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消导化积剂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消导化积剂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消导化积剂的合理使用

消导化积剂是以山楂、神曲、谷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用以治疗食积停滞的中成药。消导化积剂分为消食化积剂和健脾消食剂两类。临床以脘腹胀闷、嗳腐吞酸、厌食呕恶、腹胀、腹痛或泄泻、舌苔腻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胃肠炎、胆囊炎、细菌性痢疾等见上述症状者。

1.消食化积剂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例如保和丸(颗粒、片)、枳实导滞丸。

2.健脾消食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症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面黄体瘦、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例如健脾丸、健儿消食口服液。

注意事项:(1)使用人参类补益药时,不宜配伍使用含莱菔子的药物;(2)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配伍具有理气作用的药物,使气行而积消;(3)消导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总属攻伐之剂,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

2020《儿童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答案.pdf

儿童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儿童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的脾,下列错误的是() A .先天之本 B .后天之本 C .气血生化之源 D .可以运化水谷精微 2 . (单选题)文中论述的“重视脾胃、从中取傍”的疾病,不包括() A .黄疸 B .咳嗽 C .肿病 D .泄泻 3 .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的非急性期,可选中成药不包括()

A .黄芪颗粒 B .槐杞黄颗粒 C .黄葵胶囊 D .白令胶囊 4 . (单选题)厌食经验方常选药物组,不包括() A .神曲、草豆蔻、砂仁 B .石斛、麦冬、生地 C .芦根、杏仁、前胡 D .焦山楂、鸡内金、谷稻芽 5 . (单选题)小儿疾病选药,宜() A .苦寒清热 B .辛热助阳 C .质地轻清 D .多投补益 6 . (单选题)小儿中成药给药剂量正确的是()

A .新生儿为成人量的1/3~1/4 B .婴幼儿为成人量的1/6~1/4/ C .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1/2~2/3 D .大于14岁儿童为成人量的1/2~2/3 7 . (单选题)当小儿服药发生困难,如拒服、呕吐等,应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A .与餐同服 B .少量 C .多次 D .避开就餐1~2小时 8 . (单选题)根据说明书,以下哪个药可用于6个月的小儿() A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B .施宝利通片 C .黄栀花口服液 D .缩醛胶囊 9 . (单选题)下列感冒药,哪个与其他不属同类()

A .感冒清热颗粒 B .小儿感冒颗粒 C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D .桑菊感冒片 10 . (单选题)下列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哪个含有巴豆霜() A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B .一捻金胶囊 C .小儿康颗粒 D .胃肠安丸

研究论文: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111510 药学论文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的价值评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0xx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与

