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要求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建立科学的化学观念、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好以下教学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可以通过展示实物、进行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现象,观察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增加他们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趣味性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涉及到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可以通过逐步演示、分步指导、讲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以上教学要求的落实,可以提高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新课程高考实施后,我省高考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考科目内容,在考试中占13 分。
近几年我省高考选考物构的考生数大大超过选考有机的考生数,说明全省很多学校还是侧重于物构的教学与选考,显然物构的教学在许多学校颇受重视。
然而,由于物构的知识内容对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使得部分教师对有些物构问题的理解存在模糊,甚至是片面的理解,已致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或混乱,教学效果较差。
我曾经参加过几所农村中学的高中化学教学教研,参与听课和评课,期间明显感觉到有些教师对物质结构中有些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问题,含混不清,争论不休。
教师都搞不清楚,何以能为学生解惑?因此,下面我提出教学中几个常见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互相促进。
一、在反应焓变的求算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键能”一样吗?反应物的总能量是指物质的内能,应包含动能和势能在内,是物质本身具有的。
而反应物的总键能中的键能是指将1mol 气态AB分子断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时所需的最低能量,是指用外界条件将化学键断裂,二者有着内涵的不同。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E (反应物)〉E (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 H=E(生成物)-E (反应物)?0。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v E (生成物)),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H=E(生成物)-E (反应物)?0。
而化学反应中,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生成物中新的化学键则放出能量。
反应结果是吸热还是放热,也可根据断键吸收能量和生成键放出能量的多与少计算,△ H坂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即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H?0,则反应放热。
若对于同一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当于断开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比生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少,反应结果是放热过程,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键能大小是不一致的。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概况
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概况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结构及其影响物质性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课程。
本教材共分为6个单元,主要内容有: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特性,以及物质的性质。
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主要介绍物质的结构特征,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层次等。
在本单元,学生将研究物质的概念,熟悉物质的结构特征,以及物质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二单元“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介绍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物质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物质结构类型的研究方法。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研究物质的分类原则,以及物质的分类类型。
第四单元“物质的微粒”介绍物质的原子、离子、分子和粒子,研究物质的微粒结构特征,以及物质的微粒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第五单元“物质的特性”介绍物质的特性,详细讨论物质的熔融性、沸点、沉淀性等特性,以及物质的特性影响物质的性质。
最后一单元“物质的性质”介绍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总之,《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门重要的高中物理课程,它既重视物质的结构,又强调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1、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
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
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
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
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
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
49基于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文_刘汝凤《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对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关于“物质结构”相关内容的深化,是对元素周期律等内容的知识性丰富,包括了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中的电离能、电负性、原子轨道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等。
这些知识的习得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重要的学科素养,现将本模块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策略介绍如下。
聚焦主干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培养。
纵观近些年高考试题,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的考核,如:数据分析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在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基本内容,强化主干知识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科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联系,不断创新设置模拟问题解决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强化独立思考、数据分析与推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重视教材引导,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一是注重基础,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知识体系时,应该熟知重点概念和知识间的联系。
在同步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构建单元化教学,确保重要概念不遗漏,实现高效课堂。
二是重视教材习题。
习题不仅是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更是教学内容的延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题目的潜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维,培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科学素养。
体会命题方式,把握复习方向。
