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对当今中国90后及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

合集下载

观看2022年7月陈默老师的青少年心里心得

观看2022年7月陈默老师的青少年心里心得

观看2022年7月陈默老师的青少年心里心得这几天,看了陈默老师讲的《心理健康教育》,受益匪浅。

发现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不对的地方。

陈默老师的讲座给我许多启示。

陈默老师讲的专题。

这个暑假怎么过。

暑假在孩子们眼里,就是要快乐地玩,在我们家长眼里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弯道超车。

于是亲子关系就会不和谐,产生许多矛盾。

陈老师建议我们,暑假要带孩子多出去转转,改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约同学一块儿玩,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给孩子充分信任,让他自信。

关于手机,对于初中生,可以和孩子商定协约,制定学习、运动、休息、玩手机的时间,督促孩子严格执行。

需要补习的,要有针对性,听听孩子的意见,向孩子表明,只要他有补习需要,家长尽力帮助。

暑假里的家庭社交,不要让孩子成为话题王,不要和别的孩子比。

初中生的家长可以开个家庭读书会,和孩子同看一本书,发表个人的观点,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假期调整好孩子的情绪,有利于新学期的学习成长。

当今都市学生的特性分析。

深深的孤独感,莫名伤感导致抑郁。

沉重的情感负担,还不了的情,深深自责,出现老赖现象。

空前的学业压力,面对焦虑的师长,形成高竞争感。

高话语权,孩子获得的信息量大,思考力强。

弱现实感,寻找存在感,高自尊感。

做做家务对孩子有好处。

道德判断水平高,理性化认知,正义感强。

社会性性别趋势。

性别差异缩小,婚姻态度变化。

个性化要求高。

无奈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总之,以上这些,让家长要理解孩子内心的伤感,尽力帮助化解这种伤感,减少冲突。

孩子成绩不好时,要更关爱孩子。

家长减少焦虑不安,不给孩子增加孩子压力。

90后及00后的特点

90后及00后的特点

90后及00后的特点90后和00后是指出生于1990年到1999年和2000年到2024年之间的人群。

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特点的详细介绍:1.科技发展意识强:90后和00后成长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对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他们更乐于接受新技术,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

他们习惯使用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和社交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表达个性化:90后和00后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表达需求,在穿着打扮、娱乐休闲和个人品味等方面注重独特和个性。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现个性和特点。

3.开放思维:相比较前辈的思维固化,90后和00后更加开放和包容。

他们更能接受不同文化和观念的碰撞,在社会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

他们更善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对社会责任感缺乏:与前辈相比,90后和00后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较为欠缺。

部分原因是他们成长在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对社会问题没有深刻的感受。

另外,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溺爱,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足。

5.快节奏生活:90后和00后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处于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

他们追求刺激和变化,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追求高速的信息交流和生活变化。

6.敢于追求梦想:90后和00后对于事业发展有较高的期望。

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信息资源,更加看重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相比前辈更愿意选择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7.适应能力强:90后和00后成长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他们对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8.重视平等和环保:相比前辈,90后和00后更加注重平等和环境保护。

他们更关注性别、种族和社会地位的平等,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他们也更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综上所述,90后和00后具有科技发展意识强、表达个性化、开放思维、对社会责任感缺乏、快节奏生活、敢于追求梦想、适应能力强、重视平等和环保等特点。

如何做家长——听陈默教授的讲座教学内容

如何做家长——听陈默教授的讲座教学内容

如何做家长——听陈默教授的讲座如何做家长——听陈默教授的讲座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一个人?我的回答是,培养成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拥有乐观的性格,将来能快乐的生活。

快乐哪里来?自信中来,自信哪里来?优异的成绩,出色的表现,又绕到学习上来了。

现在,我的周围到处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曾经学习一般般的,靠个有根基的老爸老妈,照样潇洒自在,名车开着,豪宅住着,这学习又有何用呢?面对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我也疑惑过,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人越来越现实。

