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院中独坐翻译赏析
李白《独坐敬亭山》全诗译文及赏析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李贽《独坐》译文《独坐》鉴赏及赏析
李贽《独坐》译文《独坐》鉴赏及赏析《独坐》是由李贽所创作的,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独坐》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独坐》明代: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独坐》译文有客人来访时欣喜非常,无人关心时只能与落花对话。
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沙滩上。
长久的客居生活总像是梦境一般,只有朋友来时才能不再思念故乡。
一天已经过去,琴和书还未整理,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
《独坐》注释青眼:指对人喜爱。
凉月:秋月。
整:整理。
《独坐》赏析首联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
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派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仅仅依据这首诗的行文风格,从诗面上来分析,“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
实际上,在李贽的独居过程中,“有客”确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是寂寞一人。
当然这里的“客”并非指任何来访者,而是与李贽志同道合、思想统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李贽看来才能称之为“客”,否则他是闭门不见的。
在《高洁说》中,李贽对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解释:“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
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
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
”其实不着手于此,仅仅从诗面“有客开青眼”,亦可略见一斑。
一个“开”字写出了蓦然惊喜的心情,同时表明了更多的时候他是像阮籍那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
“无人问落花”一句中,“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秋夜独坐》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夜独坐》原文译文及赏析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全家人虔信佛法。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夜独坐》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秋夜独坐》原文唐代: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译文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秋夜独坐》鉴赏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像僧徒坐禅。
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
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
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
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全诗翻译赏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赏析一】读罢全诗,一幅图画已赫然眼前:幽幽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远离尘世嘈杂,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物我一体,浑如天籁。
试问,若非心灵澄净之人,如何写得出这清幽澄静之景?若无恬淡脱俗之心,又何来这忘情绝俗之音? 全诗总共四句,表面看来,平平无奇。
诗中写景,只有六字:“幽篁”、“深林”、“明月”。
“幽”、“深”、“明”三个形容词,也普通寻常,毫无新意巧思可言,仿佛只是随手写了眼前景物,没费什么功夫去刻画、涂饰。
诗中写人,也只有六字:“独坐”、“弹琴”、“长啸”。
既未绘其漫弹舒啸之状,也不见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亦没花任何笔墨来描状。
然而,这首小诗却历来受人推许。
它的妙处在于,营造了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
诗中的月夜深林之景,如此清幽;弹琴长啸之人,如此超然。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忘却世情、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本就清幽澄净的竹林和明月悠然相会,而后命笔成篇的。
诗人写这首诗,全是景之所至,情之所至,物与心会,意与景和。
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静寂,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却是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自然、平淡的语言风格,与此诗清幽绝俗的意境相辅相成,可谓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相传北宋词人秦观在汝南作官时久病不愈,朋友携王维的《辋川图》前来探望。
秦观细细观看,“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心悦神愉,病竟不治而愈。
一幅《辋川图》能有如此神效,这既有赖于画家的丹青妙笔,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王维《辋川集》诸诗所启示的动人遐想。
正如宋人方回评价的,王维《辋川集》“虽各不过五言四句,穷幽入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绝句之一。
《独坐》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独坐》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晓过灵石》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晓过灵石赵执信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中“惊”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诗人在微明中登山启行,途中云雾凄迷,秋寒凄厉,悄无人迹,整个旅途孤独而寂寞。
客路迢递,乡心早生,凛冽之早寒更添绵邈之乡愁,戍楼横笛又将思乡之愁推向极致。
前路渺渺,漂泊无依:残月西沉,客路茫茫,观残月之凄迷更感前路之渺茫,望惊飞之鸟更生无枝可依之痛苦。
2.(1)描绘了凄迷萧瑟的情景;放眼四望,烟霭茫茫,惊飞的乌鸦散布空中戍楼高耸,笛声呜咽,给行客增添了无限愁绪。
(2)“惊”字绘形绘声,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因客至而四散惊飞的情景,移情于景,将诗人感前路之渺茫,处境之悲凉,内心之苦闷蕴含于其中,极富感染力。
《独坐》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2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1)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季节,展现出诗人终年独坐的情景。
(2)“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这两句极有意蕴,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案:20、(1)春秋(2)一天又在这样的疏懒遐思中过去了,准备收拾琴和书回去了,不经意回头,看见天边绚丽的晚霞,竟然不觉陶醉其中。
诗人既有独处山林的悠闲惬意,也有淡淡的独自一人的孤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承性。
尤其是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地位十分突出。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王维竹里馆》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王维竹里馆》原文|翻译|古诗鉴赏《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竹里馆的诗句赏析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竹里馆》原文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及注释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古诗赏析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翻译赏析
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翻译赏析《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前言】《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此诗已被选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
【注释】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赏析】《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独坐静亭山原文及翻译
