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8篇)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8篇)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
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
”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作文/,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
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
苏轼这个人不复杂,单枪匹马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有着远大报复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自己看,那是日记,可文章就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
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的自持己见,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悲凉,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
”的清高卓绝......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篇2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39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39篇) 读完⼀本经典名著后,⼤家⼼中⼀定是萌⽣了不少⼼得,现在就让我们写⼀篇⾛⼼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是店铺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通⽤3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 最早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诗⽂,看了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后,为东坡完美的⼈格所倾倒,肃然起敬的同时⼜⽣爱慕之⼼,胸中涌动着⼀种激情,似奔腾汹涌的长江之⽔,继⽽化作⼀股向前的⼒量,启迪我的⼼灵,激励我奋发向上,这就是东坡千古不变的精神魅⼒吧! 苏轼伟⼤的⼈品具有⼀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博、诙谐,有⾼度的智⼒,有天真烂漫的⾚⼦之⼼。
他完美的⼈格正源于他豁达乐观的积极⼈⽣态度。
他有⼀颗仁爱的⾚⼦之⼼,对妻⼦东坡柔情似⽔,“⼗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缠绵凄婉,⾄死不渝的真情,让⼈动容,“惟有泪千⾏”。
他和⼦由更是⼿⾜情深,两⼈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歌,⼀曲《⽔调歌头·明⽉⼏时有》道出了对弟弟的⽆尽思念,令所有写⽉的诗篇顿时黯然。
不仅对家⼈,东坡对朋友对百姓也是⾄真⾄诚,仁爱有加,甚⾄对他的政敌都能以直抱怨。
正如他⾃⼰所⾔“吾上可陪⽟皇⼤帝,下可陪卑⽥乞⼉。
眼前见天下⽆⼀个不好⼈”。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乐⼀直陪伴他。
东坡⼀⽣沉浮宦海,饱经忧患的拂逆,却仍保持天真淳朴,终⽣不渝。
因为他⽣性倔强,⼜过于⼼直⼝快,加之才华过⼈,就得罪了许多奸佞⼩⼈,⼩⼈的龌龊就是见不得美好,诬陷永远是他们的拿⼿好戏,于是东坡屡遭贬谪、流放,甚⾄逮捕⼊,狱险些丧命。
⾯对所有磨难,他仍不忧不惧,泰然处之。
因为他⾝上具有⾄⼤⾄刚的浩然正⽓,所以⽆所畏惧。
在黄州,在岭南,在海南岛,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都能苦中作乐。
穷则独善其⾝,达则兼善天下。
在东坡种稻、植桑、种菜、养蚕,⾃给⾃⾜,劳苦之中亦⾃有其乐。
“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却也怡然⾃得。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最初的阅读动机无非是消遣下时光,至多见贤思齐而已,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感到收获远不仅此: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令人可敬、可爱又可亲的真实的伟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纯粹文人在最复杂朝廷里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与命运的抗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序言,直接便可作为最好的散文去读: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利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建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但在气势上,他确是地道的中国人气质。
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以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可以维持众生万物。
本书或许不是非常严谨考究的历史传记,因为其中有浓郁的文学成分,虽全书是按苏东坡一生的时间推进而演进,但某些事件和人物常会穿插出现,而且书中有不少一看就是逸事传说之类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面有讲苏东坡暗恋堂妹,这是令人感觉非常奇怪的事情,当时觉得不太可能,后来上网一查,发现有人对此大肆批评林语堂,我不懂历史,也不知这是否是林氏对苏东坡极具八卦色彩的独创观点。
其实这样的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其实苏东坡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传奇,这种浪漫的传记写法,非常适合写苏东坡这个人。
苏东坡一生的关键词是:达观,刚毅,慈悲。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4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4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
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
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
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精选12篇)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精选12篇)《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篇1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
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
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
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
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
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
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
