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合集下载

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
-------------------------------------------------------------
下载银行【】 提供免费绿色软件下载------------------------------------
第二部分:六大茶山考最为优质的茶叶(图)
提到云南茶叶,人们想到的是普洱茶。提起普洱茶,人们想到的则是“六大茶山”。这是因为六大茶山是孕育普洱茶的最初襁褓,并且在此后源源不断提供最为优质的茶叶,帮助普洱茶以特殊的秉赋奠定了“名重于天下”的地位。其实,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就有记载。 《普洱茶记》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矣。 阮福的《普洱茶记》,数百字的短文,四次提及“六大茶山”。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普洱茶记》中,六大茶山的地名在不同的史志中,是不一样的。清代学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及《滇海虞衡志》和《云南通志》中的六大茶山是一致的,分别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也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流行的说法;而在思茅厅采访笔录中,六大茶山成了倚邦、架布、、蛮砖、革登、易武;1962年出现在《云南日报》上的六大茶山,却是易武、景迈、勐海、南糯、布朗及攸乐。《普洱府形势》中说六大茶山中的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等五山归倚邦土司管辖,曼撒茶山归易武土司管辖;而《思茅厅界图》认为古“六大茶山全在澜沧江东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在这里的辉煌。

临沧各区县地图主要的原生地之一,是云南最重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如今拥有着滇红之乡和“普洱第一仓”的称号,被誉为“生物优生地带”。

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4.保山市及其他地区保山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

但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幷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

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5万亩,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树分布。

如德宏州的潞西、瑞丽、梁河;红河州的元阳、金平;文山州的广南、马关、麻栗坡等等。

尽管这些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面积不大,但却分布着云南较多的茶组植物种类。

2009年,云南省面积523万亩,产量18.03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4.5万吨。

在这片世界茶树的发源地里,蕴藏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而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还在一年一年发着新芽,制作出供内地、港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人们享用。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临沧各区县地图临沧是茶叶主要的原生地之一,是云南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如今拥有着滇红之乡和“普洱第一仓”的称号,被誉为“生物优生地带”。

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无与伦比的优质茶叶,其普洱茶原料以“茶气重”闻名作出茶叶供内地、港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人们享用。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上期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茶山,这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普洱茶山。

普洱市综述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

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还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

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

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 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 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

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

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

我们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普洱市的古茶山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中我们仍然选用以大函小的方式,如果您听说的茶山没有在大的分类中出现,那应该会在大茶山的产地一栏中找到踪影。

另外这里所说的古茶树标注的下限为树龄100年,有些产地没有被收录,可能是由于树龄的缘故。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普洱茶养生,那么大家知道普洱茶产地有哪些吗?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一起看看吧。

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以西双版纳而言,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现代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分为,古代普洱茶产地和近代普洱茶产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普洱茶的产地,近代普洱茶的产地在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

普洱茶四大产区1.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

而倚邦、蛮砖味较盛。

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

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

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2.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

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3.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

史上最全!普洱茶山头活地图!

史上最全!普洱茶山头活地图!

史上最全!普洱茶山头活地图!普洱茶古树地理分布总说“普洱”是哈尼族语,意为“水湾寨”。

作为地名的确立,是在明代洪武年(当时称普耳)。

云南产茶的历史远至商周时期,《华阳国志》中即有濮人贡茶的记载,而“普(洱)茶”这个称谓最早来自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这也是对普洱团茶的最早记述。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也有“普洱茶(普雨茶)”的明确记录。

到清朝中期,已经有“普洱茶名重于天下”的记载,当时上贡天朝的普洱,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普洱,其实正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

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

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

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

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易武茶山西双版纳版纳茶区综述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

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

云南普洱茶:山头分布地图及茶性特点

云南普洱茶:山头分布地图及茶性特点

云南普洱茶:山头分布地图及茶性特点一、普洱茶四大茶区1、西双版纳茶区2、普洱市茶区3、临沧茶区4、保山茶区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保山茶区从地域来说,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

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面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邻,西北、正南则与缅甸交接。

在云南的四大茶区(临沧、保山、西双版纳、临沧)中,保山茶区的维度最高(北纬24°08′~25°51′之间)、平均海拔最高(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气温最低(年均气温15.5℃),日照和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也同样是少的。

