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重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食物。
-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繁殖后代,如种子的萌发、动物的繁殖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 非生物不能表现出生物的特征。
像石头、水、空气等没有生命现象,它们不需要营养、不能呼吸、不能生长繁殖等。
二、动物的特征。
1. 鱼类。
- 身体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 生活习性:大多生活在水中,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有的在浅水区,有的在深水区。
2. 鸟类。
- 身体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 生活习性:大多能在空中飞翔,适应飞行生活。
它们的骨骼轻、薄、中空,减轻体重;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食性多样,有食虫的、食草的、食肉的等。
3. 哺乳动物。
- 身体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 生活习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如陆地、水中(如鲸)等。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三、植物的特征。
1. 种子植物。
-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例如苹果、小麦等。
-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有根、茎、叶、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如松、杉、柏等。
2. 非种子植物。
-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
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
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8.潜望镜的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片都是平面镜。
问答:1.凹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汇聚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也有汇聚的作用,2.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场上是如何点燃的。
答;运用凹面镜取火,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光斑处温度,不用镜子光弱温度低,1面镜子光较弱 3面镜子光较强,6面镜子光强,会画柱状图,光的强度跟温度有关,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4.红板黑板蓝板黄板绿板白板,受热后温度最高的是黑板,最低的是白板。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的火山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种子发芽实验(一)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就像我们人生活需要一些必备的东西一样,种子发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呢。
首先得有水分,你想啊,如果种子干巴巴的,就像我们人渴得嗓子冒烟一样,肯定没法开始生长。
然后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太冷或者太热,种子就会像我们在很不舒服的环境里一样,不想动弹,也就是难以发芽。
最后呢,空气也很重要,种子也得呼吸新鲜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2. 在做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我们得保证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这就好比比赛跑步,大家都在同样的跑道上(其他条件相同),就看谁在某一个特殊的规则(不同条件)下跑得更快。
比如说,我们想看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那就准备两组种子,一组给充足的水分,另一组不给水,但是温度啊、空气啊这些都要保持一样,这样才能知道水分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1. 当我们做完实验,就要仔细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啦。
这就像我们每天观察自己养的小宠物有没有长大一样。
我们可以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发芽的数量、芽的长度等等。
这些记录就像种子发芽的小日记,能告诉我们很多秘密呢。
2. 如果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也不要灰心。
这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我们没注意到的小细节。
就像我们以为按照菜谱做菜肯定好吃,结果却不尽人意,可能是盐放多了一点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检查实验过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不过呢,绿豆芽有点像个小挑剔鬼,它不能接受太强的阳光,不然就会被晒得受不了。
它比较喜欢那种明亮但又不是特别强烈的光线。
如果没有阳光,绿豆芽就会长得又细又长,就像豆芽菜在黑暗的环境里拼命想长高找光一样,但是看起来就比较虚弱。
2. 除了阳光,土壤对绿豆芽的生长也很重要。
好的土壤就像一个舒服的小床,能给绿豆芽提供很多营养。
如果土壤太贫瘠,绿豆芽就会像住在破房子里没东西吃的小可怜,长得不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燃烧性、热胀冷缩等特征。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3. 能量的传递: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等。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着一条直线传播,遇到边界时可能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2.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反射回来。
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称为斯涅尔定律。
4. 透射:光线穿过透明介质时,继续传播,透明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玻璃等。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分子产生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压缩和膨胀的方式传播,需要介质来传递。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四、天体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的轴进行自转运动,一天完成一次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一年完成一次公转,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3.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进行公转运动,月球的不同照面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五、环境与生态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包括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等。
2.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种类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
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
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
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
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野兔鹰第二章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3.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这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6.食物链: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防治沙尘暴的方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猎隼(sun)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生态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比实验设计1.蚯蚓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蚯蚓10条、潮湿的泥土实验过程:①找一个长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潮湿的泥土,中间留一条空隙。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1、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2、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3、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4、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温度的不同.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一个容器放室温下,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中.注意:保持纸巾的湿润5、实验计划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吗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有无空气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透明密封袋中,密封,然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 6、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长势一致的绿豆芽、水、土壤的种类、数量两个组不同的条件:阳光实验方法:拿两个同样大的花盆,装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种上三棵长势大致相同的绿豆芽,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每天定时定量的浇上同样多的水,从三个方面观察记录花盆中绿豆芽的变化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7、实验计划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要改变的条件:光线不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实验方法:①、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②、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③、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④、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⑤、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重复做几次.研究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8、实验计划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要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不改变的条件:光线、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实验方法:①、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②、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③、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④、再重复几次.研究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家长签字:组长签字:。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北)方(东)方移动着。
2、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长)。
阳光下的物体在(正午12点)影子最短。
3、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高);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低)。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是(自东向西)。
6、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渐渐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
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短--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终相反。
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沙漏)、(漏刻)、(水钟)、(蜡烛)、(圭表)、(日晷)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太阳投射物体的影子的移动)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针)、(晷面)、(晷面上的刻度线)。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
7、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8、在玩手掌日晷的时候,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十分高大。
5、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6、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1)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2)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他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有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
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树,消费者是蝉、螳螂、黄雀。
14、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一单元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①正在发光;②自身发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 光沿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产生影子或日食、月食等现象。
2. 光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每秒30万千米。
