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1 什么事生物膜?它有哪些特点?答:生物膜是一种膜状生物污泥,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的生物群落,附着于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发育而成的。

特点:(1)结构特点:①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物质②生物膜具有好氧和厌氧双层结构③生物膜及水层之间存在多种传质过程(2)生物特点:①微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②生物的食物链很长(3)工艺特点: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②产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③污泥沉降性能良好④容积负荷有限2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更新方式和传质原理。

答:(1)形成过程:生物膜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①可逆接触阶段细胞在载体表面的可逆粘附,利用鞭毛、纤毛和菌丝等胞外细胞器和外层膜蛋白粘附于载体表面。

②不可逆接触阶段细菌通过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增强细胞和载体之间的粘附③菌落形成阶段粘附在载体表面的细胞分裂,小菌落的形成。

该过程菌落明显增大,胞外多聚物量增多并形成一层水凝胶覆盖在细胞表面。

④生物膜的成熟阶段粘附小菌落成长为具有三维结构的成熟生物膜⑤生物膜的脱落阶段由于生物膜的老化,部分细胞从生物膜上脱落。

(2)生物膜的更新方式:随着生物的成熟,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为厌氧状态,形成厌氧膜;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厌氧代谢产物不断增多,导致厌氧膜和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厌氧产生的气态物质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导致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

老化的生物膜脱落之后,新的生物又逐渐生长起来。

(3)传质原理:由生物膜的结构可知,空气中的氧气先溶于流动水层中,再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新陈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由流动水层扩散进入生物膜,并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净化,同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由流动水层带走;一些气态产物通过水层逸出,进入到空气中。

5 什么叫回流?回流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有何意义?答:(1)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回流是指把处理达标的一部分水通过回流设备与原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进水水质满足系统处理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和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和法

1.3 过滤法
过滤中和法: 石灰石或白云石作中和剂时常呈粗粒状,可作滤 料,故用过滤法。 碱性滤料: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和白云石等。 中和滤池:有普通中和滤池、升流式中和滤池和喷淋塔三种。 优点:操作简单,出水pH值较稳定,沉渣量少。 缺点:废水中硫酸浓度不能太高,因为中和过程中生成的钙盐 沉淀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在滤料表面形成覆盖层,阻碍滤料 和酸的接触反应,需定期倒床,劳动强度较高。
只有当废水无回收及综合利用的价值时,才采用中和法处理。
酸碱废水的来源: 酸性废水:化工,化纤,电镀,电子,金属加工 碱性废水:印染,金属加工,炼油,造纸
酸碱废水的危害: 破坏水体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 排水管道、设施腐蚀破坏 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混凝,生物)
选择中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酸、碱废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水量变化规律以及中和
后水质要求 当地酸性或碱性废料来源 当地中和药剂和滤料的供应情况 受纳水体的性质、城市下水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后续处理对
pH的要求等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碱性废水互相中和、药 剂中和及过滤中和。 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酸性废水互相中和、药 剂中和以及烟道气中和。
投加方法: 湿投法:中和剂能制成溶液或浆料时。 过滤法:中和剂为粒料或块料时。 塔式反应器:烟气中和碱性废水。
石灰量多时,可用生石灰。
为了防止产生沉淀,石灰乳槽均装有搅拌设备。
小型中和装置
仪器配置合理,实现了小型化
带有多项功能的数字式pH调节仪
电磁式定量泵
1.2 湿投加法——特点
优点:可中和任何性质、任何浓度的酸性废水。
缺点:劳动卫生条件差,操作管理复杂,制备溶液、投配药剂需 要较多的机械设备。采用石灰质药剂时,其明显的缺点是质量难 于保证,灰渣较多,沉渣体积大,且不易脱水。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课后习题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1.化学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哪类杂质?它与生物处理相比有什么特点(成本、运行管理、占地、污泥等)?答:(1)化学处理的对象化学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无机的或有机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2)特点与生物处理相比,化学处理成本较高,运行管理较容易,占地面积小,污泥较难脱水处理。

2.化学处理所产生的污泥,与生物处理相比,在数量(质量及体积)上,最后处理、处置上有什么不同?答: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区别如下:(1)在数量(质量及体积)上化学处理产生的污泥较多,为各种有机无机物质,体积较小;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较少,主要为微生物、N、P等,体积较大。

(2)在最后的处理处置上化学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理过程较复杂,处理流程为储存、浓缩、调理、脱水和最终处置;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理过程较简单,处理流程为储存、调理、脱水浓缩和最终处置。