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
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
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28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2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词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最近我在诵读他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他是无数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确实,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传诵。
他因文章而惹祸,他的政敌因他的文字对他羡慕妒忌恨,制之于死地。
他不仅在文章诗词上,还在书法与绘画上开创了新局面。
在各个领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个人,弘一法师李叔同可与之相比。
苏不仅富于感性,而且非常理性。
他既热爱自然,纵情山水,又谈佛论道。
他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总少不了一些奇特朋友相随,谈经论佛,他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
读他的《赤壁赋》,在数百字的短文中,你能体会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他的后半生在流放中度过,在一个地方没有呆到三年,离京都越来越远,远到海外蛮地。
“苦难让人成长”,残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文豪,他是一位乐天派,他把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付诸于诗文。
文字成就了他的伟大。
他为人所爱的不仅是才华,豪爽、正直,这些品质更为人所喜,但是作为政治家,这些品质注定他会失败的。
他不喜官场,也不为官场所容。
无论是他的政敌王安石等当权,还是他的“同党”执政,他的正直的言论让人不安,最终他只能远离政治的中心。
可是他又非常热爱他的人民,只要有机会执政一方,他就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比如治理黄河,建设西湖,林语堂说他是火命,在他的执政生涯中总与水对抗。
在杭州他为后人留下了西湖美景,他是一位离不开大自然的诗人。
既陶醉在自然的怀抱中,又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的长官人们能不被喜爱?月夜当空,他最喜的是与人夜游,没有文友相伴就与百姓纵谈。
《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以供借鉴。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9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对于苏轼,大部分人都在评论他文学修为方面的贡献,说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觉不如他们的感悟深、说得好。
我就在其他方面谈谈个人看法吧。
我以前对苏轼了解仅限于诗词,读完《苏东坡传》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
苏轼天资聪慧,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父亲是大学问家,无论做人、做事都堪称表率,母亲深明大义,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苏轼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诲。
这种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家国情怀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我感觉少了一些逆境磨炼,性格中也就少了刚强,我想这可能也为苏轼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不占上风的原因。
苏轼一生都在纠结“出世”与“入世”,他一直都想归隐,但迟迟下不了决心。
他也想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报复,但缺乏政治斗争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从他面对“王安石变法”的作为到对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态度,他都是持一种厌倦的观点,自古优秀的政治家必须集救国志与强国法于一身,而苏轼明显缺乏后者,虽然他曾经身居高位(当过帝师),影响巨大,但始终没有跳出文人性情。
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实现,而他本人也没有能力去创造或者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个人命运始终是与国家命运一致的。
如果苏轼兄弟没有从小立下为国为民的志向,估计他以后的成就不会这么大,诗词中的意境不会这会高,也不会得到人民真心的爱戴。
所以说为民情怀伴随苏轼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难的黄州、岭南及至海南流放时,支撑他以积极态度生活的还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心肠。
从苏轼的成长轨迹及做人做事风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妻子真心,对兄弟和睦,对朋友以诚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个地方,都能影响、团结、带动一大批人。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王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他两任抗州,为当地两修“六井”,斗瘟疫、扩西湖,修苏堤,筑河坝,任密州时带领百姓抗蝗灾大生产,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园,就连在岭南、海南地区在个人温饱情况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在想着在政策面上为周围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如果他个人不具备这些素养,他不会被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帮助他,他的'诗词也不会流传千古。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
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
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面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
担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举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暖和亲切宽容的成熟。
当他发现当地百姓有弃养女婴的恶习时,于是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怜的薪资,到处写信筹措资金,举办育婴堂,救活了无数婴童。
苏东坡在自己寒冷彻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却要去温暖别人。
在新旧当权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从不舍弃自己兼济天下的初心。