20xx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 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针对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以及药物配伍禁忌合理性进行对比。具体的药学干预方法为: 1.2.1将培训力度有效加大,确保用药质量针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以及相关宣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注射剂使用方法、应用剂量、药物适应症、配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安全性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 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 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 1.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 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2.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多种类型 ●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 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 3.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 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 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 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 ●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 适宜的中成药。 ●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 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2) ●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 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3) ●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 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思维答案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思 维答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临床使用中成药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临床疗效 B.缩短病程 C.提高治疗依从性 D.以上答案均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2 .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主要是 A.指南依据 B.中医辨证依据 C.患者要求 D.个人和科室经验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3 . 中成药说明书的特点是 A.以中医证型为先导 B.常有中西词汇混用 C.疗程和不良反应通常不明确 D.以上答案均是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4 .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中医的证候是一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描述 B.不同疾病不可能使用相同的中成药 C.在中医诊疗中,证和病的概念同样重要 D.慢性病患者多见有血瘀证,所以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5 . 流感患者出现高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口干便秘、烦躁不安的症状,最适合的中成药是 A.九味羌活丸 B.银翘解毒丸 C.防风通圣丸 D.玉屏风散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6 . COPD患者在稳定期阶段,轻微咳嗽,活动后气短、乏力等,最适合的中成药组合是 A.银黄颗粒、蒙石滚痰丸 B.蛤蚧定喘丸、咳喘宁胶囊 C.玉屏风散、金柜肾气丸 D.四君子散、十全大补丸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轻度紫绀,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伴室上性早搏,最合适的中成药组合是: A.心宝丸、稳心颗粒 B.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C.麝香保心丸、益心舒胶囊 D.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丸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8 . 在中成药临床实践中,以下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A.中医辨证和疾病诊断同时需要,用药时可以相互参照 B.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因存在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可能不同 C.中成药在长期使用时必须考虑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D.以上答案均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思维考试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思维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使用中成药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临床疗效 ? B.缩短病程 ? C.提高治疗依从性 ? D.以上答案均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主要是 ? A.指南依据 ? B.中医辨证依据 ? C.患者要求 ? D.个人和科室经验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中成药说明书的特点是 ? A.以中医证型为先导 ? B.常有中西词汇混用 ? C.疗程和不良反应通常不明确 ? D.以上答案均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医的证候是一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描述? B.不同疾病不可能使用相同的中成药 ? C.在中医诊疗中,证和病的概念同样重要 ? D.慢性病患者多见有血瘀证,所以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长期使用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流感患者出现高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口干便秘、烦躁不安的症状,最适合的中成药是 ? A.九味羌活丸 ? B.银翘解毒丸 ? C.防风通圣丸 ? D.玉屏风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COPD患者在稳定期阶段,轻微咳嗽,活动后气短、乏力等,最适合的中成药组合是 ? A.银黄颗粒、蒙石滚痰丸 ? B.蛤蚧定喘丸、咳喘宁胶囊 ? C.玉屏风散、金櫃肾气丸 ? D.四君子散、十全大补丸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轻度紫绀,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伴室上性早搏,最合适的中成药 组合是: ? A.心宝丸、稳心颗粒 ? B.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 C.麝香保心丸、益心舒胶囊 ? D.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丸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在中成药临床实践中,以下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 A.中医辨证和疾病诊断同时需要,用药时可以相互参照 ? B.