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川农业大学)

合集下载

2012.11.28“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的实践

2012.11.28“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的实践

“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的实践庄天慧《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16 版)庄天慧,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2003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软科学1项;在农村反贫困、农村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论著4部、教材2部;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编者按:四川农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孕育、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凝练“川农大精神”育人理念,坚持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教育相统一,把“川农大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围绕这一育人理念,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的“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建设“川农大精神”育人团队以“爱国爱农、厚德博学、敬业奉献、诲人不倦”为目标,组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队伍”四位一体的“川农大精神”育人团队,把“川农大精神”的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全过程;把践行“川农大精神”,教书育人的成效作为衡量师德师风干部作风和教职工评比表彰先进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学科、研究机构、实践基地三结合的平台在学科平台方面,在突出生物科技特色、凸显农业科技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进多学科融合。

以此为依托,开设了“美学与艺术鉴赏”、“中华礼仪文明”和“西方哲学智慧”等近百门人文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与体验中获得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在研究机构方面,组建了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校社科联、四川省公民文化普及基地和四川省社工基地等,大力开展相关学术研究。

在实践基地方面,整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实施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基层党建与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互嵌的启示——基于四川省战旗村的案例分析

基层党建与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互嵌的启示——基于四川省战旗村的案例分析

城乡建设与发展基层党建与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互嵌的启示——基于四川省战旗村的案例分析张 云,伍 鑫,伍亦之,王 芳(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党建借助其政治优势与乡村“三治”的互嵌成为乡村治理的关键。

自治、德治、法治的实践机制和党建运行结构相互嵌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以四川省战旗村为例,分别从自治、德治、法治的角度阐释党建与三治互嵌的实践路径。

研究表明,战旗村的党建与三治互嵌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村治理;党建;三治;嵌入式理论[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1 研究背景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治理有效”直指农村治理困境。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明确在党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村群众主体作用,促进“三治”结合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治理应当以何种路径推进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大议题。

随着乡村社会格局的变迁,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构建“自治、法治、德治”多元乡村治理模式,并由制度性安排来保证其推广实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表明了党建引领与三治体系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趋势。

党建引领不仅实现外生性和内生性秩序的共同营造,促进乡村自治的发展,完成德治模式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并且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法治功能。

嵌入式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理论。

波兰尼在《大变革》中首次提出“嵌入性”概念,并将此概念用于经济理论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
堕 墼
NO . 0 1
TI ME E DUCAT ON I O c obe ot r
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引领 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 —
以 张俊 贤
摘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是 文化精 髓、 国之魂 , 兴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基 地。在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中必须 坚持 以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体 系为引领。四川农业 大学在校 园文化 建设 中积极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 。 不断探 索 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 体 系引领 高校 校 园 文化 建 设 的制 度 、 径 和 模 式 。 途
2 突出教 育教 学 , . 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 的吸引力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工作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 、 主阵地作用 , 加强和改 进思想政 治理论课建设 , 加强对学生 的全面系统 的理论灌输 , 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内容 , 有机融人到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 干课 以及其他专业课 的具体教学 内容 中去 。发挥第二 课堂潜
通过大力 宣传和表彰具有鲜 明时代特点 、 泛群众 基础的社 广 会 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的先 进典型 , 为师生树立学习榜样 , 鼓 励 师生积极 向上 , 追求 真善美 。四川农业 大学每年 开展 “ 十佳标
兵” “ 、 我心 目中的好 老师” 选 、 师节表彰 , 评 教 以及各类评 比表 彰 活动 , 把建设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作为 重要 内容 和评先标 都 准 , 步形成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 的激励机制 。在教师节 逐
1 激 励 机 制 . 2
依据。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 ,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 要求 , 引导 师生养成 良好 的行为习惯 。四川农业大学开展 以科学 道德 、 科学精神 、 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为主要 内容的宣讲 活动 , 引 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 、 坚守学术诚信 、 完善学术人格、 维护学术尊 严, 摒弃学术不端行 为。在教师资格认定 、 教师聘用 、 优秀教师评 选、 职称晋级 、 考核评优 、 进修等方 面 , 行“ 票否决” 。通过 实 一 制 进行监督 , 努力使师生成 为优 良学术道德 的践行者和 良好学术风 气 的维护者 , 切实保 证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建设 的健康发展 。 1 协调机制 . 4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各方面 、 全体师生 的共 同努力 才 能完成 。四川农业 大学切实把建设 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 当作 项事关学校发展 , 事关学校未来 的战略任务来抓 , 学校提 出“ 文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