保山茶区有哪些茶以及特点:昌宁漭水镇小乔木茶:其茶树龄较小,茶微苦,茶汤细腻微涩,茶质厚重,回甘柔和,绵长。

昌宁漭水镇古树茶:为野放生长的茶树,茶质厚重,汤水甜滑,香气深沉,回甘细腻,苦涩较弱。

芭蕉林古树茶:叶色绿,茸毛多,成茶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制茶品质良好,香气高。

腾冲古树茶:属大叶茶、乔木型,茶芽肥壮、茸毛多,芽叶内含物丰富。

二、普洱茶的六大茶山1、江内六大茶山,也叫古六大茶山或江北六大茶山2、易武的七村八寨易武七村易武八寨3、新六大茶山也叫江外六大茶山或江南六大茶山六、普洱茶主要产区总图:(蓝线——北回归线。

)(红线——东经100°线)普洱茶的主要产区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江中下游流域。

按口味主体特点分类,可划分成四大板块:西北茶区(涩)东南茶区(柔)东北茶区(平)西南茶区(苦)。

古树茶群落分布区域特征:(1)东、北部地区较少。

(2)西、南部地区较多。

(3)沿澜沧江两岸平行分布。

(4)回归线以北受自然条件影响,茶树品种变异明显。

(5)大理州以北地区为大叶种向小叶种过渡区域100度茶。

以东经100度附近茶叶原料为最佳。

澜沧江进入大理州后一个急转穿越了100度经线,在这一线轴上从北到南贯穿了凤庆、大雪山、勐库、双江澜沧、景迈、巴达、布朗山等著名茶区,生长在这些地区的茶被称为“100度茶”。

西双版纳南糯山-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西双版纳南糯山-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01
02
03
生茶
南糯山普洱茶生茶外形条 索紧结,色泽墨绿,香气 清新持久,汤色清澈透明, 滋味鲜爽回甘。
熟茶
南糯山普洱茶熟茶外形条 索肥壮,色泽红褐,香气 独特陈香,汤色红浓明亮, 滋味醇厚顺滑。
古树茶
南糯山古树茶生长年限长, 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口感 醇厚,回甘持久,具有很 高的收藏价值。
பைடு நூலகம்感风格独特性剖析
糯山普洱茶的电商品牌。
线下渠道
在茶叶专卖店、大型商超、高端 酒店等场所设立南糯山普洱茶专 柜,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市场占有
率。
跨界合作
与旅游、餐饮、艺术等领域进行 跨界合作,共同推广南糯山普洱
茶文化,拓展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举措
品牌形象塑造
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包装设计 、广告宣传等方式,塑造南糯山普洱 茶高端、优质的品牌形象。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其 形成条状,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 和均匀分布。
现代加工技术改进方向
1 2
3
发酵技术
通过调控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普洱茶进行人工发酵,缩短 发酵周期,提高茶叶品质。
机械化生产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提高茶叶加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 品质量的稳定性。
清洁化生产
加强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减少污染环节,提高茶叶 安全性。
件。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南糯山古茶山保护区成立以来,采取 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划 定生态红线、限制开发、恢复性种植 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糯山古茶山的生 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 得到了有效保护。
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 立古茶树档案,对重点保护的古茶树 进行挂牌保护。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整理一份云南普洱茶产区及茶山分布的图文供茶友参考一.西双版纳州茶区勐腊县(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1、古慢撤也称易武正山(麻黑、落水洞、刮风寨、弯弓等七村、八寨)[易武乡]2、蛮砖(曼庄、曼林、曼迁等)[象明乡]3、革登(值蚌、新发等)[象明乡]4、莽枝(秧林、董家寨等)[象明乡]5、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象明乡](6)、攸乐【基诺乡归属景洪巿】景洪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之一[基诺乡归属景洪巿](6)、攸乐茶山(亚诺、猛龙、龙帕山等)勐海县(澜沧江外六大茶山)7、布朗山(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等)[布朗山乡]8、贺开(邦盆老寨、广別老寨、曼弄老寨等)[勐混镇][格朗和乡]9、南糯山(半坡老寨、南拉老寨、拨玛等。

