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及运用。

2.乘法交换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时,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呢?2.是的,加法交换律。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法交换律。

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探究乘法交换律a.3×4=b.4×3=c.5×6=d.6×5=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3.是的,我们发现,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三)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a.7×8+8×7b.12×12c.25×32d.36×49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简化计算。

a.7×8+8×7=56+56=112b.12×12=12×(10+2)=120+24=144c.25×32=25×(4×8)=100×8=800d.36×49=36×(50-1)=1800-36=1764(四)巩固练习a.9×5+5×9b.13×11c.24×16d.81×192.教师批改作业,对错误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a.8×7+7×8b.14×13c.17×18d.22×12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练习,使学生理解了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并能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教案【10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乘法安排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安排律进展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经受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安排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看、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存数学探究活动阅历。

3.体会乘法安排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安排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并运用乘法安排律。

【教学难点】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安排律。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留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好玩的安排现象。

比方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

)固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

“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

”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

”今日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好玩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好玩的安排现象,想不想一起去讨论?通过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发觉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咱们再连续探究,看看又会发觉什么新的规律。

(板书:探究与发觉(三))二、探究沟通,发觉规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形草坪图)课件演示。

师:我们宝鸡的人民公园最近正在改建,大家看,这是一块草坪,工人叔叔预备在草坪的四四周上栅栏。

看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求栅栏长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什么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生计算,师巡察)(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依据学生答复板书算式A)师:像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

谁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依据学生答复板书算式B)师: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

这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呢? A: B:(61+39)×2 61×2+39×2=100×2 =122+78=200(米) =200(块)(5)师:这两个算式,解决了同一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运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致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运算的基本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子:2×3和3×2,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发现2×3和3×2的结果都是6,即乘法运算中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子:2×3×4和2×(3×4),让学生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发现2×3×4和2×(3×4)的结果都是24,即乘法运算中,先计算任意两个因数的积,再与第三个因数相乘,结果不变。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3. 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巩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巩固。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乘法的意义篇一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例如:1×3=3 3×1=3 1×1=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3=0 3×0=0 0×0=0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三、巩固练习: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计算(2 × 3)× 4时,指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直接计算2 ×(3 × 4),避免冗长的计算步骤。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运算律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技巧,而是乘法运算的基本性质。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计算时,可能会难以识别何时使用这些运算律,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加强理解。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5.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总结回顾环节,有学生提出疑问,如何判断何时使用乘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律和结合律。这让我意识到,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这些运算律的使用场景,而不是单纯地讲解和演示。
1.增加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题中感受运算律的应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比较概括等活动中,建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验运算定律的用途,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习单、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联想,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师:3月12日是植树节,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预设①: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预设②: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③:一共有25个小组。

1.教学:乘法交换律(1)呈现问题,尝试解决出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将答案写在学习单例5的位置。

预设:生1:我是运用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两条信息解决的,算式是:25×4=100(人)生2:4×25=100(人)(如学生只列出一个算式,师追问: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看来在多个数学信息中,依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两个因数交换位置了。

师:结果怎么样?(追问)预设:他们的积一样。

师:由于他们的积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5×4=4×25(如生答不出,老师直接讲。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生:......(3)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师:老师也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引言乘法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符号,用来表示相乘的关系。

在数学中,乘法不仅有着基本的意义,还遵循着一些重要的运算定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常用于计算物品的总数、面积、体积等概念。

例如,如果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4个苹果,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即3 * 4 = 12。

这个例子中,乘法的意义是表示苹果的个数。

乘法还可以用来表示连续的加法。

例如,3 * 4 可以理解为3个4相加,即4 + 4 + 4 = 12。

乘法的这种理解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的运算过程。

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有着一些重要的运算定律,这些定律帮助我们在计算中减少错误,提高计算效率。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 a * b = b * a。

这意味着两个数相乘,无论将哪个数放在前面,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 * 3 和 3 * 2 都等于6。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指的是多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加括号的方式无关,即 (a * b) * c = a * (b * c)。

这意味着当我们有多个数相乘时,无论先计算哪两个数的乘积,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 * 3) * 4 和 2 * (3 * 4) 都等于24。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即 a * (b + c) = a * b + a * c。

这意味着当我们有一个数乘以一个括号中的和时,我们可以先将这个数分别乘以每个加数,再将结果相加。

例如,2 * (3 + 4) 等于 2 * 3 + 2 * 4,结果都等于14。

乘法的零元和单位元乘法的零元指的是任何数乘以0的结果都等于0,即 a * 0 = 0。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将任何数与0相乘,结果都是0。