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

一是服务需求大。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

二是服务人员少。

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

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

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

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

三是服务内容少。

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

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对子”帮扶上。

四是服务手段少。

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

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

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

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

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

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事实, 而农 村基 层党 组 织 作 为 我 党 在 农 村 的 执 政 根 基 , 农 意义 和 内涵 , 是 也可 以从 小 事做 起 , 入 到 日常 的党政 工作 中。 融
村 全 部 工作 的领 导 核 心 , 传 达 和落 实党 的各 项 方 针 、 线 、 是 路
政策的战斗壁 垒, 发挥着推动农村发展和 带领农 民致富、 服务 结论 农 民 群 众 以及 凝 聚 民心 、 进 农 村 和 谐 的 作 用 。 新 农 村 基 层 促 @
比较 广 泛 , 织 体 系 严 谨 、 密 , 是 国 外 一些 农 业 人 口占少 组 严 这
概 念 进 行 创 新 、 革 和 发 展 , 合 新 的 时代 背 景 、 变 结 中国 的发 展 数的国家所 没有的特点, 国的农村党组织几乎遍及每一个村 我
现状, 新对其进行解 释, 重 这也是农村发展史上的一次变革,
新 农 村 建 设 , 多 重 背 景 下 的产 物 。 我 国 基 本 国情 来 的特 殊 性 , 是 从 始终 是 农 村 的 战 斗堡 垒 , 担着 领 导 核心 的 重 要 作 承 看, 建设 新 农 村 有 助 于 “ 农 ”问题 的解 决 , 创 建 和 谐 社 会 用。 三 是 从我党的成 立历史来看, 由于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提出完 的关 键 ; 经 济 条 件 来 看 , 国 经 济 实 力 和 综 合 国力 明 显 增 整 的农 村 建 党学 说 , 苏联 也 由于 当 时并未 把 农 村 的 建设 作 为 从 我 前 强 , 备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经济 基 础 。 经 济 发 展 来 看 , 进 社 会 重 点 , 以 对于 农 村 党 组 织 的 建 设 思 路 , 中 国共 产 党 自己 摸 具 从 推 所 是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 保 持 国 民经济 平 稳 较快 发展 的持 久动 力 。 是 索 的成 果 。 党 自成 立 以后 , 索 出一条 “ 村包 围城 市 ” 独 我 摸 农 的

课堂里学本领 家门口学思想

课堂里学本领  家门口学思想

课堂里学本领家门口学思想作者:钟键杨世霞余柳村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1年第23期近年来,雅安市致力于破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碎片、质量不高等问题,以阵地亲民化、课程精准化、教学规范化“三化”建设为载体,在全市9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党员教育实训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有形有态、有声有色。

把阵地建在家门口“真是想不到,上任后的第一次‘充电’,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参加了,既不耽误事儿还能学本领。

”雅安市荥经县沙坝河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顶全在本村分教点参加完培训后,一路赞不绝口。

长期以来,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制约,如何实現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高质量,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部分农村山高路远、地广人稀,这一问题尤为凸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起,雅安市统筹闲置资产、拿出“真金白银”,按照“八有”标准在每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学校,在村(社区)、村民小组建立若干个分教点,在产业成片、有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实景课堂基地”,形成“学校+分教点+实景课堂”一体化、联动式矩形阵地,构建起15分钟党员教育培训圈,有效填补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使党员学习和教育培训进入“快车道”。

在雅安市名山区解放村,村上的分教点和“茶叶课堂基地”已经成为全村党员最热衷的“打卡地”。

村上“茶旅融合”培训班开班的时候,不到15分钟的时间,全村135名党员就齐刷刷地集中到了分教点。

“以前学习一次,来回太耽搁时间,现在离家近,一趟子的功夫就去了,上完理论课,还可以到实景课堂基地学习手工茶制作,又长见识又长本领,咋个不愿意嘛!”解放村二组党员刘友棋说。

