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人大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浅议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浅议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浅议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利机关,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是它最基本的职能,在依法治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县级人大的地位、性质、职能分析了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县级人大依法治县地位作用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方略写进了宪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具体、更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依法治国路径图,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县一级处在呈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推进依法治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基和保证。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是其最基本的职权,充分认识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意义重大。
一、县级人大在依法治县中的地位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全县人民是依法治县的主体和源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县级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依法治县中处于重要地位。
如何发挥人大在推动依法治县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人大在推动依法治县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执行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要深刻领会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作为重要任务,认真研究人大立法、决定、监督、任免等各项工作在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体系中的具体措施,推动人大履职法治化进程和实际效果的提升。
一、切实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享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人大践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是要认真学习宪法,准确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提升法律素质,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努力工作。
二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到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主张,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二、努力提高自治县立法工作质量要用活用好民族自治县“半个立法权”,发挥立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是要突出重点,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围绕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从XX的特殊县情和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区位优势,认真开展民族立法工作,使制定的条例小而精,既符合实际有特色,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基层人大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考

关于基层人大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考作者:谢占芳封彦举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8年第5期人大是立法机关,虽然县(区)级人大没有立法权,但是县(区)级人大仍然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县(区)级人大要在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中体现法治,做好基层法治建设的表率,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一、基层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基层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司法改革等工作的开展,我国公民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信访不信法”局面初步扭转,“执行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综合起来看,基层在法治建设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司法行为不断规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经过十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违法违规办事逐渐减少;行政效能不断增强,庸政懒政现象得到改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暴力执法、甚至违法情况减少;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司法行为不断规范.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决策不断科学化、民主化,行政事务逐步公开,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
开展送法下乡、法制讲座、以案释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便民卡等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律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户,创建普法大院、普法示范村(社区)。
以宪法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为重点的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提高。
关于县级人大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考(同名6045)

关于县级人大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考关键词:县级人大法治建设内容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新目标。
法治中国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县级人大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应该围绕法治中国的具体内容,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监督执法司法活动、重视全民普法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推进法治建设。
自从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我们从未停止走法治中国道路,建设法治中国的实践。
年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
目标既定,如何推进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是把握法治中国的内涵。
法治中国是指法治是中国整个国家运行的基础,是从事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
国家、政府、社会各项事务均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
也就是说,法治是治理中国的基本方式,国家的所有事物和各类主体的活动都要遵守法治,国家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具体来说,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于县级人大而言,必须遵照宪法法律,结合县域实际,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监督执法司法活动、重视全民普法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
县级人大没有立法权,但县级人大具有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权。
地方人大常委会(包括县级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备案是《监督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县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是指县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公文。
它在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县级政府制定的非法律性规范性文件数量庞大,仅笔者所在的***区年就达()件,年达件。
但由于基层情况复杂,公务人员法治意识相对淡薄、追求利益、逃避责任、监督不力等因素,导致出台的县级政府规范性文件质量相对较低。
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作者:艾永祥来源:《办公室业务》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结合永胜县人大工作实际,论述了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大;依法治县;作用充分认识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总体部署,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依法治县,是依法治国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组成部分。
人大是依法治县的基础。
第一,县级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和重点。
第二,县级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均由县人代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县人大在本级国家机关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县人大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的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这表明县人大在依法治县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人大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来行使职权的,人大的决定权对本行政区域有普遍约束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学法守法。
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运用人大权力来制约其它权力,能形成依法治县的强大合力,实现国家机器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转。
人大是依法治县的保障。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级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处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来参与立法工作,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一是通过向有立法权的上级人大提出建议,参与上级人大立法。
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收集来自基层的信息,为上级人大立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人大的法律监督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依法治县的成效。
只有人大的这种权力得到有效行使,依法治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法律保障。
否则,缺乏人大的支持和参与,就失去了最广泛的群众根基与合法屏障。
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依法治县的核心是依法办事。
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

经验交流办公室业务2015年4月份工作指导文/云南省永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艾永祥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摘要】本文结合永胜县人大工作实际,论述了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大;依法治县;作用充分认识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总体部署,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依法治县,是依法治国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组成部分。
人大是依法治县的基础。
第一,县级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和重点。
第二,县级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均由县人代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县人大在本级国家机关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县人大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的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这表明县人大在依法治县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人大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来行使职权的,人大的决定权对本行政区域有普遍约束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动员人民学法守法。
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运用人大权力来制约其它权力,能形成依法治县的强大合力,实现国家机器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转。
人大是依法治县的保障。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级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处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来参与立法工作,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一是通过向有立法权的上级人大提出建议,参与上级人大立法。
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收集来自基层的信息,为上级人大立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人大的法律监督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依法治县的成效。
只有人大的这种权力得到有效行使,依法治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法律保障。
否则,缺乏人大的支持和参与,就失去了最广泛的群众根基与合法屏障。
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县进程中的作用依法治县的核心是依法办事。
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

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作用,范文,网,地位,人大,法治,中,建设,,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作用,范文,网,地位,人大,法治,中,建设,,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3)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作用,范文,网,地位,人大,法治,中,建设,,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建设“法治**”中人大的地位和作用(4)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作用,范文,网,地位,人大,法治,中,建设,,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1998年以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决定、决议,按照总体部署,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行政、司法机关的认真实施,我市依法治市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进行。
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形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突出了以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
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公示制、行政评议考核制等各项依法行政制度逐步建立,政府系统的层级监督制度逐步形成,评议考核逐年进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始运作,执法主体、执法程序不断趋向规范,加强了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任务和依法行政的要求逐步适应。
加强人大制度建设发挥县级人大作用

加强人大制度建设发挥县级人大作用屈小强【期刊名称】《公民导刊》【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页(P37)【作者】屈小强【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人大常委会【正文语种】中文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县级人大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充分认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及其意义,进一步加强人大制度建设及宣传。
县级人大常委会设立30多年来,虽然在民主政治发展、实施法律监督、代表群众利益、地方官员的任免、联系群众、重大事项的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县级人大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
原因在于部分干部群众,甚至有部分人大系统干部、人大代表对人大制度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县级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因此,加强人大制度建设和宣传,对于县级人大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关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列举了十五项:保证国家统一意志的贯彻,保护各种权利。
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选举和罢免本级国家机关的负责人。
选举和罢免县级人民政府县长和副县长。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决定重大的地方性事务。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
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本区域内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