第3课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反射光有确定方向的反射;漫反射是指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反射。
第4课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2. 复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3.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
4. 光的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可以得到新的色光。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1. 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包括分子运动和分子缔合或排列方式改变。
溶解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但是要注意微观上的区别。
2. 溶解快慢: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有水的温度、是否搅拌以及颗粒大小等,内因有物质本身的特性。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的空隙也越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越大,因此越容易溶解。
3. 分离溶解的物质:物质分离可以采用蒸发溶剂或者降温的方法,当需要分离溶解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时,如果这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话,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4.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植物细胞有专门的吸水和失水的部位是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二、量筒的使用方法1. 量筒是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的玻璃仪器,不可受热,不可骤冷。
2. 使用前要检查量筒是否完好,不要用不合适的量筒量取液体。
3. 将液体注入量筒时要放平并沿量筒内壁(注意:不是垂直倒入,要倾斜)缓缓地倒入,以免气泡的产生影响所读体积。
4. 量筒需精确到0.1ml,所以要读到0.1ml,不用估读。
三、常见的材料及性质1. 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钢也是铁合金);非金属材料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合成材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
2. 材料的性质包括它们的颜色、质地、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等。
四、电路连接与电流1. 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是从正极到负极,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到达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三件事:开关的位置;如何接入用电器;怎样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另外要注意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是“一上一下”。
2.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到达负极的,但是电路中的电流不仅是由电源产生的还包括用电器的功能消耗电能的,电流经过用电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器运转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总结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总结
以下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
1、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第二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三课:蚯蚓的选择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2、蚯蚓的选择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第四课:制作生态瓶
1、生态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五课:改变生态瓶
1、改变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2、通过改变生态瓶,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结、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种子发芽的条件、植物生长的过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环境科学打下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地球上的物质地球上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近100种。
2. 物质的种类和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近,没有流动性;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远,有一定的流动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最远,可以自由流动。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不同物质之间的性质各不相同。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物质的状态改变;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燃烧过程中物质发生变化。
4.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容积量度物质质量的单位是克,量度物质容积的单位是毫升。
利用天平可以测量物质的质量,利用和量杯可以测量物质的容积。
第二单元:物体运动的规律1. 物体运动的均匀性和变速性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均匀运动或变速运动。
均匀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相等距离;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不相等的距离。
2. 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量单位可以用米/秒、米/小时、千米/小时等表示。
3.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为正数、负数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4. 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称为轨迹。
轨迹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第三单元: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声的传播声音是可以传播的,一般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介质和振动物体产生。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
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线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镜面反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漫反射。
4. 光的折射光线在由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的简要内容概述。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命表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回顾知识点
1. 生命的表现形式包括什么?
- 生命的表现形式包括呼吸、运动、感应和生长等。
2. 生命体对外界环境有哪些需求?
- 生命体对外界环境需要空气、水、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3. 人如何呼吸?
- 人通过呼吸器官(肺、气管和呼吸肌)进行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 动物如何感应?
- 动物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来感应外界信息。
5. 植物如何感应光线?
- 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感应光线,并进行光合作用。
二、题练
1. 下列属于生命体对外界环境的需求的是()
A. 笔
B. 食物
C. 电视
2. 动物的感应主要通过什么器官进行?()
A. 肺
B. 光线
C. 眼
3. 植物通过什么器官感应光线?()
A. 叶绿素
B. 呼吸器官
C. 耳朵
4.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A. 肺
B. 气管
C. 口
D. A和B
5.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进行光合作用?()
A. 呼吸
B. 感应
C. 光能合成
三、思考题
1. 请举例说明生命的表现形式。
2. 为什么人需要呼吸?
3. 除了眼睛和耳朵,动物还如何感知周围的情况?
4. 除了光线,植物还如何感知周围的环境?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在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一同探索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接触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关键的知识点吧!一、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就像我们在夜晚看到笔直的手电筒光线一样。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想象一下,如果介质不均匀,比如空气有冷热不均的情况,光就可能发生折射,不再沿直线传播啦。
生活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比如小孔成像。
我们通过一个小孔,让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在后面的屏幕上就能形成倒立的像。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就像我们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样子,就是因为光被镜子反射回来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子的表面很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朝着一个方向。
而粗糙的表面,比如墙壁,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会朝着各个方向。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我们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也就是说,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光与法线的夹角是相等的。
三、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
比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折断了一样,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会使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位置有所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实际上位置要比我们看到的更浅一些。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我们常见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通过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凹透镜则是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五、彩虹的形成彩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是因为阳光在空气中的小水滴里发生了折射和反射。
阳光进入水滴后,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再折射出来,这样不同颜色的光因为折射程度不同,就被分开了,形成了彩虹。
六、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神奇的照相机。
眼睛的主要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
(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
4、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温度的不同。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室温下,一个放冰箱冷藏室中。
(注意:保持纸巾的湿润)
5、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有无空气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
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透明密封袋中,密封,然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
6、
研究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长势一致的绿豆芽、水、土壤的种类、数量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拿两个同样大的花盆,装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种上三棵长势大致相同的绿豆芽,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每天定时定量的浇上同样多的水,从三个方面观察记录花盆中绿豆芽的变化(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
7、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要改变的条件:光线
不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
实验方法:①、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②、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③、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④、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⑤、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重复做几次。
研究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8、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要改变的条件:土的湿度
不改变的条件:光线、土质、蚯蚓的品种、温度、空气
实验方法:①、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②、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③、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④、再重复几次。
研究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家长签字: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