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a7ef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650c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c.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应该怎么做呢?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出示:(齐读)激情读词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ce708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8.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之一,反映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通过进修这首词,学生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辛弃疾的创作风格,进一步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背景和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2. 理解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内容1. 词曲赏析:进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曲结构和表达方式,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作者生平: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特点;3. 词曲朗诵:学生分组进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曲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 创作讨论:引导学生就词曲中的主题和意境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听说法:通过词曲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认识;3. 体验法:通过创作讨论和个人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教室氛围;2. 词曲赏析:讲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曲结构和表达方式,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作者生平: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特点;4. 词曲朗诵:学生分组进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曲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5. 创作讨论:引导学生就词曲中的主题和意境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6. 总结:对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感悟和体会。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a4db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0.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a56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559a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7.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二、教学准备- 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文本- 课堂电脑和投影仪- 打印好的教学材料-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简要回顾《南乡子》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 感悟诗歌意境(15分钟)- 展示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全文。
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诗歌,然后请几位学生逐句朗读。
- 引导学生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可能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参考诗歌的字词、句子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各组的答案。
4. 创作实践(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意境和情感,自由创作一首相似的诗歌,要求至少五句。
- 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表达情感。
-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与同伴分享。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 提醒学生诗歌创作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加练和尝试。
四、课后作业- 完成创作的诗歌整理,并写下对自己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 阅读其他经典诗歌,挑选一首诗进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表达能力- 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48c6a844769eae009edab.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8db1db4daa58da0114a68.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eafd3b6bd97f192379e901.png)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李樹銳教學目標:1、了解辛棄疾の有關文學常識,積累名句。
2、反複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品味作者の思想感情,培養愛國之志。
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一、釋題導入:“南鄉子”是詞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
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
晉蔡謨築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樓。
有懷,有所懷念。
標題點明作詞緣由,簡潔。
二、整體感知: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人,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の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の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の作品。
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有《稼軒長短句》。
存詞六百多首。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2、選自《稼軒長短句》。
本詞作於宋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在鎮江知府任上。
鎮江,在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の第二道防線。
每當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總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の。
3、學習生字:萬兜鍪..(dōu móu)4、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倒裝句,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の呵天一問,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運用設問,自問自答。
這問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の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上片寫景,以問起句,以答結句,使人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戰未休”含義深刻,借孫權諷刺南宋王朝。
孫權雄踞東南,征戰不休,從未向誰低頭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諷刺之意溢於言表,卻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3ef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6.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e03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e.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准确把握停顿;2、学习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领会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的作者会是谁呢?请看下面我给出的一点点提示。
(投影)他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这讲的是他23 岁时,独自带领50 人的队伍,连夜奔袭600 里,从对方5 万人的手中,将叛徒张安国押解回临安故事。
50 人对抗五万人,是不是有点武林高手的感觉?他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曾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曾与苏轼齐名,并为“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也曾被尊称为“词中之龙”他,就是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读一首词,第二部分是悟一段情,第三部分是识一个人。
二、正课第一部分读一首词1、初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这首词,有一个生字,【鍪】,这个字有三个部分,矛、反文和一个金组成,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除了读准字音,诗词还要讲究节奏。
一般的古诗词,五言可以采用212 或221 的停顿,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是221 停顿,后两句是212 停顿。
而七言一般可以用223 的停顿。
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夫聊发少年狂” 。
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看看这首词的停顿。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译读:读懂题目、读懂内容。
这首词有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北固亭、神州、兜鍪和仲谋。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72a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7.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fbc5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e.png)
课程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深层次意义。
教材准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辛弃疾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
第二步:了解作品(15分钟)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赏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30分钟)分段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释古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训。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诗歌朗诵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学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c43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a.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2c83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c.png)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小乐一、问题导入1.谈话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对辛弃疾的评价。
辛弃疾是北宋文坛少有的文武全才,“武能马上定钱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
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同样豪迈大气。
2. 学习目标①反复揣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②体会本词咏史怀古、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难点)③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重点)二、问题思考1.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3.文学常识“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感怀。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4.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7ed9dde80d4d8d15a4fc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念》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1ac3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准确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这首古代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进行简要分析;-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的诗歌原文;- 中英文对照的翻译版本;- 诗歌解析的相关资料;-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问诗歌对人们有何影响,为何重要。
研究诗歌3.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的诗歌原文和中英文对照的翻译版本。
4. 带领学生先读原文,再朗读翻译版本,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5. 解释诗歌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6.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排比、对仗等。
诗歌分析7.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8.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9.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研究成果呈现10. 邀请学生在诗歌朗读或展示中表现自己的理解和解析。
11. 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如绘画、写作、朗诵等,呈现对诗歌的理解。
12. 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成果,促进研究氛围和同学间的互动。
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准确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念》,还能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同时,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代诗歌。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愁》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0dbb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a.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愁》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诗,使学生了解南乡子这位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与解读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南乡子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与艺术手法;* 感悟诗歌的情感寄托与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南乡子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主要题材,引起学生对该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指导学生通读诗歌,帮助他们初步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意境。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以及象征意义,并与南乡子的生平背景联系起来进行解读。
4. 品味与学生共同品味诗歌中所表达的忧愁情感,引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5. 归纳梳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主题内容,让学生对南乡子的诗歌创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6.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互相研究与启迪。
7. 总结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南乡子诗歌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与熏陶,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与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愁的理解程度、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南乡子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尝试以南乡子的创作风格写作自己的诗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77677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9.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这首词的背景和意境。
2. 能够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体会辛弃疾的创作意图。
3. 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背景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意、词牌、韵律及艺术特点3. 进修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 赏析其他辛弃疾的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意和情感表达2.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牌、韵律和艺术特点3. 分析辛弃疾的诗词创作风格和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辛弃疾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情感表达。
3. 朗诵赏析:让学生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词牌韵律,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综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词牌演唱等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兴趣。
2. 进修分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词意、词牌、韵律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 朗读赏析:让学生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词牌的韵律和艺术表达,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4. 创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词牌演唱等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引导学生对辛弃疾及其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二)识人知境
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
【一读音韵】
1.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2.诵读
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指导诵读,齐读检查。
【再读解义】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
)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
)
【三读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是“为国伤怀”的怀。
)
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
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
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
这里的“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的感怀。
)小结:——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心。
(四)回顾品鉴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五)拓展提升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北固亭怀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