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13年7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3]56号),第537项《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作为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批准立项(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项目计划编号,20130635-T-604,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

1.2 协作单位

主要协作单位有:东南大学、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二院203所、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方高科电磁安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3M (中国)有限公司、江苏万华拓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富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

1.3 主要工作过程

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根据国内吸波材料生产和应用企业的需求,向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3)(以下简称“电磁屏蔽标委会”提出《电磁屏蔽材料:吸波片通用规范》标准制定申请,同年5月,电磁屏蔽标委会召开顾问会议,建议将名称更改为《电磁屏蔽吸波片通用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并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标准制定项目。

2013年7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和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

任务下达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成立编写小组,对电磁屏蔽用吸波片的国内外研制情况、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分类方法、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调研,初步完成了标准草案的编制,提交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

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向标委会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并在网站公示,邀请全国从事吸波片研究、测试及应用的相关单位报名参加工作组,2013年10月9日在济南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初步形成本标准框架,明确标准编写工作组分工,并对测试方法进一步研究确认。

2014年4月18日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并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参加,讨论本标准使用的主要测试方法,并就本标准的范围、主要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确定进入样品收集以及测试阶段。

根据国内外吸波片研制厂家的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吸波片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开展样品收集以及测试工作,提供样品的主要单位有:深圳飞荣达股份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万华拓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等,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外观、厚度、表面电阻率、抗拉强度、磁导率、雷达反射率、反射衰减、传输衰减,以及根据反射衰减和透过衰减计算得到的吸收衰减,其中反射衰减和透过衰减分

频段进行测试,在0.3GHz-2GHz使用微带传输线测试,在2GHz-18GHz采用7mm同轴空气线测量,在18-40G采用波导波测试,其中18-26.5GHz采用BJ220普通矩形波导测量,在26.5-40GHz 采用BJ320普通矩形波导测量,为了兼顾吸波片在军用领域的应用,采用弓形法测试了2-18GHz和26.5-40GHz波段的雷达反射率,采用阻抗分析仪测试吸波片磁导率。

根据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确定的原则以及主要任务,各成员单位分别开展了工作,对国内外相关材料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完成了征求意见稿草案,于2014年8月4日召开第三次工作组会议,此次会议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航天三院三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等从事研制、应用吸波片的单位参加,讨论并确定本标准征示意见稿,向全国征求意见。

2. 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主要对电磁屏蔽吸波片的电磁特性进行规范,在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参考国内外该类材料普遍使用的指标,同时考虑吸波片的实际使用效果,选择即利于吸波片研制生产检测,又便于使用企业选型的指标体系对吸波片加以规范,使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指标具有统一性。

本标准规定吸波片的基本性能指标,在规定指标的限定值时主要依据国内样品的测试数据,参照国外企业同类产品的数据,以适当为原则,考虑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既对吸波片须达到的指

标加以限定,同时保证该指标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能够满足。

本标准在试验方法尽量选择技术成熟、易于使用测试手段,特别是使用国内已经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避免高价值测试仪器和复杂测试方法。

本标准结构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屏蔽吸波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的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包括功率损耗、传输衰减、雷达反射率、磁导率以及厚度。

2.2 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2.2.1 范围

吸波片在电磁屏蔽行业中主要用于吸收噪声、干扰等信号,通过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使电磁波进入吸波片并转化为热能,避免因电磁波透过、反射带来的电磁干扰,因此在定义吸波片的范围时,确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固态具有电磁波吸收功能的片状材料”,该类材料的主要工艺有压延、挤出、模压、涂膜、烧结、流延等。将加热过的混炼胶,通过相对旋转、水平设置的两辊筒之间的辊隙,制成胶片等半成品的工艺称为压延;物料通过挤出机料筒和螺杆间的作用,边受热塑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而制成各种截面制品或半制品的加工方法称为挤出;胶料在闭合模腔内借助加热、加压而成型为制品的方法称为模压工艺;通过刷涂、喷涂、浸涂和刮涂的方法在底材上形成的一道或多道固态连续膜的工艺称为涂膜工艺;

流延方法就是,在粉料中加入粘合剂、溶剂等,经球磨、过滤、脱泡后制得浆料,在恒定的压力下,通过浆料刮刀与膜带之间的缝隙而流粘在膜带上,经连续烘干、切边得到生坯带,再通过切割、叠层、印刷、烧结等下一道工序做成所需产品,称为流延工艺。将粉末或粉末压坯加热,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冷却,使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而转变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的工艺称为烧结工艺。以上工艺都能够开展吸波片的制备,压延、挤出、模压、涂膜一般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填加吸波功能填料,而烧结和流延所用粉末材料为具有一定电、磁特性的功能粉体,一般用于硬质吸波片的生产。

本标准作为通用规范主要规定电磁屏蔽吸波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的要求。

一般吸波片起作用的起始频率最低为10M,在通信、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一般频率为10M-1G,部分通信频段达到2.4G或5.8G,在计算机行业干扰频率达到3-4GHz,雷达等军用部件的干扰源可能达到40GHz,因此,确定本标准的适用电磁波频率范围为10MHz~40GHz。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本标准草案中,引用了以下的标准的相关内容:

引用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中相关规定用于电磁屏蔽吸波片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该标准的最新修订版本,故为不注日期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