一是从命题脉络把握阶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轨迹。
学生在必修课中知道了用微观粒子的作用解释宏观现象;在后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知晓了配离子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等相关内容,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了化学反应。
试题内容把必考知识中的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及配位平衡常数与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等内容,将考核方向从溯因发展到了推理。
九年级化学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素材 上教版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上教版)[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学习和探究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之后,学生了解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及制取和用途,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不同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走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用微观粒子的观念去解释宏观现象,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前两章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灵活、方便使用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好准备,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二)本章知识结构本章共分四节,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四个问题概括本章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物质奥秘的?3、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什么特征?4、怎样正确地表示物质的组成?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由雪花、汞、冰糖、铝、硫酸铜晶体、钻石的图片,展示绚丽多彩的物质,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稀释的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3)探究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变小;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的事实,让学生感知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开门见山,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并出示彩图,分别介绍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它们的结构。
(2)由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物质结构的示意图,真实的分子、原子图像、化学发展史料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等。
(3)由原子的质量描述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元素开始,认识元素和元素符号。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研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研究赵广汇(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276300)摘要: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工作落实进行了严谨的实践性研究,在论证的过程中发现,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来说起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其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论证推理能力,教师必须依据一些教学方法的辅助,让学生这些方面的核心素质得到锻炼,如此才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核心素养;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6-0081-02收稿日期:2019-11-25作者简介:赵广汇(1981.6-),男,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出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与论证推理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同时帮助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获得助力,学生拥有了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今后的学术探究、科研工作之路走的更加稳定,同时也可借助这些素质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一、《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第三册,此教材中大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与理解能力才能让此本教材的内容得到更为高水平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原子、分子非常深入且精妙的结构,这些物质微观层面的知识可能会因为学生理解力差、想象力不足而出现理解偏差或是掌握不准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在此部分的内容讲解过程中注意基于学生此时的能力基础进行内容、课程等方面的科学安排,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为了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简便的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绘图等,这些先进且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抽象的知识更为直观,更加形象,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同时可以让那些微观世界中的原子、分子内部构成更加清晰、生动.让学生可以更为彻底地理解.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电子层”“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方面的化学知识或是概念时,学生如果单单从字面上进行含义理解,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借助一些教辅手段,才能让这些化学知识概念得到全面的理解,如一些电子设备,可通过课件设置让这些微观分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三维空间形式的展示.经过这样的放映,多次展示以后,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因为经常观看而逐渐形成思维习惯,进而逐渐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思维,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对化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借助各种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这个核心素养的构成,对学生的其他科目,如数学、物理等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同时具备很强的学习辅助作用.二、《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这本教材内容微观特征比较明显,因此内容的理解探究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各类理论的推理过程非常严谨,这给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较高,学生必须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在知识学习与实验论证过程中保障理论论证的严密与准确.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并配合适当的思维引导方法,在良好的交互过程中,帮助学生的基础推理论证能力全面提高.化学结论的获取不仅需要大量的推理与论证,还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猜测,配合实验进行探究,如此才能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这种实验能力与推理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项.