近年来,雅安市结合党员教育培训需求,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就近打造了一批红色实景基地和绿色实景基地,形成覆盖8个县(区)、辐射90%以上农村党员的实景基地群。

这次村“两委”换届后,新任村干部的第一节“实操课”,大多都放到了分教点和“实景基地”来开展。

国企党支部建设典型案例

国企党支部建设典型案例

国企党支部建设典型案例新形势下,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及经营创效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有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的坚强保证。

公司通过产业管控改革成立的新公司,针对公司实行委托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大、党员人数少的现状,公司以“五大创新”推动党支部建设,为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坚持守正创新,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开发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解决流动分散和船岸交流沟通不畅等问题,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思路,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移动客户端平台一体化建设,建立党性教育基地网络平台,依托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外委党员流入流出管理、党员亮身份、党组织活动指导管理、发展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管理等业务,为党员提供在线学习培训、党组织关系转接、参与党内事务和关怀帮扶等服务,实现党员动态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智慧化。

注重利用信息数据,对党员队伍状况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分析研判,听取党员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治,不断改进工作。

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等时机,集中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实现“在岗与公休有效衔接”,实现管理教育的持续性,确保休假党员思想不“休假”。

二、坚持胸怀天下,创新党员培养输送路径,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础,选配好党支部书记则是关键。

针对当前多数外委的现状,要把提高素质作为成长培养的重要内容,打破“两长”隶属关系,全面推行“培养+输送”机制,把专属“两长”库的干部培养成党员、把自有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建设质量。

创新培养输送路径,在专属“两长”库中大力发展党员,制定把非党员“两长”培养成党员的工作计划表,安排岸基端具有较高素质的党员与重点培养对象结对,通过讲党课、压担子、提要求和吸引他们参加党内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使业务骨干增强党的观念、强化党的意识,让他们从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党的感召力和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其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

全国党建创新案例

李源潮指出,基层党建是整个党的工作的基础,改革创新是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的根本途径。

创新的办法从哪里来?一不能只靠坐在机关大楼里拍脑袋作设计,二不能只靠“笔杆子”查资料编材料。

改革创新的源头在实践、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他们对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最有发言权。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把力量沉到基层,心思用到基层,功夫下到基层。

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基层学习,从基层实践中汲取营养,保护和激发基层改革创新的活力。

李源潮指出,创新的成果来自基层,创新的成果要用到基层去。

要总结提炼基层的创新创造,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面上的实践。

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让点上经验在面上开花。

基层党建是最鲜活的实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只要社会发展不停顿,创新的探索就不能停顿。