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因存在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可能不同 ? C.中成药在长期使用时必须考虑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 D.以上答案均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中成药是天然成分组合而成,但也可能含有毒性,超过3个月以上的使用仍需谨慎 ? B.关木通、青木香等含有的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 C.药典和说明书推荐的临床剂量较低,为了提高疗效,可以适当提高临床使用剂量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xx 第二人民医院 药械科: xxxx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临床疗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辨证用药 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使用。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理论精髓所在,因此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指导,强化辨证用药,切不可仅以说明书上的适应证简单用药。对症强调阴阳五行、整体辨证、动态平衡,严格把握“证”这一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反应状态,以药物最佳组合的“方”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临床疗效作为用药的检验标准。以咳嗽咳痰为例,按辨证分型可分为痰热证、痰湿证、肺燥证、寒饮证,用药须辨证选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再如感冒,有的是风热感冒,有的是风寒感冒,二者病种类型截然不同,若相反用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的,与西医的"辩病论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医用方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选择,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例如同为呕吐,若因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藿香正气散;若因食积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若因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等。再如高血压、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等都是西医的不同系统的疾病,但若都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所以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必须以中医辩证为依据,不能按西医病名应用,更不能将某个中成药固定为 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因为由于病人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对某人有效的方剂,对他人也可能无效。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明细介绍》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骨伤科类中成药适用于()类疾病 ? A.痹病 ? B.跌打损伤 ? C.软组织损伤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按功效分类骨伤科分为() ? A.接骨续筋 ? B.补肾壮骨 ? C.疗伤止痛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骨伤科类中成药适用范围的正确说法是() ? A.中医学某些病症 ? B.西医学某些病症 ? C.中医西医两者都适用 ? D.中医西医两者都不适用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骨伤科类中成药的特点包括() ? A.多为非OTC类 ? B.多为妊娠禁忌药 ? C.外用药较多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其中正确的()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 ? A.药品名称 ? B.用法用量 ? C.性状 ? D.注意事项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痹病又称痹症所称的邪气包含() ? A.风、寒 ? B.正气不足 ? C.湿、热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寒湿痹阻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 A.关节冷痛 ? B.关节热痛 ? C.关节红肿 ? D.出汗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一般膏药贴敷正确的时间是() ? A.8小时 ? B.12小时 ? C.24小时 ? D.48小时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疗伤止痛剂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局部瘀血、肿胀疼痛,以及闪腰岔气等,属西医学的()? A.软组织损伤和急性腰扭伤 ? B.骨折 ? C.痹病 ? D.以上都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维C银翘片含有的西药成分是() ? A.布洛芬 ? B.格列本脲 ? C.对乙酰氨基酚 ? D.阿司匹林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消渴丸中含有的西药成分是() ? A.二甲双胍 ? B.格列本脲 ? C.阿卡波糖 ? D.格列美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牛黄解毒片含有() ? A.附子 ? B.砒霜 ? C.硫磺 ? D.雄黄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半夏不宜与()配伍 ? A.瓜萎 ? B.贝母 ? C.白蔹 ? D.乌头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大戟不宜与()配伍 ? A.甘草 ? B.甘遂 ? C.芫花 ? D.海藻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人参不宜与()配伍 ? A.沙参 ? B.党参 ? C.五灵脂 ? D.五味子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妊娠期妇女可以使用的药物() ? A.巴豆 ? B.芫花 ? C.甘遂 ? D.大枣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风寒感冒可用的中成药() ? A.银翘解毒丸 ? B.感冒清热颗粒 ? C.牛黄解毒丸 ? D.消渴丸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风寒感冒主要辨证特点() ? A.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 ? B.发热重、微恶风、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 C.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 D.卫气不固,恶寒较甚,发热,倦怠,咳痰无力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 1.选择溶媒不适宜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如糖尿病患者确需用此药,在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防止因溶媒造成的血糖升高。如患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且患者无糖尿病,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 2.单次剂量过大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如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单次剂量为200ml,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为20~100ml,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合理利用补益类中成药

