他给友人的书信,幽默自嘲,他好像一个体验派,总要搞点事情,体验瑜伽,体验制酒,体验制墨。
他的名气在当时没有网络的时代竟然能席卷整个大陆甚至外邦。
他在政治道路上是不幸运的,起起落落,被政敌视为眼中钉,但有很多人懂他,在他就要被害死的时候,与他政见不和的司马光替他说话,太后也替他说话,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优秀8篇】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优秀8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一不可复制的苏东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被人铭记,又有多少早已被人遗忘。
而苏东坡,却是着漫漫历史中,恒久闪耀的星。
从接触诗词以来,苏东坡便是我最熟识的文人,但对于他的了解,一直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字片语。
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跟着书中的一言一语,我对他多舛的一生感同身受。
苏东坡,是一个大体上同于李白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却有着相似的潇洒,相似的风流,相似的文坛地位,甚至是相似的人生经历。
倘若提到盛唐的唐诗,脑海里出现的总是李白的身影;但若是说起宋词,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苏子瞻。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形容他的:“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各自的温柔敦实。
”也正因为这些,苏东坡在政治上被啃食腐鼠的乌鸦视作眼中钉。
苏东坡的超凡,在于他的天真淳朴,顺乎天性。
在他二十一岁高中,扬名立万,正准备为国家富饶献上自己一份心力时,却碰巧赶上了王安石变法,从此他的仕途之路注定坎坷。
苏东坡的生命仿佛一团炽热的火,热情地燃烧,为君主,更为百姓。
但在苏氏兄弟守丧回来,在神宗熙宁二年到达京师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试验里,苏东坡这位清高的文人也被卷入政坛的漩涡中。
王安石变法中,最让朝臣惊愕的事王安石给御史台大换血的举动,这个排异存己的做法,让大臣不敢上书表达意见,也激起了苏东坡的不满,他上万言书给皇帝,当时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他也知道这篇万言书上给了皇帝,即便不遭大祸,也会遭到罢黜,但他仍然上书了,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所在呀。
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这封万言书如同石沉大海,后来苏东坡因为青苗法又上书。
而是情况恶化的事,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激怒了王安石,他立即遭到罢黜,调往满分作文网杭州。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7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
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同学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下面是我整理的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推举↓↓↓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爱与自由读后感范文800字5篇《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400字精选7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惊奇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熟悉他,并努力透过书去了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幻想总被“雨打风吹去”。
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敬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好像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妙的幻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一本书叙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慢慢转为平实,一颗心宁静下来,开头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到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
久旱降雨,他比谁都兴奋,一州一民是他不行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埋怨这埋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妙事物。
人总要经过许很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2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读《苏东坡传》有感(通用15篇)
读《苏东坡传》有感(通用15篇)读《苏东坡传》有感1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就是苏东坡。
纵观着苏东坡颠沛流离的一生,即便是在环境极其恶劣,食物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他都能过着快乐的日子。
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乐天派。
他曾对子由说道:“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也正是他过得快乐,无所畏惧的缘故。
但是,我从不认为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个人,前者是睿智与冲动,后者是豁达与沉着。
可以说,初醒是苏轼,大彻是东坡。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一个婴儿脚踢着襁褓的包布,伴随着响亮的哭啼声,降生在了苏家。
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将会成为一个文学天才。
在苏轼兄弟年二十岁左右,他们进京赶考。
年轻、尚未褪去稚气的苏轼第一次进京,这将会成为他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在仁宗嘉祐二年(1057)四月八日,苏轼考中,在二十岁那年,成为进士。
他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苏轼此时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
在26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兄弟二人平生第一次分手,每月经常互寄诗一首。
在一首和诗之中,苏轼如此写道: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执笔深思,联想到了这二十多年的岁月,在心里已然有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苏轼认为,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留下一些痕迹,就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这不禁的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从幼稚园,到小学,再到如今快要结束的初中,当我毕业后,除了同学册上的名字,毕业照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实质的痕迹,一切就好像偶然发生的一样,又如此偶然地结束。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人,他是一个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人,他就是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下了中外闻名的《苏东坡传》。
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一位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
随着林语堂的精彩笔触,一位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出现在我们面前!所有的困难挫折在苏东坡眼里都是云淡风轻,一飘而过。
在苏东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后受到牵连苦难,被贬谪不毛之地——黄州。
当地气候变化无常,环境十分恶劣。
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兴致极高地给老朋友章谆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写了黄州的环境气候很差,供餐简便,衣物朴素等。
而几天后,苏东坡又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章谆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之情以及风景之美。
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保持着乐观的性格,这豁达乐观的天性真值得发扬光大!当我们学习时遇到挫折;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当我们被人讥笑时,我们都要学习苏东坡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笑对人生!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这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2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