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最佳案例评选结果(共20个)1 辽宁丹东:全面推广“情景互动式党课”2 内蒙呼伦贝尔:组建“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3 河南南阳:科学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4 广西百色:推行“农事村办”制度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5 浙江温州: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载体开创非公党建工作新局面6 大庆钻探:实施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7 辽宁大连:科学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探索8 江苏南京: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探索9 四川成都:以试行“党员证”制度为载体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10 贵州遵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11 山东潍坊:县委书记专项述职制度12 广东惠州:实施“四民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发展13 山东临朐:创建“网上党支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化14 山东青岛:引入品牌理念创建党建品牌15 上海杨浦: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16 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17 江苏仪征:全面推行乡镇党委换届公推直选18 安徽淮北:推倒一堵墙拉近党群心19 上海长宁:“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20 山东莱芜:坚持“四个创新”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二、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共60个)1 重庆大渡口:建设开放统一党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2 山东乳山:党内基层民主“乳山模式”3 西安未央:干部选拔任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 浙江龙游:党员实事评议和党员“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5 浙江台州椒江:推行非公企业党组织十八法6 上海嘉定新成路:以楼组党建为载体构建党员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7 上海徐汇区:“五管齐下”构建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绿色通道”8 中国商飞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9 黑龙江铁力:“科学配置党员”推进党员管理体制改革10 广西马山: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11 河北景县:农村党员干部“365便民服务超市”的调查与思考12 山东枣庄市中区:推行“村民说事”落实和发展基层民主13 江苏镇江京口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14 上海理工大学: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15 南昌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党员QQ群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16 山东济宁:“两公开五差额”选拔干部的实践与思考17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在非公企业高科技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18 河南义马: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升党员队伍素质19 四川宣汉:机关党组织“六岗直选”模式20 江西上饶:构建“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群众工作网络21 同煤集团:开展“共产党员服务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22 安徽省毫州: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民意调查制度构建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23 浙江安吉:推行重大决策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公示听证制度24 贵州德江:推行“质询”制度推进基层民主25 湖北沙市:“居民说事”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2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实施村务契约化管理27 湖北宜昌:党代表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8 山东烟台开发区:以社会责任考评体系为抓手构筑齐抓共管党建工作新格局29 山西长治: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30 山东潍坊坊子区:实行“五提二推三评四公开”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科学性31 黑龙江佳木斯: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当党建指导员32 福建天湖山:国有企业“支部工作问责制”33 云南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34 广东广州:党员走出门群众请进门——南华西街构建民意收集渠道网络35 山西阳泉矿区:推行党员承诺服务人民群众36 河北巨鹿:“干群夜谈会”工作方式密切干群关系37 上海闵行:改革全委会运行机制提高区委民主决策水平38 江苏海安:实施“薪火计划”为党员发展拓源提质39 湖南桃江:“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开启网络问政新风40 四川东方汽轮:党旗红,产业新41 江苏昆山:“红色方阵”助推科学发展42 贵州铜仁:村级民主管理“三会”制的探索与实践43 江西万载:以干部星期天学院为平台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44 福建南平:实施“五要工程”打造“南平机制”45 江苏南通崇川区:构建“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新模式46 广东翁源: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47 湖北黄梅:推行“双联四制”抓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48 北京市卫生局:创建服务群众品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49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七一工程”50 河北新河:“四位一体”防瘫机制的调查与思考51 浙江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开展机关党委换届公推直选带头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52 山东东平:实施“村官创业行动”助推农村科学发展53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推行“四权治理”模式54 山东青州:“项目党建”的实践与探索55 新疆建设兵团:绩效管理带动支部和谐56 河南民权:建立网上工委搭建党员学习活动新平台57 广东工商行政管理局:垂直管理部门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与实践58 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跨单位交叉上党课,提升党课教育质量59 甘肃金塔:“双岗双争”活动构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新模式60 安徽霍山:实施“党内温暖”工程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行“农事村办”制度(二)立足“农事”需要,扎实开展六大服务。

四川高校支部工作法

四川高校支部工作法

四川高校支部工作法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五融合五提升”工作法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突出党建引领,构建贯通机制,凝练“五融合五提升”工作法。

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融合提升科研水平、与理论阐释融合提升宣讲实效、与社会服务融合提升服务品质、与文化涵育融合提升文化活力,使党支部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学联建联动”工作法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教工党支部立足中外合作办学实际,聚焦“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支部活动,凝练党建特色,提出“联学、联建、联动”工作法:开展“小组联学”,构建学习新模式,筑牢思想之基;开展“支部联建”,探索育人新路径,凝聚育人合力;开展“党群联动”,创新联系新方法,提升服务效能。

通过联学、联建、联动,创建起让师生党员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融得进的党建品牌,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赋能”。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党支部——“三抓三筑三提升”工作法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党支部由翟婉明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组成。

“三抓三筑三提升”工作法,推行党建动车模式,强化政治“火车头”,抓支部规范化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提升支部政治活力;抓师德师风建设,筑实育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抓科研文化建设,筑建创新争先文化,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通过实践“三抓三筑三提升”工作法,坚定科研报国理想信念,瞄准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轨道交通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又红又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育人四部曲”工作法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这是一面旗帜,敢为人先,示范创新;这是一颗红心,经世济民,孜孜以求;这是一座堡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巴掌教学法”,中组部、教育部以之示范,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共谱新篇章,且看“育人四部曲”工作法,同心画圆,共振和鸣。