3.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城镇污水的处理是否可用化学混凝法,为什么?答:(1)原理化学混凝法的原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破坏或减小胶体粒子间的斥力,使胶体脱稳,并相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物后,从水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去除水中悬浮小颗粒污染物的目的。

(2)适用条件化学混凝法的适用条件是含有微小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的废水。

(3)城镇污水的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不适合用化学混凝法,因为需要不断向废水中投药剂,经常性运行费用较高,沉渣量大,且脱水较困难。

4.化学混凝剂在投加时为什么必须立即与处理水充分混合、剧烈搅拌?答:化学混凝剂投加后立即与处理水充分混合并剧烈搅拌可以为药剂在全部水体中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是胶体脱稳并借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紊动水流进行凝聚。

当混凝剂投放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时,搅拌强度就要逐渐降低,以免结大的絮凝体被打碎。

5.化学沉淀法与化学混凝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使用的药剂有何不同?答:(1)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与废水中的一些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而从水中析出,以达到降低水中溶解污染物的目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考研真题精选-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考研真题精选-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圣才出品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考研真题精选-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圣才出品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一、选择题1.絮凝剂的投配方式为()时,絮凝剂的溶解应按照药量大小、絮凝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研] A.人工投加B.自动投加C.干投D.湿投【答案】D【解析】将混凝药剂投加到待处理的水中,可以用干投法和湿投法。

干投法是将固体药剂(如硫酸铝)破碎成粉末后定量地投加,这种方法现在使用较少。

目前常用的湿投法是将混凝剂先溶解,再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定量地投加。

药剂投入原水中必须有计量及定量设备,并能随时调节投加量。

若不注意药量大小、絮凝剂性质等选择搅拌方式,絮凝效果会受影响。

2.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充分混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研] A.急剧B.均匀C.长时间D.全面【答案】A【解析】混合阶段的要求是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全部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混合调节,使胶体脱稳并借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紊动水流进行凝聚。

在此阶段并不要求形成大的絮凝体。

混合要求快速和剧烈搅拌,在几秒钟或1min内完成。

二、填空题1.混凝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研]【答案】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解析】化学混凝机理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归结起来主要是三方面的作用:①压缩双电层作用;②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

2.膜分离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年研]【答案】扩散渗析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解析】膜分离法是指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第一章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办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介入标是评论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办理工程设计、反应污水处理厂办理成效、展开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照。

2.剖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 TS),总固体包含溶解性固体( DS)和悬浮性固体( 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 SS)。

固体残渣依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 VS)和固定性固体( FS)。

将固体在 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 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 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应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剖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答:生化需氧量( 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 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论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应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可以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别的废水中的复原性无机物也能耗费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焚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 BOD 的耗氧过程有实质不一样,并且因为各样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一样,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样水质之间 TOC或TOD与 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真同样的条件下, 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必定的有关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1PPT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六章1PPT课件
(3) 网捕作用 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 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
以硫酸铝为例讨论混凝过程
硫酸铝Al2(SO4)3·18H2O溶于水后,离解出Al3+, 并结合有6个配位水分子,成为水合铝离子 [Al(H2O)6]3+。
水合铝离子进一步水解,形成单羟基单核络合 物:
[A2 O l6 (]3 H ) H 2 O [Al(2 O 5]2 )H H 3 O ) (H
两个单羟基络合物通过羟基桥联可缩合成双羟基 双核络合物:
2[A2 O l3 ] ( 2 ) O [A 2 H (O l 2 ) (2 ( H H O H 8 ]4 ) 22 O H
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三价铝盐发挥混凝作用的 是各种形态的水解聚合物。
带有正电的水解聚合物,同时起到压缩双电层的 脱稳和吸附架桥的作用。
溶解池的容积:
V2(0.2~0.3)V1
(2) 混凝Biblioteka 溶液的投加转子流量