他是黎明百姓的挚友,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极有“民主精神”的斗士。
他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道士僧人、贫穷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农妇等。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7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最近我读完《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著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
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
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
通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
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
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
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
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
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
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
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
《苏东坡传》读后感五篇
【导语】说起苏东坡,⼤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因为学过很多篇他的作品。
《苏东坡传》则是对苏东坡的超⼈才能及政治⽣活、⽂学⽣活等作了⽣动的描述和评价。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从⼩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长久,千⾥共婵娟的忧愁,⼤江东去浪涛尽的⽓势⽆不流露出诗⼈的豪迈奔放。
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
苏东坡的背后,⼏度升迁的⾟酸只有他⾃⼰品尝。
他⼀⽣为官,⼀⽣清廉,与⼤政治家王安⽯⽃智⽃法。
他热爱⽣活,在美⾷⽅⾯留下了东坡⾁东坡壶以传后世。
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诗中表达了⾃⼰的伤痛。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
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鄙夷。
他知⼰⽆数,兄弟情深,苏东坡⼜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浩然之⽓,王安⽯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书,包括他⾃⼰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的⽓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畏精神。
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
他习惯了淡泊,他明⽩了如何应对困难。
苏东坡具备⾄⼤⾄刚的浩然之⽓,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坎坷,但也是豁达的⼀⽣。
⾝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哲理。
【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我是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的欣喜之情,来阅读《苏东坡传》的。
苏的才华,⾃不必浅学评价了,⾄于脚踏东西⽂化,⼼平宇宙⽂章的林语堂其名也早已贯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
给古⼈做的传记,我以前也读过⼏本,然⽽⼤都⼯于学术,读起来如同⾯对戴着瓶底厚眼镜的⽼学究,压抑之余,兴味寡然。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
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
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2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
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苏东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苏东坡传读后感(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
但这不能阻碍他。
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
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
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
”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
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
苏东坡guǎnlǐ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
他处处为百姓着想。
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
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
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
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
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
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
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读后感(二)上次挑灯夜读,还是上大学那会干的事。
那时宿舍晚上11点断电,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熄灯后只得跑到楼道借着路灯临阵磨枪,天冷时还得背床厚厚的被子。
时过经年,最近竟又为了一本《苏东坡传》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读书机会甚少,更难得一本书读两次,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在几年前读过之后让我念念不忘,特意买来再次拜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6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6篇)《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1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不怎么会看传记,因为我觉得了解完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会突然感到惆怅和不舍。
就仿佛自己参与了他的一生,结局就是送他离开一样的难过。
今天听的《苏东坡传》,发现难过的感觉少了,可能是因为“东坡肉”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吃货”还在吧。