今天陈默教授帮我解惑了,她说,人有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物质享受是有底的,再好的环境、物质,时间久了也会厌恶的,而精神享受是无底的,精神支撑人的内心,精神丰富了,人的内心也就强大了。

例如一个有钱的暴发户陪客人去看名画展,他只是陪客,他根本不能融入其中,享受艺术之美。

我们的孩子,应该会享受自然美和艺术美,这样她的内心才会感受美,精神才会愉悦,才会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

人的精神享受和读书的多少成正比,所以,读书会让精神丰富,内心强大。

读书少的人可能物质丰富了,内心却越来越空虚。

听了陈默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丫头的教育是“家长少累一点,孩子轻松一点,大家快乐一点”,陪孩子慢慢成长,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是要不得的,孩子有她的脚步,家长应该紧跟孩子的脚步,慢慢享受读书的时光,这些都将是她的精神财富。

我要求丫头你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钱可以慢慢赚,事业可以慢慢来。

但是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耽搁不得。

我们怎么做青少年的家长——陈默讲座记录压力大,但是家长要放肚子里;高期望,放肚子里;焦虑,放肚子里。

家长肚里能撑船,就能出个好孩子。

人的一生中,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住的东西往往终身不忘;所以这个时期要大量阅读,一生受益。

学习能力是综合因素表现,包括:1.生理的(10岁以前主要任务是养好身体)/2.心理的(心神安宁很重要,一二年级不要跟孩子说考试的事情)/3.环境的(母爱或父爱缺失都不利,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养分)/4.智力的/5.非智力的(包括意志力/毅力和情商.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期是2~3岁,让孩子找到自主的感觉;减少他控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要与别的孩子比较,输得起的孩子就是有毅力的孩子;轻易不要干涉孩子交友,让孩子用自己的意愿去处理矛盾,这样养大的孩子就可以做到"有事不怕事,没事不惹事"),初中生的同伴关系是致命的,要关注。

对当今中国90后及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陈默

对当今中国90后及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陈默

作者陈默: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此文是陈默在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当今城市独生子女心理特征的演讲文稿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

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1、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

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90后和00后的人群心理特性分析

90后和00后的人群心理特性分析

90后和00后的人群共同特性一、共同心理特征情绪、情感体验的半外露、半隐蔽性是少年期的第一个特点。

儿童期具有明显的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

少年期,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

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所限,他们仍容易外露出一时的激动情绪。

少年喜爱追求远大的目标,一般具有乐观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心情明朗快乐,很少沮丧和失望情绪;独立感逐渐加强,依赖情绪减少;精力丰溢,较为自信,很少有不相信自己的心情;好胜心强,对成年人和同年龄者容易持否定的态度这是第二个特征。

一、共同消费特征相关研究报告指出,90后与00后消费者喜欢超前消费、喜欢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热衷在移动互联网上消费。

首先,研究表明,超7成90后习惯超前消费。

作为独生子女的 90 后、00后经历了相对舒适的成长环境,自幼条件优越,受到的关爱较多,导致 90 后、00后群体很少担心经济问题,更加偏向超前消费。

其次,90后、00后的消费体现出崇尚个性、前沿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崇尚个性、拒绝同质”、是他们的品牌诉求,他们消费更加前沿化,价值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在旅行、娱乐、健身、汽车方面的花销最多。

第三, 90后利用移动终端购物比例越来越高。

调研显示,90后更热衷网络社交,尤其是移动社交,88.5%的90后会使用手机上网。

以微信为例,90后用户占比达45.8%,为全年龄段最高。

而由于电商产生的价差,他们更愿意在网上消费传统零售业态。

超过45%的90后将实体商业作为第一消费渠道,但在服装配饰、运动户外及美容化妆三项产品类型上,线上消费比例明显高于线下。

超前化、个性化、多元化和移动化是90后、00后一代的消费特征。

90后和00后的不同之处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了4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并据此发布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陈默:隔代教育的利弊解析及应对之策

