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初中《苏东坡传》心得体会5篇800字精选
初中《苏东坡传》心得体会5篇800字精选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
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
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
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
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送阅读参考。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快乐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
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
虽然他比拟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拟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剧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5篇
give more than you planned to.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5篇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近几日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心中有些感悟,便提笔写来。
因学识尚浅,直呼“苏东坡”感觉对这一代文豪颇有不敬,下文姑且称其为“东坡先生”。
东坡先生文采盖世,为人仰慕。
最早接触东坡先生的*是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当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虽然只是月下竹柏投影,但经东坡先生这么一想象,读者眼前便浮现一幅画面:晚空晴朗,轻柔如水的月光静静地倾泻在庭院里,好似院子里积了一层水,空明澄澈。
那水中的藻荇伸展着柔轻的腰肢,原来只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投影罢了。
那清新绝妙的笔触,那欢快澄澈的心灵,在这短短一行字里一览无余,每每读起,心头总不禁荡涤起层层涟漪。
东坡先生处逆境而自强不息令人敬仰。
东坡先生虽文采绝佳,但其一生颇为坎坷。
也许他的才华令上天嫉妒,于是给予他一路拂逆。
但正是这一路的艰辛挫折,使他一次又一次登上艺术的巅峰,终成时代的大家。
回首望去,细细品来,正是生命中的那些坎坷,磨砺他的意志,丰富他的人生,激荡他的思想。
倘若东坡先生一生官运亨通,顺风顺水,也许他的文采足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但绝不会横跨几个世纪,依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洗涤人们的思想。
东坡先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人。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完全猜透他的内心,摸透他的品性,也许有时就连他本人自己也办不到,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他的事迹中去感悟、去触摸那个真正的东坡先生。
借用评论老子的一句话,东坡先生的思想就像一口从不枯竭的井,只要你肯用心下桶,就一定能满载而归。
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
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更体现在他的*中,影响着后世的人。
东坡先生不仅是个才子,更是个好官。
他的数次流放让他更加接近平民的生活,体味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范文五篇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范文五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范文五篇1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
但这不能阻碍他。
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
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
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
”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
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
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
他处处为百姓着想。
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
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
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
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
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
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
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
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1读着这本语言清秀的书,文字进入脑海,带进心门的却是苏东坡向我翩翩走来。
不错,正如作者所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心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正如作者笔下的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我欣赏这样的他,乐观豁达,而在他的诗词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诗中没有把流水比拟成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是让我们体会到不抱怨,不哀愁;相信珍惜眼前便是永恒的的价值观。
我也景仰那个志存高远的你,让我不觉你是不争不抢文弱的诗人,而是让我在你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样的豪言,激励着我,是我有了更高远的目标。
这话恰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志向与承诺,这样的精神激励着我奋发图强……而令我更对你有更深一层认识的是你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你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吧!你有着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身份,同时带给我不同的感觉。
而我最喜欢的是你的爱国热情与面对逆境更加自强的意志!而这些特质恰从你的诗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你那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为何让我感到一丝忧愁,你是想到了周瑜的伟业了吗,还是担心当时的国家?你那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与“会挽雕弓如满玉,西北望,射天狼。
”让我察觉你的爱国热情与想要报国的衷心。
你的善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与书为伴,清净恬淡;以书为友,不见忧愁;和书相牵,美名相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一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
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
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
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
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
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
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东坡永远是一个谜。
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
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
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
”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
”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
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
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
