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食物蝴食物网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5、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 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
它(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9、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升温和保温?答:①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③盒子可以改变角度;④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实验。
-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例如,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在常温下有适量水、空气的环境和低温、干燥、密封(缺乏适宜温度、水分和空气)的环境中,常温下的绿豆种子会发芽,而另一种环境中的种子不会发芽。
-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满足种子发芽基本条件的一组,实验组则是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如温度、水分或空气)来探究该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 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能够生长、繁殖、对环境有一定的反应等。
像植物会生长、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动物会觅食、繁殖、躲避危险等。
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如石头不会生长、繁殖,对周围环境没有像生物那样的主动反应。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例如在一片森林里,树木(生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非生物)、土壤(非生物)中的养分和水分(非生物),而树木又为动物(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等。
3. 光对生物的影响。
- 光对植物的生长、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的强度、时间长短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等生理活动,有些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长日照植物),有些则需要较短的日照时间(短日照植物)。
- 光对动物的行为也有影响。
许多动物具有趋光性,如飞蛾会扑向灯光。
动物的昼夜节律也与光有关,例如昼行性动物(如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在夜晚活动,这与它们适应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有关。
4.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通常由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如草→兔→狼,草是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兔以草为食是初级消费者,狼以兔为食是次级消费者。
-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网络。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像小朋友长大需要吃饱饭、睡好觉一样。
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绿豆芽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和空气,还对光照有要求呢。
它喜欢在黑暗的地方生长,要是一直被光照着,可能会长得不太好。
3. 蚯蚓喜欢住在阴暗、潮湿又富有有机物的土壤里。
要是把它放在干燥、明亮的地方,它可就不乐意啦!4.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需求还不一样。
比如鱼离不开水,鸟儿喜欢在天空飞翔。
第二单元:光。
1. 光可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你要是想让光拐弯,那可得费点心思啦!2. 光遇到镜子会反射,就像皮球撞到墙会弹回来一样。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做出好玩的镜子迷宫。
3.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挡住了。
而且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是不是很有趣?4. 凸透镜能把光线聚集起来,要是拿它在太阳下聚焦,说不定能把纸点着哦,可别随便尝试!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峡谷等等。
就像一个大蛋糕被切得乱七八糟。
2. 火山和地震可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大爆发,虽然很可怕,但也塑造了地球的表面。
3. 风化和侵蚀会慢慢地改变着地球的表面。
比如风会吹走沙子,水会冲掉石头。
4.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它可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就像我们的饭碗一样重要。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推一下小车,它就跑起来了;拉一下绳子,东西就被提起来了。
2. 摩擦力有时候是个“捣蛋鬼”,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但有时候又是个“好帮手”,比如让我们能稳稳地走路。
3. 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变形,去掉力又能恢复原状,这叫弹性。
4. 我们的小车跑得快慢、远近,都和力的大小、方向有关系哦。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希望能帮到你呀!。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
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
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8.潜望镜的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片都是平面镜。
问答:1.凹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汇聚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也有汇聚的作用,2.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场上是如何点燃的。
答;运用凹面镜取火,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光斑处温度,不用镜子光弱温度低,1面镜子光较弱 3面镜子光较强,6面镜子光强,会画柱状图,光的强度跟温度有关,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4.红板黑板蓝板黄板绿板白板,受热后温度最高的是黑板,最低的是白板。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的火山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和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是表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状结构,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结构。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能量,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二、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5.化学反应的概念:物质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连接,用“=”表示相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自身旋转称为自转。
2.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轨道与黄道面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昼夜的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地球上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交界线为日界线。
四、物体的运动1.运动的分类:平动和转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不变。
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可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对比来观察不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绿豆芽的生长绿豆芽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还需要阳光。
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芽茎细长,叶片发黄;而在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芽茎粗壮,叶片翠绿。
3、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会难以生存,而在湿润的土壤中则能正常活动。
4、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草→兔子→鹰。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就形成了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对生物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光1、光和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形成影子的三个必要条件。
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形状会随着光源位置、方向和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阳光下的影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晨,影子在西边,较长;中午,影子在北边,较短;傍晚,影子在东边,较长。
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我们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5、光与热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通过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地球仪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的运动主要有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地震等。
这些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山脉的形成、海陆的变迁等。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逐渐破碎。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植物的特征和分类1. 植物的特征a.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 无法主动移动,靠根、茎和叶进行固定;c. 需要水、养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2. 植物的分类a. 按生长形态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b. 按种子的特点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c. 被子植物根据叶子的特征可以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
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物的特征a. 具有多细胞和没有细胞壁的特点;b. 能够自由活动,并拥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c. 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
2. 动物的分类a. 按脊椎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b. 无脊椎动物可以根据身体结构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三、物体与材料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a.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b.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c. 按物质的化学组成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a.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b.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c.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四、光与影1. 光的传播和反射a. 光在直线上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 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角的对称角。
2. 光的折射a. 光传播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b. 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斯涅尔定律给出。
五、声音的传播和变化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支持,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变化a.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是描述声音强弱和高低的特性;b.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六、生活中的力1. 力的概念和产生a. 力是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b. 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或距离产生的。
2. 重力和浮力a.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决定物体的重量;b.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支持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7、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会画光在潜望镜中的路线图)8、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9、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0、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记录和分析。
3. 科学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客观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发育过程、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物态变化的过程。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溶解性、酸碱性。
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和楔子的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形成、昼夜更替。
3.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4. 宇宙的探索:太阳系的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科技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清洁能源的利用。
3. 科技与健康: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科学锻炼的方法。
4. 科技与信息: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
六、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
2. 科学项目设计: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
3. 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 科学伦理:科研诚信、生物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准备和复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制作“宇宙”模型1、(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 4火星 5木星 6土星7天王星 8海王星3、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容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表达与交流中,(模型)的成功运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课修改模型1、搜集整理资料时,对那些(过时)、(重复)、(错误)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着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3、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5、(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6、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仙后座)。
主要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7、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
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也不在宇宙中心。
8、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9、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10、一光年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11、(水星)、(金星)没有(卫星)。
木星的卫星最多,有(63)颗。
12、四季的代表性星座:①春季:狮子座②夏季:天蝎座③秋季:仙后座4冬季:猎户座13、今天,多数人相信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这说明,宇宙还在(继续膨胀)。
14、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
15、火星表面呈(红色)。
火星上也有山脉、盆地、环形山、峡谷、火山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生物1. 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植物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部分及其功能。
2. 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的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因素和生长对环境的适应。
3. 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特征: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4.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需要,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5. 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人体和健康:认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基本知识。
物理1. 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物体的属性: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属性。
2. 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物体的分解和组合:了解物体的分解和组合过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3. 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研究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理解物体的运动类型,学习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4.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特性。
5. 光的传播:认识光的来源和传播规律,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认识光的来源和传播规律,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化学1. 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物质和材料:认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2. 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3.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研究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习空气和水的成分及其对生命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 地球和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天体,围绕太阳公转,同
时自转。
- 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
2. 物质和能量
-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能量的转换:如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
持不变。
-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3. 生物和环境
-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 人体生理
- 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 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进步。
- 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注意:拉开的弓才有弹力,没有拉开的弓就没有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鞭炮、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7. 弾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弾簧秤,它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弾簧五部分组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