乘法的单位元指的是任何数乘以1的结果都等于它本身,即 a * 1 = a。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案】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讲乘法的意义和3个运算定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对乘法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理解,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比较简便的形式乘法来计算.这一节是在已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形式给出乘法的确切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了乘法意义之后,教材又通过具体的例子概括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这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小节中学生参与推导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是教学重点.另外,在这3种运算定律中只有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它不仅涉及到加法运算,而且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又容易混淆,所以学习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成为了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节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的形式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乘法结合律前通过几道计算结果是10,100,1000 的口算题,让学生找出5和2,25和4,125和8三对好朋友,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结合例1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其次再让学生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比较哪种算法简便?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法的运算定律.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参与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使自己成为主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4+4+4+4 3012 60 40425 9+9+9+9+9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1.教学乘法意义:(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②判断: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2.教学乘法交换律:(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5○51240020○20400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反馈练习: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19=9100 1218=218 a+b=b+a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232=32□ 3941=□□(2) 教师提问: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225 105424三、巩固发展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五、布置作业教材62页1、2题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2574=□□7(6025)□=60(□8) (125□)□=125(914)【篇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案例】《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了解如何科学制定一份高效的教学计划。

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律中的一个难点,容易和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混淆,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紧扣课本中的例题,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根据课本上例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接着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横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横式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学生很快的发现,能用等号,接着顺势总结乘法结合律。

本节课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接下来的习题我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个环节习题很丰富,但后来发现有孩子在做题时,能把(a+b)某c=a某c+b某C横式类型的题从前往后做,而不会从后往前做,这使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的看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

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并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尚未形成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于简便计算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即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8.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在乘法运算定律学习中的成长。
1.学生在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归纳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关于《乘法运算律》的数学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法运算律,主要涉及教材中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数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入乘法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乘法交换律: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3和3×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并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子。

3. 讲解乘法结合律: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3×4和(2×3)×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子。

4. 讲解乘法分配律: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3+4)和(2×3)+(2×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子。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2×(3+4)、(2+3)×4等,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如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等,并给出详细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a. 2×3+4×3b. (2+3)×4c. 2×(3+4)d. (2×3)×42. 请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课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课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课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课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以及运用。

教学难点: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感受交换的好处首先出示加法和乘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快速口算出答案,接着给出两个复杂的.算式。

现在还能马上口算出答案吗?针对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将加法和乘法算式同时呈现,让学生一组一组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可以把等号连起来?你还发现了什么?2、通过模仿创造出几组加法和乘法算式,加以验证。

观察教师的例子、自己仿写的以及书本中淘气和笑笑写的算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总结;课件出示内容;4、寻找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规律。

5、我会接着追问:关于交换律的算式和事例学生们能举的完吗?你们能创造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表达发现的规律吗?6、选择方法进行投影对比,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方法,P23在对比评价中得出更简便的字母表示法(板贴a+b=b+a;a.b=b.a)这里要注重说清楚ab各表示什么,以及两个运算律的异同。

三、巩固规律规则是我说算式,学生说交换后的算式,适时加入减法和除法,在学生产生冲突时继续追问:a+b=b+a;a.b=b.a那么a-b=b?a÷b=?。

四、深化练习,拓展提高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交换律的实际意义。

2、运用规律填一填,了解学生对交换律的掌握情况。

3、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规律进行验算,通过比较,发现利用交换律在计算中可以选择符合习惯的方式列竖式,还具有验算的作用,4、接着出示课始的复杂运算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交换律使问题简单化。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_小学四年级教案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_小学四年级教案

乘法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一种运算方法,表示将两个数相乘。

乘法的意义在于对数量的增加进行描述和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乘法。

1.计算物品的总数:假设小明有3个苹果,他的朋友小红也有3个苹果,那么他们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3个苹果乘以2个人,即3×2=6,表示他们一共有6个苹果。

2.求面积和体积:在几何学中,乘法用来计算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体积。

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出面积为5×3=15平方米。

3.计算价格和金额:在购物中,乘法常常用来计算价格和金额。

比如,一瓶牛奶的价格是3元,小明要买4瓶牛奶,那么他需要支付多少钱?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3元/瓶乘以4瓶,即3×4=12元。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也就是说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是相等的。

也可以简单地说为“乘法可以交换位置”。

数学中的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例如,2×3=3×2=6乘法交换律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1.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有时候交换乘法的顺序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4×25可以交换为25×4,计算起来更容易算出结果。

2.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利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变换数值的位置,使得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比如,小明买3本书,每本书5元,小红买5本书,每本书3元,两个人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时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将题目转换为小明和小红总共买了8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3元和5元,然后进行计算。

3.培养灵活思维:掌握乘法交换律可以培养孩子的灵活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中的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教案:教案一:认识乘法的意义和应用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本页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125×8=1000 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25×4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

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

教案:乘法的交换律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交换律是指乘法中,两个因数互换位置,积不变的性质。

2.掌握乘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乘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乘法的交换律。