苏轼,从小就是个天才,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带动了全家的读书氛围。
有才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得开的,苏东坡年少时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甚至说三十年后无人记得欧阳修都会在聊苏东坡,可见苏东坡的魅力之大,还有欧阳修的眼光独到和爱人好士。
苏东坡,仕途坎坷,可以说不是在去当官的路上就是被贬的路上。
他为人豪放,爱结交朋友,这个性格有利有弊,他的妻子王弗经常提醒他要防小人,他还是依旧“放荡不羁爱自由”,君子坦荡荡啊。
我想每个人都会喜欢平等尊重他人的人吧。
苏东坡,除了留下了许多千古诗篇,还给我们这些吃货留下了东坡肉,他真的是很能吃,很会吃。
换成一般人被贬到蛮荒之地,估计要愁死,他却开荒种田,每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苦难。
像他这么热爱生活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
晚年的他流放到海南岛,作为吃货的他发现烤生蚝鲜美,写信给弟弟子由说千万不要跟北方人说,有趣的老小孩。
苏东坡这个“宝藏男孩”,真的聊不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林语堂先生写的这本《苏东坡传》,不了解他的会了解他并且喜爱上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2接连三天,阅读《苏东坡传》。
印象中,这是一本失而复得的书。
还是刚毕业时,爱书的当时还读中学的兄弟买了这本书,送给了我。
而当时,恰好有同学到家玩。
于是,在同样爱书的我这里借书阅读,似乎也成了她进步的表现。
于是,每想起那同学,《苏东坡传》也就条件反射般地在眼前。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
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
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
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
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
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
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
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
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
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
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
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2这本书从家庭、生活、政治、书画等角度概况了苏轼一生,读完第一感受就是苏轼怎么这么好,被一贬再贬,还是很豁达地面对一切,王安石真的是令人讨厌,还邋里邋遢。
苏轼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追随他的粉丝,敬仰他的人品和才华,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朋友愿意接济他,他倒是自得其乐,没官做就做做农民,种种地,到处游玩写写诗提提词。
他是一个心中有国,却没政治的人,职位再低,都尽可能地救济百姓,他是真的想做事的人。
看他给友人的书信,幽默自嘲,他好像一个体验派,总要搞点事情,体验瑜伽,体验制酒,体验制墨。
他的名气在当时没有网络的时代竟然能席卷整个大陆甚至外邦。
他在政治道路上是不幸运的,起起落落,被政敌视为眼中钉,但有很多人懂他,在他就要被害死的时候,与他政见不和的司马光替他说话,太后也替他说话,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优秀8篇】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优秀8篇】苏东坡传读后感篇一不可复制的苏东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被人铭记,又有多少早已被人遗忘。
而苏东坡,却是着漫漫历史中,恒久闪耀的星。
从接触诗词以来,苏东坡便是我最熟识的文人,但对于他的了解,一直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字片语。
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跟着书中的一言一语,我对他多舛的一生感同身受。
苏东坡,是一个大体上同于李白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却有着相似的潇洒,相似的风流,相似的文坛地位,甚至是相似的人生经历。
倘若提到盛唐的唐诗,脑海里出现的总是李白的身影;但若是说起宋词,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苏子瞻。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形容他的:“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各自的温柔敦实。
”也正因为这些,苏东坡在政治上被啃食腐鼠的乌鸦视作眼中钉。
苏东坡的超凡,在于他的天真淳朴,顺乎天性。
在他二十一岁高中,扬名立万,正准备为国家富饶献上自己一份心力时,却碰巧赶上了王安石变法,从此他的仕途之路注定坎坷。
苏东坡的生命仿佛一团炽热的火,热情地燃烧,为君主,更为百姓。
但在苏氏兄弟守丧回来,在神宗熙宁二年到达京师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试验里,苏东坡这位清高的文人也被卷入政坛的漩涡中。
王安石变法中,最让朝臣惊愕的事王安石给御史台大换血的举动,这个排异存己的做法,让大臣不敢上书表达意见,也激起了苏东坡的不满,他上万言书给皇帝,当时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他也知道这篇万言书上给了皇帝,即便不遭大祸,也会遭到罢黜,但他仍然上书了,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所在呀。
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这封万言书如同石沉大海,后来苏东坡因为青苗法又上书。
而是情况恶化的事,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激怒了王安石,他立即遭到罢黜,调往满分作文网杭州。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6篇)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6篇) 当仔细品读⼀部作品后,相信⼤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是⼩编整理的《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16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遍,便对苏东坡这位⼤⽂豪有了⾜够的认识。
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了我们苏东坡⼀⽣漂泊。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才使他的作品犹如⼀颗璀璨的星在⼈群中脱颖⽽出。
以⽂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学⼠之上,他⾃然⽆须⼼怀忌妒,⾃⼰既然伟⼤⾮他⼈可及,⾃然对⼈温和友善,对⾃⼰亦⽆损害,他是纯然⼀副淳朴⾃然相,故⽆需乎尊贵的虚饰。
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称局促如辕下之驹。
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