)[格朗和乡]10、帕沙茶(帕沙老、新、中寨等)[勐满镇]11、关双茶(曼帕、曼怀等)[勐宋乡]12、纳卡茶[勐宋乡]13、保塘茶(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勐往乡]14、曼糯茶[西定乡]15、巴达山茶,章朗、曼迈等二、普洱市茶区(原思茅市)澜沧县16、景迈山茶(芒景、景迈)[惠民乡]17、邦崴茶[富东乡]18、东卡河茶[东朗乡]19、帕赛茶[文东乡]宁洱县20、困鹿山茶(野生古茶)21、新寨茶[磨黑镇]22、板山茶[勐先乡]景谷县23、苦竹山茶[景谷乡]24、文山顶茶[景谷乡]25、黄草坝茶[正兴镇]26、秧塔大白茶[民乐乡]墨江县27、迷帝茶[新抚乡]28、景星茶[景星乡]镇沅县29、老海塘茶[田坝乡]30、马邓茶[者东镇]31、千家寨[九甲乡]32、老乌山茶[按板镇]33、茶山箐茶[田坝乡]34、大麦地茶[者东镇]景东县35、老仓福德茶[安定乡、文龙乡]36、金鼎茶[林街乡、景福乡、东镇]37、漫湾茶[漫湾镇]38、哀牢山西坡茶[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39、御笔茶[锦屏镇、文井镇]江城县40、田房茶[国庆乡]41、博别茶[国庆乡]孟连县42、腊福茶[勐马镇]43、芒中茶[娜允镇]三、临沧市茶区临翔区44、昔归茶[邦东乡]45、那罕茶[邦东乡]46、邦东茶[邦东乡]47、东旭茶[邦东乡]48、太阳箐[邦东乡]49、无量山系古树茶双江县50、冰岛茶(南迫、冰岛、地界、坝歪、糯伍、五寨)[勐库镇]51、大、小户赛茶[勐库镇]52、大雪山系野生茶[勐库镇]53、大忠山茶[勐库镇]54、磨烈茶[勐库镇]55、坝糯、等勐库十八寨永德县56、忙肺茶57、忙波茶58、糯掌茶凤庆县60、滇红茶[小湾镇]61、香竹箐茶(大山茶) [大寺乡]62、平河茶(本山茶)云县63、白莺山茶64、大朝山茶(大朝山西镇包括菖蒲塘、纸山箐、昔元、邦旭、坡头、背阴寨等)[茶房乡]65、茶房茶耿马县66、大黑山系野生茶67、蒸酶镇康县68、马鞍山茶四、大理白族自治州茶区云龙县69、大栗树茶[宝丰乡]70、公郎茶[公郎镇]71、无量山系古树茶五、保山市茶区昌宁县茶区72、莽水茶[莽水镇] 腾冲县茶区73、高黎贡山系生态茶74、龙陵县茶区75、施甸县茶区保山市、古“哀牢国”。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普洱茶古茶山名录如下:西双版纳古茶山勐腊县攸乐古茶山勐腊县倚邦古茶山勐腊县莽枝古茶山勐腊县革登古茶山勐腊县蛮砖古茶山勐腊县易武古茶山勐海县布朗古茶山勐海县巴达古茶山勐海县勐宋古茶山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勐海县南糯古茶山勐海县帕沙古茶山勐海县南峤古茶山勐海县曼糯古茶山景洪市小勐宋古茶山西双版纳其他古茶山普洱市古茶山景东县老仓福德古茶山景东县金鼎古茶山景东县漫湾古茶山景东县御笔古茶山景东县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镇沅县振太古茶山镇沅县老乌山古茶山镇沅县田坝古茶山镇沅县勐大古茶山镇沅县马邓古茶山景谷县文山古茶山景谷县秧塔古茶山景谷县南板黄草坝古茶山景谷县联合龙塘古茶山景谷县团结古茶山墨江县须立贡茶古茶山墨江县龙坝古茶山墨江县通关古茶山墨江县坝溜古茶山墨江县迷帝古茶山墨江县景星豪门古茶山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山江城县国庆古茶山澜沧县景迈古茶山澜沧县邦崴古茶山澜沧县文东古茶山普洱市其他古茶山临沧市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双江县冰岛古茶山双江县坝糯古茶山双江县懂过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十八寨凤庆县古墨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团结村大尖山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羊头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古平村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沿河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龙竹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梅竹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四十八道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琼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大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岔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平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三岔河柏木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凤庆万明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雪山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新华牛尖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腰街星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勐佑阿里侯山古茶树群落永德县曼来古茶园永德县放牛场古茶园永德县忙肺古茶园永德县团树团山古茶园永德县玉华古茶园永德县平掌古茶园永德县小帮贵古茶园永德县鸣凤山古茶园永德县梅子箐古茶园永德县木瓜寨古茶园永德县底卡古茶园永德县武家寨古茶园永德县德党镇棠梨山云县幸福镇大宗山云县爱华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云县大丙山古茶树群云县涌宝镇古茶树群落云县茶房乡古茶树群落云县大朝山古茶树群落耿马县芒洪山古茶树群耿马县大青山古茶树群落镇康县大山古茶树群镇康县马鞍山古茶园临翔区南美古茶园临翔区昔归古茶园临翔区邦东古茶园临翔区大石古茶园临翔区马台茶区沧源县单甲大黑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保山市古茶山昌宁县黄家寨古茶园昌宁县石佛山古茶树群昌宁县茶山河村保家洼子古茶树群昌宁县沿江羊圈坡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昌宁县杨柳茶山昌宁县德昂寨古茶园昌宁县五峰山隆阳区阿贯山古茶园隆阳区道人山古茶园施甸县摆马村古茶园龙陵县镇安古茶园腾冲县坝外古茶园腾冲县上营文家塘古茶园腾冲县高黎贡山古茶树群保山市其他古茶山玉溪市古茶山元江县南溪原始森林新平县者竜乡哀牢山古茶树红河州古茶山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古茶园绿春县牛孔乡古茶园元阳县胜村乡东观音山屏边县大围山古茶山红河县古茶山金平县金河镇哈尼田村古茶园文山州古茶山麻粟坡县金厂乡古茶园广南县九龙山古茶树群广南县羊窝大山古茶树群马关县古林箐乡古茶园楚雄州古茶山永平县古茶山南华县古茶山双柏县古茶山曲靖市古茶山师宗县大厂乡古茶园富源县富源县古茶园德宏州古茶山路西市勐嘎镇古茶园梁河县大厂乡古茶园瑞丽市弄岛乡茶园潞西市香菜塘村茶园潞西市三台山茶园潞西市江东乡茶园盈江县勐弄乡古茶园昭通市古茶山盐津县老林茶山镇雄县古茶山。

