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文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文伤寒和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在疫情爆发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疫情应急处理措施对于控制疫情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伤寒和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一个范文,供参考。
一、疫情概述1.1 疫情爆发地点:某县城或地区1.2 爆发时间:20XX年XX月XX日1.3 病例数量:已报告病例XX例(其中伤寒XX例,副伤寒XX例)1.4 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重症病例XX例,死亡病例XX 例1.5 疫情传播途径:食物、饮水和接触传播二、疫情应急处理措施2.1 疫情报告与发布2.1.1 及时报告:各级卫生部门要及时收集和上报疫情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汇总和发布。
2.1.2 透明公开:疫情信息应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发布,避免造成社会恐慌,并提供有效的防控指南和建议。
2.1.3 各级应急响应: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应急响应,并及时调拨医疗资源和人员支援。
2.2 疫情监测与调查2.2.1 快速反应: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对疫情发生地进行现场调查,尽快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2.2.2 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对疫情发生地区的卫生监测,提高监测频率,确保及时发现新增病例。
2.2.3 知识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病例隔离与治疗2.3.1 医疗资源调配:根据疫情的发展和所需的医疗资源,及时调配人员和医疗物资,保障患者的隔离和治疗条件。
2.3.2 严格隔离: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严格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
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医务人员感染。
2.3.3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
2.4 疫苗研发与接种2.4.1 加强疫苗研发:相关疫苗研发机构要加强对伤寒和副伤寒疫苗的研发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2.4.2 优先接种:疫苗研发成功后,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人群的易感性,优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
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一)定义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二)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史(1)病前30 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 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2、临床表现(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热型多呈稽留热。
( 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 H ”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
( 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三)鉴别诊断1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均可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伤寒相似。
但此类病人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 周内不药而愈。
2 、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
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
第5~6 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有出血性皮疹。
外斐氏反应SSA 性。
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
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排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自细胞数增高。
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 、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 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 有黄疽者黄疽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μm,宽约0.4~0.9μ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不分解乳糖、蔗糖、侧金盏花醇和水杨苷。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杆菌不产气),形成H2S,不产靛基质,不溶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醇,能利用枸橼酸盐,还原硝酸盐,无苯丙氨酸酰氢酶,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
其抵抗力:在水中活2~3周,粪便生存1~2月,在水中冻土地可生存半年,加热60℃15分钟即死亡,5%石灰酸5分钟可杀死,其抗原构造,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Vi)三种。
分型根据抗原构造,参考生化反应,如根据O抗原分型,伤寒杆菌在D群含O抗原9,12,和Vi;甲型副伤寒为A群含O抗原1,2,12,乙型副伤寒为B群,含O抗原6,7,和Vi。
沙门氏菌属可发生自发性突变,其中有S-R变异其结果为O抗原消失。
H-O变异:失去H抗原。
V-W变异,Vi抗原消失,这三种变异较稳定,其他还有相位变异是可逆的。
其致病性:不产生外毒素,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其他还决定细菌的侵袭力,如Vi抗原。
临床症状伤寒、副伤寒细菌经口进入肠腔,侵入肠壁淋巴进入淋巴系,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
伤寒潜伏期为1~2周,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出现玫瑰疹,病程为3~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主要合并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
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3周即愈。
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
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
控制措施(一)控制措施1、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2、免疫接种:以往使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国内已不供应,现在各生研所提供伤寒Vi多糖菌苗(单价,不包括副伤寒甲、乙)已试制成功,保护率为70%左右,反应轻微。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仔猪副伤寒(PRRS)是兽医界被认为是伤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会对仔猪的健康、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副伤寒病毒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畜牧业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防治副伤寒,畜牧业联合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以下防治措施:一、增强畜禽免疫力增强特别是仔猪的免疫力是最有效的预防副伤寒的方法之一。
应通过合理营养饲喂、科学免疫接种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以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必要时,可根据当地的应激因素、免疫负荷及病情调整免疫接种程序和内容。
二、改善畜舍环境控制畜舍环境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应在畜舍内适当增加空气流通,提高空气湿度;调整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的要求;适当修改畜舍的布局,加强畜舍的消毒除臭;督促畜舍的日常维护,使它持续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定期更换采食料和饮水,以改善仔猪的饲喂环境。
三、加强病原监测监测血清抗原,是及时发现仔猪副伤寒地区流行情况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采集血清样本,进行病毒抗原监测,及时发现仔猪副伤寒,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四、精准改良家系精准改良家系可有效提高禽只的免疫能力,增强禽只的抗逆性,增加耐受副伤寒的能力。