高校学生党建服务中心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学生党建服务中心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学生党建服务中心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本文分析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学生党建服务中心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党建+专业”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效和经验总结,并对学生党建服务中心这一模式进行讨论。

研究发现,学生党建服务中心这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成效明显,很好地推动了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高校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并促进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促进了高校学生的自我成長。

标签:高校学生;党建服务中心;基层党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为党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工作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高校学生具备的优良素质是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有力作用的重要保证。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自身能力,并为高校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借助学生党建服务中心这一新的模式开展了学生党建工作,在笔者探究的这一模式的实践基础上,希望能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党员的能力在党建工作中得不到有效发挥高校学生普遍从大学才开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而后进入考察,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未从自己的身份意识上转变过来,并且由于刚进入大学,其基本都将重心放在体验大学丰富的生活中,而未能重视自己在政治身份上将发生的转变。

等经过了考察,其综合素质确实满足了高校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但其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多数学生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其个人能力无法发挥,进而转向其他的学生组织,进而削弱了高校学生党建最重要的战斗力量。

(二)学生党建工作没有能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多数高校来说,团学组织的考核机制更为健全,不仅是因为这些组织的基数大,还因为其承担着有关考评学校任务的相关工作,其作用在高校中,普遍影响最大。

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若只局限于党员内部的管理,没有相关的联动作用,其相关的活动对比与团学组织来说,作用影响力非常有限。

在这一情况下,在这一群体中的单独个体,也就是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也未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进而学生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也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

“川农大精神”思政元素内涵解析及融入思政课策略探究

“川农大精神”思政元素内涵解析及融入思政课策略探究

“川农大精神”思政元素内涵解析及融入思政课策略探究作者:张强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10期摘要:“川农大精神”富含思政元素,“深耕”其中的德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打造川农思政课特色品牌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扬好“川农大精神”,讲好“川农大故事”,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文章解析了“川农大精神”思政元素内涵,探究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川农大精神”;思政元素;校本资源校本资源是学校所拥有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称,能体现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校本资源往往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四川农业大学(简称川农)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厚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资源,其中“川农大精神”是川农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是我们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资源的“富矿”。

新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川农大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生动融入思政课,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这是川农大打造特色思政课、筑牢育人主阵地的新课题。

一、“川农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指出,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农林学子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激活校本资源的育人功能,深耕“川农大精神”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回应和落实,也是创新思政课程建设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双重需求。

(一)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服务农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建设好这一“关键课程”,需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思政课程的建设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学生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全面提高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全面提高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提高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作者:庄天慧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21期今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在制定《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工作规则》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修订《组织工作管理办法》为契机,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提高学校党建质量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新路子。

“四大计划”培育学校党建特色品牌2011年以来,学校党委持续推进实施党建创新活动项目创建,已累计支持200多个项目,资助经费达130多万元。

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100万元党建专项经费,其中40万元重点用于推动实施书记创新项目计划、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党员示范引领计划、党员关爱帮扶计划“四大品牌计划”,着力培育党建特色品牌。

实施书记创新项目计划。

院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履职尽责提出项目申请,学校组织立项答辩,每年评选书记创新项目10个,每个项目的经费资助额度为2万元。

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项目,每次评选5个优秀项目,每个优秀项目奖励5000元。

要求项目成果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或工作案例,以此带动全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启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

对接教育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创建,启动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

单列10名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对象,并将优秀党支部书记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认定条件,落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人才培养、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重要事项制度。

推进党员示范引领计划。

以获评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为重点,在全校师生党员中开展“百名党员示范行动”。

学校党委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内表彰,带动教职工党员对标对表“四有”好老师标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争创一流,带动青年学生在学农爱农、兴农报国中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开展党员关爱帮扶计划。

推进党内关怀暖心行动,从党费中划拨一定经费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专项用于困难师生党员的慰问。

延伸高校党建触角 服务地方发展

延伸高校党建触角 服务地方发展

延伸高校党建触角服务地方发展作者:陈贤凤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0年第20期考察“1链3e”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共享平台发展情况、情景式体验川农牛鲜生产品、研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9月24日,在成都农高创新中心,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黄圣彪对四川农业大学的产学研融合创新给予了肯定。