2.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乘法的实例材料。

2.教师准备乘法的交换律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乘法交换律(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写有“5x3=?”的卡片,请一个学生回答。

2.继续出示一张写有“3x5=?”的卡片,请另一个学生回答。

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结果一样,只是因数的位置不同。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它是指,当我们把两个因数的位置互换后,积不变。

Step 2 练习掌握交换律(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运算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同例子的交换律乘法运算。

2.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5x4=?学生1:20教师:请你举一例5和4的交换律乘法运算。

学生2:4x5=203.教师出示更多例子来练习学生运用交换律。

Step 3 拓展运用(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并要求学生使用乘法交换律解答。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思路。

3.老师可以加大难度,让学生使用乘法交换律解答复杂的应用题。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思考。

Step 5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或练习题,请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交换律。

通过举例和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课设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课设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教课内容:教科书第59 页的例 1达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和第 59、601—5 题。

页的乘法互换律,教课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互换律,能够用乘法互换律验算乘法,培育学生剖析推理的能力。

教课要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教课难点:用乘法互换律验算乘法教具准备:把下边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放大成挂图。

1 的插图教课过程:一、复习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日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 8 辆汽车去观光,均匀每辆汽车坐 45 人。

去观光的一共有多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 45 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相同多,第三组做了 50 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 45 只,养的鸡是鸭的 3 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4.小荣家养鸭45 只,养的鸡比鸭多90 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而后教师发问:“上边这些题目哪些题能够用乘法计算?为何?”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 1 题和第 3 题能够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1.教课例 1。

出示例 1 的插图,再发问:“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能够如何求?”“还能够如何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用加法计算: 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 5×6=30(个)“乘法算式 5 乘以 6 表示什么?”( 6 个 5 相加)“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 5 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 6 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易,仍是用乘法计算简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易?”“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教题必定学生的回答,再重申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易运算,叫做乘法。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不足的是:在教学完乘法交换律之后,完成“做一 做”这个环节时耗时较长,使得后面的教学时间上不够 充足,教师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 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 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
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的
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已
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
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 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为:(a·b)·c=a·(b·c)。
2.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 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3.问题质疑: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能 使运算简便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探究乘法结合律 1.出示问题: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班级内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题方法: 4×25×20 和 4×(2土多少千克,再算 20 袋花土多少 千克。 4×25×20 =100×20 =2000(人) ②先计算一共多少包花土,再算一共多少千克。 4×(25×20) =4×500 =2000(人)
观察下面算式 125×7×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 便?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作用;•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有关乘法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2.乘法交换律的应用3.习题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乘法交换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用两个数字相乘的例子来说明乘法交换律的作用。

教师示范:如何计算 3 × 4 和 4 × 3?学生们回答:都等于12。

教师解释:这是因为乘法交换律的存在,无论是先乘3后乘4,还是先乘4后乘3,结果都是一样的。

2. 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乘法交换律的定义:对于任意的两个数 a 和 b,a × b = b × a。

教师解释:乘法交换律表示乘法运算的顺序可以改变,但结果不变。

3.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例的计算来演示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示例1: - 计算 2 × 5 ×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计算2 × 5得到10,然后再乘以3得到30,或者先计算2 × 3得到6,再乘以5得到30。

不论是哪种计算顺序,结果都是30。

示例2: - 计算 4 × 7 ×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计算4 × 7得到28,然后再乘以2得到56,或者先计算4 × 2得到8,再乘以7得到56。

不论是哪种计算顺序,结果都是56。

4. 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如: 1. 计算:5 × 9 × 2 和 9 × 2 × 5,结果相同吗? 2. 计算:6 × 8 × 7 和 8 × 7 × 6,结果相同吗? 3. 计算:3 × 4 × 5 和 4 × 5 × 3,结果相同吗?5. 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乘法交换律进行总结,并强调乘法交换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在实际计算中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中有什么规律。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实例验证。

3. 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必做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选做题:研究其他数学运算中的定律,如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等。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足够?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4. 作业布置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难度不适宜的问题?5.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如何调整?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在购物、制作食品等场景中,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化计算。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强调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两个定律可以简化计算,提高效率。

八、课后作业:2. 选做题: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讲乘法的意义和3个运算定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对乘法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理解,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比较简便的形式乘法来计算.这一节是在已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形式给出乘法的确切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了乘法意义之后,教材又通过具体的例子概括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这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小节中学生参与推导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是教学重点.另外,在这3种运算定律中只有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它不仅涉及到加法运算,而且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又容易混淆,所以学习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成为了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节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的形式来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乘法结合律前通过几道计算结果是10,100,1000 的口算题,让学生找出5和2,25和4,125和8三对好朋友,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
结合例1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其次再让学生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比较哪种算法简便?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
的意义.
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法的运算定律.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参与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使自己成为主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
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