云南茶山分布图

云南茶山分布图

云南茶山分布图云南茶山分布图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的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可以说就是人类种植茶叶的典范。

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提到六大茶山的面积时,用了“周八百里”来形容,这表明这六座古茶山是连成一片的。

《滇系》一书在谈到六大茶山的位置时就曾说:“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

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

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古代典籍中所提及的这六座古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

事实上,随着人工种植茶树的大面积铺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一带,均成为优质大叶茶的生产地。

除了澜沧江北岸的六大茶山外,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景迈。

只是由于一江之隔,古时的交通又不发达,一条江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从而让江南的六大茶山鲜为外人所知。

倚邦茶山澜沧江北的六大茶山,除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外,其余的五大茶山都在勐腊县。

在历史上,曾有五大茶山,倚邦三山半一说。

所谓的三山半指的是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再加上牛滚塘半山。

在易武茶山“一览众山”之前,倚邦是江北六茶山的“盟主”。

那是明末清初时期,倚邦茶山红极一时,大批的四川茶农慕名前来,他们怀揣着小叶茶籽,并将它种在了这块茶叶最初的生长地上。

当时从外面蜂拥而至的茶人,也有石屏和楚雄等地的,这也是历史上的倚邦大街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川会馆、楚雄会馆及石屏会馆的原因。

倚邦与易武,在清代前后谱写过普洱茶辉煌的两个乐章。

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曾有八九万人,茶产量达万担之多。

人员的流动与茶交易量的迅速扩大,形成了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四大集镇,而在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

倚邦兴盛时期,街道的建筑规模与思茅旧街相近,而且由于各地茶人的到来,各种文化也纷纷在此交融。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着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说起普洱茶,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等如雷贯耳的山头,相信资深茶友都不陌生。