合理利用补益类中成药 1、以下不属于阴虚的是: (单项选择)C A 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 B 可见于五脏六腑,但一般以肾阴亏虚为 主 C 慢性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D 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症状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成药的联合使用基本原则: (单项选择)B A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B 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 题 C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D 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3、非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3岁以内服: (单项选择)A A1/4成人量 B1/3成人量 C1/2成人量 D1/5成人量 4、下列关于补益类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D A 应根据脏腑虚损情况选用不同中成药 B 应注意辨清虚证的真假 C 遵循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原则 D 以上都是 5、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不包括: (单项选择)D A 辩证用药 B 剂型的选择 C 使用剂量的确定 D 药效的判断 6、下列哪种药物为不属于妊娠期禁忌药物: (单项选择)C A 砒霜 B 麝香 C 黄芪 D 乌头 7、下列关于补益类中成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D A 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 B 主治各种虚证 C 用于病后正 气虚弱以辅助正气、改善虚弱症状 D 以上都是

8、补益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单项选择)D A忽略用法用量B忽略配伍禁忌C忽略饮食宜忌D以上都是 9、下列不属于虚症的有:(单项选择)C A气虚B血虚C脾虚D阴虚 10、下列为补益类中成药主要药理作用的是:(单项选择) A 调节免疫 B 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C 调节内分泌D以上都是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摘要】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以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 引发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其产生原因包含多方面因素。结论加强质量 控制,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88-01 中药制备成针剂并运用于临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使用过程中,不良 反应时有发生。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 因素的综合表现。本文综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以推进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特点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ADR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 的广泛关注。在辛传伟报道的16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中,中药注射剂引起 的ADR占25.45%,仅次于抗生素类药品[1]。中药注射剂ADR不仅数量多而且危 害性大,如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急性血管内凝血,双黄连、清开灵、炎琥宁注射剂 引起的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 知性及批间差异性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且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中药注射剂本身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形成的杂质也可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 2.1.1药材质量不同产地、不同季节采集的中药材质量不同,过去有“地道药材”之说。况且中药材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2.1.2制备工艺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通常有提取有效成分的单体、提取有 效部位、水煎醇沉、醇提水沉、水蒸汽蒸馏及综合法等[2]。相同品种的中药注射 剂由于不同厂家采用的制备工艺不同,导致制剂中的鞣质、蛋白质、树脂、杂质 等含量不同,这些差异不仅导致疗效不同,更会导致出现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ADR,另外生产过程中的助溶剂、稳定剂及操作不规范等也是发生ADR的 原因之一。 2.2使用方面的因素 2.2.1剂量过大给药剂量掌握不当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常见原因。如双黄连粉 针的剂量为60mg?kg-1d-1,以此剂量应用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随着剂 量的增加,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2.2.2溶媒选择不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也不容忽视。不溶性微粒的增加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 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水肿、静 脉炎、肉芽肿等。 2.2.3滴速过快王小仙[3]报导的20例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中,有8例是由 于患者自行调快滴速后才发生的。陈兰贞[4]报告的4例不良反应中,有3例是直 接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稀释后静滴的患者,故怀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 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XX医院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1.使用中成药,必须遵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中成药。 2.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辩证、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遗迹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3.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时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适应的中成药。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4.剂型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5.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6.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择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7.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守《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临床应用指南》,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加强用药监护,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8.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效猛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应注意中成药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9.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必须遵循: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格配伍禁忌,应分开使用,除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同时同用一条通道。 10.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制定给药方案时,要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显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儿童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的脾,下列错误的是(a ) A .先天之本 B .后天之本 C .气血生化之源 D .可以运化水谷精微 2 . (单选题)文中论述的“重视脾胃、从中取傍”的疾病,不包括(d) A .黄疸 B .咳嗽 C .肿病 D .泄泻 3 .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的非急性期,可选中成药不包括(c) A .黄芪颗粒 B .槐杞黄颗粒 C .黄葵胶囊 D .白令胶囊 4 . (单选题)厌食经验方常选药物组,不包括(c ) A .神曲、草豆蔻、砂仁 B .石斛、麦冬、生地 C .芦根、杏仁、前胡 D .焦山楂、鸡内金、谷稻芽

5 . (单选题)小儿疾病选药,宜(c ) A .苦寒清热 B .辛热助阳 C .质地轻清 D .多投补益 6 . (单选题)小儿中成药给药剂量正确的是(c ) A .新生儿为成人量的1/3~1/4 B .婴幼儿为成人量的1/6~1/4/ C .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1/2~2/3 D .大于14岁儿童为成人量的1/2~2/3 7 . (单选题)当小儿服药发生困难,如拒服、呕吐等,应采取的方法不包括(a) A .与餐同服 B .少量 C .多次 D .避开就餐1~2小时 8 . (单选题)根据说明书,以下哪个药可用于6个月的小儿(a) A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B .施宝利通片 C .黄栀花口服液 D .缩醛胶囊

9 . (单选题)下列感冒药,哪个与其他不属同类(a) A .感冒清热颗粒 B .小儿感冒颗粒 C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D .桑菊感冒片 10 . (单选题)下列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哪个含有巴豆霜(d) A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B .一捻金胶囊 C .小儿康颗粒 D .胃肠安丸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陈晟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 ?性状检查规范操作 ?严格剂量控制速度 ?疗程合理间隔洗脱 ?提倡皮试输注监测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分清病症“寒”、“热”属性 ?寒症与热症鉴别 ?寒症:恶寒喜暖,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 ?热症: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通用名性味 注射用血栓通甘、微苦,温 注射用血塞通甘、微苦,温 舒血宁注射液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味苦,微寒 注射用灯盏花素辛,微温 灯盏细辛注射液辛、微苦,温 疏血通注射液咸苦,平,有毒/苦,微寒,有毒 红花注射液辛,温 参麦注射液红参为偏热性、麦冬“甘、微苦,微寒 柴胡注射液味辛、苦,性微寒