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
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
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
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
好几次与她聚首,没有说起那本书。
但苏东坡情节,还是时时影响着我。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还有一段流放岁月,最远到过当今海南。
当时的海南可不是经济特区,而是一个鸟不生蛋的荒岛,极为落后。
可他丝毫没有怨言,俨然是个“乐天派”。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_4
2023年《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万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闲情逸致;“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壮士暮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众多精妙的诗词,也仅仅是苏东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
暑假里,带着对大文豪的景仰,我潜心阅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饱受磨难。
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间房中,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苏轼。
他成长于宋仁宗当政时期,其时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他生活无忧无虑。
从小苏轼在诗词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后来进京应试,成绩斐然,名动京城。
青年时期的苏轼正遇上王安石变法,政见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贬谪。
特别是在一向维护他的皇太后离世后,他遇到政敌的打击报复,被一贬再贬,直至流放到偏远地方,终了余生,享年六十三岁。
曾有人形容苏东坡为“乐天派”,对此我非常赞同。
他喜欢开玩笑,开玩笑的对象不分敌友。
在遭遇贬谪时,他对沿途乡野、高山、峡谷等美景醉心游赏。
在岭南的时候,他过得非常快乐,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
”他发现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还写信给儿子说,别让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
流放到海南,在古代无疑等同于死刑。
海南气候炎热,土地荒蛮,易生疾病。
但苏东坡仍然笑对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风,学习方言,兴办学校,称赞那里没有岭南的瘴气,还培养出海南第一位进士。
纵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不是经历过挫折与苦难的,苏东坡也不例外。
但他不同于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颠沛流离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
苏东坡纵使历尽沧桑,依然苦中作乐。
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过;贬谪流放,仍可心如止水,乐天知命。
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未曾读出对世道、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反而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的品鉴,对世事人情的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东坡传》有感
我读苏东坡传是满怀着敬意的,中国古代杰出的人物虽然不少,但是我最欣赏,最敬佩的人还是苏东坡。
也许是因为东坡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吧,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始终保持着自我,处于逆境却很达观,贫困交加却很自得。
在宋朝历史中,他没有范仲淹那样刚风毕露,(范仲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身为谏官,常常犯颜进谏,因此三次被贬出京师,但他依然如故)也没有晏殊那样圆滑世故,他就是他,一直走着自己的路。
在林语堂老先生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位月夜徘徊者,更是一个诗人,……”苏东坡的人格复杂多面。
在大都数人的的眼里,苏东坡就是一个诗人。
当然,这没错,因为苏东坡那旷古罕今的文采是他身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他一生命运跌宕起伏,最易遭人陷害,也与他的文采有莫大的关系。
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但是苏东坡在政治上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的,苏东坡在他的政论文字里,时常申论“慎思”与“公正”二义为贤臣之所必备。
但是慎思与公正实为党人之所憎恶。
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
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
”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
”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
纵观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可谓三起二落。
考中进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以为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巩)和避嫌,否则当列榜首。
苏轼在担任凤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职,英宗本欲破格拔擢为翰林,为宰相韩琦所阻,韩琦倒不是不喜欢苏轼,只是认为年轻人应该多一些历练。
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苏轼视为未来宰相的人选。
后来苏轼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史称“乌台诗案”。
表面上是文字狱,弹劾他的官员在他的文章诗词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语句,加以指控。
更深层的原因是苏轼加入了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而苏轼作为文坛新星,其影响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镇压。
苏东坡在地方任职时,是百姓的朋友,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积极致力于当地建设。
提出公共卫生方案,设立杭州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清洁城中居民供水,还整顿西湖,这些切合实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举措立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一般官吏注重税收、当地治安等关乎政绩的方面,苏轼在整顿市容、注重公共卫生方面开了很好的先例。
苏轼交友圈极其广泛,从士大夫至布衣百姓,由佛及道,晚年尤与僧人过往甚密,贬谪途中时常蒙僧人照料。
他接触人生百态,朋友有皇帝、有诗人、有大臣、有隐士、药师,酒店老板和不识字的农妇。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上可
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但是苏东坡却错交了一个朋友,章淳。
早年由于章淳性格豪放,乐观,东坡与之为友,但苏东坡却也因为这个朋友在后半生受尽了折磨。
王安石罢相之后,新法失败,元祐党人暂居高位,但后来太皇太后去世,哲宗亲征,他受够了元祐党人对他的忽视,于是启用了元祐党的政敌章淳位相,章淳是个小人得志便张狂,四处迫害元祐党人,据说章淳还要把司马光从坟墓中拉出来鞭尸,以泄当年排挤之恨。
东坡是元祐党中最具影响力的,所以章淳绝对不会放过他,一贬再贬。
有一次,东坡在谪居地刚建了一座房子,在树下纳凉,就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诗传到京师。
章淳说:“子瞻看来还是很安逸呀”于是,很快苏东坡又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最后子瞻、子由分别被贬到嶦州和雷州,那是现在海南岛的地方。
现在海南岛挺好,但是在当时海南可是一个人去之后九死一生的地方,条件很是恶劣。
并且那里有很多土人,经常与汉人发生冲突。
但这一切都不能摧毁苏东坡这个天生的乐天派。
他在那里建起了学堂,教化了一方百姓。
公元1101年,苏东坡获赦,朝野一致认为苏东坡会在受重用,可是苏东坡却赫然辞世了。
苏东坡的人生虽然也走到了终点,可是他的“浩然之气”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响。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带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这种浩然之气才是万古不朽的。
我们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苏东坡的浩然正气。
你可以没有苏东坡的才气,但是一定要学着有有苏东坡的那股正气。
不管你日后是什么样子,浩然正气如果没有,那你就是一具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