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元素电负性、分子的极性等部分内容时,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表面的性质架构,而无法对其用途进行全面了解,就等于并没有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灵活掌握,无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充分利用,所以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与知识点根本就没有被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化学与物理性质,所以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必须要依托大胆的推测与精细的实验论证,如此才能让学生逐渐在这些实践中养成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在今后的物质性质探索之路中走得更加—18—平稳、高效.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从细节开始科学培养,学习元素周期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的反向推理能力得到训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得到训练.如“已知X ,Y 元素同周期,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 对应的酸性强于Y 对应的酸性,请推测X 与Y 的电负性的强弱?”这种反向推理的实例让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更为科学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得到更大力度的扩展.推理论证能力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对此部分的内容进行重视,并配合相应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训练.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推理论证素质可让实验的开展更加顺利,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良好的实验素质也让学生的整体推理求证能力得到科学塑造,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素质能力进行科学、完善的方法引导,让学生获得技能方面的实质性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漫长且艰难,学生与教师必须一同配合,通过高效的交互,让知识架构更为全面的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的基础素质能力水平更高.相应水平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好《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的相关内容,因此必须得到学生与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紧密配合的方式,促进此部分课程内容的落实.参考文献:[1]程遇玲.浅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3):40-41.[2]李联政.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6):140.[3]李延伟.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学习障碍点调查及原因分析[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4]王堃.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分析与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1):76-77.[责任编辑:季春阳]试论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杨凤萍(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737100)摘要:态度决定一切.心理学工作者们曾对高中生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学生,上课听讲注意力集中,及时、独立完成作业,注重学习之后的复习、反思、总结,学习成绩自然优良.因此要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引导,本文将重点对错题反思进行研究.关键词:反思;错题;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6-0082-02收稿日期:2019-11-25作者简介:杨凤萍(1980.2-),女,甘肃省古浪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习高中化学也有自己的认识.很多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化学错题做好归类,成为自己复习时的重要资料.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对错题进行总结和钻研,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自学能力.以下将从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产生错题的原因.一、出现化学错题的原因学生会出现错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逻辑关系不清,自己知道解题过程存在问题,但是由于不了解解题的关键,只能将错就错.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的马虎大意,容易将元素看错、数字漏写,导致最后解题错误.高中阶段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习题和枯燥的理论知识,长期在题海战术中练习,很多学生在做化学习题时出现了疏忽大意的问题,认为自己某一类题型已经非常了解,做题时题还没读完题就开始落笔.当教师指出学生的错题后,学生也缺乏反思的过程,会马上在原地进行改错,不会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反省.学生的反思行为与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错题的原因,要求学生在纠正错题的过程中不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学生化学水平.二、研究综述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产生错题的原因,不能仅停留在一次或两次的口头要求上,应该使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将—28—。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vv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节。
中学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的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 的重要组成 部分 ,也是 医学 、生 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能 源科 学 、信息 科学 的重 要基 础 。它揭示 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 构与性 质 的关 系 ,有助
质科学 、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等各学科 的研究相互 关联 、相 互配
心是物质结构 。
关 键词 :物质结构化学;教学设计;对比
中图分 类号 :G 4 0 — 0 3 4
文献标 志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4 ) 0 1 — 0 1 6 4— 0 3
Th e Ana l y s i s o f Te a c hi ng De s i g n o f Ma t e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n d Pr o pe r t i e s i n S e ni o r Hi g h S c ho o l
( 1黑龙 江省 绥化 市第一 中学 ,黑龙 江 绥 化 1 5 2 0 0 0; 2齐 齐哈 尔第十七 中学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5 )
摘 要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无论在中学化学的
哪个 阶段 中 ,都有物质结构知识 内容 的存 在 ,本身也 发生 了重 大变化 。化 学物质 知识贯穿 于整个化 学学 习内容 当中 ,包 括组 成 、 结构 、性质 、变化 、用途 、存在和制法等 内容 ,而 “ 结构——性质——用途 ”是重要 的化学 学习方法 ,因此 ,学 习化 学物质 的核
Ab s t r a c t :Ch e mi s t r y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o f s e ni o r s e h o o l wa s a n i mp o r t a n t c o mpo n e n t o f Ch i n a, s b a s i c e d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m .Th r e c he mi s t y r c u r r i c u l u m s t r u c t u r e h a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ha n g e .No ma t t e r wh a t s t a g e i n s e c o n da y r s c h o o l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建议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研究物质内部组成和性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下面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化学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化学键的种类以及分子和晶体的结构等。