辩证用药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 ?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免疫系统及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过敏体质、儿童、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较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空腹、饥饿、精深紧张、过度疲倦时均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和胃肠道反应等。 ?过敏体质应慎用或不用中成药,老年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婴幼儿、孕妇也不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 ?注射给药的风险远大于口服或肌注,使用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可盲目使用。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 ?溶媒导致药物在溶解或稀释时药液内微粒体增加,引起静脉炎、肉芽肿、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血栓或坏死、肺水肿。 ?微粒体的增加与稀释后药液pH变化相关。 ?偏酸性的药物宜选用5%GS稀释。 ?药物主要成分在酸性条件下易析出宜选用0.9%NS稀释。

注射剂的正确使用讲课讲稿

如何正确使用注射剂 注射剂按照分散系统分,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浊型和固体粉末型。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椎管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其他注射(例如关节腔注射、穴位注射、动脉注射等)。 1. 注意避免滥用 注射剂过度使用必然伴随着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例如滥用问题、用于口服、滴眼的问题、配伍不当等。 注射剂口服问题-患者在折断安瓿时可能会划破手、饮用时可能被碎玻璃屑划伤等。还有从药物经济学上考虑,注射剂的成本要比口服制剂高,将注射剂改为口服,浪费卫生资源,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像黄芪注射液口服肯定是不合理的使用方法。从疗效看,一些注射剂口服后会失去疗效。某些中药注射剂为达到注射剂标准,精制过程多,有效成分的损失也大。很多的药物之所以制成注射液使用,是因为这些药物在胃肠内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若改为口服,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同时注射剂过度使用也增加了不安全注射的可能,如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到污染的输液器具,导致乙肝、艾滋病的传播等。因此,药师要寻找切实有效的降低注射剂使用率的干预措施,促进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行政干预和宣传教育。药物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等原则。规定注射剂使用的适应证,提倡使用序贯疗法等。翟所迪教授组织了多中心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对照干预研究。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宣传形式:①针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宣传教育。内容可以是“注射剂中的微粒及其危害”、“注射剂使用的几个误区”、“抗感染治疗新战术—序贯疗法”、“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等。根据各医院不同情况组织医生学习材料。②针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例如编写面向患者的宣传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宣传展板,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有关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基本常识,并纠正其有关注射剂使用的错误观念。结果显示,应用多种手段对于注射剂的使用行为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干预后注射剂的使用率有所降低,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有所减少。 2. 注意注射剂配伍的相容性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实施细则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制定中成药合理应用实施细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6.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针对具体疾病制订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3.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 基本概念: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也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 目的和意义: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 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 ●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 效果。 ●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 担。 ●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辨析病证不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禁忌。 7.同类重复使用,因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同类药重复使用。 8.乱用贵重药品,因盲目自行购用,或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用 贵重物品。 不合理用药后果 ?浪费医药资源 ?延误疾病的治疗 ?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1.努力研习中医药学 2.准确辨析患者的病征 3.参辨患者的身体状况 4.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 5.选择质优的饮片 6.合理配伍用药,配伍组方合理可以起到协调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反之

配伍不当可造成药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大,产生不良后果。我 国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研究合理配伍用药,并建立了包 括中药基本配伍与高级配伍两大部分在内的中药配伍理论。 所谓“基本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1.单行:指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 2.相须:是指两种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治疗效果 3.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即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生姜所抑制5.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毒,即生姜可以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 7.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