电磁

流量

泵前重
力投加 投


水射器

投加
2. 混合设备 (1) 水泵混合 (2) 隔板混合
(3) 机械混合
3. 反应设备
实际上,ξ电位电位只要降至某一程度而使胶粒 间排斥的能量小于胶粒布朗运动的动能时,胶粒就 开始产生明显的聚结,这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
胶粒因ξ电位电位降低或消除以至失去稳定性的 过程,称为胶体脱稳。脱稳的胶粒相互聚结,称为 凝聚。
(2) 吸附架桥作用 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 过程。
[A 2 O 6 ] 3 l[ ) (A H 2 O l 5 ] 2 ( O ) [A 2 O H 5 O l) ( A )H H ( 2 O 5 H l ] 5 ( H ) 2 H O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复习过程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0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⑶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 ON 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HO NO和SO,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TOC :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 )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2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⑶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 O N 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HO NO和SO,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 :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TOD > COD >BOD20>BOD5>OC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集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13年3月目录第一章污水水质及控制 (3)第二章废水的预处理 (5)第三章水的混凝 (6)第四章沉淀 (7)第五章浮上分离和去油技术 (9)第六章过滤 (10)第七章吸附 (11)第八章离子交换 (13)第九章膜技术 (14)第十章氧化还原法 (15)第十一章化学沉淀法 (16)第十二章消毒 (18)第十三章生化处理概论 (19)第十四章活性污泥法 (20)第十五章生物膜法 (22)第十六章厌氧生物处理及污泥厌氧处理 (23)第十七章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24)第十八章污水回用 (25)第十九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26)第二十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27)第一章污水水质及控制1.何谓水质?常用水质指标有哪些?2.水质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3.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后者为),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值?4.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5.试简述BOD、COD、TOC、TOD的内涵,根据其各自的内涵判断这四者之间在数量上会有怎样的关系,并陈述其原因。

6.将某污水水样100mL置于重量为的古氏坩埚中过滤,坩埚在105℃下烘干后称重为,然后再将此坩埚置于600℃下灼烧,最后称重为。

另取同一水样100mL,放在重量为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后称重为,试计算该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固体量各为多少?7.碱度与pH的区分是什么?8.一般采用哪些间接的水质指标来反映水中的有机物质的相对含量?9.生化需氧量反应动力学公式。

10.某废水20℃时的BOD5是150mg/L,此时K1=0.10/d。

求该废水15℃时的BOD8的值。

11. 在实际实验中区分DS、SS的方法是什么?12.在水质指标中氮有几种表述形式,磷有几种表述形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了解根本内容。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根底知识1.列表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复原电位为,后者为〕,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 值? 3.通常COD>BOD 20>BOD 5>高锰酸盐指数,试分析的原因。

4.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

生活污水的BOD 5与哪个阶段相配?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行?5.试验说明,T 〔℃〕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T 与20℃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20有如下关系:L T =〔〕L 20。

试问L 为什么依温度的不同而异?6.某城镇废水量为500m 3/h ,效劳的当量人口为万,假设每当量人口每天排出的BOD 5为25g ,试根据上题公式计算10℃〔冬季〕及24℃〔夏季〕时废水中BOD 5的总量〔kg/d 〕,并略述其对处理负荷的影响。

7.某厂生产废水为50m 3/h ,浓度每8h 为一变化周期,各小时的浓度为20、80、90、140、60、40、70、100mg/L 。

今欲将其浓度均和到80mg/L 以下,求需要的均和时间及均和池容积。

8.某酸性废水的pH 值逐时变化为5、、、5、7,假设水量依次为4、4、6、8、10m 3/h ,问完全均和后能否到达排放标准〔pH=6~9〕?第三章 重力沉降法1.今有一座沉砂池能除去水中直径为、比重为的球形颗粒。

试计算在相同理想条件下,该沉砂池对直径为,比重为的球形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2.在有效高度为的沉降柱中点取样,得到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沉降试验结果如下表。

试绘制该种废水的E-t 、E-u 和E T -t 、E T -u 沉降曲线,并比拟用()i ni nih H t t H ∆-∆=∑=01和i h H H ∆-=0计算工作水深的结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习题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 - 副本