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
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
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
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大全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大全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大全【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怎么写?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5篇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5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历来也被文学界推崇为人物传记写作的典范性作品,激情澎湃,文字优雅,对传主的刻画精致入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关于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书。
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彩。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他的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
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定,从显贵一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世间疾苦。
贬谪途中的苏轼也自嘲: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的”言”是出名的。
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讥评时事,论辩是非,希望神宗改变变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贬职。
此时的苏东坡依然胸怀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诬陷,强加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一时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身陷窘境,自己却不是很在意,四处游玩,四处写作,四处交友。
以洒脱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对人生。
人生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
你积极对待,生活则充实、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极对待,生活则空洞、无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
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以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
To be successful, go crazy first and move forward with a simple mind.(页眉可删)《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轼用他豪放的笔墨挥洒着,用诗句诠释着自己的人生。
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是如一颗闪亮的明星,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读完《苏东坡传》,我依旧感叹着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可又为他在苦难中豁达大度而感到敬佩。
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挚友。
苏轼多次被贬官谪迁,他豁达、乐观,无时无刻关心百姓,为百姓着想。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苏轼任杭州通判,西湖本身的诗情画意,让苏轼的诗意大发,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人回味无穷。
他为百姓做过很多事情,曾经立过一家公立医院,在三年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解决杭州居民用水的大问题,因为沿海的长墙常年未修,因此有许多淤泥,运河河床的疏浚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苏轼根据潮汐来控制水,通过自然环境将水过滤,并开通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相通,他还解决供水问题,选择用黏性大的胶泥烧成陶瓦管子来代替大竹管,使杭州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
我不禁感叹苏轼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有这份关心百姓的用心而感到骄傲,在满是淤泥的官场中,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为百姓做事,不贪污钱财,人人道好的良官,让我更为敬佩。
“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战士”,正是苏轼的代言词。
但在生活中,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不忮不求,纯然随心。
元丰四年,苏东坡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最朴实的平民形象,为他添了几分淳朴和自然。
那时候的他,或许是最卸下包袱的时候吧,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的绿苗时,他会欢喜得像个孩子般跳起来。
他看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5篇他像一阵清风,从四川眉山伊始直至消散于江苏常州,都是不沾染恶俗的.他像一轮明月,照耀华夏,历经千年,都是不沾微尘的.清洁如霜,上善若水,即是苏子!试想,多少月夜,东坡或步踏青山,或舟中举匏,或空对妆影,于是他的一生也便离不开了月.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东坡传读后感1〝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林语堂在序中这样说道.我经常见到有作家只是为了乐趣而写文章,但没想到会记录得如此完整却语言婉转自然.在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我不仅更加了解了苏东坡,也对林语堂本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来我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过许多苏轼的文章诗词,也仅仅听过一些有关他的佚事.我心中已经赞叹,这真是文学大家.望着书的封面,我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思绪;我想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柔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我也想起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怀着满满的好奇心我读完了此书.我知道了许多曾不知道的事,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人好朋友,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林语堂写道:〝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尽管如此,苏轼的一生无疑是成功而值得我们借鉴的.虽然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不平,但得意之时还是比失意的时候多,怎能不自在逍遥呢?认识林语堂也是在课堂上听说过其奇闻佚事,他以幽默的文笔出名.但在《苏东坡传》中我却更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专注与感性.有人评论道,没有人能像林语堂一样把苏东坡分析得如此透彻.我也十分赞同这点,对于一个自己崇敬而喜欢的人,每个人都会对其深入地了解,但能将之记录为文字并继续影响其他人为之动容的,少之又少.林语堂读懂了苏东坡的朴实而高尚,读懂了苏东坡的固执而善良,亦读懂了苏东坡的真性情.或许就是这样,林语堂对自己崇拜的人的描写中并没有用太过华丽的字词去堆砌,而只是朴素地完成了这部传记.这样也的确和苏东坡的性格十分相符.在读《苏东坡传》时,既能读出苏东坡那淡淡的味道,也能读出林语堂这淡淡的味道.林语堂说过:〝我不是把书当小说写的.〞虽然他写的都是事实,但是那事实读来却并不乏味,通过合理的想象修饰,人物都活起来似的.这些,也正是我们读者想要的.读完《苏东坡传》,对两位文学大家,我都更加了解,更加喜欢了.最朴实的作品就如不加修饰的大自然一般,丰富多彩.苏东坡传读后感2好像总是这样,随着一个人年龄渐长,能使他快乐的事越来越少,在日复一日的叹息和抱怨中,浑浑噩噩地过着一天又一天.苏东坡,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遭受过命运恶待,还能淡然微笑的人.