陈默:隔代教育的利弊解析及应对之策

陈默:隔代教育的利弊解析及应对之策在中国,有相当大比例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或者是由父母与四个老人共同抚养长大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年轻人和老人的观念经常会不一致,两边老人的想法也会存在不统一,因此造成了许多矛盾。

今天,陈默老师为在隔代教养的问题上头疼的父母和老人们支招,教大家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今天的老人在孙辈的教育上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难题,他们面对的是要教育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这种难度可见一斑。

老人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清楚自己的边界角色,自己只是帮手,是来帮儿女带孙子的,但是孩子的教育主导者还是应该是孩子的父母,他们应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如果老人和父母能有这样的认识,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另外,在隔代教育中,老人和孩子父母的经济边界也要清楚。

很多家长抱怨老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插手太多,搞的自己很被动。

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人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钱,而往往权责是对等的,老人认为自己花了钱,教育孩子自然就有说话的权利。

陈默老师说到,隔代教育在孩子的学习管理上,老人要做到:第一、不主动承担孩子的学习监督任务;第二、不深入干预孩子的学习、第三、不参与家校联系。

在隔代教育的方法层面上,老人要做以下几点。

1.晚上不能陪孩子睡觉,陪睡觉的任务一定要父母亲力亲为。

2.两代人争吵不能当着孩子的面。

3.不在背后否定孩子父母的做法。

4.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父亲的威信。

5.不要两边老人同时带孩子。

6.周末老人要给自己放假,把孩子放回父母身边。

我们的社会结构使得隔代教育在许多家庭中很难避免。

虽然隔代教育会存在许多弊端,但是如果家长和老人能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能够做一些科学的应对,趋利避害,就能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

90后和00后的责任感:新一代的担当与使命

90后和00后的责任感:新一代的担当与使命

90后和00后的责任感:新一代的担当与使命
随着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较于之前的几代人,90后和00后在责任感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90后和00后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们关心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弱势群体等议题,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努力。

这种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区别于以往代际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次,90后和00后在职业选择和工作中,也展现出较高的责任感。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卓越,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这种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使得他们在职场上备受青睐和信任。

此外,90后和00后在家庭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照顾长辈、教育子女等方面,他们展现出了较强的家庭责任感。

他们注重家庭和谐,关心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

当然,90后和00后的责任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年轻人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和社会责任;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逃避和消极的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总之,90后和00后在责任感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和特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和价值,同时引导他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90后 研究报告

90后 研究报告

90后研究报告90后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针对中国的90后人群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分析,对90后的特征、价值观、消费习惯、互联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发现,90后是一个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的群体,他们对待工作、人际关系、婚姻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方式。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表达,对传统价值观有所颠覆。

他们是数字原生代,对互联网的使用非常频繁,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交流方式。

此外,90后的消费观念也与之前的世代有所不同,更注重个性化和品质。

关键词:90后、特征、价值观、消费习惯、互联网使用情况一、引言90后是指出生于1990年至1999年之间的人群,他们是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代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对象。

他们作为数字原生代,生活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对待工作、人际关系、消费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90后的特征1. 个人发展意识强烈:90后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激励的工作,不再追求传统的稳定和安全。

2. 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与前几代人相比,90后对传统价值观有所颠覆。

他们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对社会问题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3. 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意识:90后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我表达,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时尚风格和审美观。

在独立思考方面,90后更注重个人判断和分析,更加不愿意被动接受信息。

三、90后的价值观1. 追求自由与独立:90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们更加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传统规范和期望的束缚。

2. 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90后对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等有着更强烈的关注。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现状。

3. 注重人际关系:90后对人际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他们更加注重和谐、平等的人际交往,不再追求传统的权力和地位。

四、90后的消费习惯1. 注重个性化和品质:90后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质的消费。

90后00后价值观

90后00后价值观

90后00后价值观
90后和00后的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开放、追求个性化和社会责任感并重的特点:
1. 独立与自主:相较于前几代人,90后和00后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对生活有更高的自我期待和独特追求。

2. 创新与科技意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度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对于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高度的关注和参与热情。