应建立抗副伤寒的家系,根据遗传价值和种质资源采取精准改良,提高抗病系列的免疫能力,以减少仔猪副伤寒流行风险。
五、科学防控科学防控副伤寒是禽畜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应对畜舍内病原物进行严格管理,在畜舍外实施区域防治,增强禽畜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以及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禽畜业人员的认识水平。
另外,根据具体情况,部门可推出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强对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控制,充分发挥科技改良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帮助畜牧业有效控制仔猪副伤寒,避免它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只有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提升仔猪的健康水平,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2011届版)
病防控技术方案(2011年版)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4月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地区,霍乱曾于1995年、2001年在局部地区暴发,2004年由于干旱缺水等自然因素影响,甲型副伤寒疫情全市高发、局部地区流行,发病率达到历史最高的164.26/10万。
肠道传染病是影响温岭市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高速运转,人口密度大、居住和生活条件拥挤,人流物流频繁等因素的存在,有利于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和病原体的扩散。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温岭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制工作网络及运行机制,强化政府主导,科学监测,及时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为温岭社会经济建设和居民生命健康服务。
一、病种界定本方案中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以下法定传染病:1. 霍乱;2.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3. 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4.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5. 伤寒和副伤寒;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7.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以下简称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其中霍乱、伤寒副伤寒、菌痢为我市重点监测传染病,我市还属于霍乱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伤寒副伤寒台州市监测点,以上三种监测传染病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需对每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
甲肝、戊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仅针对暴发疫情开展疫情处置。
二、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3.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164号)4. 《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164号)5.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164号)6. 《台风洪涝灾害防病工作预案》(温疾控[2004]20号文件)7. 《温岭市井水消毒方案》(温爱卫[2008]12号文件)三、目标1. 早期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例,识别和预警可能的暴发,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2. 建立健全腹泻病例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监测报告质量;3. 建立健全腹泻病原体检测网络,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检测水平;4. 掌握霍乱菌株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了解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中存在和动态,明确菌型变迁与流行关系;5. 动态监测伤寒副伤寒、菌痢的病原变异、菌株耐药性的变迁情况;6. 建立良好的、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常规化运行机制;7. 建立一支锻炼有素、反应迅速的肠道传染病防控队伍,完善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贮备。
伤寒、副伤寒消毒要求及方法
伤寒、副伤寒疫点消毒工作要求及方法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的家庭是一个重要疫点,在其接触或污染过的各种物体上往往沾染大量病原体,健康人接触后可受感染,因此,当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除及时隔离治疗外,还需对其家庭等污染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目的。
一、组织领导(一)为配合疫点紧急处理,卫生部门应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疫点消毒工作。
(二)叁加疫点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流行病学知识和消毒技术,因此,必须对消毒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
二、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装备(一)常用消毒剂: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碘伏、戊二醛、氧乙烷等,(二)应配备的器械:喷雾器、刻度量杯、盛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三)防护用具:工作服、隔离衣、帽、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等。
三、病家消毒工作要求(一)随时消毒管理方法l.接到传染病报告后,应立即前往病家组织和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日常性隔离消毒工作,定期访视,检查执行情况,并做记录,直至撤销隔离期为止。
2.根据病家具体情况布置隔离环境。
凡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剩余食物亦要经消毒后才可丢弃。
3.向患者家属做好卫生宣教。
发给必需的消毒剂,教会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要求患者在隔离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二)病家消毒工作注意事项1.消毒员在出发前仔细检查所带消毒剂和用具是否齐全。
2.消毒时不可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要在疫点随意移动,劝阻无关人员进人疫点。
3.消毒时认真负责,谨慎细心,抓住重点,切勿遗漏。
勿损坏病家物品。
对已消毒和未消毒物品应严格区别,分开堆放,防止再污染。
4.病家消毒应尽量采用经济、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消毒方法,凡是耐热物品应采用煮蒸(15-20分钟)或干热方法。
(三)病家终末消毒操作程序1.消毒员在接到终末消毒通加单后,立即前往疫点进行消毒。
2.到达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进行核对,并做好宣传工作,了解患者发病前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及吐泻物污染范围等。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置方案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置方案河东区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峻危害人民群众躯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的局部地域专门是河山区伤寒、副伤寒疫情比往年明显上升,我区已确诊10例输入性副伤寒病例,散布涉及6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居。
为有效操纵伤寒、副伤寒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社会稳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一、临床诊断标准持续性高热为时1-2周以上。
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诊,肝脾肿大。
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域有、和可作临床诊断。