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藏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厉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正如他诗句所说:〝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腐,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妄.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人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国家不幸诗家幸〞,在我看来苏东坡是〝人生不幸诗家幸〞.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他的性格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反而更趋温和厚道.这正是我们喜爱他的缘故.从古至今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的作家,即便他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喜爱,而不为短暂的.文风淹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发乎肺腑的真纯和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首旷达豪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现实中又有几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用充满洞察力的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旷达和逍遥.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正如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在这样一个人面前,我们所有的伤春悲秋都显得矫情,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感叹时代太糟糕.命运给的太少呢!苏东坡传读后感3《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苏东坡传读后感4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最主要是如何正确地走进这个古人.可以凭借传记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就在这个寒假,我在国学大师林语堂老师的带领下,正确地走进伟大诗人与政客——苏东坡的内心.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还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商,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格格不入;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创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强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游行人行.〞在我读完书时,我深深得感受到这位旷古奇才的人生是坎坷曲折,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万事通,更是一个体恤人民的好官员.几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他涉猎的足迹.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那乐天派的精神,而我却是遇到挫折﹑困难总是不能乐观的面对这些挫折,总是低头丧气.俗话说得好:书是一味良药.正是如此,我也因此学起了苏东坡的乐观的性格,是自己开朗.苏轼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他究竟是哪个微粒,有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享尽人生.让我们走进苏东坡,见证这个传奇人物,领悟他的传奇人生.苏东坡传读后感5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阕《念奴娇.赤壁怀古》光耀千年,世人赞叹.每每读到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总是叹息不已,感叹天赋奇才,唯有仰望.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知道原来并非完全如此,苏东坡除了天赋异秉,更有过人的努力,才有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天才非天成也.苏东坡从小聪明绝顶,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秉赋颖异而在学习上有所松懈,还是像普通人一样认真读书,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努力许多.古时,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必须熟读经史诗文至能背诵,发愤努力的学生则把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而苏东坡不仅熟读背诵,还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的理解要比仅仅阅读多次深刻得多.所以,每当苏东坡向皇帝进谏或替皇上草拟圣旨之际,或书写诗词文章之时,就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会茫无头绪.而且苏东坡还利用抄写经史之时练习书法,成就了一手好字.天资聪颖.家学渊源如苏东坡,尚且如此努力,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唯有更加努力,方能有所收获.小学时,我在陈岳叔叔处学国学,陈岳叔叔要求每课必须背诵,期末时进行统一考试.同学妈妈看我每次考第一,便说我遗传了父母的好记性,其实她不知道我每次上完课都会很认真地反复诵读课文,直至出口成诵,烂熟于心,期末考试前还要把一学期的课文全部集中背诵一次,所以决不只是因为遗传的好记性.背书的时候的确很枯燥,那些拗口的字词,晦涩的诗句,都会花去我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很好地锻炼了我的记忆能力,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古典文学恒久悠远的魅力所在.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南极的漂泊信天翁天生一对鸟类中最大的翅膀,也要经过两周的艰苦练习才能学会飞翔.所以,所有的天才都不是天成的,唯有不懈的努力和百分百的认真才能化茧成蝶,展翅翱翔.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8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读一本好书,胜过万两黄金;赏一本好书,宛如鸿运缠身;品一本好书,恰似幸福重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一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
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
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
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
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
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
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精品7篇)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精品7篇)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精品7篇)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1又是农历十五日,我抬头望向夜空中温润的圆月,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起这样一位翩翩立于世间的旷达才子——苏东坡。
从小我便喜爱读苏轼的诗词,若是能有一本书带我穿越时空,真正领略他的作品与人生,那便是这本荡气回肠的《苏东坡传》。
何人坎坷能比苏东坡的一生呢?乌台诗案,《湖州谢表》才情难抑,险些丧命于新党之手;朝政动荡,针砭时弊忠心进谏,却屡屡遭到放逐。
不断在重用与贬谪的苏东坡,甚至生命将逝之时也是在回京的路途中奔波着。
文人墨客的作品,总是与他们的经历与心境有关。
经历过如此坎坷的他又写出了怎样的文字?充满坎坷的生活,本应该对应着悲伤凄凉的作品,可苏轼呢?政绩斐然、才情过盛,招来多少人的妒忌与陷害;耿直纯良,却成为他人利用的把柄。
即使屡遭迫害,苏东坡仍选择不苟同,依然高声吟诵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样的勇敢与正直,本就已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品格。
他可以去抱怨遭受贬谪之苦,但却选择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竟能将贬谪称为“此生最为奇绝的远游”,竟能将九死不悔书写而出。
他可以去畅谈怀才不遇之情,但却选择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竟能劝服自己不要过多沉浸在悲伤之中,反而要及时享乐,与长江共饮。
这又是怎样的乐观与旷达!生于人间而又高于人间,不可不谓之超凡!苏轼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孩子“愚且鲁”,为何如此?细细一想,却也了然。
