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产业结构转型与创新发展
姓名:熊志鹏
班级:规划二班
学号:201441020223
指导教师:周华
日期:2019.03
摘要
关中经济带即“一线两带”,“一线”即陇海铁路陕西段沿线;“两带”则为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高新区作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载体、现代产业的基地、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已发展成为关中经济带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和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日益突出,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结构和质量上,对于关中产业结构转型和空间重组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关中经济带高新区园区结构及空间分布、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分析,探寻高新区建设带动下的关中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重组的方向与态势,对关中经济带进一步发展可能的战略抉择进行分析,提出关中经济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关中经济带、高新区、转型、对策
1、研究内容与意义
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关中经济带作为研究样区,以关中经济带高新区体系作为研究重点,以产业结构转型和空间重组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关中经济带高新区园区结构及空间分布、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分析,就高新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空间重组的关系机理与作用效应进行纵深研究,探寻高新区建设带动下的关中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方向与态势,并对关中经济带进一步发展进行“SWOT”决策矩阵分析,提出关中经济
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对策和建议(图1一l),谋求区域持续发展。以期对新时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空间结构的演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2、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
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本文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即产业结构重构,本质上并非是简单的某些产业部门比例变化,而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迭为特征的结构上的飞跃式变动,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高效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内容。
产业转移,狭义地说,是指由于空间、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使得产业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向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广义地说,产业结构转移不单单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还可以表现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引导产业转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实现的是产业结构转型与转移。随着世界一体进程的进展,世界统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分工体系,包括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多采取产业转移的方式。这种情形也适用于中国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地区间的市场壁垒正在不断的被打破,使得要素的流动变得通畅起来,国内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多的采取产业转移方式进行。
3、高新区发展阶段及其判定
高新区的阶段发展是指在高新区发展过程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其主要特征可
定量描述的界面及其内涵依时间序列递进的现象(周元,王维才`,2003)。
国外学者虽然未直接论述高新区阶段发展问题,但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群聚理论肯定了产业群聚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德国学者J.弗莱克和英国学者约翰.齐曼的创新进化理论则将创新组织网络的发展视为一种“进化”过程,而且指
出了这种进化过程的“清晰的时代模式”的阶段发展特点。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聚、创新进化等理论虽未直接涉及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但其观点对高新区阶段发展
理论思路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我国学者也在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刘凤朝、刘则渊、冷云生将高新区的演化机理归纳为从产业园发展到产业区扩张再到产业带形成
的阶段发展历程,“空间扩张”是这一历程的显著特征。黄鲁成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其整体演化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过程。
综上所述,尽管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聚、创新进化等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并未就高新区的阶段发展做出专门论述:国内研究者虽然较明确地提出了高新区具备
阶段发展的特点,但将研究重点集中于随时间而进的空间拓展式的外延型扩张而
非内涵型升级上。国内外学者均未涉及高新区不同阶段的划分、阶段转换机制等重要理论问题。
我国学者周元、王维才借鉴外国学者的理论成果,并结合我国高新区近20年建设、发展的实践,系统提出了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框架,认为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论应包括以下要点:
(l)在高新区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其主要特征可定量描述的界面
及其内涵依时间序列递进的现象;
(2)高新区的发展是一个往复性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循环的最后的一个阶段应当成为下一个循环中的第一阶段:
(3)高新区发展的第一个循环应当经历四个阶段,即要素群集阶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和财富凝聚阶段(表2.1)。
(4)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转换时需要具备特定的能力。
4、关中经济带产业结构分析
4.1产业结构类型齐全,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判断一个社会是处于哪种发展阶段,关键是看其国民经济的重心落在何种产业上。国民经济的重心落在农业部门(I),它就处于农业化阶段;重心在工业部门(I)I,它就处于工业化阶段;重心在服务业部门(m),
它就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阶段。关中“一线两带”的产业结构基本情况如表3.1
所示,产业结构的6种可能类型在“一线两带”中都存在;关中大部分市县(区)处于
工业化中期阶段,H>m>I型市县(区)最多,只有个别的县(区)处于农业化阶段。
4.2产业门类齐全,技术结构层次较低
关中尤其是西安和宝鸡一直是国家和陕西经济建设的战略腹地,在开发建设
过程中使各节点城市不仅成为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交通枢纽、贸易中心,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大中型企业和体系比较健全的产业门类。关中制造业既有传统的制造业,又有以电子为主的现代制造业;既有消费品制造业,又有资本品制造业;既有民用制造业,又有国防制造业,还有相当的装备
制造业。但是,制造业的GOP总量仅有400一500亿,缺少上百亿产值的产业,
上10亿产值企业,缺少名牌产品,缺少企业群。关中农业既有以杨凌为代表的现
代农业,亦有传统农业,以果业及特色农业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但是,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资源性产
业存在产业链短的问题。