3. 平等与包容: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强调公平公正,倡导性别平等、尊重多元文化,对待人际关系更为开放和包容,对LGBTQ+群体等少数派权益持较为接纳和支持的态度。

4. 社会责任感:尽管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但并不忽视社会责任。

90后和00后关注环保议题、公益慈善事业,愿意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5. 职业观与工作生活平衡: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更看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铁饭碗”观念,同时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生活质量提升。

6. 消费观念:90后和00后倾向于品质消费而非盲目跟风,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更加理性看待消费,提倡适度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90后和00后的价值观是多元化且与时俱进的,他们在继承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时代的特色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

学习陈默 孩子长大的阻力就是父母

学习陈默 孩子长大的阻力就是父母

学习陈默孩子长大的阻力就是父母!初中孩子的情绪特点就是波动非常大。

因为激素分泌,内心非常躁动。

国外的做法是给孩子大量的体育活动,让他去释放。

可是我们的孩子,和成年人没什么区别,就是坐着,顶多一星期两节体育课。

躁动一旦被压抑了,不是个好事情,它一定会找个出口要出来的。

初中生的情绪经常是两个极端,有时很兴奋,有时很低落抑郁。

背后的原因,是进入了“第二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在两三岁)。

两个反抗期,都是为了寻求自主,第一个是追求身体自主,第二个是追求精神自主。

在这个年龄,社会已经把孩子看成大孩子了,他自己也要去寻找这样的心理确认。

人长大是一个命题,但长大是很难的。

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

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

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

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

可是在中国可能吗,我看30岁的儿子都是60岁的老娘在控制。

“长大”是必须,你让必须的事情完不成,一定有麻烦的。

当一个人感觉不到环境是允许他长大的,他能做的是什么?抗争!必须打这一仗,让他长大。

那么麻烦来了。

家长说东,孩子说西,家长这时候用强力让孩子往东的话,你放心,你打不过他的,我见过太多例子了。

聪明的家长是既不说东也不说西,而是说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吧。

孩子一定会选东,因为他知道东是好地方,他之前不选东是因为你选了东。

除了硬反抗的,还有软反抗的。

孩子不跟你直接反抗,但是他就像熄了火一样,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还有不硬抗也不软抗的,就是转移,天天打游戏,睬都不睬你。

所以,不要和孩子打这个仗,你一定输。

如果父母是沉重的水泥板,压在孩子上面,孩子要长大,他穿不透水泥板,就一定会长歪。

放手让孩子长大本来就是我们的目的,但很多家长道理都明白,做起来很难。

所以提醒妈妈们,一定要跟着孩子一起长大。

在这点上,爸爸们往往做得好一点。

90后人群分析范文

90后人群分析范文

90后人群分析范文9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至1999年之间的一代人,他们是中国开放后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与其它年龄段的人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90后人群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首先,9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成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和社交网络技能,对于互联网具有很高的依赖性。

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网络生活,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等。

这也为他们的消费习惯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例如,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购物、看电影、听音乐等。

其次,90后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代。

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享受到了普及的教育资源。

相比之前的一代人,90后更加重视教育,更注重个人的学习和成长。

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相对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敢于创新和尝试。

此外,90后的消费观念也与之前的一代人有所不同。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和体验。

他们对于品牌和服务的选择更加谨慎,在购买决策上更加追求价值和实用性。

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对于环保产品和品牌更加倾向选择。

与之前的一代人相比,90后在消费上更加理性、注重品质和个性化。

另外,90后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对于之前的一代人更加重视物质利益,90后更注重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

他们希望能从事感兴趣的工作,追求事业发展的机会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相比之前的一代人,90后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看重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90后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

虽然他们共同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和经济发展的机遇,但他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90后倾向于追求享乐主义,注重个人快乐和消费体验,而另一部分90后更注重事业和奋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90后作为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与之前的一代人存在明显的差异。