但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普洱茶吗?这些山头茶都产自哪里?今天,跟着我们的节奏,只需几张图片就能把困扰你许久的普洱茶知名产区一网打尽!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茶树基因库——临沧产区临沧以前叫“缅宁”,后来因濒临澜沧江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

这里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茶树品种众多,号称“茶树基因库”,同时,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冰岛——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茶质特点: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邦东大叶种——昔归地理位置: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茶质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茶树自然博物馆——普洱市(原思茅)产区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思茅茶区,北部是景东镇沅地区,这里是思茅茶最好的地区,包含了千家寨的野生茶,无量山系列古树茶,茶质非常棒。

景迈——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地理位置: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

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茶质特点:景迈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头五泡蜜香浓郁,五泡后淡淡兰香。

无量山地理位置: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 ;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

1、南糯: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2、南峤: 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 年11 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3、勐宋: 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4、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 U )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民乡。

5、布朗: 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6、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 公里。

古今六大茶山茶叶区别>>> 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1 、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 、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 、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 、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 、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普洱茶各大山头分布图册,各山头名寨特点,图解干货

普洱茶各大山头分布图册,各山头名寨特点,图解干货

普洱茶各大山头分布图册,各山头名寨特点,图解干货按照地理位置,普洱茶分为三大产区,分别是临沧产区、普洱市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三个。

云南省地图临沧茶区临沧茶树品种众多,有“茶树基因库”的美誉。

临沧北部以凤庆滇红为主,是著名的“滇红”之乡。

大名鼎鼎的冰岛和昔归也在临沧产区。

临沧市冰岛:在临沧双江县勐库镇北面,茶汤金黄透亮,香气柔和,以花果香为主,带有冰糖甜。

生津快,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昔归:位于临翔区邦东乡的忙麓山,滋味厚重,茶气醇厚、回甘生津强烈。

忙肺山:永德县的著名产区,滋味厚重,舌底生津明显,喉韵持久。

大雪山:野香中带兰香,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坝糯山: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

懂过山: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

滇红(红茶):凤庆滇红,大叶种工夫茶,香高味浓。

普洱茶区普洱市原来叫思茅,在清朝雍正年间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大名鼎鼎的景迈山就在普洱茶区。

景迈山:茶汤滋味鲜活,带兰香,微涩,生津回甘快。

邦崴:柔顺绵滑,生津如舌底鸣泉。

困鹿山:曾被指定为皇家贡茶园,口感甜润细腻。

无量山:条索稍长,有山野气韵。

月光白:来自云南景谷的大白茶,又叫月光美人,云南白茶。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

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均在西双版纳境内。

在勐海的巴达茶山上,还有一株被载入史册的、1700余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

西双版纳老班章:山野气韵强烈,兰花香、花蜜香。

老曼峨:条索较长、紧结,山野气韵较好、生津。

易武:香扬水柔,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勐库:香气特殊、劲扬。

攸乐: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比较好。

以上罗列出了部分山头的特点,欢迎各位茶友补充、指正。

关注我,一起学习茶知识。

云南普洱茶的分布和特点

云南普洱茶的分布和特点

云南普洱茶的分布和特点一、分布:云南普洱茶主要产于中国云南省的普洱市及周边地区。

云南是中国的茶叶重要生产区之一,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气候湿润而适宜茶树的生长。

云南普洱茶的生产区主要集中在普洱市及其周边的景东、西盟、江城等县市。

这里的地势高低起伏,土壤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二、特点:1.历史悠久: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东汉时期。

当时,云南普洱茶主要是为马师傅等羌人部落制作的用茶,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

2.鲜叶饼茶:云南普洱茶最常见的形式是压缩成饼状的茶饼。

这种制作方式可以延长茶叶的保存时间,同时也方便携带和贮存。

3.发酵与非发酵:云南普洱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茶和熟茶。

生茶是指尚未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呈现出鲜绿色,茶汤清亮。

熟茶是经过特殊处理后进行发酵的茶叶,呈现出红褐色,茶汤深红油亮。

两种茶叶在口感和香气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普洱茶独特的陈香味与淡雅的风味。

4.陈化韵味:与普通茶叶不同,普洱茶可以进行长期的保存和陈化,其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陈化后,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柔和,回味悠长。