二、确诊病例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肥达氏反映"0"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在一个县五天内发生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区政府成立伤寒、副伤寒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我区内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和谐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辖区内的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
区卫生部门要增强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和谐指导,落实防治方法、疫情调查处置和食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并踊跃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
要成立由卫生防疫、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由区防疫部门要紧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制定疫情操纵方案,落实各项预防与操纵方法。
区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疾病预防操纵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伤寒、副伤寒防治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3篇
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伤寒和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应采取紧急预案以控制疫情蔓延。
下面是针对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的一些要点:1. 监测和报告: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病例并报告给有关卫生部门。
2. 隔离措施: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消毒措施: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采取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4. 医疗救治: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同时,为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建议设置专门的治疗单位。
5. 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医务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疾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6. 疫苗接种:对于易感人群,如医务工作者、疫情防控人员等,可考虑接种针对伤寒和副伤寒的疫苗,增强免疫力。
7. 环境清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减少蚊虫等传播媒介的滋生。
8. 密切监测:密切监测疫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以上是伤寒和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的一些关键措施,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疫情特点制定。
同时,还需要密切与有关卫生部门的联系,按照其要求和指导进行防治工作。
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精选3篇(二)伤寒和副伤寒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下面是针对伤寒和副伤寒的应急处理方案: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伤寒或副伤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指导。
2. 隔离患者:将疑似或确诊的伤寒或副伤寒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患者的食具、衣物等也需要单独清洗和消毒。
3. 补充液体: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需及时补充足够量的液体,以防脱水。
4. 应用抗生素:伤寒或副伤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但是,在使用抗生素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对哪种抗生素敏感。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和副伤寒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患者在患上此疾病后,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前接受化验血,检查出是何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是很有必要性的。
此外,患者在恢复身体期间,每天每天喝姜汤来抵抗寒气侵入身体是很有作用的。
寒冬悄然来临,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出行在外,在寒风的侵蚀下,会导致人们受伤寒。
人们受伤寒后,在疾病的侵蚀下,身体每况愈下。
由于伤寒疾病是由于偶然或不经意间患上的疾病。
对于这种不经意间所患上的疾病,人们总是闷闷不乐的,患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由于人们对医学知道的欠缺,对于伤寒和副伤寒疾病的诊断标准一定含糊不清。
所谓伤寒是一种叫做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当患者到医院接受化验血常规后,就能检查出属于那种病菌引起的,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就能确诊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患者当患上伤寒或副伤寒疾病后,到医院接受治疗为正确的选择。
患者到医院后,医生会给患者验血检查,血常规一般看白细胞、中性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
通过验血能够准确的检查出患者是由何种细菌所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疾病。
然后医生采用针对性的西药进行治疗。
伤寒或副伤寒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生活中,意外受风所导致患上的疾病。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身体的保暖对预防此疾病发发生是很有好处的。
此外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喝姜汤来抵抗寒气侵入身体是很有作用的。
疾控中心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疾控中心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中心各科室: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加强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和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前言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通常8~10月为发病高峰。
伤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等)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病人或伤寒、副伤寒的带菌者是传染源。
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3~42天,平均14天,病程3~4周。
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
暴发型伤寒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有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可危及生命,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抢救,仍可治愈。
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潜伏期稍短、症状较轻。
伤寒、副伤寒治疗常用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二、目的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17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中心在发生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在市卫生局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依法管理,依靠科学、属地管理,快速反应”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
五、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及职责中心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疫情处�Z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及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决策工作。
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
3、鉴别诊断:本病与雏鸡的大肠杆菌败血症,鸡白痢不易区别, 欲进行鉴别主要是依靠实验室诊断.