二、注重实验教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需要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加深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分析碳酸钙中的钙、石蜡中的石油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去观察、分析和总结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实际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演讲,提高他们的实验数据处理和沟通表达能力。
总之,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和理解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实验分析与教学建议——《物质结构与性质》
天蓝色 , 么离 子无 色 。 什
2 教 学 建 议
认识 、 理解 原子 结 构 与元 素 在 周 期 表 中 位 置 的关
编辑 、 出版 。该 书从原子 、 分子 水平上认 识物质 构
现象直 观生 动 。
补 充 : 实验 11 电动 电子 云 【 -】
() 1 实验 材 料
成的规律 , 以粒 子间 的不同作 用力为线 索 , 重研 着 究 了不 同结构 的物 质 的有 关 性质 , 帮助 高 中学 生 进一步 丰富物 质结 构 的 知识 , 高分 析 问题 和 解 提
囊
人教版 中 学 新课 程 选修 模块 高 化 实 验 分 析 与 教 学 建 议
— —
《 物质 结构 与性质》
口 贾 晓春 李伏 刚 张军 刚 王 寿 红 李 情 义 指 导 : 彩 霞 白福 秦 何
北 京教 育学院教 师教育 数理 学院 10 4 0 04 人 教版 《 质 结 构 与性 质 》 物 由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根据 《 通 高 中化 学课 程 标 准 ( 验 ) 开 发 、 普 实 》
② 将 电 池 装 入 电 池 盒
中, 将 电池 盒 上 的两条 导 线 与 儿童 玩具 电机连 并
接 。电机带 动 s电子 云 飞 转 。 由于毛 线 的 作用 ,
在空 间形成一 个云雾 状 的圆球 。 ③ 同理演 示 P电子 云和 s p杂化 电子云 。
用 电脑模 拟 或 制 作 原 子 轨 道 模 型 来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有 关电子 云 , 师可 以制 作电动 电子云演 示 , 教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图1 氢源 自3 s 、3 p 、3 d轨 道 的 径 向分 布 函数 图
抵 消 了 原 子 核 对 i
情 况下 只看 轨道 的 能量 高低 。 光谱 实验 测得 S c( 及 以 后 )原 子 中 4 s和 3 d轨 道 的 能 量 高 低 顺 序 是 E <
——■ 暖 教学 j i a o x u e
^,
《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 明市 第一 中学 严业 安
在 《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模 块 教 学 中 ,笔 者 注 意 到 :课 标 中新 增 加 的 内 容 , 由 于 考 虑 到 中 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和 认 知 程 度 , 在 教 材 中 有 些 往 往 只 是 含 糊 地 叙 述 ,但 化 学 教 师 在 平 时 教 学 中应 准 确 地 理 解 和 把 握 。 于 是 笔 者 选 取 了 一 些 教 学 相 关 的 问 题 , 查 阅 有
电子 的 吸 引 ,其 他 电 子 的 电 子 云 分 散 在 核 周 围 ,像
1 06 福屯 敏 2 0 1 4 、 z
教 学j l e o X U e—一
,
但是 s c的 3个 价 电 子 按 3 d 4 s z 排 布 ,而 不 按
道能高于 3 d轨 道 能 ,但 这 些 元 素 中 性 原 子 的 电 子
n d <n f o
力 场 模 型
近 以 处
0 . 0 4
O 0 . 1 2
Y ¥ -, 其 他 电 子 对 i 电 子 的 排
问 题 2: 为 什 么 第 4 周 期 前 面 几 种 元 素
浅谈《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策略
什 么 2种分 子包 含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 目的原 子 , 但 分 子立 体 结 构
却 不一致 呢? ” 学 生通 过对 2种分 子 结 构 的深 入 学 习 , 就会知道 , 不 同分 子 之 间 形 成 共 价键 的 键 角 是 不 同 的, 进 而能够 理 解 2种 分 子 在 立 体 结 构 方 面 的差 异. 在 教师 的适 当引 导下 , 学 生能 够通 过 对 比分析 发 现 相
步追 问“ 不 同分 子键 键 角为 什 么不 同” . 这 个 问题 涉
及 第 3节“ 分 子 性质 ” 中所 学 的 内容 , 学生 带 着 疑 问 开 始 听讲 , 通过 学 习 能够 知 道 , 不 同分 子 键 存 在 极 性 差 异, 分 子 内原子 结 构 的不 同都 会 导致 键 角 的 改 变 . 采 用 这种 方式 , 能 够将 学生 已经 掌 握 的 知识 点 和新 知识 点充分 联 系起来 , 形 成完 整 的知 识 体 系 , 加 深 印象 , 温
的极 性 ” 时, 就可 以让学 生 回忆 第 2章第 2节 “ 分 子 的
立 体结 构” 的 内容 , 并 向学 生 提 问 : “ 为 什 么分 子 的立 体 结构存 在差 别 ? ” 这是 学 生 已经 掌 握 的 知识 点 , 学 生
会 回答 “ 因为不 同分子 键 键 角不 同” . 此 时教 师 可 以进
一
步 学 习铺平 了道 路. 但 是 很 多学 生 都 认 为 《 物 质结 构
与 性质 》 模 块 过于 抽象 枯燥 , 难 以理 解 掌握 , 因此 需要 教 师采 用灵 活 、 适 当 的教 学 方 法 , 才 能 提 高 学 生 对 物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析及教学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析及教学建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本模块,学生将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下面是对该模块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首先,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键和晶体结构以及物质的宏观性质。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不同的原子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能够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物质的性质。
最后,学生需要学习晶体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晶体的几何形状和晶体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教授该模块,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来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研究物质的导电性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观察悬浮液的稳定性探究分子极性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实验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总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选择性必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初探
选择性必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初探自教育部颁布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课程将于2019年秋季正式实施。
其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变化最大,这将给教学带来一定挑战。
本文以2017版课标为指导,对该模块课标要求进行初步的解读,对课程内容知识体系进行基本分析,同时对今后教学对策进行初步的探究。
标签:2017版课标;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开展,教材的内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模块的教学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对于浙江省高中生而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通过比较2017版课标[1]与2003版课标[2]中对化学学科概念的定义,我们发现,新课标拓宽了化学学科的定义,强调了物质的转化,在化学的特征上突出了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
一、模块课标解读1.从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消除以往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有知识,无素养”的弊端。