一些好的普洱茶还具有独特的陈年韵味,如湿土、陈皮、樟木等。

5.具有保健功效:传统认为,云南普洱茶具有许多保健功效。

它被认为具有降脂、降压、消炎、抗菌、提神醒脑等作用。

这使得普洱茶成为了许多人理想的日常饮品。

6.片型普洱茶:除了饼茶之外,云南普洱茶还以其特有的片型茶叶而闻名。

功效等方面的:-改善消化:云南普洱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正常运动,缓解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改善血脂:云南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可有效降低血脂,防止体内脂肪堆积,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氧化: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的衰老,提高免疫力。

-利尿消肿:云南普洱茶具有一定利尿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缓解水肿问题。

普洱茶的产地

普洱茶的产地

产地分布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永德。

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部分现辖行政区域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0米至2100米、坡度≤25°的山地;土壤为砖红壤、砖红性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土壤有机质含量≥1%。

我们选用的都是云南勐海普洱茶勐海茶区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向南传递,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区。

至民国初年,因种种政经因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由勐海地区所取代。

19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并在景洪、勐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

且1952年开始,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

目前勐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那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区;广义勐海茶区,涵盖至勐海茶厂收购毛料茶区,如临沧地区南部、思茅西南部茶区。

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

普洱主要集中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四大茶区,从北往南,顺江而下,分别为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原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平均海拔也从高到低。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图中绿色区域)普洱市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

1、南糯: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2、南峤: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年11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3、勐宋: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4、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ù)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民乡。

5、布朗: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6、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

古今六大茶山茶叶区别>>> 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

1、南糯: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2、南峤: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年11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3、勐宋: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4、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ù)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民乡。

5、布朗: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6、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

古今六大茶山茶叶区别>>> 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朗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

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云南古六大茶山的过去和现在云南六大茶山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周八百里。

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

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慢撒茶山。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

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而必须的。

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

有史籍讲“易武茶山,实际上就是慢撒茶山。

清《滇海虞衡志》记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确的。

关于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讲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讲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束岸。

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其中,慢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

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

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现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

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

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

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

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阳个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

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过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曾经吸引内地数十万同胞前来开发,这对于繁荣边疆经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清末及民国时期“六大茶山”逐渐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夕茶叶生产更跌到低谷。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古六大茶山”逐渐恢复生机,普洱茶生产走出低谷,重放光芒。

攸乐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蛮砖古茶山慢撒古茶山攸乐古茶山攸乐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

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

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

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

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

使产量逐渐上升。

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州、市碓定该地区为山区开发实验区,在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还积极种植砂仁、橡胶等,使基诺同胞经济收入大增,生活明显改善,正在向小康迈进。

攸乐山(基诺山)古茶树采古茶树上春茶革登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

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类型。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至今已荒芜难寻。

倚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

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众。

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

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

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往来,盛况空前。

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竞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

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无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则以勐海独领风骚。

倚邦管理攸乐、架布、习空、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从事茶叶种植。

清正年间(1723—1735年)建石屏会馆。

早年还建有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

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省内外,后又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

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

其特点为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沉,色清微黄,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称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

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

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

最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1875—1908)年,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

倚邦所产的茶远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

从残存的石板磨损状况可以判断,当时筑路的艰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商铺、学校、会馆应运而生。

昔日的倚邦街子于解放前毁于火灾。

现有部分修复的旧街道。

主要集镇是牛滚塘街。

牛滚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为繁华。

居住者多数是外来的生意人,从事茶叶、织布、柒布,主要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

今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种植茶叶的地方。

在牛滚塘街建有“五僧大庙,在莽枝建有川祝庙,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当地茶农到庙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

由于莽枝茶叶质好价廉,一些内地茶商压价收购,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产茶,商败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

昔日的关庙已变成废墟,只有一块“永远奉守”大碑卧地而睡,四周大树参天。

昔日茶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迹,如同一道道诗行,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

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骑白牛,双手紧握圆饼茶,高高举起的茶农壁画,一块块石碑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蛮砖古茶山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

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1994年,西双版纳州、县政府确定在曼庄茶山新建万亩茶园,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