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孩子真切的祝福、希望孩子一生顺遂,更是一种超脱的思想与观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选5篇)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选5篇)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精选篇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万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闲情逸致;“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壮士暮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众多精妙的诗词,也仅仅是苏东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
暑假里,带着对大文豪的景仰,我潜心阅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饱受磨难。
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间房中,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苏轼。
他成长于宋仁宗当政时期,其时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他生活无忧无虑。
从小苏轼在诗词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后来进京应试,成绩斐然,名动京城。
青年时期的苏轼正遇上王安石变法,政见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贬谪。
特别是在一向维护他的皇太后离世后,他遇到政敌的打击报复,被一贬再贬,直至流放到偏远地方,终了余生,享年六十三岁。
曾有人形容苏东坡为“乐天派”,对此我非常赞同。
他喜欢开玩笑,开玩笑的对象不分敌友。
在遭遇贬谪时,他对沿途乡野、高山、峡谷等美景醉心游赏。
在岭南的时候,他过得非常快乐,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
”他发现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还写信给儿子说,别让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
流放到海南,在古代无疑等同于死刑。
海南气候炎热,土地荒蛮,易生疾病。
但苏东坡仍然笑对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风,学习方言,兴办学校,称赞那里没有岭南的瘴气,还培养出海南第一位进士。
纵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不是经历过挫折与苦难的,苏东坡也不例外。
但他不同于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颠沛流离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
苏东坡纵使历尽沧桑,依然苦中作乐。
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过;贬谪流放,仍可心如止水,乐天知命。
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未曾读出对世道、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反而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的品鉴,对世事人情的豁达。
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
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篇1】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
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
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
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欢他的缘故。
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
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苏东坡传800字读书心得(优秀7篇)
苏东坡传800字读书心得(优秀7篇)苏东坡传800字读书心得篇1印象中的苏东坡是个豪爽,豁达而又不失儒雅的文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荣光印记,直到现在,人们还铭记着她,我曾去过他的家乡眉山,眉山很多的地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得不说,他是如此耀眼。
可是或许我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局限了,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印象上,最近读了《苏东坡传》才知道人们爱他,爱的是他的真诚。
他有抱负,赤壁之下他叹大江东去,贬谪江城时他期盼“西北望,射天狼”,他希望与周瑜一较高下,幻想有孙权的勇猛,即使是君王也不支持他,他也敢于在朝政上多次与王安石辩论,以致多次贬谪,可是这一点从来没变。
他有仁义,他花了毕生的积蓄买了幢房子,而在遇见一位因为儿子好赌而失去了房子的老婆婆,又得知自己买下的就是老婆婆的房子时二话不说把房子送还了回去;他在扬州视察,发现百姓流离失所,写了封信给太后,细论处理的办法,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施行;他一生多次被贬谪,其中对他迫害最深的莫过于章敦这个人,等到苏东坡终于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原以为他会报复章敦,章敦的儿子也这样想,连夜写信给东坡,信中期期艾艾的向东坡求情,可在东坡的回信中,不仅把章敦当作朋友,还因听说章敦重病把各种养生的方法告诉章敦的儿子,而章敦儿子不知道的是,此时东坡也是身患重病,不久即将离世,在重病时能这么坦诚的回信,这般胸襟仁义,在几千年的传统文人也中鲜少见到。
他有真诚,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还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
苏东坡做了官以后家里边经常来朋友拜访他。
王弗就经常躲在这个屏风后边儿细细地听。
有一天一个来访者走了,王弗从这个屏风后面出来就跟他说:“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5篇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5篇读完《苏东坡传》,我依旧感叹着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可又为他在苦难中豁达大度而感到敬佩。
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挚友。
下面是我收集推荐的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篇一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词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最近我在诵读他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他是无数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确实,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传诵。
他因文章而惹祸,他的政敌因他的文字对他羡慕妒忌恨,制之于死地。
他不仅在文章诗词上,还在书法与绘画上开创了新局面。
在各个领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个人,弘一法师李叔同可与之相比。
苏不仅富于感性,而且非常理性。
他既热爱自然,纵情山水,又谈佛论道。
他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总少不了一些奇特朋友相随,谈经论佛,他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
读他的《赤壁赋》,在数百字的短文中,你能体会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他的后半生在流放中度过,在一个地方没有呆到三年,离京都越来越远,远到海外蛮地。
“苦难让人成长”,残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文豪,他是一位乐天派,他把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付诸于诗文。
文字成就了他的伟大。
他为人所爱的不仅是才华,豪爽、正直,这些品质更为人所喜,但是作为政治家,这些品质注定他会失败的。
他不喜官场,也不为官场所容。
无论是他的政敌王安石等当权,还是他的“同党”执政,他的正直的言论让人不安,最终他只能远离政治的中心。
可是他又非常热爱他的人民,只要有机会执政一方,他就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比如治理黄河,建设西湖,林语堂说他是火命,在他的执政生涯中总与水对抗。
在杭州他为后人留下了西湖美景,他是一位离不开大自然的诗人。
既陶醉在自然的怀抱中,又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的长官人们能不被喜爱?月夜当空,他最喜的是与人夜游,没有文友相伴就与百姓纵谈。