消失的边界和麻木的自觉——浅谈90后群体的不安全感

消失的边界和麻木的自觉——浅谈90后群体的不安全感
环节一 E。

所谓 , “ 自我空 间的设定”的最基 本问题 , 就是 “ 我是谁 ” 这一哲学命题 。有一个测试 ,大家也许并不 陌生 ,就是 让你 写 1 0个 “ 我是 ……”开头 的句子 。心 理学研究 表 明,以中 国为代表 的东 亚国家的青少年 ,更倾 向于用人 际关 系来 界定 “ 自我 ” 这一个概念。就上一个测试而 言, 就是中国的青少年 , 习惯 用 “ 我是妈妈的女儿” ,“ 我是某某的学生”等来认识 自 我。而这 种根据关 系建立起来 的 自我 , 是流动 的 , 是相对 的。 在此构建起 来 的 “ 自我 空间” ,始终是根据 与对方关 系的远 近亲疏而不断调整 。由此衍生 出来的 “ 个 人的权利 ( 权力 Y ’ 的设定也是根据不同的关 系场合 而不断修正 的, 这种权利 ( 权 力 )的判断也是外 向型 的,即根据外部 的某个人来设定并调 整 自己的欲求和行动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鼻祖费孝通 的 “ 差 序格局” ,以及梁漱溟所说 的 “ 人伦本位”讲 的就是这个 。 如果说 ,上述 “ 自我空间”的建造模式下 ,才有 了我们 说 的 ,以家庭为 中心 的 中国式生 存方 式 ,那 么独生 子女 政 策, 和近年来 的飞速发展 的现代化 内在之间的背离 。 才是 “ 9 0 后 的集体不安 ”的真正来源 。征途题记 中给出的 ,现在 化之 于某个 具体生命 而言 的内在化表现 ,就是 “ 个体化 ” 。经 济 发达 国家 的少 子化 问题 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哈佛大学人类学 教授 S u s a n G r e e n h Mg h 称 这种人 口减少是新 自由主 义的 ,相 对 与福柯所说 的规 训权 利下的人 口调整。在这样的条件下产 生 的核 家庭是 相对 松散的 ,个人的权利 ( 权力 )大于家庭 的 礼仪 。而 中国实行 的独 生子女政策 ,是先于现代化发展 ,而 强行 推行 的。 这个结果就是造成个体家庭之间成员的绝对的 , 紧密的忠诚关系。这种模式 的 “ 核家庭” 内部 ,父母为 了孩 子倾 其所 有 ,孩子就是父母生命 的延续 ,家庭成员 的价值要 通过家庭 的利益实现得到最终表达 。而 9 0年代 以后 的中 国, 两种不同形式的 “ 个体空 间” 设定( 家庭为 主导 / 个体为 中心 ) 同时迅速膨胀的 , 这种之间造成的背离 , 直接反应在 “ 9 0后 ” 对于 自我设定 的 “ 撕裂 ”上 。一方面他们个性 突出 ,讲求 自 由,自我权利 ,不满于家庭关系对 自己的道德要求 ; 另 一方 面 ,由于 “ 自觉性不安 ”的不断 扩大 ,服从家庭 的利益 做出 具体决策 , 大大降低 了生存的成本 , 他们有往往必须要做 “ 违 心” 的选择 ,亦或是 “ 服从” 。 可以说很 多 9 0后 的年轻人是 没有绝对 自我 的,他 们生 存在家庭和社会对 于个体 的背离要求的夹缝 中,他们的 自我 没有边界 ,他们衣食 不缺 ,却 随波逐流 ,好似居无定所 。他 们不知道 自己到底要做 一个 怎样的个体 ,不知道 自己要对谁 诉求 自己的权利 ( 权力 ) ,也无从 判断 自己到底要 尊崇何种 心声 。那种 自我 内心主体性 的分裂 ,加上 日趋繁重 的 “ 自觉 性不安 ” ,滋养 出了一种莫名 的懈怠 。有很 多人 在这种时候 , 都会走进 内心 “ 麻木”的状态 , 自嘲 自己是 “ 哀莫 大于心死 ” 。 围绕 9 O后 今后 的择 偶 ,婚 姻 ,那 似 乎 “ 消失 的边 界 ” 将成 为无 数个 不见献血的战场 ,而那 “ 麻木 的 自觉 ”将 能拯 救多少 自我 和家庭 , 我们 却不得而知。 但 有一 点是 肯定 的 , “ 不 自觉 的不 安”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 的事情 ,也是一件 让人 欣 慰的事情 。至少 ,他们感受 着 ,他们 活着 。