七、防治
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确诊和治疗,一般 选用以 下治疗方案:
1、倍安每瓶兑水200—300斤/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 3—5天 2、贝肠宁每瓶兑水400斤/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3—5天 3、安利尔400—500/瓶,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3—5天 建议用:苍术、山药、泽泻、白芍、白头翁等组成的清热燥湿解毒、 止泻疏肝健脾的中药进行中西结合治疗.
四、症状
禽伤寒副伤寒基本上是一种雏禽的疾病,只有雏鸡才 表现出临床症状,垂直感染或孵化器内感染的 ,多在一周 内死亡有的在啄壳前或啄壳时死亡.这种最急性经过的雏 鸡一般看不到典型症状,常呈败血症急性死亡.水平传播 感染的多数病例表现为进行性嗜睡状态---垂头孤立,闭眼, 翅膀下垂,羽毛蓬乱畏寒怕冷,聚集成堆或靠近热源浑身 颤抖,明显的厌食而饮水量增加,有大量的白色水一样下 痢,肛门周围被粪便严重污染.嗉囊充满水,手触摸有充气 的感觉.呼吸道症状不常见. 成年鸡感染后很少发病,个别也会出现食欲丧失,饮欲 增加,脱水,精神倦呆等症状,多数病例会迅速恢复,死亡率 不超过10%.
传播方式
1、垂直传播:经卵巢直接进入蛋内,但这 种情况并不常见再者是在产蛋过程中被 粪便污染.
2、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污染的 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孵化器、育 雏室的环境以及野生动物蝇类、人等都 是 重要的传染媒介.未经处理的饲料原料 含有该病菌往往成为难以发现的致病因 素.
三、病因
某养殖户接雏第二天,室 内空气干燥污浊,温度骤降为 (由34℃降止28℃)长达4小时. 第二天鸡群羽毛蓬松畏寒怕冷, 粪便稀软带水,嗉囊充气,闭眼, 嗜睡等症状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前言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自从发现伤寒、副伤寒病原体以来,本病不论在临床或病原学方面均有很大进展,总发病率在趋向下降。
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
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指导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发病均具有实际意义。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在伤寒、副伤寒防治方面的成果,并使之在有关条目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复、翁心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副伤寒的诊断原则(包括临床诊断标准与确诊标准)、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城市和农村各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
2 定义伤寒(typhoid)、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 诊断原则伤寒、副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4 诊断标准4.1 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4.1.1、4.1.2和4.1.3可作临床诊断。
4.1.1 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C)为时1~2周以上。
4.1.2 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4.1.3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4.2 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本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本一、疫情传播防控措施1.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认识,增强居民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多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疫情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养成勤洗手、佩戴口罩、定期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
2. 实施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加强对发热患者的排查工作,特别是近期外出或接触史的人群。
鼓励医疗机构快速报告疑似病例,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3. 加强卫生健康监测对有接触史、症状明显的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或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并加强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做好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确保疫情的控制和隔离。
二、应急救治措施1. 确保医疗资源供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支持,确保物资的供应,做好卫生防护设施的消毒和更新工作。
同时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对医疗工作者的心理疏导,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和专业知识来应对疫情。
3. 加强病例的救治和康复护理对于确诊病例,给予及时的救治,并加强对病情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建立健全康复体系,对病愈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确保其身体恢复,避免后续并发症。
4. 强化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防止二次传播。
三、社会组织与群众参与1. 进一步加强疫情信息公示和发布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减少不实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 促进社区自救互救鼓励社区居民组织起来,互相关爱和帮助。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加强科学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认知。
通过宣传手册、海报、讲座等形式向社会传递正确的预防知识和信息。
四、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1. 建立国际卫生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挑战。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伤寒和副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节。
伤寒和副伤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人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2.坚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正常或受污染的食物。
3.对病情不明的疑似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掌握基本信息,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社区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急救处理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如果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患者的情况越发严重,应该及时进行紧急处理。