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
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同学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
下面是我整理的林语堂作品《苏东坡传》(读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推举↓↓↓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爱与自由读后感范文800字5篇《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400字精选7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惊奇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熟悉他,并努力透过书去了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幻想总被“雨打风吹去”。
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敬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好像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妙的幻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一本书叙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慢慢转为平实,一颗心宁静下来,开头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到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
久旱降雨,他比谁都兴奋,一州一民是他不行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埋怨这埋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妙事物。
人总要经过许很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2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关于《苏东坡传》精选5篇心得体会800字
有关于《苏东坡传》精选5篇心得体会800字他的文采飞扬,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雨果;他的动人情感,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
他的人性与人生让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苏东坡。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
”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绍圣元年,苏轼因洛蜀党争被贬惠州,船到岸边时,苏轼惊喜的发现那里的父老乡亲都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他热泪盈眶的写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虽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贫,行动还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气,依然每天读书,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几件好事。
奸臣章淳见状,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苏轼被赦,结束七年的流放从海南回到朝廷。
章惇的儿子章援,害怕他的父亲对苏轼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击报复,特意写了一封信给苏轼,请他宽恕。
苏轼立即回信:“伏读来教,感叹不已。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
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这种既往不咎,重情重义,以德报怨的胸怀,实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这样。
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和章惇都是同榜进士,而且做了颇有情谊的好友。
但在章惇当权后,因为政见的分歧,将苏轼降职免官。
章惇不但在事业上对苏轼打击,而且在生活上也对苏轼处处刁难,不让他住在官宿,苏轼只能租用民房。
真是风餐露宿,备受摧残。
这样的压迫,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释怀的!但苏轼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说何益”一笔带过。
这种宽宏大量,实在是少见。
让人特别感动的还有,苏轼还常怀念与章惇的友谊,而且还为他的生活、健康而牵挂。
在给章援的信中,苏轼叮嘱他好好照顾父亲章淳,苏轼还给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药方,嘱咐他多多保重自己。
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通用8篇)阅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篇1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
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
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
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
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
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
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
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
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
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东坡传》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
字
东坡永远是一个谜。
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1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
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
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
”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
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
”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
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
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
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
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
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
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
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
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
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
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2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题记
苏东坡亲历五朝,而在这悠悠五朝之间,除去童年和青年时的春风得意,自神宗之后,一直到苏东坡身死,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动荡,政治上的小人,为了打击这一代文豪,不惜使尽万般手段,一次次的贬谪,离中原愈发遥远,到最后,甚至有了元祐党人碑的出现,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而苏轼,与司马光一起,名列黑名单前列。
但就是这样的政治上的迫害,苏东坡丝毫不以为意。
“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
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而我看《苏东坡传》却有许多的理由。
其一,苏东坡的诗词既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婉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怎样的一生,才有这样的才情?其二,苏东坡与欧阳修,王安石,到底有怎样的恩怨?其三,苏东坡和佛家有怎样的际会渊源?