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

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

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现状分析一、消费观念差异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90后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而00后则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

这种差异在购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90后更注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而00后更注重产品的品牌和个性化程度。

二、90后消费观90后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和务实。

他们在购买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他们不会盲目追求品牌和潮流,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消费。

同时,90后也更加注重购买后的体验和服务,更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买单。

三、00后消费观00后的消费观念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和与众不同,追求独特和新颖的消费体验。

同时,00后也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买单。

在购买产品时,他们会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程度。

四、90后与00后消费观的对比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90后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而00后则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

这种差异在购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90后更注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而00后更注重产品的品牌和个性化程度。

同时,90后更加注重购买后的体验和服务,而00后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以及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程度。

五、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因素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念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同时,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为消费观念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对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六、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消费观念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而在经济低迷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稳定性。

陈默教授讲稿

陈默教授讲稿

陈默老师育儿心理问题讲座华师大心理学老师陈默老师一、现如今的孩子1、高孤独感的独子上海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独套公寓的独子,隔离了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交流,从而有了天生的孤独感。

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养育独子。

这些孩子既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独子,又是情感上的独子。

一个人一旦孤独,就容易沉静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强。

人一思考,就会涉及到终极关怀问题,而感到痛苦。

有的孩子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可能就在思考“活着干啥”“我不想活了”。

例:陈老师临床研究经常遇见孩子想“既然80岁也要成灰,那么我现在就变成灰好了。

”孩子一旦孤独,就开始思考行而上的问题。

而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个问题上教导孩子。

理论上说一个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问题,而大部分实际上从这点来说是不成熟的。

当成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成熟时候,就会逃避这个问题。

而孩子的这个问题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这个问题。

得不到答案的孩子会越加思考这个问题,便进入抑郁状态,孩子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很大,从大量的阅读里去寻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越来越糊涂。

天生的孤独感的副产品就是特别的脆弱。

2、低物欲感的贵子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负担,生下来以后6个大人都对他很好,孩子受到了6个人的情感就会报恩。

但是这6个人要求的报恩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超过别人。

相反,整个学习环境竞争又很激烈,要学习地出人头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现在的孩子又面对了空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空前的学业压力来自于:1)学校里考试成绩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纸黑字地贴在那里的,而让孩子心里非常难受。

2)来源于老师的压力,没有一个职业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数点后一位。

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以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来的。

从而造成老师压力很大,很焦虑。

老师焦虑的释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课堂上释放给学生。

90后和00后的人群心理特性分析

90后和00后的人群心理特性分析

90后和00后的人群心理特性分析首先,90后是在开放后的中国快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身处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享受着经济繁荣和物质丰富的生活条件。

他们的心理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意识强:90后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一代,他们在家庭中往往是家中的焦点和宠爱对象。

这种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对自我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视,他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不愿受到他人过多的干扰。

2.追求个性与潮流:90后成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对时尚和个性追求有着强烈的兴趣。

90后更加关注自身形象和个性表达,在追求时尚潮流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压力与焦虑:90后是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代,他们在知识竞赛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心理上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

对于他们来说,追求成功和承担责任的压力是他们内心的主要挑战。

而00后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生活在数字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技术和网络的依赖:00后是数字原生代,他们对于技术和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前几代人。

他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对信息的获取和表达更加迅速和便捷。

2.开放和包容:00后成长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更加接受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性别、种族、宗教等各种差异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3.消费观念和短暂性:00后在物质生活条件中成长,他们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物质和享受。