以下是伤寒副伤寒的急救处理措施。
呼吸心跳骤停1.拨打急救电话(120)。
2.进行心肺复苏(CPR)。
3.尽快进行氧气吸入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1.制止惊慌,保持患者的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氧气吸入治疗。
4.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恶心、呕吐、腹泻1.对症治疗,多饮水,补充体液。
2.注意个人卫生。
3.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其他症状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感染控制为避免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播,需要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
以下是感染控制的一些措施。
隔离治疗对于疑似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隔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患者的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也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消毒处理对于患者的衣物、床单、用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在物品上的传播。
同时也要对医院及家庭环境进行反复消毒。
化验检测对于疑似病例的化验检测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确诊才能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
在进行化验检测的时候,需要保护好医护人员,避免因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感染。
小结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一旦感染上,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防治。
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是防治伤寒副伤寒的关键。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相似,但有些细微的差别。
下面是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一、伤寒的诊断标准:
1. 发热和体温曲线特点:体温持续增高,一般在第2周达高峰,然后温度缓慢下降。
2. 临床症状:典型的伤寒患者表现为寒战、高热、脉搏与呼吸加快、相对缓脉、舌苔、脾大和肝大等。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骨髓培养出沙门氏菌,或血清淋巴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
二、副伤寒的诊断标准:
1. 发热和体温曲线特点:体温逐渐上升,一般不出现明显的高热期。
2. 临床症状:副伤寒患者表现为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喉痛、腹痛、消化不良等。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骨髓培养出沙门氏菌,或血清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增多等。
处理原则:
1.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2. 抗菌治疗: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培养结果来确定具体治疗方案。
3. 对症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给予退热药、补液等。
4. 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饮食卫生的保证、避免接触患者等。
总而言之,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对症处理,并采取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和副伤寒是两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下面是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出现在潜伏期后的第一周。
2. 体征检查:可出现腹泻或便秘、肝脾轻度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便涂片或粪便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
副伤寒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程较短,症状较轻。
2. 实验室检查:便涂片或粪便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
伤寒和副伤寒的处理原则:
1. 基本处理:卧床休息、高热时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清淡易消化。
2. 给予抗生素治疗:通常使用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
3. 防止并发症:如中毒性脑病、肠出血、腹腔感染等,需积极处理并予以支持治疗。
4. 提供支持性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液体补充、营养支持、症状缓解等治疗。
重要提示:由于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
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如粪便或血液培养。
因此,若怀疑患有伤寒或副伤寒,请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是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肝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发病季节,流行地区预防接种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3~60d,平均7~14d。
(1)典型伤寒:病程4~5周,可分四期:①初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有发热、咽痛、食欲减退、咳嗽,体温阶梯状逐渐上升,5~7d达39~40℃。
②极期(病程2~3周),高热、多呈稽留热型,由于早期不规律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型增多。
多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精神错乱和昏迷,虚性脑膜炎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一般7~14d出现胸、腹和背部皮肤玫瑰疹,经2~5d消退。
可出现食欲减退、便秘、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20%~73%的病人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即体温每升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
③缓解期(病程第4周),体温呈弛张型下降,各种症状逐渐消失,此期易并发肠穿孔、肠出血。
④恢复期(病程第5周起),体温已趋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体质虚弱,约1个月后方能恢复。