产学研融合创新是四川农业大学以党建为引领,携手学院、地方和企业共同打造的服务性平台,旨在发挥高校党建、科技、人才、智库等优势,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近年来,该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促教学、促科研、促育人,推动学校党建质量进一步提升。

把党旗插在基层一线“目前,正是脆李生长季修剪的重要时期,主要为了调节通风透光性、促进花芽发育等。

”9月13日,在汶川县灞州镇龙溪村俄布组脆李种植果园内,一堂由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主办的田间脆李修剪技能大赛让广大果农频频点赞。

“这个比赛不仅丰富了党课形式,还提升了果农们争当知识型、创新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意识。

”作为本次大赛的总裁判长,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龚荣高认为这种实践技能大赛很有价值。

俄布是典型的海拔高、产业发展滞后的高山村寨,其主导产业青红脆李因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管理不当等原因,产量一直不高。

但2019年,俄布村民依靠青红脆李,户均收入达5万元以上。

这一转变的背后,正是四川农业大学党委探索构建的“平台+双党课”党建模式在发挥作用。

作为四川省的农业高校,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学校园艺、农学、畜牧等学科人才队伍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为强农兴农服务。

经过探索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党委探索构建了“平台+双党课”的农业高校服务地方党建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为载体,通过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签订党建联盟协议,建立党建示范基地,搭建起“校地党建联盟平台”。

同时,创新党课教育方式,各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开展“理论党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党员实际,将党课和高校的思政课程融入科技培训、指导中,形成了“实践党课”,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党课”。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川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转自《人民网——理论频道》【案例背景】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

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

2005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

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

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

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

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

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

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

【主要做法】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

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

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二是督促落实决议。

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

三是检查落实情况。

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好的进行奖励,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提请村民会议按程序罢免。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2015年07月01日15: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1日电今天,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和组织人事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正式公布,共评出30个最佳案例,60个优秀案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和组织人事报社,自2013年7月1日起,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为主题,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展了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和专家两轮评审,最后评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30个、优秀案例60个。