【习题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 - 副本

【习题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顾国维,周琪.高等教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工艺特点: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②产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③污泥沉降性能良好④容积负荷有限
2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更新方式和传质原理。
答:(1)形成过程:生物膜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①可逆接触阶段细胞在载体表面的可逆粘附,利用鞭毛、纤毛和菌丝等胞外细胞器和外层膜蛋白粘附于载体表面。②不可逆接触阶段细菌通过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增强细胞和载体之间的粘附③菌落形成阶段粘附在载体表面的细胞分裂,小菌落的形成。该过程菌落明显增大,胞外多聚物量增多并形成一层水凝胶覆盖在细胞表面。④生物膜的成熟阶段粘附小菌落成长为具有三维结构的成熟生物膜⑤生物膜的脱落阶段由于生物膜的老化,部分细胞从生物膜上脱落。
某些物质的度阈值浓度
物质名称
毒阈浓度界限(mg/L)
物质名称
毒阈浓度界限(mg/L)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Ca2+、Mg2+、Na+、K+
10-1~10+5
胺类
10-5~1
重金属Cu2+、Ni2+、Zn2+、Hg2+、Fe3+
10-5~10-3
有机物
10-6~1
H+、OH-
10-6~10-4
⑥水力停留时间它直接影响着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它对厌氧工艺的影响是通过上升流速来体现的。在UASB反应器中,一般控制反应区内的平均上升流速不低于0.5m/h,设计推荐制为1.25~3m/h。
(2)生物膜的更新方式:随着生物的成熟,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为厌氧状态,形成厌氧膜;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厌氧代谢产物不断增多,导致厌氧膜和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厌氧产生的气态物质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导致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老化的生物膜脱落之后,新的生物又逐渐生长起来。
③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厌氧消化系统对烟花还原电位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不产甲烷菌对氧化还原电位要求不甚严格,可在+100~-100mV的环境中正常生长活动;而产甲烷菌的最适宜氧化还原电位为-350~-400mV。
④营养比为了满足厌氧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营养要求,控制进入厌氧反应器的C、N、P比例为C:N:P=200~300:5:1⑤有毒物质有毒性是相对的,当一些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显现毒性,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低于这个值时,则不会显现毒性。
⑦有机负荷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消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产气量和处理效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单位重量物料的产气量趋于下降,而反应器的容积产气量则增加,反之亦然。在处理常规的有机工业污水时,一般厌氧工艺的进水有机负荷为5~10kgBOD5/(m3·d),有的高达50kgBOD5/(m3·d)。
第十六章
1什么事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膜?它有哪些特点?
答:生物膜是一种膜状生物污泥,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的生物群落,附着于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发育而成的。
特点:
(1)结构特点:①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物质②生物膜具有好氧和厌氧双层结构③生物膜及水层之间存在多种传质过程
(2)生物特点:①微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②生物的食物链很长
10简述生物流化床与其他生物膜法工艺的异同,说明其优越性。
答: 老师,这题真做不出来,求老师答疑
第十七章
1试简述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影响厌氧处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基本原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胞外酶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和溶解性有机物,渗入到细胞体内后,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高级脂肪酸、醇和醛类等;产氢产乙酸菌将各种高级脂肪酸、醇和醛类等降解为乙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降解奇数碳时还形成二氧化碳;产甲烷菌将前面过程产生的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
(3)传质原理:由生物膜的结构可知,空气中的氧气先溶于流动水层中,再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新陈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由流动水层扩散进入生物膜,并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净化,同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由流动水层带走;一些气态产物通过水层逸出,进入到空气中。
5什么叫回流?回流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有何意义?
(3)对于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①在消化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真空脱气器,但不能抑制产甲烷菌在沉淀池的内继续产甲烷。②在消化池和沉淀池之间设置冷却器,使温度从35℃降到15℃,以抑制产甲烷菌在沉淀池内的活动。③向混合液中投加混凝剂,提高沉淀效果。④用超滤器代替沉淀池,以提高固液分离。
答:(1)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回流是指把处理达标的一部分水通过回流设备与原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进水水质满足系统处理要求。
(2)意义:处理水回流可以均化和稳定进水水质,加大水力负荷,即使冲刷过厚和老化的生物膜,加速生物膜更新,抑制厌氧层发育,使生物膜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同时,抑制滤池蝇的国度滋长,减轻发散的臭味。
7简述厌氧接触工艺的优缺点。对其缺点应如何改进?
答:(1)厌氧接触的优点:①消化池污泥浓度达到5~10gVSS/L,耐冲击负荷能力强。②与普通厌氧法相比,该工艺减少了出水微生物的浓度。③适合处理悬浮物浓度、有机物浓度高的污水。
(2)缺点:从厌氧反应器中排除的混合液中的污泥由于附着大量气泡,在沉淀池中易于上浮到水面而被出水带走,此外,进入沉淀池的污泥仍有产甲烷菌的活动,并产生沼气,使已沉淀的污泥上翻,引起固液分离不佳。
(2)主要影响因素:①温度温度对厌氧细菌的影响尤为显著,主要是通过对厌氧微生物细胞内酶的活性的影响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对基质的代谢速率,进而影响到污水厌氧处理工艺中污泥产量,有机物的去除率和反应器的处理负荷;另外,温度还会影响生化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及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而影响到沼气的产量和成分。中温甲烷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6℃,高温甲烷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0~53℃,中或高温厌氧处理允许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5~2.0℃。②pH值和酸碱度不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的pH值和酸碱度会影响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及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出水水质,为了满足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要求,处理系统中,pH值一般保持在6.5~7.5,HCO-3碱度保持在2000~5000mg/L(以碳酸钙计),挥发酸为200~400mg/L(以HAc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