(2)非典型伤寒:①轻型:体温38℃左右,症状轻,1~2周自愈;②顿挫型:初期病情重,但恢复快,1~2周自愈;③迁延型:病情不严重,但发热持续5周以上,甚至长达数月;④逍遥型:症状很轻,常因突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而被发现;⑤暴发型:骤发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谵妄,昏迷,中毒性心肌炎,全身出血现象等。
如未能及时抢救,可1~2周内死亡。
(3)小儿和老人伤寒:起病较急,多为不规则热或弛张热,胃肠道症状明显,白细胞数常不减少,年长儿轻型和顿挫型较多。
老人易并发支气管炎与心功能不全,恢复缓慢,病死率较高。
(4)伤寒的复发与再燃:复发:进入恢复期症状消失1~3周后,发热等临床表现又出现但较初发为轻,与胆囊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潜伏的伤寒沙门菌大量繁殖再侵入血循环有关。
鹅副伤寒怎么办-解决办法
鹅副伤寒怎么办?解决办法鹅副伤寒对鹅的危害大,如果发觉疑似病鹅,应及时进行诊断,加以确诊,实为此病时,病鹅要及时对症医治。
在此同时,还应做好病鹅护理,加强全群预防。
一、对疑似副伤寒病鹅进行确诊本病一样诊断比较困难,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易与其他病相混淆。
根据雏鹅的发病情形和病知道剖排除小鹅瘟、鸭瘟等肠道疾病时,可以疑似本病。
亦可进行药物性诊断,投服抗生素视察医治成效。
若要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验,分离和鉴定出沙门杆菌。
二、及时医治副伤寒病鹅1、对已经产生副伤寒的患鹅,应及时予以医治。
2、鹅副伤寒是由沙门杆菌引发的一种埘幼鹅为害较大的疾病,沙门菌亦可以从种蛋沾染给下一代,所以对于种鹅必须要求健康无病,慢性病鹅要及时剔除。
3、医治病鹅可选用1份大蒜加4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计内服。
也可用0.5%的磺胺类药拌入饲料中喂食医治。
三、做好鹅群护理工作1、在医治病鹅的同时,也应加强该鹅只的饲养与管理。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饲喂上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给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及免疫力。
2、由于本病具有沾染性,所以在控制病鹅的同时,也应做好全群预防,避免其它健康鹅只被感染。
有条件的,尽量对病鹅进行隔离医治,其分泌物及接触过的地方或用具应进行及时清算或消毒处理。
3、做好防疫和保健。
①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爽,要常常打扫、消毒。
②平时精心饲养,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需要,不要使用发霉饲料和垫料。
③常常检查鹅群动态,发觉病鹅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医治,若肯定是沾染病,应立刻隔离,全群防疫,避免疫病分散。
④放牧时要防暴晒、防雨淋、防农药中毒等。
伤寒、副伤寒消毒要求及方法
伤寒、副伤寒疫点消毒工作要求及方法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的家庭是一个重要疫点,在其接触或污染过的各种物体上往往沾染大量病原体,健康人接触后可受感染,因此,当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除及时隔离治疗外,还需对其家庭等污染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目的。
一、组织领导(一)为配合疫点紧急处理,卫生部门应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疫点消毒工作。
(二)叁加疫点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流行病学知识和消毒技术,因此,必须对消毒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
二、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装备(一)常用消毒剂: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碘伏、戊二醛、氧乙烷等,(二)应配备的器械:喷雾器、刻度量杯、盛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三)防护用具:工作服、隔离衣、帽、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等。
三、病家消毒工作要求(一)随时消毒管理方法l.接到传染病报告后,应立即前往病家组织和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日常性隔离消毒工作,定期访视,检查执行情况,并做记录,直至撤销隔离期为止。
2.根据病家具体情况布置隔离环境。
凡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剩余食物亦要经消毒后才可丢弃。
3.向患者家属做好卫生宣教。
发给必需的消毒剂,教会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要求患者在隔离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二)病家消毒工作注意事项1.消毒员在出发前仔细检查所带消毒剂和用具是否齐全。
2.消毒时不可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要在疫点随意移动,劝阻无关人员进人疫点。
3.消毒时认真负责,谨慎细心,抓住重点,切勿遗漏。
勿损坏病家物品。
对已消毒和未消毒物品应严格区别,分开堆放,防止再污染。
4.病家消毒应尽量采用经济、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消毒方法,凡是耐热物品应采用煮蒸(15-20分钟)或干热方法。
(三)病家终末消毒操作程序1.消毒员在接到终末消毒通加单后,立即前往疫点进行消毒。
2.到达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进行核对,并做好宣传工作,了解患者发病前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及吐泻物污染范围等。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1. 基本介绍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症状严重,常常危及生命,而副伤寒则相对温和一些。
在应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伤寒副伤寒的防治至关重要。
2. 防治措施2.1 预防预防伤寒副伤寒的关键在于消除传染源,避免病原菌传播。
•加强消毒:对水、食物、衣物等物品及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
•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安全:食用时选择清洁、卫生的餐具和食材,并避免进食未经烹调的生食。
•规范疫苗接种:根据疾病传播情况,对可能接触病原体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2.2 发病后若出现伤寒副伤寒疑似症状,应及时采取以下步骤:•病人隔离:将患者隔离开来,避免病原体传播。
•送医就诊:请医生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和处理。
•加强通风: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细心护理: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保持消化系统通畅,保证病人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摄取。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及详细说明:3.1 抗感染药物3.1.1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是伤寒副伤寒的一线药物之一。
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引起菌死亡。
这种药物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
3.1.2 洛美沙星洛美沙星是针对副伤寒的治疗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