然而,他们对物质的看待更加短暂,更注重眼前的快乐和满足,难以持久的追求。

综上所述,90后和00后是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两代人,他们在自主意识、个性与潮流追求、压力与焦虑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心理特性。

对于社会和教育机构来说,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陈默: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厌学的根源

陈默: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厌学的根源

陈默: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厌学的根源切莫把学习为家庭文化唯一的中心宋少卫:首先欢迎陈默老师参加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您和我都是做青少年心理工作,您在青少年很多行为问题方面有很多特别好的见解,比如说青少年的厌学问题,结合这届大会家文化的主题,您能不能给厌学青少年的父母,从家庭文化营造角度提一些良好的建议和意见。

陈默:从我这两年的临床上经验来看,厌学有一种低龄化的趋势。

原先厌学是到高三厌学,或者是中考前,初二的时候蛮普遍的;现在已经到了小学二年级,越来越低龄化。

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背后还是家庭的原因。

从大的文化原因上来谈,以上海来看,很多家长在育儿文化上已经走向了那种畸形。

到了什么程度?那些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他们如果要在一个QQ群或微信群里面讨论一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一定都是讨论孩子的学习,还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就已经焦虑的不得了。

孩子的学习绝对是一个家庭的中心问题,然后就是逼着孩子学习,整个家庭营造一种孩子学习是中心的家庭文化。

宋少卫:只要你学习什么都可以不干。

陈默:一个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孩子的学习,这是我们常遇到的家庭的文化。

从哲学上来说,任何事情走到极致一定是物极必反。

你看,幼儿园星期六从早到晚排满各种学习任务,星期天也是,这个就叫极致。

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庭里面,只要他上学,爸爸妈妈张口说什么话都可以绕到学习,就算是讲其他跟学习没有关的事,最后还是绕到学习。

现在这个大的家庭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今天上午讨论的非常多。

家长的价值观影响育儿观宋少卫:我感觉更多像是价值观问题,很多父母对学习采取的态度,可能更多是自己人生中一些价值观所导致的。

陈默: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说的,现在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态,文化的背后就是教育观念,教育观念背后就是家长价值观。

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育儿都很糊涂。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你不是老师,你是家长,你的目标一定是他这一生过得好。

什么样的一生是过得好的,这就是家长的价值观。

从“90后”到“00后”_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从“90后”到“00后”_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从“90后”到“00后”_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从“90后”到“00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90后”和“00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他们是中国的少年儿童,未来的希望。

因此,对他们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份基于对中国少年儿童的调查报告,根据个人经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少年儿童目前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少年儿童大致可分为两个年龄段:90后和00后。

90后,也称为“大龄少年”,他们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现在大致处于20岁至30岁之间。

00后是指出生在21世纪初的少年儿童,目前大多处于10岁至20岁之间。

这两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特点。

调查显示,90后和00后的成长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

90后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享受了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大多数家庭都有稳定的收入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

而00后则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普及的时代。

他们生活在信息丰富、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接触到更多的新兴科技和信息。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揭示了两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在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90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成长,注重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孝道文化,更加重视功利和物质追求。

而00后更加关注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更加注重个体的意志和自我实现。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和需求。

首先是教育问题。

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他们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家长普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有着极高的期望,这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是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使得少年儿童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趋势逐渐上升。

再者是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网络暴力的存在使得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说起现在孩子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我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因素,现在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

“现在的孩子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

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但是孩子长大后会发现,他没有办法报家人的恩,因为家人要的是他去读名牌大学。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1.90年代,问题在“外部”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比较常见的,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个读初中的女生,经常在学校里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班主任觉得有问题就过来咨询。

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孩从小没有母亲,爸爸后来又给她找了一个后母,后母生了儿子后,女孩的生存环境就更艰苦了。

他们家住房本来就非常挤,有了弟弟后,女孩子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了,做作业只能搬个凳子在门口做,房间里的小弟弟又经常吵闹不休。

所以这个女孩的愤怒是有原因的,让她愤怒的就是这个环境。

没有亲生母亲,也没有让她安心的环境。

找到症结之后,就对他们全家进行治疗。

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很尊重老师的,孩子的爸爸和后母也非常配合,对女孩多加重视,做功课的话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做。