天气闷热,来不及一一细写。
一言蔽之吧。
东坡本人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多才多艺,深厚,广博,诙谐,智利超群,又天真浪漫。
有蟒蛇的智慧,鸽子的温柔敦厚(林语堂语)苏东坡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王安石是个怪人,徒有救世之心,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天下无人可与相处,他还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王安石仪表邋遢。
在他最好的年华21岁到46岁,一直谢绝任命,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名小吏。
他有创见,也善于言谈。
但在人际交往上,被认为矫揉造作,不尽人情。
苏东坡本人一生坎坷,几次被流放,浪迹天涯,成为百姓之友。
他与道佛两家都交往甚密。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800字3
苏东坡,又名苏轼,苏子瞻。
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一生是极其坎坷的。
24岁时考取功名,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等地任职。
他心系民众,所到之处,皆建树颇丰。
他生性耿直,遇到不平事,总要说一说,“如蝇在喉,不吐不快”。
作为一方父母官,视黎民百姓之幸福为己任,遭遇不良政法,势必提出异议。
终究惹得小人嫉恨,遭遇陷害。
他爱诗作诗,因此闻名,却也因此得祸。
朝中奸臣无法找到苏东坡任职期间有何错处,只能在其诗中“挖掘”忤逆之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被发配至黄州。
在皇帝驾崩之后,由皇太后摄政,被昭回京都,予以重用,一路直升至宰相。
可他不是政治家,却身在政治漩涡中心,面对长久以来的清议弹劾,觉得无比烦累,自愿请辞至地方。
又到杭州,他称之为“第二故乡”,开始大刀阔斧,建医院,修苏堤,清理河道。
看到终日不停的暴雨,他建议提前预备粮食,以防灾荒,然而,这又触及一些人的利益。
建议没能被采纳,反倒为自己埋下祸根。
灾难终究如期而至,许多地区,人民死亡半数。
“小人浅
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
”这位大诗人,除了感叹“呜呼,天下苍生,奈何!奈何!”,别无他法。
皇太后去世之后,一个18岁的昏庸皇帝执政,一些被打压的奸佞小人,死灰复燃,重新回到朝野,开始大幅度的报复,多数忠臣都被归为“元祐派”,被降职贬谪,连一些死去的老臣都不放过,削官降爵,打压其后代。
章惇甚至奏请皇帝给司马光挖棺鞭尸,并毁其《资治通鉴》。
幸而,此次皇帝觉得太为过分,并未听信谗言。
当然,苏轼兄弟难免其黑手。
苏东坡先被贬谪至广东惠州,发现他在广东生活甚好,又被流放至海南。
海南当时还处于境外,苏东坡是唯一被发配境外的官员。
那时的他已60多岁,海南气候闷热潮湿,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
苏东坡一生漂泊,有时舟车劳顿几个月,刚刚到一个新城市,还未休整踏实,又接到新的任命,匆忙上路,赶往下一发配地。
好在他的才气人品,极为世人钦佩敬仰,所到之处,总有一些良善之士接济,总有一些文人知己陪伴,所以他并不孤寂,生活再困苦,也能把酒言欢,日子再艰难,也能吟诗高歌。
终于这位昏庸的哲宗皇帝只活到24岁,之后由其母亲皇太后摄政几个月,那些元祐老臣得以赦免,苏东坡才有机会返回本土。
然而,在北返途中染上疾病,刚刚返回常州后,就结束了他颠沛流离,却也丰富多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