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共30个)1 浙江嘉兴:以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 上海浦东:十年磨一剑——浦东“阳光驿站”的十年探索与实践3 北京朝阳: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4 福建福州:“查述问评”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责任考评机制5 天津静海:以“五建五强”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6 广东湛江:努力实施“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管理水平7 浙江诸暨:“群众档案”——新时期拓展群众工作机制的新举措8 湖南吉首:“红色股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9 陕西凤县: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六化”工程的有益探索10 内蒙古林西:推行“1+3”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共进11 贵州仁怀:走出一条“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路子12 山东章丘:实施支部“一加三”,固本强基惠民生13 国家电网丽水供电公司:电力阳光服务便民图的创新与实践14 贵州贵阳: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15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培树“北疆红色堡垒户”,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草原亮丽风景线16 江西丰城:在基层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金牌调解”的免费“社会法庭”17 山东青岛: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18 湖北英山:打造“智慧党建·英山红网”,以党建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9 江苏镇江京口区: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20 西藏南木林:“五项工程”构建流动党员“五化”管理新格局21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挥三级“四个作用”,提高司法公正水平22 新疆克拉玛依:强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3 四川凉山:创新设置乡镇(街道园区)“优秀青年人才”党支部,破解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难题24 江苏如东:开展“114”惠民行动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25 河北景县:建立农村支部书记“三定三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26 武钢金资公司:以“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管理系统”为平台,探索“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途径27 河南洛阳老城区:“负面清单”管理催生正能量28 胜利石油:以党员服务社为载体,创建非在职党员服务教育管理新模式29 江苏海安:“事务代理”构建服务下沉型基层党建新模式30 江西农大农学院:“立交桥”党建模式创新与实践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共60个)1 福建福州台江区:打造“党员诚信店”品牌,破解非公党建难题2 上海浦东张江:用“感受式服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 江苏南通崇川区:邻里党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4 北京延庆:“党员魅力秀排行榜”,领航为民服务正能量5 湖北武汉江汉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6 江苏徐州贾汪区:“三三六”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7 浙江杭州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8 江苏淮安:打造“实境课堂”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9 中原油田:“家庭党校”开辟社区党员教育新阵地10 山东济宁:活跃着一支群众监督评议团队伍11 福建永定:实支部“e管理”,流动党员“流而不失”12 上海浦东合庆镇:“1+1+X”的合庆算法13 湖北巴东:发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14 山东平度: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创新村级议事决策机制15 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红色正能量服务在滨江——非公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6 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17 江苏太仓:构建德企党建“365服务圈”18 山东寿光:推行“三自”工作办法,加强村级事务管理19 四川松潘:一线两翼共发展,三带四帮满园春——深入推进“三带四帮”党内互助工程20 国家统计局福鼎调查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实现“三个提高”21 湖北红安:推行村干部实绩考核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2 上海理工大学: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促学校事业全面发展23 江苏如皋: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24 广西南宁邕宁:拓展“六个一线工作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25 辽宁大连旅顺口区:实施“123456”工作法实现在职党员进社区走亲连心服务群众26 福建省建宁县:党员“110”,服务零距离27 贵州铜仁: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促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28 青海西宁城中区:“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意“连心桥”29 浙江台州路桥区:紧贴青年实际,创意党组织生活30 河南登封:“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31 河南新密: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党建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32 四川高县:分类建设发展型村级党组织,助推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33 拆掉一张桌赢得万民心——淮北市推行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的探索与实践34 福耀集团党委:开展“党员典范力量”建设的探索35 内蒙古包头青山区:“3×4”探索实施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36 陕西石泉县:“五步三公开”实现村级组织“阳光运行”37 浙江宁波江东区:架起沟通“高速桥”,化解群众心里堵38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明秀南社区:为民零距离,党群谱和谐——创新推行“零距离工作法”39 内蒙古牙克石:关于推进为民服务“365”党建模式的探索和思考40 广东汕头潮阳区:建设一支带头抓党建、带头服务群众的村级书记队伍41 新疆木垒:开展“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42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小微信大作为”——释放基层党建正能量43 陕西富平:为民服务“连心卡,群众办事“零障碍”44 安徽亳州谯城区:“移动式”网上服务型党组织,让服务“触手可及”45 湖北孝南:构建3个“1+X”体系,探索“服务型”实现路径46 浙江东阳:构建行业协会党建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47 湖南常德鼎城区:推行“一本通”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启示48 黑龙江漠河:实施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服务型党组织49 甘肃陇西:实施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的调查与思考50 湖北麻城:建立健全党员质量管理体系51 云南弥渡:以3个“1+X”为抓手,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52 河南郑州惠济区:以“四个先锋”为载体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3 河北临漳:以“五步工作法”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54 辽宁葫芦岛:开启“全天候”模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55 重庆永川区:探索推行村(社区)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工作56 川东电缆公司:坚持三融入三促进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57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员“塑形工程”——锤炼党员先进形象新载体58 陕西留坝:倾听群众“牢骚话”,唱响服务“好声音”59 江西寻乌:推行“1893”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60 青海循化:搭建四个平台全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党建助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力促创先争优——四川农业大学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川农业大学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导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各项中心工作,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动探索主动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模式,把活动开展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在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水平与质量中创先争优,不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努力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一、背景与起因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农业院校赋予了重大责任。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党建推动科学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力促创先争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行动,也为师生党员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

作为农业院校,必须注重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争当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助推器,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储备库。

学校党委本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着力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

为此,学校党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谋划校地合作新平台,在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服务团队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三大计划”中创先争优,探索和完善学校党建与服务“三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二、做法与经过1.明确目标要求,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一基地两体系”建设为主题。

以培育优良党风促进优良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心系“三农”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三农”争创一流佳绩为载体。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内涵为重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作表率、创佳绩”。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在服务“三农”的特殊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员专家发挥优势、服务社会搭建平台,紧紧围绕四川“两个加快”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多学科组成服务团队,深入到广大农村,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