虽然历朝天⼦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还记得苏东坡被蹢吗?他当时已只不过是⼀个草民,但他依然⼀⼼想着那些黎明百姓,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2 关于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我们都不陌⽣,他的⽂章诗词在课本上都学过,⽽且据说美⾷“东坡⾁”是他研制出来的。
总的来说,他的⼤名,是如雷贯⽿的。
翻开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对于⾥⾯介绍的苏东坡的童年⽣活,我⾮常有感悟。
书中提到,苏东坡出⽣在⼀个⼩康家庭中。
⽗亲苏洵年轻时也不爱读书,后来看到哥哥考到功名,受到影响,就开始决定认真读书了。
刚好苏东坡的出⽣,让苏洵就萌⽣了⼀种和⼉⼦⼀起陪伴式读书的想法。
他教导苏东坡朗读,⾃⼰在⼀旁听,也能受益,⽗⼦算是共同学习与成长。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淡定的`生活态度是淡泊外物,使情感回归自身,从而坚定自己的追求。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写道“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是自然的感召使吴均坚守着淡定;视名利如粪土的居里夫人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终于发现了镭。
苏轼也曾在仕途中饱受磨难,终于苏轼学会了淡定,“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是淡定使苏轼变得豁达。
《苏东坡传》读后感2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
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的王安石斗智斗法。
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
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3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最初的阅读动机无非是消遣下时光,至多见贤思齐而已,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感到收获远不仅此: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令人可敬、可爱又可亲的真实的伟人形象,看到了一段最纯粹文人在最复杂朝廷里的宦海沉浮史,看到了人性与命运的抗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看到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看到了至真至善的赤子之心。
《苏东坡传》读后感4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
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
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42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42篇)《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42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读毕《苏东坡传》,一股对东坡的喜爱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物,让我为之倾倒的同时,思考之余,也给了我许多启示。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
高尔基如是说。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我眼中所欣赏的朴素换种说法,可以说是全面真实,而东坡就是这样的人,他这六十四年的完整一生完美地诠释了"朴素"这个词。
林语堂先生这样描述东坡:"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数百字都无法描绘苏东坡的全貌。
是啊,再多的篇幅,对于刻画这样富有生机的人皆是苍白而徒劳的。
了解东坡的人都知道,作为政客的他一生颠沛流离,从苏氏三父子乘舟离开眉山的壮雄心勃勃,到辗转黄州,再是一路向南到达岭南,最后越过雷州海峡,老死琼州……朋党之争中苏轼从来不是不知晓政治规则,而是他的本性让他明知故犯,所有的私欲在他眼中卑微至极。
比起荣华富贵,他更乐意关注百姓的愉悦和疾苦。
正是他的清醒与坚持,使他困于朋党之争,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相抵触,他就是要反抗到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管政治生活中多少风雨,甚至是冷箭扑面而来,东坡都用豁达做蓑衣,乐观做草帽,波澜不惊地缓缓驶船,坐看风景。
苏轼真的是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即使深陷泥潭,他依旧可以唱着小调和三五个知心好友共享生活的乐趣,他为妓女题诗,与和尚趣谈,与邻人学做菜,在东坡耕耘,美化生活环境,作文写词乐不亦乎。
苏轼平易近人,一生交友无数。
引车卖浆者亦可与他成为知己。
"天才可以感知却无法琢磨。
"无法细数其功,我们只是知道苏轼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他那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随风飘荡却始终笑的坦然,而这份坦然正是源于他内心的纯粹。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
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
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
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
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2苏轼早年成名入仕,看似一路顺当,引人钦慕,后半生却一直于宦途中跌宕起伏。
在"乌台诗案“中,仅因为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就被奸人所指入狱,接着被贬官黄州。
这是苏轼第一次遭遇不顺,但不是最后一次。
他一时定是失落郁闷的,但他是个乐天派,他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这块地是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土坡,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而“穷人吃不起,富人看不上”的猪肉,也因他发明了“东坡肉”而流传千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传》读后感
记得曾看到一篇文章,题曰《黑色阅读》。
说起作者酷爱着读陀斯妥也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鲁迅、张爱玲等人的作品。
陀氏无疑是一个用心灵拥抱黑暗的天才;帕氏可谓最伟大也最卑劣的时代里的哈姆莱特;鲁迅则犹如一个不带一点干粮和饮水进入沙漠的旅者,抱着九死而不悔的决心,又好像是播种煮过的种子的庄稼人,原本就不怀有收获一颗一粒的希望;而张爱玲,则在惘惘的时代背景中,从女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洞穿了人性中所有的局限与悲凉。
作者说他喜欢“在咬着牙进行的黑色阅读中,不停地与‘黑色天才’们猝然相遇”的痛感,喜欢那种即使在炎热的夏夜里也深入骨髓的丝丝凉意。
也许这种“黑色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冷峻地切入现实人生。
然而,当我读到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某些时候更乐于热爱神祗的笑容。