独坐静亭山原文及翻译独坐静亭山原文及翻译上学的时候,唐诗是需要背诵的,如今离开校园了,可以不用背书了,可以静静地感受体会一首诗。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独坐静亭山原文及翻译,希望你喜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独坐敬亭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独坐敬亭山体裁:诗题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原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你看我、我看你却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
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
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赏析二:思想内容《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作品原文:独坐敬亭山⑴众鸟高飞尽⑵,孤云独去闲⑶。
相看两不厌⑷,只有敬亭山。
词句注释: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白话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
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诗意_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翻译赏析
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诗意_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古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诗意_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翻译赏析《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古诗词:虞集《院中独坐》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元代⼈虞集⽣长于江南,但仕宦⽣涯⼜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的⼤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理。
下⾯是分享的古诗词:虞集《院中独坐》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院中独坐》 元代: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中江上总关情。
⽆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声。
【译⽂】 以后的岁⽉要将余⽣寄托在哪⾥呢,⽆时⽆刻都关注着家乡的青⼭绿⽔。
那绕屋⽽长的松树已是⾼⼤茂密,尽把那风声错当成故乡的江涛⾬声。
【注释】 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时期。
总关情:是⽆时不刻都在关注。
【赏析】 元代⼈虞集⽣长于江南,但仕宦⽣涯⼜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的⼤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理。
“何处它年寄此⽣”,来⾃于诗⼈凄楚的内⼼深处。
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计,⼜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然便产⽣了⼈⽣如寄的悲凉念头。
⼈⽣如寄、⼈⽣如梦及⼈⽣如戏的思想都源⾃佛教,反映的是⼈⽣的虚幻不真,认为⼈⽣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囊⽽已。
虞集的发问并⾮懵懂,⽽是⼗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翰林院学⼠、国⼦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
当然,这“⼭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绿⽔,在那⾥有杂花⽣树,草长莺飞,画⾈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草⼀⽊总让诗⼈牵挂着哩。
“总关情”指的是⽆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之上。
“⽆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声”,传达的是诗⼈那种⽆法排遣的乡愁。
诗⼈在院中独坐⽽思、⽽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长的⾼⾼松树⾝上来了。
绕屋的松树长⽽⾼,表明诗⼈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何以堪,岁⽉的流逝更加重诗⼈乡思的凝重。
《院中独坐》古诗_作者虞集_古诗院中独坐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院中独坐》赏析
唐朝著名大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独坐杜甫原文及赏析
独坐杜甫原文及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下面请欣赏关于独坐杜甫原文及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独坐
唐代: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独坐》赏析
诗云“朱绂负平生”,当是广德二年秋为参军时所作,即所谓“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意。
黄鹤编在江陵诗内,非是。
李陵书:“独会愁苦。
”
悲秋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诸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恨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上四独坐秋景,下四独坐感怀。
《楚辞》”收潦而水清”,此“江敛洲渚出”所自来。
“天高而气清”,此“天虚风物清”所自出。
投林羽翮轻,即还入故林栖意。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虞集《院中独坐》诗词选鉴赏
虞集《院中独坐》诗词选鉴赏院中独坐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虞集正是这样一位生长于江南的诗人。
此刻他虽已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在仕途上十分得意,然而那思乡念远、叶落归根的情愫,却也愈来愈频繁地萦绕在他的心际,终于随着那“汉廷老吏”般苍劲的笔触,化为《院中独坐》这首思致绵邈的诗作。
此诗的题目,先就带给读者一种凄清苍凉之感。
在“独坐”二字中浮现的,不正是这位鬓发斑白,陷入乡思中诗人的落寞面影?由此涵咏那“何处它年寄此生”的起句,在突发的问叹中,你仿佛可以感受到一股苍莽的愁思,向你涌来:我正如横过秋空的大雁,在茫茫云空中飘荡、飘荡……要到哪里,才是这飘荡之身的安歇地呢?大雁南飞,终有回归故乡的时候;久羁京师的诗人,却只有望远兴叹而已。
“离愁渐远渐无穷”,距离越是遥远,时间越是久长,思归的心也就越是急切。
难怪诗人在回答首句的“何处”时,断然无疑地指明了“山中江上总关情。
”--诗人乡心的落处,正是在“山中”,在“江上”,--江南的“山中”有群莺乱飞,江南的“江上”有杂花遍岸。
那里是哺育诗人成长的故土呵,那里的青山绿水,掩映着的是亲切的家园。
就是那一草一木,又怎能不让诗人“关情”呢?然而“关情”处虽在江南,寄身处却只能是在这繁华而又寂寞的大都(今北京)。
虞集写此诗时,已经年近花甲,正在屡次请求南归而又屡不获允之后。
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还会不会有机会让他终老于魂牵梦萦的故土,在“总关情”的“山中”、“江上”寄此余生呢?--谁也不知道。
一句“山中江上总关情”,非但没有消解前句的思乡之情,相反,却将这种身世茫茫的情感,渲染得更加浓烈、凝重,以至透出一缕凄苦与悲凉来了。
不过,也只有在读了“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的诗句后,你才会最终明白,诗人的乡愁,究竟有多么沉重,诗人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惨恻与飞扬:松树四季常青,诗人以它“绕屋”,是不是想取一点江南的绿意晚?“绕屋”并且“长”,说明诗人种植它们也已经很多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院中独坐翻译赏析
《院中独坐》作者为元代文学家虞集。
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前言】
《院中独坐》是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之情,表现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国家意识。
【赏析】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
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
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
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
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
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
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
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
“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
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
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
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
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
“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