后来女孩子长大后做了一名护士,能够自食其力,家人和老师都相当满意。

90年代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2.2000后问题在“内心”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而另一方面,现在孩子少了,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

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问题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抑郁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对代际认知的思考

对代际认知的思考

对代际认知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不同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也因此产生。

代际认知是指不同年龄群体对于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代际认知进行思考,并从人类的视角来进行叙述。

我们来谈谈90后和00后这两个代际。

90后是指出生于1990年至1999年之间的人群,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科技和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90后的代际认知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他们习惯于迅速获取和传播信息,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

与90后相比,00后则是更加数字化的一代。

他们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接触更早,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更强。

00后的代际认知更加注重个体和社交网络,他们更重视自我表达和个人成长。

接下来,我们转向80后和70后这两个代际。

80后是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80后的代际认知更加务实和实用,他们注重个体能力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相比之下,70后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和奋斗。

70后的代际认知更加注重集体和社会责任,他们注重团结和奉献精神。

除了不同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还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代际认知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

这些文化差异会在代际认知中体现出来,影响人们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

我想强调的是,代际认知不是绝对的,也不应该被简单地归类和刻板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代际认知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代际之间的差异,相互学习和交流,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起来,代际认知是不同年龄群体对于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不同代际之间存在认知差异,这是由时代和文化背景造成的。

27216562_中高考之后,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27216562_中高考之后,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教育家》:中高考后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家长该如何加以引导?陈默:结合我的经验来看,中高考之后,相比高考生,中考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峻。

因为中考之后有40%~50%的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而且高中学校是有梯度的。

虽然大学也有梯度,但即便没考上理想大学,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对高考生而言算是一种心理慰藉。

对中考生而言,如果没考上心心念念的重点高中,只能上普通高中,再碰到不懂得给孩子心理支持的家长在一旁唉声叹气:“可惜啦!可惜啦!你要是听我的话,抓紧一把,也不至于这样……”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对要去的学校产生极大的抵抗情绪。

特别是那种因没有发挥好而未能考出理想成绩的孩子,他们会觉得这个地方不是自己应该待的,总会想象他的同学在重点高中里是多么幸福,然后就一天比一天沮丧,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由此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很多中考生的家长不管孩子学习怎样,一定千方百计让他读高中。

对这类孩子而言,如果家长同意他去读中专、技校的话,他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家长反复强调一定要去读高中,这时孩子就很容易产生对未来学习的恐惧。

我想提醒这类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能力是可以的,只是中考没发挥好,那么你可以考虑让孩子读高中;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能力不足,你也要面对现实,毕竟高中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

对高考生而言,如果孩子考砸了,志愿又没报好,那么孩子就会非常沮丧。

这时他就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复读。

如果家长一直说“读了12年书就去这么个学校,真的是……”,那么,孩子很可能决定复读。

复不复读跟家长的遗憾程度高度相关。

可是如果不搞清楚高考失败的原因,来年很可能考得还不如之前。

因此,选择复读,一定要先搞清楚失败原因,对症下药。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已经对读书失去兴趣,高考后恨不得第一时间把所有书都扔掉,内心抗拒复读,但家长不停地劝孩子复读,孩子可能迫于大人的压力而从命。

这种孩子在复读时很可能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我要提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中高考没有考出自己应有的成绩,你一定要给孩子极大的安慰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默:对当今中国90后及00后深入骨髓的剖析导读: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去吐槽90后和00后的孩子,肯能你会滔滔不绝一天都停不下来。

很多人都认为是孩子们出了问题,果真如此吗?也许问题出在家长金额教育身上,孩子们进步了,而我们的教育依旧是老套的。

强烈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阅读。

文丨陈默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勃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

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

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1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

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

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

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2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

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

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

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

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 3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各位在座的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

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 4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

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

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

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他们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

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5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

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

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

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

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

”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

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

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

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

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 6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