为了避免药物耐药,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3.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此处仅给出参考,不得擅自使用。
常用的中药配方如下:•炙甘草加枳壳: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炒枳实:清热停泻,调理脾胃。
•泽泻汤:清热解毒,凉血降热。
4. 结语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应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成年人与儿童的抵抗力差异较大,请尽量采取预防措施。
发现疑似症状时,请尽早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河东区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的局部地区特别是河山区伤寒、副伤寒疫情比往年明显上升,我区已确诊10例输入性副伤寒病例,分布涉及6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居。
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1、临床诊断标准(1)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为时1-2周以上。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诊,肝脾肿大。
(3)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1)、(2)和(3)可作临床诊断。
2、确诊病例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下列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
≥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在一个县(区)五天内发生10例(包括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区政府成立伤寒、副伤寒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我区内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辖区内的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
区卫生部门要加强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防治措施、疫情调查处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并积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
要成立由卫生防疫、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由区防疫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制定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区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伤寒、副伤寒防治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区宣传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正确引导舆论,加强防治伤寒、副伤寒的宣传工作,多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卫生知识、公
益性宣传。
要在区报、区有线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区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治理整顿及对经商人员监测、防病知识宣传与预防服药、消毒措施落实。
区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发热病人监测、饮水饮食卫生工作,确保校内不发生暴发疫情。
区爱卫会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区建设部门要做好垃圾和污水处理、消毒等工作。
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及对扰乱防治工作开展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防治措施与对策(一)加强疫情控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
区卫生防疫站要加大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病人。
各级医疗机构重点加强对发热病人的医学检查和观察,要严格按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尽早做出诊断。
凡不具备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医
疗单位,要将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标本及时送区人民医院或临沂矿务局中心医院确诊。
2、早报告。
各级各类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是伤寒、副伤寒的责任疫情报告人。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诊断标准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我区已于7月22日在全区实行零病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各医疗单位要安排1名专职统计报告员,每天定时统计、汇总并及时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
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不得瞒报、缓报、漏报或授意他人瞒报、缓报、漏报疫情。
各街道办事处、各村居负责本辖区的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检查。
区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对伤寒、副伤寒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对病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区卫生防疫站立即组织消毒知识的培训,加强指导。
对疫点进行消毒: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84原液或漂白粉)按1:2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放置2小时消毒。
病人污染的器具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
病人污染的衣物用0.5%的84消毒液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
被污染的地面、垃圾等用0.5%的过氧乙酸喷洒。
住院病人的隔离消毒由医疗机构负责,院外疫点由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进行消毒处理。
对密切接触者(病家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
加者等)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23日,副伤寒15日。
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症状及体温测量等,医学观察由各村居乡村医生负责,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负责督导检查,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医学观察工作的领导。
3、早隔离。
各医疗单位对伤寒、副伤寒病人及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所有确诊病人一律到具备收治条件的正规医院实行住院隔离治疗,不得放在门诊处置或院外治疗。
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