为提高全校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党员服务“三农”意识,学校安排专家讲课,深入农村现场调查研究,先进典型宣传示范等。

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党员认识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迎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和树立服务“三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让创先争优活动出成果,农民得实惠。

2.结合学科特点,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学校结合农业院校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开展的科技扶贫、科教兴农工程,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促进科教兴农基地建设,探索建立起了适应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区域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找准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

近年来,学校每年自筹投入科研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激励和支持科研研究与创新,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解决新品种、新技术刚获得认定时知名度较低、科研人员自身缺乏资金推广的难题,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拓宽服务领域,学校先后与成都市、广元市、雅安市、绵阳市、甘孜州、江油县等市、州、县和许多知名农业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学校还把近几年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制作成一份“菜单”,发到全省各地,各地根据自己需求“点出”适合自己的科技服务大餐。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作用,为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民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农业知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与科技扶贫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让广大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针对社会需要,确保服务“三农”出成果(1)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村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邓良基亲自到“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安县实地考察,组织师生党员对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创造了“大棚瓜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完善了安县蛋鸡产业链,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为灾后重建注射了科技的强心针。

(2)教职工党员在各自教研领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园艺学院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创先争优与科技服务(帮扶)相结合,积极开展服务奉献活动。

目前,学院设立了“科技帮扶标兵党员示范岗”和“社会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2个,即“石棉县有机黄果柑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和“汉源县优质水果生产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分别由汪志辉副院长和廖明安教授牵头定点开展科技服务。

组建科技下乡先锋队3支,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以及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党员组成,能够保证科技服务(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学院党总支还计划邀请在社会服务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开设讲座或党员座谈会,与大家交流服务心得,带动更多的党员加入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

动物医学院党总支多次组织教职工党员赴洪雅县开展“践行创先争优—党员科技服务基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畜牧品种改良、动物疾病防疫、畜牧业发展机制改革、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创造了“一次座谈,多次调研,建立党员科技服务基地”的党员服务“三农”新模式,对地方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科技支持。

(3)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科技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活动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派出分队均在300支以上,队员中近半数是共产党员。

他们分赴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推广川农科技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信息联建和远程服务,为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实用信息;通过走访参观、交流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进一步了解农村需要,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双赢。

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学生、美农美家项目发展CEO 刘可成,用蚯蚓、蝇蛆等生物,将牛粪、猪粪分解后,转化为蛋白质,用来作为饲料及生物制药原料的生态农业接口技术产业化项目,参加“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以最高分获得特等奖。

三、成效与反响1.创新科技推广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农科教”、“政产学研”、“育繁推”结合运行模式,创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创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模式,创建校地党建工作新机制,与龙头企业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以学校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等多种形式,每年投入至少100万元以上的成果转化基金激励教师推广转化最新成果。

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50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约40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

70%左右的获奖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

近两年推广科技成果150多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30多亿元;在落实和深化已有合作工作基础上,又与甘孜州、宜宾市南溪县、雅安市的石棉县和宝兴县、绵阳市的三台县、成都市的都江堰市、温江区和崇州市等8个州、市、县人民政府,与成都天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膺四川省“2011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绩突出高校”。

2.注重地方人才培训,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培训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010年以来,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先后组建服务“三农”学生实践团队326支,走访农户千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科技赶场465次,举办农业生产技术讲座352场,培训群众2万余人次。

同时,学校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

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和培养对象中开展需求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规划,主动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

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川省35个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青海省农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雅安市乡镇长培训、雅安市大学生村官培训、仁寿县乡镇干部培训等,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3.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和内容,社会成效显著社会服务中注重激励师生党员模范带头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热情满怀。

学校通过实施“万户农民科技致富行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用川农大科技成果,造福一方群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科技副县长、科技副局长、科技示范、实地科技培训等方式,仅三年来就有5.7万余人次学生和1100余人次教师参与了社会实践和新农村建设。

通过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科技挂职服务等形式,为农民和农村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七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和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学校党委连续几次被中央和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探讨与评论1.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党委始终把中心工作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

一是广泛开展承诺活动。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承诺事项,公开承诺内容,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激发了创先争优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