诚然,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真诚、善良、崇高等高贵的个性品质似乎都难逃被黑暗、丑恶摧残或吞没的厄运。
但是,还是会有人,在苦难、悲哀的人生际遇中,以他的智慧、仁爱与伟大的悲悯,冲出了重重黑幕,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留下了一些烛照后世的、不可磨灭的宝藏。
这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奇迹,苏东坡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奇迹之一。
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
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酥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
”这无疑是对于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苏东坡的才华和学问都要高出别人很多,政绩又不错,小人们想陷害他,就想方设法用他的诗文来为他定罪。
他们硬说他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和皇帝的不满和不敬,把他诗中的很多语句和意象上纲上线,促使神宗皇帝在将信将疑之间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乌台诗案”。
他因此被关在牢中四个月零十二天,后来以一个近乎流放罪犯的身份来到湖北黄州这样一个荒凉的小镇。
他是因了诗文而获罪,可是在从狱中出来的那天晚上,竟然又开始大做诗文:“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些句子又是可以供御史们拿来告他不敬皇上的,他写完这首诗,丢下笔杆说:“我真是无可救药。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令爱他的人担心,却又阻挡不了他。
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他说自己生性不耐烦,遇到看不顺眼的事物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他具有着天然的大无畏的勇气,这种力量也许由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存在
于他的身上,直到死亡逼他合上嘴巴,才有可能停止。
他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
无论是反对派当权,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
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生活在屈辱中。
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
他享受在黄州的惩罚和拘禁生活,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以及“承天寺夜游”等绝妙好文,那两篇月夜记游赤壁的文章流传千古,短短几百字就道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又说明人在此生可以享受大自然无尽的盛宴。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到这些文字,都会生出新的人生领悟。
他在人生的晚年时期被贬谪到岭南,爱了这里的“岭南万户皆春色”,他是一个平民,像在黄州时期一样自己建造房屋,并学了酿酒的秘方,刻石为记,藏在罗浮铁桥下,说“只有寻仙的人能找到”。
他自以为可以定居惠州,不料60岁的时候又得到了移居海外(海南岛)的命令。
热带小岛的夏天湿热难当,他常坐在槟榔树下数日子,等候秋天来临。
秋天多雨,船只因为气候关系都不再南行,食物短缺,岛上连米都买不到。
“食无肉,病无药”,老人的身体实在吃不消。
但他不屈的灵魂和人生观使他从未失去生活的乐趣,也许是真正掌握了自己,至少他从未失去幽默感。
他曾经对他的弟弟说:“我上可以陪
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
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他如今和默默无闻的穷学者、农夫交往。
家里一天没有客人他就不自在,别人不来他就出去拜访邻居。
他缺衣少食,却似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一天他头上顶着个大西瓜,一面唱歌一面穿过田野。
一位七十岁的老农妇说他:“内翰昔日的富贵,有如一场春梦。
”从此苏东坡就叫她为“春梦婆”。
……我总是容易被一些细小的事情深深吸引,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使我对苏东坡充满热爱。
我爱他身上所有的那种绝对醇美、完全成熟的人生态度,那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容的幽默感。
我始终相信,只有完全舒展、自由的心灵,才可能盛放出幽默的花朵。
这是慷慨的天才馈赠给我们的近乎神祗的笑容。
我热爱这些,如果有人问起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回答只能是:“正因为我喜欢。
”
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
虽然就品性和才华而言,林语堂先生还够不上苏东坡的风华,但在二十世纪诸多第一流的文人中,他无疑是最为接近苏东坡的人。
前不久我在旧书店淘到一本名为《林语堂与廖翠凤》的小册子,看着大受感动。
不免想到鲁迅先生,更主要是想到那个凄苦一生的名叫朱安的旧式女子,朱安的悲剧是谁之罪?我说不出答案,但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秉性接近苏东坡的林语堂先生身上。
我还想到,也许人的秉性有诸多天然的分别,有的适合做朋友、师长,有的人天生就是最出色敌人或对手,鲁迅先生就只能属于后者。
林语堂先生也曾投身于火热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北大和北师大任教时,站在学生的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带头朝军警扔石头和砖块。
他似乎和苏东坡一样,一
度活在党派夺权和文人纷争的中心,后来逐步退向边缘,直至黯然去国,但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
他写的《苏东坡传》是一本“无一字无来处”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情趣盎然的小说珍品,也只有这种自由烂漫的文体和豁达睿智的语言才能恰如其分地凸显传主的灼灼神采。
林语堂先生为苏东坡作传,固然是苏、林隔代相通之幸,更是万千普通读者之大幸。
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他从不收敛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他从不掩饰他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与魔鬼争辩,偶尔还占取上风;他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他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败,却含着笑死去。
……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我情不自禁地要对这样的阳光阅读满怀感恩。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爱意和关怀的人间,惟有这样的阅读可以令我时不时地轻轻发笑。
我相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室内像一个冰库,没有一丝暖气,那些黑色的方块字也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你我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空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灵魂的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