例如,在一些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获取高分,学校育人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率,以致师生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教学和学习,以后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后,才发现许多装置没用过,许多基本的实验没动手操作过,自己成为了“高分低能”的应试产物。
可见,他们通过训练的确拥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却没有相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应试,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知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多是浅表性的而不是本原性的,多是散点式的而不是结构化的。
这样的知识只具有考试答题价值,而不具有迁移应用价值,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难以发挥作用[3]。
2017版课标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总结为5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必修“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学习,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意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学习中,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对官能团的认识中,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分析
日本东工大学教授雨宫好文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培养思考能力,其核心就在于教科书的编写上。
”因为教材概括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以它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很大。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对理科特别是对化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教材的编写对学生在物质构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进行分子设计和研究反应规律等的诸多方面影响很大,所以本文就对这本教材做一简单分析,谈谈自己对这本教材的看法。
一、教材体系结构
1.详细目录
表1
二、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及学习的规律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代表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中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点之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他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本教材每节均通过联想.质疑来进行导入教学,并通过活动.探究或交流.研讨展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弄清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皮亚杰(Piaget,1973)认为,理解是通过儿童积极参与而逐渐构建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儿童必须发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情景中的各种想法和关系。
布鲁纳(Bruner,1966)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他们当前和过去的知识而建构新思想、新观点的一个积极的过程。
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来,而这点教材做的相当出色,多次用到交流.研讨,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三、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是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教材在设计时基本上是这三条线同时铺开,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
下面以教材第1章第1节为例:
1.知识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了解了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主要线索,理解相关的概念。
2.过程方法
本节由原子光谱的实验事实引出问题,介绍原子结构模型。
由氢原子线状光谱的事实引出玻尔模型;由复杂的光谱现象引出四个量子数。
介绍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从而建立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培养学生的建立“模型、假说”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两次通过运用思维历程(“量子力学的诞生”“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思想是怎样产生和得到证实的”)、“学海无涯—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等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与技术—电子顺磁共振”又体会到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四、教材内容组织合理
美国学者F.C巴特勒从学习理论的基点出发,通过对教材过程的分析,学习是通过教学过程的7个阶段:情境、动机、组织、应用、评价、重复和概括,进行反复循环的过程,而信息组织的范式中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的形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教材第三章第3节为例,本节首先给出具体的原子晶体金刚石、水晶,然后进而分析其微观组成,结构进行抽象化处理,然后进而再具体到碳化硅,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内容组织形式。
而三大章之间的处理也是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先从原子分子水平(第一章)到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第二章)再到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第三章)。
五、教材做到了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处理教材内容。
如教材的一级框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等化学学科的核心主题,显示出化学科学的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
除了在一级框架上,教材对于具体内容的处理也充分体现了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
如教材第3章第4节对物质的聚集状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让学生对物质的聚集状态有更为深广的认识。
六、教材的习题搭配也较合理
如第2章第1节后的7道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课程标准中的“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长、键角、键能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这一内容标准的要求。
七、教材的细节问题处理也较合适
教材大量运用了插图,但不显得零乱,可以看出很多插图是精心安排。
如第2章开头部分第2章第3节的图片,如下图:
首先是具体的雪花的晶体(共价键模型),然后到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然后到分子间作用。
这实际上就是本章的各节标题的浓缩。
这样的例子在本教材中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八、意见和建议
1.我觉得如果在教材后能给出相关资料的网址,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检索,效果可能更好。
2.教材版面是否可以相对缩小一点,这样学生用起来相对方便些。
参考文献
1.范印哲编著:《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施良方: 《学习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
3.吴维宁主编:《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与实践》,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磊/陈光巨:《新世纪”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总体介绍》,新思考网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陈光巨,王磊,王明召主编:《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雪花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