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hD全奖申请经验谈如何套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PhD全奖申请经验谈(二)如何套磁
本文标签:美国PhD申请之如何套磁,美国PhD全奖申请,PHD套磁
来源:金东方留学时间:2015-05-19 作者:孙革洪
摘要:我对于套磁的定义,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美国的博士导师建立联系,赢得面试机会,然后通过面试考核,最终获得美国Ph.D全奖录取。网上对于美帝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说法不一:有人一封套磁信也没有发就拿到了顶尖牛校PhD全奖录取,还有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套磁信发了上百封却鲜有教授回复,最终全军覆没。因此,对于美国Ph.D申请套磁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这里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本文作者:孙革洪金东方留学总监国家发改委培训中特聘首席顾问,如有引用,请注明作者姓名及金东方留学字样,违者必究)
我对于套磁的定义,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美国的博士导师建立联系,赢得面试机会,然后通过面试考核,最终获得美国Ph.D全奖录取。网上对于美帝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说法不一:有人一封套磁信也没有发就拿到了顶尖牛校PhD全奖录取,还有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套磁信发了上百封却鲜有教授回复,最终全军覆没。因此,对于美国Ph.D申请套磁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这里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一、美帝的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
对于那些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学校的“大牛”们,其实套磁确实显得意义不大。正如我在“申请经验谈(一)”中所说明的那样,对于录取委员会制的评审机制来说,大家比拼的是硬实力,这是其一;其二是这种评审机制导师的话语权有限,因为最终的录取结果是录取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三个原因是,每个被录取的Ph.D 在录取的时候都不指定导师,而是在学校注册后,再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去讨论,最后确定导师。
但有多少申请人能吧自己划分到录取委员制的“大牛”行列中呢?我在“申请经验谈(一)”中曾经谈到我在为一个PhD申请人套磁过程中,巧遇录取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没钱教授,最后经这个穷教授推荐,一举获得Fellowship大奖,从而两全其美: 教授不花一分钱招了个博士全奖申请人;学生不用干活儿获得大奖。而这个过程中,套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急功急利的讲,当初套磁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机遇。但如果不去套磁,即便有这样的幸运,也不会轮到你的头上!所以,我鼓励PhD申请人即便面对
那些录取委员制的院校、即便你已经是大牛、即便你焦头烂额正在刷分或者忙着发文章,套磁也是一定要做的。套磁做了你不一定就获得极好的机会,但如果套磁不做,你是一定会损失机会的。
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客户托福只有84,GRE 302, 异想天开的想申请普林斯顿Ph.D全奖。要知道,但凡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硬指标想被普林斯顿Ph.D全奖录取是没有一定点儿可能的。但为什么我们还尊重客户的选择,全力的查教授的信息,并对匹配的教授进行套磁呢?是因为这个套磁的过程是对自己科研背景的一个修正。在套磁过程中,客户的人品大爆发,普林斯顿的一个教授在表达了(1)录取是由录取委员会来决定,(2)你的语言考试成绩还有improve的空间之外,教授提到了另一个工科牛校UT Austin,并谈到那个学校的一个教授和你的研究领域很相关,我知道他正在找像你这样背景的申请人,你可以尝试联系。正是在获得普林斯顿教授的信息后,我们成功找到了UTA这个教授,并且最终命中教授的高额RA。
从上面两个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套磁不是全部,没人能够保证套磁后你就一定会被录取。但如果不去做套磁,你可能就丧失了一些机会。而在我看来,只要有半点可能,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的去争取任何的可能。
二、套磁的原则是什么?
既然套磁是为自己赢得机会的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套磁的时候本着怎样的一个原则?套磁的时候该说些什么?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你发这个套磁的目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这封套磁信的重点放在哪里。
我非常不赞成“轰炸式”的套磁方式,美国大学教授的时间十分宝贵,但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让美国大学教授看到自己的邮件,就采取多种方式变换邮箱,或者隔几天就发一个邮件,这种方式其实让很多教授都十分反感。就套磁目的而言,我更愿意把套磁分为“海套”、“学术套”、“情感套”等等。“海套”更多的是尝试和教授建立联系,获取教授GROUP的资金和招生状况的邮件;“学术套”是在获得教授初步的肯定后,在研究领域方面突出自己的背景,获得教授的青睐;“情感套”五花八门儿,这里不详细说了。
网上也流传着很多套磁信的模板,让很多人非常认可的套磁信大概是:首先找到匹配的教授,其次看教授发表的文章,再次写读后感,最后谈自己的观点。我非常赞赏这么做的勇气,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么做的人几乎很难坚持下去、并且会感到非常frustrated,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可能事倍功半,原因有几个:(1)最牛的学生申请人如果想把教授的东西看懂并且能有感想,最少也要需要1周的时间,那一周的时间只能联系一个教授,这种效率太低了;(2)可能你真的花一周的时间写出自认为很深入的东西,但在做学术的教授眼里看来,依然是很初级的。你把教授的研究总结的再深入,也只是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你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3)你可能要写至少1-2页才能把你花1周时间做么明白的、自认为是“成果”的东西表达清楚,但你不知道这样要多花教授几分钟的时间来读你那1-2页蹩脚的、还有可能有严重错误的套磁信。
我这里不详细讨论每个套磁信怎么写,但我觉得大家要弄清楚下面几个原则,有针对性的写套磁信,才会收到效果:
(1)简洁的语言:我能用1-2句话说清楚的,绝对不会为了表达我知道的更多而叽里呱啦写的更多,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教授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简明扼要的套磁信会让教授在很短的时间做出判断;
(2)邮件主题直接表达用意:很多人都说,我发了N多陶瓷,教授都不搭理我,因此网上又流传一种“标题党”的套磁方式,如果你是教授,点开一封邮件发现和自己的预期不相符,想想你是什么感受就知道了。
(3)自我背景描述: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让你用简短的语言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不要让人猜,要直截了当:你做过什么,你会做什么,你打算去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4)邮件内容留有余地:很多中国学生写的套磁信就跟掰玉米棒子差不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看过太多套磁信,在读信的时候,我就能大概猜出这个做Research的申请人情商如何。虽然学术要严谨,但说话还是要social一些,整的要么低三下四过度客气,要么跟警察发号施令一样duang duang duang 的。。。。。。
三、套磁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